中国智慧读书报告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1: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智慧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智慧读书报告》。

第一篇:中国智慧读书报告

《中国智慧》读后感

——易中天《中国智慧》读后感(原创)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我读我悦”读书活动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说起易中天先生,想必大家对他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这个节目略有耳闻,当年我也是因此而对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兴趣的。今天有幸阅读到《中国智慧》一书,在书中还是能感觉到他一贯的风格,所以读下来并不觉得吃力,你会觉得是一个大师在跟你对话,用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话语跟你讲述他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的理解。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和禅宗的境界。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后记中提及的一样,这六章分别是他对自己在福州、重庆、绵阳、咸宁、南京和黄石做的六场演讲的记录稿进行大幅度修改才公开出版的著作,总标题为《中国智慧》。然而《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是中华智慧中的精华,这样走马观花般地浅尝辄止自然难入方家法眼,但他仍旧希望我们这些只是想“观其大略”的读者能够有所收获。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庸的原则一章。在讲中庸是什么之前,得先讲它不是什么。中庸不是老好人,不是和稀泥,更不是没有原则。这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庸的“中”就是不走极端,而“庸”就是不唱高调。然而,在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被神圣化,中庸被妖魔化,更因为这种对中庸的唱高调走极端的误解,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中庸的名声很不好,什么骑墙啊、和稀泥啊、好好先生啊、没有原则啊、各打五十大板等等,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所以今日,我们应该恢复中庸的本来意义!把孔子从神坛上拉下来,中庸才能“去妖魔化”,才能恢复“常人之道”。其实古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用意也与中庸有几分相似之处,他来告诫我们为人不要太苛刻、处事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中庸一定是适中之

道,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而中庸就是最适合,也就是“无过无不及”。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怎么来践行今日之中庸之道?书中提到一个办法——权益。“权益”首先要抓大放小,“大事经,小事权”;其次是得意忘形,“方向经,方式权”;再次是各行其是,“下级经,领导权”;最后是讨价还价,“不能最好,就退而求其次”。其中经就是不变的,权就是要变的,有经有权,才是中庸。总之,今日之中庸之道,它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事原则、更是一种做人一书。虽然中庸是中国智慧,但它也并非是唯一的智慧,在先秦诸子中,法家和道家就不主张。但至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今日之中庸,辩证地思维去容纳中国古今各个派别的智慧。或许您会觉得易中天先生所谈的《中国智慧》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我仍然坚信,即便是这“一家之言”,也足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了,至少你我都从中收获了我们想得到的“中国智慧”。篇二:读书报告(标准版)《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报告 1.作品介绍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散文之集大成。季羡林先生以北人

治南(南亚之学)、学成西方而精通东方(东方之学),学

问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写得好,却容易被忽略,其实他的文章一直伴随着他的学问,是他学问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季羡林的散文精髓是“真情”,情感的纽带把他和环绕着他 的人情物事连接了起来,把今时今日和往时往日连接起来,文字再朴实不过,情感再真纯不过。他建造的文学宝塔,带有繁丽多姿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复调散文。钟敬文如此评介:“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再恰当不过。2.作者介绍

季羡林教授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

市)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学位。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先生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

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并任系主任长达四十年。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研究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副主编、语言卷主编,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德国哥廷根科学院《新疆吐鲁番出土佛典的梵文词典》顾问,冰岛大学《吐火罗文与印欧语系研究》顾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3.版本介绍 2006年版

平装:292页 开本:16开

商品尺寸:22.7 x 15.2 x 1.1 cm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第1版(2006年1月1日)2007年版 精装:188页 开本:16开 商品尺寸:23.6 x 15.8 x 1.6 cm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第1版(2007年8月1日)2011年增订版平装:162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商品尺寸:24.6 x 18.2 x 1.4 cm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第1版(2011年1月1日)2011年平装版 丛书名:季羡林诞辰100周年图文纪念丛书:图文纪念版平装:320页 开本:16 商品尺寸:24 x 17.2 x 2.4 cm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第1版(2011年8月1日)2011年精装版 丛书名:季羡林谈人生[1]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11年8月1日)4.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探讨有关生活态度的书籍。季羡林先生结合自身九十多年的生活体味,感悟有关于人生的总总。包括缘分、命运、容忍、宽容、朋友、成功、知足、爱情、孝顺等等。是季老先生感悟和体悟人生的杂文集,文中字句简洁清雅,干净流畅,将日常中的小事用平淡无奇的语言娓娓道来,在诉说家常的同时将人生的智慧与感悟渗透于字里行间,是一本值得年轻人阅读并且能帮助年轻人走出心灵困惑,获得智慧启迪的大成之作。5.评论心得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生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身心也似乎得到了一种洗涤,面对人生我们总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先生说:“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发人深省。人生是多种多样的、纷繁错杂的,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人生,细细去领会去参透人生的价值。季羡先生对此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向我们一一叙述了人生的真谛,他用惬意的曲调低吟浅唱,语重心长地教育我们,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百态。先生认为,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圣殿堂里的哲学家们的专利,“吾辈凡人”也要扪心自问:你为什么活着?通常,人无法选择生与死,但人不能总处在被动和糊涂之中,我们应有所作为。季老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这样评价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不完满才是人生,在季羡先生的眼中,没有任何人的人生是完满没有缺憾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这份不完满,为我们勾勒出了人生的 轮廓,也让我们懂得在缺陷中领略美好,才不至于那么高傲自大、目中无人。人性善恶,知足常乐、谦虚虚伪,为人处世,世态炎凉??这一切的一切,不论是人生意义上的,还是内在精神上的,先生都为我们讲解得一清二楚,道理也显而易见、一目了然了。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和《漫谈伦理道德》。在这两篇文章中,先生谈道:“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

三、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他认为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人就生活得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感到季老谈到的三点是全面深刻的,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帮助,并使我们认清了人生的方向。6.结语

季老先生是一位面容慈祥目光深邃的智者,通过这本书,他用和蔼可亲的话语,平心静气地与我们交谈着,给我们讲故事讲道理讲人生。他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涵养自己。品味先生简洁通俗的人生大道,就好像独自漫步在深山中小溪旁的林间小路上,静静地走进了宁静和谐的仙境,使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7.附注

1.报告内所有图片选自百度图片(季羡林谈人生)2.作者以及版本介绍选自百度百科(季羡林)3.内容简介选自《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编者注语篇三:《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阅读日期:2015年11月9日

阅读人:高梓翔

一、前言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1850 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某些无知者或者不负责任的人随意给叔本华哲学贴上荒谬、误人的标签,诸如消极厌世、悲观绝望等等,而常人出于懒惰,未加考虑和研究就把叔本华的哲学认定是这个样子。毕竟,叔本华的哲学“唯真理是务”(叔本华语)。他直透事物本质的深刻、冷峻和毫不妥协,与常人肤浅、颠倒、虚妄的世界观格格不入。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二、摘要

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以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虽然叔本华尽量放弃了居高俯临的审视角度,但关于错综复杂并因此众说纷纭的世俗人情的话题,经过这位思想大师一贯深刻而因此透彻的讨论之后,变得清晰简明,话题也几乎穷尽矣。

三、体会

叔本华在书中说道:“我们信任和透露秘密给别人,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懒惰、自私和虚荣。”

的确如此。懒惰,是由于我们宁愿相信别人,而不是自己去作考察、发现的工夫和保持警觉;自私,是因为谈论自己的需要引导我们把一些秘密泄露给别人;虚荣,是因为我们谈论的事情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虽然如此,我们却仍然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给予他们的信任。人都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能够真正地忍受孤独,每一个人都有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欲望,想让他人理解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然而在追寻自己的价值实现的道路上,我们不总是一帆风顺,由于外界的压力,也是由于内在的软弱,我们需要释放内在的压抑,让他人来为我们承受部分压力。如果一个人事事藏在自己心里,那么沉重的压力将使他左支右绌、疲于奔命;如果一个人在跋涉过程中可以与他人分享一些秘密,那么我们似乎将会感受到别人潜在的支持,从而增强了我们前进的信念。

如果对于我们付出的信任和秘密,别人却不付之信任,我们不应感到愤怒,因为这种不信任包含了对诚实的敬意,亦即是说,包含了这—真心的看法:诚实是十分稀有的,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得不疑诚实是否存在了。叔本华在书中说道:“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 是啊,叔本华的话语虽然浅显,但是道理却十分实用,可以应用到生活、工作、乃至社会当中。人都是欲望与克制的结合体。如果外界放松对欲望的管束控制或是增添了诱惑的程度,那么人的欲望便会压过克制,做出非分之事。“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样,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程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 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朋友之间的裂缝也就由此产生了。“人们尤其不能忍受别人需要他们。一旦认定别人需要他们,必然的结果就是他们将变得傲慢、无礼。”正好比一对恋情,初期男方在追求女方时无所不用其极、说尽甜言蜜语,千方百计讨其欢心;追求成功后,当男方认为女方对自己产生了依赖感的时候,就开始逐渐变得冷漠、不耐烦。

“对于一些人来说,只要我们与他们交往,经常跟他们谈话,或者以信任的方式向他们说话,他们就会变得粗鲁无礼;很快,他们就会认为我们应该容忍和接受他们的一切行为,就会试图越过礼貌的界线。因此,适合我们与之深交的人非常稀有,我们应该小心注意不要与低级、下流之辈太过亲近。”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通俗的格言有时候被误读为“阶级歧视”或是“势利眼”,实际上这个谚语可以作为一种保护我们的心灵、追求幸福的方法。如果我们在不适当的场合向与自己社会位置截然不同的对象进行交往,难免会因为彼此的言行亦或思维方式而相互造成伤害。所以我们避免此种情况产生的最佳措施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场合办什么事”,这样的话我们走到各处都能待人圆融如意、做事得心应手。一般情况下,“假设一个人认为我需要他更甚于他需要我,那么,他就会马上觉得我好像从他那里偷走了某样的东西;他就会试图获取补偿,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正应了一句中国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我们对他人、对外界的需求或是依赖很少的时候,我们才能拥有独立的意志、自由的思想,我们才能客观理性地采取恰当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这个理由,我们应该不时地让别人感觉到我们可以没有他们,不管他们是男是女。这样做会增进友谊。”的确,在与大部分人交往时,如果我们的度不时流露出点点“轻视”的神气,那并不会产生什么害处;别人反倒会更加珍惜与我们的友谊。“不尊崇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尊崇”——这是一句绝妙的意大利谚语。“但是,如果某一个人确实对我们很有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一事实掩藏起来,犹如掩藏一桩罪行。这个道理虽然不会让人感到舒服,但却是千真万确的。想想看:甚至一只狗也受不了别人待它太好,何况人呢。”叔本华如是说。

四、结语

大思想家真是凤毛麟角,他们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灯塔,没有他们,人类就要流落在迷茫无际的大海里。中国有句古话: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还有人说:不以无为之事,何遣有涯之生。匆忙的物欲社会里,我们可能不屑于摆弄我们的思想,但是没有经历过认真的思考,我们怎能明白什么是我们真正想追求的事物。如果我们经历很多事情并且自己能够用心品味其后的规律道理,那么我们也将领悟到此书中所展现出的智慧、通达。

各位,请启程。篇四: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组

读 书 报 告 学院、班级: 小组成员: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目录

一、读书主题.................3

二、读书目的.................3

三、阅读清单.................3

四、读书内容.................3

五、小组交流.................7

六、读书小结.................8

一、读书主题:

一路书香伴我行

二、读书目的:

一本好书可以成为人的挚友,古往今来,恒久不变。所有朋友中,书本最为耐心而又令人愉悦,我们身处逆境灰心沮丧时,书本并不变脸抛弃我们,始终如一,友爱接纳。我们年轻时,书本给我们以欢娱和陶冶;我们年迈时,又予我们以慰藉和鼓励。人们常常因同爱一本书而精神共鸣——正如两个人有时因共同仰慕另外一人而彼此成为朋友。古谚云:“爱屋及乌”,而“爱其人,也爱其珍爱之书”这句话里却含有更多的哲理。书是更忠诚更高尚的情感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喜爱的作者而相知相契,息息相通,他们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本次我们马克思主义小组通过阅读一系列“主旋律”的书籍,增加我们自身的文学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三、阅读清单:

《亲爱的安德烈》、《共产党宣言》、《呼啸山庄》

本次读书报告我们组员6人又分成3个小组,共完成三本书籍的阅读。分别是:《亲爱的安德烈》、《共产党宣言》、《呼啸山庄》。

四、读书内容: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难免存在代沟,各自都有各自认为对的思想。但是因为年龄的差距,成长的年代不同,也就有了所谓的代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就产生了。尤其是当我们越来越大,自己的思想越来越多,与父母之间的摩擦就更加的多了。《亲爱的安德烈》是作者龙应台和21岁的安德烈共同找到一个透着天光的窗口。透过36封电子家书,两代人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

《亲爱的安德烈》的写作背景是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她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这本书讲述了作者龙应台与他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沟通。在序言中,龙应台这样谈到他年满18岁的孩子:“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的确,爱不能成为不认识,不沟通的理由。沟通在家长与孩子之间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又有多少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拥有良好的和谐的沟通呢。而现实中总是会有很多的事件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的不合理,而使家长与孩子走的越来越远。而这本书正是家长的知音,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知音吧。让家长和孩子知道理解如何正确的沟通,让家长找到一种新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那些国外新奇的教书方法,令我耳目一新而又向往。那个成熟又有孩子气的安德烈和那个努力认识自己孩子的母亲龙应台都让我印象深刻。书中母亲与孩子还针对一些问题都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也进行了很多的问答。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五光十色,可以说与我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可以尽情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可以去踢球,放学了可以与朋友一起去狂欢。而我们,至少只在大学之前吧,拥有无穷无尽的习题。不要说是安排自己的时间,就算是课余的玩耍也是奢求吧。因为我们的升学制度决定了一切。尤其还记得高三的五天寒假,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寒假,在无尽的作业中度过的寒假。书中的母亲,龙应台,不同于中国一般的父母。比如书中提到的安德烈抽烟的事件吧。龙应台也是明确的反对安德烈抽烟,因为抽烟对身体不好,也因为龙应台不喜欢抽烟。但是她深知她并没有权力去阻止安德烈抽烟。最多只是让他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在室内抽烟。而在安德烈的回信中,也就抽烟的事情与母亲有了讨论。还讨论了德国和香港关于禁烟的问题。我想,作为中国式的父母,对于子女抽烟的问题不要说是讨论了,一定会明确的反对吧。当然也有自己也抽烟的家长或许会允许孩子抽烟。但是总归致少数。譬如我的父母,虽然父亲自己也抽烟,但是不用

猜想就可以知道他们一定会反对,如果我抽烟的话。当然我自己也很厌恶抽烟。不仅仅是二手烟吧,烟味真的会很难闻,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与抽烟类似的问题,就是恋爱的问题。书中有一封安德烈的回信中就写到了,自己最近心情不好,一是因为那位不喜欢的英语老师,觉得他并没有资格教授英语,而产生抗拒。还有就是关于恋爱的。中国式孩子和家长或许很少有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吧。在还在念书的这个年龄。

当然龙应台也一样要求自己的孩子读书用功。但是她却说了另一中理由。她说:“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用功,龙应台也不例外。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成绩,在各种假期为孩子安排各种辅导班。自己也曾经有过那样的时光,索性父母或许明白我的资质,并没有过多的强求。但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龙应台一样。暑假的时候因为没事做,想着打工,于是便有了做家教的经历。家教的孩子是妈妈的朋友的孩子,读的初中。因为和家教的孩子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可以向朋友一样的交谈。慢慢的知道了,其实他自身并不愿意暑假补课。暑假时间理应是玩耍的时间,加之自己学习的时间。而且正是玩耍的年龄,把时间用在补课上面,对于他们无疑就是浪费,而且他的心也不在不可上,其实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他却能够同意母亲的要求暑假补课,只是因为,他的妈妈答应他补好课之后可以玩电脑。这样的补课,实际并无多少效果。反倒是浪费了他的时间,我的时间,母亲的时间呢。父母其 要求我们用功读书时应该的,龙应台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父母只是单纯的解释说是我们现在好好都市都是为了我们自己以后的好生活。而龙应台说的是不希望她的孩子以后因为没有用功读书而被迫谋生,找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都因为工作变得烦躁,不开心。看了此书,最大的感悟还是mm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之间的关系,之间和谐的交流。觉得不管是子女还是家长都应该看看此书,学习他们之间沟通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它第一次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上述原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直接的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多方面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包括:时代精神要篇五:读书报告

《说园》读书报告

读《说园》,读者不仅感觉到陈从周先生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的独到精辟之见解;同时惊异与陈从周先生的文笔,可谓清丽可诵,引人入胜,查阅了他的生平,才知道他毕业于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后又师承张大千,可谓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史修养深厚。所以《说园》不仅是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又是文学作品,别具一格。诚如叶圣陶先牛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说园》五篇文章写于1978~1982年间,这正是中国开始开放国门的时代。国外的造园理念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三中说:“今不能证古,洋不能证中,故中外园林自成体系,决不能容借尸还魂,不明当时建筑之功能,与设计者之主导细想,以今人之见强与古人相合,谬矣。”在《说园》五中提到:“枣园可以尊古违法,亦可以洋为师,两者皆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亦势所必然。”这看似矛盾的观点,若细细的想便会明白,这实际上是相通的,都是表达粗浅地拼凑模仿古典园林或西方园林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究其园林境界,学其精髓才是可行之道的意思。

文章中对于古典园林魅力所在的剖析总结后人仍然无法企及,虽当时正值文革结束一切百废待兴之时,园林行业更是重新起步人才凋零之际,但仍然掩饰不住智慧思想的光辉。推陈出新的理念对于今人营造中国风格的现代园林依然具有着灵魂的指导意义。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受到传统“礼乐”文化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中国园林,非常讲究“曲”,这与中国人的为人处世讲究委婉含蓄是分不开的。正所谓“曲径通幽处”,《说园》中也提到,“中国园林妙在含蓄美”。只有够曲够含蓄,才会有情调、让人意犹未尽。何谓曲?“幽”在这曲径之中,“美”在这回转之间;人生就像一次长途旅行,笔直平坦的大道固然风景宜人,但弯弯曲曲的小路更能使你通往风景优美的地方;也可理解为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说园》中又是如何展现园林的曲的呢?

首先,园需让人游完还想游,看完还想看,这就需要园林不能一次让人看完,试想,若是一座园林,一次就看过全部景色,每个角落每个细节都已洞察过,游人还会有兴致再去游玩吗?这需要园林景物各有特点,委婉多姿,游之不尽,曲折小道、园林围墙等是必不可少的了。

园有深浅,如何为浅?例如一眼尽收一园景色,没有细节美,无需去探求、发现,看到的就是其全部,这就是浅;又例如《说园>中提到的“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有着不了解,水池中装了大金鱼,熊猫馆前站了泥塑熊猫”,这种非常直白、毫无遮掩、唯恐别人不知道的景观,尽失含蓄美,这就是浅。而深,简单直白的说,就是不说不明白,只有懵懵懂懂的感觉,一说就恍然大悟。如“一山一石耐人寻味”、“鸳鸯厅的前后梁架”、“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使并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这些都是需要去悟的意境,潜藏在游者思绪深处,只有用心去感受,细细琢磨才能发现的美。

“园外有园,景外有景”,不囿于一地,因地制宜,引山水为园之大观,添

鸟语、花香、影像为细景。这便是借景成景。说到借景,不得不说的是园林旁的景色,尤其是园林旁的建筑,需要特别注意,要与园林格调一致才行,如古色古香的园林旁建了一栋摩天大楼便大煞风景。“万顷之园难以紧凑,数亩之园难以宽绰”,解决这种状况需要用到潜藏的造园艺术:因地制宜。园林无绝对之大小,无大便无小,无小就无大。苏州网师园面积较小,却不会让游人觉得小,因其运用了景物相对而互相更换的原则,无旱桥、大池、大山,建筑修得较小,数量适当,于是就不再显得小。这就是因地制宜。画有画理,造园亦有造园之理。近景需细致,远景自然要有层次。近景细致到一树的修建、片石的移动,这都是能影响风景的构图的,可谓一招一着只差,便败坏全园之感。“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便是远景层次感,远山、远树、远舟,它们是景色中的点缀,绝不是主角,不细看、不留神是无法看到它们与一般的山、树、舟的差别的,只会轻轻扫一眼,忽略而过;若是把它们当作主角,就会发现它们的这种“无脚”“无根”“无身”的贴近自然之美,让人觉得余韵无穷。

第二篇:中国智慧读书心得

<中国智慧>读后感

非常好读的一本书,取材于易中天教授的六场演讲,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将中国智慧的精华走马观花浏览一番,尤其适合“观其大略”读者的阅读。摘录一些比较有体会的内容。

一、周易中的忧患意识。八八六十四卦,63卦是既济,64卦是未济,“已经成功”了,最后还是“没成功”,重新开始,从头再来,而不是圆圆满满大团圆,像童话故事的结尾“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古老的中国智慧,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二、中庸不是老好人、不是和稀泥、不是没原则,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有经有权”,才是中庸,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君臣之道的“唱反调”―“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唱反调是“和”,拍马屁是“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样的“唱反调”已经很稀有了,现在强调的是“高度统一”。

三、兵家的思考。春秋时代的战争真是“费厄泼赖”,很讲究游戏规则,包括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追逃兵不能超过50步),而到了战国时代就开始杀人灭国,不那么温良恭俭让了。“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败不败在自己,胜不胜在别人,所有人都是被自己打败的,善战者就要“为自己做准备,让敌人犯错误”。

四、老子的方法。老子的价值取向就是求下、贵柔、崇阴、尚无、喜欢原生态。易教授以古代房中术做比喻,“女人比男人好,下面比上面好,不动比乱动好”。“善用人者为之下”。

五、魏晋的风度。魏晋人物的传奇故事体现了一种价值观-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魏晋风度是逼出来的”,它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从有用到无用,从人格到性情,从社会到自然。道家求真,儒家求善,魏晋求美。

六、禅宗的境界。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本,佛就是“觉悟者”,觉悟是成佛的关键,觉悟的关键是自我。佛与众生,只有一念之差,迷还是悟?为什么迷,因为执,这就是“执迷不悟”的正解。禅宗所谓开悟就是找回自己。否定的是执著,肯定的是自由;否定的是教条,肯定的是自我

如果一个人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不是强迫去做,相信什么事情也难不倒他。事在人为嘛,只有不去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每天做的事看作是一种乐趣,那请问世间还会有苦恼吗?想到自己如果把上班换位思考一下而不是把它仅仅定位于收入多少的问题上相信自己获得的快乐绝非仅此而已。

在工作中,换位思考甚为重要,领导要体谅下属,下属更应该理解领导。把工作环境变成自己的家,把领导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来对待,而不是用那种鄙视、仇恨的目光来看领导。相信每个员工会是最棒的员工,领导也会是最优秀的领导。

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吉平

2012年12月11日

第三篇: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读后感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他的书仿佛他就在你的面前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这本《中国智慧》也不例外。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一、“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这段话,加上解释和串联,翻译过来就是:用兵的人都说,我不敢主动进攻,只敢被动防守;不敢前进一寸,只敢后退一尺。因为真正懂得用兵的人,是以“慈爱、节制、不打第一枪”,为生死存亡之道、克敌制胜之宝的。于是,敌人打进来,想摆开阵势,却没有武器可握。或者说,摆开阵势,却等于没有阵势;举起胳膊,却等于没有胳膊;紧握武器,却等于没有武器。这就是“无人与之为敌”了。

二、所谓“魏晋风度”,看似荒诞或者匪夷所思,其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魏晋风度,其实还要包括风采和雅量。风采与仪容有关,雅量与性情有关。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政治黑暗,美就只在自然。礼教虚伪,美就只在天际。前途无望,美就只在当下。人生无常,美就只在当世。

三、心心相印,叫做“道体心传”。

于是菩提达摩就在中土开创了禅宗,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鼻祖。中土禅宗的二祖是谁呢?慧可。中土禅宗的第三祖,叫僧璨。僧璨的法嗣(传人),也就是中土禅宗的第四祖,是道信。到七十多岁,道信圆寂了。衣钵传给谁?弘忍。祖是谁呢?惠能,也有书上写成慧能。*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悟,就是一点一点地修,慢慢修成正果。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顿悟,说白了就是“立地成佛”,没有那么麻烦。

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

元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自古代以来统治阶级所沿用的政治理念,他的“仁爱”思想是最为后人所用的。比如“创建能和谐社会”便是以仁爱为前提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像礼记要求的一样像爱亲人一般爱别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善待别人,虽然不能“外户而不闭“但是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符合国情的和谐社会。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些灿烂的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财富。

易中天说:“《周易》是巫术当中有哲学,至少有哲学精神。”我们常常会把《周易》与《易经》混淆,其实《周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另一部分是《易传》。《易经》就是原著,而《易传》是后人对《易经》的注释及理解。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没看过《周易》,可能就是因为著书的年代离我们太远,以至于有些内容晦涩难懂。

那么在它神秘的面纱下藏了些什么呢?首先“易经”这两个字就藏有玄机,“易,可以是简单、变化和不变。”前两个都好理解,那为什么易又可以是不变呢?易中天的解释我觉得理由不够充分,我觉得易的第三个解释可以说成是“转变”;其次“周”字也有三个意思:“周代、周遍、周转。”最后说“经”字,经,就是代表永恒的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由这些字的解释,我对《周易》的归纳是:在变与不变中不断转化,从而形成简约平易的真理。而且这些真理可以周而复始。(易中天的解释为:就是要最简单的符号和系统来认识、概括、掌握和阐释不断变化的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本质规律。而且,这种把握,还是周遍、周到、周全、周可 以周而复始的。)

每每看到中国外交官在外交辞令上的说辞,我们都不得不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所折服,面对有些别有心机的外国记者的提问,我们的外交官总能以不失礼貌的有力反击。既维护中国尊严的同时,又能保持同外国的友好关系,想来除了有智慧的中国人,其他人难以做到。

那么中国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小时不知道,但渐进长大的我们,却总能够在社会中体会到一个字“和”。在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其实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已经深深刻上了这种记号,我们深深受着父辈和周围亲戚的影响,或者说中国本就是一个人情的社会,谁与谁又不是亲戚呢?今天我们之所以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难道不是因为在原始社会时所有的华夏子孙其实都起源于炎帝或黄帝的一支吗?异地他乡,见到故知总难免不了一番彻夜长谈,遇到老乡,更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感。君不见,那些“少小离家老大回”满头银发的归国华侨,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依然痴心不改的踏上故土,落叶归根,回到故土的一刹那,心里才终究是落下了安定与踏实。在我看来,就是一幅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和”。如人的思想,我们不可能只读一家之言,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的思想,总是结合百家之长,最后再由自己融会贯通,才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想法。我们吸收着孔子的“入世”原则,积极地工作,也采纳着老子的“出世”理由,崇尚道法自然,一句“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又道尽了多少人的心思。可见,中国人骨子里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也因为“和”,春秋时期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时所有的思想都能提出,兼容并蓄,将“和”字发挥到了极致,那种“笑谈百家”的思想上的碰撞又是何等的痛快啊!可惜的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思想上也进行了统一,唯一剩下也就是儒、法和道的思想了。

现在中国人崇尚佛教,基督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佛教是印度的,基督教是西方的,我们把释迦牟尼和耶稣放在了我们的心灵上,而却忘记了那位以“仁”治天下的孔子,也似乎忘却了那位骑青牛过函谷关的老子,还有那位喜欢一身逍遥的庄子,“子非鱼,安知鱼非乐焉”。我们的儒家、道家这些本土的地道的文化与信仰又该何去何从呢?等到几十年后甚者几百年后,还会有其这样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吗?

第四篇:读书点亮智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的宝库。当你捧起一本书,轻轻地翻开,知识的芳香扑鼻而来。你便会发现:你已经推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正在一点点的汲取书本的营养,这些营养来到你的大脑,点亮你的智慧。

书,是智慧之门的钥匙。当你自由自在的漫步在书的世界里,边走边取着书中的精华,真好比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在一片结满果子的林子中,一会儿尝尝这个果子,一会儿咬咬那个,好不快乐!

书,是知识的小船。驾着这艘小船,远航在知识的海洋中,路途中碰到的奥秘,会让你惊喜不已。还有海洋宝藏,它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发现它更会让你受益终生。

书,是普照我们的阳光。生活里没有阳光,也就没有了温暖。书把阳光的种子撒向我们的心田,不仅生出了文化知识,而且生出了文明礼仪。当班里的同学有困难时,我热情的给予了帮助;坐公交车时,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上车,我会主动上前搀扶、让座,还有„„。生活中的阳光给予了我们温暖,又使我们把温暖传递。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们的心灵,又会滋养我们的大脑,生活中的阳光不能没有,不然,就没有了温暖与光明,书中的阳光更不能没有,要不然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冰冷,没有爱心与善良„„。

从书本中,我不仅获取了文化知识,还找到了疑难的答案,更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从中看到了我们悠悠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辉煌,我深感做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幼时,识字不多,妈妈给我买了各种画册及小人书。从中我知道了李白,杜甫,知道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那个时候,我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不仅在校园里爱读书。课外更是如此。每每外出,我都会带上一两书,以便空暇时翻看。

书,是我们行走的航标。它指领我们迈向成功的道路,少走一些弯路、绕路。

第五篇:读书与智慧

读书与智慧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关于读书与智慧的经典美文,知识如果不成为人生的智慧,那么知识就只是一件装饰品。那些满嘴说得都是别人书里话的人,他们的作用不及于一张电脑存储卡。更多关于读书与智慧的作文素材尽在巨人作文网。

读书的人有两种,一种获得了思想的启发,变成一个智慧而快乐的人。一种丢掉了自己的思想,把自己变成一个生物内存。

读书对前者来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他们通过读好书而倾听优秀的思想;他们也许无法和先贤谋面,但经由书籍和大师对话。

知识如果不成为人生的智慧,那么知识就只是一件装饰品。那些满嘴说得都是别人书里话的人,他们的作用不及于一张电脑存储卡。身体丑陋者需要一块遮羞布,而思想贫乏者,知识正是他们的遮羞布。一个人,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形成自己的智慧,那就仅仅是件可以炫耀的衣裳,智慧才是美丽的肉身。

每一次面对座座青冢,我们都会心生感叹,所有的有形,即便现在再坚固也终被时间毁灭,惟有精神、人类世代相承的优秀的思想永存,激励着人类前行。

有思想的人被尊为智者,智慧的学说叫做哲学。许多人喜欢谈哲学,哲学在他们那里成了干瘪、抽象的概念,他们在概念的堆积和推理中寻求虚拟的快慰。

没错,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被称为形而上学。但哲学之所以形而上,不仅仅因为它不研究具体的科学,更重要的是它是研究人类心灵的科学、是智慧之学。

我们的生活点滴中无不蕴含了哲学的踪迹,充满了智慧的火光。我们通过哲学思考去接近于人类的理性,获取智慧的快乐,实现人生的圆满,这正是哲学的意义。

但如果让我去比较读一本哲学书或者去倾听一位年迈农人的絮语,我更愿意去体会后者,实际上每个老人都是一本哲学书。学者的哲学溢于言表,而老人则用行为体现哲学。

子曰: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何以不逾矩,是因为他们参透了人生,谙熟了人生之道。何以随心所欲,因为那颗心已经皈依了造化,和造化合而为一。

用心绽放最美的风景

相信拥有一份热爱,便可驱散烈日骄阳;相信心怀一份信念,便可建造最美的花园;相信执着于一份坚守,穷乡僻壤也可绽放出最美的风景。我愿为我心注入一份爱,填满一份信念与坚守,以绽放出人生最美的风景!

为心灵的园地注入信念的水分,长出一方园地的灿烂。我不知道一个人得如何,才能在无尽黑夜中坚守到黎明的曙光;我不知道一个人得如何,才能在花繁柳密中坚守住梦想。我只知道,惟有拥有信念,方可坚信自己,方能重建垣墙,修复梦想!她做到了,因为拥有信念,她放弃自己的百万家财;因为拥有信念,她勇敢地当上村干部;大雨中为村民修建房屋,疾病中仍心系村民。她便是“最美村干部”——段爱平。一个村的梦想,因她的信念而发芽,茁壮成长!梦想路上携手信念同行,我心便是风景最美的园地!

为心灵之舟满载坚守之货,更轻松地驶入一片“桃花源”。谁不向往晴明之日、海不扬波的美景?谁不期待日升月落、潮落星生的风光?人生需要一份坚守,方可造就最美的风景。周有光懂得坚守,终成人们称赞的“周百科”;乔布斯懂得坚守,永不言弃,成就他的苹果梦;蒲柏懂得一份坚守,即使再小的花也要怒放,终成英国文学巨匠。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彼岸,惟有懂得坚守之人,方可勇敢地前往,闻到彼岸一缕花香;悠然抱膝沙上,领略到最美风光!

“我从地域来,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对呀!作为生命的过客,我们也不能失去自己的一从精彩。心怀一份热爱,携手一份信念,懂得一份坚守,最美的风景需要用心绽放!

通往天堂的路,拿出自己的真心,铸就民族最美中国梦,创造祖国最美的风景!

我以我心绘风景

穷乡僻壤,美丽乡村。党委书记是怎样使它蜕变?又用怎样的丹青勾勒出这如画风景?

答道:以其信心,凭其决心,用其全心而已。

顿悟,人生如画,我以我心绘风景,绘出个草长莺飞,绘出个青山万丈,绘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凭决心绘风景,绘出一件已被黄沙打穿的金甲。乡党委书记凭着过人的决心建设乡村,他成功了;孙权凭借“再有说者,便如此案”的决心,击败不可一世的曹操;邓艾凭着“积军资之粮”的决心,以偏师平定蜀汉;项羽凭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打败三十万秦军„„事例太多,但请君细想,若没有决心,曹操可能已一统天下,蜀汉仍能苟延残喘,反秦势力可能烟消云散,那历史大卷中那些亮丽风景岂不消失殆尽?因此,我凭决心绘风景,定要绘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

我用全心绘风景,绘出一派奋斗之花盛开的图景。乡党委书记用全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于是乡村焕然一新,而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勾绘精彩人生画卷之中去呢?但是,我看到了吊儿郎当的学生,我看到了沉迷灯红酒绿的青年,他们的人生画卷,车载斗黯淡无光。林清玄曾说,“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经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全心全意,只此四字,要做到却着实不易。孔明全身心地投入复兴汉室的伟业中,即使失败也是一道风景;哈兰·山德士退休后全心研究炸鸡方法,最终在街头巷尾绘出一片“肯德鸡”的风景;科比全心投入篮球,地凌晨四点便开始训练,铸造了紫金王朝那一抹风景,他们,或是儒生,或是老朽,或是“富二代”,都全心投入各自坚守的事业,亲手绘出一段段风景绚丽的人生卷轴,而我们又怎能轻易放弃?

每个人都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景,但需要信心、决心,更需要的是全心投入。全心全意,蓦然回首,你会发现那风景已在灯火阑珊处。

我以我心绘风景,风景迷人因我心。

心之所安,一路风景

孙中山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将心灵安放于所向之事,倾注全身力量执著向前,才能成就一路绮丽而我满的风景。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跟随心的指引,为此心而用心,以此身来安放心灵,风景便在远处迎接着你。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潜心于学术,将一颗沉静执着的赤子之心安放于汉语言学的研究,以十三年的探索研究成就了最为权威的《英汉大辞典》;无腿青年马陆残缺的身躯中却有颗坚定炽热的心,他将心安放于登遍五岳的冀盼之上,先后征服了泰山、嵩山等名山大岳,成就了生命中搏击长空的奇妙风景;梭罗将心灵安放于对自然的追求,对“物我合一”境界的崇尚,他栖居于瓦尔登湖畔,用心生活,与自然毗邻,在天地辽阔自由的地平线上观赏他独有的人生闪亮的曙光,那是用心追求的最美风景。安放心灵,则一路花香鸟语,一路绮丽风景,而这,无一不是用心的结晶。

正如“最美乡镇干部”安放心灵于为人民谋福祉,我们也应安放心灵于更崇高的境界。左拉说过:“一个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风险的人生的意义。”这正如曼德拉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南非安放心灵于黑人权益保护,以一己之力奔走呼号,全心带领黑人与不公正的命运战斗着。他最终成就了“彩虹国”的绚丽风景;正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一批科学界元老,安放心于国家振兴与民族崛起,使“两弹一星”的风景灿烂了整个中华大地。将执着奋斗的心灵与荣光满溢的出发点融合为一,安放心灵,用心才能成就别样而博大的景致!

然而,正如香港传媒人梁文道所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当浅尝辄止成为思维定式,急功近利成为文化景象,喧嚣肤浅成为喜闻乐见的行动方式,人们势必会消解了用心而行,安放心灵的执着、理性、深刻。许多青年人好高骛远,不能安放心灵于当下,相反对工作对学习百般挑剔;学者们无法安心于研究,不能全心于探求学术真谛,于是,纷纷提着裙边蹬着锃亮的皮鞋穿梭于灯红酒绿的晚会;官员们不能安放心灵于为人民服务,贪污腐败,在盲目追求政绩的道路上迷失,用心于本职成了遥远的绝响。当心灵被物质的琐屑蒙翳,用心的行为在文明的浮华下委顿不堪,也就失去了成就一路风景的所有根基。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安放心灵,用毕生精力倾注于它的实现,那么无论是于春风得意中跑马,或是在艰难困顿中蹒跚,亦是一道夺目的风景,人只因安放心灵而使生命得以丰盛而充实。

心之所安,一路风景。

一粒沙的位置

当你放在沙滩中,你只是沙子。——题记

上帝把我的心遗失落在沙滩上,我被搁浅了。我的四周是绵长无尽的沙滩,沙砾昏黄,暗淡无光。

我有些失落,这是我注定的位置吗?

每当夜幕降临,我遥看苍穹,羡慕那些让人仰望的群星,它们明亮夺目,放射着永恒的光辉。然而我也看到群星背后深邃的苍穹,是无边的黑暗衬托了耀眼的星。

但我不甘心。

我转过头来,却看到一道光芒。

狂暴的大海在发怒,孕育着毁灭一切的力量。滔天的巨浪却被一道细小的光束照亮。高高的山崖边,站着一个在狂风暴雨中有些瑟缩的女人,然而她的手却如屹立不倒的石柱,执着的擎着一盏明灯。爱尔克,这个悲伤的姐姐,她并不选择在避风遮雨的家中静静守候她出海的弟弟,而是站在了悬崖之上,用勇气与毅力点燃了长明的希望之灯。

高高的山崖让爱尔克的灯光融入了星光,我赞叹:她在对亲情的守望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管她的守望成为了永恒,但她的灯长明,她所站立的位置已经成为永恒的指向。

我开始思索,思索我自己的位置。

当白天来临,炽热的太阳便是一切的主宰。

我惊喜的凝视太阳,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一个可以让万物仰视的位置。

然而我又为我可笑的想法而畏惧不已。太阳,那是谁能取代,谁能成为的呢?

一个巨大的背影从我面前掠过,大地都为之震颤。他,一个追逐太阳的人。他似乎永不疲惫,一双坚定的脚早已磨出茧子,然而热情依旧,信心依旧。他依旧昂着头朝着太阳的方向,那是他永恒不变的坐标,他倾尽一生要回到的原点。

炽热的阳光灼伤了他的双眼,我却看到他的眼中迸发出力量和火光,仿佛已经燃烧为两个火球。

我突然地为他悲伤,他追寻着一个他不可能到达的位置。

但是我想错了,我看到夸父结束了他的追逐,他在黄木上进入了太阳的光芒,在燃烧中涅磐了。在那里他得到了休息,得到了永生。从此燃烧成一尊伟大的图腾。

我震惊了。夸父在不停的奔跑中,向着他心中的位置不停的奋斗,其实在奔跑中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无论最终他成功与否。

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命定的位置,没有什么无法到达的位置,除非你永远把自己放在了沙滩上。

趁着我的心还未风化成一颗顽石,我远离了沙滩,寻找属于我的位置,我的价值。

我相信,只要我愿意,勇气与信念会让我发光,发出金子般的光。

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非是忍耐”。大写的人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在困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

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又有谁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阳下无语的青冢。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消!”郑袖的谗言,子兰的诽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如此被排挤,命运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试问,史上还有如你一样的忠主人么?感念朝廷的日益衰败却无力相助,于是,你,自沉汨罗,多么可歌可泣的举动,《离骚》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润如酥,你,范蠡,携西施泛舟西湖,散发扁舟。何必留恋勾践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的可以同苦难,难以同甘,世人谁不留恋名利权位,可你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盖主皆殒身的教训。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

菜市口人头攒动,一辆囚车押来披头散发的你,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变法会有牺牲,那就从我开始!”你大义凛然,昂着高傲的头颅,绝不会向顽固派屈服,用鲜血来唤醒民族意识的觉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变短暂的一生荣华为民族气节的不朽。

人生会有很多充满艰辛的际遇,充满荆棘,扑朔迷离,可是,我们能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成长与纯真

人生总是在光阴的流逝中慢慢走过,留下的或开心,或无奈的,都是满满的回忆。小时候常常希望快点长大,好像长大后的世界对自己有太多的魅力。殊不知,我们在成长中却迷失了自己,让自己沉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我们的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O”这个图形,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睛片”;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说了许多成人、中学生、小学生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肚脐眼”“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们的想象力。

可如今的小孩子个个手拿iPhone 或者ipad,天天宅在家里玩神庙逃亡,汤姆猫等新奇游戏,看似很威风,实际却少了那份小孩子该有的活泼和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四只眼”。也缺少了那份小孩子该有的纯真,而且很可能会因知识的禁锢而缺少那丰富的想象力。

小时候的我们天天奔跑在那宽阔的田野上,与青蛙共语,与鸟儿同唱。我们经常面对那水里的蝌蚪,心里想着为什么它长大会变成青蛙。想着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想着长大要当科学家。那时候的我们有梦想有追求,敢于说出自己想要的。可现在呢?

看看青春期的我们,一个比一个“成熟”,女生一天到晚某某明星跟谁怎么怎么了,男生整天看NBA,说的好听是追赶社会潮流,说的难听是玩物尚志。明星与NBA只是我们用来娱乐的东西,并不能当成重心。现在的我们已经如小时候所愿长大了,可我们少了那份原本的纯真,留下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成长让我们沉沦。

人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却不应该少了本性的纯真,倘若连原本最朴素的东西都失去了的话,那是不是太得不偿失了呢?只有保留那份纯真,再吸收成长中的精华,才不枉费光阴。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平凡中的“珍珠”

读着作文材料,我想起了这句名言。平凡如沙的人们,如何在众人面前展露头角,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必须得有“珍珠”啊,这“珍珠”可以说是人的“个性”。“个性”的锻造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过硬的本领、严谨的作风、自信的信念是个性必备的元素。

大家都熟悉日本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吧。有一次,在参加世界优秀指挥家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名参赛。在弹奏评判员给他乐谱的时候,技艺高超的他发现自己的指挥棒于乐队演奏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他断定是乐谱出现了问题,但在场的音乐大师们包括评委也都认为乐曲没有问题,他被大家嘲弄了一番。面对这些,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大吼一声说:“不!一定是乐谱出错了!”话音刚落,高傲的评委们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冠。事后才知,这是评委们有意设下的“圈套”,前几位指挥者也发现了错误,但他们没有提出,而小泽征尔用充满自信的一吼,获得了本次大赛的殊荣。小泽征尔虽然是著名的指挥家,但其也是众多指挥家的一员,如果他没有过硬的本领、严谨的作风,加上自信的个性“一吼”,怎来这耀人的成绩!

智慧、胆识、气魄、修养是个性最好的表达。

在中国提起网络、提起阿里巴巴,自然就想到了马云。其貌不扬的他,却以出众的口才,妙语如珠的谈吐获得了世人的承认与尊重。“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伟大的志向!”这是《福布斯》杂志对马云的印象。据说,英国首相布莱尔来到中国,点名要见马云,他说,马云能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百度一下,估计全中国叫马云的人一定很多,但为什么阿里巴巴的马云倍受青睐呢?原因是这个马云具有超出一般马云的智慧、胆识、气魄,更具有一定的修养,因此才备受中外人士的承认与尊重。

对梦想的奋斗与执着是个性张扬的最大气场。

中国电影的发展,张艺谋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当今的张艺谋已经是中国电影界的大腕人物,但其艰辛的奋斗历程又有几人知晓?他初涉电影时,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摄影爱好者,但他对电影的执着,改变了他的摄影方向,他把摄影与电影结合起来,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却始终如一,从不气馁,最终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舞台上成了耀眼的“珍珠”。张艺谋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梦想成功的这条路上充满干劲,要有不服输的精神,这样的个性才有成功的未来,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做一名平凡的“珍珠”吧,因为这些是你被承认与尊重的资本。

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和熊掌古往今来往往都不可得兼。

如今,生活的压力无形却无处不存。出于无奈,人们在追求安稳与功利中,渐渐磨淡了性子与情感,往往努力做着眼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安逸活。

诚然,安稳的生活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重要“肥鱼”,可多元化的社会总有更重要的“熊掌”,需要我们做出“更重要”的选择。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当然,处世独我不可。我为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孔子云:“仁者爱人”,近至父母双亲,远至世界万物,内心之爱尤为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是否因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早已青丝染上白霜的父母?是否因一己私心而漠视了身边摔倒的老人?是否因快节奏生活而忘却了身边的生灵与风景?想起那个屈膝拍花的男子阿来,一部《尘埃落定》让他名声大噪,可他不被名利之鱼所诱,毅然舍鱼而取熊掌,取那份内心之爱。他请全团的人喝酒,歪戴着帽子,唱藏族的《祝酒歌》;在墨西哥想到为母亲买一串珊瑚项链,以满足一个藏族女人的梦。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面对安稳功利之鱼与自身真性情之熊掌,吾取“更重要”之熊掌也!

亲爱的朋友,你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茫茫苍穹,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正如诗仙李白说的那样:天生我材必有用。

水滴虽小,却可以组成大海;沙粒虽小,却可以组成宇宙;绿叶虽小,却可以组成森林„„不管你是什么,上天创造了你,总有你的用处,不成“方”,还可以成“圆”,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自己的路是要靠自己去探究、摸索的。不适合这条路,你可能适合另一条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美国前总统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的总统之路走得异常艰难。林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要想不愁饭吃,就去当大律师。但是由于家里贫穷,他的大律师之路没有走成。于是他被父亲送去当鞋匠,但由于鞋匠主吝啬、狠毒,他的鞋匠之路同样没有成功。后来长大了,他做过清洁工、送报员、服务生等工作,但是他觉得都不适合他自己,他永远坚信着一句话:天生我材必有用。再后来,他去竞选州长,但屡次竞选不上,他伤心,他彷徨,他曾一度想放弃这条路,但他没有,他相信自己,最后他终于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总统之一。

我国历史上明代着名的富豪万三千,他的钱财多得数不完,甚至富可敌国。万三千曾经是个穷小子,在小时候经常被欺负,他发誓一定要做一个有钱人,于是他去做生意。一个穷小子去做生意当时被很多人耻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开始他四处漂泊,到处向人请教做生意的方法,但大家都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于是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他曾想自己应不应该做生意,但他不甘做穷人,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大器,“天生我材必有用”。终于在他努力了十余年后,成为了明代第一大富豪。

也许你不适合做医生,但你可以去当律师;也许你不适合唱歌,但你可以去学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无论是“方”,还是“圆”,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有豁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成“方”可以成“圆”。

方圆相合,方显智慧

屈原曾说:“何方圆之能周兮?”提出的正是方与圆难以相合的道理。反观社会,园瓶,方盒,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人生的几点智慧。

人生中,“方”是一个人的棱角,是一个人的个性,人人因方而不同。“圆”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圆”让我们藏其锋芒,在与别人相处时减少“摩擦”。而我们只有融合方圆之道才得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

有人曾说:“方圆齐用,功效俱呈。”处于青年时代的我们却常显刚烈有余而圆润不足,不懂处世之道常让青年人在社会浪潮中屡遭打击。因而作为青年人,我认为要适当收锋芒,提升自己处世之道是十分必要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包容打造“圆”的基础。青年人激情澎湃,追求个性、探寻独立也为时代所需要。但青年人的胸怀却难以容下自己的激情。而成大事者,未有无宽广胸怀者。曹操容下许攸,成就官渡之战的辉煌;蔺相如宽容廉颇,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有人说:“要想自己被社会包容,就要有包容社会的肚量。”青年刚迈入社会,难免会对社会的种种弊端怒不可遏,但如果我们能退一步,多宽容一些,是不是就达到了海阔天空的境界呢?

心静如止水,用冷静作为圆的润滑剂。刚烈而又易激动是青年人的一大特色。激动往往使我们失误,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保持冷静是青年人与世相处的另一个好方法。冷静使我们保持清醒,似隔热层对于火箭,缰绳对于骏马,能束缚住情感,使情感不至于失控。这样当我们遇到社会不公时,就不至于让情绪成为与社会相处时的摩擦力。

我并不是只看重圆,方圆合一,方显人生智慧。只是在我看来,方是每个青年人本来具有的,而如何做圆正是我希望所有同龄人去学的。因而我想说:“把心放宽一些吧,何必要让一些小事折磨你美好的心灵呢?保持冷静吧,日本又拜神社,砸汽车岂能解决?城管凶悍,打人又有何用?”冷静、包容是成圆之道。

让我们一起融合方圆,功用信俱呈,显出智慧吧!

更重要的事

亘古长河,大千世界,人有多少种,“重要”的定义便有多少种。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或现世安稳,或追名逐利,但若站得高一些,或许你会发现这世上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人难脱自私之嫌,故而努力做的往往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把自己的切身利益视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你是否追问过自己,你认定的重要之义是否真正源自你的内心,而非外界为你做下的决定?在物欲至上的今天,“重要”的意义是否需要重新被审视?

在这个讲究标准的社会里,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价值”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标准来衡量的,比如:车子、房子、票子„„现实物质很重要;理想、风骨、灵魂„„好像没那么重要;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和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自然也没什么重要„„

但梁文道却说,在他看来,生活中那些更重要的事就是相信理想,顺从内心的呼唤,即使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花一些看似无用的时间也无妨,这一切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来自这些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事,或许不重要于一时,但绝非不重要于永恒;或许不重要于个人,但也绝不意味着不重要于群体。

更重要的事,不是活着就算了,不是周遭世界的蝇营狗苟,不是因盲目追逐而日渐干涩的生活本身,而是要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挺起胸,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头,向内心深处的自己俯下身去,活得热烈而真实,相信理想并兑现理想。更重要的事,就是不能臣服于现实的一隅,而应相信自己,以天下为己任,在枕戈达旦中锐意进取。

回望百年前的中国,先贤们筚路蓝缕,他们自常人心中的“重要”的俗念中超脱出来,相信还有更重要的事,他们建兵工厂以御外辱,建学校以期未来,引入德先生赛先生为古老的民族带来复兴之光。如今,时间的指针已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是否还能重拾那些更重要的事?

现实困境在所难免,但总该有人能肩负使命,努力于此,所以我们不能犬儒,不能抱怨一切是不能改变的,我们要寻找最热诚的信念,相信理想,燃灯前行,即使只是荧荧之光,也不中途而返。

诚然,更重要的事需要我们守望,但眼下我们认定的重要之事也需完成,唯有做好重要的事,才有能力有机会去思考去实践更重要的那些事,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堕入凌空虚蹈的险境。

我们别无所资,唯有对精神、理想这些“更重要”事情的执着。在追寻的过程中,或许艰辛伴随着苦难,但蓬勃向上的心灵永远不会被生活之灰尘封。

愿从本心

或动如惊雷疾电直上九天,或如处子默而无言停泊家港。攀山者和念家者不约而同地说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坚定。

何者?从其本心而已。

在你我的本心中,潜藏着许多。若情感:儿女之情,手足之情,家国之情,故有冲关一怒,双肋插刀,愤而投笔,血荐轩辕。

违背本心的情感,有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者,登临金字塔高点,数不尽妒忌与艳羡,万人簇拥过后,惟有孤独的长眠。背叛本心的人,本心会给予他双倍的失落与孤独。

反之,若清末举人汪笑侬,风雨飘摇,江山寥落,他竟弃文从戏。所谓倡优并举,意在写京剧艺人的身份地位低下如妓女,汪不顾鄙夷谩骂,不顾练戏之艰,以时政入京剧,开创新剧,意在以这种古老的方式唤醒国民。在他名动天下,嘉奖如纸片发来之时,他那颗早已经受风霜拷问的心在愿景实现后该是如何的欢欣与满足,家国之情,不正是本心吗?

指路灯,登天索,领航舵——那是你我本心中的理想。请听从本心理想的召唤,扬帆远航吧。因为没有会比这个让你更坚定,更愿意为之奋斗。

年轻是珍宝,但社会嘈杂的音乐,迷醉的灯光遮蔽了本心的投影,所以迷茫,挥霍青春。半途而废,中道易辙者大多在此时一声叹息,掉头或干脆坐在地上。

是时候寻找自己那份本心的理想了。香茗,可饮;禅理,可寻;瓦尔登湖,可游;浩渺星空,可览。但这都是手段,真正需要做的是问自己:“最愿意的是什么?”找到它,并为之奋斗。

然而,以上观点建立于亚圣先生的石基——人性本善之上,即你我之本心虽千变万化,仍为善心。追求公正,倡导和谐,弘扬大爱等等。若有人言贪嗔痴,杀伐,虚假等才是其本心,在下不敢苟同。

愿持本心之情感,以无悔对待家人,无愧面对国家;愿持本心之理想,以无惧实现追求,以无畏逐梦人生。

以屈子之诗与诸君共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人生旅途自己把握

随着一天天地成长,人生的旅途越来越艰难,前面的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虽然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但我们是像但丁那样“走自己的路”,还是做波兰的“常问路的人”,或者学习达??芬奇的“认真考虑”别人的话,还是听从塞纳克的警句?看来,只有靠我们自己把握了。

俗话说:自信能给予人无穷的力量。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必须充满自信。无论问题是容易的还是困难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海伦·凯勒就充满了自信,虽然她听不见,说不出,看不到,但她坚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她做了一个虽眼盲心不盲,虽耳聋思想不模糊,虽口哑却精神不亚于常人的伟人,被世人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是多么崇高的荣誉啊!她靠的是什么?就是她那坚定的信念,那份伟大的自信。早年跛脚的郑丰喜,别人说他不能上学,但他满怀自信,不仅上了学,还年年拿第一;别人说他骑不了自行车,但他满怀自信,硬是在体无完肤之后让自行车成了他的脚;别人说他一辈子都要跛脚,但他满怀自信,从小就对家人和自己说: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穿皮鞋。最终他做到了。他依靠自己惊人的自信,使他这艘汪洋中的小船在大风大浪等灾害的攻击下依然不翻。我们感叹这些名人真出色,出色在哪里呢?就在于他们比常人多出的那份自信——他们相信自己。

当然,我们要走好人生的路,还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意见我们都要吸纳,而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才能使自己找到前进的捷径,不致于浪费青春。但无论怎样,向我们提出意见的大都是出于好心。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大脑,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明智的选择。正所谓一个好的君主,他一定能做到虚心听取诤言,不怕丢面子,明白“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的道理。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做一代明君,流芳百世。不只是君主,人人都应如此,才不枉自己活了这么多年,才不会觉得人生了无生趣,才对得起上天赋予自己的生命。

朋友,人生旅途上,别忘了带上一张精致的,而且能帮助你走得更好的名片——相信自己但也听取别人的意见。

正确估量自己

生活有时像个迷宫,我们在向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时针因为某些原因而迷失自我。于是我们开始迷惘,从而无法正确的估量自己。而令我们迷失的原因许多时候都是上点点细小而琐碎的事。而许多人都是在自己的贪恋和物欲中迷失。

当一个人有能力的时候,他会依据自己的能力而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我们的举动也应该以自己的能力为基底。因此,我们应当学着如何正确的估量自己。

正确的估量自己就是要看清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很弱时,他就不应该强迫自己去做演说家;如果一个人字写的非常难看时,他也不应该强迫自己去做书法家。每个人都有在某方面能力较弱的时候,如果拿自己的弱处去比别人的长处,去做自己做不好的事,即使再怎样努力,都只会事倍功半,最终说不定不仅没成功,还给自己带来空难。而有些人,能正确的估量自己,看到自己在哪方面能力有限,能力不足时,他就不会去挑战自己那仅有的一点点能力,而是在自己在有把握的地方下功夫。

不过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正确的估量自己。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在方面小有成就、小有作为时,难免会发出羡慕的想法;当我们看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时,难免会有那种想要立刻得到的欲望。这种思想和欲望总是会蒙蔽了我们的眼睛,而在此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的心态和心理去面对,我们应该好好地考虑一下我们的能力现在有多少,离这个目标是否还遥远,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它或是得到它。如果不能,我们要到达哪一步才会成功。通过理性的看待自己,再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如何做,这样的步骤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评估自己,所以当我们深陷于自己的贪恋、欲望的迷宫时,要理性思考。

也许人人都会走入一个迷宫,当我们走入这个迷宫时,请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用正确的尺度来衡量自己,为自己找到一条走出迷宫的路。

职责——永不凋零的花

将士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国泰民安时依旧艰苦训练;

白帆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风平浪静时依旧鼓足勇气;

蜜蜂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丰衣足食时依旧辛勤工作。

而当那吃着鲜美的鱼的小猫依旧不忘职责去捕鼠之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的职责是否该铭记于心。

职责是一盏明灯,它亮在我们的整个生命中,让我们时刻铭记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当朋友把幼小的孩子和丢弃给他时,他明了自己身上那份卸不下的职责,从此,他日夜奔波,将汗水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滋润着朋友家人的心田。然而生命对于他过于苛刻,朋友的妻子患病在床,年幼的孩子又需要照顾,他还要在外打工维持生计,所有的艰难一时间都重重地压在这个并不健壮的男人身上。这时的他就是抛弃他们而寻求自己的生命之美本无可厚非,可这个伟大的男人从未忘记过那份职责,他坚强地承担着,用自己的行为谱写着一首充满仁义的职责之歌。他就是朱邦月,一个感动了千万人的牢记职责的英雄。

职责是一朵芬芳的花,它开在我们人生的各个角落,让我们时刻感受着它的芳香和美丽。在四川地震中,一个中年男子为了自己的职责护住了身下的四名孩子,他似乎微笑着感受着人么用无限的崇敬为其铺就的天路,那路旁的花朵是孩子们的微笑,那芬芳也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他那份为了职责而奉献的精神将成为永恒,在这个世界屹立成一座也不退色的丰碑。谭千秋,这个在危难之时固守职责的人民教师所带给沃恩的感动,将如其名字般千秋永传诵。

职责是一曲悠扬的歌,它回荡在我们生活的不同阶段,传诵着我们不同的生命之美。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忠诚之语付出沉重的代价,宫刑这个折磨着他的灵魂和身体的酷刑,如一把扎在他胸口的刀,让他生不如死,但就在这最痛苦之时,他没有舍弃自己的职责而安度晚年,他忍痛写作,为了“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职责,为了父亲生前的遗愿,他苟且偷生,备受鄙视却着成了“史家之绝唱”。司马迁这个可怜的人啊,在巨大的痛苦中仍坚守职责,这是一种怎样伟大的情怀?

当我们拥有了可以不去捕鼠亦可以生活美满幸福时,别忽略了那朵永不凋谢的花朵——职责!

下载中国智慧读书报告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智慧读书报告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敬告青年》敬告什么 周三10-11节 翻译学院商务外语B班 雷雨晴 学号:15307146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在上海(后期迁至北大)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李永政09504006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抗外族侵略,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历史。中国近代史......

    读书报告 中国大趋势

    读《中国大趋势》有感 《中国大趋势》一书由约翰·奈斯比特和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两位作者将整个中国比喻成一个大企业,而将中国领导人,比喻成整个公司的CEO,为我们更好地理......

    乡土中国 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这本书虽然是几十年前写的,但是其中的有些部分仍然和现代中国有些农村是有相似之处的。或是因为我来自农村,我对于乡土中国中写......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实际取自其于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书名:《乡土中国》 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页数:120页 作者简介: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汉族,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世界级的社会科学......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实际取自其于四十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

    《中国女工》读书报告

    《中国女工》读书报告 一、内容概述与浅析 通过寒假期间的阅读,我看完此书,并试图把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在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中国传统父权制文化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