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统计作业答案(第一次)
一、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称名、顺序、等距、等比数据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把数据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
1.称名变量。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例如,人的性别分成男与女;人对衣服颜色的倾向性选择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等;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而人的血型则可分为A型、B型、O型等。在资料管理与科学研究中,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规则对称名变量的观察结果进行人为的赋值与编码,从而得到称名变量数据。如前述的性别数据,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性,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性(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数字符号表示);以及用6位数字组成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等,皆是称名变量数据。这些数据仅是类别符号而已,没有在量方面的实质性意义,一般不能对这类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通常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等。
2.顺序变量。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例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态度等级可划分为“赞成、倾向赞成、中立、倾向反对、反对”这 5个等级;对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上的表现可以用名次“第1名、第2名、第3 名„„”来表示;还有,心理测验结果常用“拾点量表”或“玖点量表”来表示测验得分高低等级顺序;学校常采用“五级记分制”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皆是顺序变量的具体表现。不难看出,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有些是直接用序数等级来表示事物属性的多少与大小,另外有些观测结果则是用有序的类别来区分事物属性的差异。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常用有序的整数或自然数来表示顺序变量的各种观测结果,从而得到顺序变量数据。例如,可用“5,4,3,2,1”来表示对某个问题所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之间的5个不同等级;可用“3,2,1”或“5,3,1”等数字序列来表示阅读能力的“好、中、差”三个等级。值得指出的是,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这种数据之间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如,“因为A优于B,B优于C,所以A优于C”的运算结果充其量只是反映位次顺序的关系而已。
3.等距变量。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事实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算所测出的气温量值就是等距变量数据。例如测气温量值,星期一为20℃,星期二22℃,星期三24℃。则我们可以知道星期三气温高于星期二,星期二气温又高于星期一;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实质性的角度说明相邻两天气温之差是相等的。等距变量观测数据的单位是相等的,但零点却是相对的。如气温0℃,并不表示没有冷热,而是特定的相对的冰点温度,若在华氏温度计或其他类型的温度计测定下,这里的0℃就不再是零。在教育测量中,人们有时用标准分数来反映人的能力相对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一种等距变量数据。由于这类数据的零点是相对的,因此,对这类数据一般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两个个体在某种能力属性)之间的倍比关系。比如,不能说20℃的气温是10℃气温时的“两倍”那么热。
4.比率变量。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例如,学生身高、体重的测量数据等,皆可以看成是比率变量数据。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允许人们用乘、除法处理数据,以便对不同个体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作比率性(即倍比关系)描述。例如,一位学生在20岁时身高180厘米,而他3岁时身高是90厘米,我们可以说,20岁时的身高是他3岁时身高的两倍。反过来可以说,他3岁时的身高已是20岁时身高的一半(1/2倍)。
二、简述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请写出主要步骤)1)简单次数分布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①求全距
所谓全距乃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观察全部数据,找出其中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以符号R表示全距,则全距的计算公式为:
R= Xmax-Xmin
(1-1)
故,全距在有的书中也称为两极差。②定组数
定组数就是要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组数用符号K表示,它的大小要看数据的多少而定。一般来说,当一批数据的个数在200个以内时,组数可取8~18组。如果数据来自一个正态的总体,则可利用下述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即:
(1-2)
上述公式中的N为数据个数。
③定组距i =R/K
在知道全距R和组数K之后,就可以来确定分组的组距。用符号i 表示,其一般原则是取奇数或5的倍数,如1,3,5,7,9,10等。具体的取值办法,可通过全距R与组数K的比值来取整确定。
④写出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有表述组限和实际组限之区别。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文献中,组限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种。两种组限表述方法意义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态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如“10~15”和“15~20”这两组,其实际组限是指[10,15)和[15,20)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态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的“1”个单位缺口。对于这种表述组限,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9.5,14.5]和[14.5,19.5]的区间范围。
⑤求组中值
组中值是各组的组中点在量尺上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
(1-3)
不同的组距以及不同的组限,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组中值。如果希望每组的组中值恰好为整数便于后继运算,那么,组距选择为奇数是最好的。
⑥归类划记
完成上述各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表的格式来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并对数据进行 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根据划记结果,点计各组的次数,记入次数栏。
当我们把组别、组中值和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简单次数分布表。
2)相对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就是各组的次数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若以表示 相对次数,则相对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1-3)把组别、组中值和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与简单次数发布表各有不同的用途,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当我们主要对各组的绝对次数感兴趣时,则可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当我们侧重关心各组次数的相对比例结构时,通常要编制相对次数分布表。
3)累计次数分布表
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到处于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个数有多少时,就可编制一个累积次数分布表。
把组别、组中值和累积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累积次数分布表。
4)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和累积百分数分布表
前面介绍的累积次数分布是对简单次数进行累积的结果。与此相对应的是,还可对相对次数进行累积。
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在心理与教育测量研究中有广泛而又重要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均有“以下”分布和“以上”分布两种,在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用其中的一种。
三、请举例说明实际组限和表述组限的区别是什么?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有表述组限和实际组限之区别。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文献中,组限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种。两种组限表述方法意义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态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如“10~15”和“15~20”这两组,其实际组限是指[10,15)和[15,20)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态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的“1”个单位缺口。对于这种表述组限,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9.5,14.5]和[14.5,19.5]的区间范围。
四、已知某次高考模拟试卷高一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分钟;高三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50、70、90、55、45分钟;问高一和高三哪一组离散程度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高一用时平均值:X1=(170+120+110+160+130)/5=138 高一用时方差:S1= ^ 2 =[(170-X1)^ 2+(120-X1)^ 2+(110-X1)^ 2+(160-X1)^ 2+(130-X1)^ 2] /5=536 高一用时标准差:δ1=23.15 高三用时平均值:X2=(50+70+90+55+45)/5=62 高三用时方差:S2= ^ 2=[(50-X2)^ 2+(70-X2)^ 2+(90-X2)^ 2+(55-X2)^ 2+(45-X2)^ 2] /5=266 高三用时标准差:δ2=16.3 δ1>δ2 因此高一的离散程度大
第二篇:第一次作业答案
第13章——第15章作业:
1、中间商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中间商?
答:中间商是指帮助企业将产品出售给用户的中间组织或个人。
根据中间商在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基本职能的差异性,可将中间商划分为如下类别:
(1)经销商与代理商
A.经销商与代理商的概念
经销商(merchants)是从事商品交易业务,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
代理商(agents)是接受生产者或商品提供者委托,从事商品交易业务,但不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
B.经销商与代理商的区别
经销的双方是一种买卖关系,代理的双方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经销商以自己的名义从事销售,经销商的收入是买卖差价;而代理商以厂家的名义从事销售,代理商的收入是佣金。
(2)批发商与零售商
A.批发商
批发商(wholesaling)是指大批量购进,并批量售出,在产品购销过程中获取批发商业利润的单位或个人。其购进对象通常是生产者或其他批发商;其售出对象多数为零售商。
B.零售商
零售商(retailing)是以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商品为主,并提供
相关服务的企业或个人,是分销渠道的最终环节和出口。零售商一般按业态分类,根据国标(GB/T 18106—2004),零售业态总体上分为有店铺和无店铺零售。
2、人员推销的策略有哪些?
答:推销是属于实践性的活动,策略比较多而且因人而异:(1)试探性策略,亦称刺激——反应策略。就是在不了解客户需要的情况下,事先准备好要说的话,对客户进行试探。同时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然后根据反应进行说明或宣传。(2)针对性策略,亦称配合——成交策略。这种策略的特点,是事先基本了解客户的某些方面的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当讲到“点子”上引起客户共鸣时,就有可能促成交易。(3)诱导性策略,也称诱发——满足策略。这是一种创造性推销,即首先设法引起客户需要,再说明我所推销的这种服务产品能较好地满足这种需要。这种策略要求推销人员有较高的推销技术,在“不知不觉”中成交。
3、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有哪些组织形式?
答:企业市场营销部门有五种组织形式:职能型组织、地区型组织、产品管理型组织、市场管理型组织、产品──市场管理型组织。
第三篇:第一次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需求规律说明(B)。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
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
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
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
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
2.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C)。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视具体情况而定
E.以上都有可能
3.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D)。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E.无法确定
4.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
A.需求增加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减少
D.需求量减少
E.无法确定
5.以下几种情况中,(B)项是需求规律的例外。
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
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
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 6.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D)。
A.替代品
B.互补品
C.正常品
D.低档品
E.无法确定
7.供求规律说明(D)。
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C.消费者更喜欢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 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E.以上都对
8.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B)。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9.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
该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C)。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10.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
A.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
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
11.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B)。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减少
B.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上升
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增加 12.均衡价格是(C)。
A.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B.固定不变的价格
C.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13.均衡价格随着(D)。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14.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B)。A.鸡蛋价格的增加
B.良好的气候条件
C.牛奶价格的下降
D.收入的下降
15.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D)。
A.消费者的收入变化
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变化 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涨
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E.以上因素都不改变需求
16.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B)。
A.正确
B.不正确 C.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
D.难以确定 17.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
D.难以确定
18.若某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B)
A.缺乏弹性的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19.若一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曲线,则我们可以断定(B)A.它具有不变弹性
B.当需求量增加时,其弹性下降
C.当价格上涨时, 其弹性下降
D.对于所有的正价格,边际收益是正的
E.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
2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3美元降到2美元,需求量将从9单位增加到11单位,则该商品 卖者的总收益将(C)。
A.保持不变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知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BE)项的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是需求规律的例外。A.面包
B.吉芬商品
C.低档品
D.小汽车
E.炫耀性商品
2.1966年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1966年,教皇允许教徒们在星期五吃肉,则(CE)。
A.一周内的平均鱼价将上涨
B.鱼的消费量将增加
C.鱼的消费量将减少
D.肉的消费量将减少
E.肉的价格将上涨
3.对西红柿需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BC)。
A.消费者认为西红柿价格太高了
B.消费者得知西红柿有益健康
C.消费者预期西红柿将降价
D.种植西红柿的技术有了改进
E.以上都对
4.若X和Y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大于零,则(BD)。
A.X和Y是互补品
B.X和Y是替代品
C.X和Y是必需品
D.X和Y的需求曲线都具有正斜率
E.以上都不对 5.若某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负,则该商品为(BE)。
A.正常品
B.低档品
C.必需品
D.奢侈品
E.吉芬物品
三、简答题
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投入要素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税收和补贴等。
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高低对生产者的总收益有什么影响? 答:当价格下降时,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需求量增加幅度较大,厂商的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需求量没什么变化,厂商的总收益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需求量减少幅度较大,厂商的总收益减少;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需求量没什么变化,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五、计算题
1.解:根据点弹性的定义
Edp =-(dQ/Q)/(dP/P)=-(dQ/dP)•(P/Q)=-(-2)(•P/Q)=2(•P/Q)价格的调整与总收益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弹性的大小有关。若Edp <1,则表示需求缺乏弹性。此时若提高价格,则需求量降低不太显著,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若Edp >1,则表示需求富于弹性。此时若降低价格,则需求量会增加很多,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若Edp =1,则表示单位需求弹性。此时调整价格,对总收益没有影响。2.解:均衡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QD=QS,也就是14-3P=2+6P 解得 P=4/3,QS=QD=10 需求价格弹性为Edp=-(dQd/dP)•(P/Qd)=3•(P/Qd),所以,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p=3*[(4/3)/10]=2/5
同理,供给价格弹性为Esp=(dQs/dP)(•P/Qs)=6(•P/Qs),所以,均衡时的供给弹性为Esp=6*[(4/3)/10]=4/5 3.解:如价格上调10%,数量则减少5%,P2= 0.2 +0.2×10%=0.22元/斤,Q2=100-100×5%=95斤 TR1=P1×Q1=0.2×100=20元 TR2=P2×Q2=0.22×95=20.90元 TR2 –TR1=20.90–20=0.90元
TR2大于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
第四篇:《刑法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刑法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2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犯罪的刑事违法性表述,正确的有:()。
(B)A.它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B.它是社会危害性在法律上的表现
C.D.2.它是犯罪唯一的法律属性 它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D)A.B.C.D.判决宣告 判决确定 判决执行
有期徒刑执行完毕
3.甲为报复乙,将汽油从门缝倒进乙位于一联排平房中的住房内,然后用火柴点燃,发生大火,造成乙重伤,烧毁乙及其邻居的房屋数间,财产损失达20余万元。甲的行为应以()定罪处罚。
(B)A.B.C.D.4.故意杀人罪 放火罪
故意伤害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
劫持他人并勒索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定()。
(B)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5.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应当以()定罪处罚。
(D)A.受贿罪 B.C.D.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贪污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 5.0 分,共7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刑法规定基本原则有()。
(ABC)A.罪刑法定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 C.罪责刑相适应 D.罪责自负
2.犯罪构成()。(ABCD)A.是犯罪的标准 B.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C.由主客观要件组成 D.是刑法学的基础
3.下列要件中,属于任何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要件有((ACD)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 C.犯罪主体 D.危害行为
4.犯罪客体通常划分为()。
(ACD)A.直接客体 B.间接客体 C.同类客体 D.一般客体
5.构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包括:()。
(ABCD)A.法律的规定 B.职务上的要求
C.业务上的要求)。D.6.引发危险的先前行为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有()不同。
(BCD)A.造成的危害结果的大小
B.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构成犯罪的影响 C.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 D.对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所持的态度 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包括:()。
(ABCD)A.本人合法的财产权益 B.本人的人身权益 C.他人合法的财产权益 D.他人的人身权益 7.8.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中,属于自由刑的有()
(BC)A.拘留 B.管制 C.有期徒刑 D.死缓
9.下列情节中,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有()。
(BD)A.意外事件 B.双目失明的犯罪人 C.中止犯 D.自首犯
10.某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分别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该罪的追诉期限分别为:()。
(ACD)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1.下列物品中,不属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对象的有:()。
(ABCD)A.贵重金属 B.手枪 C.淫秽物品 D.珍稀植物制品
12.构成偷税罪的情节包括:()。
(BD)A.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 B.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
C.D.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后又偷税的
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后又偷税的
13.下列犯罪中,侵犯公私财产权的犯罪有()。
(AB)A.盗窃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
C.受贿罪
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4.我国刑法规定的侵占罪,其犯罪对象包括:()。
(ABD)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他人的遗忘物 C.他人的遗失物 D.他人的埋藏物
15.甲因违法治安处罚法被行政拘留15天。拘留所工作人员乙是甲的高中同学,乙在值班时,有意为甲提供方便,使甲逃出拘留所。丙明知甲从拘留所逃出,而为其提供资金,助其逃往外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A.甲构成脱逃罪 B.乙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C.丙构成包庇罪 D.丙构成窝藏罪
第五篇:第一次党课作业答案
1.党的性质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一论述,从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完全一致、高度统一的。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存在的。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历史使命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关联的。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必须使党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党越是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越能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如何理解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答: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第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1)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3)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将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纳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轨道,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的轨道;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第一,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二,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只有把“三个代表”体现到全部实践活动中,党才能在新世纪担负起历史重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5.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
答: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奋斗的最终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中国共产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高利益,又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
8.如何认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关系?
答:在革命、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江泽民指出:“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对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才能充分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项多么艰巨而复杂的事业,认识到共产主义因素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才能顺利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的认定。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基本纲领: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基本经验: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0.党的宗旨是什么?
答: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怎样论述党的宗旨的内涵?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2.读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之感想?
答:通过通读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战争年代,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很有代表性。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党领导的队伍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是为解放人民,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队伍”。在和平年代,我们共产党员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也一样要让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
“人固有一列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古人司马迁的话。人死要死的有意义。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这样的同志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
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快,物质生活很丰富,有些同志经不住种种诱惑,贪污腐化等现象不时发生,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非常严重,有的人甚至于利用手中的权利大肆乱用,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赖昌星之流就是如此。现在高校中也频频出现贪污、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但从总体上讲,目前主流还是好的,如吴天祥、任长霞、同国知等到人就是真正为人民利益而生的,他们的事迹,是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时时刻刻牢记的,把他们的精神带到我们的工作中、生活当中去,真正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利益。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曾经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每一个干部,每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兵和每一个学生都熟读的毛主席的书,今天让我们重读这篇影响过无数老一代中国人,给我们社会带来过那么多美好的文章,并深切怀念那位始终把人民、以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政治最高目标的毛泽东主席;如果今日中国哪怕只有少数当权者记住了毛泽东的这些谆谆教诲,我们的社会就会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向往美好,所以让我们永远铭记毛泽东和他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