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教育第一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教育第一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来的。
A.朱利安
B.索科洛娃
C.塔西陀
D.施奈德
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A.《演说家》
B.《共和政体》
C.《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
D.《比较教育》
3.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A.埃德蒙.金
B.色诺芬
C.琼斯
D.朱利安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和()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A.古罗马、古埃及
B.古罗马、古印度
C.古希腊雅典、斯巴达
D.古希腊、斯巴达
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礼记》
D.《马可.波罗游记》
6.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A.《比较教育》
B.《比较教育研究》
C.《教育年鉴》
D.《国际比较教育》
7.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A.历史性
B.国际性
C.民族性
D.传统性
8.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A.生物学
B.动物学
C.比较
D.历史学 9.1886年《小学校令》的颁布,大大促进了近代日本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此时的4年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征收学费的,但直到1900年,当日本政府获得中国清政府的()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后,遂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A.1亿
B.1.5亿
C.2.3亿
D.3.3亿
10.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而进行的。
A.统一社会
B.统一民族
C.统一学校
D.统一学制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第一,比较教育以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第二,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第三,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第四,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比较教育的三大使命是: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五大任务是:(1)了解别国的教育(2)认识本国的教育(3)认识教育的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5)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3.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
(1)增长教育知识(2)学习别国经验(3)形成教育观念 4.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5.“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那些发展阶段?
(1)比较教育的“史前期”。(2)比较教育领域的创建时期。(3)比较教育的学科建制时期。(4)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5)教育的泛化发展时期。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联系实际谈谈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场所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联的,终生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比较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1.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
A.全国统一
B.地方分权
C.自治
D.民主统一
2.目前,英国实行()年义务教育。
A.10 B.11 C.12 D.13 3.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A.宗教
B.国立
C.私立
D.世俗
4.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 》,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A.尼布楚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5.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A.实用主义
B.儿童中心论
C.儿童中心说
D.教育即生活 6.1944年,英国设立了()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学校课程标准大体上一致。
A.11岁
B.12岁
C.13岁
D.14岁 7.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艺术、体育。
A.道德教育
B.国民教育
C.公民教育
D.心理教育
8.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A.地方分权
B.全国统一
C.学校统一
D.省部统一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1.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5)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2.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为①锻炼幼儿的体格。②培养良好的习惯。③发展幼儿的个性。④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⑤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3.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英国小学教育目标为①发展儿童身心健康。②陶冶儿童优良行为。③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④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⑤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治动。⑥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4.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 5 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5.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1)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在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出不断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注重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和更新课程的内容、注重信息技术的教育以及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学生可以自行举例,只要是表现的趋势正确就可以给分)
比较教育第三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5H-W B.5W-H C.5H-H D.5W-W 2.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
A.平时成绩
B.道德成绩
C.校内教师的评价
D.校内学生的评价
3.日本初等学校国语中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语汇教学、作文教学和()三方面。
A.书法指导
B.阅读指导
C.课题指导
D.记述指导
4.英国于1990年发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四方面。
A.态度、价值观
B.态度、人生观
C.价值、人生观
D.道德、态度 5.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确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A.世俗的精神
B.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C.对人类的敬畏
D.道德的敬畏
6.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 》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教育教材。
A.好国民
B.好公民
C.好臣民
D.好市民 7.韩国“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四部分组成。
A.国家民主生活
B.社会民主生活
C.家庭民主生活
D.学校民主生活
8.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除了通过专设的公民科实施外,还融合了历史、地理、()等社会科中进行。
A.文化
B.经济
C.教育
D.国防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那些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2.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3.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
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词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写故事。
4.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5. 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三. 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1.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1)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3)内容:凸显道德、心理一体的健全人格教育(4)模式:突出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
比较教育第四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1.美国小学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向()负责,执行学区理事会(教育委员会)的有关决议及管理学校日常行政事务。
A.国会
B.教育委员会
C.学监
D.州长
2.美国小学一般不大重视()的教育,认为初等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公民。
A.孩子
B.道德
C.天才儿童
D.科学技术
3.英国的小学教师,因学校性质不同大致可分为地方公务员的教师以及()。
A.国立教师
B.民办教师
C.私人教师
D.牧师
4.英国政府规定小学教师每任教5年可脱产进修一学期,在职进修是教师的义务,更是教师的一种()。
A.手段
B.福利
C.权利
D.美德 5.在一般情况下,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每周任课()节,并兼一项学校管理工作,大约相当于5课时的工作量,例如图书、体育用具管理、电化教室等等。在所任课程中,每人几乎都要教()种教材,如教物理的兼教化学,教数学的兼教德语等等。
A.25、三四
B.26、四五
C.27、四五
D.28、三四 6.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A.轮流
B.转任
C.进修
D.淘汰
7.在美国还出现了一种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
A.教师培训
B.专业发展学校
C.一体化培训
D.教师学校
8.美国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体现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入学标准、()、以及资格证书三方面。
A.学历标准
B.年龄标准
C.性别比例
D.社会经历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1.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目前在英国,要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1)必须经过教育专业训练,取得教育学士学位。(2)必须通过英语和数学考试,获得证书。(3)必须经过为期一年的试用,而且试用考试必须合格。
2.目前在法国的幼儿学校和小学中,除校长外,还设有那三个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1)教师委员会(2)家长委员会(3)学校理事会
3.简述英国对初等学校初任教师的初任培训的监督和帮助的具体做法。
第一,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二,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行动计划。第三,对新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主要是听课。第四,召开专业考察会议。
4.简述法国初等学校教师的资格竞争考试的初试和复试的内容。
初试为语文、数学两项笔试,各3小时。既检查知识,也检查能力,还检查对初等教育的理解及知识和能力在其中的应用。复试包括4项:一项口试为对教育及教师职业的理解,一项口试为考生从外语、音乐、美术中选择的一项,笔试由考生从生物—地质、历史—地理、物理—技术中选择一项,体育包括游泳、自选项目和回答问题。5.简述世界初等学校管理改革的趋势。
(1)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3)不断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1.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
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l-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
比较教育第五次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A.《比较教师研究》
B.《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
C.《演说家》
D.《波斯国王塞勒斯传》 2.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和()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A.古罗马、古埃及
B.古罗马、古印度
C.古希腊雅典、斯巴达
D.古希腊、斯巴达
3.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
A.全国统一
B.地方分权
C.自治
D.民主统一 4.11 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A.实用主义
B.儿童中心论
C.儿童中心说
D.教育即生活
5.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5H-W B.5W-H C.5H-H D.5W-W 6.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中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确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A.世俗的精神
B.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C.对人类的敬畏
D.道德的敬畏 7.为了促进中小学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的平衡,加强校际之间的人事交流,日本实行中小学教师()制度。一个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年限一般为5年,最多不超过10年,就要调动到同一地区其他学校任教。
A.轮流
B.转任
C.进修
D.淘汰
8.英国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的“教育学士学位”课程主要由“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主要课程”和“()”。
A.学校教育工作体验
B.教育实践
C.课堂教学
D.班主任工作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1.比较教育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研究规模迅速扩大,地方和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研究成果影响巨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2.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1)社会发展(2)文化、教育传统(3)教师(4)课程改革政策 3.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那些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 4.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社会性道德教育(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5.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具备那些基础知识?
(1)学科知识;(2)一般教学知识即原则性的教学策略,如课堂管理及组织等;(3)课程知识,即对教材与教案的了解;(4)科学教学知识,即因不同学科而异的教学方法;(5)对学生及其特点的认识;(6)对教学环境的认识,如对教学经费、视导单位、社区资源等方面的认识;(7)对教育目的、价值和教育哲学、教育的认识。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谈谈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的共同特征
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在课程组成的三部分中,突出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普通教育课程强调“博”,内容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领域,加强其完整性、连贯性和成熟性,为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专业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对应。既顾及小学各门学科,又重点突出l-3门学科,核心是语文和数学,并至少有一门学科达到精深程度。教育学科课程设有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实习、见习)。各国对各科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尤为重视。并且都力图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建立了功能性的联系。二者有机结合,交替进行,共同服务于小学教师的培养。
第二篇:川大《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03日 16点04分
说明: 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而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B)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A.统筹兼顾 B.以人为本 C.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据是()。(B)A.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于()。(B)A.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5.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6.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D)A.理论品质 B.基本内容 C.本质要求 D.核心内容
7.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A.靠改革开放 B.靠自己的发展
C.靠党的领导
D.靠人民群众的奋斗
8.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B)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讲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大
9.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C)A.创新 B.实事求是 C.发展
D.廉洁
10.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C)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3.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重点是()。(B)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14.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B)A.以我为主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保证国家安全 D.以外向经济为主
1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C)A.阶级斗争 B.物质利益原则 C.改革
D.精神文明建设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个人入股 1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18.“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D)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 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CD)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关键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E.核心在坚持执政为民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包括()。(ACDE)A.第一要义是发展
B.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C.核心是以人为本
D.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ABDE)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独立自主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BCE)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BCD)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E)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E)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是()。(ABC)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E.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1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前提
E.稳定是目的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4.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正确)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确)4.理论创新就是不断用新的理论取代已有的理论。(错误)5.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因此,两者是一回事。(错误)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错误)7.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错误)8.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错误)9.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误)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错误)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正确)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确)14.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不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错误)15.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以后的事。(错误)1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17.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都属于剥削收入。(错误)
@Copyright200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x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x
你的得分: 95.0
完成日期:2013年06月06日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9月12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B)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C)
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
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B)
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重新确立于()。
(B)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B)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
(D)
理论品质
基本内容
本质要求
核心内容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B)
靠改革开放
靠自己的发展
靠党的领导
靠人民群众的奋斗
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
(B)
党的十三大
1992年南巡讲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二大
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C)
创新
实事求是
发展
廉洁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的()。
(C)
十一届六中全会
十二大
十三大
十五大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B)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公平之间的矛盾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重点是()。
(B)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
(B)
以我为主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保证国家安全
以外向经济为主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C)
阶级斗争
物质利益原则
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C)
宏观调控不同
资源配置不同
所有制基础不同
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个人入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B)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D)
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
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CD)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关键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核心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包括()。
(ACDE)
第一要义是发展
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
(ABDE)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独立自主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E)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
(ABCD)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
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
(AB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是()。
(ABC)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是否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BD)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手段
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目的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4.0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正确)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正确)
理论创新就是不断用新的理论取代已有的理论。
(错误)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因此,两者是一回事。
(错误)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错误)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错误)
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错误)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正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正确)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确)
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不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错误)
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则是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以后的事。
(错误)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正确)
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都属于剥削收入。
(错误)
第四篇:《工具书使用》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工具书使用》第一次网上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5.5 完成日期:2018年01月29日 15点04分 说明: 每道小题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3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今文字兼收的大型综合性字典是()。
A.《康熙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实用大字典》 D.《汉语大字典》
2.()是第一部官修的韵书,是考生作为考试写诗用韵的依据。
A.《辞源》 B.《别录》 C.《七略》 D.《广韵》
3.()是一本导读书目,也是一本学习古籍文献的入门书。
A.《书目答问补正》
B.《助字辨略》 C.《永乐大典》 D.《古今图书集成》
4.下列属于辞书的是()。
A.《助字辨略》 B.《康熙字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翻译手册》
5.1984年国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可以通过《中国百科年鉴》1985年本查考()。
A.《中国百科年鉴》
B.《全国总书目》 C.《说文解字》 D.《正字通》
6.《书目答问》的作者是()。
A.严可均 B.王引之 C.张之洞
D.章炳麟
7.我国最早的姓氏书是()。
A.《邓氏官谱》 B.《帝王年谱》 C.《书》 D.《世本》
8.“思”字的四角号码是().A.4460 B.3712 C.6033 D.8822 9.()又称方志,是记述地方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作.A.手册 B.政书 C.地方志
D.善本
10.年谱可分为独谱和().A.学案 B.选集 C.合谱
D.分韵
11.()是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撰处1931-1950年编印部分古书“引得”时创造的排检法.A.纪年法
B.汉字形位排检法 C.中国字庋撷法
D.四角号码法
12.以下属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的有().A.七略 B.别录 C.名录 D.楚辞
13.()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A.《助字辨略》; B.《骈字类编》 C.《说文解字》;
D.《佩文韵府》
14.目前, 国内收地方志最多的方志目录是().A.《中国古方志考》 B.《中国地方志综录》 C.《中国古方志考》
D.《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15.查马克思、思格斯单篇著作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卷次、页次, 利用().A.《全国新书目》
B.《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目录》 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
可D.《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专题分类索引》
16.考查建国前出版的中文期刊收藏情况, 重要的工具书是()
A.《中国国家书目》 B.《中文杂志索引》
C.《(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
D.《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
17.《荀子引得》是一部()
A.地名索引 B.主题索引
C.古籍字词索引
D.人名索引
18.和《四库全书总目》相比,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主要改动是().A.增加了对图书版本的记载 B.改变了分类体系 C.删节提要, 不录存目
D.增加书籍内容索引
19.清代中的()方舆汇编·职方典·杨州府部中,可以查到清雍正初年农村雇工剥削的情况.A.《通典》 B.《清史稿》 C.《宋史》
D.《古今图书集成》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4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收录()中有纪传的人名。A.《二十四史》;
B.《清史稿》;
C.《宋史》 D.《明史》
2.年鉴按其表述手段可分为()。
A.综合性年鉴 B.地方年鉴 C.综述性年鉴
D.统计性年鉴
3.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宋代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由()合辑的《儒学警悟》。
A.俞鼎孙
B.俞经
C.左圭 D.陶宗仪
4.中文工具书的编著一般用单字排列的方式,以下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的有().A.《康熙字典》
B.《四角号码新辞典》
C.《室名别号索引》
D.《辞源》
5.以下按照韵部排列的工具书有()。A.《佩文韵府》
B.《新华字典》 C.《经籍纂诂》
D.《同音字典》
6.地方志通常分为()。
A.总志
B.别集 C.总集 D.通志
7.地图是将地表事物和现象标绘在图纸上的缩影。可分为()。A.植物地图 B.普通地图
C.历史地图
D.专业地图
8.以下可以()检索建国以来,特别是当前所出版的报刊上的论文。A.《全国报刊索引》
B.《续录》 C.《骈字类编》 D.《报刊资料索引》
9.主题排检法是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为标识符号,来标引文献中心内容的一种排检方法。以下按照主题排检法的工具书有()。
A.《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毛泽东著作主题索引》
C.《列宁全集索引》
D.《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0.时序法是按时间(年、月、日)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检文献的方法。以下按照主题排检法的工具书有()。
A.《中国邮政编码图集》 B.《常用数理统计表》 C.《林则徐年谱曲》
D.《中外历史年表》
11.《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分册, 反映了1840年以前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的基本情况。
A.人物人名 B.部族分布
C.政区设置变迁
D.地方志
12.《中国丛书综录》分为三个部分()这三册作用不同, 但相互补充,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丛书检索体系。
A.总目
B.子目
C.索引
D.分目
13.以下属于表谱的有()。
A.《中外历史年表》
B.《中国文学年表》
C.《孔氏家谱》
D.《历代官职表》
14.以下属于政书的有()。
A.《文献通考》
B.《通典》
C.《古今图书集成》 D.《太平御览》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20.0分。1.《十三经索引》查不到荀子的著作。
2.《艺文类聚》是检索唐代以后的类书。3.罗隐的传记资料在《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可以查到。
4.《翻译出版外国古典文学著作目录》(1949—1979)是建立图书馆馆藏的工具书。
5.《中国出版年鉴》可以检索到各出版社的社址、电话号码、网址。
6.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儒学警悟》。
7.我国第一部体裁完备的政书是《文献通考》。
8.汉唐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类似报纸文献叫邸报。9.我国第一部语源词典为《尔雅》。
10.所谓古籍,一般是指1911年之前撰写的著作。
第五篇:教育统计作业答案(第一次)
一、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称名、顺序、等距、等比数据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可把数据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数据和比率变量数据。
1.称名变量。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例如,人的性别分成男与女;人对衣服颜色的倾向性选择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等;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而人的血型则可分为A型、B型、O型等。在资料管理与科学研究中,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规则对称名变量的观察结果进行人为的赋值与编码,从而得到称名变量数据。如前述的性别数据,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性,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性(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数字符号表示);以及用6位数字组成全国各地的邮政编码等,皆是称名变量数据。这些数据仅是类别符号而已,没有在量方面的实质性意义,一般不能对这类数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但通常可对每一类别计算次数或个数等。
2.顺序变量。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例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态度等级可划分为“赞成、倾向赞成、中立、倾向反对、反对”这 5个等级;对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上的表现可以用名次“第1名、第2名、第3 名„„”来表示;还有,心理测验结果常用“拾点量表”或“玖点量表”来表示测验得分高低等级顺序;学校常采用“五级记分制”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皆是顺序变量的具体表现。不难看出,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有些是直接用序数等级来表示事物属性的多少与大小,另外有些观测结果则是用有序的类别来区分事物属性的差异。在实际应用和研究中,常用有序的整数或自然数来表示顺序变量的各种观测结果,从而得到顺序变量数据。例如,可用“5,4,3,2,1”来表示对某个问题所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之间的5个不同等级;可用“3,2,1”或“5,3,1”等数字序列来表示阅读能力的“好、中、差”三个等级。值得指出的是,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这种数据之间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如,“因为A优于B,B优于C,所以A优于C”的运算结果充其量只是反映位次顺序的关系而已。
3.等距变量。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事实上,日常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温度计算所测出的气温量值就是等距变量数据。例如测气温量值,星期一为20℃,星期二22℃,星期三24℃。则我们可以知道星期三气温高于星期二,星期二气温又高于星期一;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实质性的角度说明相邻两天气温之差是相等的。等距变量观测数据的单位是相等的,但零点却是相对的。如气温0℃,并不表示没有冷热,而是特定的相对的冰点温度,若在华氏温度计或其他类型的温度计测定下,这里的0℃就不再是零。在教育测量中,人们有时用标准分数来反映人的能力相对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一种等距变量数据。由于这类数据的零点是相对的,因此,对这类数据一般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两个个体在某种能力属性)之间的倍比关系。比如,不能说20℃的气温是10℃气温时的“两倍”那么热。
4.比率变量。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例如,学生身高、体重的测量数据等,皆可以看成是比率变量数据。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允许人们用乘、除法处理数据,以便对不同个体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作比率性(即倍比关系)描述。例如,一位学生在20岁时身高180厘米,而他3岁时身高是90厘米,我们可以说,20岁时的身高是他3岁时身高的两倍。反过来可以说,他3岁时的身高已是20岁时身高的一半(1/2倍)。
二、简述如何编制次数分布表(请写出主要步骤)1)简单次数分布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①求全距
所谓全距乃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观察全部数据,找出其中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以符号R表示全距,则全距的计算公式为:
R= Xmax-Xmin
(1-1)
故,全距在有的书中也称为两极差。②定组数
定组数就是要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组数用符号K表示,它的大小要看数据的多少而定。一般来说,当一批数据的个数在200个以内时,组数可取8~18组。如果数据来自一个正态的总体,则可利用下述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即:
(1-2)
上述公式中的N为数据个数。
③定组距i =R/K
在知道全距R和组数K之后,就可以来确定分组的组距。用符号i 表示,其一般原则是取奇数或5的倍数,如1,3,5,7,9,10等。具体的取值办法,可通过全距R与组数K的比值来取整确定。
④写出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有表述组限和实际组限之区别。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文献中,组限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种。两种组限表述方法意义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态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如“10~15”和“15~20”这两组,其实际组限是指[10,15)和[15,20)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态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的“1”个单位缺口。对于这种表述组限,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9.5,14.5]和[14.5,19.5]的区间范围。
⑤求组中值
组中值是各组的组中点在量尺上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组中值=(组实上限+组实下限)÷2
(1-3)
不同的组距以及不同的组限,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组中值。如果希望每组的组中值恰好为整数便于后继运算,那么,组距选择为奇数是最好的。
⑥归类划记
完成上述各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表的格式来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并对数据进行 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根据划记结果,点计各组的次数,记入次数栏。
当我们把组别、组中值和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简单次数分布表。
2)相对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就是各组的次数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若以表示 相对次数,则相对次数的计算公式为:
(1-3)把组别、组中值和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与简单次数发布表各有不同的用途,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当我们主要对各组的绝对次数感兴趣时,则可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
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当我们侧重关心各组次数的相对比例结构时,通常要编制相对次数分布表。
3)累计次数分布表
假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统计表,就能较方便地了解到处于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个数有多少时,就可编制一个累积次数分布表。
把组别、组中值和累积次数值拼在一起时,就构成累积次数分布表。
4)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和累积百分数分布表
前面介绍的累积次数分布是对简单次数进行累积的结果。与此相对应的是,还可对相对次数进行累积。
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在心理与教育测量研究中有广泛而又重要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累积相对次数分布和累积百分数分布均有“以下”分布和“以上”分布两种,在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用其中的一种。
三、请举例说明实际组限和表述组限的区别是什么?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有表述组限和实际组限之区别。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文献中,组限的表述方法主要有两种。两种组限表述方法意义不尽相同。
第一种方法以连续的形态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如“10~15”和“15~20”这两组,其实际组限是指[10,15)和[15,20)的区间范围。
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态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例如,“10~14”和“15~19”这两组在相邻处不连续,从14跳跃到15时留下的“1”个单位缺口。对于这种表述组限,其实际组限分别是指[9.5,14.5]和[14.5,19.5]的区间范围。
四、已知某次高考模拟试卷高一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170、120、110、160、130分钟;高三的5名学生做所用时间分别为50、70、90、55、45分钟;问高一和高三哪一组离散程度大?(请写出计算过程)
高一用时平均值:X1=(170+120+110+160+130)/5=138 高一用时方差:S1= ^ 2 =[(170-X1)^ 2+(120-X1)^ 2+(110-X1)^ 2+(160-X1)^ 2+(130-X1)^ 2] /5=536 高一用时标准差:δ1=23.15 高三用时平均值:X2=(50+70+90+55+45)/5=62 高三用时方差:S2= ^ 2=[(50-X2)^ 2+(70-X2)^ 2+(90-X2)^ 2+(55-X2)^ 2+(45-X2)^ 2] /5=266 高三用时标准差:δ2=16.3 δ1>δ2 因此高一的离散程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