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参考资料之九:2010 文化给力中国
2010 文化给力中国
《 人民日报 》(2010年12月27日版)
回眸2010年,“文化中国”图景灿烂,阔步前行——
文化给力百姓生活。文化,成为2010年最养眼也是最有分量的词汇之一。文化惠民工程收效显著,着力张扬文化的公益性,让人民大众享受文化创造成果是共识,更是不贰责任。
文化给力经济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文化创造活力持续爆发。2010年,国家为文化产业搭建金融平台,资本助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经历了2009年的逆市上扬,文化产业正逐步建立支柱性产业地位。
文化给力中国尊严。丰富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文明魅力,提升文化创造能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瑞士中国文化年……中国成为焦点,中国文化被向往、感受和赞美。
新春的脚步走近,期望中国文化更加繁荣发展的春天早日到来。
1.文化低碳
随着对绿色生活的倡导,“低碳”正渐渐成为社会共识。文化生活和文化创造也在提倡低碳。何为文化低碳?
“低碳”被引入到文化领域,就是拒绝各种巧立名目的大晚会大制作,改变文化一次性消费、初级产品出口等文化创造、流通和消费方式,呼唤与“低碳”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出现,使低碳理念内化于文化生产与文化生活之中,构建低碳的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生活方式。
换句通俗的话,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比如身为贫困县的山西省蒲县,投资上亿元人民币兴建被民间称作“鸟巢”的蒲子文化中心工程,比如各地为争夺名人故里,大肆建造假文物……文化,或者成为政绩工程的金粉,或者成为追逐经济利益的幌子,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被用于搭建伪文化的牌坊,当然都应归入“反低碳”行为。
辨别何为刀刃,需要花钱者的眼光,需要公众和媒体的监督,更需要文化惠民制度建设。
2.抵制三俗
从相声界联名倡议反三俗,到政府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抵制“三俗”之风,“反三俗”成为今年社会文化一大热点。
一方面,“公众人员”毫无顾忌地爆粗口,低级庸俗,行为失范……“三俗”之举频频发生;另一方面,舆论抵制三俗由来已久,今年似乎更加理性,更有思考力和分辨力。
由本版率先推出两期专题,对文化与娱乐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通俗”与“三俗”、文化与娱乐的关系,指出娱乐本身无原罪、通俗与低俗不同。本报“观点”版发表作家王蒙、梁衡文章,指出“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文化在实现更广泛传播的“大众化”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去除其中“三俗”的因素,承担起思想启蒙、价值引导的功能。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认同文化的娱乐属性的同时,千万不能偏废了文化的审美本质。毕竟,文化是“以文化之”,是心灵的洗礼和提升。
3.文化融冰
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台湾记者问时特地提到隔海相望六十载的《富春山居图》,饱含深情地说:“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此后不久,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有望在2012年实现两卷合璧展出。9月,文化部部长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的身份率40余人抵台访问,被称为“两岸开放23年来,第一位正式率领代表团访台的正部级官员”。
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高层实现互访时,曾有媒体称之为“破冰”之举,今年,不论是蔡武访台还是《富春山居图》合璧在望,都让我们看到两岸文化的坚冰正在慢慢融化。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文化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决定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壁垒会日渐消弭,也昭示着两岸在文化价值方面有望达成共识。
4.反对啃“老”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现代名著、武侠经典,影视改编与翻拍胜过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炎黄故里、姜尚故里,到老子、庄子故里;从曹操、华佗故里,到诸葛亮、赵云故里,再到四地争抢曹雪芹、五省七地争二乔、两国四地抢李白,不仅历朝历代名人被翻了个底儿朝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观音菩萨是热门人选,就连臭名昭著的西门庆竟也成了香饽饽。
五千年传统文化信手拈来,被涂脂抹粉,戏谑调侃。当代文化真的乏善可陈到只有躲在老祖宗的麾下才能讨生活?“文化啃老族”频频拿古人说事,举文化大旗,打的却是速成名、速得利的算盘,做的是靠文化发大财的梦。背对时代,挟持古人,“啃老”透露了文化自信的贫瘠苍白,折射了当今时代文化创造能力的缺失。倘若文化不再以文化人,而只沉湎争名谋利,我们将以什么面目面对子孙?
由此,“反对啃老”成为今年文化界的主流声音。不是反对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而是反对如此粗暴、随意地“拿来”传统文化。“反对啃老”呼声的背后是对文化原创力的呼唤。
5.上海世博
184天,5.28平方公里,246个国家、地区和组织,7300多万游览人数——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世界再次瞩目中国,聚焦上海。从筹备到结束历时5年,从政府到民间全心投入,上海世博会把世界各国的科技与文化请进国门,各类场馆长达半年的集中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开展文化交流。在这里,多元文化与中国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更加广泛深入,近八万名“小白菜”所代表的“海宝一代”、“世博一代”正在成长,国民素养在遵守秩序与文明细节中得到提升……在世博园区外,一场名为“农民达芬奇”的展览显示了中国草根的创造力;由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至全国、亚洲的高峰论坛、主题论坛、公众论坛上,智慧跨越了国界与种族,在激荡中获得共鸣。
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留下什么?是令人回味的场馆造型、低碳环保的理念还是两万多场各类活动?一句“你世博了吗?”让大家看到了文化的魅力和文化的经济能力,还看到了文化传播的实力。
6.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成为今年的文化热词。纵观今年发生的诸多文化事件,媒体在里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有时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从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整顿相亲节目,到个别电视台频现收视率造假;从曹操墓真假“口水战”到“金庸被死亡”等一系列虚假报道;媒体公信力遭遇质疑。
市场竞争之下,媒体承担着较大的生存压力。为求生存制造噱头、吸引眼球,有的人偏离新闻基本准则、抛弃职业操守,不惜铤而走险。如此饮鸩止渴令整个行业蒙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媒体在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谈论社会责任时,更有必要时刻检讨自身:如何用好话语权,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7.资本聚合
今年4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作为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首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意见》的出台推动了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加速“资本+才智”的聚合反应。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继续纵深推进,将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的活力,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定位把文化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描绘“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专门写入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站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展望“十二五”,未来5年,是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第一个5年,我国文化产业必将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迎来新的发展。
8.制度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先后通过国务院审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正式出台进入“倒计时”。今年1月,自2005年6月启动的我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告捷。4月份公布的普查数据显示,全国非遗资源总量达97万余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1028项。全国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在北京调演一月有余,西安举办西部非遗展演、天津举办全国非遗展示会、济南举办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两岸首次携手举办汉字艺术节等,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对非遗的认知度,传承人与人民大众在非遗保护中获得经济效益和精神享受。11月,肯尼亚内罗毕又传来喜讯:京剧、中医针灸成功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至此,我国共有34项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尽管仍然存在功利化理解非遗的现象,但从全国来看,非遗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立法保护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制度化、法规化。
9.文化共享
今年,从国家话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到中央民族乐团、东方歌舞团,几大文艺“国家队”纷纷“下乡”,在全国“布棋”:足迹不再局限于少数一线城市,而是把演出触角伸到二、三线城市。与此同时,针对几大艺术节依旧在京沪广交叉举行勉力为之,有专家建议,若要艺术节能够办得下去、办得有成果,苏杭这些大中规模的城市更有能力承担。
文化下乡,与其说是演出市场的自然延伸和自觉选择,不如说是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自然反映。仓廪实而知礼节。老百姓吃饱了,穿暖了,手里有了点闲钱,他们想“乐和”!怎么“乐和”?大篷车式的草台班子,脱衣舞,黄色录像,显然已经不能代表主流的需求。让老百姓充分分享这个时代的最有代表性最优秀的文化创造,是具有示范性的文艺“国家队”的职责。
“文化下乡”,是一个有着时代局限的词语,但愿不远的将来,这个词语从我们的文化生活中消失。
10.票房冲关
7月,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累计票房6.65亿元,创下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纪录。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10年前9个月,中国的城市电影票房为75.8亿。进入12月,《赵氏孤儿》、《大笑江湖》、《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影片抢滩贺岁片市场。实现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冲破100亿元的目标,近乎探囊取物。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100亿是个可喜的数字,它代表了这些年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代表了电影人的不懈努力,也预示着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不过,100亿数字背后仍然潜藏着一些老问题:产业结构和产业链条仍不完善,人才结构有待调整,知识产权保护仍待加强等等。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目标。100亿,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1
申论万能八条之(1)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
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
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主体、依据、程序合法
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
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治意识
深化司法制度改革
申论万能八条之(2)行政手段
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
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
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
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
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
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遏止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人才观
正确的群众观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申论万能八条之(3)经济手段
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秩序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
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
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
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
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
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
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
申论万能八条之(4)管理手段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做到照章办事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
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
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节约管理成本
申论万能八条之(5)教育手段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
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申论万能八条之(6)监督手段
党纪国法监督
司法监督
新闻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
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申论万能八条之(7)协调手段
树立协调意识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他观念
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帮助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
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
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有关方面的协调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申论万能八条之(8)自律手段
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
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自励”
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
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
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严于律己,“慎独”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首先,得分清你是报考市级以上公务员类别,还是地方基层一级类别,后者可以照套,然后阐述,前者,拓展就需要更深远,体现在字句中的修改,比如增加投入,依靠科技,这点上如果你是前者,你语气上得修饰好,更深远的说法应该是,增加投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然是用在解决对策上好,但请选其精华,举个例子:现在给定你的材料是反映关于粮食调控,或者是产业转移等经济问题,具体你应该按这个材料所反映的经济问题中着重需要论述的突破口,就是说如果这些罗列出来的材料根本不体现需要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的做法,千万别芝麻绿豆一把抓,根本用不着泛泛而谈,对策最讲究的就是简明,扼要。能省的就得省,不然只会误导写作思维。
在最后的作文中也需要与对策保持一致。如果在对策中已经阐述了8大条中的方法。而作文无论怎么自由性开拓,也保持联系,不能与对策冲突。而作文,主要是在细节的对立面上做更深一层的探讨。
第三篇:201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一:“嫁得好”之“好”怎么解读
近日来,由广州多个部门组织的对广州市内10所高校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中显示,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此贴自发到论坛后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24日《人民日报》)
广州的调查是一个缩影。此前南京几所高校的调查亦证明,大多数女生选择要嫁就嫁有钱人,而且有钱与否压过了人品好坏。如今价值多元,在守法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个人的自由。女大学生为“少奋斗”,更精确地说其实是“不奋斗”而追求“嫁得好”,尽管反映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精神矮化”,但如今价值多元,在守法的前提下,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个人的选择。女大学生追求“嫁得好”,亦是其自由。
追求“嫁得好”当然未必就等同于爱情金钱化,正如“富二代”中有浪荡哥儿,但也有“最美高富帅”一样,没钱的爱情未必就是真爱情,有钱的爱情也未必就会是伪爱情或者没爱情。其实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于:“嫁得好”的标准是所嫁之人须兼“富二代”与“最美高富帅”于一身,还是只要“富二代”或曰有钞票就行。用主流价值观衡量,“嫁得好”之所以能称“嫁得好”,不可或缺的前提是要有真爱为基础。倘若不问人品,不问有情无情,只要有钱就行,将“嫁得好”异化为谁有钱嫁给谁,那么所谓“嫁得好”只是自欺欺人。这样的婚姻,已不是什么“爱情的坟墓”而是灵魂的地狱了。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公告 职位表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职位表下载 笔试备考专题等考试信息详情点击:http://v.htexam.com/beijing/gwy/ 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86771135 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更值得提醒的是,假如将“嫁得好”的标准设为有钱就行,那么实际上就已是底线无底。有个故事这么说:有甲、乙、丙三个规模不等的商人,甲商人在3万元诱惑前丢弃了底线,乙商人在5万元诱惑前丢弃了底线,丙商人在30万元诱惑前丢弃了底线。三个商人都有自己的底线,然而又先后突破了各自的底线。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如果底线只是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区别,那么所谓守住底线,其实终是难守。而有钱就行的“嫁”,最后求嫁不成退而求“包”,滑进笼子做“金丝雀”,当名不正言不顺的“二奶”,也是在劫难逃——有一些女大学生甘当周末情人,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今天常听到一种议论,将女大学生追求“嫁得好”舍弃“干得好”归咎于求职的艰难,创业的坎坷。甚至有人搬出西哲的格言“没有面包,爱情也会饿死”为“求嫁舍干”辩护。求职艰难,创业坎坷都是事实,然而今天还不至于“没有面包”也是事实。倒是有钱就嫁,“面包”多得吃不完了,爱情不会死于饥饿了,然而爱情还有吗——比如一些“金丝雀”,有了吃不完的“面包”,但她们的“爱情”,不是已早早地“饿死”了吗?至于她们的“精、气、神”,也早已“无家可归”了。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二:落实监督问责制
【背景链接】
日前,一则关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干部公开财产的消息引起热议。在“徐州贾汪区勤廉评价系统”官网上,该区600名科级干部的家底悉数公开,群众上网即可查阅。相比此前一些地方的试水,贾汪区的做法在彻底程度上可谓创了全国之最。
但也有人发现,在随机查看的100名干部个人公开信息中,有96人的申报内容如出一辙——有住房1套;除工资外,无其他非正当收入。于是有人说这又是一场“反腐秀”。
【具体分析】
据了解,贾汪区600多名干部的公开信息内容,全系个人自主填写申报,组织未加核实。该区纪委书记张秋月也坦承,“尽管我们要求逐项如实申报,但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确实存在。”他同时认为,“现在瞒报是诚信问题,万一哪天被举报,就是违纪问题,轻重自知。再说,天天面对自己的虚假承诺,也是一种无形压力,多少能起到一些警示作用。”
应该说,领导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历来是信息公开的难点。从已有的经验看,一些地方试行的官员财产公开,其重点对象多为新提拔干部,且多在内网或内部公示,公开对象和公开范围有限。像贾汪区这样成建制的官员进行申报,收入房产全公开,网上一“晒”到底,尽管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种探索无疑值得提倡和鼓励。
【建议】
让官员网上“晒收入”,不能简单地一“晒”了之,还需要监督与问责的制度跟进。
一是要细化公开内容。官员财产公开,公开什么很重要。目前贾汪区的做法是把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学从业等情况公布于网上,比起过去简单公开个人的住房及收入有了很大进步。但考虑到我国公务员群体的收入结构状况,还应细化财产公开类别,防止出现申报盲区,只有把官员的所有收入涵盖其中,财产公开才真正具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强化有效监督。相对于公开收入,更难的是如何监督。没有严密和可操作的监督机制,官员收入公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强化纪检监察等机关的监督职责,加强对公开材料的审核把关;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作用,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同时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对虚假申报的揭露力度,真正让官员财产置于阳光之下。
三是要落实官员问责。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官员申报都是“自己填个表然后上交,没有审核没有公布”,一些地方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后波澜不惊,大多是“零投诉”、“零举报”,这既反映出财产申报在许多官员心目中就是“走过场”、“摆样子”,也反映出一些群众对于公开制度的不信任、不关心。要打破这种局面,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问责,完善惩戒措施,切实提高官员申报的造假成本,让“隐瞒或偷工减料的申报”真正付出代价。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配以有效的监督问责,真正把官员财产曝晒在阳光下。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三:医科生改行之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着名医改专家李玲称,中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成为医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至少应配备全科医生60万名,但目前只有7.8万人,实际缺口高达52万人。
【解析】
按照人口比,我国目前医生还存在很大缺口。每年招录约60万名医学生若能坚持下去,并且基本都能成为医生,那么医生存在的巨大缺口将会逐步得到缓解。但是,每年招录医学生约60万人,最后只有约10万人能够成为医生,这不仅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费,而且也不利于解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看病难。
大批医学生学成之后转行,虽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还是医生培养体系落伍,人才使用体系缺乏激励动力。因此,最为紧迫的还是对医生培养体系和使用体系进行“大改”,为转行者正确导航,使之能与培养目标接轨。
在校学习的前5年基本“不临床”,后几年才在医院见习与实习,但还要做研究写论文„„这是作为顶尖医生培养殿堂之一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未来医生的培养模式。“8年应该出个好医生了,但由于‘重理论轻临床’的课程设置,结果连医学博士的看病能力,都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医学生学制一般分为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但压缩临床实习环节成为一种通病。特别是近年来的扩招更是加重了临床实习医院的严重不足、有责任心的医生“师傅”越来越少等尴尬。学校想尽办法往现有的实习医院“塞人”,但真正能够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却少之又少,众多实习生实习成为打杂,无法学到临床经验。因为“学不到真东西”,一部分医学生把一年实习期当成复习考研、准备转行的缓冲期;另一部分“坚守者”只能在走上医生岗位后才得以完成尚未完成的实习,这无疑延缓了成长时间。
对医生培养和使用体系进行“大改”,为拟转行的医学生正确导航,激励和鼓励他们到乡村和社区,则是一条便捷的道路。目前的问题是,许多医学生宁肯在大中城市扎堆,哪怕学非所用,甚至放弃专业转行,也不肯改变观念到乡村和社区当医生,这很值得反思。假如社区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能够为其提供优惠条件,像对待大学生村官一样对待他们,想必许多医学生就不会转行,把乡村和社区作为从业首选。因此,地方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医学生到他们那里从业。不仅要保证其有体面的工资待遇,还要为其培养、深造、职称评聘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乡村和社区医院思贤若渴,能够留得住人才,医学生到了那里同样可以一展身手,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才有实际意义。
第四篇:2013年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中,题目部分显然是考生获取分数第一条线索。然而题目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表面所包含的那些内容,要想更快捷更准确的找到答题的方向,就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挖掘。下面来详细的看一下这个技巧。
一、深入挖掘题目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给定资料是答案的来源,那么题目就是答案方向的决定器。在公务员申论考试,尤其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申论》分数高低的因素,就是答题的方向,即是否准确透彻的理解了题目的要求,如果没有考生对题目没给与高度的重视,并且参透题目的真实目的,那么就非常容易把题目答偏,而一旦在答题的方向上出了偏差,分数必然会降到该题分数的半数一下。这种情况在历年的众多考生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再来反观公务员考试《申论》的分数,为什么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申论》分数达到50分以上就成为了很有希望的分数(但从《申论》单科来说),这就说明只要能够准确的把握住答题的方向,再加上我们的其他解题技巧,想要进入面试并非难事。即使在难度相对较低、阅卷标准不那么苛刻的联考、省考当中,《申论》的分数也很难达到70分的大关。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题目理解的不到位,往往是字数答了很多,但是题目所包含的真实问题导向的契合度不够,或者说没有抓住答题的重点,而是答了很多无关紧要的内容。
二、深入挖掘题目的方法
那么,如何做到对题目进行深入的挖掘呢,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多问题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题目包含的真实问题导向和一些解题的捷径都可以通过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来比较容易的获得。
例
1、第一道答题第一小题:(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省部级试卷)
“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成为“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在进行包括题型判定在内的常规审题步骤之外,一个新的技巧就是多问题干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既然是一道问题,第一步就要找到问题的所在,即就究竟要我们解答什么?答题的方向是什么?从本题来讲,就是题干的最后一句话:死海是什么意思。要明确一点,这个10分给你,是要你解释清楚死海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不是要你提出要采取哪些果断措施,来防止死海的出现。这就是答题的方向,一定要把握住,就本题而言,只要仔细读题,不马虎的情况下,这一点不难做到。
那么还要如何想题干发问呢?回答是就问题提问题。既然明确了要做的工作是解释死海的含义,那么问题就来围绕着“死海”进行。
问出第一个是什么:这里的“死海”是那个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 处的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低的湖泊吗?通过阅读题干,以及联系前面给定资料的大主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究竟死海是什么呢?
问出第二个为什么:“海”是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可以这样来思考,本题的为什么要我们解释“死海”,为什么不是“海”或者“活海”呢,显然这中间存在着差别,这个差别就是一个“死”字,为什么要在海这样一个普通的词前面加上“死”这样一个限定性的词呢?这就是我们答题的切入点了。只要搞清楚,“死”字在这里面所包含的意思,也就基本搞清了答案。假设说一个人死了,那么我们知道这个含义就是这个人已经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等等各项生命特征的消失。那么海死了,究竟有哪些方面死了?
回到材料当中去,不难发现渤海的这种死包括了海洋生物的灭绝,海洋灾难频发等,即海洋生态环境的“死”(破坏)。同时,还要注意,仔细的阅读材料,其中材料1第4段的尾 句:渤海是中国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这里的“生命”一词与题干当中的“死”完美对应,那么渤海的生态环境的“死”势必要造成经济社会效益的“死”(巨大损失)。到这里,我们就很好的厘清了关于“死海”的含义,即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因此导致的经济社会效益遭到巨大损失两个大的方面。
多问题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在相当多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中都可以灵活应用,能够在方向上和思路上给考生以很好的指引。
申论80分绝技第一篇立足根本——从命题到阅卷 第一篇立足根本——从命题到阅卷 第一章追根溯源——命题技术 第一节命题人员选择 命题人员的选择由申论考试的性质决定。申论考试包含考试原理(基本能力)和考试素材(从事机关工作)两大层面。考试原理的设计主要由各地教育考试院的人才测评专家和高校学者合作完成,考试素材的选择主要由政府专职官员指导完成。
一、申论命题专家 目前,各地教育考试院的人才测评专家与高校人文社科学者合作设计申论测评技术,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公职考试中应用。从历年真题来看,申论测评要素实现了从纯智能测试向知情意综合测评的转变。
(一)测评的传统要素——概括推理能力 传统申论考试主要测查考生的智商,即思维能力。考试的区分度主要由概括、分析推理和归纳材料要点的全面性、准确性来体现。以2012年国考《考试大纲》申论部分(省级以上)第一条及其对应的第一题为例: 【大纲第一条】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对应题目】“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能力区分度】1.概括——全面、准确;2.归纳——有条理。【答卷对比】 考生答卷:“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有:1.食品安全事件常发,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2.不正当竞争破坏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3.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4.借助网络和媒体制造“缺德炒作”,损害社会诚信; 5.医生“开单提成”,教师“收取好处”,领导干部“虚报成绩”; 6.部分媒体和网络没有核实信息真伪,误导公众。80分样卷:1.食品生产领域,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违法生产销售,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实质是企业诚信缺失,生产者道德失范。2.社会人际交往领域,麻木冷漠,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实质是信任缺失。3.医疗、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业者以假乱真,以权谋利;实质是职业道德与操守滑坡。4.媒体、网络领域,虚假报道、恶意炒作;实质是责任感淡薄,自律缺失,监管缺位。5.政府管理领域,官员忽视自身道德建设,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监管监督不力,社会管理水平不高。【评析】1.概括的全面性方面。一方面,“考生答卷”的作答角度不全面,遗漏“社会人际交往领域”和“政府管理领域”;另一方面,概括层次不完整,只是泛泛描述问题表现,没有分析归纳其深层原因。2.概括的准确性方面。“考生答卷”泛泛描述问题表现,断章取义,不能准确地概括给定资料要点。3.归纳的条理性方面。“考生答卷”没有体现出同类归并的意识,逻辑条理性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通过以上分析对比,两份答卷的分值立见分晓。这告诉我们:申论考试虽是主观作答,但测评要素是客观的;相应地,每个题目的答题要点及其分值也都是客观公正的。作答申论需要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考生要根据题目要求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和层次去分析和概括归纳材料要点,并有极强的同类归并能力,只有做到要点全面准确,逻辑条理清晰,才能取得80分的好成绩。而要做到这一点,大量的真题练习、耐心细致的反思改进就必不可少。考生必须拿出备战高考、考研等重大考试的拼劲,踏实学习,专心训练,在漫长的备考过程中使自己脱胎换骨,切实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那时,申论80分将仅仅是自身实力的象征。
(二)测评要素的新拓展——感情与道德文化 2011年以前,全国大部分申论考试都过分偏重智商和思维,命题方式异化为“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简单套路。相应地,出现了“万能八条”“万能五法”等申论答题套路,甚至总结出了一些通用的“申论词汇和语录”。所谓“物极必反”,“万能八条”的过分流行导致其简单化、泛滥化,结果是考录单位发现考生的答卷是千篇一律的“申论行话”,毫无独立见解,完全测查不出考生的实际能力。这时,申论考试悄然开始变革了。但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刻板思维来作答所有申论题目,完全不得要领,因而考试成绩大都在30分左右。从2011年开始,国考和各地申论考试,尤其是议论文写作部分对考生思想道德感情和意志品质的测查日益显著。举例如下: 例一:2011年国考省部级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题目分析】 1.“黄河精神”属于思想感情和意志品质的范畴,给定资料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历史情况和治黄举措,而没有直接讲述黄河精神。本题名为“黄河精神”,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自己的精神品质。2.题目明确要求“有思想高度”,但很多考生仍以“问题—原因—治黄举措”的套路来作答,严重偏离本题的测查要素,得分可想而知。例二:2011年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题目分析】 1.本题题干本身充满哲理和诗意,农村文化“失根”的直接后果是农民感情和意志的无所皈依,伦理行为失范,进而导致社会失序。2.题干明 确要求“联系实际”,如果考生对农村、对农民的处境和思想感情不能感同身受,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好这篇文章的。例三:2012年国考省部级 “给定资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题目分析】 1.本题要求结合一段“感人故事”来写,如果不能体会其中的感情,能写好这篇文章吗? 2.题目要求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如果考生自身缺乏相应的道德情感,也是不可能写好这篇文章的。以下是部分2012年国家和其他省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题目,我们不作一一分析,留给考生自己体会。考试类别题目及要求2012年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2012年北京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当前实际,以“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续表考试类别题目及要求2012年江苏通读“给定资料”之后,你对当代中国农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一定有所感触。请你以“守望家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紧扣“给定资料”,结合个人体会;(2)观点鲜明,语言流畅,议论深刻,结构严谨;(3)总字数800~1000字。2012年湖南选调生给定材料九画线部分写道:“农村公路,是全心全意为民之路,是和谐社会建设之路,是人民群众幸福之路。”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观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3)字数在1000字以上。2012年4·21联考卷一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独立见解;2.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2012年4·21联考卷二有位哲学家指出:“人对动物残忍,会钝化对动物的痛苦应有的恻隐之情,进而在与他人来往时弱化以致泯灭人的基本情感。”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2012年4·21联考卷三“给定资料6”结尾画线部分写道:“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天空才能扎根大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 球,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生命才能扎根生命。”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体悟,参考“给定资料”,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限800~1000字。我们不厌其烦地列举以上题目,是为了向考生说明:当前的申论考试已不仅仅停留在“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套路上了,申论对考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道德品质的考查已经凸显。以前的申论写作只需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规范就能得高分,现在的申论高分文章必须能表达出自己对材料的整体感受,不仅要能在理智上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还要在感情和意志上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这就要求考生的文章必须有经典支撑,必须有文采。申论考试不需要感情和修辞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会“万能八条”已经很难适应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了,更难进入公务员队伍。申论测评要素由唯智论向知情意综合考查转变,考生要想得到80分,需要做到: 1.固本培元,传统不可丢。“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思考问题的不二法门,要通过做大量真题,不断自我修正,切实提高概括、推理分析、分类归纳文字材料的思维能力。2.阅读经典,提高历史人文素养,注重文采。国家对公务员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的高要求是大势所趋。关心民间疾苦、同情百姓苍生的思想感情,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仅仅靠做真题、看教材和听培训课是很难达成的。了解人文经典,提高文采,应成为备考申论的第二战场。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通俗易懂的人文读物: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一方面初步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政策和社会热点以及申论考题的特点来读。②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同样地,初步了解西方文化,并结合当前社会问题和申论考题特点来读。③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李零先生的解读通俗易懂,兼顾学术水准,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论语》。
【考题举例】 例一:2012年上海B类 《庄子·至乐》中说:“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请将这段话译为白话文,并简要概述这段话给你的启示。(15分)要求:语言简明扼要,观点鲜明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
例二:2012年国考地市级 给定资料: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大地震之后发表文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而,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生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一切会发生’,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生,当你看见它已经发生,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生吗?”为了平息读者心中 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大家: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大地。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每个人在驾车起程,走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行一步,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生,而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生。人是什么?人是一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小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人的躯体软弱而易碎。” “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二、政府专职人员 中央及各省市的政策研究室,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社科院等部门的政府专职人员也会参与申论命题。他们的工作一是针对话题材料的选择,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针对题目设置,参与设计一些测查贯彻执行能力的微观对策题和公文写作题。
(一)提供政策依据 政策主线贯穿申论考试的始终。无论是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还是提出解决对策,相应的政策用语都是规范答题的关键。政策还是大作文的灵魂,是文章高度和深度的保证。有些题目甚至可以直接依据政府文件作答。举例如下: 考试类别话题政策文件对应题目2010年国考 省部级海洋的开 发与保护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委、省政府于6月下发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2011年上海A类治庸治懒2010年12月,治懒治庸和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纪委副书记黄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治懒治庸和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工作的重要性„„
(四)分析“资料”,就如何整治庸官懒政提出对策。
(五)阅读“资料”,以“坚持勤政廉政,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2012年4·21联考(黑龙江)动物伦理 与动物权利“虐猫事件”后,黑龙江某县政府召开紧急专题会议,听取各部门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并作出了以下几项决定:
一、„„
二、„„
三、„„ „„
(三)为了维护M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M县政府的名义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以上文件或会议的内容都构成了当年申论考试的主题材料,并且一些题目可直接运用政府文件内容来回答。这就要求考生: 1.参加国考申论考试,一定要了解近期中央政府会议内容,熟读最新政府文件,并把会议和文件内容与当前新闻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与申论考试结合起来,有意识地依据政策去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2.参加地方申论考试,要同时兼顾中央和本地政府近期的重要会议,熟悉重要文件,尤其要关注那些面向群众、回应群众质疑、解决民生问题的文件。这些都是高效作答申论题目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二)贯彻执行类题目 申论考试中的某些题目高度“情境化”,要求考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和解决眼前问题,这就是贯彻执行类题目。这样的题目一般都有政府官员参与设计。2012年国考《考试大纲》申论部分(市地以下)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解说是: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解读如下: 对应题型答题思路类似公文题、角色扮演题1.组织意图:交代目的、背景。2.工作目标:依据法律法规,根据材料实际情况,落实工作细节。3.注意说话对象,用语得体,通俗易懂,准确规范。真题举例: 考试类别题目设置作答要领2011年国考 地市级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1.格式:公开信主要由标题、称呼、开头语、正文、结束语和落款构成。2.内容结构:①组织意图:背景交代;②工作目标:办学模式、条件、优势等;③提出劝说和希望。3.语体:通俗易懂,具有说服力。2012年国考 省部级“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1.组织协作:联合其他部门,联系鉴定专家,联系媒体,发动群众等。2.轻重缓急:查封、鉴定排查、加强生产监督等是内在逻辑顺序。贯彻执行类题目是国考(尤其是地市级卷)和地方申论考试的一贯重点。要做好此类题目,考生需做到: 1.结合历年真题,熟悉政府常用公文写作的格式、内容结构和文风。目前国家招录的公务员多为基层人员,面向群众工作,宣传稿、公开信等面向群众的行文更要重视;另外,向领导汇报工作的会议记录、情况汇报、总结等工作文书也应成为关注重点。2.通过熟人、网络和书籍等 途径积极了解政府办公原则、方式方法和流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切实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和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申论答题准确、有针对性。第二节命题方式选择 命题方式通常有两种:组合命制和单一命制。不同的命题方式直接决定了材料组合和问题设置的特点,即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材料和题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问题设置之间的关系。单一命制方式在广东、浙江和早期的国考命题中采用较多,而近两年的国考和联考则多采用组合命制的方式。
一、组合命制
组合命制,即由多个人或者多个命题组命制。这是当前最常使用的命制方式,试题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命题组集思广益、才智汇集的结晶。这种命制方式的特点是条块分割化明显,材料和材料之间独立性强;问题设置和材料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为便于讲清楚组合命制,下面我们将从材料之间的组合方式和题目设置之间的关系入手详尽地进行分析。
(一)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方式 材料的组合方式,即“给定资料”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如并列、交叉、包含等。有时几则材料指向相同的题目,有时一则材料指向不同的题目。把握好材料的组合方式,有助于考生统筹把握材料,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材料和题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高效解题的法门。
材料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的组合方式和新颖的组合方式。
传统的组合方式,其材料内在的逻辑性强,通常包括成绩、问题、分析和国内外的经验。这种组合方式在北京市、江苏省的申论考试中用得比较多,如2011年北京市考、2012年江苏省考。2011年北京申论材料 给定资料主要内容性质资料1城市的盲目规划与跟风问题问题资料2城市建设的成就与城市规划的问题成就、问题资料3城市更新分析资料4强拆问题问题资料5强拆问题问题资料6历史文物遭破坏问题资料7规划随意变更问题资料8多头管理与规划矛盾问题资料9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城市规划的举措国外经验资料10扬州古城保护的经验国内经验资料11北京历史文化古城保护规划国内经验资料12城市文化与文化记忆分析资料13不丹王国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平衡之策分析资料14统筹自然、生物和人文的“反规划”概念国内经验2012年江苏申论材料 给定资料主要内容性质资料1农村“空巢化”和人际关系的陌生化问题资料2基层管理困难问题资料3利益分配不合理和征地补偿机制不完善问题资料4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资料5村干部的换届选举不规范、涉农贪污问题严重问题资料6传统手工艺发展的人才缺乏问题及解决举措问题和对策资料7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举措国内经验资料8群众事务党员代理制度国内经验资料9草桥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国内经验从2011年北 京市考、2012年江苏省考的材料可以看到,传统组合方式材料主题单一,材料基本按照“正面成就—反面问题—国内外经验”的逻辑顺序呈现。
新颖的组合方式是当前新出现的方式,与传统的组合方式不同,材料内在的逻辑表现为“事件群—理论观点”。事件群以多元化、多角度的一系列事件呈现,这些事件表面独立,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理论观点通常有两种:学术倾向型和官方背景型。2011年4·24联考、2012年4·21联考和2012年北京市考的材料均采用了这种组合方式。下面仅以2012年4·21联考为例:2012年4·21联考申论材料 给定资料主要内容性质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事件资料2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理论(学术)资料3“虐猫事件”事件资料4“打狗事件”事件资料5世界各国动物保护立法理论(官方)资料6动物福利法制建设的意义理论(学术+官方)2012年4·21联考的材料呈现这样的规律,多个事件相互独立,“活熊取胆”事件、“虐猫事件”和“打狗事件”这三个事件之间泾渭分明,无必然联系。
当然,任何材料都不能是事件的堆砌,还需要理论观点的支撑。资料5、6中涉及各国动物保护的立法、动物福利立法的意义,甚至将动物保护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直接与政府的战略方针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理论是具有官方背景的理论。官方理论即与政府的战略、政策、方针、发展规划等密切相关的理论。命题专家中会有某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学术型的理论亦是材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2中以一篇学者的文章引入,提出了动物平等伦理权利概念和伦理悖论,随后从否定该权利的基本理论依据着手,否定了伦理悖论,学术性极强。这是学术型的理论。
当前申论考试中还经常出现争议性的观点,各方各执一词,观点截然对立,如2008年国考的怒江水电站的建设问题,到底是建设还是不建设,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正是因为未有定论,才拿出来供大家讨论;再如这次联考资料1中,针对“活熊取胆”事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各方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这种争议性的材料已经成为国考、省考和联考的新趋势。
组合命制,因为是多个人或者多个命题组命制,且不同人和不同的命题组之间命制相对独立,所以材料组合方式更趋向新颖的组合方式,材料由多个独立的事件和理论观点组成。
(二)组合命制的题目之间的关系
申论题目数量一般为3~5道,这些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系因材料答题方向、材料组合方式、材料和题目对应关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或交叉,或提示,或独立。一般而言,组合命制这种方式的题目之间相对独立,关联度不大,前面题目的作答不会对后面题目的作答产生影响。下面我们以2012年国考地市级和2012年4·21联考题目为例,来研究组合命制的题目之间的关系。2012年国考地市级申论题目 题号题目对应资料一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2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3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1、2、3续表题号题目对应资料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4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1、2、3、5我们先来审一下这四道题目之间的关系。总体来说,这四道题目独立性较强,且对应材料也不相同。第一题在谈防灾中的“人防”“技防”和城市的脆弱性,第二题为公共安全教育,第三题在谈出行问题及解决设施,第四题是文章写作,文章的重点是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以及面对灾害人们应该怎么应对。很明显,第一题和第二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问题互相独立;第三题和第四题之间也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在作答的时候,这些题目可以分别作答。2012年4·21联考(部分省份)申论题目 题号题目对应资料一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1二如何理解“给定资料2”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着“伦理悖论”?2三为了维护M县的声誉,挽回“虐猫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请以M县政府的名义就“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3四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体会与思考。对资料整体把握从上表中可以看到,4·21联考的材料和题目的对应性很强,一则材料对应一道题目,作答题目的时候仅需要对所对应的材料阅读、分析、概括归纳即可,其他材料对本题的作答无关紧要,不必阅读,因此可以节约作答时间,这是组合命制方式的优点。这种命制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即题目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前后题目缺乏提示、补充、交叉等关系;同时材料冗余,无用材料较多。资料
4、资料5对上面四道题目的作答用处不大,即使不读,也不会影响到题目的作答质量。针对组合命制方式,考生作答时需要注意两点:1.审清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关系。组合命制的题目独立性强,2012年4·21联考题目中的“活熊取胆”事 件、伦理悖论、“虐猫事件”没有任何联系,此时考生就需要注意,三道题目独立作答即可。组合命制方式在国考和联考中体现较多,如2011年、2012年国考省部级和地市级试题的题目,题目交叉不大。2011年4·24联考、2012年4·21联考试题也均采用这样的命题方式。在练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加注意。2.务必注意材料和题目的对应性。组合命制的题目和材料对应性极强,一则材料或者多则材料对应一道题目,很少出现一则材料对应多道题目的情况。如前面的“活熊取胆”事件,我们只需要定位与“活熊取胆”相关的材料;关于“虐猫事件”的处理情况,只需要定位“虐猫事件”的材料;“打狗事件”的材料与这两道题目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就可以不阅读或者略读。再如有的题目明确要求“给定资料1”或者“概括材料1~3中反映的问题”,这个时候考生就可以直接定位材料,无关、无用的材料不必阅读。在日常练习及申论考试中,广大考生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简单扫视材料和题目,如果问题设置相互独立,就可以分别审题,直接将题目和材料对应起来,无用材料可以不读或者略读,从而提高解题速度,赢得时间的比较优势。``
二、统一命制
统一命制,是指由一个命题人或者命题组命制试题。这种命制方式特点鲜明,一般情况下,材料基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关联度高,逻辑层次强,存在着总分、并列、交叉等关系。每则材料都有其对应的题目,甚至有的一则材料对应多题,基本不会出现无用的材料。问题设置环环相扣,问题的作答需要对所有材料统筹把握,前后题目之间会有明显的提示、交叉、互补关系。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上海A类试题。2011年上海A类申论材料 资料主要内容性质资料1“懒政”和“庸政”的实质与一般表现分析资料2、3、4一些简单、粗暴、片面的行政乱作为问题资料5、6推脱、外包业务等行政不作为问题资料7、8目标不切实际,盲目作为问题资料9“庸政”的实质与表现分析资料10勤政廉政的具体表现对策资料11、12治庸治懒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对策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套试题材料的组合方式基本采用传统的材料组合式,完全围绕“庸政懒政”这一主题选材,材料按照“陈述问题—分析实质—解决问题”的逻辑组合,但经过了无序编排。正是主题的单一性决定了题目的设置上关联度较高。同样以2011年上海A类试题为例:2011年上海A类申论题目 题号题目一请概括“资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二结合“资料2”,谈谈对文中“积极的治理与防范胜过消极的躲避”这一表述的理解。三认真阅读“资料8”,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第五篇:2013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新疆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新疆省公务员考试公告 职位表 真题解析 在线估分 职位表下载 笔试备考专题等
考试信息详情点击:http://v.htexam.com/xinjiang/gwy/
2013年新疆省公务员考试交流群:162884613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2012新疆历年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
多年来,新疆公务员考试真题历经发展和演变,逐渐成熟起来,通过对新疆历年真题的研究与分析,考生可以全面掌握考试讯息,深入了解新疆公务员考试的出题情况,从而对未来新疆公务员考试命题趋势进行深入探究。专家在此一一详列如下:
一、新疆历年申论真题特点
(一)主题特点
1.偏重社会领域,呈现交叉性。
从新疆近几年的申论主题来看,主题的选择呈现多领域主题和单一化主题交错出现的特点。比如2007年考查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涉及到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四大领域,主题呈现出交叉性的特征。同时,新疆申论主题一直以来都偏重于社会领域,但是在同一主题下,材料的组织较为灵活,可以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材料。专家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对各领域都要有所了解,做好万全准备。
2.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远”“大”:新疆申论选取的事件的社会影响通常是比较广泛的,所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并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深度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过于具体、低层次、只涉及一时一地的问题以及无关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和事实,都不会成为新疆申论命题的选择。所以专家建议考生的关注点要尽量宏观些、全局些,以便对可能的申论主题有所了解。
“近”“小”:新疆省申论主题的材料一直保持着科学的命题方式,让考生由宏观的问题,逐步过渡到具体问题,由新疆当地的一些情况,逐步扩展到全国范围内。比如,2011年新疆申论考试考查的是“社会公德”主题,材料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社会公德,从社会公德这个大背景出发,而后选取了乌鲁木齐当地的事例以及其它省市存在的事例来组织材料,充
分体现了当地出题的特色。专家由此提醒考生,在从宏观角度关注热点的同时,要学会从小角度切入去备考申论主题。
3.避敏感,随主流
新疆申论主题避免对过于敏感话题的考查。新疆公务员考试万众瞩目,动见观瞻,而申论主题所选的题材又是动态性时事话题,方方面面皆受社会关注,因此过于敏感、有失观瞻的话题,与新疆公务员考试的政策性、严肃性不符的话题,都不会成为新疆申论的题材。例如“乌坎事件”、“校车安全”等话题,虽然热度胜出,但敏感指数过高。为了维护考试的政治立场、政策导向的正确性以及内容的严肃性、可操作性,新疆申论命题者不会以此为命题方向。考生的备考方向应与当前国家与政府所倡导的理论政策、大政方针以及主流价值观相一致。
(二)材料特点
1.材料来源
给定材料是申论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命题人进行选取并加工组合而成。材料不是命题人员随意选取的,而是有一定的出处和源头,命题人会将从各处集成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形成一篇有逻辑、有思想、有深度的申论材料。一般来讲申论的给定材料主要来源于权威性报刊杂志、各大主流媒体网站的新闻报道、专家的著作以及政府重要文件报告等等。了解了这些,考生在备考时应根据材料来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浏览权威性、政治性较强报刊和网站,如《人民日报》、《南风窗》、人民网、新华网等,参加新疆考试的考生还应重点关注新疆当地的政府网站和比较权威的报刊和网站,比如新华网新疆兵团频道、天山网等。
2.材料类型
申论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材料的性质和表现特点,可以把几种常见的材料归结为政策文件型、理论分析型、事件阐述型、采访记录型、数据列举型和图表解释型六种。其中前三种是新疆申论常考查的类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疆申论特别爱收集当地和其它省市的事例,以及中央及地方的政策文件,以此作为考试的指挥棒,考生要提高认识。
(三)题目的特点
1.题目数量
新疆申论历年真题,除了2009年(此套试卷采用四题模式)以外,均是三题模式。相对于其他省市申论考试情况来看,新疆申论题量较少,难度适中。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以三题模式为练习重点,辅之四题模式。
2.题目类型
通过对新疆历年申论真题考查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和文章论述题。
(1)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多以概括、归纳特定资料内容的形式出现,字数、分值和难度都较低,多为试卷的第一题。
【真题链接】
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2-11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要求:概括全面,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简洁。(2011·新疆·第一题)
(2)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深层的、隐含的意义作出理解,多角度地思考,并作出自己的推理和评价。
【真题链接】
试分析“给定材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2009·新疆·第二题)
(3)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主要测查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发现资料中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真题链接】
请就如何提高公民社会公德,建设文明城市,给乌鲁木齐市政府提一些建议措施。(30分)
要求: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2011·新疆·第二题)
(4)文章论述题
文章写作类试题,是对《大纲》中文字表达能力的集中测查。新疆申论试卷中,它最后压轴出场。分值最高、字数最多、难度最大是它的特点。从历年真题来看,文章论述类试题,分值在40~分,字数一般要求在1000~1200字。
【真题链接】
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50分)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行文流畅。(2011·新疆·第三题)
二、2012新疆命题趋势分析
1.题量:三题模式为主,间或出现四题
在题量方面,新疆申论一直坚持了“惟稳”政策,三道题已经成为固定模式,然而,不排除以后增加题目数量,从而提高作答难度的可能。
2.题型:四大题型,提出对策、文章论述必考
鉴于新疆历年真题以“三题模式”为主的特征,新疆常考的四大题型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试卷中,从近两年的出题情况来看,提出对策题和文章论述题是必考题型,考生必须常抓不懈;而归纳概括、综合分析交错出现,考生也应对此着重准备。另外,建议考生需要注意公文题,虽然新疆申论没有考查过这一类题型,但是就全国范围内的考查情况来看,这一题型如日中天,如果不了解一下,你就out了。
3.选材:方针政策不放松,地方新闻是亮点。
2011年新疆申论的第三则材料和第十二则材料都提到了乌鲁木齐,2010年新疆申论也多处提及乌鲁木齐的事例,这多少让我们嗅出了一些端倪,新疆申论对于当地的政策方针是
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毫不避讳当地好的经验与坏的事例,因此,报考新疆公务员的考生除了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也要多关注当地的理论政策,这多少可也让大家在变化之中把握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