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合集)

时间:2019-05-14 12: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第一篇: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研读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如果改换成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则是:如果没有辛勤的园丁培育,鲜艳的花朵就不会尽情开放。可见,花朵和园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镇西老师,你要告诉我这个吗?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

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学校是他成长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就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兵,怎么带好自己的兵,是有学问的。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叫我们用“像„„一样”造句,班级中有许多同学是这样造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不知道年轻的教师怎么看这句话,我总觉得这是学生对我们教师最高的颂扬。在所有的爱中,教师的爱是最伟大的。这种爱是最纯洁的,最无私的。不是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亲情的呵护,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来源于职业的最原始的本质。教师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都可以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是没有杂念的,不希望学生任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夹杂着老来养老的意念。就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当个教师的伟大了。

其实,一个教师如果只做个教书匠是容易的,倘若要做个真正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让同事尊敬,让领导赏识的教学艺术家并不容易。李镇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一路走来,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教育果实。想象着他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思索,一起成长,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爱的,充满希望的,充满快乐的,读后感《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他们奉献给孩子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同样也给了教师一个教育学生的范本。这本包含着他们最聪慧的爱的读本,让我爱不释手,使我受益匪浅。一路读来,我感觉我的内心满满的,我被里面的一个个教育的故事感染了,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朵朵无暇的白云,飘荡在我思维的空间里,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每一个故事的结局,每一个故事带给我的心灵震撼,都那么的酣畅淋漓。我教育中的所有的疑惑,在一个个故事中迎刃而解,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那么的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还爱给学生,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的教育园地里没有一个坏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教师远离的学生,是我们的良知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爱心远离的学生。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够在武侯实验中学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打开这本书,看着目录,其实,一些题目就是一句教育的经典。比如:“用心灵赢得心灵”“一句话,一辈子”“我真诚地向学生说sorry”“多一些宽容和期待”“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学生给我提意见”“做学生的知心姐姐”“信任的力量”“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这些包蕴着哲理的题目,是教师在学生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体会。可以说,这些经典的句子,就是我们处理教育事件的法宝,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团队是用心的,是走在教育的前沿的,他们给我们的教育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的心锁的方法,有些方法是独辟蹊径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是我们一些教师无法想象的。哪个教师在一生的教育中会不犯错误?关键是,在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迷茫的思绪中镇定下来,不要做出令自己一生后悔的处罚决定,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只要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只有爱孩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花儿开放的时候,是最漂亮的时候;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教师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好事需要多磨,好生需要打磨。磨中,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蒂。如果说学生是一把镰刀,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磨镰的农夫,要想收获丰收的喜悦,就要把镰磨得锋利无比。不管这把镰上面的铁锈有多厚,不管这把镰的刀口有多钝,只要你加入水的润滑剂,耐心地磨,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镰刀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亮色,神采奕奕地走向土地。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火点燃他们的火,用自己的心灵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只有我们亲自探下身体,和学生一起比肩,和学生一同呼吸,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我们才有资格进入学生的故事,真正要“读懂”孩子的故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只要我们和孩子的生命交融,和孩子的心灵相通,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生活的河流中奔涌、漂流、探险„„

美国2009年全国年度教师托尼•马伦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故事。我写下这个文体的时候,我已经承认,学生的个体是独立的,是单线的,是自尊的,是发展的。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扮演着上面角色?我想,从《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那就是:教师是孩子的故事的编辑。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简单的修改故事中的一些错别字,一个用错的标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编辑文字的同时,可以和作者一起探讨故事里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情感抒发,甚至可以引领作者对故事进行自觉的修改,从而,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让我们记住这记录着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只要你拥有一颗善良的童心,记住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园丁,呵护每一个花朵,你也可以做到的。

第二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读后感

张春伟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如果改换成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则是:如果没有辛勤的园丁培育,鲜艳的花朵就不会尽情开放。可见,花朵和园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镇西老师,你要告诉我这个吗?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

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学校是他成长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就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兵,怎么带好自己的兵,是有学问的。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叫我们用“像„„一样”造句,班级中有许多同学是这样造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不知道年轻的教师怎么看这句话,我总觉得这是学生对我们教师最高的颂扬。在所有的爱中,教师的爱是最伟大的。这种爱是最纯洁的,最无私的。不是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亲情的呵护,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来源于职业的最原始的本质。教师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都可以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是没有杂念的,不希望学生任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夹杂着老来养老的意念。就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当个教师的伟大了。

其实,一个教师如果只做个教书匠是容易的,倘若要做个真正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让同事尊敬,让领导赏识的教学艺术家并不容易。李镇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一路走来,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教育果实。想象着他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思索,一起成长,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爱的,充满希望的,充满快乐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他们奉献给孩子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同样也给了教师一个教育学生的范本。这本包含着他们最聪慧的爱的读本,让我爱不释手,使我受益匪浅。一路读来,我感觉我的内心满满的,我被里面的一个个教育的故事感染了,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朵朵无暇的白云,飘荡在我思维的空间里,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每一个故事的结局,每一个故事带给我的心灵震撼,都那么的酣畅淋漓。我教育中的所有的疑惑,在一个个故事中迎刃而解,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那么的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还爱给学生,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的教育园地里没有一个坏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教师远离的学生,是我们的良知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爱心远离的学生。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够在武侯实验中学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树总有高矮,花总有大小,学生的学习总有好坏。一个学生在读书的路上,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幸运的。尤其是那些原本被其他老师定性为无可救药的差生,有一位老师可以改变你,那位教师就是你的灵魂引路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学习中的后进生大多被老师的棍棒和呵斥包裹着,他们没有尊严地坐在教室的后排,他们举起的小手永远是个摆设,作业中的红色“x”,就像一把把钢叉,刺痛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们的教师害怕他们惹事,害怕他们闯祸,用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来紧紧地捆绑着他们的手脚,他们成了班级的拖油瓶,成了班级里的老大难。好生歧视,老师讨厌,家长烦心,于是,这些被我们打入“差生”行列的孩子,一步步滑向社会的边缘,迷恋网吧、游戏机室,逃学、打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当我们被他们的过失自责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打开这本书,看着目录,其实,一些题目就是一句教育的经典。比如:“用心灵赢得心灵”“一句话,一辈子”“我真诚地向学生说sorry”“多一些宽容和期待”“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学生给我提意见”“做学生的知心姐姐”“信任的力量”“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这些包蕴着哲理的题目,是教师在学生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体会。可以说,这些经典的句子,就是我们处理教育事件的法宝,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团队是用心的,是走在教育的前沿的,他们给我们的教育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的心锁的方法,有些方法是独辟蹊径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是我们一些教师无法想象的。哪个教师在一生的教育中会不犯错误?关键是,在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迷茫的思绪中镇定下来,不要做出令自己一生后悔的处罚决定,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只要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只有爱孩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花儿开放的时候,是最漂亮的时候;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教师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好事需要多磨,好生需要打磨。磨中,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蒂。如果说学生是一把镰刀,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磨镰的农夫,要想收获丰收的喜悦,就要把镰磨得锋利无比。不管这把镰上面的铁锈有多厚,不管这把镰的刀口有多钝,只要你加入水的润滑剂,耐心地磨,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镰刀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亮色,神采奕奕地走向土地。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火点燃他们的火,用自己的心灵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只有我们亲自探下身体,和学生一起比肩,和学生一同呼吸,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我们才有资格进入学生的故事,真正要“读懂”孩子的故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只要我们和孩子的生命交融,和孩子的心灵相通,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生活的河流中奔涌、漂流、探险„„

美国2009年全国教师托尼.马伦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故事。我写下这个文体的时候,我已经承认,学生的个体是独立的,是单线的,是自尊的,是发展的。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扮演着上面角色?我想,从《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那就是:教师是孩子的故事的编辑。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简单的修改故事中的一些错别字,一个用错的标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编辑文字的同时,可以和作者一起探讨故事里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情感抒发,甚至可以引领作者对故事进行自觉的修改,从而,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让我们记住这记录着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记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园丁,呵护每一个花朵,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篇:《一花一世界》读后感

《一花一世界》读后感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天,下午花了两三小时简单看了一下,然后晚上又趴在床上又看了好久。我没有完全的看完,也不可能一次看完、看懂。因为一本好书,没有一定的时间来支出,是不可能会完全看完的,而看懂,需要在生活中花更多的时间去领悟。

仔细的看了目录的精选部分,以及钱文忠写的序言。说心里话,很多的语言都是耐人寻味的,平实的语言中却透露着深刻的哲理。现就其中的几篇说一下自己的感想。

一、<月是故乡明>文章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儿时的故乡,写了故乡的水、在古柳下点篝火、捉知了、故乡的月、捡鸭蛋等几个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向往。“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相映成趣。”这是多么美的一个场景啊,可见家乡的月亮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后半部分写了作者游历过很多地方,“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却始终比不上“我”心中的月亮。作者住在朗润园,那里“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即便是住在这么美的地方,作者还是见月思乡,仍旧想着家乡芦苇坑里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地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怅惘,有留念,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见月思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名人,对故乡的思念感情是一样的。“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让人非常的感动。

二、<清塘荷韵>中大量笔墨,作者都着重描写了荷花生长的过程。起初,作者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水塘和自己的“心病”,说明了养荷花的原因,为后文荷花的诞生作了铺垫。下文中作者又记叙了自己播种荷花、盼望荷花出现的急切心情。如:“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这些语句生动的勾画出作者对荷花的盼望和喜爱,语言幽默淳朴。后文中描写了荷花的生长之盛与不同寻常的特点: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我想这几株荷花在四年的拼搏与煎熬中,早已超凡脱俗,不与那些受帮助的“凡夫俗子”相同,因而受过磨难的人或物,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纯洁而无暇的光芒,令人心生敬佩。最令我喜爱的段落便是那“月下插曲”了:可爱的小波斯猫会见到水中的“白玉盘”,心生趣意,竟纵身一跃落入了塘中。此情此景都不禁令人发笑,感到怜爱,同时这也侧面写出了荷塘的景色加上月光的配合,无疑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令人沉醉其中……我们都知道有得必有失,有盛必有衰,有分必有合,因而这塘美丽的“季荷”即将走向衰落。而作者是什么心情呢?“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多么豁达的作者,我想此时,作者已被这迷人的荷花所征服,心中波澜不惊,宁静高雅,充满期待……

本文中作者描写荷花的婀娜,寥寥无几,甚至少得可怜,为何我们读来却被深深打动?我想,荷花的精神已常驻在每个人的心间,挥之不去,因而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荷花,一种坚强毅力的生灵;荷花,一种高傲美丽的生灵;荷花,一种高尚纯洁的生灵。荷花它具备了人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因而它在百花中大放异彩!

纵观全书,季老讲得最多的是伦理道德,强调要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人及人与自己的“三个关系”,从更深层面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这世界不属于哪一个人,甚至也不仅仅专为人类所备。人要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季老期望的是,每一个人,对社会、对家庭都要尽自己的责任,都应该在道德方面不断修养和锻炼,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倘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平凡的人生就会增添不少的光辉。

读完此书,一篇篇文章,有如行云流水,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深感季老的思想厚重,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我们在感叹:大师虽远去,但大师的思想却如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们前进的路程。

———阿常

第四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故事总是有悲有喜。可是我读后,却只有感动!

书中的故事很动人!在教育中,我们总是有收获、有欣喜,同时也有失败,有无奈。但不管是哪种,都是一个故事!

记得刚过去的一学期,是我从教以来,最受措的一学期,班里出了个“极品”,扰得我情绪很差,心态也随之变得很差!

我总觉得,为什么偏偏在我的班里出现这么一个学生呢!那时我总觉得,我是最不幸的,因为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我是最无能的,因为对这样的学生居然无能为力!无独有偶,在这本书中,我也读到了类似的故事,而且不止一个!

于是我突然明白,其实我是最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是他让我在不断地成长,在遇到挫折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进步!我是最能干的,因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始终不曾放弃,虽然我做的努力,许多最后都是白废,但也许这些貌似无用的功课,却最终会成为一种隐性的教育,会让孩子在某一天突然理解与感悟!

这些故事,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那么的相似,只是我们一直不曾去思考与积累!

本书的序言就是:“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作者也觉得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并非面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的,有时时候辛辛苦苦好几年,却颗粒无

收”!

联系自己,短短的一学期的挫折,就让我觉得筋疲力尽!真的是我太脆弱了!一学期相对于一年而言,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也开始相信这种教育的悲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哪怕挫折再大,我也一定会克服它!因为,我也要坚守这份悲壮!

第五篇:11、9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这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用心灵赢得心灵;第二辑: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第三辑:今天,他们令我很感动;第四辑:那天,我故意迟到。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我今后的教学要做到四点:

一、让学生知道我在乎他

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板还是职员,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他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一些事来表达他的感激。

二、一句话一辈子

作为老师“要我们时时都能说出能拯救一个人灵魂的话是不可能的,但一不小心却会说出一句伤害别人的一辈子的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已气急败坏,但一定不要口不择言,只图一时解恨。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稚嫩的心,影响他们一辈子。

三、破茧化蝶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开朗,有些孩子是比较自卑的。他们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表扬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跟老师接触和交流,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和情绪表达出来,他只不过是单纯地用木讷和沉默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卑罢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及时的把他拉回来,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拉回来,那么他将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慢慢的真的成为“问题学生”了。那么这样的孩子结成的茧子,就需要老师们在耐心与真诚中破解,有时候老师的作用真的很大很大。

四、做故事的整理记录者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吧。同时,教师还是这个故事的整理记录者——用文字留住孩子的成长,也留下自己的成长。教师所记载的故事,决不仅仅故事,里面蕴含着教育的情感、思考、智慧与幸福。因此,这样的写作促使教师更快地成长,迈向更高的层次。

也只有我真正的读完《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才明白陶行知先生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写字想得红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这一切都不是夸大其词!

下载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花一世界 一生一故事——《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故事一

    故事一、中国首善陈光标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

    故事一

    故事一 如果你知道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8个小孩子了,其中有3个耳朵聋、2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我刚要回答,朋友制止了我,又......

    《每个学生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张春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但想成......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读后感(一)邓艳丽这是我第二次利用假期时间再读这本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教育叙事集,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册,这是一本将兵法与教育学融汇......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心得体会 北大村小学 杨劲松 花了一段时间来研读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渤海中学鲁琴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 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张晓艳 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获益很深。《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里面56个记录师生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渤海中学鲁琴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 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