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

时间:2019-05-13 05: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

第一篇: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张晓艳

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获益很深。《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里面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每次掩卷沉思,心中总有太多的感慨、感动。那些感慨感动都来自于故事里的孩子们,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群敬业的、爱他们的老师,因为他们有一位能读懂他们故事的校长!在这本书里,不管是对孩子学习的帮助还是心灵的感染,都是流光溢彩的。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这辈子有幸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能走进一个个孩子的故事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看着这些孩子们健康成长,又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谁都知道,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优秀生的,也并不是每个学生天生就是自信开朗的。在我们所教的班级里,总有些孩子是比较自卑的,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他们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表扬,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跟老师接触和交流,不善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他们有的只能用沉默的方式来掩盖自卑,有的则会用主动攻击他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慢慢地,这些孩子就变成了一个个“问题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班里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善于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地把他们拉回来,避免他们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

虽然我已经读完了《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但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等着我去读,因为我的学生就是一个个故事。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 “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教育是复杂的,并不是每个蛹都能化蝶,有的蛹甚至连茧也不能破!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坚守,我知道自己也正在化蝶的过程中历练,慢慢地变得拥有教育智慧去读懂我的孩子们,真诚地喜爱他们,并走进他们的心灵。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张晓艳

读李镇西老师的作品《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每次掩卷沉思,心中总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感动。那些感慨、感动都来自于故事里的孩子们,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一群敬业的、爱他们的老师,因为他们有一位伟大的校长!在李老师的书里,不管是对孩子学习的帮助还是心灵的感染都是流光溢彩的。在生命的河流里,教师走进了孩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如河流一样不可逆转,而且每一天的风景都不可预知——或令人欣慰,或令人惊叹,故事的原创是孩子,但编辑是教师。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感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看着这些孩子健康地成长,我感觉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关于问题学生的故事。一名初中生,刚开学便偷走了同学的一千多元的随身听,老师问他原因,得到的永远是一片沉默。这样的一个自闭孩子,在李老师的特别关注与呵护下,最后健康地成长起来。由随身听的问题开始,李老师先进行家访,然后巧妙地帮着他化解了这个恶名。随后给这个孩子找帮助人,帮着他、督促他的上课纪律,慢慢地发现他的优点,并且夸奖他。一次作弊后,老师发动全班的学生来帮助他、教育他。最后,他感觉到老师与同学们的关心,开始慢慢转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开朗,有些孩子是比较自卑的。他们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表扬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跟老师接触和交流,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和情绪表达出来,他只不过是单纯地用木讷和沉默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卑罢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及时地把他拉回来,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拉回来,那么他将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慢慢地真的成为“问题学生”了。

其实教育是复杂的,并不是每个蛹都能化蝶,有的蛹甚至连茧也不能破!这些故事实际上离我也有些远,但我知道自己也正在化蝶的过程中历练,慢慢地变得拥有教育智慧去读懂我们的孩子,真诚地喜爱他们,并走进他们的心灵。

用心才能读懂一个故事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张晓艳

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

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人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的特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也不能够主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一定要按着什么样的剧情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像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或者是我的学生们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所以每个人才能够演绎一生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像我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从来不会多要求我班的孩子一定要考多少分。我觉得小学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

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就像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有些学生不是说你给他“传道授业解惑”他就一定能够或者愿意接受的,毕竟在他的人生故事里还会有很多的插曲:个人天赋、家庭问题、社会影响还有一些偶然的际遇,都会随时改写他的人生故事。就是说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杂志的“编辑”那样,用你的睿智去改正一些“作者”故事中的“错别字”等小错误。就像李镇西老师书里第一篇《用心灵赢得心灵》中那50多封给一不小心走了下坡路的小品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信;就像最后一篇《你的期待就是我的快乐》中徐芬老师用讲故事的办法让枯燥的复习课变的生动起来的实例,都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了学生们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各种难题。他们是用心去读了一个故事,他们也是用心地读懂了一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坚守教育的信念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张晓艳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获益很深。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象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这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用心灵赢得心灵;第二辑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第三辑今天,他们令我很感动;第四辑那天,我故意迟到。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师就象孩子人生河流中一个很重要的过客,我们走进了孩子的生活,那么做为老师,我们要读懂孩子就要像读故事那样专注的对待。而不同的是这个故事的原创是我们可爱的学生。正如美国优秀老师托尼马伦所说,教师帮助孩子“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为孩子“编辑错误”,并“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的结局”。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知道,他们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也有能力让孩子悲伤,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信,也有能力让孩子无所适从,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也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抛弃,也有能力让他们知道他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师要时时与同学交流,读懂他们故事,帮助孩子们成长为一个健康,阳光,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对这本书的具体感悟主要以下几点。第一用心灵赢得心灵。学生因为生活背景差异,学习成绩差异很自然造成了有些学生优越感,还有差生的自卑感。这时教师更要一视同仁,为后进生鼓劲加油,给他们做坚实的后盾。让他们知道在老师心中同等重要。本着尊重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故事,他们都是故事的主角,不分厚此薄彼。有些学生就会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和情绪表达出来,与老师共同分享故事的快乐和悲伤,建立互信,有利于师生互长,共创和谐校园。第二破茧化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开朗,有些孩子是比较自卑的。他们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表扬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跟老师接触和交流,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和情绪表达出来,他只不过是单纯地用木讷和沉默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卑罢了。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一些“问题学生”,及时的把他拉回来,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拉回来,那么他将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慢慢的真的成为“问题学生”了。那么这样的孩子结成的茧子,就需要老师们在耐心与真诚中破解,有时候老师的作用真的很大很大。第三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板还是职员,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他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一些事来表达他的感激。

是啊,每一个孩子,他们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家长的宝贝,都是可爱的天使,他们淘气、顽皮、不懂事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深深埋藏的故事,需要我们用爱与关注、去解读,用心去触摸、去发现„„

第二篇: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这些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

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

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

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用心才能读懂一个故事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和一个两周岁孩子的妈妈,我这些年经常读一些有关孩子成长和教育方面的书。这些天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从人类文明起步的那一天起,我敢说所有的人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并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人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的不可COPY的特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也不能够主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一定要按着什么样的剧情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像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或者是我的学生们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所以每个人才能够演绎一生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

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像我作为一个幼儿园教师,我从来不会多要求我班的孩子一年中学会了认多少汉字,学会背多少古诗,那些都是孩子们以后学习中会获得的知识。我觉得幼儿园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

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就像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有些学生不是说你给他“传道授业解惑”他就一定能够或者愿意接受的,毕竟在他的人生故事里还会有很多的插曲:个人天赋、家庭问题、社会影响还有一些偶然的际遇,都会随时改写他的人生故事。就是说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杂志的“编辑”那样,用你的睿智去改正一些“作者”故事中的“错别字”等小错误。就像李镇西老师书里第一篇《用心灵赢得心灵》中那50多封给一不小心走了下坡路的小品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信;就像最后一篇《你的期待就是我的快乐》中徐芬老师用讲故事的办法让枯燥的复习课变的生动起来的实例,都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了学生们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各种难题。他们是用心去读了一个故事,他们也是用心地读懂了一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他们知道走进教室大门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

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作者创作故事。真正优秀的教师知道如何把信心与成功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错误,他们希望帮助作者实现一个完美结局。

这里所说的“故事”,并不单指“事件”和“情节”,而是指孩子成长的过程;或者打个比喻形象一点说,这里所说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读了这篇《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文章我特有感触,以下我将谈谈自己的感受:为这个纯真的孩子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作为老师感到无比的羞愧。这次才真正体会到李镇西校长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的含义。甚至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更为准确些。本文讲述的是:一个老师终于鼓起勇气批评了长期不按规定用钢笔写作业的女孩。当他批评了这个孩子后换来的是女孩终于用钢笔写作业了,但是女孩也从此时时处处躲着他。老师心理无比的失落和寂寞。有一天老师发现女孩在一个角落悄悄的用她同桌男孩的破旧的钢笔写作业时,他的心里非常的震惊和感动,同桌的两个同学就这样互帮互组。可是“悲剧”再次上演了:在市里举行的学生5000米长跑比赛中,男孩完全可以为学校拿到这个冠军的,但是就在要冲向终点的几米时男孩放弃了冠军,当第二、第三个同学冲出终点眼睁睁的拿走了冠军和亚军时他冲出终点仅仅拿到了第三名。顿时老师咆哮了,愤怒了,他怒斥男孩:“为什么?为什么呀!这是代表学校荣誉的事,而你选择了第三名?”面对老师的怒斥,男孩泪流满面,怯生生地说:“因为第一名、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只有第三名的奖品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再烦恼了,就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老师批评了…….”

我想每个父母和老师读到此处时都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动和自豪----多么纯真的孩子,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得再有如此纯真的孩子,难得再有这种为了他人而放弃功名利禄的行为了。

我为这份纯真而感动,同时也为这个老师的行为而羞愧,因为象文中老师的行为,在我们的身上真不少。“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们读了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又去读了多少呢?”当孩子迟到了,我们问过为什么了吗?我们相信了多少?当那个学生的作业反反复复做不好我们去追究过原因了吗?当学生有困难求助我们时我们给予多少真诚的帮助?……..我不敢再往下想,越想我觉得越象文中的老师,那岂不是伤害过无数孩子的心灵?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吧。

第三篇:读李镇西《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爱在心中

——读李镇西《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宋晓光

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这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了解到了孩子们生活、成长和学习的种种表现,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真正教育和对学生的切切关爱。

从学校毕业的我,走上了从教的道路。从2003年到现在,我已经从教9年多了。在这9年多的时间里,我很少看除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以外的其他书籍,也许是太忙了,也许是不想多动脑筋,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因工作的繁忙而放弃了阅读这一爱好,我更喜欢聊天,听音乐,看电视剧等等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原来是李镇西老师写的。便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读了起来。就这样在断断续续的几个月里,我读完了这本有关孩子的书籍。我被书中的许多故事感动着,吸引着。我知道在我的教育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问题,而我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做得不好,没有像书中的教师那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改掉坏的习惯。

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们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也有能力让孩子悲伤,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信,也有能力让孩子无所适从,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也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抛弃。当我们施与我们的关爱,足够关爱到读懂他们的故事,学生们就会感受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教育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每当我面对一个个可爱而又活泼的学生时,我就觉得教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看着这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我感觉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们督促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关爱学生,在乎学生。你在乎学生,学生就会在乎你;你关爱学生,学生也会体会 你的关爱。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学生小刚(化名),有一段时间经常不来上课,我于是便打电话问他父亲,他父亲说:孩子去学校了呀。我说:没有来,已经两天 了。他父亲便答应中午吃饭的时候问问。下午他父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可能上网了,也不说。下午小刚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学校。我和小刚的父亲交谈后,我并没有训 斥他,而是用耐心开导他,用爱心关爱他,小刚也感到了老师的关爱,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在乎,于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再也不去网吧和游戏厅了。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不说一句伤害孩子的语言。因为一句伤害学生的话,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另外,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 “问题学生”,及时的把他拉回来,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拉回来,那么他将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慢慢的真的成为“问题学生”了。作为教师,应该真诚地 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还要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 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

我要向李镇西学习,与李镇西同行。做一个故事的整理记录者――用文字留住孩子的成长,也留下自己的成长。教师所记载的故事,决不仅仅是故事,里面蕴含着教育的情感、思考、智慧与幸福。因此,这样的写作促使教师更快地成长,迈向更高的层次。

下面是我从书中摘录的语句,它们会时时提醒我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明知这个孩子考不上大学,还依然锲而不舍地爱他,这才是真爱。因为这份爱超越了任何功利!人可以被别人打,也可以被别人骂,但是就是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对于学生,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永恒基石和起点!

我尽量发现他的进步,同时也创造机会让他在我的视线里有进步„„作为教师,我们既然已经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且对他的进步感到高兴的时候,不仅应该在班级或者老师之间传递,同时还要让这样的感觉传递得更广。

我不能把他捏成我想要的模样,因为他们不是我,我也不能把他们变成名人,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名人。但是作为老师,我想我应该教会他们如何认识人和社会,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就是

那句话:教会他们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一个“磨”字,这个“磨”,就是持之以恒的耐心,这是爱的一种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尊重,而不是当作敌人来征服!(很多同志都如此啊,面对后进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战胜他!)

当学生的心向你敞开时,你的教育便开始走向成功。

“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宋晓光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令人爱 戴的 老师并不是一件易事,对于一个刚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我来讲,更觉得是件难事。所以我也在不断学习,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书,最近看了一本李镇西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令我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

本书由多个发生在学生中的一些教学片段、故事组成,许多故事令我觉得似曾相识,觉得就发生在我身边,而其中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指了一条明路。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故事是说一名学生原想背出英语值日报告,但由于紧张和准备不够充分,没有顺利完成,老师以为学生没有准备,就责备了他,导致学生一节课都情绪不振,没有办法专心听讲。课 后 老师找学生了解了情况,知道是自己冤枉了他,第二天课前特地对他说了声sorry,学生没有说话,但很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 和 老师相处地很和谐。

事情很小,却具有普遍性——老师误解了学生,因而错误地批评学生的情况是常见的。但是,当我们冤枉了学生时,怎么办呢?有的老师可能会用一些理由来辩解,以挽回自己的面子;有的老师可能会不了了之。这两种情况 都会让 老师的形象受损。而这位老师的态度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其实,老师错了给学生道歉,并不丢面子,反而能够使学生更加尊敬我们。对 于 老师的过失,学生比我们想象得要宽容得多。而且,教师知错认错并且道歉,这本身也是一种示范教育。这种教育,比单纯的讲道理更有效。

另一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讲述的是:一个老师终于鼓起勇气批评了长期不按规定用钢笔写作业的女孩。当他批评了这个孩子后换来的是女孩终于用钢笔写作业了,但是女孩也从此时时处处躲着他。老师心理无比的失落和寂寞。有一天老师发现女孩在一个角落悄悄的用她同桌男孩的破旧的钢笔写作业时,他的心里非常的震惊和感动,同桌的两个同学就这样互帮互助。可是“悲剧”再次上演了:在市里举行的学生 5000米 长跑比赛中,男孩完全可以为学校拿到这个冠军的,但是就在要冲向终点的几米时男孩放弃了冠军,当第二、第三个同学冲出终点眼睁睁的拿走了冠军和亚军时他冲出终点仅仅拿到了第三名。顿 时 老师咆哮了,愤怒了,他怒斥男孩:“为什么?为什么呀!这是代表学校荣誉的事,而你选择了第三名?”面对老师的怒斥,男孩泪流满面,怯生生地说:“因为第一名、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只有第三名的奖品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再烦恼了,就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老师批评了„„。”我想每个父母 和 老师读到此处时都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动和自豪----多么纯真的孩子,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吧!

我为这份纯真而感动,同时也为这个老师的行为而羞愧,因为像 文中 老师的行为,在我们的身上真不少。“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们读了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又去读了多少呢?”当孩子迟到了,我们问过为什么了吗?我们相信了多少?当那个学生的作业反反复复做不好我们去追究过原因了吗?当学生有困难求助我们时我们给予多少真诚的帮助?„„我觉得作为母亲 和 老师应该尝试着换种工作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让我们都去尝试着读读每个孩子的故事。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用童心去感受童心。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总是有着纯真的童心,并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读懂孩子,就是读懂教育,让我们都去尝试着读懂每个孩子的故事,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用心才能读懂一个故事--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宋晓光

利用这个学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

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

人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的特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也不能够主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一定要按着什么样的剧情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像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或者是我的学生们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所以每个人才能够演绎一生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像我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从来不会多要求我班的孩子一定要考多少分。我觉得小学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

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就像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有些学生不是说你给他“传道授业解惑”他就一定能够或者愿意接受的,毕竟在他的人生故事里还会有很多的插曲:个人天赋、家庭问题、社会影响还有一些偶然的际遇,都会随时改写他的人生故事。就是说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杂志的“编辑”那样,用你的睿智去改正一些“作者”故事中的“错别字”等小错误。就像李镇西老师书里第一篇《用心灵赢得心灵》中那50多封给一不小心走了下坡路的小品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信;就像最后一篇《你的期待就是我的快乐》中徐芬老师用讲故事的办法让枯燥的复习课变的生动起来的实例,都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了学生们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各种难题。他们是用心去读了一个故事,他们也是用心地读懂了一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当爱已成为习惯

——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有感

宋晓光

我崇尚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读书一直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每读过总不乏精神收获甚至情感共鸣。读霍懋征老师的课例、读霍懋征老师的作品、读霍懋征老师的事迹,从中我更是感受到平凡教师坚守岗位的赤诚之心、伟大母亲无私奉献的博爱之心。

今年暑假,我再次捧读《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霍懋征和她的学生们》这本书,深深折服于霍懋征老师的四个“从没有”:“我从没有对一个孩子发过火,我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孩子,我从没有向一个家长告过状,我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简简单单的四个“从没有”诠释了霍懋征老师博大的情怀、睿智的思想!对于霍懋征老师来说,爱已然成为习惯!因为爱已成为习惯,所以霍懋征老师轻松做到四个“从没有”。我在剖析、总结、吸纳霍懋征老师的教育精髓的同时,静心回顾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发觉自己的教育思想竟然与特级大师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不禁窃喜。当爱已成为习惯,我珍惜身边每一个学生,努力成为他们行为的榜样、心理的导师、成长的参谋。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我品味出爱包含智慧、蕴藏学问,需要技巧,讲究艺术。

一、平等的爱,尊重学生

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心理上渴望与老师交流,老师应该胸怀一颗平等的心去与之交流,尊重学生的感受,哪怕对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举足轻重的,学生感情稚嫩却丰富,甚至对花草虫鱼、猪猫狗羊之类都会布施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这份纯洁朴实的感情,俯身倾听孩子的呼声。

老师如果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拒绝与学生的沟通,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与教师的平等地位,交流谈何容易,所以老师有必要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的感觉,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吐露心声,排解心中的压抑与苦闷。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晨读时间,大家都在读书。一个女孩迟到了,她两眼红肿,脸颊上留有泪痕。她无心读书,架起课本逃避老师的目光。我主动走近她,得知眼睛红肿的原因却忍俊不禁,原来她家里一条叫做“来福”的狗失终了。我慎重地思考片刻,立即出谋划策:“要不我们去贴寻狗启事?”发觉老师这样重视她的感受、她的狗,女孩浅笑着恢复常态。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是艰难的事,只要我们本着平等的原则去交流去倾听,就能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诤友。

二、真诚的爱,关怀学生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教师要用慈母般的心诚挚地呵护每一个学生、关怀班集体每一个成员,让他们感受温暖,体会关爱。曾经班上有个叫拓的男孩,学习成绩优异,美中不足的是他与老师间总保持着一段距离,就像隔着一层坚冰。有一次他旷课并拒绝解释。面对沉默倔强的少年,我轻轻地牵起他的手来到办公室,聊起他令人羡慕的成绩,不吝赞美之词。拓被老师的真诚打动,哭诉着自己的痛苦:父亲的头被母亲用玻璃杯砸伤了,他送父亲去医院缝针,所以旷课。原来旷课的理由涉及他巨大的痛楚,我关切地说:“你能沉着处理突发事件,足见你的智慧,好样的!父母间的事情他们也会处理,你放心!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关怀、渴望呵护,老师必须如园丁精心栽培幼苗一样地培育孩子,关爱学生,对寡言少语的孩子更是如此。

三、柔韧的爱,包容学生

小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反复地犯错,甚至明知有错却矢口辩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柔韧地宽容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指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曾有两个一年级的小伙伴,一个剪了对方的头发,另一个弄坏了对方的三支水彩笔。当双方家长的见面时,俩孩子仅只投诉自己的遭遇,家长听自家孩子的一面之词,怒不可遏,大声争执。作为班主任的我冷静地教育两个孩子:“学生犯错误很正常。只要你们承认并改正错误,老师一样地爱你们。终于俩孩子都坦白错误,家长们意识到失态,诚恳道歉。我用柔韧地方式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错误、面

行为导师的角色。

四、执著的爱,激励学生

对身边的学生,教师要处处关注,时时研究,注重创新方法、因材施教。我们必须富有创意地开拓,既要执着地更新方案、完善方案、改进教法,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总结经验,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激励学生。曾经有名叫涵的孩子,他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只是自控能力极差,同学屡屡告状,任课老师甚感头疼。我仔细观察涵,发现思维单纯,责任感强,只是缺少朋友,心理孤僻,渴求关注。理清思路后,我对他非但不气馁,反而委以重任,请他代理组长,把这个淘气的孩子作为班级骨干来培养。涵感受到为大家服务的快乐,无形中严格要求自己,期望得到大伙的赞许,最终成长为一名正式的组长。在这起教育案例中,我成功激励一位顽劣的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教无定法”的含义,在教育实践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当爱成为习惯,也成就事业,更铸就信念。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老师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第四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读后感

张春伟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如果改换成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则是:如果没有辛勤的园丁培育,鲜艳的花朵就不会尽情开放。可见,花朵和园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镇西老师,你要告诉我这个吗?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

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学校是他成长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就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兵,怎么带好自己的兵,是有学问的。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叫我们用“像„„一样”造句,班级中有许多同学是这样造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不知道年轻的教师怎么看这句话,我总觉得这是学生对我们教师最高的颂扬。在所有的爱中,教师的爱是最伟大的。这种爱是最纯洁的,最无私的。不是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亲情的呵护,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来源于职业的最原始的本质。教师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都可以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是没有杂念的,不希望学生任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夹杂着老来养老的意念。就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当个教师的伟大了。

其实,一个教师如果只做个教书匠是容易的,倘若要做个真正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让同事尊敬,让领导赏识的教学艺术家并不容易。李镇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一路走来,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教育果实。想象着他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思索,一起成长,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爱的,充满希望的,充满快乐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他们奉献给孩子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同样也给了教师一个教育学生的范本。这本包含着他们最聪慧的爱的读本,让我爱不释手,使我受益匪浅。一路读来,我感觉我的内心满满的,我被里面的一个个教育的故事感染了,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朵朵无暇的白云,飘荡在我思维的空间里,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每一个故事的结局,每一个故事带给我的心灵震撼,都那么的酣畅淋漓。我教育中的所有的疑惑,在一个个故事中迎刃而解,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那么的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还爱给学生,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的教育园地里没有一个坏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教师远离的学生,是我们的良知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爱心远离的学生。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够在武侯实验中学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树总有高矮,花总有大小,学生的学习总有好坏。一个学生在读书的路上,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幸运的。尤其是那些原本被其他老师定性为无可救药的差生,有一位老师可以改变你,那位教师就是你的灵魂引路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学习中的后进生大多被老师的棍棒和呵斥包裹着,他们没有尊严地坐在教室的后排,他们举起的小手永远是个摆设,作业中的红色“x”,就像一把把钢叉,刺痛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们的教师害怕他们惹事,害怕他们闯祸,用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来紧紧地捆绑着他们的手脚,他们成了班级的拖油瓶,成了班级里的老大难。好生歧视,老师讨厌,家长烦心,于是,这些被我们打入“差生”行列的孩子,一步步滑向社会的边缘,迷恋网吧、游戏机室,逃学、打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当我们被他们的过失自责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打开这本书,看着目录,其实,一些题目就是一句教育的经典。比如:“用心灵赢得心灵”“一句话,一辈子”“我真诚地向学生说sorry”“多一些宽容和期待”“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学生给我提意见”“做学生的知心姐姐”“信任的力量”“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这些包蕴着哲理的题目,是教师在学生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体会。可以说,这些经典的句子,就是我们处理教育事件的法宝,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团队是用心的,是走在教育的前沿的,他们给我们的教育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的心锁的方法,有些方法是独辟蹊径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是我们一些教师无法想象的。哪个教师在一生的教育中会不犯错误?关键是,在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迷茫的思绪中镇定下来,不要做出令自己一生后悔的处罚决定,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只要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只有爱孩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花儿开放的时候,是最漂亮的时候;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教师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好事需要多磨,好生需要打磨。磨中,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蒂。如果说学生是一把镰刀,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磨镰的农夫,要想收获丰收的喜悦,就要把镰磨得锋利无比。不管这把镰上面的铁锈有多厚,不管这把镰的刀口有多钝,只要你加入水的润滑剂,耐心地磨,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镰刀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亮色,神采奕奕地走向土地。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火点燃他们的火,用自己的心灵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只有我们亲自探下身体,和学生一起比肩,和学生一同呼吸,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我们才有资格进入学生的故事,真正要“读懂”孩子的故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只要我们和孩子的生命交融,和孩子的心灵相通,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生活的河流中奔涌、漂流、探险„„

美国2009年全国教师托尼.马伦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故事。我写下这个文体的时候,我已经承认,学生的个体是独立的,是单线的,是自尊的,是发展的。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扮演着上面角色?我想,从《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那就是:教师是孩子的故事的编辑。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简单的修改故事中的一些错别字,一个用错的标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编辑文字的同时,可以和作者一起探讨故事里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情感抒发,甚至可以引领作者对故事进行自觉的修改,从而,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让我们记住这记录着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记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园丁,呵护每一个花朵,是可以做到的。

第五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渤海中学鲁琴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

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

带入一个多彩的孩子的世界,让我们在让我们在孩子们丰富的感情世界中受到教育。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万同再也没有迟到,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刘平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李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不失时机的教育。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刘平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李建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李建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李建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 1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整理的教育手记,让我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下载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推荐5篇)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故事总是有悲有喜。可是我读后,却只有感动! 书中的故事很动人!在教育中,我们总是有收获、有欣喜,同时也有失败,有无奈。但不管是......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心得体会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心得体会 北大村小学 杨劲松 花了一段时间来研读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书心得 渤海中学鲁琴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 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

    读《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有感(汇编)

    每一个梦都值得灌溉 读《每个孩子都是一璞玉》有感 王嵩璞 璞玉,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都有可能成炎翡翠的人才,关键是我们怎样用一双慧眼去......

    读《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有感

    读《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有感 当初在选购书籍的时候就被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李镇西所吸引。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思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大全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真人图书馆”,用自己的故事写作文 前阵子给学生上作文课时遇到了困扰,我发现跟我上了3年作文课的学生,作文上再一次遇到了瓶颈,更让我捉急的是,这孩子并不是......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党员家访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党员家访故事 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大坨小学 于国玲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 ——题记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可见,一个......

    11、9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这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