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9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这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学习、生活、成长的样态,也能够体会到老师们凝结于文字之间的教育真心和爱心。
本书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用心灵赢得心灵;第二辑: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第三辑:今天,他们令我很感动;第四辑:那天,我故意迟到。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我今后的教学要做到四点:
一、让学生知道我在乎他
作为一个正常人,大家都希望别人在乎自己,不管是老板还是职员,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虽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赞美,但至少从内心里希望别人在乎他。一旦他知道对方很在乎他,就会从内心深处,甚而做一些事来表达他的感激。
二、一句话一辈子
作为老师“要我们时时都能说出能拯救一个人灵魂的话是不可能的,但一不小心却会说出一句伤害别人的一辈子的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已气急败坏,但一定不要口不择言,只图一时解恨。因为我们的一句话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稚嫩的心,影响他们一辈子。
三、破茧化蝶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很开朗,有些孩子是比较自卑的。他们可能因为长期得不到表扬将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跟老师接触和交流,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和情绪表达出来,他只不过是单纯地用木讷和沉默这样的方式来掩盖自卑罢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及时的把他拉回来,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拉回来,那么他将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慢慢的真的成为“问题学生”了。那么这样的孩子结成的茧子,就需要老师们在耐心与真诚中破解,有时候老师的作用真的很大很大。
四、做故事的整理记录者
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吧。同时,教师还是这个故事的整理记录者——用文字留住孩子的成长,也留下自己的成长。教师所记载的故事,决不仅仅故事,里面蕴含着教育的情感、思考、智慧与幸福。因此,这样的写作促使教师更快地成长,迈向更高的层次。
也只有我真正的读完《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才明白陶行知先生的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写字想得红圈没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这一切都不是夸大其词!
第二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 读后感
张春伟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完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彻底折服了。闭目,所有的故事情节历历在目,就像在自己的身边,就像在自己的班级。突然,想到这样一个比喻句:学生是鲜艳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话,如果改换成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则是:如果没有辛勤的园丁培育,鲜艳的花朵就不会尽情开放。可见,花朵和园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镇西老师,你要告诉我这个吗?
一朵花的开放,需要诸多的条件:种植的地方,水分的多少,时间的早晚,阳光的强弱,园丁的勤惰等。每朵花都想开得娇艳,开得灿烂。谁愿意自生自灭呢?但,生命有时候并不是和我们的愿望同一个轨道,和我们的期待会开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以至于我们的辛苦跋涉,永远追不上岁月的变迁的脚步。于是,我们看见了一些遗憾:花儿凋谢了。
每朵花都是有故事的。世界上,我们找寻不到两株完全相同的花朵。这就是生命的奇迹。世界上,我们也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细微的差异。绝对的相同没有,有的只是微细的区别。一朵花,从发芽、长叶、开花、凋谢,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成长也需要一个历练的程序。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一上学就是人才,就需要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离开了教育,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个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漫长的调节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样成长。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均衡的,是和谐的,是有益的,是促进的,是影响的,是互补的。教师不可以以传统的师道尊严来板着面孔,把自己伪装成一个严肃厉害的“钟馗”,这样的教育门道,学生是恐惧的,是远离的。一个教师失去了平易近人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不是学生不愿意接近你,而是你自己把爱的小舟推离了航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的成长离不开三个元素:社会、家庭、学校。这三个元素你说能丢弃哪个?少了一个,一个人的教育就会成为一个跛脚的残缺品。这三者是一个三足鼎立的铜鼎,保持着三者的安定性,这才是最高的教育境界。但事实证明,当今,我们的教育是不稳定的教育,是风险巨大的教育,甚至说是风雨飘摇的教育,是兵临城下的教育,是土崩瓦解的教育。
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学校是他成长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就是这个战场的指挥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兵,怎么带好自己的兵,是有学问的。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叫我们用“像„„一样”造句,班级中有许多同学是这样造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不知道年轻的教师怎么看这句话,我总觉得这是学生对我们教师最高的颂扬。在所有的爱中,教师的爱是最伟大的。这种爱是最纯洁的,最无私的。不是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亲情的呵护,而,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来源于职业的最原始的本质。教师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才,都可以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是没有杂念的,不希望学生任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夹杂着老来养老的意念。就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当个教师的伟大了。
其实,一个教师如果只做个教书匠是容易的,倘若要做个真正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让同事尊敬,让领导赏识的教学艺术家并不容易。李镇西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他带领着他的团队——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一路走来,在自己的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收获着属于他们的教育果实。想象着他们与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思索,一起成长,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充满爱的,充满希望的,充满快乐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他们奉献给孩子们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同样也给了教师一个教育学生的范本。这本包含着他们最聪慧的爱的读本,让我爱不释手,使我受益匪浅。一路读来,我感觉我的内心满满的,我被里面的一个个教育的故事感染了,这一个个小故事,就像一朵朵无暇的白云,飘荡在我思维的空间里,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每一个故事的结局,每一个故事带给我的心灵震撼,都那么的酣畅淋漓。我教育中的所有的疑惑,在一个个故事中迎刃而解,他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那么的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还爱给学生,让学生生活在爱的氛围里。他们的教育园地里没有一个坏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教师远离的学生,是我们的良知远离了学生,是我们的爱心远离的学生。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够在武侯实验中学读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树总有高矮,花总有大小,学生的学习总有好坏。一个学生在读书的路上,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幸运的。尤其是那些原本被其他老师定性为无可救药的差生,有一位老师可以改变你,那位教师就是你的灵魂引路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学习中的后进生大多被老师的棍棒和呵斥包裹着,他们没有尊严地坐在教室的后排,他们举起的小手永远是个摆设,作业中的红色“x”,就像一把把钢叉,刺痛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们的教师害怕他们惹事,害怕他们闯祸,用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来紧紧地捆绑着他们的手脚,他们成了班级的拖油瓶,成了班级里的老大难。好生歧视,老师讨厌,家长烦心,于是,这些被我们打入“差生”行列的孩子,一步步滑向社会的边缘,迷恋网吧、游戏机室,逃学、打架,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当我们被他们的过失自责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打开这本书,看着目录,其实,一些题目就是一句教育的经典。比如:“用心灵赢得心灵”“一句话,一辈子”“我真诚地向学生说sorry”“多一些宽容和期待”“让学生知道你在乎他”“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学生给我提意见”“做学生的知心姐姐”“信任的力量”“我做班主任惊心动魄”。这些包蕴着哲理的题目,是教师在学生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体会。可以说,这些经典的句子,就是我们处理教育事件的法宝,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团队是用心的,是走在教育的前沿的,他们给我们的教育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的心锁的方法,有些方法是独辟蹊径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是我们一些教师无法想象的。哪个教师在一生的教育中会不犯错误?关键是,在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迷茫的思绪中镇定下来,不要做出令自己一生后悔的处罚决定,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只要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只有爱孩子,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案。
花儿开放的时候,是最漂亮的时候;学生获得成功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的教师不要怕麻烦,不要怕啰嗦。好事需要多磨,好生需要打磨。磨中,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蒂。如果说学生是一把镰刀,那么,教师就是一位磨镰的农夫,要想收获丰收的喜悦,就要把镰磨得锋利无比。不管这把镰上面的铁锈有多厚,不管这把镰的刀口有多钝,只要你加入水的润滑剂,耐心地磨,相信铁杵磨成针的坚持不懈,镰刀一定会重新焕发出生命的亮色,神采奕奕地走向土地。因此,我们的教师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去亲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火点燃他们的火,用自己的心灵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只有我们亲自探下身体,和学生一起比肩,和学生一同呼吸,和学生一起编织故事,我们才有资格进入学生的故事,真正要“读懂”孩子的故事,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教育是我们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期待着一个完美的结局。只要我们和孩子的生命交融,和孩子的心灵相通,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在生活的河流中奔涌、漂流、探险„„
美国2009年全国教师托尼.马伦在他的获奖感言中说:“最优秀的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他们知道如何读懂故事。”一花一世界,一生一故事。我写下这个文体的时候,我已经承认,学生的个体是独立的,是单线的,是自尊的,是发展的。既然是故事,就有起因、经过、结果。我们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到底扮演着上面角色?我想,从《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那就是:教师是孩子的故事的编辑。一个优秀的编辑,不是简单的修改故事中的一些错别字,一个用错的标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在编辑文字的同时,可以和作者一起探讨故事里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情感抒发,甚至可以引领作者对故事进行自觉的修改,从而,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生动。
让我们记住这记录着56个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来编织他们美好的故事,记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园丁,呵护每一个花朵,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篇:《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故事总是有悲有喜。可是我读后,却只有感动!
书中的故事很动人!在教育中,我们总是有收获、有欣喜,同时也有失败,有无奈。但不管是哪种,都是一个故事!
记得刚过去的一学期,是我从教以来,最受措的一学期,班里出了个“极品”,扰得我情绪很差,心态也随之变得很差!
我总觉得,为什么偏偏在我的班里出现这么一个学生呢!那时我总觉得,我是最不幸的,因为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我是最无能的,因为对这样的学生居然无能为力!无独有偶,在这本书中,我也读到了类似的故事,而且不止一个!
于是我突然明白,其实我是最幸运的,因为我遇到了这样的学生,是他让我在不断地成长,在遇到挫折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进步!我是最能干的,因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始终不曾放弃,虽然我做的努力,许多最后都是白废,但也许这些貌似无用的功课,却最终会成为一种隐性的教育,会让孩子在某一天突然理解与感悟!
这些故事,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那么的相似,只是我们一直不曾去思考与积累!
本书的序言就是:“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作者也觉得教育的复杂性在于,并非面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的,有时时候辛辛苦苦好几年,却颗粒无
收”!
联系自己,短短的一学期的挫折,就让我觉得筋疲力尽!真的是我太脆弱了!一学期相对于一年而言,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也开始相信这种教育的悲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哪怕挫折再大,我也一定会克服它!因为,我也要坚守这份悲壮!
第四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读后感
她,是红烛,默默地为世间散发光亮;她,是园丁,无私地浇灌着美丽的花朵;她,是春蚕,悄悄地为我们给予芬芳……是的,老师就是这样的化身。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便讲述了这样一位叶老师,书中写了一个叫马进的孩子的成长史。
马进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从成为小学生的第一天开始,他便决定要成为一个好学生。他是那么地热爱学校,热爱老师。而马进的第一位老师—— 叶广晴老师很珍惜马进的这份情感,呵护着他们的这种情感,用自己的“心”去做孩子们的老师。可惜,叶老师只是一名代课老师,在她走之后,马进的第二位老师——郭素芬老师虽然工作认真、勤奋,但是她对学生严厉,只看重学生们的分数。她的眼睛里没有孩子们的优点,只有他们的缺点,她甚至放大了孩子们的缺点。于是,那个在叶老师手里的好学生马进,到了郭老师手上,便成了一个调皮的孩子。渐渐地,马进便憎恨起了老师!
马进成为一个好学生,这全归功于老师;后来马进变调皮了,这还是老师的影响。可是,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叶老师,叶老师不得已离开校园的时候,孩子们泪流满面,他们围着叶老师,抓着叶老师的手,意图留下叶老师。
为什么一个代课老师能被这么多学生所热爱?而像郭老师那样以验丰富,学历又高的老师却不能获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呢?
叶老师是靠什么博得了学生的崇敬呢?那就是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好老师,像刘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刘老师是我的英语老师,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谨,对我们的学习是细心教导。她不偏爱那些好学生,也不打击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她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引导孩子扬长避短是老师的责任。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心灵是那么地纯洁,而老师就像是伟大而崇高的画家,她在我们如白纸般的心灵上画上一笔时,必然会对我们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是天使,那老师就是上帝,将这群可爱的天使引领到人间。
第五篇:《每个学生都是故事》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读后感
张春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令人爱 戴的 老师并不是一件易事,对于一个刚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我来讲,更觉得是件难事。所以我也在不断学习,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书,最近看了一本李镇西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令我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
本书由多个发生在学生中的一些教学片段、故事组成,许多故事令我觉得似曾相识,觉得就发生在我身边,而其中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指了一条明路。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故事是说一名学生原想背出英语值日报告,但由于紧张和准备不够充分,没有顺利完成,老师以为学生没有准备,就责备了他,导致学生一节课都情绪不振,没有办法专心听讲。课 后 老师找学生了解了情况,知道是自己冤枉了他,第二天课前特地对他说了声sorry,学生没有说话,但很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 和 老师相处地很和谐。
事情很小,却具有普遍性——老师误解了学生,因而错误地批评学生的情况是常见的。但是,当我们冤枉了学生时,怎么办呢?有的老师可能会用一些理由来辩解,以挽回自己的面子;有的老师可能会不了了之。这两种情况 都会让 老师的形象受损。而这位老师的态度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其实,老师错了给学生道歉,并不丢面子,反而能够使学生更加尊敬我们。对 于 老师的过失,学生比我们想象得要宽容得多。而且,教师知错认错并且道歉,这本身也是一种示范教育。这种教育,比单纯的讲道理更有效。
另一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讲述的是:一个老师终于鼓起勇气批评了长期不按规定用钢笔写作业的女孩。当他批评了这个孩子后换来的是女孩终于用钢笔写作业了,但是女孩也从此时时处处躲着他。老师心理无比的失落和寂寞。有一天老师发现女孩在一个角落悄悄的用她同桌男孩的破旧的钢笔写作业时,他的心里非常的震惊和感动,同桌的两个同学就这样互帮互助。可是“悲剧”再次上演了:在市里举行的学生 5000米 长跑比赛中,男孩完全可以为学校拿到这个冠军的,但是就在要冲向终点的几米时男孩放弃了冠军,当第二、第三个同学冲出终点眼睁睁的拿走了冠军和亚军时他冲出终点仅仅拿到了第三名。顿 时 老师咆哮了,愤怒了,他怒斥男孩:“为什么?为什么呀!这是代表学校荣誉的事,而你选择了第三名?”面对老师的怒斥,男孩泪流满面,怯生生地说:“因为第一名、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只有第三名的奖品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再烦恼了,就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老师批评了„„。”我想每个父母 和 老师读到此处时都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动和自豪----多么纯真的孩子,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吧!
我为这份纯真而感动,同时也为这个老师的行为而羞愧,因为像 文中 老师的行为,在我们的身上真不少。“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们读了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又去读了多少呢?”当孩子迟到了,我们问过为什么了吗?我们相信了多少?当那个学生的作业反反复复做不好我们去追究过原因了吗?当学生有困难求助我们时我们给予多少真诚的帮助?„„我觉得作为母亲 和 老师应该尝试着换种工作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让我们都去尝试着读读每个孩子的故事。
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用童心去感受童心。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总是有着纯真的童心,并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读懂孩子,就是读懂教育,让我们都去尝试着读懂每个孩子的故事,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