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集(精心整理)

时间:2019-05-14 12:3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集(精心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集(精心整理)》。

第一篇: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集(精心整理)

2012~2013学前度 二年级语文

授课单位: 深山沟小学 授课班级: 二年级

授课教师: 江旭宾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教学反思: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出示挂图: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进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自主读书是一种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引导有目的地读,与人合作地读,会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多识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但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二课时

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诵读

1、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背诵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背诵。)

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读后说感受,便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从中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是学生用实践来体会秋天的美丽,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作、字、劳、苹。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黄山。从今天起,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四)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区:共4画,笔顺是:区。

滚:右边中间部分是“公”,不是“合”。

著:要和“着”区别字形。

状:要和“壮”区分形、义。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翻:左右结构,“番”写在竖中线以左,“羽”写在竖中线右边。左高右低。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在横中线以上。

省:上下结构,“少”在横中线以上,“目”在横中线稍靠上起笔。

其:上横短,下横长。里面第二横在横中线上,避免“其”写得下坠。

(七)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词。

3.搜集有关黄山景色的图片或介绍的文字。

第二课时

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

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6)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7)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反思: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靠的啥办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习生词“知识”。

2、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一)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二)尝试听写生字。

(三)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一)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二)朗读汇报,交流。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2、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

例:如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练习造句。教学反思: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教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雨珠的叶子。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风霜。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候。

三、品诗句,悟诗情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

(1)荷尽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季节?

(2)菊残

交流:秋风中,虽然菊花凋谢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想象回答: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3、做填空练习: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还是一个_______的季节!

4、难怪作者感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板书:好景、君须记)

四、诵诗句,写生字

1、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出示要写的字:首、枝、记、刘,学生认读。

4、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识记,怎样写正确,写美观。

5、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6、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我国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读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坐(因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并随机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朗读词语、背儿歌,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练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二、我会认

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扩词练习。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交通支路一支笔九龙坡龙头巨龙龙舟

要求请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三、我会写

认读其中的字。

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言、家、定

四、日积月累

学生自由读词语,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学生自己选词造句。

五、读读背背教师示范读。

学生自己练习读,启发学生读出丰收时的喜悦。鼓励学生背诵短诗。朗读时需注意:

轻声:庄稼高粱葡萄

一声:黄澄澄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读要求,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自己找喜欢的小伙伴交谈,说说各自想到什么地方秋游,鼓励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讨论本次秋游计划。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各组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我们组建议到……,因为……。

我们都愿意到……,因为……。

因为……,所以我们建议到那里秋游。

……,……。

同意意见后,具体商量秋游活动的计划。

到那里去做什么?

商量准备工作和秋游活动中的分工。

要做哪些准备?向老师提出建议。

秋游到哪里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二、展示台

开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动。

布置一个展示角,展示孩子们制作的与秋天相关的书签、贺卡和图画。

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孩子予以表扬,评选优秀作品。教学反思:

识字2 教学目的: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教学反思:

5.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的:

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在理解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篇课文内容的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就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由自己喜欢的花为切入点,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紫丁香,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出示多媒体课件(或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师窗前的紫丁香是谁送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

(利用课件的直观作用,将花与老师联系起来,创设了特定的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话平台

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自主读书与交流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识字

1、学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交流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加深印象,探讨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改变识字情境,促进巩固识字。)

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第二课时

导入

“开汽车”游戏。(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给教师出示的生字组词,造句。)

精读

1、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谈感受。

2、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3、教师引读。(在于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更好体会师生间的真势感情。)

4、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5、配乐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乐于参与。)

练习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正确。

2、全班开火车读。

3、学习伙伴说这些词语会写的她都要写一写,你们会写哪些也写一写吧。写后同桌展示一下。

(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注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写字

1、出示“甜、歌、牵、困”四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体验快乐,发现不足,又能互相促进。)

拓展

交流自己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促进学生积累,感受教师的伟大与辛苦,树立爱师情怀,加深与教师的情感。)

教学反思:

6. 我选我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用选举实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提问:读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你想知道的问题明白了没有。

2.数数共有几个自然段。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论。

(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理解“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负责班里的劳动卫生工作,班上没有劳动委员可不行。)(3)齐读第一段。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想想通过读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班内交流。

(3)提问: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经过思考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理解“静悄悄”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是认真的。

(4)指导朗读。

“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①王宁说“我选我”后,大家为什么都愣住了?②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

(①“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呆住了。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选自己的。②王宁选自己的原因,一是王宁想学习朋友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二是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到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4)齐读王宁说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4.学习第四自然段。

(l)出示课件:同学们表情怎样?他们在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

(2)自由读。

(3)提问: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同学们都觉得王宁的想法很好。相信他一定能说到做到,都非常欢迎他当劳动委员。所以,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

(4)齐读。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知道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原因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二课时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课文的题目“我选我”是王宁同学美好心灵的展示,也是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这样入: 1.先出示课题“我选我”,要求把课题读好。2.出示阅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反馈。(1)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在读“今、林、名、让”等生字时区别出前鼻音和后鼻音。

(2)说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还要再认真地读课文: 1.请同学来读课文。(课文有4段,可以请4个同学来读。)2.集体评价。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反思:

7. 一分钟

教学目的: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人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找找说说”是组字练习,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可以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如果学生用合、中、市、又、井等字,如果学生用“门”和“口”组成“问”.也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

生自由谈)

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

(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

(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

(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感到愧疚和后悔。

4、小组讨论,让大家领悟到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分两步进行。

(1)、写字之前要仔细观察要写的九个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如,“包”字里边是“巳”,不是“r;“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迟”字里面的“尺”,末笔捺变点。

(2)、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比如,“悔”的第六笔“撇折”、第七笔“横折钩”,要仔细观察其在田字格的位置,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要留有空间,为上下两点着想;“叹”和“哈”都有口字旁,口字旁要写得小一些,位置偏上;“闹”字的吖刁”要写得稍大一点,给里边的“市‟‟留出足够的空间。

2、学生自主练写

四、(三)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1)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如农民、解放军、清洁工)。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教学反思:

8.难忘的一天

教学目的: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邓爷爷的崇敬。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紧张、激动的心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难忘的一天》,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思考。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3、自读课文,圈出难读和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拼读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生字,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比赛读,重点指导读准:“算、怦、容、灿”几个生字。

2、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可能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也可以用组词竞赛识字,还可以瘵带有生字的句子板书,让学生读句子或造句识字。

3、写字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自已先试着描红,然后老师示范提醒:

A、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B、“及”字的笔顺是先写ノC、“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部分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单个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2、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难忘的一天》这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已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已的体会,再读课文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

3、边指导朗读,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了下来?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围绕第一个问题,着重体会“我”紧张而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抓住“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

围绕第二个问题,着重体会“我”在这一天的最大收获是得到邓爷爷的鼓励,认识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见到了邓爷爷”、“邓爷爷和蔼可亲”、“我受到了邓爷爷的称赞”等比较表面的理解,上升到“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抓住“沉着地”、“顺利地”、“仔细地”、“赞许地”、“兴奋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等词句进行品读。对于“肩上担负的责任”,学生不易理解,学生需懂得要从小学好计算机,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细读,理解“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这一句的写作意图。是不是天和阳光真的变了呢?为什么和开始的不一样了呢?

三、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事迹、故事或他说过的一些名言,在班上展示、交流。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3、进行口语交际。

4、才艺展示。

5、在认、读、说中学会识字、交际、体现才艺。

6、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发现的快乐。

2、积累词语,认识中国姓氏,学习查字典。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读读比比。

1、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确定部首找部首页码数剩下笔画查找生字)

6、比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查字典小能手”。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谈)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

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学生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展示自己,体验快乐。要引导学生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一、看课文插图:

1、看懂什么说什么。

2、想想图中的人会怎样表演。

二、表演才艺:

1、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

2、准备节目。

3、表演节目。

三、评比。

四、作业:

回家表演节目给爸爸妈妈看。教学反思:

识字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

3、培养学生累字能力,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2、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教学反思:

9、欢庆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背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3、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2、通过想象读出韵律感。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已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教学反思:

10、北京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2.作业展示。3.师生评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教学反思:

11、我们成功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初步了解课文按不同地点连段成篇的方法。

4、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2、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申奥成功的专题片。

②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创设情境导入

①板书“成功”,并用这个词语练说一句话,说出取得成功时的心情。

②揭示课题,说说课文中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③看申奥成功的专题片,问:“看了此片,你想说什么?

④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的。

初读感知

①画读。

a.自由读,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

b.请学生自己选择朗读方式读,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字词句,反复练一练。

c.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②议读。

a.同桌或小组读,互相正音、评议。

b.分组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商议解决。

指导识字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读。

②摆字卡,认识的字摆一边,不认识的字摆另一边。

③小组合作,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

④交流识字经验:说说你是怎样记这些字的,如,利用熟字学生字:专-传、军-挥、萝-锣、用-拥、包-抱、目-泪。

朗读感悟

①美读人情。

a.老师范读或放录音。

b.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美。强调课后“我会读”的三句话。

c.相互欣赏有感情地朗读,分享美读的快乐。

②赛读升情。

同桌赛读,或小组赛读,或男女生赛读。

第二课时

谈话

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喜欢的体育项目以及你知道的奥运会比赛项目。

②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演读感悟

①细读课文,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

②举行现场采访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课文描写的某个场所的人物,其余同学扮演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被采访的同学可自由说说自己的心情。

③假设你回到了申奥成功的那一刻,给你的朋友打个电话,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情况和你的感受、心情告诉他。先在小组里练习,再会全班表演。

巩固练习

①用本课要求写的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②读读比比。

互-瓦匹-四扬-场拥-用抱-包洋-羊京-景相-想

③口头或书面填空:()海洋()北京()人们()祖国()人如()歌如()

记字、写字

①给10个要写的字分类:两个独体字,一个半包围结构,一个上中下结构,六个左右结构。

②小组商量如何记字形,如何正确书写。

③分组检查学习结果,方法自定。如,听写、认读、组词、辨字。

④全班抽查。各组派代表上台听写,由各组派小老师为其他小组同学读字词听写。

⑤练习书写十个字。教师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教学反思:

12、看雪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置作业:

1.与同学交流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要求: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进行口语交际。

5、展示本领。

6、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

教学重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3、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4、给生字找朋友。

4、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六组反义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

二、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含选近义词、说句子、读短诗等三项内容。

1、“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自己发现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

2、“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注意,前后两句话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比如,“我要把它拍下来”,是因为“花坛真漂亮”。第一次仿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说北京),第二次则没有限制。不管哪一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雷同。

3、“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也可设在宽阔的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组交流

这是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商量,选择下面的交流方式。

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容。

3)、“游客”先提问,“导游”一一作答,然后“导游”再介绍游客没有问到而自己认为有必要讲的情况。

3、全班交流

各组推选最好的“导游”,在全班介绍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如时间不允许,可先让各组代表简单说说自己准备介绍的内容,让大家选出两三个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像小组交流一样,也可以变换方式,注意体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

4、总结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活动的情况,可一起分享搜集资料的经验,交际的经验,也可评“最受欢迎的„导游‟”,“最受欢迎的„游客‟”等。

二、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提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展示课外识字成果,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可以把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3、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成语。

4、在识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的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韵律美。难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成语。激发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

1、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2、出示“识字”中的成语。

3、听示范朗读。

4、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1、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2、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XXXX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XXXX这个故事……

3、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二、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三、指导写字:

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

4、发挥学生的想象,为课文写续编,加深对寓意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寓意。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观”字。(教师板书:观guān)

1.“观”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怎样解释?

3.用“观”字组词。

(二)学习“沿”字。

(教师板书:沿yán)

1.“沿”字的声母、韵母各是什么?是第几声?

2.“沿”字是什么意思?“井沿”是指井的哪一部分?

(三)学习“别”字。(教师板书:别bié)

1.“别说大话了”,“别”字在本课的意思是表示禁止、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2.怎样记住“别”字的字形?

3.用“别”字组两个词。

(四)学习“际”字。(教师板书:际jì)

1.请同学们数一数,“际”字是由几画写成的?

2.结合课文讲讲“际”字的意思。

3.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五)学习“抬”字。(教师板书:抬tái)

1.说说“抬”字的左边、右边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做一做“抬头”的动作。

3.用“抬”字组词。

(六)学习“信”字。(教师板书:信xìn)

1.说说“信”字是怎样写的?

2.“信”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3.用“信”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七)学习“答”字。(教师板书:答dá)

1.“答”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2.与“答”字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问)

3.用“答”字组词。

(八)学习“百”字。(教师板书:百bāi)

1.仔细看一看,“百”字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多一横?

2.“百”字在本课是指数目,除了可以组“一百”这个词以外,还可以组哪些词?

(九)学习“弄”字。(教师板书:弄nòng)

1.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住“弄”字的字形?

2.“弄”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

(一)做猜字游戏。

(二)你能从字形结构上给这课的九个生字归类吗?(观、沿、别、际、抬、信这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答、百、弄这三个字是上下结构的。)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观、际、答、弄”四个字。(教师在玻璃板上写这四个字,用投影仪映出。)

(一)“观”字的左半部是“又”字的变形,“捺”变成“点”。

(二)“际”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写得稍小一些,不要超过田字格中的“横中线”。

(三)“答”字上面是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写时,竹字头只占田字格上半格的二分之一。

(四)“弄”字的下半部“廾”,不要写成“开”,第五笔“一”要写得稍长些,还要注意“起笔”在“横中线”下,“收笔”写在“横中线”上。(压在“横中线上”)

(五)指导学生写字头(教师桌间巡视、指导)。

五、综合练习

(一)读卡片上的生字、口头扩词。

(二)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组一个词。教学反思: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1.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2.汇报观察结果

a 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b 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c 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 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 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教学反思: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3、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4、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难点:使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所短”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图

(一):春天,一棵柳树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一棵枣树弯弯曲曲,树皮粗糙,树枝光秃秃;图

(二):秋天,枣树上结满了红红的枣,全家人坐在树下高兴地吃枣。同学们,你们看大屏幕上这两棵树是什么树?你喜欢哪一棵?为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只要说的有道理,老师都要给予肯定。谁对谁错,老师暂不表态,一切由学生自学自悟。)

二、回归主体,自读自悟。

(一)学习课文。

1、分组:

(刚才发言中,喜欢柳树的为一组,喜欢枣树的为一组,调换座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个性的学习环境。)

2、学习课文,为下面的辩论作准备。

3、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含意。)

(二)感知生字。

1、听全文录音,边听边划出生字。

2、在小组里把难读的字音,读给小伙伴们听。

3、游戏:秋天到了,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农民伯伯正在摘枣子,我们也去帮忙吧!,请摘到枣子的小朋友,读准字音,同学们举起字卡齐读,正确了,可口的枣子送给你.4、指导写“怎”和“思”,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扫除生字障碍,为学生自学课文打下基础。)

(三)朗读感悟

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再读:用不同符号划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

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比比看谁读得好。

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一样?(性格)从哪里看出来?(语言)找出来读一读。

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她俩有什么不一样。

“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

7、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分组讨论学习。

1、现在,你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呢?为什么?

2、再次分组:(喜欢小柳树的为一组;喜欢小枣树的为一组,调整座位。)

3、分组讨论学习:(每组同学为自己喜欢的原因找理由,为下面的辩论比赛做准备,可以从树的外形、性格、用途等方面来说。)

第二课时

复习: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6、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

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

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

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

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教学反思: 风娃娃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道理。4、学习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5、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对别人有用的道理。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对比进行描述的方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年纪小,爱猜谜语,因而我用猜谜为切入点,板书后又提到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娃娃,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明确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没有拼音的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3、小组合作: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

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探究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习惯]

三、写字指导

1、读左边的四个字

2、重点指导“吸”

3、配练习书写

4、同桌欣赏、评价

四、搜集资料,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第二课时

一、(一)复习

1、放音乐:朗读课文

2、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游戏识字

1、课前把要写的生字贴在苹果线上,并藏在学生的桌子里面。

2、告诉学生,在你们的桌子里有几个可爱的“红苹果”,请找一找。

3、找到“红苹果”的同学上台告诉大家,这个“苹果”的名字叫什么。

4、仔细观察,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通过游戏,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三)写字指导

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

2、同桌欣赏评价

3、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难写的字

4、范写“表”字

5、练习书写

[展示自己的字,让学生从小就获取成就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

4、学习通过神态、动作描述的方法。5、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难点:学习通过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请试一试。

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

由词至句,为学生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

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2)(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

3)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就说葡萄是酸的,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敢去尝试了。现在,你们知道小猴子聪明在哪里了吗?(出示:平时,我们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要光听别人的话。)

5、出示句子:1)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聪明的小猴子吃到了葡萄,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读一读。

出示练习:1)小柳树笑了。

2)小柳树()笑了。

1)丁丁关上窗户。

2)丁丁()关上窗户。

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

四、感情朗读,合作表演

现在,让我们把4—7自然段的内容来读一读,演一演。(分角色读,表演读,为三位小朋友戴上头饰。)

五、课堂小结

这葡萄究竟是酸的还甜的?甜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酸的呢?

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指导书写

1、篇课文共有8个我会写的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三个(出示:猴、狐、狸),谁来读?

2、你发现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3、指导范写“反犬旁”。

4、想想办法,你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5、教师范写,注意提示“猴”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候”。

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一、复习检查

二、书写指导

三、朗读感悟

1、读第一段,说说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

2、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酸酸的语气。

3、读第一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故事,再上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四、实践活动

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

(一)分析角色

狐狸:狡猾

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

小猴子:聪明、敢尝试

(二)分配角色

自主组织,竞选角色,确定导演、演员。

(三)编排表演

想想每个角色说的话。导演解说,演员表演,互相指点。

(四)表演童话,评委评分

主持人介绍节目,各组表演,评委评分。

(五)总结颁奖

师生评价总结。颁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演员奖、优秀合作奖。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的:

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

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

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记记

{1}自由读

{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

第二篇:第三册教案集

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早: 早上

早餐

早晨

早到 看: 看见

看到

看懂

看的 您: 您好

您在您早

您的

五、作业 1 背诵课文。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字、词语: “早

您”

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3

听写词语“早上、看到、您好”。面批,纠错。4

根据学生听写情况相机指导记忆。

二、学习生字:“

见”

(一)字形分析: 1 学生自由识记。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 奶

”两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奶奶是女性,所以是女字旁;说话要用嘴巴,所以是言字旁。“再

见”是独体字,根据笔画来识记。

(二)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书空练习,帮助识记。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学生上下结构的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奶:奶奶

牛奶

奶牛

羊奶

说:说话

小说

说笑

说着

再:再见

再次

再出现

再吃 见:看见

再见

见面

见证

(四)听写词语“牛奶、小说、再见”。面批,纠错。

三、课堂练习。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说小红是个有礼貌的孩子。2 照样子找朋友。

(1)学生先拼读准确拼音,认读生字,再连线。(2)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讲评。3

读读写写。

先仔细认读,观察它们在生字表中的田字格上的书写位置,再认真书写。同桌互改,订正。比比谁写得更漂亮。4

填空。

小红跟()()说:“再()!” 小红看见()(),说:“您()!” 教后小记:

10孔融让梨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

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小黑板 生字卡片 教时: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向你们提出的家庭礼仪要求吗?(指名讲讲)(在家要孝敬父母,有好吃的东西要让给长辈)对,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时候,有 3 一个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故事的课文。

板书课题: 10.孔融让梨(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写谁?(孔融)写他的什么事?(写他让梨的事)。指导看图,了解课文大意。

图中哪个是孔融?他家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小孔融是怎样做的?你怎么知道孔融拿的是小梨? 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正音:让(rang):读准翘舌音和后鼻韵母。岁(sui):读准平舌音。拿(na):读准鼻音“n”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新词。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

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课文共有五句话,四个带“。”(句号)的句子,1个带“?”(问号)的句子。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来写,第1、2句为第1自然段,第3-5句为第2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低两个格写。(认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讲读第1自然段:

第1小组读第1句,学生思考回答: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小主人叫什么名字?从图中哪里看出故事发生在“从前”?(图中人物的衣着是古时候的衣服,他们的头发梳妆也不同于现在,说明时间距离现在很远很远。)课文不用“从前”,可以换个什么词?(“古时候”、“很久很久以前”)。谁能用“从前”说一句话? 第2组朗读第2句,思考回答: 孔融那时有多大?一天他和谁干什么?

(“四岁”说明孔融那时很小,相当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比我们现在还小两三岁。)

把两句话连起来读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讲读第2自然段

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9)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0)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生么吃小梨?从他的法和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1)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 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12)把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13)指导学生看挂图背诵第2自然段。朗读全文。

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四人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要点:复述课文、指导写生字。过程:复习、背诵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哥哥,一个演孔融)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

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自由讲、四人小组讲、指名讲、师生评议)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让:左右结构,左边“讠”(言字旁),右边“上”,合起来就是“让”。前:上下结构,上面“丷”(八字部),中间“一”,左下“月”,右下“刂”,合起来就是“前”。

岁:上下结构,上面“山”(山字部),下面“夕”(“多”的一半)合起来就是“岁”。

拿:上下结构,上面“人、一、口”,下面“手”(手字底),拿起来就是“拿”。问:半包围结构,外面是“门”,里面是“口”,合起来就是“问”。老师示范板书,学生在练习本上开字头。用以上生字口头组词(开火车讲)。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2)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公鸡和狼

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和部首。使学生学会正确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3 教育学生碰到困难或遇到危险时,要镇定、机智,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和部首;正确地朗读课文;学生碰到困难或遇到危险时,要镇定、机智,善于动脑筋。教学准备:公鸡和狼的头饰 生字卡片 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认识“狼”字。同学们认识大灰狼吗?教师讲小羊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狼爱吃小动物。认读“狼”字。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狼”的后鼻音。

二、整体感知课文 讲《公鸡和狼》的故事。教师借助公鸡、狼的头饰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要想学习这个故事吗?翻开课文,学生开始预习:要求:圈出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教师巡视指导。)检查预习情况:认读生字“在路

快”。注意“在”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很”是前鼻音。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4 检查课文是否读懂通顺,教师相机正音。5 教师带读课文。

三、作业

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在路

快” 2 通顺地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碰见”的意思,说说狼高兴的原因是,它有可以吃的公鸡。这是公鸡有危险了。因此,狼装出亲切、关心的样子,问公鸡:“公鸡大哥,你到什么地方去?”读出“?”的语气。公鸡没有慌张,镇定地说:“看朋友去。” 狼进一步亲近公鸡:“我们两个一起走好吗?”说明狼很狡猾,达到吃公鸡的目的。公鸡想了想,说明它是动脑筋想办法摆脱危险。根据狼怕狗的特点(可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来,不完整的老师补充),抓住狼问话中的“两个”,就说不是两个,把狗引了出来。狼果然吓到赶快逃跑了,“赶快”写狼由于害怕而逃走的速度之快。

三、课堂练习

说说狼为什么要跟公鸡一起走?公鸡是怎么说的? 狼听了公鸡的话,为什么赶快逃走了? 四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在路

快”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在路

快”

(一)字形分析: 学生自由学生自由分析,识记。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快”它们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左边的都是他们的部首,足字旁是足的瞥捺改为竖提 ;认识双人旁、反犬旁、竖心旁。“在”是独体字,根据笔画来识记。“只”是上下结构,上面“口”下面“八”组成。

(二)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书空练习,帮助识记。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学生上下结构的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

学生口头组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板书。

(四)听写词语。面批,纠错。

三、课堂练习

P36第2——5题,根据时间,也可以作为课后练习。

四、小结:多学习知识,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沉着冷静,遇到危险要动脑筋。

教学反思:

基础训练3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生字的部首和笔画,形近字的辨析和组词,看图说句子和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学重难点:

部首练习、辨析组词、句子练习和写字练习。教学准备:写有本单元练习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A: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课文一遍。B:练习

一、比一比,读一读

1.学生比较每组音节的韵母和声母、声调由什么不同。教师要求学生读准音节,着重读准韵母,要注意韵母部分的区别。3.强调三拼连读的音节。

二、把部首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1.学生认读生字,说说它们的部首是什么。2.说说带有下面部首的字有哪些? 3.教师示范做一题。4.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5.请学生说答案。6.讲评,订正。7.齐读。

三、写出下面的字各有几画。1.学生认读这些字。

2.学生数数这些字有几笔组成。(注意提醒鸟、乃的横折折钩、竖折折勾)都是一笔组成的。

3.学生填写。同桌互相订正。教师巡视。4.集体讲评、订正。第二课时 A练习:

四、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 比较看和着的部首不同在哪儿。2 哥比歌少了欠字旁。地和他的部首不同。3

练习组词,教师巡视指导。

说一说说说可以组什么词,老师板书一个。5

请学生上台组词。6

讲评,订正学生组的词。7

齐读

五、看图,把句子说完整。让学生看图,认识图上画的是谁。

根据句子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来说——早上,我说:下午,我说:“爷爷好。” 3

进行相关的礼貌教育。

六、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学生自由认读句子,说说句子少了什么。

“奶奶早。” 12 2

教师范读,学生想想可以填上什么。3

指名填空,比比谁填得准确。4

把填完整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第三课时

写字训练 :要求按照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书写。1.认读生字。足

2.教师示范(字在田字格里居中),学生跟写。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写字本上练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内认真把字写端正。

教学反思:

语言训练3

动物园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根据课后提出的要求,指导学生说出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要语句较通顺,句子完整,表达意思清楚。4

结合本课组织学生游览动物园,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去动物园逛逛。

二、指导看图,认识动物 1 出示图片,认识图中的动物。

跟读识记:大象

猴子

海狮

孔雀

用完整的话来说:动物园里有大象、猴子、海狮和孔雀。

三、学说短句。

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海狮顶球、孔雀开屏、大象摇铃、猴子荡秋千。

四、学抓特征,把动物说具体。选一种最喜欢的动物观察,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同桌互说。如:海狮在水里游动,浑身的毛油亮光滑。有时,海狮从水里钻出来,挺起胸,昂起头,用嘴巴把一只球顶起来。孔雀开屏的时候,展开尾部的羽毛,非常美丽。„„

五、组织游览动物园。

一家人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看图,弄懂图意。指导学生根据课后要求,各用一句话说出每幅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3 培养学生说话语句完整,表达意思清楚的能力。4 通过看图说话,学生认真学习,热爱长辈和自己的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的家里有谁呀,他们经常干什么事情呢?

二、看图说话 仔细看图,说说这个一家人分别是谁。

各用一句话,说说每个人在做什么。引导说完整话:“爷爷在看报。奶奶在煮菜。

妈妈在织毛衣。

爸爸在修椅子。

兰兰在写字。”

连起来说说:“这是兰兰一家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

三、拓展提高

用几句话,说说自己家里有谁,分别在干什么?

三 节约用水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看图,使学生弄懂图意。

指导学生说相互图的内容,有顺序地说出图的意思。3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谈水的用处。学生说说水可以用来干什么? 2

教师介绍:如果世界上没有水,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无法生存。水的用途有很多,口渴要喝水、洗东西也要用水、煮东西也要用水、清洁污垢更要水。说明水非常重要。

二、看图说话。仔细看图,先给图上的小朋友取个名字——明明。说说明明正在干什么。指导学生多说。——明明正在拧水龙头。3 引导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4 引导说说明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 讨论明明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能说出大概图意,不要求整齐划一。

三、小结:

小结同学们的上课表现,希望同学们像明明一样,做个节约用水,热爱集体的好孩子。

教后小记: 看图学词学句 雨衣

雨鞋

雨伞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看图,认识雨衣、雨鞋、雨伞,能看懂第四幅图的意思。2.使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雨具的作业。3.结合看图教学句子,使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4.教育学生不怕困难,热爱学习。教学重难点: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地朗读句子。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下雨时,你们怎么来上学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穿雨鞋、披雨衣、打雨伞来上学。

二、看图识字。

1.出示图片,认识什么是雨衣、雨鞋、雨伞。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雨衣、雨鞋、雨伞”三个词语。着重认读新字:衣、鞋、伞三个字。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伞是平舌音,衣不可以读成撮口音。

三、看图读句子。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天气,小学生脚穿什么,身披什么,还有的打着什么,怎样去上学的。让他们说说图的内容,了解图的意思。(可以只说其中一个人,用比较完整的话来表达)

2.结合看图情况,指导说词组:“穿着雨鞋

披着雨衣

打着雨伞”指导边表演边读,读熟、读准确,了解意思。

3.指导朗读句子:我们穿着雨鞋,有的披着雨衣,有的打着雨伞,冒着风雨上学去。着重解释什么叫“冒着风雨”。要求读通读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一群小学生能够不怕困难,热爱学习,冒着风雨上学去,使人感到他们是多么可爱。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朗读。

四、生字教学。

(一)字形分析:

衣:独体字;鞋:左右结构,左边是革字旁,右边是上下两个“土”; 伞:是独体字,也是象形字,结合伞的实物,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边读笔画边在桌上书空;

2.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该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4.视学生的书写情况及字的难易情况来确定练习写的个数。

(四)组词扩句,了解字义。

衣:衣服

雨衣

上衣

鞋:鞋子

雨鞋

皮鞋

伞:雨伞

伞把

五、练习。1.照样子找朋友。

要求读准字音,再找找字在哪儿,最后连线。2.读读写写。雨衣、雨鞋、雨伞

让学生读准确字音,再按田字格的位置写好生字。

六、作业。

写三个生字和一个部首,每个一行。看图学词学句

13床

衣柜

椅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看图认识床、衣柜和椅子。

2.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部首,能正确地读写和运用。3.使学生读懂两个句子,知道这些家具的用处,渗透行为养成教育。教学重难点: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地朗读句子。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说你的家里有什么家具?宿舍里有什么物品?

二、看图识字。

1.出示图片,认识什么是床

衣柜

椅子。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床

衣柜

椅子”三个词语。着重认读新字:“床

椅”三个字。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柜的读音,椅不可以读成撮口音。

三、生字教学。

(一)字形分析: 床: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广字头里面加个木。柜: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的笔顺教师一笔一划指导书写;椅: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大字下面加可。引导学生发现,家具大都用木头做的,所有都有木字。

(二)指导书写: 1.边读笔画边在桌上书空;

2.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该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4.视学生的书写情况及字的难易情况来确定练习写的个数。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床:床上

床头

木床

柜:衣柜

柜子

床头柜

书柜

椅:椅子

桌椅

木椅

藤椅

四、作业:

写生字,并预习读本课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复习字词:“床

衣柜

椅子”三个词语和广字头 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及时纠错。

二、读句子。

1.出示句子:房间里有床,有衣柜,还有椅子。衣服放在衣柜里。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3.认读生字:房间

衣服

放 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衣服的服读轻声;放和房是后鼻音;还不能读成(han)。4.学生自由读句子,要求读准读通顺句子。5.教师指导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生字教学。

(一)字形分析:

放:左右结构,左边是方,右边是反文旁。

(二)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练习。

2.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该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放:放心

放羊

放牛

四、作业。

认真写生字,朗读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卡片,复习词语:床

衣柜

椅子

房间

衣服

放心 2.认读句子,比一比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3.听写词语。面批,纠错。4.根据学生听写情况相机指导记忆。

二、指导朗读并作答。

1.出示句子:房间里有床,有衣柜,还有椅子。衣服放在衣柜里。2.看图读句子,说说图上画了哪些家具,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三、课堂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见书本第45页题目2)学生先拼,写,再讲评。2.写出下面字的部首。

床——()

放——()

椅——()3.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

床()()

衣()()4.照样子用“有”练习说话。例句:房间里有椅子。

先让学生练习用“衣柜里有„„”说一句话。再训练用“„„有„„”练习说话。四|、课后作业:

把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说给同学听。

教后小记:

看图学词学句

14工人

农民

解放军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弄清图意。2.教学生字新词,使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词语的意思。3.进行句子教学,使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地朗读句子。4.教育学生从小学习工人、农民、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教学重难点: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地朗读句子。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分别是干什么的?教师给予小结: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等等都是一种职业。

二、看图识字。

1.出示图片,认识工人,齐读词语:工人。并且说说,工人是干什么的。引导读句子:工人做工。

2.出示图片,认识农民,明白农民有是干什么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教师小结:农民是种地的。引导学生说话句子:农民种地。

三、学习生字:农

(一)、指导读准字音:农

种(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种是翘舌音、后鼻音)

(二)、学会识记:种,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中;农和民是独体字。

(三)、指导学会书写: 1.学生自由练习种字。

2.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农和民字,提醒该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习部首:农——秃宝盖。

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四)、组词扩句,理解字义。农:农民

农家

农工

农田

农场 民:公民

民工

农民

人民

种:种地

种田

种树

种花

四、朗读句子。1.工人做工。2.农民种地。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复习新部首——秃宝盖,农民、工人。2.复习句子:工人做工。

农民种地。

二、教学新词句。

1.导入:出示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解放军。采用带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形式,始学生读准确词语,读准军的撮口音。认识——角子旁 2.学习句子:解放军保卫祖国。

先让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谁是解放军呀,解放军是干什么的呀?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3.读准新字:保

卫 祖。采用带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注意:祖是平舌音。认识——示字旁

三、游戏识字、组词。

1.认读本课8个字。做成苹果的形状。2.读生字摘苹果练习。

3.学生给生字组词,教师相机板书。解:解放军

解说 军:军队

军人

保:保安

保卫

卫:卫生

保卫

祖:祖国

祖先

四、书写练习。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教师巡视。2.请写得好的同学介绍写好这个字的方法。3.学生跟小老师学习写字。

五、作业。

练习记好生字,写好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卡片,复习词语:农民

解放军示字旁

保卫祖国

秃宝盖角子旁 25

2.认读句子,比一比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3.听写词语。面批,纠错。4.根据学生听写情况相机指导记忆。

二、指导朗读并作答。1.出示句子:

工人做工。

农民种地。

解放军保卫祖国。

2.看图读句子,说说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各在做什么。教师简要说明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激发热爱之情,指导带着崇敬之情朗读句子。

三、课堂练习:

1.把下面的字按照读音写在空格里。

先认读各个字,再认读各个拼音。最后把字认真地写在田字格里。2.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学生先认部首,再讨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有哪些,最后择优填写。3.读读写写。种地

保卫

祖国

先仔细认读,观察它们在生字表中的田字格上的书写位置,再认真书写。同桌互改,订正。比比谁写得更漂亮。

四、课后练习:

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教后小记: 看图学词学句 电灯

电话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看图,能说出图上画的是什么,弄清图意。2.使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部首,认识电灯、电话。3.通过学句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电的用处,对电有初步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地朗读句子。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参观水电站:让学生了解强大的水流能用来发电,媒体播放水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传送的。补充说明:电站发出的电,通过电线传送到工厂、农村使用。

2.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要用电。让学生知道不仅电灯、电话要用电,工厂、农村都要用电,电的用处很多,使学生对电的用处有初步的认识。

二、学习词语和句子。1.出示课文词语和句子。电灯

电话

电灯、电话要用电。工厂、农村要用电。有了电,真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

2.学生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指名认读生字。(注意灯、用是后鼻音;村平舌音;真、处翘舌音;真、完前鼻音)。4.指名读课文。5.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电灯、电话又什么用处?工厂和农村哪些地方要用电? 7.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理解:用处、方便的意思。

三、书写灯、话两字生字。

1.学生分析两个字的结构,认识火字旁,复习言字旁。

2.出示田字格,教师提醒写字规则:左窄右宽,并板演。学生跟着书空。3.组词、了解字义:灯:电灯

灯火

红灯

话:电话

说话

好话

四、课后作业: 书写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课文。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用、处、完”的书写。

(一)、学会识记:学生分析用、处、完的结构。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用彩色粉笔板演,如:用先写月;处先写反文旁;完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个元。

(二)、指导学会书写: 1.学生自由练习种字。

2.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处”字,提醒半包围结构的字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理解字义。用:用心

用处

用电

用刀

用到 处:处处

用处

完:完了

用完

做完了

数不完

说不完

三、练习。

1.写出下面字的部首。

灯——()

话——()

处——()

完——()

2.读读写写。电灯

电话

用处

先仔细认读,观察它们在生字表中的田字格上的书写位置,再认真书写。同桌互改,订正。比比谁写得更漂亮。3.说说下面的电器是什么,通上电能做什么。电风扇

洗衣机

抽水机。

四、课后作业: 1.同桌互相听写。2.说说你所知道的电器有什么用处。

教学反思: 看图学词学句

红灯

绿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看图,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弄清图意。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词语的意思。3.进行句子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读懂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通过看图学词学句,教育学生过马路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正确地朗读句子。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欣赏城市里的交通信号标志,说说,你知道这些都是用来干什么的?

二、看图识字,初步了解课文。1.出示图片,认识红灯、绿灯。

2.让同学们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两个小朋友结伴同行准备做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手指红绿灯,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过马路要注意红绿灯,走人行横道。4.教师示范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走路不贪玩,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从小养成好习惯。

5.学生圈生字,借助拼音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绿、贪玩、过、停、行、养成、惯”。

采用小老师带读,教师点读,比赛认读、开火车等形式读准字音。强调绿撮口音,行和停、成都是后鼻音。

四、课后练习: 记住生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读准生字新词。

“绿灯、贪玩、过马路、停车、行位、养成、习惯” 2.读通读准句子。我们走路不贪玩,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从小养成好习惯。

二、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说说如何记住“玩、过、行”。

2.分析字形:玩和行是左右结构,在田字格中是左窄右宽。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字;“过”提醒半包围结构的字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先写寸,再写走之儿。

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理解字义。玩:开玩笑

玩笑

贪玩

过:过马路

过桥

过目

过门 行:不行

你真行

行了

行走

三、练习:

1.读课文,说说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什么。2.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先读部首,再让学生想想有哪些字,最后填上去。3.读读写写。过马路

左右看

先仔细认读,观察它们在生字表中的田字格上的书写位置,再认真书写。同桌互改,订正。比比谁写得更漂亮。4.填空。

过马路时要()()(),红灯停,绿灯(),走路时不贪()。

四、课后练习:

请教交通警察叔叔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

教后小记:

基 础 训 练 4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加深理解、记忆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看图写句子,读儿歌,进行写字练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加深理解、记忆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看图写句子,读儿歌,进行写字练习。教学准备:写有本单元练习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A: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课文一遍。B:练习

一、读拼音,注意每组声母的读音。

1.学生认清每组音节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声母不同。2.教师要求学生读准音节,比一比,各个音节哪儿不一样。3.提醒学生着重读准声母,要注意声母的区别。

二、写出下面的字各有几画。1.复习生字的笔画。

2.学生书空,数数这些字有几笔组成。(注意提醒横折、横撇、横折钩)都是一笔组成的。

3.学生填写。同桌互相订正。教师巡视。4.集体讲评、订正。

三、照样子找朋友,再把组成的字填在括号里。认识各个部首名称,想想自己认识的那些字有这些部首。

2 照样子连一连。教师巡视指导。3 讲评,订正。第二课时 A练习:

四、读读写写。

衣柜

椅子

农民

保卫

祖国

用处

1.仔细认读,观察它们在生字表中的田字格上的书写位置。提醒独体字写字田字格的中央,笔画匀称。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2.学生认真书写,教师巡视。

3.同桌互改,订正。比比谁写得更漂亮。

五、看图读拼音,再写句子。学生看懂图意,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谁

干什么)2 学生读拼音,写出句子。学生检查,看看写对了没有,同桌互改。

六、看图读儿歌。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读一读。2 教师范读,划分停顿。3

指名认读,比比谁读得准确。第三课时

写字训练 :要求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书写。1.认读生字。老

2.教师示范,学生跟写。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写字本上练习: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字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内认真把字写端正。

教学反思: 语言训练4

苹果的话

教学要求: 使学生看懂图意。根据提示正确地说出图的内容,并能合理展开想象,说出小孩是怎样才吃到苹果的。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我们每次吃饭前,值日老师和生活老师都要我们排队洗手,为什么呢? 2

引导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病从口入,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二、看图说话 看图一,说说这个小朋友的手怎么样? 2 学生观察,给小朋友取个名字——方方。用完整话表达:方方的手很脏。或相同意思的不同句子。

三、出示苹果。说说苹果是怎样的。——又大又红。你想吃吗?方方看见了,想吃吗?他可以吃吗?怎样做才可以吃? 苹果会怎样对他说呢?学生自由说。

出示脸盆、毛巾、香皂。想想苹果会怎样说呢?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补充提示,如:苹果看见方方的脏手,指着旁边的脸盆、肥皂说:“把你的手洗干净再吃吧!”如:脸盆看见了,说:“过来洗洗干净,就可以吃了。”

方方听了会怎样做呢?

四、连起来说简单的几句话。

五、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二 拾到东西以后

教学要求: 指导看图,使学生理解图意,了解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2 根据提示,引导学生口述图的意思。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拾到东西以后,应该怎么做。4 通过看图说话,教育学生拾金不昧。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想象

学生观察图画,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教师提醒给图上人物取名字:云云、老师

二、认真看图,围绕图意练习说话。

云云拾到了什么东西,是怎么做的,她把钢笔交给了谁,她们会说什么? 1 指名说说。教师相机补充点拨。2 同桌互相说说,提醒。3 指名上台说。

三、小结提高

学了这课,如果你拾到东西后,会怎么做呢?教育学生做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喂鸡,淘米

教学要求:

指导看图,使学生看懂图意。

指导说话,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达图的意思,并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会做些什么。

通过看图说话,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家里,你会帮忙做什么事情呢?

根据学生所说,适度赞扬他们是爱劳动的好孩子。

二、看图说话

仔细看图,说说图一:小花正在喂鸡。图二:小芳正在水池边淘米。2

想象提高:她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上台说。

三、连句成段。

教师出示句子:放学回到家,小花(),小芳()。她们真是()的好孩子。鼓励学生多说。

四、小结提高

希望同学们做个爱劳动的孩子,多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反思: 看图学文 果园里

教学要求: 使学生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2 让学生看懂图意,认识果园,了解果园丰收的景象。

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果园丰收的景象;正确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教学准备:课文图片、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学生畅所欲言,引入,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秋天

的果园里去看看。2 读课题:《果园里》 认读生字:“果园”,了解字义:果树很多的果树园

二、欣赏美景、了解课文大意。出示秋天果园丰收图,让学生认识这就是果园。并结合课题读几遍:果园。2 指导学生看看,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句子: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认读“树”字。3 指导朗读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果园里种了很多果树。”结合理解“很多”是指果树数量多品种多。引导重读“很多”。果树很多,有哪些呢?学生看图说说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说句子:这里是苹果树和梨树,那里是柿子树。认读“苹

柿”字。5 指导朗读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这里是苹果树和梨树,那里是柿子树。”理解“这里、那里”是表示方位的词。重读“这里、那里”说明果树很多。

三、学习生字“果

园”

(一)字形分析:

学生自由分析,小结:“果”是独体字,由“日”和“木”组成。先写日,再写木。“园”是全包围结构,部首是方框儿,里面是元。书写是要先外后内,再封口。

(二)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书空练习,教师小结指导:“果”先写日,再写木。“园”是要先外后内,再封口。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学生上下结构的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

学生口头组词,教师相机板书:果园

果树

水果

园子

园长

四、作业;

写生字“果

园”各五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生字词:果园

果树

水果

园子

园长 2 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导入:果园里果树上结的果子怎么样,各种成熟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美景、继续了解课文大意。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果园里果树上结的果子怎么样,各种成熟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果树上结满而了果子。认读“结

满”字。3 指导朗读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果树上结满而了果子。”理解“满”是表示很多很多。重读“满”,体会水果丰收的景象。

引导想象:在绿色的树叶间,看到的是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金黄色的梨和像灯笼似的柿子。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引导美美地读。5

课件欣赏果园丰收图,再次引导美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树、苹、结”

(一)字形分析:

学生自由分析,小结:“树”是左中右结构,分别由“木”“对”组成;“苹”是上下结构,由“草字头”和“平”组成;“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士”和“口”组成。

(二)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书空练习,教师小结指导:注意把“树”中的“又”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学生上下结构的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

学生口头组词,教师相机板书:果树

小树

大树

梨树

苹果树

苹果结果

结满

四、作业;

写生字“树、苹、结”各五遍,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字、词语:果园

果树

水果

园子

园长 小树

大树

梨树

苹果树

苹果

小结

结果

结满

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3

听写词语“果园

苹果树

小结”。面批,纠错。4

根据学生听写情况相机指导记忆。

二、读课文作答。

朗读课文,说说果园里有哪些果树,结了哪些果子。

三、课堂练习1

读拼音写汉字

小结果树41

Yuan

shu

ping 果()

果()

()树

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

树()()

园()()3

读读写写。这里

那里

很多

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果园里种了

。(2)果树上结了。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错,更改。共同的问题再抽出共同讲评。

教学反思:

18《小小的船》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

见……”的句式说话。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

诵课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月儿比喻成了小船。

教学方法:演示法、情景导入法、游戏法、讲解法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卡片、录音、贴画 教学过程:

一、贴一贴、唱一唱,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贴画吗?现在,我们就来创造一幅贴画,题目是《夜空》(出示深蓝色天空背景挂图)。

1.夜晚的天空宁静而又美丽,夜空中都有什么呢? 2.让学生边唱“一闪一闪亮晶晶”,边贴星星。

3.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还缺了什么?引出月亮

4.这么美的夜空,老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播放《小小的船》)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诗,这首诗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爷爷写给小朋友们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小的船》(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二、玩一玩、转一转,游戏复习

1、玩转魔方,复习生字。

“魔方转,魔方停,魔方现在指着谁?”出示:(尖、蓝、弯、两、星、闪)先指名认读,再齐读,师说话速度,有快有慢,控制节奏,激发兴趣。

2、出示卡片,复习词语。

这些生字小宝宝太淘气了,又从魔方里跳到卡片里面了,我们还认识他们吗?找齐读卡片

三、读一读、评一评,感知课文

1、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不要加字,丢字。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谁想来展示一下?(学生互评)3、师范读课文,明确读法。

4、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看谁把课文读准了、读顺了。(同桌互读、互评、互助)

四、议一议,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43(一)逐句讲读诗句。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1)(出示课件)“弯弯的月儿”是弯弯,这儿用了两个“弯”字,“弯弯的月儿”,你们觉得这月儿怎么样?(引导体会语感)比较“弯的月儿”“弯弯的月儿”比比看,那一个更好。

(2)那么这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呢?弯弯的月亮像一只小船。是吗?(出示课件)“小船”比较“小小的船”比比看哪种小?那一种更可爱。小船又是什么样子的啊,“两头尖”(出示课件)(3)指导朗读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月儿的可爱。你们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尖不能使劲,声音稍微提高一点,轻轻读。(各种形式的读).

2、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1)过渡:

这么美的夜空,有这样一只小小的船你有什么愿望?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想象。(配乐朗诵)现在,正是夜晚,深蓝色的天空有闪闪的星星,弯弯的月亮,而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啊!让我们张开双臂飞呀飞,飞向蓝天,坐在这只小小的船上。(播放《小小的船》曲子)。(2)提问: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看到了什么呢?(3)引导理解“闪闪的”

师:星星在天空中不停地眨眼睛,我们就说这是什么样的星星?

师小结:“闪闪的”就是“一闪一闪”的。(4)引导理解“蓝蓝”的。

①提问:你坐在小船一样的月亮上,除了看到一闪一闪的星星,还看到了什么?

②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理解“蓝蓝的”。(5)理解“只”

夜空是多么美呀!除了一闪一闪的星星和很蓝的天空,竟然什么东西都吸引不了小姑娘!这就是“只看见”的“只”的意思,表示除了星星和蓝天,别的都没看见。

(6)分小组互相讨论,你觉得怎样读才好听?心情怎么样?(二)朗读全文,体会本文中的迭词:

师:这首诗小朋友都爱念,有好几个词是把相同的字迭起来的,如果不重叠,你们觉得怎么样?听老师来读。

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两头尖。

我在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的星蓝的天。(三)指导背诵

美丽的夜空,不但吸引了小姑娘,也吸引了我们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你愿意把这首描写夜空的小读背下来吗?

自由练背―――看图背―――齐背―――指名背

五、课后练习,师个别指导,纠正

1、填空

弯弯的(),小小的(),小小的()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里坐,只看见闪闪的()蓝蓝的()。

2、照样子用线连起来。

小小的弯弯的蓝蓝的闪闪的

月儿

星星

六、作业

欣赏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想象在美丽的太空中你会看见什么,用彩色的笔,描绘出来。

板书: 18 小小的船

教后小记: 冬天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和两个新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

学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看懂图意,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雪后景物的特征,体会雪地活动的乐趣,激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和两个新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雪后景物的特征,体会雪地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雪景图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雪景

媒体出示雪景图,感受冬天的特征。

板书课题:冬天齐读三遍,认读“冬”字。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

二、看图说话。

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说说天气怎样,周围怎样,图上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同学们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的。2 在指名学生说的基础上,同桌互说,补充提高。教师小结:图上画的是大雪过后的景色,房屋上、地上都是厚厚的积雪,一群小朋友在雪地上玩耍。孩子们有的在堆雪人,那雪人头戴帽子,黑黑的眼睛,长长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多像是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有的在打雪仗,那雪球掷过来飞过去,一会儿击中你的臂膀,一会儿击中他的屁股,大家欢天喜地多么高兴。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雪、点、笑”

(一)读准字音,认读部首“雪字头”、竹字头”。

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雪”字要撮口。

(二)字形分析:

学生自由分析,小结:它们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学生根据已经认识的“雨、四点水、天”来识记生字。

(三)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书空练习,帮助识记。

2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学生上下结构的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四)组词扩句,了解字义。学生口头组词,教师相机板书:

下雪、大雪、点头、点心、一点、笑了、有说有笑

四、课后作业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冬天、下雪、大雪、点头、点心、一点、笑了、有说有笑”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了解学生预习情况。2 集体纠错,重点读准带拼音的生字。3 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想想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在图画中看出来。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进行朗读,理解。如:第一句说,“刮了一夜北风,下了一夜大雪,到处一片白。”既写了天气,又写了环境。到处一片白,说明房子、树、地板都白了。借助图可以看出来,证明真是一场大雪。所以要重读“大”字。

第二句说,“同学们一点儿不怕冷,玩得真快乐!”注意抓住“堆、打、真”来突出快乐之情。

三、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冬、真、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字、词语:“冬天、下雪、大雪、点头、点心、一点、笑了、有说有笑、真快乐”

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

听写词语“冬天、大雪、点头、笑了、真快乐”。面批,纠错。4

根据学生听写情况相机指导记忆。

二、学习生字

(一)、分别请写对了“冬、真、乐”的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识记老师未教的生字的。

(二)指导书写:

学生自由书空练习,帮助识记。

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学生上下结构的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三)组词扩句,了解字义。学生口头组词,教师相机板书:

冬天、春夏秋冬、真好、真话、真的、认真、快乐、可乐

三、课堂练习

1

数笔画,照样子把字写在空格里。

写出下面字的部首。

冬—()

雪—()

地—()点—()

笑—()

玩—()3

用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语。

雪()()

真()()点()()4

填空。

同学们在()()里堆()(),()雪仗,有()有(),玩得()()()。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错,更改。共同出错的问题再抽出共同讲评。

教学反思:

基础训练5 教学要求: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生字新词和部首,学习词语搭配,连词成句和学用标点符号,会看图读儿歌,继续进行写字练习。教学重难点:

加深理解、记忆本单元所学的生字新词,看图写句子,学习词语搭配,连词成句和学用标点符号进行写字练习。

第三篇:语文第六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

”,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lO、“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畅所欲言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

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

”,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 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荷 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三课时

(学习生字)

一、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蹈”的第十四笔是“

”,“佛”的第四笔是“

”。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背育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汗么叫“珍珠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恃点呢?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教学重点、难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重点、难点:

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学会自己修改习作。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

(5)背诵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它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鸟”入手,引入新课

1、生活中,你常见和了解哪些鸟?它们有什么特点?

2、师: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总是唱着动听的歌。在鸟的大家族中,有一种鸟,叫“翠鸟”(板书“翠鸟”,引导学生注意“翠”的写法。)

二、自读自悟,了解内容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默读思考: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自读课文,说说所了解到的翠鸟与其他的鸟有什么不同特点。

三、检查自学,生生交流

1、指名读课文,就难读的部分指导读好。

2、交流:你了解了翠鸟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翠鸟的特点,体会词语的意思。

①既然翠鸟颜色如此鲜艳,为什么不叫“花鸟”或别的什么,而叫“翠鸟”呢?(通过理解词语和观察图,理解: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都是绿色,大多数羽毛也是绿的,当然可以叫翠鸟了)

②对比出示以下两组句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翠鸟速度快的程度。生先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不同之处再交流。

A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B翠鸟离开苇秆,很快飞过去。

A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B翠鸟蹬升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1、互相检查是否认识了11个生字。

2、书写生字

(1)自主记忆生字。

(2)点拨字形:

重点指导部件比例的大小: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

(3)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导言:我们了解翠鸟,能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论后,再练习读。

(1)外形部分,要突出翠鸟的色彩。

(2)捉鱼部分,要读出翠鸟速度之快。

(3)老渔翁的话要读得语重心长。

二、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针对“喜欢”,读书讨论

1、从课文的哪些部分看出“我”喜欢翠鸟呢?

请学生默读课文,快速找出。

A、想抓一只饲养;B打消了捉的念头;C远远地看,希望它多停一会儿。

2、抓住矛盾处,引发讨论: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因为“喜欢”,为什么“我们的脸有些发红”呢?

(通过讨论,学生要清楚:想拥有翠鸟,虽然出于喜欢,却是伤害野生动物的想法,真正的喜欢,真正的爱护,就应该让它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

四、布置摘记:

在学习中,抄下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选择学习内容

师:近几年,国家、社会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已经逐渐重视起来了,但仍有些人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太关心周围的环境,你对环境保护有哪些想法,对自己家乡的环境了解多少。

二、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要求,思考:

1、你了解了什么?

2、你不了解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三、集思广益,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确定活动计划

特别想好:怎么样去获得我们所要的资料?

2、全班交流,选择学习方式

利用闲暇时间调查了解,组织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

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第二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已练习读。

2、小组内读,评议后再练习。

3、指名读,师生评议。

(1)第1段要读出小村庄环境之美。

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谁毁了的呢?

(2)深入学习2、3段。

①理解第二段第三句话:具体给这十几户人家取一些名字并描述他们的行为。

②把“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

③说说对“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这句话的理解。

④朗读指导:读出小村庄人们的行动以及村庄变化的过程。

(3)学习最后两段。

①去掉“还”字跟原句比较,找出问题的实质。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大雨没喘气”和“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体会悲惨的无法挽回的结局。

③过渡:事实正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个小村庄的人们在享受了斧头带给他们的好处之后,最终还是让这些斧头给毁了一切。

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什么没有了,你能具体说说吗?

⑤议议如何读好这两段,再试试。

二、总结全文。

1、有感请地朗朗全文。

2、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给每个生字组词。

2、认记字形,交流方法。

3、点拨字形:

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的“石”。

4、书写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抄写自己认为意思深刻的句子。

2、记下一则广告,想想根据本课内容,你会写一句什么?写下来。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彤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

9寓言二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gēng,不要读成gâng。弦,读xián,不要读成xuán。“愈”读“yù”,不要读成“yuâ”;“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1、指名读1—4自然段。

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6、齐读1—4自然段。

(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1、齐读5、6段。

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

,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4、书写练习。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二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等句子的意思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名言、谚语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名言或谚语。

2、导入:多少名言,多少谚语,都说了同一个意思:时间如此珍贵,应该珍惜时间。但实际上,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时间的态度也有着千差万别。今天我们要读的《和时间赛跑》中的“我”是怎样认识时间、对待时间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导读好难读的段落。

3、利用词卡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事?(外祖母去世,爸爸和我谈话;观察太阳的变化;观察小鸟飞行路线;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牵引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1-5段

1、默读1—5小节,说说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2、指名读一、二两段。

(1)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

(2)这部分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请大家合作解决,如果仍有困难,请提交全班讨论。

(3)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采用“读——悟”法来自读自悟)

(4)指导学生用“持续”“与其„„不如„„”造句。

(5)从一、二节中找一个词来概括这部分的感情基调。(忧伤)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他人的朗读。

3、齐读一、二两节。

4、默读三、四两节。

(1)画出你最难理解的句子。(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先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爸爸是怎样解释的?

(4)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5)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6)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平时生活中,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两节。

5、自读第五节。

(1)说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 梭”等谚语的意思。

(2)你在平时课外阅读中还收集了哪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成语?全班交流。(3)“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6、说说看,你平时是怎样珍惜时间的?今后,你准备怎样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教学难点:

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男女合作朗读1—5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过渡:“我”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对时间有了朦胧的可怕认识,促使“我”在生活中有意观察,通过观察又有了新的认识。

2、自由朗读6、7自然段。找出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

(1)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2)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3、结合自己生活中观察及亲身体验来谈理解。帮助理解:

(1)回忆自己过去最有意义、最留恋的某个时间或某件事。想再重新过一次吗,这种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时间流逝的无情)

(2)充分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时间里事物消失的例子谈出来。

4、小结:时光一旦过去了,将不再回来,当“我”留心观察后对爸爸说的话有了进一步认识,并且心里感到着急和悲伤,于是突发奇想,要与时间赛跑。

5、自由读第8自然段。

(1)想想作者如何“和时间赛跑”,跑胜后的心情怎样?画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讨论理解这句话)

引导:当‘我’跑胜太阳提前回到家,赢得的时间可干些什么?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着急”和“悲伤”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太阳落山”“鸟儿飞翔”这两个自然段中。“高兴”和“快乐”的心情,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和太阳比赛谁能更快地回家,结果“我”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我”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这时,朗读的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认读,指正字音。

2、生字组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等。

3、课下也试着“与时间赛跑”,下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及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忧伤、持续、安慰、日月如梭、虽然、狂奔、暑假、受益无穷、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一、交流和时间赛跑的收获

1、教师导入:上节课老师布置给大家一个作业,试着和时间去赛跑,感受跑赢时间那份收获

的快乐,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3、自由读9、10自然段,感受作者20年里受益无穷的喜悦。

4、齐读第10自然段,把自己的感受融会到读书中。

二、介绍林清玄的背景,激励学生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取得成功。

学生先介绍,师补充介绍: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已出版完成100多本著作。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文笔流畅清新,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三、拓展练习:

1、出示两道数学题:

(1)每天24小时,每年365天有多少小时?

(2)每年365天,80年共有多少天?

2、写出有关珍惜时间的片段或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自己原来怎样对待时间,今后又将怎样珍惜时光,和时间赛跑)

四、练习写生字

1、学生描红观察关键笔画。

2、全班交流,师重点点拨:

“赛”的中间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

“疼”是病字旁,不是广字旁;

“忧”的右边是“尤”不是“龙”,不能多写一撇;

“赢”的几个构成部分要仔细观察,摆好位置;

“益”的上半部分是“

”,不是“兴”;

“若”的中间部分是“

”,不是“十”,要同“苦”字区别开来。

3、学生练习写生字。

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谚语。

把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贴在书桌上或床头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板书设计:

3、和时间赛跑

忧伤 —————— 自豪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检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二、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4、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5、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6、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四、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教学过程:

一、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三、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15.争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 义。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

“我”

争吵

克莱谛

重归于好

教学反思:

围绕“我”和克莱谛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我”受到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领导加深理解和体会,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

16.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教学反思】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

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沉默热闹

↑↑↑

兴奋地感受爱思索沉默地回报爱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劳累

竟然

哀伤

舔水

反正

涌出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递给

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

天渐渐地黑了,她来到一片森林。这时又有一个小孩子请求小女孩把裙子给他。小女孩为难了,但她又一想:反正天已经黑了,谁也看不到我没穿衣服。于是,她又把裙子给了小孩。

当她一无所有地站在森林里时,突然天上的星星哭了,它们纷纷落下来,一些落在小女孩的身上,小女孩马上有了一套缀着金线的裙子。而落在地上的变成了亮晶晶的银币。小女孩把银币分给了穷苦人。

引导学生阅读“综合性学习提示”内容,小组交流开展活动情况。

第四篇:语文第七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小结课文。

《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powerpoint。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

触→巴→拉、贴(牢固)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的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白鹅》教学设计

广西南宁市园湖小学 李肖莉 设计 广西南宁市教科所 谢玉屏 评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白公鹅》教学设计 发展性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情感性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耀武扬威)的大公鹅(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板 书

()的白鹅()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猫》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3.学生介绍猫。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虑()稿()要()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又老实又贪玩)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

(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母鸡》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二、学习新课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5.由开始的“一向”到最后的“不敢”,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板 书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

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突出特点)

《长 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 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8个字只要认识不要求会写。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1.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是怎么介绍兵马俑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就能明白的。

2.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来讲兵马俑的?每个部分讲的什么?各个部分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文章着重对哪个部分进行了描写?重点读一读。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车兵佣 分为驭手和军士„„ 分工明确 各司其责

弓弩手 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4.第11自然段

①横线的句子是这部分的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对下文的学习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②“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细致地打量。这些兵马俑乍一看,似乎一样,但只有精心端详时,才会发现它的细微差异。

③加底纹的部分,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的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

④“„„”省去了什么呢?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

《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搭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21 搭石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在游戏中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

在轻松调侃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做一个关于摘苹果的比赛,通过不断变换比赛对手(“对手”、“老师”、“饥饿的孩子”),让学生逐步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初步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通过测试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个孩子最聪明,哪个孩子最可爱。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三棵苹果树,第一棵树上结了80个苹果,第二棵树上结了100个苹果,第三棵树上结了150个苹果。现在你来到了苹果树下,要和你的对手比赛谁摘的苹果多,我们假设你们采摘的速度一样快,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学生谈怎么摘,就知比赛结果)

师: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找到了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在比赛中不仅要有取胜的强烈欲望,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竞争是要讲究策略的,决不能想当然的蛮干。

师:还想不想再来一题?再来,请看题──还是这样三棵苹果树,你又来到了苹果树下,你的对手也是一个孩子,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很饿很饿。你和他比赛谁摘的苹果多,你先摘哪一个树上的苹果?(生谈)

师小结:看来,你们不仅很聪明,还有一个很善良很可爱,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三、深入阅读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设想:在“小钱会感激谁?”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心灵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理解人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深刻体会“给予是快乐的”。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师:是啊,小钱患的是严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医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对捐献骨髓怀有恐惧心理,害怕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其实这是所有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捐献骨髓对于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即使是这样,也有很多人没有捐献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的中华骨髓库中的库存量只有4万多份,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库存23万份,而我国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万,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献骨髓。而这位台湾青年就是这样一位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小钱应该感谢他,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但是,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师: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师:小钱还应该感激谁?(出示李博士画像,并介绍)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让我们在深情地读读这段话。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认生字,写生字

强调:

暂是翘舌音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

暂下边的“日”稍扁

《卡罗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 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 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 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

(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2)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3)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尤其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尊重学生自身的体会,不要强求学生所有的体会都一样。教师相机的作出指导。如:从“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体会到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体会到周恩来是一个善于观察周边的事情。

4.全班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2.学生读完课文后,想象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演习当时情景。给学生提供当时的情景: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3.学生演完后,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这样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社会现实:贫穷落后,受到列强的欺凌。深刻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读这部分,你从周恩来小时候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四)课外延伸。

1.阅读关于写周恩来总理故事的书,从而进一步了解伟人。

2.将你所了解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 划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学生围绕感受产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汇报。

4.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对话,进行朗读和说话的训练。

5.朗读课文有关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

6.人物评价:

①本文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

②说话练习:叶圣陶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结合课文说出所填词语的原因)

7.语文活动:

肖复兴同学作文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后来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去采访肖复兴同学,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呢?(可以从获奖前后经过及原因等方面来设计提问。)

①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

②小组模拟采访活动。

③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模拟采访活动。

8.教学总结。

9.作业布置:

①仿照课文肖复兴说的“不下苦功夫,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这句话定一句励志的话,署名为:未来**家。

②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乌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板书设计:

乌塔

我眼看乌塔:热情、执着、有爱心、独立、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 靠 现代科学技术 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 用 千里眼顺风耳 寄托愿望

第五篇:语文第七册整册教案集(人教版课标本)

一 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江面平静

闷雷滚动 风平浪静

越来越大 一条白线

潮来时

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 白色战马

退潮去 风号浪吼 余波涌来

二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手段:自制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2.谈自己读的感受。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巴金 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3.抄写生字词语。板书:18.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 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课前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 1.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 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树大、美)

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①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②“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③有风吹过。)

2.出示课件理解。

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

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

学生写广告词。互相交流。

七、同学们写的广告词真美,让老师有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但是,你们看,老师这节课黑板上忘记写什么了?

如果你们不想让老师有一种缺陷的话,出示《桂林山水》一课的板书,根据这个请大家为老师设计板书。

学生设计,组织交流。

八、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联系环保意识谈。小结课文。

四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 12

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教学目标 五 古诗两首

1、题西林壁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powerpoint。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

字典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过程:

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六 爬山虎的脚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

触→巴→拉、贴(牢固)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七 蟋蟀的住宅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

八 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 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 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2.按自然段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语文园地二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使学生能合理地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及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倾听、表达、交流的能力。

2、通过习作,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在我的发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积累花卉谚语,丰富学生的语言。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第教学过程:

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导入:

有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

二、探究观察方法

1.看大屏幕(花瓶图),用“我看到了„„”练习说一说。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三、运用方法,用心体验

1、运用已总结的方法,观察另两幅图,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

2、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3、自由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

4、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

四、再看图片,升华感悟

一张小小的图片,在我们留心观察中,变得丰富多彩,相信此时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可以说说本节课感受、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或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

五、总结

只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处处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世间万物的众多奥妙!

第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共同体验了“留心观察”的妙趣,受益匪浅。本次习作,就与观察息息相关。

二、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习作。

1、自读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本次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口头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1)按提示有序地说说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3)老师指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

(4)题目可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

三、独立写作

学生凝思试写,自读自改

四、总结布置作业 二课时(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可谓是家喻户晓,可你们知道吗,该书的作者曹雪芹对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就是说,优秀的文章均是经过数次修改而成的,本节课我们就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改。

二、回顾要求,组内评改

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细读自己的习作,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3、小组内交流,评改,评选组内优秀习作和进步大的同学习作。

三、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并说一说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2、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

3、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四、自我修改

借鉴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

五、佳作欣赏

六、总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继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的事物在发生着点点滴滴的变化,这点点滴滴信手拈来,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第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的发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二、学习“日积月累”

1、熟读背诵“花名歌谣”

四课时(发现积累)

(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

(2)看看有几种花,有什么特点?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

(3)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

2、自编歌谣

1).用短文中的歌名或其他花名,仿写几句歌谣。

2).朗诵自编歌谣,大家品评修改。

三、学习“成语故事”

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

4.读写结合

(1)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2)小组内说说其他成语故事

学习目标 九 巨人的花园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课前准备

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2.生字卡

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把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un 第三声,不要读成 rǔn、yǒng。“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2.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

学生围绕“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样的?醒悟后又是怎样?应该怎样读巨人醒悟前的话?

1.研读课文第二三—八段。

2.自然段,体验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读了这大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3.指导朗诵,能以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

4.续读第二三—八自然段,体验童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你还想到什么情景?能模仿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5.学生朗读醒悟前的对话。○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像。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

三、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巨人砌墙与拆墙花园的情形。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几在脑海里,注意像“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三课时

一、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

这些词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读读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还能组不一样的词语吗?

2.开火车说词。

3.选一个最喜欢的词用说一个句子。

4.重点指导,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5.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二、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相讲,听,提意见,并推荐一名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三、写同步练习

四、课后作业

1.找其他童话故事读一读,将给别人听。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

十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本课小结

(根据当时情景而定)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养活别人

幸福的

十一 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本文。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4.感知内容:(学生畅谈)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因为它──────────────。

三、对话朗读,培养语感

师引:这篇童话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啊?

(鸟儿、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他们还会说话呢!

1.找出角色对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伐木人、小姑娘、灯火„„说的话。

2.模仿朗读(学生自主尝试)选读喜欢的角色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个别读、对读、组内演读、师生互读互议等方法来感悟角色,体验心情。

小鸟大树

“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树根“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他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小姑娘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火柴已经用完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

4.想一想,说一说:

伐木人来砍大树的时候,树对伐木人说:”──────────”

四、延伸拓展,自主发展

1.师:大树还在吗?鸟儿又怎么认为的?

2.有感情地回读大树与小鸟的对话,再次体验大树与小鸟的情意。

3.出示:“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学生自读思考:鸟儿盯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鸟儿唱完歌儿,对着灯火看的时候,在想:

出示:跳跃的灯火、抒情音乐。学生静悟,对着灯火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

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珍惜友情 第二课时

一、演一演

1.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演员。

2.余念:鸟儿明年还会来吗?续编故事。

二、写一写

1.你想对鸟儿说些什么呢?请想一想,再写下来。

2.大家交流,评价。

十二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激趣导入

1、《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他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交流

3、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吧。

2、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3、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4、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5、全班交流。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的朗读。

4、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市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的朗读这首诗,用多彩新奇的童话用驻人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

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童话故事。

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学生准备

1、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品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

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2、二近大看台

a创设情景: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你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的读自编故事。

c用情的讲童话故事。

d出色的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十三 白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有关白鹅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简介作者丰子恺。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点评:字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四年级的阅读课,识字教学也不能放松。)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点评:“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点评:通过引读有关句子,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认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阅读。)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中,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点评:改变学习方式,变静止的学习为动态的表演,富有创意:一是了解对词语把握的情况;二是进一步感悟观察细致的态度和用词准确,运用对比、拟人来突出特点的表达方法;三是在多种感官及师生合作参与的学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提高效率。)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

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

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2.练笔,展示,评议。

(点评: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评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本课安排学生实践活动时间多、形式多,功能多,训练密度大,每项活动目的明确,都注意了有效性和大面积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适时传授新知、指导方法、训练技能。教师遵循学科、年级、课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导和教,能起到推动、规范、优化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

十四 白公鹅

发展性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情感性目标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耀武扬威)的大公鹅(威风凛凛)的大公鹅(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板 书

()的白鹅()的大白鹅

总写句

解释说明

十五 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3.学生介绍猫。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虑()稿()要()虚()搞()耍()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3.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大了的猫。

二、讲读第1—3自然段 1.讲读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哪一句话写?(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试,用画出来。学生汇报。(师相机辅导)

(3)师肯定引导:对,大家一起读一读句子,注意要读出猫的古怪来。(又老实又贪玩)继续汇报。

(4)师引导:说得对,现在大家再读一读这些句子。(5)解词:谁来说说“尽职”与“屏息凝视”的意思。“尽职”指尽到责任。

理解“屏息凝视”的站起来说一说再做一做。一生讲并演示以加深理解小猫的尽职。“屏息凝视”:指控制呼吸并专注地看。

(6)现在根据老师提供的练习来说一说猫的古怪性格。大花猫的性格真古怪,它又 又 又。(7)师相机板书

(8)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喜欢的站起来读一读。2.自读第2自然段。

(1)刚才大家学了第一自然段,谁知道老师是抓住哪一句话来讲的?(第一句话)

(2)现在我们自学时也要抓住重要的词、句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分钟自学,讨论)

(3)评讲:读懂第二自然段的举手。学生汇报。

归纳引导:文中的“几朵小梅花”能否改成“几个小脚印”?(不能,“几朵小梅花”写出了老舍先生对大花猫的喜爱之情。)

师归纳引导:大家说得对,这高兴与不高兴变成反义词怎么说? 高兴──生气

师:这高兴与生气时的表现也是猫的性格,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这只大花猫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古怪)

(4)对,大家把这只古怪的大花猫读一读。(5)这只古怪的大花猫给你什么印象?说一说。这是一只(古怪、可爱)的大花猫。3.独立学第3自然段。

(1)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迁移独立学第3自然段。(2)师检查辅导; ①找也一对反义词。(害怕)──(勇猛)

②把体现害怕与勇猛的句子读一读。

③这害怕与勇猛也是大花猫(古怪)性格的表现。

三、小结

这只大花猫真(古怪),真(淘气),真(可爱),真讨论(喜欢)。

四、布置作业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48

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课时

作文

l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l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l 精彩回放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l习作与评议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l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l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三课时

l 我的发现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l 日积月累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下载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集(精心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第三册整册教案集(精心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整册课件

    1.我上学了 7 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可以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 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听读此 首儿歌。有条件的学校......

    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

    第三册教案 看图学词学句 1 学校 老师 同学 一 教学要求 1 指导看图,弄清图意。 2 掌握生子新词和部首,能联系实际懂得:“关心”的意思。 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地朗读句子,......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

    二年级语文下册整册教案

    本教案创建人:江西省袁州区飞剑潭小学袁老师 2011年3月7日 窗前,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⒈认识5个生字,学写8个字,积累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⒊通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整册教案(精选)

    窗前,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⒈认识5个生字,学写8个字,积累词语。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⒊通过读书体会老师的辛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集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