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浅谈中国硕士研究生与科学研究创新能力
王春艳 临床六班 2014120249 摘要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科研创新能力也是高级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对策略, 即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根本;课程创新与探究性教学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基础;良好的科研资源环境和学术环境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多样化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精神和创新思维, 并能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智力特征, 更是一种综合素质, 不可能作为一种孤立的、单一的能力来培养,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渗透在整个教育培养环节,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实践。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1.1 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局限性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初选, 然后进行复试后录取。而统考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主要是针对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考查,很少有反映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测试题种研究生选拔和淘汰机制的弊端造成近年来研究生生源整体水平不高, 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一般只需完成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考试, 并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 即可获得研究生学位并不需要过的的医学技术考核。毕业论文的形式化导致研究生不重视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以致一些研究生不去关注所研究领域学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样不利于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发展。1.2.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不到位
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 这一制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社会发展, 一些弊端开始显现。由于招生数量增长过快, 造成对研究生培养、指导和管理的欠缺性。由于社会环境负面的影响和学术风气的浮躁, 加之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和评价制度的不完善, 部分研究生急功近利, 滋生出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如包括一稿多投、篡改试验数据、拼凑学术论文、抄袭他人科研成果等等。在浮躁的学风下, 研究生很难潜下心来钻研学问, 更谈不上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和学术创新必须有着良好的学风, 而在浮躁和功利的学风下不可能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必须加强研究生自身科研道德、学术道德的教育与管理, 否则必然影响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1.3.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许许多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来源一十在实践中对所出现的现象反复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见解,获得创造性成果。通过科研实践,研究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地、独立地处理在实践中或实验中接触到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矛盾,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大型设备仪器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研资源和科研水平是评价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同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差距。科研资源环境薄弱、课题层次较低、科研经费不足以及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攻关能力的科研团队则难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而科研力量和科研水平较低也造成了研究生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从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情况(自然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 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 另外, 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
二、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2.1.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机制(1)改革研究生入学选拔机制。把考核知识为主的入学选拔机制转向以考核创新能力为主题的选拔机制。从研究生考核、录取就要着力挑选有创造性的考生, 改革考试内容和题型, 突出评估应试者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题目。复试更应精心组织、科学设计, 加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高分低能的考生进一步被筛选淘汰。另外, 为了防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近亲繁殖现象, 注意招收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考生。同时各高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保送生制度, 确保生源的质量。2.2.促进课程创新与探索性教学(1)实施探索性教学方式。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固然应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前提, 但决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所能奏效的。研究生的教学是以学术性的研究为取向的教学活动, 因此探索性教学方式应当成为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方式。除了少数工具性的基础课程外, 大部分课程不应该再用灌输的方式来讲授, 而应当根据课程的特点, 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如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方式。研究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创造性的见解来完成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任务。这种有兴趣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研究生处于高激发状态而形成创新思维。(2)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跨学科课程学习和跨学科研究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各国研究生教育中应在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跨学科的研究不断得到加强。
3.3.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
(1)加强科研资源建设,增加研究经费,充实研究的仪器设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 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须创造有利于研究生提高科研素质的环境, 须进行相关的训练和实践才可能使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应加强科研环境的建设, 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搭建平台。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 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也可成立研究生创新基地、科学实验中心等, 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2)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没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就没有良好的学术水平, 更不用说培养出创新人才。研究生正处于精力最充沛, 思想最活跃、求知欲望最强烈、创新精神最旺盛的时期, 那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就格外重要。首先, 要加强学术交流, 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这样有利于研究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 同时开展学术讨论和学术论坛有利于开发研究生语言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推广交流能力。其次, 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自主进行科研立项。通过尽早进入实验室以及课题的研究, 可使研究生
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并可感受实验环境和科研环境的激励。同时应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促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的发展。
三、小结
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始终,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配合,尤其应该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需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三个主要培养途径,需要管理者、导师、研究生本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对于研究生本身而言,则需要根据自身所长从事更多的相关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平时主动和导师联系并探讨相关问题,再有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学术上的交流,平时留意所在学科最新的发展动向并学习相关知识,努力是自己成为国家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玉清.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J].中国科技信息, 2009(14): 251-252.[2]毛新军, 徐锡山.谈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实践与思考[ 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 29(1): 49-51.[3]李小昱, 王为, 张衍林, 张终.从中外研究生教育模式思考创新人才的培养[ J].高等农业教育, 2007(11): 75-77.
第二篇: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
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学院:XXXXXXXXXX 学号:XXXXXXX 授课老师: XXX 姓名:XXX 日期:2011-12-22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早在三十年前,或许人们不敢奢望坐上自己的汽车去工作或旅游,不敢奢望猫在电脑旁购物或聊天,不敢奢望拿起自己的手机随时实地的交谈,不敢奢望买得起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改善生活,但是去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实现了,这不禁让人倍感幸福和欣慰,然而,细细观察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商品,不难发现,国产产品往往质量欠佳,很多国产商品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多为国外进口。“这种现象缘何发生?”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察觉到这种现象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缺乏善于创新的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伟大的“两弹元勋”之父钱学森同志曾在有生之年甚至病危之际共先后六次问及温总理:‘中国为何不能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温总理听后无言以对,只得答复钱老自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的确,这个问题虽平实但饱含真情,发人深思,国家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的创新依靠人才,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何谈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不知道现在温总理有没有找到答案。个人愚见,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和环境,正如哲学老师邓周平同志所言,中国之所以缺乏创新,不能诞生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中国只有思想之流,缺少思想之源。此话很有道理,试想如果我们的能够革除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能营造自由公平公众的学术环境,何忧人才不脱颖而出,何忧无国之栋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理工科研究生,本人就结合自身所学学科,根据所在高校教育现状,就当代高校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逐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科技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研究生应及时汲取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更新陈旧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所开课程大都是本学科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主干课程,但是,由于有几科专业课程都比较接近学科前沿,需要借阅或查阅资料辅助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拓宽视野,但是图书馆关于学科前沿的期刊、图书或过于陈旧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或比较少,甚至没有,我相信有这种现象的高校不在少数,因此,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学科前沿图书资源的更新和订购,给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宝库。另外,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和完善支撑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必需的实验设施,学术研究将会有理无据,纸上谈兵,所以学院应该每年配置专项资金补充实验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实验平台和环境。
近年来,似乎有部分高校提出提升软实力,其实很有道理,高校是一个崇尚学术,培养人才的净土,校园文化就好像是高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土壤才能滋生出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栋梁之才,因此,高校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应相互借鉴吸收校际间优秀实用的文化,不断推动自身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二、高校应注重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都是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不断改革发展的,中国自80年初开始培养研究生以来,研究培养方案也在逐步改革,但是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还不如西方。因此,本人认为高校应该大胆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把哲学学习放在优先位置。纵观中外诸多大家大师大多都是哲学科学家。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本人认为,高校应该把哲学课程的学习放在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首要位置,充分调动广大硕士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哲学思想武装头脑,为未来的研究事业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
例2:实行灵活学分制。由于每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实行灵活学分制,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课程,通过正规手续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而学分得到本校承认。只要规定学制年限内修完规定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在不同学年选修不同学分。这样可以更有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规划。
例3:制定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倡导诚信之风。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凸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显严重,考试作弊之风仍旧盛行等等,令人担忧。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如果防微杜渐,势必会造成赏罚不当,是非不分,不仅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而且会打击发明者的科技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听之任之,久而久之,我们国家的学术之风日下,科技进步裹步不前。古人知未雨而绸缪,而今,面对严峻形势,国家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端行为,倡导诚信之风,鼓励先进,严明赏罚,引领学术研究之道朝着公平公正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例4:提倡民主和科学,党的十六大中,胡主席曾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同样,对于学术研究领域,民主、自由尤其主要。中国进步人士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就竖起民主、科学旗帜,然而时至今天,当看到学术会场等级分明,谈资论辈时,当看到学者教授为权势歧视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民主并没有实现,而这一点与国外迥然不同,大概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吧,不过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新思想新创造的诞生,进而将开放民主平等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创造百家争鸣,朝气蓬勃的科研局面。
三、高校应积极举办各类学科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开阔师生研究视野和思路,激发求知创新热情。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研一已经走过一半,然而现实跟理想总是有一定差距,本想着在研一期间能听几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会议,结果让人有些失望,虽然学校有过那么几次讲座,但多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主,专业性强质量高的学科讲座或会议几乎没有,我相信很多高校情况与此比较相似,当然教学型大学不必过于苛求,但是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就需要重视了。学术讲座或会议对拓宽研究生、导师学科视野和思路,增进知识面,激发研究创新热情十分重要,闭门造车出定然车无好车。本人认为真正的大学除了有大师,还必需有丰富生动的学术活动,但学术讲座并非愈多愈好,而应该重视质量和深度,定期开展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讲座需要学校划拨专项基金,邀请一些校内外知名教授、院士、优秀学者、专家等前来,让研究生开阔研究视野,洞悉学科前沿,在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中茁壮成长。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四、研究型高校应大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充裕科研项目和课题,提高硕士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担任着服务社会建设,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任,一切指导方针需要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书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高学历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弊端,往往是学校和企业各管一摊,缺少沟通和反馈,学校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并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造成大学生进入企业不能胜任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广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科研项目和课题,让研究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又能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锻炼人才的课堂和熔炉’,所以,我们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而实现这一点,需依靠学校导师等各方面创造条件。目前,普通高校学院间,同一学院不同导师间的科研项目分布不太均衡,往往有部分老师手中没有像样的项目,故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加强校企联系,为硕士生科研学习争取适量的项目和课题。
五、高校应不断优化师资聘任、培训、考核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培养质量
中国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本人十分赞同此观点,真正的大学不仅依靠规模,更依靠博学多识的学者、教授,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有雄厚的师资作保障,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涌现,所以,注重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是保证高校薪火相传,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不仅应该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更应该重视师资的后续培训,比如说鼓励老师参加学术会议,推荐老师出国留学等等,让教
XXX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补充新的知识。研究生跟着导师学习,搞研究,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导师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导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这句话我虽不完全赞同,但说得也有些道理,硕士生的培养质量确实与导师的指导水平息息相关。尽管导师的培养结果会存在差异,但是学生有权利获得高质量的指导而不愧对读研三年的宝贵时光,我想高校应担负起责任和义务来不断优化自己的师资队伍,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造就有用人才。
以上只是个人一些愚见,欢迎各位同事老师讨论批评,凡是有理有据的观点,都应得到赞成和发扬,目的只有一个有利于高校提高我们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21世纪的国际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唯有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强盛不衰,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需要造就千千万万的人才’。科技引领潮流,时代赋予责任,作为造就人才的摇篮,希望各高校能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不断提高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祖国的社会建设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
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从导师、研究生本身及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它们起到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科研能力 培养 方法什么是研究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索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科研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并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逐渐提高的。心里学研究标明,人的能力的形成,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科研能力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要应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1)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部分。
(2)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因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必备的一项基本科研能力。
(3)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科学研究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是系统地搜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科学研究的结果必须建立在搜集资料并对之进行有效处理的基础上。
(4)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
(5)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系统的思想和理论成果必须借助语言去准确地表述,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
(6)动身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导师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作用及问题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导研究生由本科阶段的“学”向研究生阶段的“研”过度,让研究生能够少走弯路而摸到学科的最前沿,研究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甚至习惯都会深深打上导师的烙印。
2.1 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导
虽然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学习,但相对来说都比较宽浅和落后,所以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研究生开始阶段的必经过程,但基础知识也相当的繁多,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导师的指导。有人认为学生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是隐含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只能通过教师的启发、示范和学生经过实例反复实践才有可能达到。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大量扩招,在“教”的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研究生教学方式向本科生教学方式回归、讨论式教学带有一定的虚假性、教学内容选择彰显一定的随意性、学习评价彰显一定的随意性、学习评价不合理。迄今为止,我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专业课与非专业课来划分和设置的,非专业课即指公共课,含英语、政治等课程;专业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课程设置没有与时俱进;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脱节;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相脱节;课程设置不能凸显本校、本学科的学术传统、个性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设置缺乏梯度意识。在课程教学方面,课程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现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自设教学“圈子”和教学内容滞后等。由于少数导师往往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对别人的研究少有关注,这就无法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学术发展动态,影响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术视野的拓宽;现行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
2.2 走向学科前沿的引导
导师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研究,对于某一领域的了解不是学生通过阅读论文可以相比的,对于研究某一领域的方法、操作都是学生要学习的目标。作为一个合格的导师,对于学生初入研究的带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初次接触研究领域,导师的带领可以避免很多弯路,细到数据库的使用,专业论文的查询办法,大到研究这一领域的目的、方法和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导师比较忙,由于接到的项目比较多,分配给学生们大量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工作,学生真正用于学科前沿的时间变少,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很难对前沿问题做出突破。
2.3 导师的集体指导
目前,研究生的指导大多是一位导师负责一名或者多名研究生,一些学校实行研究生入校修完基础课后,再选导师,充分尊重了研究生的自身学术兴趣。不过,在指导工作上,应该利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集体指导的好处是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易于拓宽知识面。研究生入学后,不仅要确定一名指导教师,而且要成立指导委员会,每位研究生的学习计划由指导教师与研究生讨论后提出,经指导委员会通过。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找委员会的有关教师询问问题,接受指导。指导委员会平时还检查学术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组织考试和负责最后的论文答辩。另外,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学科的渗透和结合,而不是等到学生工作后,在去学“结合”。
3研究生自身应做好的几点
内力是决定问题的最本质因素。作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在方向上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可急功近利。
3.1 拥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作为研究生,对学科领域的触角要敏锐,能够及时把握住最新动向,善于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自己做的研究是有用的、及时的而不是无用和过时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全面的,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科前沿,而且对日常生活是热爱的,不是闭门造车。英国学者波普尔认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逻辑终点之一。
发现问题主要从科学理论和科学试验之间的矛盾中;从社会需要中;从交叉学科的界面中。
3.2 夯实专业外语基础
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迎接新世纪、新机遇的挑战,需要培养具有系统、规范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英语不在仅是学校课堂的一个专业,一门学问,而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研究生熟练查阅、阅读英语文献及英文原版书籍的前提。研究生应该具有用英语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和在因特网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已经成为满足社会、科技、经济以及对外交流日益增长需求的一项基本技能。要帮助研究生学好英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研究生在大量的专业信息的刺激下,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了解当前学术界前沿的热点和难点。定期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研讨会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
3.3 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
(1)系统地查阅和处理文献的方法。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根据不同搜索工具服务对象及特点,通过分类号、关键词、作者姓名等各种检索途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2)对所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就研究和讨论的某方面问题,经自己的消化吸收、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整理出阅读报告或文献综述。
3.4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在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前人或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所超越的创新性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
(2)学习基本的理论研究方法,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方法,得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特定案例进行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3.4 研究论文及写作能力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然而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重要指标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去不尽人意。研究生学位论文目标不明、内容空泛、层次不清、推理不严,以及答辩准备不充分的现象十分普遍。重视质量、严格要求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理工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完成要经过选题、查阅大量的文献、实验设计、实验实施、数据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是挑战,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是切实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1 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规章制度
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研究生工作管理部门应根据学位条例中的要求加以具体化、可操作化,并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管理,要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价的硬指标,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既有量的具体规定,又有质的明确要求。对导师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作出规范。规定导师每学期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的次数。
4.2 改善研究生科研的条件
(1)优化学科结构和促进学科融合。通过加强学科群建设产生共同协调效应,催生和发展新的学科;提倡开展重大科学研究,争取和完成重大项目,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这往往给研究生提供寻求创新点的绝好机会。
(2)增加研究经费。通过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拓宽筹措经费的渠道,来增加研究经费。
(3)充实研究的仪器设备。大力更新硬件设备,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为研究建设良好的平台。
4.3 创造学术交流氛围
形成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学术交流可以是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依赖于学校、导师及研究生本身的积极投入,学校提供经费和平台,导师提供足够的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
4.4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无论对研究生的培养还是科研都十分有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有效的机制,多吸纳人才,无论国内外,只要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都是考虑的目标。第二,导师要注意对研究生的指导方法,不压制研究生创新的欲望,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研究计划。第三,实行开放式指导。结论
研究生的培养已经随着研究生的扩大招生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基础,是未来立于世界之林的保证,相信随着关注程度的越来越突出,最终会找到合适的解答。
参考文献:
[1]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3.[2] 施伟锋.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切入点[J].高教论坛,2010,9:99-101.[3] 刘姗姗,张永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6:22-24.[4] 王秀珍,符得团.再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石油大学学报,2005,1:47-51.[5] 安东平.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7.
第四篇:谈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富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21世纪的研究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和承担者。因此,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研究生科研能力即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的能力。简言之,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常识告诉我们,要顺利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诸种结构要素的协调配合,科研活动也不例外。根据相关的测试检验,得出文、理、工三科研究生综合基本科研能力结构要素按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在前5项的能力依次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创新能力最为重要。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叶,它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结果。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自始至今的不变主题。同世界上很多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国家一样,我国自197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已达40多万人,我校今年研一的新生也突破了700人的历史新高。从硕士研究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集中表现为科研和创新的能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校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由教学方式(制度)、硬件(科研条件)、导师、研究生自身四大方面构成:
一、教学方式(制度)方面:(1)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因此必须重视“专”。但是研究生教育同时是一种以研究为本质特征的教育,因此又应该强调“博”,因为只有具备较宽厚的知识面,刁一可能厚积而薄发。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存在重专不重博的倾向,从而出现了“硕士不通、博士不博”的现象。调查表明,73.8%的导师和85.29%的管理人员认为研究生知识面偏窄,有 64.89%的研究生也感到自己知识面偏窄。对于像仪器学科的学生,当被问及材料学方面的知识时就可能会出现哑口无言的状况。可见,有相当部分研究生对交叉知识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显然将导致研究生知识面狭窄。
由于知识面的狭窄、缺乏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必然导致研究生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也不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进而妨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高。(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许许多多创造性的成果都来源一十在实践中对所出现的现象反复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新的见解,获得创造性成果。通过科研实践,研究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地、独立地处理在实践中或实验中接触到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矛盾,从而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手段和大型设备仪器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我国传统的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研究生教学强调知识的认知,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专业而言,硕士研究生在校的实践机会极少,在整个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基本用于理论课教学,所以在短短的三年硕士研究生阶段里根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这样必然导致研究生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影响了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3)重个别培养,轻合作交流
研究生通过接触交流,可以开阔眼界,激发灵感,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可以避免由上长时间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导致的局限性,突破个人思维的框架,萌发新思想,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可见,加强学术交流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大多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培养,因而无论是理论课、实验,还是设计、写作,大都是一个人或与少数几个同门“师兄弟”一起完成,学习、生活、研究相对分散、封闭,与其它专业、其它学科研究生交流得很少:即使参与一些集体科研项目,也不是许多人在一起直接协作,而是各自承担一部分后去独立完成的。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研究生不能参加更多的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学校面向研究生、为研究生开展的学术活动也很少。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而言,很多开设此专业的高等院校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都是个别的培养方式,这极大影响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今后精密仪器学科的发展。
高校对研究生的这种个别培养和指导以及研究生缺乏学术合作与交流,使得我国研究生既无交流、表达的机会,创新欲望、思想等也不能相互激发,从而导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缓慢。(4)招生录取标准单一化
我们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是以考知识为主而不是考能力,主要表现为:重枝节知识而非结构性知识,重复述和评述他人观点而非阐述和展示自己的观点。对应试者的研究设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和已有研究成果注意不够。我国是世界上极少数的具有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国家,考研的分数很大程度的决定了考生是否能被录用。这也致使了同一分数尺度上,一些有实际经验、有科研实践并表现出一定科研潜能的实际工作者不能被录取为研究生。此外,过分注重外语成绩,并以此做标准,也使有科研潜能者被挡在门外。难道考研分数高的考生科研能力一定强吗?我们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反思的。(5)学制僵化
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实行刚性的学年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一般要求研究生三年完成学业。而整个研一期间都基本拿来上课,剩余做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研二开始后不久又要开始准备毕业设计了。这种制度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研究生来不及做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学制限制较死对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产生了相当的约束力。
二、科研条件落后
“工无器何以善其事?”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没有足够的图书资料,没有应有的“硬件”环境,科研实践是无法真正开展的。而优越的物质条件、先进的设备则是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前提。
我国研究生所依赖的科研条件落后,图书资料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束缚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手脚。目前有不少学校实验材料短缺,图书资料不全,甚至有些硕士研究生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还有一些工科院校实验教学甚至还在使用过时的仪器,这样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现代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再有就是缺少研究项目,得不到科研经费支持。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本来就需要很多相关仪器,有的甚至是高精度的仪器(价格自然也就会昂贵),但是学校往往很难满足每个硕士研究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另外,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很多硕士研究生没有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发当中,更多的只是由老师来完成。这都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导师队伍方面: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主导作用不容质疑。但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大理想,这是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这表现在三方面:(1)导师数量不足
导师数量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数量的短缺。很多高校的导师一届要带6到8名研究生,再加上平时事务繁忙,根本没太多的时间指导学生。二是相对数量的减少。由于在校研究生数量剧增,导师平均指导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那些热门专业、热门专业的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多得惊人。导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必然疏于指导,因而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2)导师的精力分散
导师精力分散,研究生无法得到足够、及时的指学。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依赖,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校教师也变得越来越忙。研究生导师往往由于各种学术和非学术工作繁忙而不愿意带研究生或者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指导。而且,高校对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具体科研指导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这更加降低了导师的责任心。
(3)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和有效方法
首先,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科研的意识,主要表现为:不重视教研究生科研,未传授科研方法,譬如如何选题、写论文、搜集和处理资料等:让研究生参加科研是作为劳动力使用,不注重让研究生在科研中培养科研能力,只注重任务的完成,未使研究生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其次,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当,表现为:不善于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将之引导到学科前沿。这些不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生自身
笔者认为,目前很多的硕士研究生读研的目的都不是为了以后从事研究领域,更多的只是为了这个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再有的就是不想过早的就业,剩下的就只有少部分是真正想搞研究的。所以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大部分研究生都是被动研究学习,更多的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学分,在研究的过程中很不积极。所以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很低的。针对以上存在的四大方面的主要问题,要改变当今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努力:
一、在培养方式上
<一>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跨学科课程学习和跨学科研究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有助于研究生形成从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为此,各国研究生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和跨学科的研究不断得到加强。
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研究对改进受传统束缚的研究生教学计划能产生重大影响,对研究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一课题可由多种学科的专家和教授集体指导,有利于发挥各人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从研究生的培养来看,综合性课题可使研究生扩大研究视野,得到实际科研工作的锻炼,并能培养在科研集体或课题组中与别人合作研究的能力,最终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学生创造和开拓能力的培养,是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只能通过教育培养中教师的启发、示范和学生的反复实践才有可能达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育研究生独立思考、快速概括和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很快接触到相关的学术前沿问题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观点,并在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研究和评价及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中,使他们有可能承前启后,推动学术的发展。通过硕士生与任课教师的不定期接触和任课教师对硕士生的个别指导,培养硕士生的科研能力。<三>重视科研实践与训练
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必须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让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实践,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目前,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各国强调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并且肯定这种双方受益的模式。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培养工程研究生的过程中,要求研究生与现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每个研究生各有一位学术方面的导师和一个企业中的合作者。大学与工商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的实施,使研究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了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1)改善研究生科研的条件
增加研究经费。首先,国家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其次,要通过制度创新,拓宽筹措经费的渠道,特别是要积极吸引工商企业资金;再次,要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科研基金。
充实研究的仪器设备。一是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国家有必要在加快建设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的基础上,构建研究生教育与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体系和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学校也应该通过加快校园网络建设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二是加大硬件投入,大力更新设备。三是在管理上下工夫,要以学院甚至学校设立实验室,统一使用人力和设备。实验室可以利用自身的实验技术与设备的优势,增加对外开放,为全校服务,为全社会服务,给研究生以更多的参加实验活动的机会。
(2)创设学术交流氛围,加强学术交流
形成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本人都应该重视学术交流,营造一种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首先,学校应从制度上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做出规范,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并计算学分。其次,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互通信息,相互提高。第三,研究生本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积极组织和参加有关学术活动。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要想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就应该多提供像“创新基地”、“嵌入式基地”此类的实验室供学生交流学习。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水平的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从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出发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有效的机制,多方吸纳人才,包括吸纳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国外专家、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从事实际工作的专家充实导师队伍,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2)明确导师的选择标准。首先,要重视导师的学历学位结构的改善,逐步提高对研究生导师的学位条件要求。其次,将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具备杰出的研究能力作为选择导师的主要标准。再次,要求导师必须具有科学道德和修养,坚持良好的学术风尚,坚持教书育人。
(3)导师要注意对研究生的指导方法。首先,导师要有民主的作风。导师不应压制研究生创新的欲望、思想的火花,而应鼓励、欣赏研究生的独创。再次,导师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能体谅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的研究计划。(4)实行开放式指导关系。首先,形成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导师组集体指导制。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仅要确定一名指导教师,而目要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由3-5位具有不同专长的教授组成,组长为指导教帅)。其次,实行导师跨专业指导,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研究生从跨学科的角度开展研究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生自身
对于研究生本身而言,笔者认为则需要根据自身所长从事更多的相关的科研 项目,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平时主动和导师联系并探讨相关问题,再有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学术上的交流,平时留意所在学科最新的发展动向并学习相关知识(像最近很热的一个词汇——“云计算”是很值得相关专业关注并学习的),进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始终,需要学校方方面面的配合,尤其应该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需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三个主要培养途径,需要管理者、导师、研究生本人三方的共同努力。就笔者所在的精密仪器学科而言,所在学校在科研条件、导师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平时实践的机会也较少,所以我们必须在科研条件,导师队伍等方面努力改善。唯其如此,才能达到培养出具有杰出科研能力的硕士研究生的目的,也才能实现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目标。
第五篇:科学研究与沟通协调能力提升测试题
科学研究与沟通协调能力提升测试题
判断题(每题1分)1.根据沟通协调概述,协调就是一打百通。
正确 错误
2.学习科研方法是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不断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正确 错误
3.协调更多的时候都表现为内部关系和利益的整合。
正确 错误
4.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
正确 错误
5.分析即从未知到已知,从局部到全局的逻辑方法。
正确 错误
6.根据沟通基本问题探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活、生存和交往方式。
正确 错误
7.由于管理类培训的欠缺,我们有很多领导干部短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正确 错误
8.语言沟通中要练习使用人体六腔:腹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脑腔,做到圆润有力。
正确 错误
9.期刊论文指发表在国内外非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科研论文。
正确 错误
10.通过SCI、SSCI可以了解某一方面以前有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做过,但是查不了现在人们的最新进展和认识。
正确 错误
11.参考数据库,指包含某种特定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原始领域和属性的数据库。
正确 错误
12.复合型的人在未来人才发展趋势中将会走俏。
正确 错误
13.根据沟通协调概述,认为当今社会个人的作用在下降,团队的作用在上升。
正确 错误
14.突发性灾害后3到4年研究文章剧增,文章发表后一到二年间被引的次数也相应剧增
正确 错误
15.协调是一个整体概念,协调是一个动态概念,协调是一个“存异求同”的过程。
正确 错误
16.我国海外的专利风险尚在萌芽阶段。
正确 错误 17.知识是积累性的,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突破性的重大发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延伸。
正确 错误
18.专利法保护的内容包括自然法则、自然现象和抽象的思想。
正确 错误
19.一般的知识产权管辖由中级法院执行。
正确 错误
20.“火柴棍小人”形象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依法应受到中国法律保护。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1.5分)21.根据沟通协调概述,只要有()的地方就有沟通,它的覆盖面很广,和人是密不可分的。
A、科技 B、文化 C、成功 D、人群
22.()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综合研究
23.两大科研方法中的假设演绎法以()为代表。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笛卡尔的《论方法》 C、马克思的《资本论》 D、弗兰西斯
24.下列对于“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知识是创新的基础
B、知识管理是管理的基础工程
C、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及各行业管理都以知识为基础 D、以上都对
25.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社会科学对象的是()。
A、法学 B、经济学 C、地质学 D、史学
26.以下协调策略中哪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A、回避拖延 B、迁就纵容 C、竞争强迫 D、合作共赢
27.系统论作为一门科学,是于()创立的。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28.下列哪些属于实验法中根据实验对象的不同的分类()。
A、化学实验 B、物理实验 C、生物实验 D、以上都对
29.根据漏斗理论,别人对于你所讲的,听懂了()。
A、1 B、0.8 C、0.6 D、0.4 30.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养生六平衡中的内容()。
A、环境平衡 B、营养平衡 C、心理平衡 D、以上都是
31.根据沟通基本问题探讨这讲,要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不需要()。
A、沟通的时间一定要有保证 B、给予正式的沟通场合 C、给对方足够的讲话机会 D、双方要有充分的意见交换 32.沟通的基本流程排序正确的是()。
A、确定需要传递的信息—确认对方已收到信息—验证对方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了解对方读信息的认同程度—考察对方对信息的落实情况
B、确认对方已收到信息—确定需要传递的信息—验证对方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了解对方读信息的认同程度—考察对方对信息的落实情况 C、确定需要传递的信息—确认对方已收到信息—了解对方读信息的认同程度—考察对方对信息的落实情况—验证对方对信息的理解程度
D、确定需要传递的信息—确认对方已收到信息—验证对方对信息的理解程度—考察对方对信息的落实情况—了解对方读信息的认同程度 33.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
A、倾听 B、倾诉 C、思考 D、阅读
34.在策略把握中,与同事沟通重在()。
A、倾听 B、真诚 C、坦诚 D、尊重
35.关于沟通基本问题探讨中思想上要争当嫡系说法错误的是()。
A、对领导的意图能心领神会 B、对领导的指示能一呼百应 C、对领导的批评能心悦诚服 D、对领导的指导要虚心接受
36.目的是对整理出的数据进行加工概括,从多种角度显现大量资料所包含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这属于统计学中的()。
A、统计推论 B、描述分析 C、整理数据 D、应用统计 37.()是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向科技部门提交的学术性论文。
A、学术论文 B、技术论文 C、学位论文 D、其他论文
38.下列属于综述性文章的特点的是()。
A、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状况或某一专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详细阐述 B、要求对该领域研究的情况总结比较全面
C、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D、以上都对
39.()是相对的,不可能绝对准确,但这也是社会
A、美化 B、优化 C、固化 D、量化
40.如何提高论文的引用率,是可以通过()来获得信息资源。
A、百度搜索引擎 B、谷歌搜索引擎 C、国家图书馆 D、SCI、SSCI数据库
41.利用SCISSCI的分析工具强大的分析功能,能够处理()条记录。
A、10万 B、20万 C、30万 D、40万
42.下列哪些课题可以在SCISSCI的分析工具中了解到相关信息?()
A、发表有关低碳经济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 B、低碳经济论文在哪一年发表的最多
C、低碳经济研究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研究领域 D、以上都是
43.H指数不仅可以评估研究人员过去的学术水平,还可以()。
A、预测未来的学术成就 B、未来发表的数量 C、未来发表的领域 D、未来会比过去发表的更多
44.专门型的人在未来人才发展趋势中将会走俏,是因为()。
A、具有创新精神 B、一专多能 C、多为专家 D、多为技师
45.如何了解相关的科学研究是如何跨学科进行发展和应用的?()
A、按照学科分类进行分析 B、按照作者进行分析 C、按照来源刊进行分析 D、按照机构名称进行分析
46.如何得知还有哪些其它一些机构也在从事相同领域的研究工作?()
A、按照学科分类进行分析 B、按照作者进行分析 C、按照来源刊进行分析 D、按照机构名称进行分析
47.有哪些作者引用了您所关注的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在这一研究领域里谁的工作最为接近?需要按()进行分析。
A、按照学科分类进行分析 B、按照作者进行分析 C、按照来源刊进行分析 D、按照机构名称进行分析
48.根据沟通协调概述,协调是()的重要职责。
A、党员 B、政府人员 C、管理者 D、群众
49.下列不属于国际人才关键素质的是()。
A、国际语言熟练运用 B、全球视野 C、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D、复合型知识结构
50.汤森路透拥有的监测内容不包括()。
A、申请人监测 B、商业秘密监测 C、域名监测 D、网页监测
51.超级大国阶段,知识产权数量具有一定实力,产品销售额也较大,也被称为()阶段。
A、鲨鱼阶段 B、小鱼阶段 C、玻璃房阶段 D、箭靶阶段
52.知识产权数量少,但产品销售额已经较大,这属与()阶段。
A、鲨鱼阶段 B、小鱼阶段 C、玻璃房阶段 D、箭靶阶段
53.“()年,我国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与公众科学技术态度调查。
A、1977 B、1982 C、1989 D、1999 54.”“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出自()的言论。
A、爱因斯坦 B、贝尔纳 C、希尔伯特 D、牛顿
55.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是对全世界15岁学生学习水平的测试计划,最早开始于2000年,每()年进行一次。
A、5 B、4 C、3 D、2 56.《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2009年与汤姆森路透合作进行的一项分析显示,过去20年来,学术期刊撤稿率增加了()倍左右。A、3 B、6 C、7 D、10 57.近二十年论文撤稿率上升10倍的原因是()。
A、期刊审查力度的加大 B、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
C、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行为 D、以上都是
58.科研人员应当在出版物中说明那些对研究做出重要贡献,但又不符合署名条件者的姓名及其作用以表示感谢,包括执笔者、资助者、赞助者和其他人员。这是属于()的内容。
A、《科研诚信新加坡宣言》 B、《科研诚信蒙特利尔宣言》 C、《欧洲科研诚信行为准则》 D、《亚洲科研诚信宣言》 59."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限为()年。
A、80 B、15 C、25 D、50 60.SCI收录期刊《抗癌药物》期刊2011年发表一份声明,撤销首都师范大学的一篇文章,是因为()。
A、数据不真实
B、未获得获得临床试验伦理机构委员会的批准 C、未经过所有署名人的审阅并同意 D、涉嫌抄袭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61.以课题立项机构的级别来分,分为()。
A、国家级 B、纵向课题 C、横向课题 D、省部级 E、厅局级
62.系统方法的特点包括()。
A、整体性 B、协调性 C、最优化 D、模型化 E、以上都是
63.以下属于论文构成的主体部分的是()。
A、摘要 B、引论 C、研究过程 D、结论 E、参考文献
64.科研创新分为()方面。
A、理论创新 B、学术创新 C、技术创新 D、制度创新 65.下列上行沟通技巧不正确的是()。
A、越级请示汇报 B、工作上全程沟通 C、思想上争当嫡系 D、策略上机动灵活 E、意见相左时坚持己见 66.学位论文分为()。
A、普通学位论文 B、学士学位论文 C、硕士学位论文 D、博士后学位论文 E、博士学位论文
67.因为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早些年是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大量的国内驰名商标被国外抢注,本讲提到的案例包括()。
A、同仁堂 B、三精制药 C、华为 D、海尔 E、青岛啤酒
68.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知识产权战略专项组根据调查的结果认为,一个国家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大体要经历()阶段。
A、主要以出口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导,靠廉价劳动力成本和低成本原材料;低技术含量
B、通过加大研发投资,推动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出口 C、遭遇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壁垒,被迫付出高价
D、汲取教训,加大在收购、自主开发和管理知识产权方面的投资力度 E、开始享受知识产权的互惠互利,有的企业甚至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无形资产 69.学术规范包括()。
A、选题与资料规范 B、引用与注释规范 C、成果呈现规范 D、学术批评规范 E、学术评价规范
70.《科研诚信蒙特利尔宣言》中主要包括()主要内容。
A、数据 B、发表 C、署名和致谢
D、应对不负责任的研究行为 E、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