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从《从达尔文到DNA》有感
2011年7月10日
星期天
天气:雨
读从《从达尔文到DNA》有感
赖陈亦杰
妈妈从网上给我买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书名叫《从达尔文到DNA》,我看了一遍又一遍,非常喜欢。这是本科普类的书籍,主要讲物种的起源,其中我最欢大象和马的进化这一部份。
三千四百万年以前,古柱牙象的鼻子还不是很长,它们总是用鼻子来寻找食物,后来,它们的后代的鼻子越长越长;古柱牙象的牙齿也很短,它们总是用牙齿挖土里的树根吃,后来它们的牙齿也越长越长了。
五千五百万年以前,始祖马有四个足趾,而且是肉趾。因为经常跑步,始祖马中间的足趾进化成蹄子,而其他不怎么用的足趾退化消失了。
通过对生物进化的了解,我发现动物们用得多的器官会进化得越来越好,不用的器官就会退化。所以我以后要多思考问题,多运动,这样我的脑子才会变得更聪明,身体才会变得更强壮。
第二篇:读《从混沌到有序》有感
读《从混沌到有序》第四章有感
在姜婉老师的指引下,我认真地拜读了《从混沌到有序》这本书,这本书是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教授与斯唐热博士合写的一本关于当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本书作者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耗散结构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新进展,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决定性和随机性、简单和复杂、进化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了新的解释,论述了“时间之矢”的意义,总结了近三百年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提出应把自然科学各个门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学观和自然观。《从混沌到有序》
第四章为能量与工业时代,主要讲述热力学与其发展过程,包括能量守恒定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熵及其相关的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等。不同于大学物理课程仅仅对理论的介绍,本章更注重热力学发展过程和相互的关系,给我们展现了极其生动活泼的科学发展过程及各理论之间的联系,使我们理工科的研究生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对自然科学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这对我们研究生的学习和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是特别有帮助的。
对于我们研究生,宏观与微观是任何物质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必须从宏观和微观的统一性去把握;耗散结构理论对我们进行科学选材有重要启示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过程、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很有帮助。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概念,是根据研究对象来划分的,一般视为大的系统为宏观,小的系统为微观。沿着微观尺度,科学正向粒子的深层结构及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开拓;沿着宇观尺度,科学正向人类征服宇宙的方向开拓。
1847年,焦耳迈表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各种能量间的转化关系。威廉·汤姆孙等人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热过程进行的方向和规律。玻耳兹曼的研究结果意味着,不可逆的热力学变化是一个趋向于概率增加的态的变化,而且吸引中心态是相应于最大概率的一个宏观态。以后,随着对热的本质的认识,由宏观进入了微观,将概论引入热力学,建立了统计热力学。
热力学总结出来的经验定律根本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所以有高度的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物质,所研究的系统是一个连续体,用连续函数来描写,而且只讨论宏观量之间的关系,不深入讨论现象的本质。同时热力学主要研究平衡态和可逆过程;对于非平衡态和不可逆过程只给出定性的和方向性的估价,而且不能解决涨落问题。统计物理学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对微观量求统计平均值。这个统计平均值就是热力学的宏观物理量。所以,统计物理方法建立了物体的微观状态和宏观状态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宏观量的本质,解释了涨落现象和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当粒子数很大时,涨落很小,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当系统的尺寸很小,粒子数较少时,涨落现象显着,或在相变临界点附近,热力学理论将不适用。所以,统计物理学是理论更严格、更抽象,适用范围更广泛的学科。既不要怀疑热力学的可靠性,它已经历了200多年的科学检验,很多热力学参量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同时也不要迷信统计物理学的万能性,因为从微观统计计算宏观特性常常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只有把微观和宏观,动力学规律与统计学规律﹑决定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结合起来﹐才能正确描述系统的量变与质变﹑无序与有序相互更迭的发展过程。宏观与微观是辨证统一的整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不可或缺。微观研究为宏观研究奠定基础,而宏观研究又可以带动和提升微观研究。宏观与微观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方面,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要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宏
观上,对以后的科学研究的方向要有全面的了解,能从整体上把握,在微观上,对所研究的课题有很深的理解,从细节着手。
耗散结构理论
对于一个与周围环境没有任何交换的孤立系统,熵流按照定义等于零。只剩下熵产生这一项,并且系统的熵只能增加或者保持不变。于是这里不再有把不可逆变化看作是可逆变化的近似的问题,增加着的熵相当于系统自发地进化。对一切孤立系统,未来就是熵增加的方向。
有什么系统能比整个宇宙更“孤立”呢?这个概念构成了1865年克劳修斯对热力学两个定律所作宇宙学表述的基础:
宇宙的能量是常量。
宇宙的熵趋于最大。
由克劳修斯,玻耳兹曼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结论与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可逆和不可逆两种过程。它告诉人们:物质的演化总是朝熵增加、向混乱的方向进行。可是,进化论则告诉我们:生物的进化总是由低级到高级,朝熵减少、向有序的方向进行。前者给出了“宇宙热寂说”的结论,即退化的时间箭头,而后者则与之相反,给出了进化的时间箭头。
那么,自然界到底是往无序还是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变化呢?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严峻地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普里戈金等科学家创立了一种新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
按照耗散结构理论,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还是社会的、经济的系统,如果某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过渡到一定程度,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变化过渡到一个临界值时,经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那么,该系统将会由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耗散结构可以泛指一系列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它们可以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系统,也可以是社会的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的提出,对于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耗散结构理论促使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开始探索各种复杂系统的基本规律,开始了研究复杂性系统的攀登。其实,我们研究生做科学研究时经常碰到类似耗散结构的系统,了解耗散结构理论,对我们研究生以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过程
热力学的发展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热力学发展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过程,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和过程如下:
1. 科学的发展过程总是由表及里,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马克思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就人类的一般认识而言,认识的发展过程总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及深,由简到繁逐步地深化和提高人的认识层次的,科学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形式和认识形态也必然服从这一基本的认识规律。热力学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认识规律,1811年傅里叶只是作出了温度与热量的简单的关系,还未触及本质的关系,所以才有1847年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但这远远不够,能量守恒定律并不能解释所有热力学的问题,这样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诞生,但熵无法解释“宇宙热寂说”,于是普里戈金等科学家提出耗散结构理论。邓小平同志说过:“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说明的是科学发展是不断前进的。2,科学的发展过程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
人的认识过程表现为逐渐积累的认识模式。认识对象的越来越复杂和高级,认识
者本身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者精力的有限性,都迫使认识者不得不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当人们没有能力解释科学时,就借助于虚构来解释科学,这种解释也是建立在人类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的。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开始在细节上发展对科学的认识,并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任何人不可能凭空进行科学研究,总是建立在这样那样的基础之上。克劳修斯的熵概念是建立在已有的许多热力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包括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和卡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没有必要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研究,而是以其为起点,来进行突破和创新。牛顿最为人熟知的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通常被用来赞叹牛顿的谦逊,更重要的是说明牛顿的认识是在前辈科学家如伽俐略等的基础之上。
2. 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否定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由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正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否认,而发展了力学。傅里叶定律通过对拉普拉斯、拉格朗日理论的否定,来达到热力学的发展,当然并不否认拉普拉斯、拉格朗日对科学的贡献。由科学发展的否定的过程可知,科学的发展过程是非常曲折的,有时还必须与所谓的科学权威做斗争,傅里叶定律通过对拉普拉斯、拉格朗日理论的否定的时候,正是拉普拉斯学派统治欧洲科学的时候,拉普拉斯、拉格朗日和他们的门生联合起来,竭力批评傅里叶的理论。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权威,同时有不能迷信权威,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了解科学发展过程,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以使我们对自然科学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从事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
本书是一本关于当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着重讨论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精神。科学技术哲学是对科学技术进程及其相关问题的哲学反思。自然科学在破和立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精神,主要有以下的表现。
首先是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拉普拉斯、拉格朗日的体系被傅里叶打破后,自然留给人们以无穷的奥秘,人们不再承认任何禁区和权威,大胆探索,探索的目的不是解释和论证,而是发现新的未知的原因,近代科学家没有传统的包袱和现存的答案,只相信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建立的知识,科学家求知不仅满足个人的好奇心,也有着为全人类的功利目的。科学认识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科学家关注于能够直接改变事物的原因,以及能够控制事物生成和运动的力量。
其次是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科学家注重把经验当作发现和检验的方法。科学的经验是实验,不是常识,科学的方法是归纳,不是类比。实验的方法按照科学理论设定并限制感觉经验,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的特点,从而使经验观察结果起到发现和证实的作用。近代科学家对经验进行科学设计的方法是认识的一大进步,它填补了感性和理性的差距,用实践结果回答了感觉经验何以能够产生抽象概念的问题。
再次是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玻耳兹曼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概率得出熵,牛顿得出力学方程都是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近代科学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用数学语言精确的描述客观规律,原因有二,一是人们观念的转变,人们相信,用数学建立的模型不
是主观创造,对经验加以理想化的处理和客观规律的发现是一致的。二是数学和物理学发展的一致性。最后是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早期自然科学的范式是牛顿力学,它只承认推动和被推动的因果链,不承认上下的等级区分,世界是一架大机器,自然物按照相同的规律运动,没有上下之分。上帝被设想为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按照机械论的图式,宇宙间的引力被想象为机械力,人的感觉运动被想象为外物刺激感官,推动神经和心灵的机械运动。
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对我们研究生科学研究有重要指导作用,使我们在科学研究中能够进行反思,使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耗散结构http://geoteach.jyjy.ne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17
2.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宗占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科学哲学导论。张之沧。人民出版社。2004年
4.自然辩证法参考读物。刘兵,李正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三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院: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让我们向历史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吧!的确如此,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成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而其根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中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宰割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理所当然,中国的独立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身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其一,我们必须明白,清晰的认识到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运动,截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次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惊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在太平天国大革命和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腐朽性,也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极端反动性。从西方国家来的资产阶级侵略者,在世界的东方充当了绞杀人民进步事业的主要角色,他们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在洒着千千万万农民哥革命的勇敢战士的鲜血的大地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1982年出版 页73)
其二,为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也不能忽略第二次革命高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经过甲午战争,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声势的政治运动。这就是梁康所领导的维新运动。维新派用各种方式制造舆论,组织社会团体,初步形成政党式的组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合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大变。他们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学会、学校、报刊而使资产阶级政治化。他们在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1982年出版 页313)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的农民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这个火山的爆发,按时间说,几乎紧跟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后,它构成中国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的勃起正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时候,又是在最靠近封建统治势力的中枢神经的地区。
光绪帝二十七年(1907年)四月,川东一带出现了义和团的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义。次年,从资阳县开始,川东各地,以至川北、川南的一些地方爆发了,焚毁教堂的群众斗争。同时,在直隶省南部的广宗、巨鹿也发生了以景廷宾为领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山东、河南两省边境的一些省份在这些地方潜伏下来的义和团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川东和直隶省南部的两次斗争虽然可以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余波,然而它们又是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反对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朝统治者的斗争相结合起来的先声。
其三,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次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其次,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得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的形式参加斗争,不但是北京政府,而且是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五四群众运动,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地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旗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新青年》杂志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占中国人口中最大数的农民没有卷入这个运动。这个运动的突出意义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它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即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得到的启发,又从五四运动的经验中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原因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人,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
胡绳
第四篇: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感
—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摘要】中国近代史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段抗争的历史。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由旧民族主义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虽然中国的命运仍没有改变,但不管是落后的农民阶级腐朽的统治阶级,“先进”的资产阶级还是更为突出优秀的无产阶级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痕迹,正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的前途与命运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绝大多数人的手里。所谓“人心齐,泰山移,”理所当然,“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让我们向历史学习,学习他们无畏一切为国奉献的精神吧!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
维新变法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的乐园,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的把她建设 成人间乐园。” —巴金
“我荣幸的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爱的我的祖国的人民。”
—邓小平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胡锦涛 的确如此,国民心态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弱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要面对自己所处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民众中构成一个正常、自信、仁和、积极进取的大国心态。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的历史,而其根本内容是帝国主义列强武装侵略中国,在经济上掠夺中国,在政治上支配中国。中国处于被侮辱、被损害、被宰割的地位。帝国主义列强曾使中国局部地区殖民地化,并且使中国丧失了作为独立国家的完整主权,成为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但近代中国毕竟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其原因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这种反抗斗争的发展,终于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殖民地的命运,取得了民族的独立,恢复了全部国家主权。所以,近代中国的历史又是一部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历史。
理所当然,中国的独立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身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中国的命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其一,我们必须明白,清晰的认识到发生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运动,截止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沦陷,共十四年,它的余波又继续了四年。这次大革命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近代的第一个革命高潮。
伟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惊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在太平天国大革命和两次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极端腐朽性,也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极端反动性。从西方国家来的资产阶级侵略者,在世界的东方充当了绞杀人民进步事业的主要角色,他们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开始结成了反革命的同盟。在洒着千千万万农民哥革命的勇敢战士的鲜血的大地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建立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但是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
其二,为了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也不能忽略第二次革命高潮(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经过甲午战争,这种资产阶级性质的变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声势的政治运动。这就是梁康所领导的维新运动。维新派用各种方式制造舆论,组织社会团体,初步形成政党式的组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的确起了重大的作用。虽然是混合着封建思想的不纯粹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比起传统的封建思想来,毕竟是新鲜的和锐气的。它冲破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空气,激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一时社会大变。他们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化,他们又通过学会、学校、报刊而使资产阶级政治化。他们在宣传组织活动所起的影响,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意愿,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准备。
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个称为义和团的自发的农民运动像火山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这个火山的爆发,按时间说,几乎紧跟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以后,它构成中国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和团的勃起正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危机的时候,又是在最靠
近封建统治势力的中枢神经的地区。
光绪帝二十七年(1907年)四月,川东一带出现了义和团的揭帖,提出“灭清、剿洋、兴汉”的口号,号召人民起义。次年,从资阳县开始,川东各地,以至川北、川南的一些地方爆发了,焚毁教堂的群众斗争。同时,在直隶省南部的广宗、巨鹿也发生了以景廷宾为领袖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扩展到山东、河南两省边境的一些省份在这些地方潜伏下来的义和团群众参加了这次起义。川东和直隶省南部的两次斗争虽然可以说是义和团运动的余波,然而它们又是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同反对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朝统治者的斗争相结合起来的先声。
其三,发生在第三次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失败了。虽然没能产生预期的独立和民主,但是这场阵痛并不是白白度过的。把延续两千年的帝制推翻,在中国的国土上树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从次以后,任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恢复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集团,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
辛亥革命,如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都含有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封建势力的意义,但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确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预示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将要进入新的阶段,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展开。
其次,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得爱国运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工人、群众以罢工的形式参加斗争,不但是北京政府,而且是帝国主义感到十分震惊。
通过五四群众运动,中国思想界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激荡。坚持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观点的人们在运动的高潮中渐渐地退出了斗争,在斗争中最坚决的,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是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在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所举起的旗帜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新青年》杂志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就是这种发展的一个标志。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群众起了先锋作用。占中国人口中最大数的农民没有卷入这个运动。这个运动的突出意义是工人阶级显示了它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分子,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即从俄国无产阶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得到的启发,又从五四运动的经验中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始。
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近代中国革命的胜利归功于各个阶级的努力(当然也不排除经济原因的影响),正是一次次的革命的发展,才使今天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任务,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枷锁,从而为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青年人,我们要铭记: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第五篇:读《从0到1》有感
读《从0到1》有感——别了,“宜宾燃面”
《从0到1》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读的读物,但这本书其实不算厚,260多页,若是耐着性子看的话大概2-4个小时应该就可以看完,我在看《鞋狗》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商业类的书有太多确定的性的观点,甚至颠覆性,作者执意想要将这个本来没有的概念非要强加到你的身上,是极其不好受的,特别是对我这个点外卖永远都是“宜宾燃面”的人来说更加身心俱疲,外卖一般来说就难吃,万一因为尝试新的菜品而后又觉难吃,那不要悔断肠啊!但毫无疑问,读完本书后,就像尝试了一次新的外卖点餐一般,体验也相当不错。
看这本书前因是因为读到徐小平的一句人物评论:如果你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在违规逆行,那大概就是你自己开反了。而有一个人,他不仅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逆向而行,还让路上所有其他车都困惑和怀疑是不是自己开反了,这个人就是:彼得·蒂尔。
我自己不是这种人,生来就是最听话的,正所谓“叛逆”这样“高大上”的冠名词是完全和我搭不上界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我才极其欣羡诸如彼得这类人(我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位)。正如彼得自己所说:两个阶级并不是因为差异而斗争,相反却是因为相似。正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开篇便谈到:“两家人,同样的尊贵体面”。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在班上第一名和第二名永远是敌人,但倒数第一名和第一名绝对可以畅聊一天。马克思说,人们因为差异才会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因为观点和目标截然不同才发生冲突。马克思和历史学家一样会过分的强调差异,认为是观点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才会导致两个阶级的冲突,然而,真正引起冲突不是差异过大,而是太过于相似,对比实力悬殊的双方是不可能擦除战火的,只有力量均衡的彼此才是战争的导火索。倘使你还是不信的话,看看你的父亲和母亲就可以了,假如还没有离婚的话。
《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他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1998年创办PayPal并担任CEO,把电子商务带向一个全新的纪元。而“中国的”PayPal——马云支付宝的创办还要在此之后等上6年。当然中国的支付宝无疑也是C2C的产物:COPY TO CHINA。
2004年做了首笔在Facebook的外部投资,并担任董事。当时直接以50万美元的注入,几年以后,这个回报数字变成了11亿美元。为此我打算一睹获三项奥斯卡大奖的《社交网络》这部影片。
同年成立软件公司Palantir,服务于国防安全与全球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蒂尔联合创办了Founders Fund基金。与其一起创业的同事离开PayPal分别创办LinkedIn、SpaceX、Yelp,特斯拉等几家尤为出色的科技新创公司,每个公司市值都超过10亿美元。这些人在硅谷,互相融通资金,谋划硅谷的投资,建立起似“兄弟会”的“PayPal黑帮”。其实一个初创公司“更黑帮”会更易获得成功,因为黑帮有几大优势:1.人数不多的决策层;2.对老大绝对忠诚的处事;3.对现有收入并不在乎,更多的关注未来(如果你看魔鬼经济学——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你就能找到原因。)一个初创企业创始人必然是要有黑帮头目的那种魅力,并且在现金流和未来预期估值的问题上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这也是为什么PayPal黑帮能够把PayPal做到这么好的原因。
他成立了蒂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鼓励年轻人在校园之外学习和创业。他还成立了蒂尔基金(Thiel Foundation)——20 under 20项目,即给在20个年龄低于20岁在校大学生10万美金去实现自己的创业项目。但这个项目极具争议,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认为这一行为是“10年来导向性最错误的慈善项目,它旨在贿赂学生抛弃教育”。无可否认,美国出一个比尔盖茨就已经了不起了,再出一个扎克伯格这样的少年天才这种概率几乎是万分之一。
什么是“从0到1”?
我觉得彼得用很好的开始切入了这样的一主题。彼得每次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看到这个问题时自己也怀着好奇想回答一下,看是否自己能够答对。于是:“通常在人生价值和生活哲学问题上总是少有惺惺相惜者。” 看着自己的答案,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发现其他人也不外如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亟待改革。”
“美国是非凡的。”
“世界上不存在上帝。”
…
彼得给出自己的答案:“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面。” 我试着把自己的答案套进这样的一个模式里,问题和答案一下变得非常清晰。我觉得至少可以从这样的回答看出几点。
(1)创业者该有的——颠覆式创新
这是以前我在看《对话》栏目的时候听到的词,当然我相信这个概念并不是他们率先提出。里面一直探讨什么是颠覆式的创新?我认为是:违背大多数人所认为,站在真理之上,却被少有之人掌握的。大家所熟知的微信、QQ是不是颠覆式创新,毫无疑问:是的。【当然这个是就中国国内而言,不谈及对外国相同产品从1到N的复制】。就在社交这一方面而言完全可以做到代替传统电信,所以,QQ和微信是实现了从0到1的。我其实一直好奇,作为苹果公司这样一家以创新著称的品牌。APPLE WATCH是否实现了从0到1的颠覆?在我看来,还远远没有。当然相当一个程度是因为我买不起APPLE WATCH。但不可否认得是它想代替手表,可是大家都知道手表现在是一个“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作为读取时间的功能已经基本没有关系了,但APPLE WATCH就目前功能和市场效应来看并没有占据精英市场,不过确实成为了一个奢侈品,却没取代手表。APPLE WATCH也想颠覆手机,但是它还是不能脱离手机的绑定而存在。它甚至想把医学测生命体征的功能加入进去,但是并没有实现较大的突破。这种四不象似的杂糅我可以相当程度的认为这是一个“创新”,但是绝对不是“颠覆式”的。所以,做到从0到1,你可以在两方面去考虑:1.技术革新。即用户在用完你的产品之后,可以完全不需要依靠你所颠覆的传统产品,这个可以说是技术上的突破。2.商业模式。诸如360采用免费占领电脑网络安全这个市场,然后再以另外一种形式向消费者收费;包括现在的ONLINE,OFFLINE商业模式、大象模式等等。我不去排除还有其他的途径,但这是一个企业家所应该去探索的。
(2)创业者该有的——迎风而行,独立思考
最反主流的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可以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思考。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雄心勃勃的探索秘密之前,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可能发现事物,难道全球人才库中更加聪明的、更具有创造的人没有发现?无疑这样的疑问扼杀了一个又一个的鲜嫩的思想。你可能会觉得叹息,但是在学术界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纪录片的一开头,戈尔说了一件相当令人感叹的事。他说他六年级时候的一位同学,曾经在课堂上面对世界地图当场指出南美洲大陆似乎曾经跟非洲大陆是一体的。这其实就是大陆漂移学说,现在已经成了科学常识。然而戈尔上小学的那个年代这个学说还没有被“主流科学”接受,以至于他的老师立即告诉学生这纯属无稽之谈 — 根据戈尔说的戏剧性结局,后来这位具有非凡眼光的学生成了一事无成的毒瘾者,而老师却成了布什政府的科学顾问。
你可能会说就这样扼杀了一位天才,但是主流的学术界就是如此,他们不会对没有根据的事情进行鼓励和支持,他们必须在正确与错误之间严格的进行审查。这让我想起几天前,我导师因为我的论文题目过于新颖而让我改一下,我本来想解释我这么写的理由,但当时只问了我一句话:这样的说法,在知网上有吗?我说:没有。然后就挂了。科学界渐进式的创新是因为学术界是不容许有太大的失误存在,这才是为什么“专家”能够保持一如既往权威的原因所在。
郭德纲说:以前我只是想给主流相声界当一条狗,他们不要我,把我硬生生的逼成了一条龙。
哈哈哈....听着解气。
我想创业的过程中,包括那些商业巨头们可能完全看不懂你在做什么,甚至予以诋毁,保持独立的思考,继续探索你的发现,说不定你就是一条龙。
怎样做到从0到1?
我记得一个大学的舍友给我讲过一个数学上的悖论,他问我:“你能跨出一米的距离吗?”。我下意识的觉得他是在讥讽我的“身高”。我瞪着他说:“你说呢?必须的可以啊”。他说:“不可能”。又接着说:“你跨过一米的距离是不是要先通过1/2米这个距离,然后继续跨你1/2米距离,但是你在通过这1/2距离之前你又是不是得先通过1/4米,而后1/8...以此循环,你永远不能跨出1米。”当下,我从椅子上起身,单腿一跨,两片地砖过了,正好1米....当然这只是在一个很具体的动作上解决了一个很抽象的问题,而我想说的是从0到1也许像数学悖论一样复杂,也许就是你迈出那一步这么简单。
(1)尽可能的找到你的利基市场
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的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条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将自己困在竞争之中。所以,唯一摆脱竞争的方式就是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去获得你的垄断地位,因为大部分企业失败的原因无非就是被过于激烈的竞争给吞噬。
因为市场手机除了像三星这样贵的要命地手机之外,就是土的不行的山寨手机。而小米发现利基市场于是做“性价比”最好的手机,最终雷军这头猪才可以迎风而起。支付宝也发现网上支付是银行、传统金融所没有涉及的领地,从而率先抢占了制高点,以致险些撼动银行的超级地位。
(2)清楚你所要开创的未来
记得当雅虎公司打算出价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时,可以说这样的价格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的。但是扎克伯格在会议上宣布:“好吧,伙计们,这个会议不过是走一个程序而已,10分钟也用不到,我们显然不会将FACEBOOK卖掉”。因为扎克伯格知道他所开创的公司的未来是在哪里,而其实雅虎不清楚。一个知道自己公司将来会走向什么地方的公司,必然不会在0到1的路上夭折。
最后,我想就自己看《从0到1》得出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观点,对于初创企业更是如是:
(1)不要让别人抓住自己的DD 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四流企业做服务。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甚至在中国的学术上,更是以外国为世界中心。从1到N你也许搭了别人技术发展的顺风车,但如果我们都是只考虑为了赚取眼前的利益而不思进取直接山寨的话,对人类来说,我们科技的创新就只会停滞不前;对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就只能是被别人抓着DD,裹足难前。真正的企业应该是要做到去创新,去颠覆,去制造你们这个行业的标准,去做一个国家可以做的事,而不是做一个企业可以做的事。
(2)创业前思考这几个问题
1.工程问题。你是否有相对别人不同的技术,别人达不到的壁垒。2.实际问题。现在这个时候是否适合开创你自己的事业。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你是否已经觉得可以以一个晓得市场占领大的份额。4.人员问题。你是否有和你具有出价值观以外的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团队成员。5.销售问题。除了对产品本身注重之外你还需要注重你的销售。6.持久问题。你能保证巨头不会进入你所在的利基市场,10年,20年依然保持盈利。7.秘密问题。你是否有你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机遇。
就在写这段文字中途,我点了一份“港式铁板烧饭”,加鸡排,还加了黑胡椒酱!!不错,终于可以告别“宜宾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