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

时间:2019-05-14 12: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

第一篇: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

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

历年来,成人高考数学

(二)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块: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多元函数微分学(主要是二元函数)及概率论初步。其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在考试中分数占很大比重,因此这两大块是我们大家尤其要重视的重点。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下面我们粗略地看一下考试的主要侧重点。大家可以根据下面的这些复习主线有目的地来进行复习。当然,这些只包括了考点的一部分,要想得高分,还得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复习。

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1、极限与函数的连续性

这一部分主要着重于考察大家对极限以及函数的连续性概念的理解,具体主要包括:

(1)两个重要的极限

这里主要要求大家掌握这两个重要极限的变形形式,评析:上述两个变形表明,无论这两个函数的自变量的趋势如何,只要在自变量的这个趋势下,上述两个等式总成立。比如,大家一定要理解掌握这两个变形。在历年的考试中,二者必居其一。

(2)函数连续性(其中包括函数的间断点的定义)

这一部分主要考察点包括函数连续的定义、函数在一点连续的充要条件(左极限等于有极限)、函数的间断点(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连续)。

2、函数的导数

当然,要想了解函数的导数及其相关内容,大家首先必须理解导数的定义。

(1)导数的定义

一个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无非就是指函数在该点处函数值的改变量与自变量的改变量的极限值,即

(2)导数的几何意义了解导数的定义,有助于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点处的导数为曲线在处切线的斜率,从而可得在该点处切线方程为

(3)函数的求导方法

这一部分大家要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求导方法、隐函数的求导方法及对数求导法。这一部分内容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以后我们会逐个地讲解。这一讲,我们主要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对我们的考试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增加大家对考试的信心。而且,我也相信,只要大家根据我提供的主线好好地复习,肯定能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3、导数的应用

在这个主题中,需要大家掌握如下内容:

i)两个中值定理

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这里主要考察这两个定理的基本内容,要求大家了解这两个定理分别成立的三个和两个基本条件,会判断给定函数是否满足定理成立的条件及计算满足定理条件的点。

ii)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法则主要用于计算函数未定式 的极限。这个法则在求函数的极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大家要重点掌握。当然,如果大家能够在求极限的过程中,使用等价无穷小量替换将会更大的简化计算过程。这是后话,不再详述。

iii)导数的符号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导数大于零,则该区间是函数的递增区间。

如果函数在给定区间的导数小于零,则该区间是函数的递减区间。

这个结论主要用于计算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后面我们要提及的求函数的极值、最值。

iv)函数的极值、最值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把问题转化成求谋个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这就需要大家掌握用极值的第一、第二充分条件计算函数极值。在这里,只要求大家能计算简单的初等函数极值。

4、函数的微分

函数的微分与函数的导数有密切的关系。函数可导是函数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如果函数可微,则只要掌握了这一计算公式,函数的微分就容易计算了。

第二篇: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复习及考试方法

考生要在成人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深刻理解《复习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相关的考核要求,在知识内容上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考核要求方面,弄清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要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要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建立知识网络,对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

高数一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高数二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一元函数、极限连续大概占20多分,这些都是每年必须要考到的。一元微积分、微分学,这个占得挺多的,大概占40—50%。如果要是高数二,知识面考得少一些,集中一些,但是题的分量就重一些,比如说每年有二元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这里面可能会出现比较难、刁钻一些的题。高数

一、数二,不像高中起点的,可能差异稍稍大一点。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考试类别,不管怎么样,前面的一元函数、极限、一元函数的微分、积分是一个基本的东西,也是最拿分的东西,一定要把它们做熟了。比如说求极限的几种方式,求微分的几种方式,以及求倒数,都会面面俱到,学员还是要把握住历年的考题,把握住大纲的要求,把握住考试卷,就应该能把握住会考什么。

1、注意以《大纲》为依据。

弄清《高等数学》

(一)和《高等数学》(二)在知识内容及相关考核要求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共有知识内容方面,同一章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如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求反函数的导数、掌握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但上述知识点对《高等数学》(二)并不做要求;又如在一元函数积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三角换元求不定积分,其中包括正弦变换、正切变换和正割变换,而《高等数学》(二)对正割变换不做考核要求。

其二是在不同的知识内容方面,《高等数学》

(一)考核内容中有二重积分,而《高等数学》(二)对二重积分并不做考核要求;再有《高等数学》

(一)有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高数(二)均不做要求。从试卷中可以看出,高等数学

(一)比《高等数学》(二)多出来的这部分知识点,在考题中大约能占到30%的比例。共计45分左右。所以理科、工科类考生应按照《大纲》的要求全面认真复习。

2、对概念的理解。

考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努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在学习方法上追求学习效益。

加强练习,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性质能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和辨析,对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要进行适度、适量的练习,在练习中加强理解和记忆,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承的,理解中加深记忆,记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死记硬背是暂时的,只有理解愈深,才能记忆愈牢。

4、加强练习

熟悉考试中各种题型,要掌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中要注意分析、总结、归纳、类比,掌握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寻求一般性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在专升本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考试成绩上升空间较大的一门课程。学好数学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

5、考前一个月冲刺备考建议 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要是在这段时间里面设计一个自己复习计划,至少在前十天看看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掌握这些概念、公式。考试之前该背的要背,要上口背,这样不容易忘。有的公式是根据特点去背,包括三角函数公式、导数公式、微积分的公式,这些都得背下来。不但背公式,还得掌握方法,方法如果会的话可以复习一下,如果不会的话可以从模仿入手。能够把公式运用起来,多做几道题对公式的运用和内涵就了解了。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些做过的题,或者是做一些自己能做的题,不要抠难题。难题之所以难有两条,一个是综合性强,一个是技巧性。综合性太强的话,如果知识学的不牢固的话,我们还没有适应综合性的能力,往往会使你丧失信心。如果技巧性太强,技巧也有基本的方法,也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前两年专升本也好,高中起点也好,都可能从里面出一些小技巧的东西,这也是想把一般考生和好的考生区分开来,增加试卷区分度,如果过分强调技巧,往往会在基本概念里面丢分,这样会得不偿失。所以说基本的东西不能丢。做一做常见的题,做一做做过的题,做一做会做的题,温故而知新,做过的题要做懂了。考生把握住这两条,应该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6、最后这段时间,单靠记公式行不行?

公式必须得会,历年考得就那么几道类型题,都弄会了也不是很难。建议考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走,如果跳跃式学习,会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一步一步的走,走到那儿是哪儿,这没关系,如果非得满分的话,也不现实,把自己会做的分都做出来。

7、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因为很多学员的高数学学习起来比较仓促,没有像高中或者初中的数学学习那么扎实,没做那么多作业,运算错误率特别高。有些比较相近的公式也容易记错了,这就会造成不应该丢的分丢了,会做的题目,知道怎么做,就要仔细。平时可能一分丢了,还看不出来不觉得,但考试的时候不是这样,这是要丢分的。还是要尽量少有失误,争取每做一道题,对一道题,不求做的多,只求做的准确。

8、基本公式

一、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 y=c,(c为常数)2.幂函数: y=xn ,(n为实数)3.指数函数: y=ax ,(a>0、a≠1)4.对数函数: y=loga x ,(a>0、a≠1)5.三角函数: y=sin x , y=con x y=tan x , y=cot x y=sec x , y=csc x 6.反三角函数:y=arcsin x, y=arccon x 二、三角函数公式 1 两角和公式 1 2

倍角公式 半角公式

4、和差化积

三、两个重要极限

四、导数与微分 1 求导与微分法则1、2、3、(u +v)’=u’+ v’ 导数及微分公式

五、不定积分表(基本积分)

1、

第三篇:高等数学二要点总结

高等数学

(二) 考试信息:

考试序号67力行楼451046027月11日10:50——12:50  考试题型:

 填空题15’(5)

 单选题15’(5)

 解答题50’

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p76

 三重积分P157

 第二类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两类曲线积分之间的联系)并结合格林公式的应用

 第二类曲面积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p220高斯公式的应用(散度旋度)

 计算幂级数的和函数P269——逐次积分逐次求导的应用  综合题20’(2)

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相关证明题) 绝对收敛于条件收敛的相关性质及证明

 考试范围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第十章 重积分

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第十二章无穷级数

第四篇:高等数学二(山大网络教育模拟题)

高等数学模拟卷 2 一

求下列极限 1 limcosn

=0 nn 2

求limx22x2x

= 1 , x→-2

-1 , x→+2 3 求lim2

=∞

x01x 求limx0x2sinxx3sinx

=3/4 二讨论sinxf(x)x0x0x0在 x=0 处的连续性

解:当x→+0时,f(0+0)= 1

当x→-0时,f(0-0)=1

当x=0时,f(0)=0

所以,f(0+0)= f(0-0)≠f(0)

所以,f(x)在x=0处不连续。

计算下列各题

yln[ln(lnx)]求y, 解:y’=1/[ln(ln x).1/(ln x).1/x 2 xy求y, yx,解:y’.y.xy-1=x.yx-1

y’=x-y..yx-2 limx0四求xcost2dt02x2sin10xxcost2dt02x2解原式limx0x102x2xcosx4limx010x91cosx4limx050x84x3sinx41lim 7x040x10

求y22x5和yx4所围平面图形的面积 解:

A2202xdx802x(x4)dx

2331822xx2xxx24x02222 1263232

18 六(x1)2dy2xy4x2 dx2x 21x解:此方程为一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P(x)4x2Q(x)2

x1ye1x2dx2x4x21x2dx14(2edxc)2(cx3)x1x132x所以原方程通解为

y

143(cx)x213

第五篇:成考政治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辩证法是三种历史形态依次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1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二、物质和意识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朴素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7.辩证唯物主义任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8.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9.规律是指事物、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的世界。

18.哲学上的二元论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19.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20.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21.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2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24.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分歧。26.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7.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6.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具有特殊性。

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8.系统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整体性。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1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3.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16.系统是指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8.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9.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作用。20.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21.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抽象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2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5.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26.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矛盾同一性决定的。27.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对抗和非对抗。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指人们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从物的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

13.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14.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15.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16.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9.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实践。2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3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32.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3.“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34.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

5.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7.马克思两大理论贡献是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主义。8.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0.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劳动者。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12.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13.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将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类型。14.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5.社会经济结构亦即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16.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17.社会政治结构亦即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政权。1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9.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20.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是意识形态。

2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6.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8.阶级斗争即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9.阶级斗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

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12.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13.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14.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5.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课题,历史证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其最根本的依据是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

7.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8.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0.200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与时俱进。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14.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5.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协调发展。

1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20.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与时俱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6.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7.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8.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11.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1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1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15.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农民。

1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7.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1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0.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定息。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0.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1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7.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18.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政治保证。20.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21.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23.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小康。2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25.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26.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27.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8.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利益。29.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0.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2.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4.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5.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6.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7.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我国现阶段处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划分,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7.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8.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9.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司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11.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2.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17.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1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19.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2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23.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24.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2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由之路。26.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27.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28.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5.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6.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7.民主的含义首先是指,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9.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0.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1.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2.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7.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在对得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发扬。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1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核心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是哲学社会科学。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的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3.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民主法治。13.民主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6.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8.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经济特区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2.邓小平提出的和平和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13.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15.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17.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1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20.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1.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中英联合声明》。4.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6.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10.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2.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题是和平发展。13.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反对和遏制“台独”。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共产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7.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8.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0.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12.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13.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14.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1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7.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三个代表”。18.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1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下载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成考高等数学二导数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数应用复习

    班级第小组,姓名学号高二数学导数复习题8、偶函数f(x)ax4bx3cx2dxe的图像过点P(0,1),且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x2,求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2x23)(x24)(2)yexxlnx (3)y1x2 sinx (4)y1234x......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二概念和笔记公式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二概念和笔记公式第一章节公式由(1)对数的性质: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的对数是零;③底数的对数等于1。(2)对数的运算法则:①②③④3、对数换底公式:由换底公......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二概念和笔记公式

    第一章函数、极限和连续§1.1函数一、主要内容㈠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y=f(x),x∈D定义域:D(f),值域:Z(f).2.分段函数:3.隐函数:F(x,y)=04.反函数:y=f(x)→x=φ(y)=f-1(y)......

    成考政治专升本复习重点

    成考政治专升本复习重点 1、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考高起点复习地理(5篇)

    2012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常考复习资料 一、地理位置1、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大的洲——南极洲2、跨纬度最大的洲——亚洲3、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欧洲4、海岸线最平直的......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议论文)

    成考高升专《大学语文》复习材料— 议论文部分(一) 1、学习目标: 本章共14篇文章,其中文言文8篇,白话文6篇;其中精读文章8篇,泛读文章6篇。通过14篇议论文的学习,要求掌握:(1)议论文的......

    成考语文复习病句(1

    成考语文复习病句之一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

    高等数学教案ch 8.2 偏导数

    §82 偏导数 一、偏导数的定义及其计算法 对于二元函数zf(x y) 如果只有自变量x 变化 而自变量y固定 这时它就是x的一元函数 这函数对x的导数 就称为二元函数zf(x y)对于x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