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

时间:2019-05-14 12: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

第一篇: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集锦

一、填空题

1、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3米的米。

2、如果(58()()(),每份占1米的,是

()()())表示“1”,那么()用分数表示是()。

3、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4、分数(a不等于0),当()时,它是假分数;当()时它是真分数;当()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时它是最简分数。

5、一个最简分数,若分子加上1,约分得;若分子减去1,约分得1,这个分数是()。412ba6、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7、在、、1254221578、、中,真分数有(),能化成带分数的111512假分数有()。

8、把下面各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544121=

=

= 1110891= 9189、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是1。

20110、“一块菜地的种了黄瓜”中,把()看作单位“1”,平

6均分成()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份。

11、“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中,把()看作单位“1”,平

56均分成()份,红气球是这样的()份。

1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段长()()米,是1米的。()()()()米,是1米的,两()()

13、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每份是()公顷。

1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厘米=()米 35平方分米=()平方米 53秒=()时 25公顷=()平方千米

15、把

535、和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010816、六(1)班种树56棵,五(1)班种树40棵,六(1)班种的棵()(),五(1)班种的棵树是六(1)班的。()()()()

17、一堆煤平均分7次运完,每次运这堆煤的,5次运这堆煤的。

()()()()共装14车,每车运这堆煤的,4车运这堆煤的。

()()树是五(1)班的18、小红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2分,小青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5分,小红每分步行这段路程的(),()步行的速度慢一些。()

19、一台碾米机30分碾米50千克,平均每分碾米()千克,照这样算,碾1千克米要()分。

33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711122、()个是1,12个是(),1里有()个,385101里有()个。621、2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带分数或整数。

2.9小时=()分 339分=()时 119平方分米=()平方米 3083毫升=()升

24、王师傅5分钟加工17个零件,李师傅加工20个零件需要6分钟;张师傅7分钟加工23个零件,()的效率最高。

25、在○内填>、<或=。

227931○ 8 ○ ○ 5835163412622○ ○ 45575326、分母是a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27、分子是10的最大假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28、把4吨煤平均分给5户居民,平均每户居民分得总吨数的每户居民分得()吨。()(),()29.甲车3小时行441公里,乙车每小时行130公里,()速度快一些。

30.小明看一本书要8天看完,小强看同样的一本书需要10天看完,二人都看了4天,小明剩下全书的(),小强剩下全书的()。31.五年级一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的人数表示单位“1”的量。实际就是把()的人数平均分成()份,女生人数相当于其中的()。

32.小明和4人均分了2.5升饮料,小明喝了()升,是饮料的(),其中3人喝了()升,是饮料的()。

33.有4捆书,每捆35本,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本,是4捆书的(),是()捆,是一捆书的();其中3人分得这些书的(),是()捆,是()本。

5二、选择题

1.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2厘米,如果把它的边长都扩大2倍,原来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扩大后正方形周长的(),原来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扩大后正方形面积的()。① 1 ②2倍 ③124 ④4倍

2.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3倍,分母不变,这个分数就(子不变,分母扩大3倍这个分数就()。

①扩大3倍 ②扩大2倍 ③缩小3倍 ④缩小2倍 3. 0.3分钟是40秒的几分之几()。① 931920 ②40 ③60 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确定: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值相当于除法中的()。①被除数 ②除数 ③商

5.分母是6的最简真分数有()。①1个 ②2个 ③3个 ④5个 6.分子除以分母商1余1。这个分数是()。①真分数 ②假分数 ③最简分数

7.分子是最小的质数,分母是2,这个分数是()。①真分数 ②假分数 ③最简真分数

8.某班男生21人,女生24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① 1 ② 1 ③

7415 ④2124

;若分),分数),男4)9.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分子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改写成小数是()。

①=0.4 ②=0.444 ③=0.40 ④≈0.444 10.把4米长的电线,平均截成10段,每段长(),每段占电线总长的()。

① 4111米 ② ③ ④米 104101011.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的和()①1 ②2 ③3 ④212.1012分母加上9,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18①6 ②4 ③8 ④9 13.5克盐溶入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② ③ ④无法确定 2016251314.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

44①①一个 ②无数个 ③有限的 ④没有

三、判断题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能是0。()

2.两个分数相比较,只要分数单位大的这个分数值就大。()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任何数,分数大小都不变。()4.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

5.因为任何带分数都能化成假分数,所以任何假分数都能化成带分数。()

6. 8小时就是日。()137.把2 化成小数是2.875。()

8.16千克黄豆可以做56千克豆腐,每千克豆腐需要用3 千克黄豆。()

9.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内角度数占三个内角度数和的,这个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10.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是最简分数。()11.4千克的与2千克的相等。()12.分数都比1小。()13.和8812的大小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也相等。()1215251258

四、综合运用

1、学校食堂第一周烧煤

2、三位小伙伴进行比赛,小林3分走182米,小军4分走245米,小宋5分走306米。他们谁走得快?

3.一条路长千米三天修完,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要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4.一条路长千米三天修完,第一天修了千米,第二天修了千米,17吨,第二周烧煤0.65吨。哪周节约? 20783828783828第三天要修几分之几千米?

5.少先队员采集树种。第一小队7人采集了8千克,第二小队6人采集了7千克。哪个小队平均每人采集得多?

6.一堆货物120吨,用去了45吨,还剩总数的几分之几?

7.一根木料锯掉米后,还剩,这根木料原来长多少米?

8.一根木料锯掉米后,还剩米,这根木料原来长多少米? 463746377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外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教学中,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有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知识的内涵。

3、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比较、迁移、推理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

课时安排:1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3个)

(2)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的几个?(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 1)

2、以21 为例,说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得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5-46页的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习题,并记录疑问。习题如下:

(1)71、92、53 各表示什么意思?

(2)填空

①小陈的妈妈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是苹果总数的()

②小青的妈妈买了一盒饼干,里面有12块,每块是这盒饼干的()

③127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自我检测。

组织学生互相检查,并交流问题。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进行点拨,收集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然后解答。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结果。

1、教师出示知识点对应的练习,强调独立完成。习题如下:

(1)填空。

①把15个草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草莓的(),其中3份是这些草莓的()。

②72里面有()个71、154里面有()个151。

(2)小佳计划7天看完《米老鼠学数学》这本书,平均每天要看全书的几分之几?5天能看全书的几分之几?

2、组内交流自己的结论。

3、教师抽查2-3个小组发言并评价。

4、教师归纳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的第3、4、5、6、7题。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一个整体

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49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板书:7/8)

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板书:7÷8)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

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2)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2、教学例2:

(1)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怎么表示?

(2)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

3、师出示自学提示:

①例题1中,每人分得多少个蛋糕?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的1/3,就 是1/3个.)

②例2中,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③讨论这两个例题中的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④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汇报分享:

1、小组汇报。

2、其它组帮助释疑。

3、讨论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51练习十二第3题,再集体订正。

2、填空。(指名口答)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3、独立完成P51练习十二第4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当两个数相除除不尽时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1:1÷3=0.333„„(个)=1/3(米)例2: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 除数

(分子)(分母)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教材第50页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渗透“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大家知道除法与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b不等于0),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自学例3,试着去解决问题。

2、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

3、怎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汇报质疑

1、说说通过自学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讨论:

(1)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用谁作标准数,该怎样计算

(2)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说说你的理由。

四、交流汇报

1、小组汇报。

2、其它组帮助释疑。

3、讨论验证。

4、师引导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都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六、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6、7、10题。

七、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

7÷10= 7/10 20÷10= 2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材第 5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区分的读写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带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对假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分数,但是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总会有分家的时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帮分数分分这个家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例1,什么叫真分数?

(2)自学例2,什么叫假分数?什么叫带分数?

(3)分数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分成那几类?

2、汇报质疑

(1)说说通过自学学会了什么?

(2)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小组讨论:

①什么叫真分数?它有什么特征?真分数有什么意义?

②什么叫假分数?它有什么特征?假分数有什么意义?

③真分数与假分数各有什么特征?1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呢?

④什么叫带分数?怎样读写带分数?

3、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其它组帮助释疑。

(3)讨论验证。

4、精讲点拔

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也就是说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而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54“做一做”的第1。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0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

„(小于1)

假分数: 分子等于分母的:

„(等于1)

分子大于分母的:

„(大于1)

有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带分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材第53页例3)

教学目标:

1、会把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2、会把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整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以下:

11/

4、11/

12、5/

5、7/

4、13/8说一说哪些是假分数?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实际上是整数;而有一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那么大家知道怎么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吗?(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二、新知探究

1、引导学生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4页相关内容,学完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假分数怎样转化成整数?

(2)假分数怎样转化成带分数?

2、汇报质疑

1、引导学生总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想一想:6/5=()独立练习,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质疑修正

3、根据学生的交流质疑情况教师归纳

(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要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只要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P54做一做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3=3÷3=1

8/4=8÷4=2

7/3 是 6/3(就是2)和 1/3合成的数,等于二又三分之一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三第2-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熟练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教学重难点: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课件出示)3/5 13/8 21/2 70/35 74/7

2、明确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要求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实际,做出判断,说明理由。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4题。

组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带分数。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5题。

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让学生感悟所填假分数、带分数的大小。

2、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6题。

要求学生用假分数、带分数表示途图中的涂色部分,让学生巩固带分数是假分数另一种书写形式的认识。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7题。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8题。

组织学生独立写一写,再指名回答。

5、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比较大小,师巡视,观察学生们比较大小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先把题目中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比较大小。

组织学生讨论:带分数和假分数哪个更容易看出数的大小?

三、课后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学习体会)

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7页例1)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7/

6、23/

9、3/

15、6/

8、9/12 谁来说说以前上分数的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及它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同学们初分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有什么样的基本性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自学设疑

1、自学57页例1并尝试完成它。

2、观察并找出它的变化规律。

3、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4、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探究释疑

1、通过例1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说说你看不懂的地方?

3、小组讨论:

(1)说一说例1三幅图表示的分数的意义?(2)讨论总结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小组内说说你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4)小组讨论并举出像例1的分数等式。

4、自学57页例2并尝试完成。

(1)思考如何将2/3和10/24化成不同分母的分数而大小不变呢?

(2)思考怎样将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呢?试着总结转化的方法?

(3)说说通过学习例2懂得了什么?

(4)你还有什么疑问?

(5)小组讨论:

(1)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2)小组归纳总结转化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质疑修正

3、引导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巩固练习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教材第60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

2、写出12和16的所有因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课件出示例1)

(1)同学们找一找8和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交流指出8的因数,同时师板书(8的因数有:1、2、4、8。12的因数有:1、2、3、4、6、12)

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学生讨论,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集合图)

指出:1、2、4是8和2公有的因数,叫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适时引出课题:最大公因数(板书)

(2)练一练(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①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1题。

②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题

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4)指名汇报。

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短除法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短除法

指出:求两个所有的公有质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练一练(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独立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

(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巩固练习(教材练习十五第2、3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教材第62页例3)

教学目标: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文家的贮藏室是长方形,这几天正忙着装修,他把李师傅请到家里,帮助他装修,他会整么装修呢?小文的爸爸要求选用正方形的地砖,选用几分米的才能不用锯分又能整齐地铺满呢?自学60页后再告诉老师吧?

二、自学设疑

1、装修的要求是什么?

2、可以用纸片摆一摆,用笔在纸片上画一画。

3、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三、探究释疑

1、说说通过学习例3懂得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讨论:

(1)选用边长几分米的刚好铺好?如果用1分米的地砖,沿着贮藏室的长边要铺几块?宽边要铺几块?2分米和4分米呢?

(2)正方形的边长1、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

(4)怎么找16和12的公因数?怎么找最大公因数?

(5)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全班交流质疑修正

3、学生总结归纳

五、巩固练习(教材练习十五第5、6题)

六、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上的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和12的公因数:1、2、4 16和12 的最大公因数:4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约分(教材第60页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对分数进行约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24和32(2)40和85(3)70和90

二、自学设疑

1、自学例4相关内容。

2、什么是最简分数?

3、思考怎样化简分数?

4、什么叫约分?怎样进行约分?

三、探究释疑

1、说说通过学习例4懂得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讨论:

(1)4/5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你还能举出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2)怎样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3)什么叫约分?(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4)约分还可以怎样写呢?

(5)总结约分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交流论证

3、归纳总结出约分的方法。

五、精讲点拨

1、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2、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六、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可以把不是最简分数的通分约分化成最简分数,然后比较找出相等的分数连起来。

七、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上的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

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约分练习课(教材第66-67页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概念的理解,能熟练应用约分的方法正确地约分。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约分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运用约分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叫最简分数?什么叫约分?怎样约分?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互相说一说,然后在班上汇报。

二、练习指导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口头回答,回答蓝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哪个多些?为什么? 体温:这两个图的分数还可以化简为几分之几?

2、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交流,教师指名订正。

3、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直接填在教材上,集体订正 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4、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4题

让学生根据最简分数的概念,判断哪些已经约成了最简分数,哪些没有约成了最简分数。然后把不是最简分数的继续约成最简分数。

5、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先约分,写在教材上,在连线。

6、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7题

学生独立思考,再班上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先把这几个分数约成最简分数,再比较哪些分数相等,可以用同一个点表示,然后直线上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5、8题

组织学生读题,审题,理解题意,然后指名两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66页第9题

引导学生根据插图中的两个时钟,求出睡眠时间,再和全天24小时比较,写成分数并约分。

四、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上的相关练习)

六、课外作业(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10、11、12、13、14题)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最小公倍数(教材第68-69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什么叫倍数?

2、从0、2、5、9这四个数中,选出三个组成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有:()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的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的方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方法。(4)自学课本第68页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又叫最小公倍数?

②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5)学生汇报得出结论: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怎样求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找出6和8的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

(4)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明确: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订正。

2、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再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两数只有公因数1时,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

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叫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材第70页例3)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会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运用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贮藏室铺地砖的例子吗?已知贮藏室的长和宽,要求用边长为整数的长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求选用地砖的边长,也就是求什么?(学生回答)

对,也就是求长和宽的公因数。现在我们反过来,如果已知一种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要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情境图

(1)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墙砖必须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分小组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呈现边长为6分米、12分米„的正方形。

师:正方形的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组织学生再小组内说一说。

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只要找出2和3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就知道所铺正方体的边长了。

3、找出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然后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和3的公倍数:3、6、9、12、15、18„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最小可以是6厘米。

4、回顾与反思

5、在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上画一画,看答案对不对。

归纳总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吧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6题。

使学生明确这是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做出解答。然后让学生说一说问什么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七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

2和3的公倍数:3、6、9、12、15、18„

正方形的边长最小可以是6厘米。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通分(教材第73-74页例

4、例5)

教学目标:

1、在复习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的方法,掌握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陆地占地球的多少呢?海洋又占多少呢?请把书翻到73页去学习一下吧!

二、自学设疑

1、自学例3,试完成:以地球为单位1,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面积的()。

2、归纳两组分数中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怎

么比较?

三、探究释疑

1、说说通过学习例2懂得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小组讨论:

(1)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2)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四、交流分享

1、小组汇报

2、交流论证

3、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五、二次探究通分的方法。

自学并讨论:

1、自学例5,并试解决并找出比较出黄豆和蚕豆哪个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2、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么比较?

3、什么叫通分?怎么通分?

4、归纳总结:

像例5一样将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时可以利用通分的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

六、巩固练习

1、教材第7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7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七、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通分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第77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两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从山脚到山顶甲用了5 6 时,乙用了0.8时,那位同学爬得更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学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1。

(1)想一想: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该怎样表示?

(小数表示为3÷10=0.3(m)、3÷5=0.6(m);用分数表示为3÷10=310(m)、3÷5=35(m))

(2)表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

明确:分数和小数之间是可以互化的。

2.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呢?

(1)思考:0.1、0.01、0.001„„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把0.3和0.6化成分数可以怎样写?

(3)尝试转化0.07、0.24、0.123。

(4)把小数化为分数时需要注意什么?(明确:能约分的要约分,化成最简分数。)

3.怎样将分数化为小数?(出示例2)

(1)思考:该如何进行排列?

(a可以把所有的小数化成分数,通分后再进行比较; b把所有的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2)观察化简前的分数,分母和小数有什么关系,有规律吗?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

(3)请再观察分子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4)学生独立转化 910、43 100 为小数分别是多少?(预设:学生会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小数。)

(5)学生尝试转化725、11 45 为小数,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知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教材第78-79页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对分数和小数互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判断某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会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请你回忆一下,小数怎样化成分数?分数怎样化成小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互化方法。

二、练习指导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1题。

学生观察图,结合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思考并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图中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审题,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是用除法计算,然后用分数表示所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审题,除不尽的要保留两位小数。

提问: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吗?请你自学教材第79 页的“你知道吗”。(学生自学,看教材质疑。)

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请你应用这个规律,判断一下教材第99页练习十九的第5题中的各数,看看与我们刚才计算的情况相同吗?

5、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6题。

让学生在直线上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直线下面的框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投影仪展示结果,集体订正。

6、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九的第7题

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题意,完成第1 行的两个空,说一说思考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表中其它各空。

7、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九的第8题。引导学生先审题,再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九的第9题.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1)统一成小数比较:6/5 ≈0.83 因为0.83 <0.9,所以 5/6<0.9

(2)统一成分数比较:0.9 =

9/10,9/10 = 27/30,27/30 ﹥25/30,所以 0.9﹥5/6

2、完成教材第79 页练习十九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方法。

(1)统一成以小时为单位的数,再比较。

(2)统一成以分为单位的数,再比较。

提醒学生注意:速度相同,谁用的时间长,谁家离学校的路程就远成小数有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通过复习,我们能够更加熟练、正确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应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我们还研究了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

五、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教材第80页,教材第81-82页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归纳提高

1、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试着归纳出来吗?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2、应用知识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1 题。

先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然后讨论:分数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用到了本单元学习的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5、8题。

组织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理解问题的实质是求什么,这两个题有什么区别。

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7、9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二十的第10、1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五、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易错题整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易错题

一.填空

8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假分数。1142.米是把()米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4份;也可以看做把45米分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份。

a3.在中,a是不为0的自然数,当a是()是,它是真分数,当a是()51.时,它是假分数,当a是()时,它可以化成整数?当a是()时,化成的带分数最小。

4.把3千克糖果平均分装在5个瓶子里,每个瓶子装了()千克糖果,每个瓶子装了这些糖果的()。

1215.把的分母缩小到原来的,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18626.把的分子扩大5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37.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分数比较大。

378.和相比,()的分数值较大,()的分数单位较大。4839.把的分子加上3,分母应加上(),分数的大小不变。

810.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等于5/6,这个分数是()。11.在括号里填上最简分数。

150分=()时 8分米=()米 1250毫升=()升 9厘米=()米 750平方米=()公顷 17时=()日 1.2小时=()小时 8.36吨=()吨 7升60毫升=()升

34412.把、0.875、、按从小大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47532513.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856314.12/()=()36==()(小数)

4215.六二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116.六一班男生比女生少,女生比男生多()(分数)

317.某制药厂五月份的产值是四月份的112%,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18.某制药厂五月份的产值是四月份的112%,四月份比五月份减产()%。19.甲数比乙数多60%,乙数就比甲数少()%.二、判断。

1.分数单位大的分数一定大。()2.一个分数的分母,就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3.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都是假分数。(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和除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5.分子分母是相邻的两个奇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6.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合数时,这个分数一定不是最简分数。(7.在x6中,当6是x的约数时,这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8.1吨煤的23和2吨棉花的13同样重。(9.甲的1113等于乙的4,等于丙的5,那么三个数中甲最大。(10.通分就是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11.对于ab,a和b中只要有一个是0,这个分数就没有意义。(12.在40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水的含盐率是20%。(三、选择。

1.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15,这样的分数有()个。

A.3 B.4 C.5 2.把3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每一段是()米

A.3344 B.2 C.3

3.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四次,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

A.14 B.1118 C.12 D.20

4.把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0100 B.110100 C.10010110 D.110 5、1米的317和3米的7相比,()))))))))))31A、1米的长 B、3米的长 C、一样长

776.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分母之和是20,这样的最简真分数有()个。

A.1 B.2 C.3 D.4 7.下面个分数中与单位“1”最接近的数是()

28189A、B、C、D、39290xx8.如果是真分数,是假分数,那么x等于()

98A.8 B.9 C、8和9 9.假分数与带分数相比()

A、假分数大 B、带分数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410.如果把的分子加上8,那么分母应(),分数的大小不变。

7A.加上8 B.乘2 C.乘3 11.x和y是两个不同的素数,那么x和y的最小公倍数是()

A.xy B.x或y C.1 解决问题

11.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和是43,如果分母加上17,这个分数可约分成3.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2.一种彩电先降价20%优惠出售,后来又降价了5%,现在的价格只相当于原价的百分之几?

3.小军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42页,第二读了43页,还余下全书的83%没有读,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下)易错题、难题解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易错题、难题解析

一、填空。

1、一根铁丝长2米,如果用去它的(),还剩下它的1/4;如果用去1/4米,还剩下()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10

()

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是40()

一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

小明每步的长度大约是50()

3、用5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24cm2,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二、判断题

1、一条水渠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1/8千米。()

2、比4/5小,比2/5大的最简真分数只有一个。()

三、选择题

1、5/8的分子增加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A.16   B.24   C.10    D.7

2、一瓶饮料的标签上标着500ml,是指这瓶饮料的()是500ml.3、小于5/9的真分数有()个。

A.4   B.3   C.1  D.无数

四、列式解答

1、一个长方体玻璃盒,长10厘米,宽9厘米,水深11厘米,放入一个梨,这时水面上升到13厘米,这个梨的体积是多少?

2、有一个鱼缸,棱是用钢做的,四周和底面都是用玻璃做成,已知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4分米,水深3分米。

(2)这个鱼缸装了多少升水?

答案

1、一根铁丝长2米,如果用去它的(3/4),还剩下它的1/4;如果用去1/4米,还剩下(1.75)米。

【分析:1/4米是一个具体的数量,从分数的意义上说,它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而用去3/4是将这整个铁丝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是多少。】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10

(cm3)

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是40(L)

一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4(m2)

小明每步的长度大约是50(cm)

【分析:理解各个体积、容积单位代表的具体大小,能用适当的容积、体积单位描述具体的量。】

3、用5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24cm2,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cm2),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6cm2)

【分析:5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有8个面消失了,表面积减少了24cm2,则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为24÷8=3cm2。由此可以算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判断题

1、一条水渠8天修完,平均每天修1/8千米。(×)

【分析:1/8千米时具体的数量,一条水渠8天修完,每天修的是这条水渠的1/8。】

2、比4/5小,比2/5大的最简真分数只有一个。(×)

三、选择题

1、5/8的分子增加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A)

A.16   B.24   C.10    D.7

【分析:5/8的分子增加10,分子变为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16。】

2、一瓶饮料的标签上标着500ml,是指这瓶饮料的(C)是500ml.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分析:饮料瓶上标注的500ml为这瓶饮料的容积。】

3、小于5/9的真分数有(D)个。

A.4   B.3   C.1  D.无数

【分析:在分母不定的情况下,小于某个具体分数的分数有无数个。】

四、列式解答

1、一个长方体玻璃盒,长10厘米,宽9厘米,水深11厘米,放入一个梨,这时水面上升到13厘米,这个梨的体积是多少?

10×9×(13-11)=180(立方厘米)

答:这个梨的体积是180立方厘米。

【分析:这道题是在用排水法求物体的体积。放入梨后水面上升了13-11=2(厘米),用长方体玻璃盒的底面积乘水面上升的高度,得到的就是这个梨的体积。】

2、有一个鱼缸,棱是用钢做的,四周和底面都是用玻璃做成,已知长是6分米,宽是3分米,高是4分米,水深3分米。

(1)做这个鱼缸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6×3+(4×6+3×4)×2=90(平方分米)

答:做这个鱼缸要用90平方分米的玻璃。

(2)这个鱼缸装了多少升水?

6×3×3=54(平方分米)

54平方分米=54升

答:这个鱼缸装了54升水。

【分析:(1)在计算无盖立方体的表面积时,要去掉没有的那个面。(2)在读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现在的水深是3分米。】

第五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单元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节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操作、观察、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难点:重点:分数的意义和节本性质。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法、学法:老师将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实施于课堂中,引导并放手让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经历“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动手操作并归纳分析等。下面我就《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具体谈一谈教学设计过程。《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的抽象概念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教学程序是: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屏幕)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第一只小猴一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非要4块,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第三只小猴4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2.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圆,通过师生分,观察验收后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有分得那么平均呢?同学们知道有什么规律吗?课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合作探索,获取新知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后发给每个小组(三人组)3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操作标准(屏幕)(1)把三张纸条分别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2)用笔分别涂出它的一半,并用分数表示;(3)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4)你有什么发现;(5)能举例验证你的发现吗?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总结: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并板书,如果同学们对于性质总结得不够完善,如(0除外)应引导同学们发现0作分母无意义,所以应在性质的末尾补上“0除外”三个字

(三)深化概念,及时反馈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设计了如下练习第1题判断题,使学生通过判断,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意义的理解;第2题填空题,是一道综合巩固分数意义和基本性质的题目;第3题是两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具有一定难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 == 性质:这样设计,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教学难点: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四、说教学设想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用这些学具将他们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出分数,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2、你能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3、你会写分数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你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找准教学的起点,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从而找准教学的起点,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1、操作交流

(1)请你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一个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2)请你在草稿纸上用线段图表示出一个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请你利用一些棋子,一些小棒等物体表示出一个分数,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图形、线段图和一些物体等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操作、交流,表示出不同的分数,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感知,同时为理解单位“1”和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2、归纳小结:

(1)请大家回忆一下,刚才你在表示分数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指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有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4)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突破理解单位“!”这一难点,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你对这句话理解吗?老师考考你,“若干份”什么意思?“1”为什么加引号?(2)你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的意义吗?那么你知道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咬文嚼字”,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分数单位

自然数,小数有单位,分数也有单位,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那么黑板上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1、4/5里有()个1/5

2/3是2个()

3、你会写分数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你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

1个 1/4是()

25个 1/108是()

2、(课件出示)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不对?

3、练习十一1——4题。

4、(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5、(课件出示)用分数表示线段。

6、(课件出示图片)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份,每份()只,是它的(),2份()只,是它的(), 3份()只,是它的()。

7、(课件出示)这12只苹果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习题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四)课终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通过研究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苍溪县石门小学秦文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结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确立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这是第一项目标也是基本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这两项目标是在第一项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思维的一种拓展。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拟订教学的重难点为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谈话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深化整体,总结意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轻松谈话:“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张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当学生已经把所相关的知识说充分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都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在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

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课件)学生是在感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知的。接下来通过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再优美的乐曲中大显身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教学结构流程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2)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六、说教学方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七、说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八、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已经遇到这样的问题,请看第60页上面的插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请看第60页下面的插图。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有了初步再现,展现了分数的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传播了数学文化。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

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

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

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

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

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原教材先通过直观使学生了解1/

2、2/

4、3/6 4/8四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进一步研究这四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思考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最后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我打算通过“折、画、想、问、用”五个环节对教学内容作如下处理。1.画--让学生用色笔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并用分数来表示。2.想--1/

2、2/

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你还能说出和“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吧?你还能说出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吧?

3.问—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4.用--用已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安排教学有以下几点好处:(1)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涂,再用分数表示,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准备。

(2)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找和“1/2”大小相等的分数,以及和“2/3”大小相等的分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交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性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全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迁移类推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应用意识。

3.创新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起打算采用“创设情境,复习迁移--设疑激思,获取新知--深化概念,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复习迁移。

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旧知识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课开始发给每位学生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折一折。把第一张纸条对折(也就是把这张纸条平均分成2份),把第二张纸条对折再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4份),再把第三张3次对折(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8份)。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 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2.设疑激思,获取新知。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为此,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

2、2/

4、3/

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学生会说这四个分数的大小相等。)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如果学生写错或写不出,待得出分数基本性质后再写)(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4)你对上面这句话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地“相同的数”中“0”必须除外。如果学生提出不出,就由教师提出问题: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行?为什么?)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老师揭示课题)

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3.深化概念,及时反馈。

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设计了如下练习: 1.下面各式对吗?为什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对错)(1)3/4=6/8(2)3/8=12/2(3)3/10=1/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36=8/12=2/()=()/24 3.把2/3和10/24化成分线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4.把下面大小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接起来。4/5 1/6 4/9 4/6 12/16 3/4 2/3 20/25 6/36 8/18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手段,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正确改写。同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并能用除法中商不变规律来解释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能为后面的约分、通分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精心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故事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备课时,我觉得如果根据教材的安排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个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让孙悟空给三只小猴子分月饼,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平,实则相同。并让学生作为裁判来评一评,再动手操作验证。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暂时先放一放,等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生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只猴子分得的月饼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分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为了有效解决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在教学中也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观察

1/4 =2/8=4/16

3/4=4/8=12/16这两组相等的分数的变化规律时,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点一滴,逐步发现从左往右,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依次乘

2、乘

2、乘4,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变化规律。从而慢慢地引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另外,在故事导入时,我也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看看三只小猴子所分得的月饼是不是一样多?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做题目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传统教学教师往往进行所谓的题海战役,让学生反复做、重复做,这样不仅做累了学生同时也做怕了学生,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何使学生愿做、乐做,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也精心设计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练习中,我除了安排一些基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安排了一些判断题、找朋友、折纸游戏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总之,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下载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易错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及配套练习题 一、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五年级数学复习教案(四) 学生:老师: 时间:课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总结 一、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分数除法易错题专项练习

    错题专项练习姓名分数一、填空1.有一根木材,把它截成3段需要分钟,如果截成5段,需要分钟。2.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3.25千克=吨,时=分,比24元多是元,48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知识点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执教:通州小学 谢开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说课 稼依小学 余向娟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是使学生理解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