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5.黄河颂
科目:语文 年级:七年级 学案设计:李炳军 审核:赵海军 杨电珍 时间: 2017.3.06 编号: XX
2.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_______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并作自我评价。
【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
作用是什么? 的朗读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
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歌颂黄河的部分 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3.感受诗中所 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自学展示】
1.了解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
【拓展提高】 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
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
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 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
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
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写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 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
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
【课堂检测】 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
1.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
吗? 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浊()
流宛转 狂()澜
2.布置作业
屏zhàng()hào()荡 一xiè()万丈 bì()膀
⑴ 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3.解释词语:
⑵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⑴屏障:
⑶熟读《最后一课》,至少三遍,完成小练册中积累与运用的作业 ⑵澎湃:
【学习反思】 ⑶狂澜:
⑷九曲连环:
5.《黄河颂》学案
第1页(共1页)
第二篇: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黄河颂》导学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黄河颂》导学案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班 级: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学习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资料链接】:
1、《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当时,冼星海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2、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和国家弱小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第一课时 【预习课文】 一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1、给下带点的字注音:
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屏障()劈()开 宛()转 哺()育 ....
2、多音字辨析:
曲 劈 中 长 强
3、形似字辨析:
蓝 浊 洲 颠 障 澜 篮 蚀 州 巅 嶂 斓
4、释词:
澎湃 狂澜 屏障 劈开 宛转 哺育 【学习过程】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并由有关黄河的古诗词名句引入新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歌中押韵的字,并注意节奏与情感。(3)教师指导。如:诗歌中的总领句是那句?怎样读?文中的三个“啊”怎样读?三个“黄河”又怎样读?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怎样读?学生先讨论并试读,教师再次范读。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2、品读赏析:
①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②“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字?
③“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 屏....障”?
【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或长江)。
②说说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名句。(三条以上)【当堂检测】 见《语文全程伴读》P11—12面1—9题 【课后反思】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黄河颂教学案
语文(七下·第二单元)6 黄河颂黄河颂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巅()________________澎湃_________________ 狂澜()________________屏障_______________ 哺()育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___________ 244打躬作揖245打家劫舍 打落水狗249大处落墨 大醇小疵 大刀阔斧250大动干戈 大而化之 大而无当 大放厥词 大腹便便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2011学年下学期4复兴中学:母语伴我愉悦行 编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提要(写作思路),感悟作者之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眼(词语、句子或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作意图以及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特点(要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讨与练习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你的疑难问题及探究结果),最少提出3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
六、展示学习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课一得:标点符号: 省略号1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到一起啦!4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
有......完成......任务。”着重号1着重号的形式为“.”。2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八、经典推荐:《论语》颜渊、季路侍shì(1)。子曰:“盍hé(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qiú,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译
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二)【唐诗一首】作者:宋之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候晓逾yú闽mǐn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bàng中开。
薜荔bì lì摇青气,桄榔guāng láng翳yì碧苔tái。
桂香多露裛yì,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zhěn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欣赏】本篇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闽嶂”本指闽地的山岭,有时也可用作“岭嶂”的意思,泛指南国的山岭。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是汉高祖时南越王赵佗在广州越秀山上所建的台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所谓“望”,只是瞻望前途的意思。“宿云”是隔宿之云。《庄子。逍遥游》写大鹏鸟,说它“翼若垂天之云”。这里见云而生鹏翼的联想,句意只是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第四句,古人以为,月亮的盈亏与蚌蛤的虚实相
统一,月圆时蚌蛤实,月亏时蚌蛤虚。所以,诗人由“残月”而生“蚌中开”的联想。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薜荔”是一种木本蔓生植物,常绕树或缘壁生长。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桄榔”则是一种亭亭玉立的乔木,与蔓生的薜荔对举,构图相当优美。加之碧苔依树,古色古香,与“薜荔”句表现出来的盎然生趣亦复形成鲜明的对照。“桂香”句既为画面添枝加叶,又使淡淡幽香透出画面。句中的“裛”,通“浥”,打湿的意思。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黑毛猴子攀附着树枝在叫唤,翡翠鸟衔着花在飞来飞去。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读到最后六句时,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虽”字是句中之眼,转出后面的许多文章。“北思”句直承“虽”字。从末句的“故园”可知,诗人的“北思”是思念故乡而非朝廷。“鬒(zhěn诊)发”,黑发。“鬒发”二句说明贬谪对他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官场的荣辱无常,更增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剪莱”,即除草。“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汪洋,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观舞记学案 新人教
观舞记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教学重点)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教学难点)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在1957年底观看了印度民间舞蹈艺术团演出后写的。3.字音字形 咿哑(yī yā)粲然(càn)嗔视(chēn)....颦蹙(pín cù)绚丽(xuàn)褶裙(zhě)....垂睫(jié)细腻(nì)花鬘(mán)...蠕动(rú)斗薮(sǒu)惆怅(chóu chàng)....叱咤(chìzhà)极妍(yán)笑颊(jiá)....4.词语解释。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变幻多姿】不规则地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姿态。【高视阔步】 文中形容气概不凡。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泛指别离、团聚、悲哀、喜悦的种种遭遇和心态。
【浑身解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内容结构:速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全文共2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明确: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以观赏者的眼光从各个角度写印度舞蹈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11—18自然段):从身体、神态、动作几个角度运用排比和比喻具体描写姐妹二人优美的舞姿。第三部分(第19—22自然段):写观赏后的体会和对姐妹二人精彩表演的留恋及感谢之情。
2.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明确: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写了作者“观舞”的惊喜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印度艺术,文明的赞叹和对印度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二课时
(二)深层探究
1.试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明确:如:“深深地低头合掌”“长眉……舞蹈出诗句的离合悲欢”“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等。
2.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明确: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
3.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4.“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离不开她们的文化背景的。
(三)品味语言 1.印度舞的“美”,在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明确:她们以身体、神态、服饰、心灵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板书:飞动 光艳 曼舞 神韵)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提示 :可以从修辞、用词(动词、形容词)、感情、作用等方面考虑。
同学们可能会喜欢如下语段:2—5段用排比修辞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舞蹈舞姿、容貌、服装、形体之美的赞叹。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光艳”、秀丽等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16段用排比、比喻的修辞从身体、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17段用排比句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18段用排比、引用写形体方面的美来。
四、课堂小结
美,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用一颗善感的心捕捉美,用生动的语言留住美,这样,我们 2 的生活才会时刻洋溢着美。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课文用下列句子形容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请你模仿这个句式写一句话。假如我是诗人,我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示例:假如我是个摄影家,我就要拍出一张照片,来定格她们的绚如鲜花的笑容。
七、教后反思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3《黄河颂》导学案长春版
黄河颂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诗歌,积累基础:
1.试读诗歌,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再读诗歌,探究问题: 1.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2.初步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狂澜()屏障()浩荡()臂膀().....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3、作者情况。
光未然,原名,1939年 3月,他创作组诗,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 时期现实的悲壮图画。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有感情反复颂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如单元对《秋天》的教学提示为“加强诵读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学习本课也是继续达到这一单元要求。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课容易理解,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一环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2.建议课时:一课时
二、重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技巧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说明:诗歌的朗读节奏学习,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具体学习了,故本课朗读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其中一节,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停顿等)——小组互读,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小组互评——展示学生诵读成果,学生互相品评、交流——师生齐读本诗。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技巧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教师范读、示范写小诗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环节二:合作探究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环节三:交流展示
1.诵读展示(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二人,可以是小组)2.问题讨论结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
五、课堂微检测
阅读《黄河颂》,回答问题。
1.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3.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
1.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第二段: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3.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4.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侮的例子即可。5.指黄河向左右两岸延伸出千万条支流。【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来设计,建议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建议一: 试创小诗(仿照课文,描写自然界的某一种事物,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建议二: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建议三: 对比阅读:
A B 生命诚可贵,砍头不要紧,爱情价更高。只要主义真。若为自由故,杀了夏明翰,二者皆可抛。还有后来人。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生命诚可贵()②若为自由故()2.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A诗的哪两句与B诗的前两句意思相同?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B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1.①的确、实在 ②死亡
2.①后两句。自由高于一切,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者前赴后继,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