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

时间:2019-05-14 12:5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

第一篇: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

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某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调查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受到关注。前不久,某大学“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通过对34所高校5999名大学生就业行为和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发现在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趋向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哪些经济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

日前,“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赖德胜教授对此分析时认为,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行为。

因素一: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

为了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研究课题组在问卷中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是否愿意到农村工作?是否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最想去什么样的地区工作?最想去什么样的单位工作?

调查结果发现,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近一半的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沿海地区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

22.6%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就业,而77.4%的学生不愿意去,也就是说有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从性别来看,男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比女生高出5个百分点。41.5%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去西部工作,这比一般人想像的比例要更高些,因为西部地区并不等于农村地区,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国家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显得落后,因此,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由于学生最看重的是发展前景,而沿海地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市场化程度,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沿海地区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课题组将单位划分为8类,即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外企、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和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外企”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单位,占近30%。实际上,最近十几年来,外企一直受到学子们的青睐。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消融,“党政机关”的吸引力较以前相对减弱,但仍有近1/5的学生选择了党政机关。究其原因,课题组分析认为,除工作相对稳定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是个非常体面的职业。“高新技术企业”排在了第三位,超过“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科技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也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待遇有关。尽管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仅排在第四位,但仍然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之一。

课题组分析认为,择业取向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个人因素如偏好、理想、能力等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因素比如父母职业、家庭收入等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因素比如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的影响。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则可以说个体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大;如果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取向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则可以说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从调查统计可知,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比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推断社会经济环境对他们的择业意识和择业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课题组认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明显的倾向性:大部分同学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前景,愿意到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作,愿意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单位工作。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倾向的普遍性可以看出,一种大的经济环境背景在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

因素二:家庭经济状况,是择业时形成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约束下,大学生以职业价值最大化为择业目标。大学生择业时随着家庭财富的增多,选择更具风险性职业的可能性增加。课题组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外企和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富裕群体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外企”、“高新技术企业”,比其他群体高出3个百分点。而其他群体对收入一般、风险较小的职业选择概率较大,如党政机关、学校和科研部门等。

因素三:联系单位个数越多,就业概率越高;期望收益越高,就业概率越低

从工作搜寻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是课题组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另一个切入点。课题组通过“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期望工资水平和搜寻成本”和“搜寻密度和搜寻广度”这三个方面,将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细化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性别、专业属性的不同,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比如,男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女生高,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要比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高;学校所在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其工作搜寻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毕业生的搜寻努力程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期望收益过高是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课题组通过对模型的推演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学毕业生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能提高2%,大学毕业生着重联系单位个数每增加一个,其接受工作的概率将提高1.4%。从“第一年期望的月工资水平”的系数符号和“搜寻成本”的系数符号反映期望工资越高,搜寻成本越大,接受工作的概率就越低。

因此,课题组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工作搜寻的主动性,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尽可能地挖掘劳动力市场中的有效信息,在找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基本信息更多地反映给用人单位,减少用人单位的筛选成本。同时应制定与自身水平相适合的期望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定得过高,将会影响就业效率。工资攀比和“漫天要价”以及不切实际的工资要求,往往使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毕业生时望而却步。

因素四:社会资本影响就业意向和求职行为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三种选择:就业、继续上学(包括在国内和国外上研究生)或不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打算就业的毕业生占大多数,决定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占据相当的份额,在做出这种选择前途的决策时,毕业生的父母及其家庭的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越高,毕业生往往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也就是说,积累了一定社会资本的家庭,有能力为子女继续求学提供稳定的经济资助。

课题组同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去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而更加偏好去企业单位。其中,父母职业等级和收入的影响作用相当显著,而母亲的学历和职业对毕业生这一选择的影响比父亲更为突出。可见,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比较偏好去机制相对灵活的企业单位求发展,而家庭状况越差即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少的学生,选择去稳定的党政机关单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就业意向关系到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毕业生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量多少的影响,而社会资本是开拓信息渠道的重要工具,可以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竞争实力,增加求职的“砝码”。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有26.4%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仅次于招聘会(51.5%)和网络媒体(45.9%);12.3%的学生认为社会资本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仅次于招聘会(39.7%),排在第二位;认为社会资本是自身竞争优势的学生占19.5%,而25.9%的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而意识到社会资本是自己在求职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由此课题组得出结论: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

因素五:区域经济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极化现象

在调查研究中,课题组还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短期内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减弱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能力,但从全局来看,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微观角度来看,它提高了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也对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市场机制已经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化现象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极化现象,加剧了高素质劳动力的地区分布和城乡分布的偏斜,进一步加大了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政策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就业指导

建议一: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整个就业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课题组建议,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生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建议二: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加速培养高素质就业指导队伍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28.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45.8%认为应在三年级,11.6%和10.1%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56.7%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由此看来,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调查显示,大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从学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转变,但仍有16%的“不知道如何适应”或“不能适应”。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直接,大学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在结构上应体现出跨专业的特色,要求指导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课题组建议充分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专业课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加强就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据《中国大学生就业网》

第二篇:作文2,她影响了我

她影响了我

时光匆匆流去,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有许多人和事影响了我。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知识,她对我说的话对我影响很大。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去同学家玩儿。由于天气很热我在超市买了一瓶饮料喝。喝完了,看到正前方有一个垃圾箱。我把饮料瓶一扔,瓶子扔在了垃圾箱的边上,又弹了出去。

我的心中两个小精灵出现了。一个小精灵说:“没关系的,反正有清洁工来扫,不用把它捡起来了!”

另一个小精灵见状连忙摆摆手说:“不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我刚想走,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在我面前对我说:“你不能乱扔垃圾。你要把它捡起来!”她指着我刚刚扔掉的空瓶。

“又没关系,会有清洁工来扫掉的。”我心不在焉的回答。她盯着我说:“你知道吗,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乱扔垃圾的话你知不知道这地球有多脏!”

我被她的话怔住了。等我反应过来时她已经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了。

是她让我知道了我们要保护环境,是她让我知道了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

第三篇:《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读后感

《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读后感

随着以人为本的“人本社会”的到来,中国家庭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这时候,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系统的家教观念体系,来配合新时期的家教实践,为广大家长的家教工作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观念层面的服务,于是便出版了《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这套书。书中记录新世纪前后我国家庭教育的这段发展历程,对这些此起彼伏、各领风骚的家教理论和主张进行整理和系统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家长和社会需求。同时也记录了在这段历程中我们所引进、所了解的世界著名家教理论对我们的影响和启发。

这本书我在多年前看完后就一直搁置在书柜了,这个寒假再次拿出来拜读,感受又更深了。因为我现在不仅是一名教师,同时还是一个妈妈。所以当我翻阅到第一卷《发现母亲》的时候,真是获益甚多。

《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在书中他从生理的角度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一生之计在于童,婴儿的一年等于十年。人的智慧就来自于大脑,早期的教育的确是极其重要的。父母这个老师要当的合格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开好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为身教胜于言教,比身教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家风。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只有自己做得好,才能去好好教育、影响孩子。

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育的主动权不应该拱手让给别人,孩子成长的风筝线应该牢牢地捏在父母的手里!对孩子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孩子做人的教育。“以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此后将是‘做’的教育学。”所以我们不能只强调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的显教育,更要将道德、勇气、责任感等通过身教的潜教育来达到目的。

书中讲到:学校教育不是孩子教育的源头,但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像母亲,教师要做母亲。像母亲那样对孩子,以此为基础的教育首先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教师的爱更可能解开学生的生命密码,学生会像相信母亲一样依恋、热爱教师。注重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人才才能大批地涌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发现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作者自序中的话:“愿天下人共读之,不仅仅是读这本书,甚至就不是读这本书——而是读父亲、母亲这样的大书,而是读做人、做高尚的人这样的大书。因此,不仅愿天下人共读之,更愿天下人共勉之、共行之。”

第四篇:“文学影响了我的一生”

“文学影响了我的一生”

近日,新版《红楼梦》全国海选被炒得沸沸扬扬;“贾宝玉”的角色悬而未决也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新版《红楼梦》如此受关注,实是因为人们心底深处对“87版《红楼梦》”的认同情结。不夸张地说,尽管已时隔20载,但“87版《红楼梦》”仍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净土”。

在荧屏上,欧阳奋强那时根本塑造了经典的“贾宝玉”形象,在众多观众心目中,欧阳奋强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就是欧阳奋强,其他人,难以超越。

人到中年的欧阳奋强没想到自己饰演的贾宝玉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这种认可我觉得更多的是观众喜欢《红楼梦》,我无非就是沾了这三个字的光。”

“宝玉”就是我的了

1964年3月,欧阳奋强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工人家庭。

从小欧阳奋强就喜欢看电影。父亲是粮站的工人,粮站服务的对象包括市中区的一个电影院――东风电影院。每次父亲给他们送粮的时候,欧阳奋强都跟着去,就是为了能看电影。他看的第一部电影是《打击侵略者》,可以说,“文革”期间放映的所有电影欧阳奋强都看过。后来放《闪闪的红星》的时候,有人觉得欧阳奋强长得像演潘冬子的祝新运。从那时候开始,欧阳奋强就产生了去做演员的念头,但要做一个演员,以他的家庭背景来说,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走上当演员这条道路。

欧阳奋强没有上幼儿园,有时候是妈妈上班带着他,有时候是爸爸上班带着他。为了节省车费,爸爸上班都是步行,如果他跟着去,这一路就是他们父子俩的世界。从家到粮站走路要半个小时,父亲会给他讲《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听爸爸讲故事成了他当时最丰富的精神食粮。欧阳奋强受到父亲的影响,后来加入了少年宫故事队,登台讲了革命故事《赔茶壶》,反响较好,照片登上了《成都日报》。电影《春潮急》的导演殷向霖看了欧阳奋强讲故事后,决定让他扮演女孩子,这成了他的银幕处子秀。随后,欧阳奋强又出演了《冰山雪莲》、《蝶恋花》、《年轻的朋友》等多部电影。

1983年《大众电视》第三期刊登了拍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消息,并且要在全国选演员。看到这个消息,欧阳奋强兴奋了一下。心想:小的时候看过连环画《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形象比较了解,还觉得自己有点像贾宝玉。但很快他就泄了气:拍《红楼梦》的阵势那么大,人家怎么会看得上自己呢?

剧组选了很多演贾宝玉的人都不太合适,1984年7月6日《新民晚报》登出了《谁人饰演贾宝玉》的消息,于是又有上万人报名。曾经与欧阳奋强一起拍摄《虹》的演员张玉屏那时已经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候选人了,她向王扶林导演推荐了欧阳奋强。王导在成都见到了欧阳奋强,并让他马上到北京试戏。到北京的第三天,欧阳奋强与筛选出来饰演贾宝玉的24个小伙子到大观园的修建处试戏。当时他们都打扮得很时髦,而欧阳奋强就差了很多――上身是皱巴巴的背心,下面是短球裤,一双拖鞋。剧组的一个女同志问:“你就这样来的啊?”欧阳奋强点点头,心想这是选演员,又不是选美。在导演、摄像、编剧、制片主任一一到齐之后,试镜开始,欧阳奋强和张玉屏默契、顺利地演了“宝黛读西厢”这个片段。试镜结束后,欧阳奋强就回到成都崇庆县拍摄在这之前没拍完的戏,十多天后回到成都就有记者找上门要采访他,说是他已被选中扮演贾宝玉了。

热爱文学,喜爱读书

《红楼梦》无疑是欧阳奋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书。第一次看《红楼梦》原著时,欧阳奋强刚十四五岁,看完后并不能完全理解,只是怀着一个普通少年读者对《红楼梦》的崇拜、敬仰和好奇之心去读。后来,欧阳奋强又去买了全套的《红楼梦》连环画,这让他对《红楼梦》有了更多的认识。欧阳奋强回忆,自己对《红楼梦》更多的感性认识来自连环画。就这样从小说到连环画,从通过小说去想象人物到看到连环画上的人物,欧阳奋强渐渐步入了《红楼梦》的世界。

而真正有目的地去看《红楼梦》,是在他拍《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时候了。在开机前的筹备阶段,欧阳奋强对《红楼梦》有了理性的认识。那个时代电脑并不普及,更不可能上网下载相关资料,出演《红楼梦》的演员都很年轻,对人物的理解也比较有限,几乎只能是依据红学专家对《红楼梦》的理论分析和对每个人物的诠释来把握角色。贾宝玉是所有角色中的重中之重,欧阳奋强要对贾宝玉这一角色充分理解和把握,也主要是从专家们的著述中汲取养分,这种养分大过了小说带给他的感受。他说:“我们对《红楼梦》小说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有的东西也是一知半解。对每个人物理论上的解析,是从专家的理论书籍上面得到的。剧组会找相关书籍给我们看,有时我们自己也会想办法去找资料看。”

欧阳奋强说,读《红楼梦》只是他阅读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上他从小就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他认为父亲在粮站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供应粮食的单位里面,有市新华书店。父亲和他们很熟,每次有新的连环画总能买到,这样欧阳奋强就有了好大一箱连环画。他很爱惜这些书,从不借给任何人。一次,有个叔叔去他家,想借一本,欧阳奋强答应了,让人家写了一张借条才把书带走。可人家刚走,他就不放心了,硬是要爸爸带着去那位叔叔家把书要回来。

还有一次,欧阳奋强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铁道游击队》,这本书在那个年代非常紧俏,别的地方根本看不到。借回家他就开始如饥似渴地看,恨不得一天就看完,结果影响了写作业,被爸爸给抓住了,爸爸很生气,把书给撕了。书被撕了,欧阳奋强特别伤心,心想:这书是我从图书馆借来的,现在坏了,没脸去还了,自己失去了借书的诚信,今后不可能再去图书馆借书了。在极度伤心的情况下,他不知不觉竟睡着了。半夜醒来,他发现屋里的灯还亮着,钻出蚊帐一看,爸爸正在小心翼翼地把撕下来的书页重新粘好。

再长大些,文学书籍成了他的最爱。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卢梭的《忏悔录》,欧阳奋强说,当这两本小说看完以后,一下子激发了自己对阅读世界名著的强烈欲望。他说,自己的知识更多是从阅读中得到的。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的欧阳奋强已经是一名导演了,他说:“文学对我的影响很大,影响了我前半生,我想后半生也会受到影响。我前半生是一个喜欢文学的文学青年,后半生则是我的工作离不开文学。”

《记忆红楼》,绕不开的记忆

对于欧阳奋强本人来说,《红楼梦》无疑是一段绕不开的记忆,这段记忆,也是他的家人、朋友,特别是参加过“87版《红楼梦》”拍摄的所有人的美好记忆。带着这种记忆,欧阳奋强的新作《记忆红楼》出版了,他说,自己并不想写成一个“名人出书”的形式,“我想把这本书写成一本关于我们这群人的集体记忆的书,希望这本书让我们记住年轻时幸运地遇上《红楼梦》的日子。我们这群人没有什么八卦,书里没法给大家看爆炸性的事情,只是尽量还原当年的单纯、质朴和理想,和一些大家没有看到的事情和记忆。”

其实20年前,在拍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时候,欧阳奋强就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宝玉日记》,另一本是和陈晓旭、邓婕、王贵娥合著的《宝黛话红楼》。出书对于欧阳奋强来说并不陌生,而出版《记忆红楼》,却让他“思想斗争”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来是该说的说过了,二来是现在再来说20年前的东西,“怕挨骂。”考虑到自己在博客上偶尔记下的20年前的回忆和小故事,得到了很多网友们的支持,欧阳奋强还是决定回应网友们的这种友善和热情,于是就有了《记忆红楼》这本书。

欧阳奋强介绍说,《记忆红楼》的写作过程比较顺利,因为它并不需要虚构,都是铭记在脑海深处的,此外,还得到了当年剧组成员的大力支持。欧阳奋强一开始想请王扶林导演口述,然后再进行记录和整理,可是老爷子不同意,要自己写,和策划人以E-mail的方式交流、沟通。而更让他意外的是,张玉屏居然保存着“87版《红楼梦》”的挂历和一些连自己都没有的照片;摄影李耀宗保存着《红楼梦》的大量照片,欧阳奋强管他要这些照片时,他还不会发E-mail,为了给他照片,现在也学着发了;远在加拿大的张莉(饰薛宝钗)得知欧阳奋强写书,打来越洋电话一起回忆当年拍戏的情形;东方闻樱(饰探春)很多年来都回避谈论《红楼梦》,一听到欧阳奋强要写书,很爽快地说“欧阳要写书,除了支持就是支持”;胡泽红(饰惜春)更是一句“没有问题”,让欧阳奋强感动得一塌糊涂……

欧阳奋强说:“《记忆红楼》不是我们这群人的炫耀,而是一种记录,记录我们的成长,记录我们走过的日子。”7845

第五篇:短文《年轻》影响了很多人 2

《年轻》这篇短文影响了很多人

2013-09-25 富大同诺

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70多年前写的一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指挥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办公桌上始终摆着装有短文《年轻》复印件的镜 框,文中的许多的词句常被他在谈话或开会作报告时引用。

后来此文传到日本,文章的观点成为许多日本人生活哲学的基础。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多年来,《年轻》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文章全文如下: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

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中。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

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 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

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90岁。

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

下载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种因素影响了毕业生择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游记影响了我的成长

    童年,我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整天玩。当我在小学时,因为乐趣往往不会认真听,导致学业表现非常不能令人满意。 有一个暑假,我把工作几天完成,整天在家里很无聊。在一个周末,我的父亲......

    因为你影响了你自己美文

    一个孩子竟然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睡着了,还打着呼噜,这是怎样的一个场景?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一幅画面,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在我的身边上演了。今天,我去一所名校听课。......

    别让情绪影响了你的工作

    别让情绪影响了你的工作 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往往都是能够将情绪控制的很好的人,即不轻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时刻保持对事物客观冷静的分析。而一个总受情绪影响的人,则常常会带着或......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著名诗人汪国真

    汪国真——影响了一代人的著名诗 他的诗集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20年来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他的书法作品成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并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

    他影响了我 经典作文(合集)

    他影响了我 “他”学习优秀,是一个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 我是他最好的朋友,但是我们却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是一个同学邻里都公认的“坏”孩子。 小时候课程也不紧,所以对于......

    是什么影响了你成功备孕

    是什么影响了你成功备孕女人到了一定年纪,没有不喜欢宝宝的,可是有的女人备孕了几年,却依然未度过柳暗花明,是什么影响了你成功备孕呢?。(一) 排卵期。在正确的时候同房可以大大提......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精选5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人生的旅途是充满艰险、蜿蜒曲折的。面对他,与他挑战需要我们内心深处的勇气。而勇气的赋予者--对个人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个人给予了我们挑战自己、......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5篇模版)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人生的旅途是充满艰险、蜿蜒曲折的。面对他,与他挑战需要我们内心深处的勇气。而勇气的赋予者--对个人成长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个人给予了我们挑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