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材料作文(二)下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第二篇材料作文范文 【原题回放】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标杆作文 50分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这样的话语起初听上去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无非是再简单不过的循环。每天都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千篇一律,学生日日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青年人也只是做着“上班下班”的重复性动作,何来“惊心动魄”之说?难道在这平凡生活中当真隐藏着什么足以写入诗中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么?
近来,一个名为余秀华的女诗人走红网络,众多出版商争相向她抛出橄榄枝,更有众多诗坛大腕对她的作品加以极高的评价。出于好奇,我阅读了这位诗坛红人的一些作品,方才得知她只是山村中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农妇,而她诗歌中所描述的也是“养猪”“喂猪”这一类极为平常的农家琐事。然而,在这些极为质朴的文字中,我读出了她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与热爱,其情之淳朴真切,令人动容。她歌颂的不是苍天大地,亦非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一名普通农妇的生活点滴,仿佛喂猪也成为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由此见之,当普遍人极为珍重认真地对待生活时,生活就不再寡淡,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所谓“惊心动魄”的伟大。托尔金说,壮丽的《魔戒》之所以结束在一个哈比人的家里,是因为任何一场激烈的战争都不比最平凡的生活更有意义。当农妇、理发师、快递员动情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时,听众便可以感受到田野里稻禾的阵阵清香,感受到发丝在手中的触感,感受到日晒雨淋中奔波不息的辛劳。我们总是习惯用笔虔诚地记录下每一件“大事”,却往往忽略了最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生活本身。平凡人生活中的辛勤勇敢,难道不比那些遥远缥缈、难以把握的星河宇宙更值得歌颂么?魏晋时华美繁复的骈体文之所以成为了阻碍文化发展的绳索,正是因为那时的作家们并未将文学目光投向生活本身,而是在虚空中堆砌亭台楼阁。当文学作品失去生活本真味道的浸润时,也就失去了灵魂与感召力,最终结果只会是文化泡沫的泛滥。
我记得当北岛在台上吟诵起诗人食指的《凌晨三点一刻的北京》时,台下的听众自发向他靠拢,只因受到了诗情的感染。诗人食指记述的是他作为知青离开北京的那个夜晚,痛苦与不舍,悲伤与爱,在平凡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并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造成了情感的极度起伏,使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又如何称不上“惊心动魄”?真实生活本身,也给予人们“惊心动魄”的体验。
清朝张岱在《幽梦影》中曾说“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而在我看来,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教育水平的平凡人皆可入诗,平常生活中的物件亦皆可入画。当我们严肃认真对待生活,病将文化创作的目光投向最朴素的生活时,生活之光亦会照耀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为诗歌创作,为人类本身,注入不朽的生命力,使每一个平凡人,都活得“惊心动魄”。
49分
深藏功与名
我想,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是无可非议的,诗歌与人相伴而生,甚至是不经意的一回眸转身,便有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或是从简单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看到了秦罗敷采桑养蚕、木兰脱下戎装换红装„„这些流转了千百年的诗句直到今天仍旧如初,像是刚破土的新芽,清新而芬芳。
《诗经》也好,乐府诗也罢,它们都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诗,不吵不闹偏安一隅,没有汉赋的华贵、没有唐诗的盛唐气象、没有宋词的婉约或豪迈,《诗经》和乐府诗却始终是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静静地植根在诗意的土壤里,朴素地生长着。我们早已无法追寻它们的作者,我们只知道这是出于劳动人民之手,也许是田间耕作的老人随口一哼,也许是拍抚着孩子的母亲吟唱的童谣,这些都被我们称为诗歌,出自民间的诗歌。我们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谁,我们也无需知道,就像无名英雄总是来得更加震撼,没有作者的文章更加深刻真实,无关名利因此真实。
我想《诗刊》杂志社、人大文学院和凤凰网的读书频道联合举办的这诗朗诵会在拟定主题时大概也有同样的感想吧,我们不需要仿出来的诗,也不欢迎嚷出来的诗,我们只希望看到虽可能不起眼,但的的确确长出来的诗。日常生活亦可惊心动魄。医生是职业、理发师是职业,诗人不是职业,心怀对生命的感激、对生活的热爱,一个永不停止询问和思考的大脑和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反之,以写诗牟利为生的人反而不配为诗人之列中的一员,其所作出的诗大概也没有多的意义和价值。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一篇对农妇诗人的报导,这生于田长于野的妇女与其他乡间农妇无异,甚至她并非身体健康,她患有脑瘫,这样的人能成为诗人在世俗的评判标准里无异于天方夜谭,可她做到了,随着报导刊登了她的几首诗,具体语句已记忆模糊,但我仍旧记得初读时的讶异与惊奇。她没有接受过教育,可朴素的字里行间却的确充满诗意与哲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她的诗反映的乡间生活质朴真实,这是那些整日关在水泥牢笼里读书、咬文嚼字的人永远难以企及的、生长在自然中的真正的诗。
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难以从中获取感悟,仅执着于“农妇诗人”“脑瘫诗人”的宣传,名声金钱将摧毁这自然的馈赠,海子穷困一生,可我们仍会记得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乃至文学都不该与名利有关,至少我没再见到莫言新作。纵然民间有真正的诗人,有着那“日常生活惊心动魄”的诗句,但还是深藏功与名的好。
48.5分
精英时代下普通人的书写
2014年12月的一场诗会,让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等等的普通人成为了主角,他们借此传递出对诗歌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诗的世界原本和普通人如此亲近。诗是大众审美的对象,大众同样可以成为诗的缔造者。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可以参与其中。最后还能拥有对作品的话语权,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从这件事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人们对于话语权的觉醒。
曾经,许多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并不属于普通人。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基层人民能够受到教育的机会微乎其微,也许其中不乏对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有所天赋之人,但最终也因经济和身份上的限制和他们应走的路渐行渐远。而如今,文化的包容给予了人们进取的勇气。当物质和身份地位局限不了人们喜好的追求时,人们便会想方设法去追求心中理想。
但是反观当下,如今的时代是精英时代,即使人们拥有了话语权但这远远不够。比如电视的综艺节目,参与者往往是明星,即使有普通人参加也只是在为明星增色的附属品,真正的亲民的节目少之又少。行业中声名显赫的人仍旧掌握一个行业的走向,而缺乏一个集中众人智慧的观念。不只是诗歌,更多的领域应该尊重并珍惜普通人,作为一个拥有话语权的普通人,也应该毅地站出来,争取自己更多的话语权。甘地曾说过:“大家一起做超人。”每个平凡的个人都可以拥有巨大的潜能,每一种生活都可以变得幸福,每一个时代都可以变得平等。作为个人,不应因不是精英而懊恼,也不应因成为精英而睥睨人民,时代需要由不同的人共同书写,平凡之人往往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冯骥才说:“只有爱护每一棵小草,才有机会拥抱整个草原。”整个文化领域应更兼济包容之心,让更多普通人得以施展才华。整个时代既在交媾又在孕育,但是客观与真诚地接受人民的书写,这一定可以称得上“最好的时代”。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精英,都在社会的广大子宫中成长。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不自私才会不孤独。让我们将对理想与追求与热爱释放出来吧!
48分 寻常是诗
“日常生活,惊心动魄”。没错,诗歌并非达官贵族的阳春白雪,它更应以平和的姿态面对世人。在这场特殊的诗歌朗诵会中,社会中平凡的一份子-农妇、理发师、快递员„„他们是诗的主人。诗歌“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情景令人欣喜,令人又看到艺术的种子落在中华的土地上。
寻常的人,可以酿造出诗。有这样一个普通,甚至不如普通人的条件的村妇,她没有较好的容颜,错失了宝贵的青春,还是脑瘫患者。但,她写过这样的句子:
不说你五月的光彩/你额上的露水/你枝桠间的鸟鸣/不说你开花时骄傲结果的丰盈/不说你月光下偷渡的爱情。
这首诗的作者,叫余秀华,一个整日除草喂兔子的农妇也许你会讶异,为什么她那中满农作物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出红浆果般的诗情画意?难道苦难的生活,没有磨灭她内心的光亮?而我要说,正是寻常生活中她对平凡事物一点一滴的感悟滋润了诗歌的华光,正是最普通的人对未来生出的渴望,凝成一字一句的流光溢彩。
寻常的事,可以变成诗。民间民谣歌手赵照以一曲《当你老了》,红遍大江南北。他把叶芝写给心上人的诗改编成歌颂母亲的歌,他把温柔敦厚的亲情融入歌词,作出了《和奶奶在院子里晒太阳》。吉他伴奏的低声絮语,如同诗一般让人感受到冬日阳光的温暖。赵照的歌曲柔软人心,是诗;赵照的生活真实动人,也是诗。生活中寻常的小事、寻常的情感,都被他变成一首首至真至纯的诗。这时候人们会恍然大悟,并非只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才能被歌唱,寻常生活中的一点感念,一点温存,寻常亲情中的一丝美好、一丝纯真,同样值得被艺术地典藏。
寻常的情,可以为诗。当众多中国文学家着力于记录人世间大感情之时,沈从文以他清新质朴的笔调,带来了青涩朴实的《边城》。《边城》记叙的,是平凡人家的翠翠与村中青年傩送的爱情故事,但两人之间,甚至没有机会对话。思念、期待、兴奋、紧张„„全藏在两人寻常至极、朴素至极的一言一行中。《边城》的动人,正因为它与读者的生活和心理那样吻合。仿佛掉下来的“俄罗斯方块”恰好稳稳落在心头的缺口处,《边城》的真实,有着贴切的美好,令人心生亲切。让所有艺术,都沾染上诗的美好,这正是寻常之情的魅力所在。当你品味酸甜苦辣,感受喜怒哀乐,会发觉最平凡的柴米油盐是最美的诗,因它的真实生动,它的扣人心扉,它的感同身受,皆源于人间百态。
让诗的种子随风吹向千家万户吧!让寻常的一砖一缝,都能开出繁盛、华美的诗的花朵!
48分
让诗歌走下“神坛”
无论多么新巧精妙抑或飘逸脱俗的诗歌背后,都少不了一个“人”字的赫然存在。诗是人情感的阐发和艺术性表达。无论何时,人都是诗歌的不二主体。2014年由多方联合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主角皆是再平凡不过的人群。这是由于文化愈发浮华的现代对诗歌主体的再次发现与关照,我认为实乃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
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等人物,多事居于社会底层之存在。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此类人理应是不识风雅、不尚文艺的。这便是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诗歌乃至文艺领域的严重错误认识——认为其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文人墨客所碰触的高雅之物,而难与真正的普通大众有太多沾染。
殊不知,艺术本植根于生活百态,诗歌更是如此。而它们的主体亦远不止迁客骚人云者,而恰影视生活中的你我。想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经》作为我国诗歌之滥觞则是广于寻常巷陌中取材,多出于市井人家之口与心;而古代的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流传至今的文学样态,亦是源发于奴隶们受地主盘剥、奴役的某个片刻,而让他们以这样的隐晦的方式表达情绪或不甘或怨怼的百般交织。然而之于今日,诗歌等文学艺术却代表这一种高雅而反被“神坛化”以至“边缘化”;诗人的稀缺、诗情的匮乏俨然成了最难以治愈的“现代病”,被人们时而重视时而忽视的搁置一旁,只小小一隅,陷入现代文学中的某个尴尬的方寸。而这场诗歌朗诵会的出现,直令我有了中听闻到药方的雀跃之喜。它虽不足以根治症结,却可解一时之需。诗歌的步伐,随着每个普通人创造欲望的被激发与创作结果的百般呈现而渐渐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重新以双手拥抱和亲近地面,向生活的土壤汲取养分,求获滋润。
诗歌和一切文学的至美,在我看来绝不桎梏于形式之奇巧或表达之夺目,而难在“真”字。向生活植根,由朴素的体验与感悟喷薄而出的诗情,才最具诗味与人味。狄兰.托马斯的诗因《星际穿越》大热了一回,世人皆感叹于他“怒斥光明的消逝”之豪气与魄力,殊不知,那“不要温顺的走进那个良夜”的体悟,是在父亲病危至际奔涌而喷薄宣泄出来的。世人就是平凡人,皆从点滴生活中获得最贴近生活的感悟。
社会底层工作者们亦有以诗歌表达感悟与情怀的诉求与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他们对于这次诗歌朗诵会的积极参与和乐于表达,更是让人有倍感欢欣而急需被扩大而不断发展的心情。情感无贵贱之分,表达亦不拘于形式,而诗歌等文学艺术,更不该泥于对真主体的偏见而高居神坛之上,以至难最长足的发展。
向生活着眼,向普通人着力,诗歌意蕴于生活,诗情长存心中。诗歌走下神坛,从今日出发。
47分
平凡的诗意
诗意,是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卞之琳装饰了别人的梦的佳人,是艾青常含泪水的双眼,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细微的琐细。
如果说对于政客来说,诗意是兼济天下的情怀;对于将士来说,诗意是银钩铁划的激昂,对于羁旅之人来说,诗意是西风瘦马的寥落。那么对于农妇,理发师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诗意,就是平凡的生活。作为诗歌朗诵会的主角,这些普通人的激情无疑撼动了我们被快节奏生活牵拉得有些麻木的心。这些平凡的试一试所传达的对诗歌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最平实浅易的文字表达出来,带着一种猝不及防的力量直击我们心中潜藏的一份柔软。
为什么海子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会令所有人动容,为什么萧红笔下那寒冷高纬度的火烧云会令我们念念不忘,为什么冯至的“彗星出现,狂风乍起”会令人们等待着,“深深领受”。是因为我们心中始终蛰伏着诗意,每当遇到共鸣,便“蠢蠢欲动”。
我们的诗意固然没有合辙和韵的精巧,反复推敲的雕琢,却有着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然而这份真诚,在快节奏的今天,难免被横流的物欲所浸染,或是被全力奔跑的人们视为负担,弃置途中。毕竟,这平凡的诗意,不能直接换来真金白银,香车宝马。但海德格尔有言:“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平凡人朗诵原创诗歌,不意味着对现代生活的否定,而是选择以一种更值得品咂,更柔和的生活方式、态度。舟车劳顿,疲于奔命,与或棹孤舟,水调歌头,都是在前行,后者看似缓慢,实则更富意味。活动主办方之所以选择这些平凡的人而非名家大师,或许意在告诉我们,这也是生活。这样的生活或许不似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或许少些“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深情,或许没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却以其最本真而不事雕琢的诗意浸润干涸的骨骼,唤起心中的呼应。让我们明白,平凡人,更应有对诗意的追求。以此,才可升华出一个社会富有韵味的态度。
樱花已经开始飘落,若是哪片花瓣随风落在你肩上,请在心底作一首诗“滑稽好笑”的打油诗,不必为旁人知晓,那是你一个人平凡的诗意。
45分
亦诗亦生活
我曾一直坚信着,诗就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上层建筑”,而诗人就是住在这高塔中的狂想者。他们或许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但他们的诗句可以迸发出无限光明。我本认为,诗与生活是脱节的,一个是热烈的理想邦,而一个是平凡的现实。然而,这场朗诵生活的诗会,让我依稀明白:亦诗亦生活。
原来,诗也可以很生活。看看这则诗会的消息,我仿佛可以听到保洁大妈沙哑的嗓音将一句句生活琐事朗诵得稚拙而有趣。从来只适合男低音缓缓吟出额诗句沾上了尘土中汗水的咸涩;沾上了办公室油墨的清香,沾上了雨后泥土的腥甜„„诗人从高耸的宝塔上走了下来,拉起你的手走到了生活中去。
从农妇的诗中,我看到了她辛苦劳作的身影,汗水啪嗒啪嗒在土地上;从快递员的诗中,我看到了他披星戴月的身影,彩云朝霞是他永远的背影;从私企员工的诗中,我看到了他蜷缩忙碌的背影,咖啡的苦涩充实着他的生活„„诗歌摘去了他缥缈的面具,露出了朴素而真挚的脸庞,在这张脸上,我读出了生活的朴实与艰辛。
更让我欣喜的,是生活也可以很诗意。记得回车诗人有一首小诗: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群蚂蚁。每每读起,我仿佛能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小土包上聚精会神数蚂蚁的场景。这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却被诗人敏锐地留意,变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小诗,让生活立刻诗意起来。可以想象,那夜深归家,提笔赋诗的农妇,一定留意到田间播撒的阳光、雨后吐露的新芽了罢?那早起晚归,却不忘吟诗的快递员一定赞美过漫天的星斗和绚烂的夕阳了罢?日日平凡而单调的劳作间,他们一定捕捉到了昙花一现般的诗意了吧?就如同那数蚂蚁的孩童一般,这些生活中偶遇的美好一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几分快乐,几分抚慰吧。
所以,我们何不写下生活的诗,过诗一般的生活?我门或许无法发出“寂寥的雨巷”那般的低吟浅唱,但我们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唱一首赞歌。我们或许无法生活的成功美满,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平凡的幸福。拿起笔来,让我们亦诗亦生活。
47分
诗人等于凡人加情怀
最近的诗坛有点冷。三十年前,你昂首挺胸,“我是诗人”。围观者赞叹不已。放至今日,你再昂首挺胸,“我是诗人”。围观者退避三尺,当你疯子。在这种失落惨淡的大背景下,农妇作品《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异军突起,成就一道亮眼星光;《诗刊》、人大文学院、凤凰网又随之举办了“日常生活,惊心动魄”的朗诵会,诗人的概念一下又窜回大众眼前。诗人,为什么会从谷峰跌到谷底又重回高峰?
诗人曾经意味着引领者。从新月派到朦胧诗,诗人挣脱昔日枷锁极尽尝试拼搏之能事,诗人的同义词是先锋与思想。而后这种精英化的人群变了味,为了艺术而艺术,有故弄玄虚之嫌,诗人于是走到了大众对面。而今日诗人回归不同往日,社会似乎要将诗人的桂冠颁发予每一个个体。诗人纠结,民众惶恐。当诗人变为大众,诗歌会不会变成网络文学?真正的精英会不会被洪水一样的粗糙文字淹没?
如果我们回溯时光,诗歌的源头之一《诗经》中十五国风正来自群氓之口。此后汉时乐府宋时小令明清市井小说,在士大夫即精英阶层的吟哦背面一定有民俗的普世的艺术存在。而现代被捧上神坛的诗歌,最初也不过来自浣衣女郎清脆的歌喉、船夫爽朗的应和,取于大众又归于大众,有何不可?
更何况这是一个需要诗人“拯救”的时代。林贤治在《寻找诗人》一文中曾说,“诗人,绝不只是分行书写那么简单!”诗人的必要条件是情怀。涅克拉索夫的报社为整个昏暗黑夜守住了一盏灯,他的缪斯是丑恶贫困;在他葬礼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刚致完词,学生们即呼喊“越过了普希金!”谢甫琴科写诗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看到他们的父辈错了“愿斯拉夫的土地,从大海到大海,永世覆盖着金黄的大麦、小麦,连绵不断。”可以没有学识,可以没有文采。一个诗人是用心而非意象点燃火把。
而只要情怀在此,背后身份则无论贫富、愚智、美丑,也不过凡人而已。因为每个诗人的蝴蝶谷永远在他周围,即黑格尔所谓“一个人难以与其环境分割,正如人与皮肤”。凡人凡事,古今所共有,万载所共享。汪曾祺督导铁匠一联“风吹万点火,炉打一片金”,只说,“很美”。生活乃一人之本。而我们所在的时代,个性化多元化的力量空前强大,个人而非团体正试图成为时代主角。在这一现代化背景下人人感悟不同,凡人如农妇职员也有舞台有能力唱出自己心声。诗人凡人化已势不可挡。
文坛首先网络化,网络文学确打开梦想也确使社会躁动。这是人类童年化必走之路吧。而诗坛形势亦不同,若鞥抱持清高之心只能使冷风更盛。何况即使凡人诗人们语言再简朴,也好过零星几人来出“梨花体”闹剧吧。现代化潮水已经将精英的诗人卷回岸边,和大众平齐。沙岸上诗人等于引领者的公式也被光阴涂改为“诗人等于凡人加情怀”。前些日走在校园中,一根柱子上贴了张素净的海报。“诗歌社招新”。我当时笑了笑,伸了个懒腰。
一排柳迎风招展,新绿挽住了廊柱的手。春光正好。
47分 诗人未死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海子的卧轨与顾城的自缢,一个诗人的时代消散在风中。而今,北岛、食指等一个个曾万人传诵的名字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人说,诗人已死。说出这种话的人,也许根本不了解何谓诗。
人生而劳顿,但人是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以为凡有人生活之地,便有诗音。何为诗?难道只有大师的手笔、哲人的金句才是诗?并不,诗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诗情感流露最基本而纯粹的方式,人们的喜与愁,忧与爱,无不是真挚的诗歌。
然而或许是我们太操劳于生计,亦或是日渐加快的社会发展的脚步使人们无心去感悟诗意,表达诗意。我们似乎已经把诗丢入了角落,将其视为闲云野鹤之类无实用之物。诚然,生活的节奏太快,光是跟上就十分吃力,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诗的体味,我想一场“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足以让人们重拾被遗忘的诗意。站在舞台上的,并非所谓的名家大师,而是农妇,诗理发师,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是你也是我。他们告诉我们,生活本就是诗。农妇的诗便是田间的绿意和阳光,理发师的诗就是飞舞的剪刀。人,生而为诗,有人便有诗,只是往往人们忘了它在那。
所以我们还能说“诗人已死”么?除非人类灭绝,否则诗意永存。何不去感悟生命中诗意的栖居呢?余秀华的名字因为她的诗歌而被人熟知,同时人们更惊喜的发现,这位诗人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位脑疾患者。于是人们惊叹了,仿佛她的诗歌与她本人不符似的。面对这一切,余秀华只说:“我希望我的诗歌是余秀华写的,而不是农民余秀华,脑瘫余秀华写出来的。”这是一句直击心扉的话语,叩问着所有人的心灵:难道只有书香门第,满腹经纶才是诗人?难道只有华丽的辞藻,精妙的笔法才是诗?诗人并不以诗为业,却以诗传情,诗并不是白纸黑字,而是人皆有之的情怀与感悟。诗意从未走远,我们需要的并且掘地三尺去寻觅诗作,俯身拾起开放在生活中的诗意便足够。只要用心去感悟,甚至不用表达,人人都可为诗人。诗人,从未有死去的时候。
46分
道之所存,“诗”之所存 《师说》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对于那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我想化用《师说》为: 道之所存,“诗”之所存也。
这是一场以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为主角的朗诵会,却并无俗雅高下之分,每一个上台朗诵者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充满着激情。无论题材是什么,感情是什么,都迎来了真诚的掌声。尽管我没有亲临,却能确认,这是一场“诗”道复兴的朗诵会,“诗”道便是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对诗歌的热爱赋予了他们创作的激情。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个字,在早年时为他们开启了诗歌创作的大门,让他们为之陶醉而徜徉其中,于是他们落笔。他们可能在田间劳顿后用布满老茧的手写下字句,亦可能满身煤灰上地面后用头顶的矿灯照亮纸笔,亦可能骑着电动车于月朗星稀下运送着包裹,一边朗诵着“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些画面何其感动!何等艰难、何等困苦不能阻拦一颗赤诚的心在诗歌天地中笔下生花,占有一席之地。或许他们不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可是他们却用“黑色的眼睛来寻找光明”。单单就踏上朗诵台的时刻,我们就应为他们十二分的热情报之以十二分的敬意。
对生活的感悟赋予他们笔下深远的意蕴。他们遗传了杜工部“三吏三别”之沉郁顿挫,遗传了李诗仙“呼儿将出换美酒”之浪漫飘逸。指缝中泥土落下,发丝的飞舞蜷曲,键盘的噼啪作响,于石火光中赋予他们灵感。这诗纯、实、浓,蕴含着生活最本质的——快乐、悲伤、无奈„„由生活而始,由生活而终。他们中的大多数定会在朗诵中迸发热泪,是作品问世的喜悦与重历生活的感动的美好交织。诗歌佐生活以激情,而激情又推动二者共同前进。当此二者相遇之时,便是“诗”道与时代的一次美好邂逅,文字的力量在此时达到巅峰。恰似题目所言,这是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朗诵会,平中有奇,奇中夹杂着叠浪浓酣的情感。我似乎看到了“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场景。若是常有此等朗诵会,我相信“诗”道之传承指日可待。在此我想朗诵一遍我心中的“诗道”: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诗之所存也。
46分
感至深处变成诗
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观点:诗是与生活脱离的高雅者的活动。正因如此,当《诗刊》,人大文学院和凤凰网合办这一场专为市民百姓举办的诗歌朗诵会时,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热议浪潮。
有一些人认为,这些“底层人民”出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局限,勉强做出的那些句子根本不能称之为“诗”。这其中竟也不乏一些专家学者,对这样一个普及诗歌的活动持负面态度,这让我不禁想到蒋勋大师在《蒋勋说宋词》里指出的一个观点,文学的定义有狭义也有广义。广义上来说,一切源自于生活的感悟,甚至都不用落之笔端亦不用诵之成篇,均可称之为文学。这样一个对文学的界定让我赞赏并且感动,我坚定地相信,诗,作为文学的一部分,亦是生活感悟本身的产物,有感就有诗,无论你是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感到深处便成诗。诗人爱默生曾说:“自然便是诗歌。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我们是时候给诗歌脱下浮华炫目的金丝软甲,让诗回归生活,回归百姓,遍及每一个普通人了。诗在普通人中的推广,不只是对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实质上也是对诗这种文化形式本身的促进与改良。喜爱诗词的人都知道,词的产生就源于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唐是诗的鼎盛时期,然而当诗发展到极致时,它便越发地脱离生活,脱离平民,脱离基层。当一种形式成了少数文人的专门技艺时,便是它走向衰落的时候了。在这时,民间庶民甚至妓女总在唱的一些原创歌曲,倒反而因其在基层在大众的普遍,而慢慢提升了地位。在这一时机,南唐李后主的出现又将这底层的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于是词便在旦夕间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新型、繁盛的艺术形式,讲诗歌史又推进了一大步。回望历史,“伶工之词”竟是诗歌进化的原材料。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否认,这一次朗诵会的主角——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他们,不会是给诗坛注入新鲜血液的最强大力量呢?我们永远不能否认诗的生活化。或许曾经,面对韵脚规则严格的古体诗,只有少数文人有能力“戴着镣铐起舞”;但现如今,随着自由诗体的推广,诗,应是大众的艺术形式,应为生活的产物,感悟的近义词!只要对生活满怀热爱和感慨,人人都可以写诗,人人都可以做诗人。因为,有感悟处就有诗,感到深处便成诗。
46分
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去年末,有多方联合举办的以普通人为主角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如期召开。一首首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歌被一幅幅质朴的嗓音朗诵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生命力,也同时体会到了这场活动的积极意义,它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发扬文化,改善人们精神生活的新途径,即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在当今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社会,慢生活正逐渐离我们远去,而同时它带走的,还有我们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体验,当繁琐的生活小事与肤浅芜杂的娱乐充斥我们的生活,喧嚣浮躁也便占据了我们的心,尤其对于那些平凡的百姓,更难于受到诗意的熏陶,而这时,一场类似近年来举办的“诗歌朗诵会”却将诗与诗意带到了普通百姓身边。为了这场活动,理发师或许会对飘落的发丝生发浪漫想象;快递员或许会多驻足欣赏路边风景,在奔波途中构思自己的诗作„当他们平凡的生活化作不平凡的诗句,当诗歌走进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诗意也便不知不觉中浸润了他们的心。当诗歌不再只是阳春白雪,而是变得下里巴人,能从普通人口中吟出、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人们便能以诗意之眼看世界,诗意之心待世界,那喧闹浮躁之气,那烦闷枯燥的普通生活,便也能清静几分,为普通人的生活注入诗意,也为社会吹几丝清凉诗香。
然而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生活,不仅诗化了我们的生活,也使诗歌有了蓬勃发展的土壤。在当代中国,由于诗歌的不普及,诗歌已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古时候有屈原临江而吟。李白把酒而歌,近带来亦是人才辈出,诗歌好像唯独缺席了我们的时代,究其本因,是现代诗歌并未融入普通人们的生活。李白之诗唱出了人们心中蓬勃豪迈之气,被众人接受;柳词道出普通人的离愁别绪,因而人人皆能歌柳词,其词得以壮大。现代诗歌同样如此,若不能走进民间,便只能成为苍白的字眼,只有落满灰尘无人问津的命运。而今类似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却将诗歌的种子洒进民间的土壤,让诗歌的生命力得以展现,那一首首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歌,正体现了这一点。
所以,让这场诗歌朗诵会成为一个契机,一个开始,一个启发,让我们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播撒诗意,收获充满生命力的诗歌诗歌。
46分
生活无处不是诗
最早的诗,在其仍是混沌中初凝的璞玉之时,是歌谣。是上古劳动人民在采摘、耕种与狩猎之余歌咏生活的歌谣。到《诗经》之时,诗的主体还仍是生活,三百首“诗”就已将一个时代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可至唐宋以后,诗的创作主体被固化在了士人阶级,高雅华美却愈显不近俗世人情,诗之灵魂渐渐被禁锢而腐朽。
再发展,诗成了小众群体抒发己感的载体,太具个性,往往晦涩难懂,而今日,几乎已无诗。但这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再一次地让我看到诗的灵魂与诗的骨肉——私企职员、农妇、快递员、挖煤工人等是这场文化盛宴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诗,歌诵自己眼中过的世界,叙写自己的生活。
这不是创新,不是对于高雅文化艺术的误读和玷污,反而,这是诗的回归!源于生活,诗的本质便是歌诵表达个体生命对于生活的强烈的感悟。这种情感太过深刻饱满,以至于普通文字无法承载,于是,诗就从天地中浑成而出,以心打磨修饰后即为佳作。这场诗歌朗诵会,为诗的重生提供了一条路,一个舞台,让我们可以在鄂北农妇高声诵吟之时感受到黄沙满天,风尘仆仆,一轮红日沉下地面,感受到丰收之喜,家艰之忧。让我们可以在煤矿工人的雄浑嗓音中看到地表百米之下,地球的心脏怎样为我们跳动,看见他指缝中泥灰背后的辛酸苦辣与寂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文学理念。文人无病呻吟,空洞感怀已不能引起人们心底最本真的共鸣,此时我们需要这些原先所谓的“三教九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来向我们娓娓道来,说出他们生活最真实的感怀。真情为诗魂,而真情是唯一可以让人们在欣赏诗作中燃气对诗之爱的法宝。
我因这场朗诵会而感动,不仅是因为它可作为生活的升华,更因为它是诗的回溯,脱胎的升华。生活需要诗,诗亦需要生活。而带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热爱美好万物的心去生活,便不难发现——生活无处不是诗,诗中灵魂自存于生活点滴。我更希望,这场朗诵会的作用不局限于提供一个平台,更在于提供一种思路,回溯一种情怀,让诗走近我们,让诗走进生活,生活走进诗。诗魂不死如月魂不死,只要真真意常在!
45分 亦诗亦生活
我曾一直坚信着,诗就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上层建筑”,而诗人就是住在这高塔中的狂想者。他们或许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但他们的诗句可以迸发出无限光明。我本认为,诗与生活是脱节的,一个是热烈的理想邦,而一个是平凡的现实。然而,这场朗诵生活的诗会,让我依稀明白:亦诗亦生活。
原来,诗也可以很生活。看看这则诗会的消息,我仿佛可以听到保洁大妈沙哑的嗓音将一句句生活琐事朗诵得稚拙而有趣。从来只适合男低音缓缓吟出额诗句沾上了尘土中汗水的咸涩;沾上了办公室油墨的清香,沾上了雨后泥土的腥甜„„诗人从高耸的宝塔上走了下来,拉起你的手走到了生活中去。
从农妇的诗中,我看到了她辛苦劳作的身影,汗水啪嗒啪嗒在土地上;从快递员的诗中,我看到了他披星戴月的身影,彩云朝霞是他永远的背影;从私企员工的诗中,我看到了他蜷缩忙碌的背影,咖啡的苦涩充实着他的生活„„诗歌摘去了他缥缈的面具,露出了朴素而真挚的脸庞,在这张脸上,我读出了生活的朴实与艰辛。
更让我欣喜的,是生活也可以很诗意。记得回车诗人有一首小诗: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群蚂蚁。每每读起,我仿佛能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小土包上聚精会神数蚂蚁的场景。这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却被诗人敏锐地留意,变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小诗,让生活立刻诗意起来。可以想象,那夜深归家,提笔赋诗的农妇,一定留意到田间播撒的阳光、雨后吐露的新芽了罢?那早起晚归,却不忘吟诗的快递员一定赞美过漫天的星斗和绚烂的夕阳了罢?日日平凡而单调的劳作间,他们一定捕捉到了昙花一现般的诗意了吧?就如同那数蚂蚁的孩童一般,这些生活中偶遇的美好一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几分快乐,几分抚慰吧。
所以,我们何不写下生活的诗,过诗一般的生活?我门或许无法发出“寂寥的雨巷”那般的低吟浅唱,但我们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唱一首赞歌。我们或许无法生活的成功美满,但我 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平凡的幸福。拿起笔来,让我们亦诗亦生活。
第二篇:2014年海淀区语文一模答案
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语文一模答案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5
一、基础·运用(共24分)
(一)选择(共14分)
1.D2.C3.A4.B5.C6.C7.C
(二)填空(共10分)
8.(1)白露为霜(2)惶恐滩头说惶恐(3)千里共婵娟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5)衔远山吞长江
(共7分。每空1分,有错字该空不得分)
9.①疾恶如仇(或见义勇为)②智取生辰纲③水性非常好(共3分。每空1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1)凭(用)认为(2)类管(隶属)(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
11.(曹刿)下车看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共2分)
12.①作战条件 ②远见卓识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彼竭我盈(共4分,每小题1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共17分)
13.答案示例:
①听牛汉演讲② 具有强悍野性、豪迈激情③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和辉煌④聆听牛汉严肃的教导(共4分。共4小题,每小题1分)
14.答案示例:
(1)省略号表现了“我”难以言表的颓唐、苦闷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我”在牛汉面前不知如何说起的难堪。
(2)感叹号表现了牛汉对追寻有意义人生的坚定、执着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劝诫和鼓励。
(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15.答案示例:
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朗诵诗歌时的兴奋快乐心情,表现出他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依然保有对诗歌、对生命质朴赤诚的热爱。(共2分)
16.答案示例:
文段中“佝偻”“挣扎”的动作描写,以及“如蒙古骑士的一张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拉车苦役的情形,表现了他的生活苦难;用“狂奔”“战栗”“激动”这些动作描写以及“汗血马”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在苦难生活中发现诗意以及用生命创作诗歌的激情。这些描写比喻刻画出了于生活苦难中因诗歌而振拔的诗人形象。
(共7分。形象理解,4分;赏析角度,2分;语言表达,1分)
(二)(共11分)
17.便于南北物资运输;满足军事需要(共2分)18.答案示例:
盘山公路可以拉长车辆行驶的距离,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车辆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从而解决车辆因动力不足而无法直接翻越山丘的问题。(共2分)
19.(1)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共2分)(2)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共2分)
20.历史悠久,沟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共3分)
(三)(共8分)
21.从不同角度阐述“度”的内涵,奠定文章立论的基础,引出中心论点:守“度”是人生大智慧。(共2分)22.以宽容之心化解矛盾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共4分,共2小题,每个小题2分)
23.生活欲望无尽,精力和时间有限。节制欲望,把握生活节奏,就能身心愉悦;放纵欲望,生活无规律,就会身心俱损。(共2分)
第三篇:2014海淀区一模英语[范文模版]
2014海淀区一模英语范文
(一)Dear Chirs,Our class has arranged a field trip to XiangShan mountain this Saturday ,and we would be most deleted if you could come with us.The trip is schedule to last from 8 am to 5pm.We shall gather at the gate of our school,where a bus will take us to our destination.Please remember to bring a camera,for the suburb beautiful is bond to be a wonderful feast for your eyes.At noon,we plan to have a picnic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so please get your lunch ready in advance.In addition ,it will be great if you could bring an umberlla or raincoat in case of the bad weather ,but, still we expect a bright and cloudless day for our outing.I’m sure that this trip will turn out to be the most pleasent jurney ,and your coming will absolutly light up our day.So would you be so kind to come along with us?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Yours
Joe
(二)
This afternoon, we held a farewell(送别)party for ZhangQiang ,who was going abroad to study in the college.First ,Qiang delivered a touching speech on his decision.He expressed how unwilling he was to say goodbye ,that he had already begun to miss us even before his departure(分手),and that our friendship was meant to last long(长久)。For a moment, we thanked into silence , tears streaming down our check.Then put some photos with Qiang and us on the board in order to we visit our good over day together.Time twisted(扭曲)for a while.We looked back on our spring trips ,your class concerts and Qiang’s moment of glory when he spoke as a student representity at the school meeting.Our three years together had been bitter/sweet ,but we enjoyed ourselves in the community of class one ,Senior three.Later we wrote our blessing on Qiang’s white T-shirt which he delibaratly(故意)for this part of the party.I wrote on his shoulder to wish the best for all of us.The party came to an end when we took a photo together.We presented Qiang with bunch of flowers which came from each or us.Laughing with tears ,Qiang said farewell.Yes ,Qiang ,we may be parted ,but our friendship will never full apart.I said to myself.I would miss you.
第四篇:2015海淀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第一篇材料作文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考试标杆作文
【原题回放】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②2014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作文分数分类】
一类卷(42—50分)
一类上:48、49、50
一类中:45、46、47
一类下:42、43、44 二类卷(33—41分)
二类上:39、40、41
二类中:36、37、38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别人“涂脂抹粉”,她“口无遮拦”;她字字带血,却句句敲入人心;她身有缺陷的,却骄傲于内心的完整充实;面对命运的不公却淡然说出“请让我做天空的孩子,哪怕她夺去我飞翔的翅膀”。她是农民,却对诗歌无比热爱,她身患残疾,却热爱生活——她是平凡的诗人,也是呼唤诗歌归来的人。
当电影《星际穿越》让更多人认识,尊重科学时,其引用的一首《不要温柔地走进这长夜》让中国人记住英国诗人托马斯的名字。于是我可以看来,诗歌,它正以多样的方式重归文坛。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文学院、杂志刊和新闻媒体,也顺此风让诗歌被更多大众所接受。一场“日常生活,情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主角是比你我更平凡的社会大众。在诗歌面前,我们均是赤子的姿态,它清洁我们,怜悯我们,引导我们感悟生命,教导我们热爱生活——这才是诗歌不变的魅力。
如同北岛感慨于哥伦比亚麦德林的诗歌节座无虚席,再贫穷的人们也要读诗,国人何尝不感慨于中国文学风日下传统文学甚至文化被人淡忘。鲁迅文学的大撤退,弹片文化的冲击,网络语言的盛行,无疑是敲响的警钟。而诗歌的归来无疑也是告诉我们,还有一种希望——大众是可以理解和接受所谓“深刻”之物的,我们可以用心聆听和感受文学,无论是一个人的作品,还是一种文学体裁,又或是文学本身,甚至中华文化,都能在信息化的时代“重归故土”,“荣归故里”。
惟有你我作为个体,化在平凡与日常中感悟,接受并热爱,相信不仅诗歌能够归来,还有更多,更值得回归的传统期待着国人的再次发现。
诗歌已归,再不行动,更待何时?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横捭阖的英姿所感染而写下《罗兰之歌》,与被孩子摇晃着向前迈步的姿态所感动而写成尽是白话的诗,纵然世人可以赞颂前者为史诗而批评后者为拙作,但从两者均是由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动所激发的感情表达这一点来看,又有谁能崇拜前者而蔑视后者呢?
这场朗诵会亦是如此,诗歌本身就是从生活中生出的热情与感悟的表达,能有如此多的普通人在此向世间倾诉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触,不是一件幸事吗?
当他们朗诵的一刻,他们都是诗人。
【3号文一类中
45分】
诗意栖居拥抱生活
一场诗歌朗诵会在这个冬天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朗诵会的主角不是那些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而是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最普通的百姓;朗诵的诗歌并非名家名篇,而是他们自己创作,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这场朗诵会给予我们启迪: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吗?而我们误以为平淡的生活不也时时蕴含着美丽吗?
诗歌是诗意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形式,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海德格尔曾说:“人类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而这份诗意的情怀,从来不单单属于诗人。每一个旭日东升的清晨,当理发师、快递员、上班族们踏着清晨的曙光开始新一天的征程时,他们看到的不是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每一天,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是阳光跃出地平线的惊心动魄,于是他们将这份感动写进诗作,将这份喜悦融入生命的每一天。这些诗歌,拙劣质朴,但我们从中感受到的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于你的生活的诗篇。
【4号文一类中
45分】
扎根于生活
梭罗曾说:“我愿深深扎根于生活,吮吸泥土中的精髓,活得质朴、简单。”诗歌朗诵会上咏诵诗歌的平凡人们,正是如此般质朴,闻得泥土之芬芳,见得水滴中之阳光的人。他们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拥有发现美好、表达深情之能力。而你我于赞叹羡慕之余,亦应自省:是生活平淡,还是自己忽视了细密的美好,不愿流露真情?
生活的脚步已然日趋急速,人们埋首于案,奔波于城市的街头巷尾,生活中细密的美好仿佛正被压力吞噬;可谁又敢停下来,去咀嚼体味生活呢?如同被拽入深渊一般,“拼搏前行”成了“日常生活”的代名词,人们甚至渴望断绝一切杂念,只为心中那个看似灿烂的未来,只要脚步一停,就再也追赶不上时代的脚步。如是,对“不凡”的渴望让人们逐渐脱离了生活的泥土,失去了心灵养料的来源,物质财富的数字益增,精神世界却日益贫瘠。试问,又有多少人像诗歌会中的人们一样,仍具有表达感悟的能力呢?又有多少人能向写出动人诗歌的他们一样,意识到弥足珍贵的是生活中的点滴,是每一缕心绪,是刹那间的思考?
诗人们所写之诗,内容尽源于日常生活,你我可能会稍有不屑:诸如此类之诗,又怎会有刻绘断垣绝壁、苍松古柏的气魄?怎会有深邃启人的哲思?若当真如是思考,便实须警觉了。美学经验与哲思不可能在某个片刻轰然从干涸千年的泉眼中涌出;而“感悟”与“美的再现”更不能成为一种视觉消费品与刻意的表演。唯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在每个跌宕起伏、曲折迂回中有所体悟,珍视每个细节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然而,不少人却错误地将“高雅”视作诗歌的核心,并据此将诗歌视作文人的专利。前些年,诗人赵丽华的横空出世,引来了一片质疑甚至怒斥。赵丽华的诗歌都来自日常生活,抒发的也都是真情实意,却因其语言太过浅显而饱受诟病。“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所有馅饼中/最好吃的”面对着着四行文字,不少人惊呼:这也算诗?而在我看来,这的确算诗,而且是一首标准的诗。作者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立无援,这难道不是诗所应有的赏析吗?现在的人们似乎过于注重诗歌高雅脱俗的特点而忽视了其表达情感的功能,而这才是对诗歌最原始的定义。试想,若长期将诗歌以“高雅”的名义束之高阁,那么是个何来素材、何来生命力?
反观今日这一诗歌朗诵会,主题是各行各业的普通百姓,借诗歌抒发的是个人生活中真真切切的感悟,实在是对中国诗歌的一次复兴。这一活动回归了对诗歌最初的定义,鼓励人们以生活入诗,并且不以雅俗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唯情真者为上,彻底解放了人们,也解放了诗歌。现代社会中的诗歌,唯有解下身上“高雅艺术”的束缚,放下身段,深入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保持自己长久的生命力与长盛不衰的地位。而这一朗诵会做到了这一点。
诗歌,本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生活;雅与俗,在诗歌的世界中本没那么重要。只要能吟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人人皆可为诗人。
【6号文:二类上,41分】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中国人爱诗爱了五千年,这是因为我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一场诗歌朗诵会,唤醒我们尘封多年的爱诗之心,我不禁问:为什么这些掉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的乳汁,生活的创造,文化的诞生,皆是由这自然。而所谓传承文化,也并非只在于诗歌、习俗等有形之物,更重要的是赤子之心不失,虔诚地面对土地、天空,追求美,修自身之德。用我们的行动,增厚中华民族的土壤。
若今天从花鸟鱼虫中开始尝试写诗,岂不增添一抹生活?
【7号文:二类上,40分】
诗歌的传承
去年年底,一场特别的诗歌朗诵会吸引着人们的关注。这场主题为“日常生活,惊心动魄”的朗诵会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朗诵者不失朗诵家,而朗诵的诗歌亦不是来自诗人的手笔。
平凡的百姓们在台上朗诵着它们自己的诗歌,令我不禁想起诗歌的源头。《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不少诗歌就是从民间收录而来的。它们或是农民们劳作的号子,或是祭祀时对天神的祝词,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创作亦表达着百姓的心声与愿望。
是从何时起,诗歌成为了一个高远而不可及的事物?不知何时,诗歌再不是日常交谈间的常客,也不是酒桌上兴起之时助兴的言辞,它离我们的生活是那样遥远,遥远到只能在书本与卷子上勉强分辨着字间的含义,遥远到我们会在身边人做出诗时感到惊奇。在生活中,且不提对音韵用字要求甚多的古诗,就连近代白话诗都很少见。会读诗的不敢写诗,会写诗的不敢当众拿出来给大家评赏,而爱好赏诗的不知能有几人。千年的诗歌传承到此仿佛已有断裂之像,而我们,眼睁睁地,无能为力。
幸甚,诗歌之魂并未从我们心中真正消失,而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会就是一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失意化作诗意。这厚度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经历了多少,阅读了多少,更重要的是感悟了多少。
能生活的人脚踏实地,而会生活的人同时仰望天空。脚踏实地带来了物质,而仰望天空却是追求。当一个人仅仅局限于脚下的路,而不抬头张望远方的风景,心该有多么疲累。仰望天空所带来的诗意引领每一个正在迷惘正走在路上的人去发现美好,渴望美好。这份诗意是信念,是一个人心底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信仰,是脚踏实地的动力源泉。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散发各自的生命之光,平庸的人用疲劳将之掩盖,而平凡的人却会忽视,唯有在平凡中依旧渴望诗意的人将它捧起。《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小男孩在逃学打架之后,却希望站在麦田中,拽住一个个即将掉下悬崖的孩子。他曾用个性去宣告不平凡,最后却懂得用平凡去点亮人性之光。我们可以忙碌,可以反叛,但绝不能无暇顾及人性的魅力,是善良,是谦逊,是一切诗意的源头。
平凡中的诗意是探寻、是感悟,不是外界的,是自己的,是学会经营生活,学会发现人性之光,是在纷乱中坚守信仰,那么诗意自会笼罩平凡的生活。
【9号文:二类中,37分】
对于诗歌,每个人都是主角
去年,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大会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不是因为著名的诗人到访,也不是因为经典的诗歌再度重现,而是因为那些参加朗诵的诗人们来自社会的各个岗位,平凡的他们为何能够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这诗歌的主角,热爱它,享受它。
【10号文:二类下,33分】
中国文化的传承
诗歌,是中国的文化,它的历史悠久,从春秋已开始流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殒”,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经《氓》便流传至今。诗歌朗诵会让我们看到不同层次生活水平的人都喜爱诗歌,喜爱中国文化。
我想《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之所以举办诗歌朗诵会,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中国那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就此陨落,是因为他们不希望人类忘记中国的特色,更是因为他们想唤起人们心中那一份对中国文化的爱。
粗鄙的农妇是无知的,但她们勤劳,热爱土地,热爱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待种子发芽、成长、结果,她们心中充满快乐。煤矿工人日日夜夜在黑漆漆的地下工作,他们苦却幸福。快递员每日都奔波在路上为人们送快递,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严寒,他们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理发师用双手为人们创造出美丽发型,私企员工又没日没夜地加工来使公司运营得更好。还有很多我们不知的人事,他们同样快乐生活、工作,只因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们是中国人,他们热爱中国的一切。
由此我们更可以得出:中国文化是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骨血里的。人从婴儿到幼儿,学会了说话,中国的汉语是他的母语,所以从小就有了中国文化的意识。随着成长,学会了中国文化的由来并传承了文化。人的一生都在接触中国文化。所以我们热爱它,从骨子里热爱它。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出现,但他却只是生在农村普通人家的孩子,他的父母根本没想让他上大学,只希望他能混口饭吃。找人想让他当电影放映员,或干脆子承父业,当个农民,但他自己却坚定信念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在高中校刊想刊登自己的作品,于是他不厌其烦的投稿,请老师批改,老师烦了,他就自学,但没有一篇成功刊登在校刊上,他还是没有放弃,依旧坚持着写作,毕业后投到了其它出版社,没想到成功了,刊登在了许多报纸,杂志上,并且越写越好,引起了国内文坛的重视,最终成为文坛中一名巨星。如果他在当初听从父母,或轻言放弃,也许现在,他会是一个农民,电影放映员或其它什么蚁。
要记得即使被深埋雪下,在厚厚的积雪之上,温暖的太阳依旧照常升起。当你身为蝼蚁,不要放弃向上的信念,牢记自己的梦想,对生活饱含热情,即使不能因此改变身份,却也能写出壮丽的诗篇。
【12号文:三类中
28分】
“小人物”也有“大热爱”
一四年十二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等机构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会,许许多多平凡岗位上的“小人物”都来朗诵了他们的作品,表达他们对生活、对诗歌的热爱。由此,对生活、对诗歌这些“高、大、上”的话题,并不只是权威人士的专利,对于一些“小人物”也可有如此的追求。
身份地下,并不代表只能从事卑微的工作。战国时期,曾有过一次著名的长勺之战,鲁国之所以能战胜强齐,是由于曹刿的献策。曹刿出身低下,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由于他觉得自己有才华,才向鲁庄公请战。并要求一同前往前线。因为曹刿的杰出表现,使鲁国迎来了胜利的喜悦。曹刿虽身为“小人物”,却能心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材料中的朗诵会,不同职业不同的人,但同样都是这场朗诵会的主角,也同样都有对诗歌的人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做生活的主人,主动选择自己的人生,感受生活所带来的美好。
做选择时,我们会被各种的外界因素所干扰。不少人会追求高收入的职业,被各种因素所限制,所控制,失去了自我。一位老总曾在日记中写到: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在那因车子爆胎而独自走到公司的那一下午。那一下午他看到了毕业后就未曾见过的小野花,看到了周边嬉戏玩闹的孩子们,这都是他在忙碌的回忆中和飞机上所不曾见的。所以,一味追求金钱,并不能为你带来幸福。应做自己生活的主人,遵顺内心真正的想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做生活的主人,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条条道路通罗马”,无论如何,都可以通向那理想的彼岸,只需遵顺内心。
在自己的生活中收获。
【14号文四类上
24分】
诗·生活
在这个荧屏闪烁的时代,古墨书香之物似乎已与我们越来越远。然而诗,或许是因为它可雅可俗,从未远离我们,也是诗在维持着我们与美好、感动之间的距离。可以说,在电子信息时代生活的我们,也是活在一个诗的世界中的。诗随处便可“见”,诗到处皆可感。
当你来到江南地区,或会被它们富庶所吸引,或留恋于江南女子的温婉动人,但我相信,最让你难忘的定是江南那浓浓的诗味。漫步在石板路上,周围杨柳依依,柳叶细长而随风飘舞,你是否有感受到“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明快之感。或是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来,诗中那些“接地气”内容,似乎都直接证明了作诗人来自这个小区,并一定是熟悉的人。
那么,究竟是谁呢?新搬来的画家?家中有名犬的富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小张?大家七嘴八舌。突然听见一声沙哑的“收破烂儿喽”被震得不小。回过神来,邻居李大妈满脸笑容:“嗨,老王,我家那废电视正等着你收呢。”
老王被李大妈领进家,路上聊了会天,李大妈问:“老王,你知道现在叫‘一川’的那诗人吗?”老王答:“略知,略知。”李大妈问:“你觉得像咱小区的谁?那画家,富商,还是小张?”老王:“都不是,都不是。”李大妈:“嘿,就和你知道是谁似的,我说,不会是老王你吧?”老王嘿嘿一笑,答:“我就一俗人,咋会写诗?”李大妈一乐,“想你也不会。”搬完电视,老王走了。疑问还留在李大妈的心头。
晚上打开电视,想着看八卦的李大妈收到桌面弹出的一条消息:“你关注的诗人一川又发表了新诗。”李大妈点开新诗,诗题叫《猜》。大致内容描述出一位风雅的诗人形象,结尾化用俗语“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完这诗,李大妈心里的疑问似乎逐渐解开:一定是那不常露面的画家!明天一定去问问!
这一夜,李大妈兴奋地难以抑制,一夜难眠。而小区的另一边,老王守着电视上一条一条为他所作的诗的评论,称赞,咧开了嘴。钻进被窝,微笑着入眠了。“俺不会写诗,但也可以写一写。”梦中他这样说。
【16号文:二类中
36分】
人人都是生活的主角
他是某外企公司普普通通的小职员,每天净做些跑腿、打印的琐事。而这一
北京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选
轮到小张发言了,他看了看手中的稿子,微笑着扔到一边,清了清嗓子:“我朗诵的题目是,《人人都是生活的主角》。”
第五篇:2015海淀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第二篇材料作文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1笔虔诚地记录下每一件“大事”,却往往忽略了最值得我们用心对待的生活本身。平凡人生活中的辛勤勇敢,难道不比那些遥远缥缈、难以把握的星河宇宙更值得歌颂么?魏晋时华美繁复的骈体文之所以成为了阻碍文化发展的绳索,正是因为那时的作家们并未将文学目光投向生活本身,而是在虚空中堆砌亭台楼阁。当文学作品失去生活本真味道的浸润时,也就失去了灵魂与感召力,最终结果只会是文化泡沫的泛滥。
我记得当北岛在台上吟诵起诗人食指的《凌晨三点一刻的北京》时,台下的听众自发向他靠拢,只因受到了诗情的感染。诗人食指记述的是他作为知青离开北京的那个夜晚,痛苦与不舍,悲伤与爱,在平凡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并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造成了情感的极度起伏,使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又如何称不上“惊心动魄”?真实生活本身,也给予人们“惊心动魄”的体验。
清朝张岱在《幽梦影》中曾说“人须求可入诗,物须求可入画”,而在我看来,来自不同岗位、不同教育水平的平凡人皆可入诗,平常生活中的物件亦皆可入画。当我们严肃认真对待生活,病将文化创作的目光投向最朴素的生活时,生活之光亦会照耀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为诗歌创作,为人类本身,注入不朽的生命力,使每一个平凡人,都活得“惊心动魄”。
49分
深藏功与名
我想,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话是无可非议的,诗歌与人相伴而生,甚至是不经意的一回眸转身,便有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或是从简单的日常生活里,我们看到了秦罗敷采桑养蚕、木兰脱下戎装换红装……这些流转了千百年的诗句直到今天仍旧如初,像是刚破土的新芽,清新而芬芳。
《诗经》也好,乐府诗也罢,它们都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诗,不吵不闹偏安一隅,没有汉赋的华贵、没有唐诗的盛唐气象、没有宋词的婉约或豪迈,《诗经》和乐府诗却始终是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静静地植根在诗意的土壤里,朴素地生长着。我们早已无法追寻它们的作者,我们只知道这是出于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3诗是大众审美的对象,大众同样可以成为诗的缔造者。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可以参与其中。最后还能拥有对作品的话语权,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从这件事中,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人们对于话语权的觉醒。
曾经,许多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并不属于普通人。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基层人民能够受到教育的机会微乎其微,也许其中不乏对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有所天赋之人,但最终也因经济和身份上的限制和他们应走的路渐行渐远。而如今,文化的包容给予了人们进取的勇气。当物质和身份地位局限不了人们喜好的追求时,人们便会想方设法去追求心中理想。
但是反观当下,如今的时代是精英时代,即使人们拥有了话语权但这远远不够。比如电视的综艺节目,参与者往往是明星,即使有普通人参加也只是在为明星增色的附属品,真正的亲民的节目少之又少。行业中声名显赫的人仍旧掌握一个行业的走向,而缺乏一个集中众人智慧的观念。不只是诗歌,更多的领域应该尊重并珍惜普通人,作为一个拥有话语权的普通人,也应该毅地站出来,争取自己更多的话语权。
甘地曾说过:“大家一起做超人。”每个平凡的个人都可以拥有巨大的潜能,每一种生活都可以变得幸福,每一个时代都可以变得平等。作为个人,不应因不是精英而懊恼,也不应因成为精英而睥睨人民,时代需要由不同的人共同书写,平凡之人往往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冯骥才说:“只有爱护每一棵小草,才有机会拥抱整个草原。”整个文化领域应更兼济包容之心,让更多普通人得以施展才华。整个时代既在交媾又在孕育,但是客观与真诚地接受人民的书写,这一定可以称得上“最好的时代”。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精英,都在社会的广大子宫中成长。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不自私才会不孤独。让我们将对理想与追求与热爱释放出来吧!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5中。《边城》的动人,正因为它与读者的生活和心理那样吻合。仿佛掉下来的“俄罗斯方块”恰好稳稳落在心头的缺口处,《边城》的真实,有着贴切的美好,令人心生亲切。让所有艺术,都沾染上诗的美好,这正是寻常之情的魅力所在。
当你品味酸甜苦辣,感受喜怒哀乐,会发觉最平凡的柴米油盐是最美的诗,因它的真实生动,它的扣人心扉,它的感同身受,皆源于人间百态。
让诗的种子随风吹向千家万户吧!让寻常的一砖一缝,都能开出繁盛、华美的诗的花朵!
48分
让诗歌走下“神坛”
无论多么新巧精妙抑或飘逸脱俗的诗歌背后,都少不了一个“人”字的赫然存在。诗是人情感的阐发和艺术性表达。无论何时,人都是诗歌的不二主体。2014年由多方联合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主角皆是再平凡不过的人群。这是由于文化愈发浮华的现代对诗歌主体的再次发现与关照,我认为实乃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
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等人物,多事居于社会底层之存在。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此类人理应是不识风雅、不尚文艺的。这便是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诗歌乃至文艺领域的严重错误认识——认为其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文人墨客所碰触的高雅之物,而难与真正的普通大众有太多沾染。
殊不知,艺术本植根于生活百态,诗歌更是如此。而它们的主体亦远不止迁客骚人云者,而恰影视生活中的你我。想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经》作为我国诗歌之滥觞则是广于寻常巷陌中取材,多出于市井人家之口与心;而古代的寓言故事作为一种流传至今的文学样态,亦是源发于奴隶们受地主盘剥、奴役的某个片刻,而让他们以这样的隐晦的方式表达情绪或不甘或怨怼的百般交织。然而之于今日,诗歌等文学艺术却代表这一种高雅而反被“神坛化”以至“边缘化”;诗人的稀缺、诗情的匮乏俨然成了最难以治愈的“现代病”,被人们时而重视时而忽视的搁置一旁,只小小一隅,陷入现代文学中的某个尴尬的方寸。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7些平凡的试一试所传达的对诗歌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最平实浅易的文字表达出来,带着一种猝不及防的力量直击我们心中潜藏的一份柔软。
为什么海子的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会令所有人动容,为什么萧红笔下那寒冷高纬度的火烧云会令我们念念不忘,为什么冯至的“彗星出现,狂风乍起”会令人们等待着,“深深领受”。是因为我们心中始终蛰伏着诗意,每当遇到共鸣,便“蠢蠢欲动”。
我们的诗意固然没有合辙和韵的精巧,反复推敲的雕琢,却有着对生命最本真的热爱。然而这份真诚,在快节奏的今天,难免被横流的物欲所浸染,或是被全力奔跑的人们视为负担,弃置途中。
毕竟,这平凡的诗意,不能直接换来真金白银,香车宝马。
但海德格尔有言:“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平凡人朗诵原创诗歌,不意味着对现代生活的否定,而是选择以一种更值得品咂,更柔和的生活方式、态度。舟车劳顿,疲于奔命,与或棹孤舟,水调歌头,都是在前行,后者看似缓慢,实则更富意味。活动主办方之所以选择这些平凡的人而非名家大师,或许意在告诉我们,这也是生活。
这样的生活或许不似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或许少些“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深情,或许没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却以其最本真而不事雕琢的诗意浸润干涸的骨骼,唤起心中的呼应。让我们明白,平凡人,更应有对诗意的追求。以此,才可升华出一个社会富有韵味的态度。
樱花已经开始飘落,若是哪片花瓣随风落在你肩上,请在心底作一首诗“滑稽好笑”的打油诗,不必为旁人知晓,那是你一个人平凡的诗意。
45分
亦诗亦生活
我曾一直坚信着,诗就是人类精神文明中的“上层建筑”,而诗人就是住在这高塔中的狂想者。他们或许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但他们的诗句可以迸发出无限光明。我本认为,诗与生活是脱节的,一个是热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9最近的诗坛有点冷。三十年前,你昂首挺胸,“我是诗人”。围观者赞叹不已。放至今日,你再昂首挺胸,“我是诗人”。围观者退避三尺,当你疯子。在这种失落惨淡的大背景下,农妇作品《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异军突起,成就一道亮眼星光;《诗刊》、人大文学院、凤凰网又随之举办了“日常生活,惊心动魄”的朗诵会,诗人的概念一下又窜回大众眼前。
诗人,为什么会从谷峰跌到谷底又重回高峰?
诗人曾经意味着引领者。从新月派到朦胧诗,诗人挣脱昔日枷锁极尽尝试拼搏之能事,诗人的同义词是先锋与思想。而后这种精英化的人群变了味,为了艺术而艺术,有故弄玄虚之嫌,诗人于是走到了大众对面。而今日诗人回归不同往日,社会似乎要将诗人的桂冠颁发予每一个个体。诗人纠结,民众惶恐。当诗人变为大众,诗歌会不会变成网络文学?真正的精英会不会被洪水一样的粗糙文字淹没?
如果我们回溯时光,诗歌的源头之一《诗经》中十五国风正来自群氓之口。此后汉时乐府宋时小令明清市井小说,在士大夫即精英阶层的吟哦背面一定有民俗的普世的艺术存在。而现代被捧上神坛的诗歌,最初也不过来自浣衣女郎清脆的歌喉、船夫爽朗的应和,取于大众又归于大众,有何不可?
更何况这是一个需要诗人“拯救”的时代。
林贤治在《寻找诗人》一文中曾说,“诗人,绝不只是分行书写那么简单!”诗人的必要条件是情怀。涅克拉索夫的报社为整个昏暗黑夜守住了一盏灯,他的缪斯是丑恶贫困;在他葬礼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刚致完词,学生们即呼喊“越过了普希金!”谢甫琴科写诗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看到他们的父辈错了“愿斯拉夫的土地,从大海到大海,永世覆盖着金黄的大麦、小麦,连绵不断。”可以没有学识,可以没有文采。一个诗人是用心而非意象点燃火把。
而只要情怀在此,背后身份则无论贫富、愚智、美丑,也不过凡人而已。因为每个诗人的蝴蝶谷永远在他周围,即黑格尔所谓“一个人难以与其环境分割,正如人与皮肤”。凡人凡事,古今所共有,万载所共享。汪曾祺督导铁匠一联“风吹万点火,炉打一片金”,只说,“很美”。生活乃一人之本。而我们所在的时代,个性化多元化的力量空前强大,个人而非团体正试图成为时代主角。在这一现代化背景下人人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11的诗就是飞舞的剪刀。人,生而为诗,有人便有诗,只是往往人们忘了它在那。
所以我们还能说“诗人已死”么?除非人类灭绝,否则诗意永存。何不去感悟生命中诗意的栖居呢?余秀华的名字因为她的诗歌而被人熟知,同时人们更惊喜的发现,这位诗人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位脑疾患者。于是人们惊叹了,仿佛她的诗歌与她本人不符似的。面对这一切,余秀华只说:“我希望我的诗歌是余秀华写的,而不是农民余秀华,脑瘫余秀华写出来的。”这是一句直击心扉的话语,叩问着所有人的心灵:难道只有书香门第,满腹经纶才是诗人?难道只有华丽的辞藻,精妙的笔法才是诗?诗人并不以诗为业,却以诗传情,诗并不是白纸黑字,而是人皆有之的情怀与感悟。
诗意从未走远,我们需要的并且掘地三尺去寻觅诗作,俯身拾起开放在生活中的诗意便足够。只要用心去感悟,甚至不用表达,人人都可为诗人。诗人,从未有死去的时候。
46分
道之所存,“诗”之所存
《师说》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对于那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我想化用《师说》为:
道之所存,“诗”之所存也。
这是一场以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为主角的朗诵会,却并无俗雅高下之分,每一个上台朗诵者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充满着激情。无论题材是什么,感情是什么,都迎来了真诚的掌声。尽管我没有亲临,却能确认,这是一场“诗”道复兴的朗诵会,“诗”道便是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对诗歌的热爱赋予了他们创作的激情。或许是一句话,或许是一个字,在早年时为他们开启了诗歌创作的大门,让他们为之陶醉而徜徉其中,于是他们落笔。他们可能在田间劳顿后用布满老茧的手写下字句,亦可能满身煤灰上地面后用头顶的矿灯照亮纸笔,亦可能骑着电动车于月朗星稀下运送着包裹,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13定地相信,诗,作为文学的一部分,亦是生活感悟本身的产物,有感就有诗,无论你是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感到深处便成诗。
诗人爱默生曾说:“自然便是诗歌。每一个字都是一首诗。”我们是时候给诗歌脱下浮华炫目的金丝软甲,让诗回归生活,回归百姓,遍及每一个普通人了。诗在普通人中的推广,不只是对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实质上也是对诗这种文化形式本身的促进与改良。喜爱诗词的人都知道,词的产生就源于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唐是诗的鼎盛时期,然而当诗发展到极致时,它便越发地脱离生活,脱离平民,脱离基层。当一种形式成了少数文人的专门技艺时,便是它走向衰落的时候了。在这时,民间庶民甚至妓女总在唱的一些原创歌曲,倒反而因其在基层在大众的普遍,而慢慢提升了地位。在这一时机,南唐李后主的出现又将这底层的词“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于是词便在旦夕间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新型、繁盛的艺术形式,讲诗歌史又推进了一大步。
回望历史,“伶工之词”竟是诗歌进化的原材料。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否认,这一次朗诵会的主角——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他们,不会是给诗坛注入新鲜血液的最强大力量呢?我们永远不能否认诗的生活化。或许曾经,面对韵脚规则严格的古体诗,只有少数文人有能力“戴着镣铐起舞”;但现如今,随着自由诗体的推广,诗,应是大众的艺术形式,应为生活的产物,感悟的近义词!
只要对生活满怀热爱和感慨,人人都可以写诗,人人都可以做诗人。因为,有感悟处就有诗,感到深处便成诗。
46分
将诗歌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去年末,有多方联合举办的以普通人为主角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如期召开。一首首生活气息浓郁的诗歌被一幅幅质朴的嗓音朗诵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生命力,也同时体会到了这场活动的积极意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15
生活无处不是诗
最早的诗,在其仍是混沌中初凝的璞玉之时,是歌谣。是上古劳动人民在采摘、耕种与狩猎之余歌咏生活的歌谣。到《诗经》之时,诗的主体还仍是生活,三百首“诗”就已将一个时代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可至唐宋以后,诗的创作主体被固化在了士人阶级,高雅华美却愈显不近俗世人情,诗之灵魂渐渐被禁锢而腐朽。
再发展,诗成了小众群体抒发己感的载体,太具个性,往往晦涩难懂,而今日,几乎已无诗。但这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再一次地让我看到诗的灵魂与诗的骨肉——私企职员、农妇、快递员、挖煤工人等是这场文化盛宴的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诗,歌诵自己眼中过的世界,叙写自己的生活。
这不是创新,不是对于高雅文化艺术的误读和玷污,反而,这是诗的回归!源于生活,诗的本质便是歌诵表达个体生命对于生活的强烈的感悟。这种情感太过深刻饱满,以至于普通文字无法承载,于是,诗就从天地中浑成而出,以心打磨修饰后即为佳作。这场诗歌朗诵会,为诗的重生提供了一条路,一个舞台,让我们可以在鄂北农妇高声诵吟之时感受到黄沙满天,风尘仆仆,一轮红日沉下地面,感受到丰收之喜,家艰之忧。让我们可以在煤矿工人的雄浑嗓音中看到地表百米之下,地球的心脏怎样为我们跳动,看见他指缝中泥灰背后的辛酸苦辣与寂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文学理念。文人无病呻吟,空洞感怀已不能引起人们心底最本真的共鸣,此时我们需要这些原先所谓的“三教九流”“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来向我们娓娓道来,说出他们生活最真实的感怀。真情为诗魂,而真情是唯一可以让人们在欣赏诗作中燃气对诗之爱的法宝。
我因这场朗诵会而感动,不仅是因为它可作为生活的升华,更因为它是诗的回溯,脱胎的升华。生活需要诗,诗亦需要生活。而带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诗歌,热爱美好万物的心去生活,便不难发现——生活无处不是诗,诗中灵魂自存于生活点滴。
北京海淀区2015一模作文-17他们一定捕捉到了昙花一现般的诗意了吧?就如同那数蚂蚁的孩童一般,这些生活中偶遇的美好一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几分快乐,几分抚慰吧。
所以,我们何不写下生活的诗,过诗一般的生活?我门或许无法发出“寂寥的雨巷”那般的低吟浅唱,但我们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唱一首赞歌。我们或许无法生活的成功美满,但我
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平凡的幸福。拿起笔来,让我们亦诗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