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倒霉广告的五种“死法”
广告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最便捷的桥梁,但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近日,因在汽车广告中肆意篡改毛主席领袖形象,法国雪铁龙遭到了国人及众华侨的抗议和谴责;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森马因时尚服饰广告被指无社会责任心,而成为众矢之的,险些葬身于广告;就连IT巨头——英特尔的一则产品广告也被指传达了“奴役黑人”的联想,而遭到公众的指责„„
广告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最便捷的桥梁,是众多厂商经常采用的产品推广方式,这一点是人人共知,无需过多分析说明的。但同时,广告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使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广告就变身成了企业的“命门”。在广告行为中,原本广告主——企业——是完全的主动者,为什么会在广告投放后陷身于被动之中呢?接下来,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发生的各类广告**吧。
第一类:不良形象广告
除前文提到的“雪铁龙恶意篡改领袖形象”案与英特尔“奴役黑人”广告**外,最近几年出现的各类不良形象广告**也是屡见不鲜。
2005年,麦当劳因“中国消费者下跪”广告,遭受了国人的指责与反对,一时间企业声誉严重受损;2005年耐克的最新篮球鞋广告片“恐惧斗室”广受争议,最终被广电总局叫停;2003年,因在汽车广告中出现了“石狮礼让”的画面,丰田被指有辱中华民族尊严;与此案如出一辙,2004年的立邦漆“盘龙滑落”广告,也受到了国人的指责与抗议。
原因分析:
第一类,有损民族传统形象型。耐克篮球鞋“恐惧斗室”、丰田霸道“石狮礼让”与立邦漆“盘龙滑落”三广告**,均是因为其各自的广告创意严重有损中华民族的传统形象,所以深受国人的指责与抗议,正因为这一点引起广告**。第二类,不良广告印象与广告联想型。英特尔“奴役黑人”广告**就是这一类的典型,因为在这一广告中,广大受众通过英特尔产品的广告画图,可以联想到“白人奴役黑人”的美国早期时代的社会顽疾,所以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与质疑。第三类,不严肃的恶搞型。虽然时下在网络与广告创意方面,各类型的恶搞可谓很时尚,但雪铁龙广告对中国领导人的恶搞,确实有些令人失望,至少对于华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规避策略:
首先,要全面了解主要目标受众群体的传统文化背景,这一点对于众多跨国品牌来说意义非同一般,耐克篮球鞋“恐惧斗室”、丰田霸道“石狮礼让”与立邦漆“盘龙滑落”三广告**,均是由于广告创意严重有损
中华民族传统形象所造成的,要避免这
类**的再次发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是前提条件。其次,广告创意与展现形式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正面的承受力,在广告中创意是必要的,但其展现形式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正面的承受力,正因为这一方面的不足,英特尔、雪铁龙两广告才遭到了质疑与反对。最后,有关广告主管部门,要加强事先的监管力度,以最大可能确保广告投放后的被认可度。
第二类:虚假误导广告
因近年来(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化妆品、保健品、药品及建材等众多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各类虚假误导型广告真可谓是频频涌现。
在这一类广告事件中,欧典地板与宝洁SK-Ⅱ可以称之为“典范”了!“欧典,真的很德国”可以说是欧典地板自新世纪以来迅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在2003年欧典的好梦最终被叫醒,在央视的“3·15”晚会上,被指其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在国内也多是贴牌生产,欧典大厦一夜之间风雨飘摇,金字品牌轰然倒塌。2005年3月7日,江西消费者吕萍以相信SK-II“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结果使用后却出现皮肤瘙痒和部分灼痛,为此向法院提起诉讼,“28天、47%”,如此精确的数字如何得来?宝洁SK-Ⅱ广告危机全面爆发。
以上两大经典案例只不过是近几年虚假误导广告的一个缩影,并非仅仅是个案。2004年,金龙鱼的“1:1:1”调和油广告遭到了众多媒体与专家的质疑。近几年来,铺天盖地的诺亚舟学习机广告中相继出现了明星陈鲁豫的身影和几位自称高考状元的学生的形象,采取“明星加状元”的宣传模式宣扬诺亚舟学习机的效果如何之好,由于其过分对产品效果进行扩大,2007年9月25日,上海市工商部门将此案认定为典型虚假广告案。
原因分析:
相对来说,虚假误导型广告**的形成原因比较简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所在行业竞争过度,厂商想借助于虚假的效果误导来展现产品在性能方面的差异性;第二、借助名人效应与强势广告媒体等方式,通过广大受众的高认可度,过分夸大产品的效果与性能,以增加产品销售量,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
规避策略:
第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广告观。归根到底,虚假误导广告的根源在于广告主对产品广告的过度依赖。只有企业从根本上改变对广告作用的认识,才会从根本上杜绝虚假误导广告的出现。第二、广大消费者要增加产品购买的理性程度。之所以各类虚假误导广告盛行,广大消费者在产品购买时的不理性因素是
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过分相信广告效果,成了虚假误导广告的“温床”。第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虚假误导广告的打击力度,以最大可能消除这一不良广告行为。
第三类:名人问题广告
其实,近几年发生的诸多名人广告**均是源自于虚假误导,可以归入上一类,但是由于名人问题广告的集中性,笔者还是将其单独列出,以表现出问题的全面性。
在上文提到的“SK-Ⅱ事件”中,原告吕萍曾表示:“我希望刘嘉玲在3·15之际就SK-Ⅱ虚假广告致歉,刘嘉玲还要承担法律责任”,由此足以看出名人问题广告的直接性,在名人推介背后则是虚假不实的产品性能,这就是“名人误导型”广告**的根本所在。从2006年的刘嘉玲“SK-Ⅱ”事件到2007年发生的郭德纲“藏秘排油茶”代言**,从唐国强、解晓东的北京新兴医院诚信案到“巩俐阿姨”盖中盖**,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名人问题广告真可谓是数不胜数。
原因分析:
从化妆品、楼盘、汽车、手机、饮料、皮包、服装、药品、食品,几乎各类商品都在找明星进行宣传。明星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代言某一产品,消费者就不自觉地把对明星的仰慕转移到商品上,很大程度上引领消费趋向。
企业正是看中了明星的名人广告效应,明星代言给商家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一时间销售量大幅攀升;水涨船高。对于明星来说,在盗版光碟肆虐、电影电视市场连续低迷的行情下,拍电影、出唱片都只是赢得知名度的初级手段,而给商家代言广告的利润回报已远远高于其正业。从影星到歌星,再到体育明星„„代言人群体不断膨胀,明星广告愈演愈烈。由此引发人们对明星代言的广告产品投诉量呈日渐上升的趋势。
除了对广大消费者的误导外,部分名人广告还存在很多不良后果:由于通过广告形式,企业的产品乃至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与代言名人具有了一定的绑定效果,这从产品销售的角度来看是好的,但部分名星的行为与意外却会波及企业与产品。典型的例子有赵薇的军旗服事件及因此引起的“长沙遭泼粪”,让夏新手机赶紧把成都市内有赵薇形象的广告全都撤走;毛宁的同性恋事件则让浙江的开尔服饰,将一切赞助及广告活动叫停,已运到终端的促销宣传单也紧急召回,损失可谓惨重;高峰的突然去世,让浩男西服有苦难言。对于用体育明星进行产品广告的企业来说,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明星体育成绩给产品销售带来的意外波动。
规避策略:
第一、通过法律手段来对名人广告进行规范与约束,现
阶段问题名人广告数不胜数,只有从法律的角度对其进行规范,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第二、借鉴国外的成功
经验,形成名人广告问责制度,用广告后果因素来影响与改变名人的本职职业生涯,会对众明星形成强大的约束力;第三、形成强大的名人声誉监督氛围,用声誉力量来督促名人的广告行为。
第四类: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与广告,本是企业经营中的两个相关概念,但有时也会因为社会责任使得企业深陷广告**之中,2007年发生的森马广告**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2007年夏,森马推出了“全球变暖”篇广告中,画面上,一名年轻人戴着耳机享受音乐,“我管不了全球变暖”的广告词占据了显眼的位置。此广告在腾讯网刚刚发布不久,便因为其广告词内容体现出的对环保的漠视而遭到网民的炮轰。因为这一广告,森马一时间深陷社会责任广告**之中。
原因分析:
客观地说,2007年发生的森马广告**目前只是社会责任广告**仅有的个案,但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责任因素在广告中不可忽视。就这一案例形成的原因来看,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广大受众的真实心理需求与广告接受度,而一味强调衣饰的个性因素。
规避策略:
在广告创意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广告接受度,避免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负面形象。
第五类:挑战型广告
从表面看上去,“挑战型广告**”的概念比较生硬,但此类**已经在国内发生过,并且涉及面非常广,同时其影响后果也很大,因此有必要提及。
说到挑战型广告**,农夫山泉借央视广告平台发起的“矿泉水、纯净水健康之争”可谓是国内这类广告事件的开山鼻祖了。
1999年6月,农夫山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衬衣篇广告说:“受过污染的水,虽然可以提纯净化,但水质已发生根本变化,就如白衬衣弄脏后,再怎么洗也很难恢复原状。”广告一经推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同时挑起了天然水与纯净水的争论。娃哈哈、乐百乐等众多瓶装水厂商对农夫山泉进行了报复性行动。
继农夫山泉之后,非油炸方便面的先行者——五谷道场也推出了自己的行业挑战型广告,于2005年11月开始在央视发布以陈宝国为品牌代言人的“拒绝油炸”广告,开启轰炸全国方便面市场的战局,国内众多油炸方便面巨头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2007年底,这一类型**又险些在家电领域出现,新飞借“杀菌冰箱”的标准推出来宣传自己的新品,这一行为无疑也刺痛了广大国内冰
箱厂商的神经?
原因分析:
五谷道场与农夫山泉两品牌的挑战型广告**如出一辙,均源于对竞争产品的“树敌”,而强调旗下产品的新特征。五谷
道场的“拒绝油炸”广告,旨在表达自己的“非油炸”身份;农夫山泉则在强化自己的营养型“矿泉水”优势。两品牌如此极端、对立的广告方式,必然会遭到众多竞争对手的反击。
规避策略:
客观地说,这类广告并不适合传统的成熟型产品,仅适合于具有新特性的竞争性产品,因此传统类产品不能应用这一广告方式。另外,对于全新产品来说,如果想应用这一招,首先一定要找到自身与传统产品的差异所在,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广告创意展现出来,其次还要考虑到竞争对手强大的反击行为,切不可贸然使用。
第二篇:支招应对五种信用卡诈骗法
支招应对五种信用卡诈骗法
信用卡诈骗随时都有可能在你身边发生,为了防止信用卡诈骗,相信卡民也绞尽脑汁的想过如何防止信用卡诈骗吧,这里会给大家总结应对信用卡诈骗案的对策。
情况一:小心签一次名付两次钱
酒店服务员利用无碳复写消费单钻空子,信用卡签一次名付两笔钱。
警方介绍,酒店经常有几桌客人同时结账,有的用现金,有的刷卡。这时,服务员就会把用现金结账的金额找一个用信用卡结账的刷掉,如果持卡消费者没有发现多了一份刷卡单,就会自愿的一笔签下两个单,而用现金结账的钱则落入了服务员的口袋。
对策:
消费者在接到与真实交易不符的业务的对账单后,应及时通过自己的发卡银行向商户进行查证,必要时可与商家对质、主张自己的权利。
持卡消费者在刷卡后签字时,一定要看清交易金额和签单,最好是亲自到收银台办理付款交易,不要让卡片离开自己的视线,防止被侧录等风险,而设置交易密码和短信提醒业务也能帮助消费者降低交易损失的风险。
情况二:自动提款机吐出假币
今年5月3日,沈阳的于先生在某银行的ATM机取出1000元人民币,买东西时从里面抽出一张,没想到这张竟是假币。他去银行要说法,银行确认是假币,但不给更换,理由是,于先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张假币是从自己银行提款机取出的。提款机吐假币,储户只能自认倒霉吗?
对策:
储户到银行自动柜员机取款时,首先要养成打印凭条的习惯,并加以妥善保存。如果发现取出的钱存在异常,在取款机旁边站着别离开,看周围有没有成年公民,请他人作证;将该假币置于摄像头下面,逐张晃一下,留做证据,记住不能把钱放进钱包或口袋中;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原地等待银行人员的现场处理或拨打110报警。
情况三:短信通知指导转款操作
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任意向手机发送短信,告知手机用户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成功,并留下查询电话。通常格式为:您在××商场购物×××元,将在您的××信用卡上扣除,如有疑问请拨打查询电话××××咨询。市民若真的打电话咨询,便可能掉进骗子设下的圈套,被骗到ATM机上操作,把钱款转到骗子的账户上。
对策:
如果你近期没有划卡消费,请不要轻信手机接收到的金融机构的提醒短信,不轻易拨打短信上面的咨询电话。要熟悉自己开户银行的客服电话,如果不了解客服电话,一般在你持有信用卡的背面都有注明,比如工商银行的为95588等。如果对自己的银行账户有疑问,可持卡到银行营业网点进行查询或拨打相关的客服电话。
情况四:装读卡器摄像头盗存款
警方介绍,不法分子事先在ATM机上安装微型摄像头和读卡器,当你在ATM机上取款时,偷录你的信用卡信息和密码,而后克隆你的银行卡,进行提款。
对策:
在自动取款机上操作时要注意其是否有多余的摄像头,谨防被他人偷窥密码。操作完毕后不要忘记将卡取走,同时交易或查询单要妥善保管,不要随意扔掉。
在用银行卡消费、取款时,是人机对话过程,一旦卡号密码正确,机器就会默认人所进行的操作,因此保护好银行卡的密码对防范银行卡诈骗很关键。不要设置,如一串
6、一串9等密码。否则会给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www.xiexiebang.com 上海信用卡取现
在办理银行卡时,尽量开通该银行的即时通讯业务,更加方便并及时掌握自己的银行卡的消费、取钱信息。
情况五:伪造网站发中奖信息
骗子网站发布广告称:某银行的网上银行在抽大奖,储户点击后,按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信息,就可能中奖。由于这些网站与真正的银行网站页面设计极其相近,网址也很相似,迷惑性极强,持卡人极易上当。
对策:
使用网上银行时,注意电脑未受病毒侵害,不要在网吧使用网上银行,不要点击可疑链接,尽量手动输入官方网址登录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上海信用卡取现
第三篇:办公室白领22种死法
办公室白领22种死法
1,为做着高级工作,拿着低级工资,不解而死
2,被领导逼着充电(其实是无偿加班)气死。
3,被老板的丑恶嘴脸恶心死。
4,被主管的尖叫声吓死。
5,被老板整天穿拖鞋走来走去的臭味熏死。
6,每天为提前10分钟到办公室作值日在公车上被挤死。
7,被老板悄无声息地走到你背后,发现你上网,遭到训斥难过死。
8,去臭气熏天的厕所熏死。
9,被每天的冬瓜丸子汤的工作餐腻死。
10,看到老板当着员工面在办公室里与其所谓女友电话调情,呕吐至死。11,见到ANN 与 KEVIN(办公室情侣)甜甜蜜蜜,受刺激而死。
12,听过JENNY与CINDY的成人幽默,自叹不如而死。
13,办公室三大美女找不到男友,焦虑而死。
14,因为老板有功自己揽,有过往外推的作风,愤慨而死。
15,为抢着与办公室帅哥说话,打架致死。
16,DOWN下QQ屡次被删,心痛致死。
17,上网记录被老板打印出,作为罪证,惊讶致死。(想不到手段竟如此卑鄙恶劣)18,为得到一周2天的正常休假,期盼而死。
19,常时间在老板办公室里开会,无法忍受,疯狂致死。
20,午睡时间被色狼老板偷窥,狂骂不已而死。
21,由于此篇文章过于精彩,全市场部人员笑死。
22,由于此篇文章被老板发现,文章作者JENNY与CINDY被CANCEL,大家为失去如此可爱的战友遗憾而死。
原作者: 十六棵树
第四篇:教师的15种死法
教师的15种死法
上告教委整死你;
得罪校长治死你;
野蛮家长打死你;
不涨工资穷死你;
竞聘上岗玩死你;
职称评定熬死你;
考试排名压死你;
教育改革累死你;
计划总结烦死你;
虚假资料写死你;
假期培训忙死你;
光辉职业哄死你;
一生操劳病死你;
公务员待遇想死你
第五篇:激励学生思考的五种问法
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思维,而思维常从问题开始。那么,用什么样的提问方法才能激励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思考呢?请看——激励学生思考的五种问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者精心设计一些不同类型、发人深思或富有情趣的问题,不仅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能启迪思维,催人奋进。常用方法如下:
一、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枯燥乏味的抽象内容,可通过设问,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自觉参与问题的解决。如讲“一元一次方程”,老师问:大家想做猜数游戏吗?学生答:想做。老师说:那好,请你心里想一个数,把它除以2再减去3,把得数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所想的那个数。这样,很快就出现了对话的热烈场面:
生甲:得数是5; 师:你想的数是16。
生乙:得数是0; 师:你想的数是6。
生丙:得数是-35; 师:你想的数是-1。
学生感到神奇,老师说:大家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样猜出来的,当你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如此设问,把抽象内容形象化,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二、指路法
《学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对于较复杂问题,可按思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它犹如路标,为学生指点迷津,产生柳暗花明情境。如解应用题“一种小麦磨成面粉后,重量要减少15%,为了得到4250公斤面粉,需要多少公斤小麦?”为列方程,可作如下一些启发性的曲问:
1。解应用题先要弄清已知什么和要求什么,这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1小麦磨成面粉重量减少15%;2得面粉重量是4250公斤)这题要求的是什么?(需要小麦多少公斤)
2。列方程需设未知数。这题设什么为未知数?(一般把“多少”改为x,设需x公斤小麦)
3。明确已知和未知后,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这里的等量关系是什么?(由常识可知:小麦重量-面粉重量=失去的重量)
4。这三个重量中,小麦重x公斤,面粉重4250公斤,失去的重量是多少公斤?(失去15%x公斤)至此便由方程x-4250=15%x解得x=5000公斤。可见,已知和未知间的“思路”,七拐八弯,好比“曲径通幽处”,而若干“曲问”,恰似一块块铺路石,让学生拾级而行,顺利前进。
三、促辩法
针对一些难理解的内容,可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促使学生争议,各抒己见,让真理愈辩愈明。如函数概念是个难点,不妨用x表示自变量,y表示因变量,c表示常数进行激问:既然y=c是函数,于是x=c也是函数。这话对不?为什么?
一石激起千重浪,霎时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意见:甲方认为x=c是平行于y轴且距离为|c|的一条直线,而图象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法,故它是函数;乙方认为x=c中不存在y,即没有因变量,所以它不是函数。双方结论对立,肯定有错。进一步辩论发现,两种说法都有问题。乙方的新论点是,能画出图象的解析式并非都是函数,反例是x2+y2=1就不是函数,老师表示赞同并补充说:“画不出图象的函数也的确存在,如迪里赫勒函数
d(x)={1,x是有理数,0,x是无理数,就是一例。甲方的新论点是,在x=c中y不是不存在,而是隐含着,从图象上看,该直线上的每一点都有对应的y值,因此对于函数定义中“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这一条是满足的。老师总结说:x=c不是函数的真正理由是“有一个x值是c却有无数个y值与之对应,从而不满足单值函数定义”。至此,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四、盘诘法
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加之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听说“这个长胡须的老头还是那个人的儿子”感到奇怪一样,搞不清概念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对这类概念,要始终瞄准其本质属性,从正与反、常与变、特殊与一般等方面,多角度设计问题,反复认识,展现滴水穿石情境。特别是反诘,有时更具说服力。如讲“相似形”,有人总爱画两个对应边平行的三角形来说明相似,这无意中给学生形成一种印象:两个图形对应边平行就相似,不平行就不相似。长此以往,“似”将不似,“不似”也似。对此,可设计如下的反问:
1。宽度相等的黑板边框,其内外边缘的两个矩形相似吗?为什么?
2。边长不等的两个正方形,对应边不平行时就不相似吗?为什么?
3。放大镜能把一个角放大吗?为什么?
上述问题,只要用相似形的两条本质属性“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便不难判定。要是丢掉“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条,就会缩小概念内涵(即扩大外延),便会把题中本来不相似的两个矩形当作相似;要是附加“对应边平行”这个非本质属性,就会扩大概念内涵(即缩小外延),而把题中原本相似的两个正方形也认为不相似了。对第3问,只需从正面说明:原图形与放大图形是相似的,而相似形对应角相等,故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如此变着法儿地多次讨论,便能拨乱反正,澄清糊涂观念。
五、设悬法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设计一些悬念式问题,可创石破天惊情境。悬念一经点化,学生无比惊奇,从而激起亢进,强化学习动机。如引入“对数概念”时,可先设问:设想用厚度为0。1毫米的纸,第一次摞2张,第二次摞成4张,第三次摞成8张,如此继续摞到第三十次,这纸堆有多高?
有的说两米,有的说四米,最大胆的说:“最多有四层楼高。”可谁也说不准这230张纸摞起来到底高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计算。这时老师先用210≈103粗略算一下堆高约为108毫米,但这一亿毫米高度,学生仍感抽象。老师又通过单位换算并比拟说:这高度比11个珠穆朗玛峰摞起来还要高哩!学生不禁“哇”地发出一片惊讶声!老师郑重地说:估计是不可靠的,要靠数学计算,而对数就是数学计算的科学工具啊!学生顿时进入不可名状的奇境,而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迫切想要知道什么是“对数”和怎样运算的,也增强了运用数学的眼光和头脑去看世界、想问题的数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