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基层矛盾纠纷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基层矛盾纠纷
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对领导干部来说,面对最多的是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群众,尤其是基层群众,矛盾纠纷最多的也在基层群众。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基层矛盾纠纷,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牢记党的宗旨的一种体现,也是关注“三农”的一种重要举措,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力量和根本保证。只有这样,农村工作才会出现和谐局面、出创造力、出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几年来,云龙县在全县推介大接访和大下访活动典型事例,这种做法很好,但不能是一阵风,关键在于领导干部平时能沉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应形成一种制度,明确为一种责任。这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面对基层矛盾纠纷,面对基层矛盾纠纷的主体对象——群众。面对矛盾纠纷上访的群众,必须亲自面对,定出日子面对,定出专人面对。有的领导干部不愿面对因矛盾纠纷而上访的群众,不愿面对重访群众,不愿面对繁琐小事上访的群众……不是找“借口”,就是找“替身”,不亲自出面,这就连面对群众的前提都失去了。
领导干部面对基层矛盾纠纷,首先要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在这一点上,省委领导有关“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的要求,很富有哲理性思考。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证明,“开口难,告人更难”,不到迫不得已,多数群众考虑到影响“这”、影响“那”,是不愿意作上访对象的。其次,换位思考,茅塞顿开。有一首歌词写到“……生活中哪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呀……”不妨借鉴这一句歌词,会悟出很多道理来。
领导干部在矛盾纠纷面前应当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信访、上访看成是一种“信任的访问”。即使脸难看,话难听,也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人难缠,事棘手,也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依靠,诉求多,呼声多,更是群众主人翁责任感的体现。不能嫌麻烦,不能老是着急,不能找借口推脱。对心情时晴时雨的群众,主要是有些事,群众顾虑怕一时答应你诉求后,今后再找你办事就更难了。要耐心、细心听倾诉,想办法,把准群众的心,也让群众看得见你的心,做到换位思考,做到心相通,事由清,就好办了。第三,重视、信任、落实。“群众利益无小事”,当群众主动找上门,或请求你下去了解、看看、评评理时,不外乎:一是讨一个公道的说法;二是要解决问题。而你却认为那些是繁琐小事的时候,千万别放弃。恰恰相反,“一枝一叶总关情”,你与群众亲自一道去,群众便会在心里反复称量你已代表党和政府对他们的重视,他们对你也有七、八分信任了,更有利于存在问题得到落实与解决。群众最喜欢的领导干部是到自家后,能注重礼节,能拉拉家常,锅底的火要熄时能凑凑柴,锅里汤快干时能添添水,能转转火塘边烘着饭的锣锅。或遇到农忙收割时,能陪群众把家里堆放着的包谷撕去外壳堆放在篮子里,或接过柴刀剁几把猪草……说话能沾边,用直来直去的土白话,能带油盐且入耳的领导干部;群众最烦官话、套话、不疼不痒的话、模棱两可的话。农活忙得要死了,还给他们吹什么美国打伊拉克之类的话,而且一编就半天,群众对你只会冷眼。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立时解决的,一刻也不能拖,必须立时解决。需花费时间解决的,应定出时间、措施、责任人,限期办结;暂时解决不了的,应给群众一个明确的答复。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如何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别无其它窍门,就是要用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腰杆直且硬,敢于说实话,群众一定会站在你一边。领导干部对待群众,是反映一个人的作风,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反映一个人的肚量。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和风细语,润物细无声,如沐春风,让群众感到有一种亲和力;有的领导干部与群众交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群众感到有一种感染力;也有的领导干部排忧解难,解决问题不是一个葫芦一头按下去,另一头漂起,而是刀斩狗尾巴,完全彻底,当前就是要提倡有这样的执行力。
在建设作风年,落实作风年中,云龙县委书记徐会良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轻车从简,深入全县村、组,体恤民情,洞察民意,听民声,解民忧,与村干部一道吃住在村委会,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这是领导干部敢于面对基层,善于深入群众的一种很实在的工作方法,这种能够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勇于解决,善于解决的表率作用,很值得我们基层领导干部学习和提倡。怎样当好乡镇副职
2006年8月,我经组织选派,调任祁丰藏族乡纪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从教育系统到乡镇机关,工作角色的变换,使我真正体会到了“隔行如隔山”的感觉。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及时进入角色,履行好岗位职责,我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虚心学习,尽快适应角色转变。特别是我个人从县城部门到乡镇、从一般工作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担任副职,对如何才能适应角色、当好乡镇副职,我一直在努力思考和不断完善自己。下面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当好乡镇副职必须要苦练三个方面的基本功
乡镇处于基层政权的核心地位,承担着大量的事务,副职其个人素质、职责行为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党中央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和落实。作为乡镇副职我们理应保持一个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磨炼自己,提高各种本领,苦练三个方面的基本功。
一是苦练调查研究基本功,为党政一把手当好参谋助手。乡镇副职向上为政,下系百姓。群众利益的表达,某种意义上讲是以乡镇副职作为桥梁。作为乡镇副职,我们应当经常性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做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民主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为党政一把手当好参谋助手,推动乡镇科学民主决策。二是苦练勤谨务实基本功,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作为乡镇副职我们往往要组织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往往与农牧民群众直接打交道,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但影响着干部职工,而且还对群众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乡镇副职必须做到公道正派,勤谨务实,不但树立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还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推行。
三是苦练一专多通的基本功,做适合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型人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乡镇副职身处一线,处于事务多,责任大的境地,几乎事必躬亲。我们不仅要面对剑拔弩张的边界纠纷,更要面对灾后的牧民群众。不仅要面对临近市县的人民群众,还要面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这就要求乡镇副职样样拿得起,具有一专多通的本领,做适合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二、当好乡镇副职必须要树立三个方面的思想意识。正职是一个乡镇的一把手,是把方向,把全局的,而副职却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助手,是配角。作为乡镇副职在思想上必须具有配角意识,没有这个意识,就找不到扮演配角的感觉,没有这个感觉,就当不好配角,当不好助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树立维护核心的思想意识。正职是一个乡镇的主要领导,是一把手,也就是核心,处于主导地位,负全部责任。而副职是一个乡镇不可缺少的,承担分管责任,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既是充当正职的助手,扮演配角的下属,又是下级的领导。因此,作为乡镇副职必须紧紧围绕正职这个中心,维护正职的权力和核心地位,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深刻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二是要明确有限权力的思想意识。不管是乡镇还是任何部门、单位,副职与正职的权力是有差距的。正职统揽全局,决定全局,把握大政方针,对乡镇的事情实行全局的领导和管理,而副职仅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权限,副职在正职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而且作为副职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正职负责,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正职没有授权的,不能轻易越权、说话、表态,应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所以副职必须明确自己有限的权力。
三是要树立鼎力相助、诚心诚意的思想意识。在同一个班子中,一把手与副职同坐一条船,可以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因此,作为副职必须做到立党为公,诚于“辅佐”正职,这也是副职必须具备的素质。具体怎么鼎力相助,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要竭尽全力,主动配合;二是对遇到重大问题,竭诚相助,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解决问题,而不是袖手旁观;三是出事失误后,要尽力协助挽救,努力为正职补台,主动分担责任,而绝不能冷观落马,推卸责任,火上加油。
三、当好乡镇副职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三个方面
1、要善于领会正职的意图。乡镇工作头绪繁多,并且随时都有新情况出现。在工作中要全面准确领会正职的意图,使各项工作不偏离中心和方向,这样才能够与正职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保持了一致,工作就会出成绩。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注意了解正职的常规工作思路和日常工作特点,要多请示、多汇报,在聆听正职的意图和想法中体会其意图,并且要联系工作实际或阶段性工作情况去分析、理解正职的意图,比如说,正职为什么要在这一时期提出新的工作思路,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对全局工作有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目的等。
2、努力做好分管工作。副职如何做好分管的工作,是衡量副职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也就是副职能力、水平的体现。那么,怎样做好分管的工作呢?一是要明确自己分管工作的任务、范围、权限,也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怎么管、管什么,责任意识、职责任务必须十分明确,不能乱管也不能不管,要按工作分工的要求去分管。二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之处,寻求做好分管工作的方法、技巧和途径,特别是要学习正职研究处理工作的思维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老同志的经验。三是工作要仔细,要积极主动,特别对布置的工作要有检查、有结果、有落实,不能布置过了任务就完成了,要克服依赖性,克服什么事情都等着正职拿主意、拿办法,把自己当成摆设。工作中不要怕出问题,不要怕困难,同时,作为副职还应主动承担责任,替正职分忧解难。四是要充分发挥下属同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五是要承上启下,起好桥梁纽带的作用,要把一把手的意见、指示、要求贯彻下去、布置下去,同时要把群众的意见收集、反馈上来,达到沟通的目的,使正职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
3、当好助手,做好参谋。具体要把握三点:一是要为正职出谋划策,用自己的智慧,出一些利于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有超前意识,要善于洞察、观察正职意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平平常常,随波逐流;三是要尽可能站在正职的角度和单位全局利益的角度出主意,提出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独特见解,要经常分析思考问题,全面了解情况,为正职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助手参谋作用,才能赢得正职和群众的认可。
四、当好乡镇副职必须要处理好与班子中其他副职之间的关系
在乡镇领导班子中,副职是个很重要的角色,数量上也是多数,其作用发挥如何,对于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战斗力,关系极大。副职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由于经常共事和直接接触,难免产生分歧和矛盾,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积极配合。同级副职之间,既要有全局观念,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互相促进,又要做到不串位、不插手别人分管的工作。要尊重其他副职的职权,维护别人的威信,不干预和随便评议别人的工作。在必须帮助和协作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掌握好时机和方法,避免产生负效应。
二要明辨是非。同级副职间的矛盾和分歧,要以大局为重,从维护团结的愿望出发,做到是非问题弄清楚,一般问题不计较。涉及大是大非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避免言辞过激、伤害感情。对小事应采取不细究、不计较的态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
三要见贤思齐。处理好同级副职的关系,不仅要有容人之短的度量,而且要有学人之长的胸怀,见贤思齐。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能力有大小之分,水平有高低之别,这就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增长才干,共同进步。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不能患得患失,嫉贤妒能。
四要相互沟通。往往副职间发生不团结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重大原则上有分歧的少,思想感情上有隔阂的多;故意拆台的少,合作不密切的多;制造事端的少,处理方法不当的多。实践证明,善于沟通的副职容易被对方理解和信任,彼此之间的心理防线也容易消除。只要经常注意沟通,就可以减少矛盾,消除不必要的猜忌。
五要支持帮助。当其他副职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主动排忧解难;当对方出现失误和差错时,应主动补台,不能落井下石。在对待功劳名利上,不能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过错往别人身上推。要做到权力不争,责任不推,困难不让,功名不居,过失不诿,彼此间的关系就会密切、融洽,真正形成患难相处、和衷共济的氛围。
新形势下乡镇干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乡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政治稳定。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笔者认为,乡镇干部进一步做好群众工应做到以下几点: 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现在,有的乡镇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怕做群众工作激化矛盾,群众让自己下不来台,使自己没面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面对具体问题、具体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措施不够得力,不会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一些年轻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处理复杂矛盾时,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对,总是以一种管理者的姿态去工作,往往造成工作被动。其实,老百姓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工作做到位,一定能金石为开。带着对群众的感情去做工作,理解群众、体贴群众,群众才能真心配合政府工作。
带着服务的心态做群众工作。个别乡镇干部思想认识有偏差。实行“两免一补”后,收费收税的工作全部取消,乡镇干部直接接触群众机会减少,导致部分乡镇干部在思想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现在不收钱了,不用做群众工作。还有的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不适应农村形势。一些乡镇干部不善于运用说服、示范、引导、激励的方法组织群众开展工作,还惯用命令、强迫等方法去要求群众,不善于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去宣传教育群众,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不研究具体情况,不解决具体问题。要建立关心帮扶群众机制,积极推广“干群连心日”活动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做好乡镇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工作,探索关心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要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做到为民服务与村情民意调查、调研、谈心谈话等工作相结合。
强化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意识。有的乡镇干部身在乡镇心在县城,坐着位置混日子,责任心不强,工作状态不佳,精气神不足;有的对群众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认为做群众工作会得罪人,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不愿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只顾个人利益,开展工作不够大胆,有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作为乡镇干部必须要有做好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善于经常分析、把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要准确掌握群众的所求、所思和所忧。要把深入群众,定期下访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制度,通过下村屯,到田间、入农家,变上访为下访,化消极为积极。目前,一些乡镇纷纷成立了“民事调节庭”和“法律顾问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就是充分认识到了做好群众工作是一种责任,我们要把这种做法变成一种制度。
乡镇领导如何与群众打交道
2008年,我从宣传部门调到南川乡担任党委书记,在此之前,没有乡镇工作经历。有些人对我下乡怀有疑虑,“干乡镇领导,必须是脸上长毛的人,你一个书生,下去恐怕要吃亏”。但我觉得自己来自农村,父辈就是农民,对待群众只要以心交心,以诚待人,老百姓是会理解、支持的。
两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使我更加坚定了当初的想法。我认为,和群众打交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到心诚。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心里有老百姓,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二要做到情真。情真就是保持公仆情怀,平等待人,以心交心,以情感人,换位思考。我刚到南川不久,红阳村有个群众反映土地被别人强占,无法耕种的问题。这个事情已经拖了两三年没有解决,群众怨气很大,声称若不解决就上管委会、吴忠市上访。我及时安抚他说:“老百姓就靠土地过日子,你的怨气我能理解,前面是我们工作没做好,请相信我们会妥善解决,还你一个公道。”当了解到这位村民在外打工,是特意请假回来解决问题的,我当即与民政、土地干事和村干部把矛盾双方召集到田间地头实地丈量调解,使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三要做到言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对老百姓不要以大话压人,谎话骗人,官话应付,更不能恶语相加。应该说交心的话,实在的话。让老百姓感到亲切、自然、温暖,没有距离,愿意和你掏心窝子,愿意和你交朋友,把你当自己人看待。这样就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问题即便一下不能解决,给老百姓解释清楚了,他们也能理解。
四要做到力行。上访的群众大都有实际困难需要解决。这些事也可能是一些小事,但决不能因为事小,或是难解决,就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应付了事。能及时办的,就立即解决;暂时有困难的,给出解决对策,限期解决;无法办理的,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让群众心服口服。
2009年年初,康庄村几十个村民到我办公室反映他们村200户左右的村民没有领到粮食补贴。我一边安抚群众,一边了解情况。由于我们这里群众是搬迁移民,群众建房定居的时间不一致,导致土地发证、惠农补贴出现一些问题。但由于搬迁移民都是贫困农民,把粮食补贴等看得很重,可以说是他们养家糊口的钱。了解情况后,我让村干部当天登记造册,连夜和村干部、村民代表赶到国土局,打电话把已经下班的国土局工作人员叫到单位,核实相关手续,终于使200户村民的补贴得到了及时补发,避免了更大的群体事件的发生。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凡事都要从乡镇这个针眼里过。当前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处理不好与群众的关系,不仅影响发展稳定,还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对乡镇领导是一个重大考验。
第二篇: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解
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解
镇原县中原乡派出所:李希泽近年来,基层民警接触的各种民间矛盾纠纷越来越多,认真探索新时期矛盾纠纷调处办法,积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减少违法犯罪,保护群众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调解民间纠纷,没有一定的模式,需要社区民警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摸索出经验,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一是缓和心理调解法。对一些简单的邻里纠纷,民警可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去劝说对方,缓和紧张情绪。采用灵活的方式,让纠纷双方都能愉快地接受调解,从而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二是因人而异调解法。社区民警在调解工作中要面临形形色色的人,这就需要社区民警善于揣摸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在倾听的过程中,首先要摸清当事人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性格,所以说一名合格的社区民警必须懂心理学,必须具备洞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本领。
三是严厉批评调解法。对纠纷中明显过错且我行我素的一方,民警应旗帜鲜明、义正词严,予以严厉批评、斥责,敦促其清醒、退让,回到妥善处理问题的轨道上来。
四是“背对背”与“面对面”调解法。所谓背对背是指社区民警在深入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在调解时双方当事人互不见面,分置两室,由调解人员从中周旋,分别就当事人存在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待火候成熟,双方争议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再同场调解;“面对面”调解法,适用矛盾较小,涉及亲情类纠纷(赡养、抚养、婚姻、继承等等)。
五是讨价还价调解法。讨价还价法借鉴于市场卖买,此法适用于有金钱给付内容的民间纠纷,以伤害赔偿为例:首先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损失首先让受害者提出一个赔偿数额,再让行为人确定一个赔偿数额,最后在差额幅度内由社区民警根据过错责任从中周旋,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数额。六是“冷处理”调解法。所谓“冷处理”是指社区民警在调解工
作中要掌握纠纷的火候,适时采用不同方法,有的纠纷不要急于求成,宜放一放,给当事人一个思考、回旋余地,待双方冷静下来再有要求调解的意愿之时,为最佳调解时机。
总之,调解的方法和技巧多种多样,在具体工作中也不是机械地、独立地使用某一方法,这就需要派出所的民警在实践中细心体会,灵活掌握,做一个民调工作的热心人。把民间的矛盾纠纷调解好了,可以避免更多的隐患导致冲突升级和恶化,甚至转化成刑事案件。然而民警做调解工作确实是件难事,但用心去做,化解了矛盾,调处了纠纷,对建设和谐镇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立足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立足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深入推进“三访三评”活动
“三访三评”活动开展以来,****发动民警深入排摸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主动协调社会基层单位,全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三访三评”活动以来,全所民警除了向群众访贫问苦、送温解困以外,通过访评主动发现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40余起,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40余件。
2月7日,民警在下基层走访时,****村24组的陆树强与陆强均向他反映了互相间因田路界址问题发生的矛盾情况。该矛盾已历经一年有余的时间,双方在遇到田间作业或道路通行等时候会时常发生争吵,由此积下怨恨,双方互不来往。今年春节前后,双方再次因为道路通行问题数次发生口角,并引发揪扭冲突。****耐心听取了双方的矛盾情况,主动联系该村村干部,共同于当天到现场测量田地和路界,但是双方对测量结果仍存有疑义。****建议村部邀请村里已退位的两位老干部共同参与工作。次日,****再次用车接送村里的老干部共同到现场测量与协调,双方终于就田路界址问题达成协议。第三天,****第三次到现场,就双方揪扭发生的轻微伤害后果进行调解。经过连续三天的工作,终于使该起老矛盾得到平息,避免了事态的升级扩大。图为工作照。
第四篇: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途径初探
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途径
县司法局基层科长 蓝旭学
2004年以来,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初步形成了新时期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给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转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山林土地问题权属纠纷和劳动社会保障等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以小河乡为例,2008年乡上承办的来信来访案件84件,其中山林土地权属纠纷38件,劳动社会保障问题30件。基层矛盾纠纷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正确及时有效地调处好基层矛盾纠纷,关系到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农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因此, 作为基层政府,要积极介入,妥善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当地;在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保一方稳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做细工作,严把排查关
要彻底消除基层矛盾纠纷、从源头上给予解决,就必须“重心下调、关口前移”,切实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一是落实“三查”职责。在保障信息畅通的基础上,努力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落实村组自查、村级群众工作站排查和乡维稳中心督查责任,充分利用乡村组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增强新形势下不稳定因素的预警能力。排查方案要细致、方法要具体、措施要合理,将集中排查与经常性排查相结合,重点排查与全面排查同实施,对重要时期的重要事件要进行专项排查。通过排查分析,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隐患及其动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二是落实“六制”职责。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关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促进排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强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责任意识。实行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重大矛盾纠纷联席会议工作制、严厉考评制、限期办结制和责任倒查制,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三是落实“两变”措施。变“群
1众上访”为“干部带案下访”,变“干部动嘴,群众动腿”为“群众动嘴,干部动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调处,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畅通信访渠道。信访网络要延伸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村组,不留盲点、不剩死角。建立信访直通车、接访中心,组建来信来访接待队伍。在畅通群众合理诉求的同时,掌握群众心理动态;注重接待信访群众艺术,有针对性的做好来信来访者的思想工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接待上访群众时,能当场化解的,要及时化解;不能当场化解的,要做好解释说明;难度太大的,要及时汇报。五是发挥“四老”的作用。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老退伍军人等在维护农村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使其发挥余热,积极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找准症结,严把控制关
矛盾纠纷的调处,首先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控制事态,防止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一是以人情稳情绪。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群众情绪稳控工作。通过亲情、友情稳定民心,对情绪激动群众进行重点思想疏通,积极引导他们控制情绪。二是以疏导安情绪。首先,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社会劳动保障法》等直接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当其利益受到侵犯时,能自主拿起法律武器保障其权益。其次,加强法律服务工作,引导法律援助走向群众,使农民群众能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遇到的矛盾纠纷。三是以宣传平情绪。当好“信息员”,做好“宣传员”。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大力宣传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通俗的方式说服教育群众控制好情绪,最大限度保护其合法权益。
三、注重实效,严把调处关
一是突出“早”字。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要努力做到措施早准备、人员早到位、问题早解决。首先,早做战略储备。组建一支精干的矛盾纠纷排查、调解队伍,如在乡级维稳中心下设调解室,在村级群众工作站设立调解岗等。其次,早制定和完善预案。“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旦矛盾纠纷发生,立
2即启动预案,快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二是突出“快”字。群众利益无小事,矛盾纠纷的调处,宜稳不宜急、宜快不宜慢。对于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调处,并做好群众的解释和稳定工作, 防止事态扩大、升级;对于已出现的矛盾纠纷,要清醒认识、准确判断、积极介入、妥善调处,在维护稳定的同时,做好矛盾双方的思想工作,把握时机,引导群众坐下来通过正确途径解决问题。三是突出“好”字。矛盾纠纷调解,要以人为本,“好”字优先。首先,工作作风要好。调解员要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掌握矛盾纠纷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不能只听一方之言就片面地下结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上访事件发生和矛盾纠纷激化、事态升级。其次,调解措施要好。矛盾纠纷的调处,要运用辩证、科学的工作方法,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的矛盾纠纷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给予解决。对于问题简单、事实清楚、涉及当事人不多的矛盾纠纷,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摸清情况、展开调查,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当场处理;对于情况复杂的矛盾纠纷,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持之以恒,直到问题圆满解决;对于在初次调解时,双方情绪激动且又难以磨合的,要劝服当事人先冷静思考,待情绪平稳后再另约时间调处;对于难度太大,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要积极汇报,请求帮助。
四、秉公调处,严把善后关
把公平、公正、公开调处矛盾纠纷提到促改革、求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是增强群众观念。调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科学,做出调处结果后要及时了解各方面的反映,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排解, 确保当事人双方都能接受处理意见,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二是高度负责。“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才会把你推到台上”,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遇事不推诿、不拖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耐心地听取群众的诉求,心平气和地与之沟通,让其说真话、说实话,以便尽快找到事情的真相,妥善调处矛盾纠纷,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三是依法行政。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断深化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努力增强广大乡村组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政策、教育等方式,及时依法调处群众反映的问题,理顺群众情绪、解决利益矛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四是定期回访。对已经办结,但有可能出现反弹的矛盾纠纷,实行有针对性的回访,彻底消除矛盾纠纷。
当今既是机遇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政府肩负着谋发展和保稳定的双重使命。作为基层干部,要常做四有“心”人,在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保一方稳定,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一是用心。工作中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深入群众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诚心。沉入群众、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最大限度的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和群众交朋友、和群众建立感情,听取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三是真心。常怀为民之心,怀着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群众,耐心地向群众说明情况,让群众相信党、相信政府,把干部当成自己人,能和干部交心谈心,顺着干部的思路解决问题。四是热心。多做利民之事,心系群众的安危冷暖,努力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多办实事,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通过真情化、专业化的服务,同农民群众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让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五篇: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凉伞镇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为及时准确掌握基层矛盾纠纷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排查调处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按照《怀新晃县司法局关于做好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建立基层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
一、充分认识实行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制度的重要性。实行这一制度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遍布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优势特点,及时分析矛盾纠纷的特点、成因、措施等,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报告,为党委、政府了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特点,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实行这一制度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创新、强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两镇司法所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日程,认真组织落实。
二、基层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制度以司法所为基础信息采集单位。司法所要及时分析总结本辖区矛盾纠纷现状、特点、发展趋势或典型个案介入调处情况,及时整理报司法局,由局梳理后报新晃县司法局。分析研判制度实行季报制,每季最后一个月15日前报司法局。重要敏感期、重大活动期间的矛盾纠纷可随时报送。对法院转交的民事纠纷、公安机关的治安纠纷、交通肇事以及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等纠纷,具有一定影响并调解成功或引导走其他途径解决的纠纷的调解案例,要及时上报司法局。
三、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分析研判的主要内容包括镇(街道)、村(居)、社区矛盾纠纷的总的形势、主要特点;某一时间段突出的矛盾纠纷、重大或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形式、成因、调处措施、处理结果以及未调解成功的纠纷走向;某行业、某一领域存在的矛盾纠纷形式或成因;因不同社会利益关系可能引发的潜在矛盾纠纷等。
四、分析研判工作要遵循全面、客观、及时、准确的原则。不仅对矛盾有分析、有判断、有前瞻性思考,而且要突出排查调处方法、措施和成效,以充分反映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分析研判报告一般掌握在1000字左右。
五、分析研判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司法局将把分析研判工作纳入司法所所长目标管理考核中。对司法所报送情况,将进行日常记载和统计。报送不及时、不认真的在年终目标评比中给予相应扣分。司法所要切实重视起此项工作,落实责任人,对上报的情况由镇司法所所长把关,确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