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济规划原理试题
历年考题汇总
2007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9分,每道题不超过200字)1,划分居住区各种用地界线的一般规定是什么?
2,简述住宅区中机动车停车的各类布局方式及其特征。3,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确定“禁建区”主要包括的哪些内容? 5,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规模的预测? 6,在城市总体布局时,风玫瑰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7,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中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心城区规划之间的关系。
8,简述区域空间发展中的点轴开发模式的特点。9,简述北宋东京的改建规划和布局特点。10,简述欧洲中世纪“如画城镇(Picturesque Town)”的具体表现,可用实例来分析。
二:论述题(每题20分,每道题不超过500字)
1,分析居住区规划的“均好性”要求对规划布局的影响和需要注意的问题。2,分析大城市总体布局中采用的环形放射状布局模式的特点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
3,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论述城市规划的思考要点。
2006年规划原理题回忆
一、简答题(10*9)
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为什么要分级设置?
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要点。
3、围合空间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作用。
4、体育中心的布局考虑哪些因素。
5、芒福德说“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对一个你熟悉的城市进行区域条件分析。
6、城市总规阶段为什么要进行用地适应性评定?
7、近期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以及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
8、我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重点问题。
9、汉长安建设的过程及规划要点。
10、巴西利亚的规划要点及简图。
二、论述题(3*20)
1、建设城市外环路是不是有助于控制城市的蔓延?
2、试举一你熟悉的住宅区,分析规划存在的问题,要求画出分析图。
3、我国城镇化的重点问题及对策。
简答2 考了个去年考过的题,车速与车流量的关系
简答1 居民出行特征的内容,交通规划如何将这些方面的问题做好 论述题 1 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论述题2 从居民出行以及优化交通结构的角度论述交通一体化战略的意义以及基本对策
2005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一般不超过150字)
1、简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空间布局组织关系。
2、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特征。
3、简述城市特色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
4、谈谈你对《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遵从,千古一致”的这一观点的看法。
5、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6、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
7、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
8、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9、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二、论述题(每题20分,一般不超过200字)
1、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私人小汽车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
2、城市规划为什么和如何对于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开发控制的。
3、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同济大学2004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1.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同济大学2003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1.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城与廓的概念
9.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3.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同济大学2002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9.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
后5道题中有两题15分,余每题10分。同济大学2001年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 简答: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
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论述;、1.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 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城规原理》2000年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城市化
2、规划区
3、历史文化名城
4、历史街区
5、风玫瑰
6、管线综合
7、可达性
8、需求管理
一、简述(第一题7分,其余各题5分,共22分)
1.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 2.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 3.
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4.
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每题18分)
1.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3.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1999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住宅区
2、社区
3、城市结构
4、城市形态
5、区位
6、区划(zoning)
7、区域规划
8、土地开发
9、城市开发
10、“一书两证”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2、城市设计的作用。
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
4、科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
5、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
6、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
7、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一九九八年
一、名词解释(1-5题3分,第6题5分)
1、绿地率
2、城市规划区
3、城市公共开发
4、逆城市化
5、配建水平
6、工业区位论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较以前有哪些变化,宜采用哪些具体的策略?1)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土地与房产的市场化、社会分化——居住区分区异化2)概念变化的体现,居住区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景观与交通、老龄化、需求标准结构、日益闲暇化、公建配套标准)3)居住区设计设计原则上的调整、项目设置上的弹性、公益与赢利性、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配建标准上的灵活、项目资金筹措上多渠道化,信息智能化的远期需求。(人口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笔者的个人分析
2、论述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的主要概念及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3、论述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构模式。作一简图示意以有机疏解为目标的分区组团布局模式。一九九七年: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
2、城市公共开发
3、城市居住区
4、日照间距系数
二、简述题
1、城市远景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
5、城市规划管理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
1、试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关系。
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田园城市的组织管理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
(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社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5)公营(国有)或共营(集体)的企业的建立。一九九六年
一、名词解释
1、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
2、中心商务区(CBD)
3、市域规划
4、道路红线
5、日照间距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2、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对城市规划有何作用?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要有“地块适宜性规定”?
4、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
5、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三、综合分析题
试采用结构分析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析某一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附规划总平面图)一九九五年
一、名词释义(每个4分)
1、可持续发展
2、分区规划
3、商务中心
4、货物流通中心
5、城市居住用地
6、邻里单位
二、简述题(每题12分)
1、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
3、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4、编制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目的是什么? 一九九四年
一、名词释义(20分)
1、城市规划区
2、邻里单元
3、城市规模
4、土地级差
二、试对一个国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述,并绘制总体规划简图。(30分)
三、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进行评述。附简图。(25分)
四、试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以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25分)
第二篇:同济1994-2005原理题
同济1994——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九九四年
一、名词释义(20分)
1、城市规划区
2、邻里单元
3、城市规模
4、土地级差
二、试对一个国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述,并绘制总体规划简图。(30分)
三、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进行评述。附简图。(25分)
四、试论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以及与总体规划的关系。(25分)
一九九五年
一、名词释义(每个4分)
1、可持续发展
2、分区规划
3、商务中心
4、货物流通中心
5、城市居住用地
6、邻里单位
二、简述题(每题12分)
1、设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必要性。
2、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对城市发展规模如何确定?
3、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4、编制居住区综合技术指标的目的是什么?
一九九六年
一、名词解释
1、人类住区(Human Settlement)
2、中心商务区(CBD)
3、市域规划
4、道路红线
5、日照间距
二、简述题
1、简述我国目前法定的规划阶段、主要内容和编制、审批程序。
2、城市土地经济研究对城市规划有何作用?
3、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何要有“地块适宜性规定”?
4、居住小区规划中应如何考虑居民的停车问题?
5、简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三、综合分析题
试采用结构分析图和简要文字说明的形式,分析某一位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区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附规划总平面图)
一九九七年: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
2、城市公共开发
3、城市居住区
4、日照间距系数
二、简述题
1、城市远景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作用。
3、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概念、成果内容及其作用。
5、城市规划管理及其作用。
三、论述题
1、试析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与城市规划实践的关系。
2、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主要概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意义。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1)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用绿带和其他敞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1)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
(5)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田园城市的组织管理目标:(1)具有约束力的城市建设规划;(2)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建筑方案审查制度;(3)社会作为公共设施建设的承担者;
(4)把私人资本的借贷利息限制在3%-4%范围之内;(5)公营(国有)或共营(集体)的企业的建立。
一九九八年
一、名词解释(1-5题3分,第6题5分)
1、绿地率
2、城市规划区
3、城市公共开发
4、逆城市化
5、配建水平
6、工业区位论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城市总体规划中近郊区规划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试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较以前有哪些变化,宜采用哪些具体的策略?1)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等影响因子。(土地与房产的市场化、社会分化——居住区分区异化2)概念变化的体现,居住区发展的新趋势(信息化、景观与交通、老龄化、需求标准结构、日益闲暇化、公建配套标准)3)居住区设计设计原则上的调整、项目设置上的弹性、公益与赢利性、政府与市场的结合、配建标准上的灵活、项目资金筹措上多渠道化,信息智能化的远期需求。(人口结构、经济运行方式)—笔者的个人分析
2、论述中心地学说(central place theory)的主要概念及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意义。
3、论述城市空间布局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结构模式。作一简图示意以有机疏解为目标的分区组团布局模式。
1999年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
1、住宅区
2、社区
3、城市结构
4、城市形态
5、区位
6、区划(zoning)
7、区域规划
8、土地开发
9、城市开发
10、“一书两证”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2、城市设计的作用。
3、列举并简析影响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要素。
4、科析城市建设中市场导向的对立和统一。
5、我国分几批公布了多少个历史文化名城?
6、我国宋与唐代相比较,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有哪些重要的变化?简析其原因。
7、法国巴黎拿破仑第三和欧斯曼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00年
一、专业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城市化
2、规划区
3、历史文化名城
4、历史街区
5、风玫瑰
6、管线综合
7、可达性
8、需求管理
一、简述(第一题7分,其余各题5分,共22分)
1. 绿地率和公共绿地比例这两个规划指标在居住区规划中各自的作用 2.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内容和目的 3. 区位理论及其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4. 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每题18分)
1.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对于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 2.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概念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内容、作用,你对城镇体系规划的现状的发展趋势的见解
2001年 简答题
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3《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5城市历史保护与旧城更新改造的关系
6中心地理论中市场原则支配下的中心地网络特征 论述题
1你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理解,谈谈在规划控制中如何运用城市设计的概念 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小城镇发展的意义
2002年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7.土地适用性评定的考虑因素
8.我国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9.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
2003年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 2.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
3.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5.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
6.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隋唐长安规划要点 8.城与廓的概念
9.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 2.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2004年
一简答题(每题10分)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二论述题(每题20分)
1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 3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
2005年
1、描述城市用地适应性评价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
2、从体现城市土地经济价值的角度简述城市用地分布的特征。
3、城市特色的构成要素及保护对策。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都城的影响是“历代继承,千古一贯”,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5、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6、简述芒福德区域思想的主要观点。
7、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要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
8、住宅区规划中为什么要控制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9、住宅布局为什么要考虑建筑朝向和日照间距。论述
1、试述城市交通政策导向(比如地面公共交通、大容量轨道交通政策及私人小汽车政策等)与城市布局结构与形态之间的关系。
2、城市规划为什么及如何对城市建成环境进行开发控制的。
3、住宅区规划中道路为什么要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可图示说明)
道路交通
2001年
1.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和竖向标高的布置,与公路的有何不同 2.城市道路纵坡的变化与车流密度有何关系,研究它有何意义,3.何谓合成纵坡?城市道路在什麽情况下出现合成纵坡?合成纵坡比道路纵坡大还是小?为什么?
4.分析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善方案
5、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特征?分析它们有何作用?
6.城市某一条城市道路上,公交线路集中,站点多,造成站点堵塞。提出解决的办法(不考虑经济因素)7除了道路交通量是影响道路横断面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道路的红线和道路横断面。
8、简答
1)城市工程规划的总任务
2)在水资源不足,水质有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在城市给排水和建设中采取措施保证城市活动正常进行。
3)城市能源规划包括哪些专业工程,其中供电工程包括哪些工程设施 4)城市综合防灾包括的内容 9找错(略)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试题
1、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横断面设计时有什么不同,如果山城道路横坡度>10%,横断面形式有哪几种类型,请图示。
2、如果一个大城市的二条相交道路的交通量都很大,请问在设计交叉口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可图示。
3、如图,有一条新规划的干道,一边是居民区,一边是工业区,且依次下穿一条现有的铁路,与一条交通主干道平面交叉,上跨一条沿河次干道和通航河道,问此条干道的平面和竖向断面线型规划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图略)
4、是有关某江南小镇的交通结构问题,主要从居住区等功能分区,人口就业岗位与交通的情况进行分析。(图略)
5、路网中的支路有什么作用,如支路较少会带来什么问题。
6、交通方式结构中提高公交比例有什么意义,采取什么措施能提高公交的吸引能力。
7、我国基础设施的定义,广义的有哪几类,狭义的是指哪些系统。
8、40万人口的城市防洪标准?防灾规划中的生命线系统包括什么?
9、如图对电厂的选址分析。(图略)
以上9题4、6、9每题15分,8题5分,其余每题10分。
2003道交(共90分)一、概念(40分)
视距三角形 站点通过能力 期望线 道路服务水平货流中心 合成纵坡 铁路编组站 交织
二、简答及计算
1.三块板断面的交叉口流线及冲突点图并简述改善措施(15分)
2.某城市道路计算行车速度50km/h,由于受地形限制,在某处需设转弯半径为500米的圆曲线,之后经一直线后,紧接需设另一相邻相反圆曲线,半径700米,则两圆曲线之间直线段长最小为多少(7分)
3.某立交匝道计算行车速度40km/h,由于受周边建筑影响,匝道半径只能取65米,设横向力系数为0.18,则匝道所需设的超高最小为多少(8分)
三、城市交通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请举出其中6个你所了解的重要问题并进行必要分析(30分))市政题目(共50分)
1.通过利用那些参数可由城市用电量预测结果推算出城市各层次变电所的设施容量(5分)2.通过利用那些参数可由城市平均热负荷预测结果推算城市热电厂规模(5分)
3.使用焦炉煤气,并采用中低压两极管网系统的城市燃气供应系统一般涉及到那几种燃气气源设施和输配设施(5分)
4.试写出暴雨公式中暴雨强度单位以及暴雨公式主要未知参数及单位(5分)5.城市水资源包括那些种类的水(5分)
6.中等城市防河洪、海潮、防洪和防泥石流的标准为多少(5分)7.提高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能力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分)8.城市固体废气处理的目标是什么,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哪些(5分)
9.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以及当前基础设施规划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0分)
2004年同济大学——城市道路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试题 一、填空(40分)
1. 城市铁路客运站应布置在______________,编组站应布置在______________。2. 某条公交线路长 公交车运营速度为,配置公交车 则其发车频率为______________。3. 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______________。4. 无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冲突点为______________。5. 某城市60万人,则其应保有的公交车辆数为______________。
6. 某城道路网为方格网,道路间距为250米,则其道路密度为______________。7. 一条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______________,宽度为______________。二、概念(40分)
视距三角形 道路服务水平交织 交织长度 回头曲线 交通渠化 城市道路等级结构 T O D 公交线路运载能力
三、简答及计算
1. 某公交线路从城市中心到某居住区长度为9公里,站距为600米,平均候车时间为6分钟,公交车运送速度为18公里/小时,则从居住区到市中心的出行时间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如何提高公交线路的服务水平。
2. 人们出行方式选择考虑的因素,如何在规划措施上促进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
*** 市政题目(共50分)
五、常见工程管线有哪些?退让原则。六、一个人口为6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怎么样确定?
七、消防站的服务面积,建筑内防火通道的净高和净宽,战时留城人口占总人口的多少?地震烈度如何确定。
八、我国常用燃气气源有那些,他们分别有哪些气源设施。
九、旧城的合流制可以如何改造
十、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类型以及解决方法 十一、一次送电网的电压等级,城市高压配电线路等级为多少,低压线路等级为多少?城网的变压层次有什么要求?
第三篇:824同济 通信原理(本站推荐)
同济大学 通信原理7788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大纲
824 通信原理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樊昌信.通信原理(英文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一、考试要求
“通信原理”课程考试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和准确地掌握通信系统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重点熟悉和掌握信道与噪声、随机信号、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先进数字带通调制解调技术、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等内容的基础理论的分析、计算和应用。为考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国际化的要求,部分试题为英语试题。
二、考试范围(*为重点掌握内容)
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字通信的特点,数字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通信信道及其特点;
2.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随机信号的性质与统计特性,高斯随机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窄带随机过程;
3.信道与噪声*: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4.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的目的、定义和分类,线性调制的原理,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非线性调制的原理,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5.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抽样定理,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增量调制(ΔM),量化噪声与分析;
6.基带数字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基 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时域均衡,部分响应系统;
7.数字调制系统*: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误码率,二进制数字键控传输系统的性能,多进制数字键控;
8.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9.先进数字带通调制解调技术*:最小移频键控(MSK)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正交频分复用(OFDM),扩频技术,网格编码调制;
10.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A),多址技术。
三、试题结构与题型(百分比是分值的比例,是大约数,实际分值以考试卷中标注为准,试题中英语试题的分值比例为20%左右)
(1)填空题 25%
(2)简述题 25%
(3)计算题 40%
(4)综合题 10%
第四篇:规划原理
1、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2、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3、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的(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
4、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机械增长率= 一年内(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数)/年初总人口数*100%
5、日照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6、热岛效应:城市因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温比其周围地区偏高的现象。
7、温室效应:大气通过对辐射的选择吸收而使地面温度上升的效应。
8、逆温层: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尤其是冬天),因夜间地表散热冷却较快,大气层上热下冷,在城市上空出现了逆温层现象,大气比较稳定,有害的工业烟气滞留或扩散缓慢,加剧城市污染。
9、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0、绿地率:描述的是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11、绿地布局形式:块状带状楔形混合状
12、绿地形态要素:网状(带状)绿地系统楔形环状块(点)状 13产绿地,、城市绿地分类:G3—防护绿地,G1—公园,G4—居住绿地,G2—生G5—附属绿地,G6—生态景观绿地 按所有权分类:公共性绿地、专属性绿地、私有性绿地。
14、十大用地指标: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 ; 仓储用地W ;工业用地M ;对外交通用地T;
道路广场用地S;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U; 绿化用地G; 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Ⅰ、61.1—75.0㎡Ⅱ、75.1—90.0 ㎡Ⅲ、90.1—105.0 ㎡Ⅳ、105.1—120.0 ㎡
规划人均单项用地建设标准:居住用地18—28工业用地10—25。道路广场用地7—15‘ 其中公共绿地≥7(㎡/人)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 20—32;工业用地 15—25;
绿地 8—15道路广场用地 8—15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
15、各大用地的坡度:工业用地0.5%~2%;城市主要道路0.3%~6%;机场用地0.5%~1%;铁路站场0~0.25%; 居住用地0.3%~10%;次要道路0.3%~8%;对外主要公路0.4%~3%;绿地 可大可小
16、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化的进程特点:(1)1760——1851年:世界城市化的共起,验证和示范阶段(2)1851年——1950年:城市化在欧洲和北美等发展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3)1950年至今: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城市发展四个基本时期:1)绝对集中2)相对集中3)相对分散4)绝对分散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2)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
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城市化的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反映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特征: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自下而上型的特点;城市化体系动态变化加速;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
17、逆城市化: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18、城市规划发展趋势:1)全球城市化 2)空间市场化 3)信息网络化 4)城市全球化
在城市规划编制上,西方各国政府多实行统一领导,宏观控制。把原来的物质建设规划与近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科学文化发展计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观点新理论互相结合,以系统论的观点求其总体平衡。为防止无计划的过度发展,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思想在大多数国家得到重视和应用。城市群布局(也成为大城市连绵区)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一大模式。许多发达国家率先步入“环境时代”、“旅游时代”、“文化时代”,并向“生态时代”迈进。新时代的城市特点:环境、文化、游憩、生态等观念在规划建设当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体现。城市设计从环境概念的全面深化开始着重思考“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关系,并且不再停留在视觉艺术的层面,而是让人在环境中得到需要、理想与爱好的场所与形态。相应地出现城市一、二、三产比重的调整,三产从业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控制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点和全新的居民点体系相继问世;城市郊区化运动有了新的变化,美国等城市的企业相继搬到郊区并实现了从集中向分散化的转变。
19、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20、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
21、城市人口计算公式=现有人口*(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的年次方。用地规模=人口×用地指标
人口容量P=城市平均人口密度b×城市用地规模S22、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 2)人工环境 3)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 4)规划及政策性因素 5)其他因素
23、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业,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按性质分类工业城市 交通港口城市 商贸城市 科研、教育城市 综合中心城市 县城 特殊职能城市。特征:动态特征;多元化特征;纲领性特征;主客观结合的特征。城市性质的依据:
1、以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与分工
3、城市的其他主要特点按城市性质所划分的主要城市类型:综合性中心城市、产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特殊职能的城市。
24、如何确定城市性质: 1)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分工 3)城市的其他主要特点 25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城市发展方向:指城市各项建设规要方向。
26、城市化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速度较缓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0%以下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30%—70%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27、大伦敦规划:内圈:建筑与人口密集,主要改造特征:控制工业,改造旧
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限制居住用地净密度,每公顷不超过125万人,圈内空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地不足绿带圈:为一宽约8公里的绿化地带,圈内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并就近供应新鲜蔬菜和副产品,绿带圈内严格控制建设,构成一个制止城市向外蔓延的屏障外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郡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28、田园城市:通过建立一系列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达到高效的城市生活与宁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并对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做了限制。田园城市的构想:城市规模为3.2万人,2400公顷,其中城市居住3万人,城市用地400公顷,农村居住2000人,农业用地2000公顷。
田园城市群:当城市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时,则要新建设一个城市,形成城市群:中心城市5.8万人,总人口25万人,城市间用快捷交通联系田园城市的贡献:a、针对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b的规划思想体制,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设想一种先驱性模式,一种比较完整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c、开创了城市规划中社会研究的先河,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相结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 ·他提出城乡磁体,认为建设理想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有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铁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应由邻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田园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区别 :田园城市不同于卫星城市,虽然田园城市是卫星城市的思想渊源,而且结构类似,但是本质区别在于:卫星城市中心城市与卫星城的规模、功能相差极为悬殊,是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一种疏散手段;而
田园城市是一组中心城市与周边田园城市规模、功能相差不大的平衡组团。
29、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0、控规: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31、修规: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2、道路交通模式:a、以小汽车为主体的模式:如发达国家的分散型城市 b、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如发达国家超级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巴黎)c、以小汽车为主、公交为辅的模式:如北美,欧洲多数城市d、公交小汽车并重:如香港,新加坡e、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辅的交通模式:多为发展中国家
33、道路等级: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34、道路网密度: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 值,道路指有铺装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
35乘客上下或货物装卸的短时间停放,以、静态交通:指车辆的停放,包括因及在停车场的长时间停放。
36、管线交叉退让原则:压力让重力自流管径小让管径大宜弯曲让不宜弯曲临时的让永久的支管让干管 工程量小让大的 新建让现有 检修次数少让多
37、管线布置原则:
1、竖向规划对城市用地高程的规划
2、布置原则·统一高程、坐标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留有余地 ·减少交叉和危害程度
3、平面布置 ·道路、建筑平面位置、坐标 ·管线平面位置、坐标
4、断面布置 ·道路断面尺寸 ·表明与建筑、道路的距离 ·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
38、三大宪章: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规
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提出成似乎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马丘比丘宪章:把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研究,有效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应和谐,应重视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指出过分追求功能分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联系,忽视了人与人的多方面联系,应努力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北京宪章:保护地域文化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雅典宪章把交通看成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道路应按性质进行分类,改进交叉口设计等。在马丘比丘指出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制定交通流通的依据的政策,应改为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
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的规划,就是解决城市划分成区的办法。马丘比丘提出不应追求功能分区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动能的生活环境。马丘比丘还提出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39、盖迪斯的区域规划《进化中的城市》 创造了“城市科学”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牢固的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贡献:首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首次提出了以人文地理学提供规划的基础,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造成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40、盛行风向与城市生产、生活用地布局布局原则:工业区位于盛行风向(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位。
41、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42、风玫瑰:城市规划中采用按照气象统计资料编绘每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统计表,直观的表达特定城市的风环境特征,形似玫瑰的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图。
43、邻里单位主要内容: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来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律 4)邻里单位中心建筑是小学,与其他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4、城乡规划期限:总体规划一般为20年,城市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镇近期规划期限可以为5-10年,乡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5-10年,村庄近期为3-5年。
45、总体规划成果分2部分:规划文本 规划图纸
46、城市规模划分:100W人以上特大城市,大城市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W以上,中等城市20-50W,小城市20万以下,最低限6—8W人 城镇2000人以上。
47、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8、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城市集中式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
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不太适合大城市。问题:对未来的进一步扩展会带来问题。模式:: 1网络状:形态规整,有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在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的扩展,但是不易于形成显著、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的地区。环状放射式: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城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模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不适于小城市。
城市分散式的布局:定义: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个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方式。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应该以分散式布局为主。模式: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河流森林分隔。带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的交通轴线两侧发展。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例;深圳。星状:是多个线型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环状:是带形城市在特定抢矿下发展的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活泼、山体呈环状分布。功能分区之间联系较方便。卫星状:一般指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
城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文化生活方面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多中心: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逐步星辰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伊籍小的轴线。
第五篇: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 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3)“S”型曲线:
三个阶段及其特征: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缓慢 加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速度加快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的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中国城镇化的特征:速度慢,发展不平衡,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农业社会,城市化差异大。
中国的城镇化已步入s型曲线的第二阶段----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中小城市 发展的模式:多元化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二章
1.古代、中外城市规划理念思路(了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和社会等级的深刻影响,南北向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方法由住宅组合 2.现代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背景: 1.问题:
1)城市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社会矛盾与平/贫民问题; 2)政府与市场;领域与范围;技术与手段; 2.背景: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新协和村: 1817年欧文提出“新协和村”。居住人口300-2000人,耕地面积0.4英亩。取消天井、胡同、小巷,村中央建设公共大院,设置食堂、幼儿园、小学等。1825年,带领900人移居美国印地安那州,购买了12000英亩土地建设共产村,2年后失败。)2)城市卫生与工人住房:公共卫生法;贫民窟清理法;工人住房法; 3)城市美化运动;
4)巴黎改建(1853年奥斯曼主持巴黎改建。道路网为“大十字干道加环状路”。爱丽舍田园大道作为东西轴线,将布伦、维星斯公园引入市区。除市中心外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还设置了若干区中心,形成功能分区,对后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影响巨大。)(路网改建、功能分区); 3.田园城市:
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其主要思想:
1)城市与乡村结合,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限制区域)
2)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增长,形成“社会城市”;(限制人口)3)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经营者掌管土地;(制度)4)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就近就业;(保障)4.近现代城市规划与传统城市规划的区别:
传统:从考虑城市物质空间建筑学、美学及工程手段入手,着重形态近现代:解决城市问题,社会改造;政府干预;对私人活动实施控制 城市规划的实质是政府的一种公共干预手段 技术、立法、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5.当代城市规划发展新形势(了解)
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环境创新;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变革
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蓝图走向动态过程的把握和导控,从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从指令性转向引导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1.城市规划
基本任务: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定义: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要素:
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
作为实现社会、经济等发展目标的技术手段;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 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 2.法定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 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 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资源分配)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 ‡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规模)
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核心城市)
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
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内部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4.城市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乡/村庄规划,略)1)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它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3)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4)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 5.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定规划: 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考虑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具体地块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作为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
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内容:
确定地块界线、确定土地使用性质;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四章
1.区域发展特征
城市密集区与城镇群的发展;
城市体系的结构转型;
以土地、资源和环保为主的区域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农村问题与城乡统筹; 2.面临问题: 3.转变重点:
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空间管治;
突出建设标准的确定与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
强调按照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科学合理的划定城市规划区; 4.空间管制分区
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
河湖湿地
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
地下水源核心区
山区泥石流易高发区
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需要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行为,城市建设用地尽量选择避让;
二级水源保护区
地下水源防护区
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非核心区
山前生态保护区
适宜建设区: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是建设行为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
5.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增长率法;相关分析法;资源环境承载力法;基础设施承载力法
第五章
战略发展(略)
第六章 可能会出评析题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本章重点:1.用地分类(了解)
2.城市用地比例结构: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即可 人均建设用地在100m 3.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居住用地布局原则、典型居住区类型:TOD、邻里关系 4.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特征、选址条件 5.工业用地的选址要求、风向与工业用地的分布 工业与仓储用地的布局特点、与城市的关系 工业布局与交通的关系
1.用地分类
2.用地比例 3.城市用地评价:
自然条件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评析;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业布置对江河下游的影响; 气候条件(风向);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地形条件
建设条件评价: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构成
用地的经济性评价 用地评价注意点:
为城市总体规划服务;
考虑建设的经济型和安全性,同时还要考虑用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从环境的整体意义上考察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后果 用地评定的分类:
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 三类城市建设用地: 一类:用地的条件优越 二类:改善后才可用于建设 三类: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不同城市用地类型的划分也不同,用地分类具有地方性和实用性,不同地区不能比较
4.居住用地布局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居住是城市中最主要得基本职能,人均居住用地18~28m2/人;
自然环境优良;
居住用地一般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便于合理组织居住生活;
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心等协调,减少通勤交通压力;
在城市外围区,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
注意环境污染的影响;
一般而言,居住用地密度与市中心距离成反比;
5.典型居住用地布局类型:集中式布局;组群式布局;组团式布局;沿交通轴线布局
典型的居住区类型:邻里单位、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邻里单位:
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邻里单位
目的:避免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居住环境带来的严重干扰
特征:住区内配备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有明确的边界,通过步行网络系统将住宅与小学、休闲设施等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体系,所有这些都在步行范围内 规划布局6原则:(个人认为了解就行)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包围,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内部道路系统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4.中心建筑是小学校 5.内部设有公共活动中心 6.占地约160英亩 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
基本理念:利用了运输与土地间的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络的节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距公交车站很紧的步行范围内,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强调紧凑增长、开放空间和永续性。
规划结构特点:一个TOD是一个围绕公交车站那将功能密集交织在一起的社区,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
6.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在各级城市的分布:
TOD强调土地混合用途,并以公共交通优先为规划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7.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
注意利用原有基础; 位置适中,交通方便; 考虑环境影响; 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
分布合理,功能互补,联系快捷,使用方便; 8.工业用地选址特点:
地形地貌、工程水文地质、形状与规模等;
水源及能源供应;
交通运输条件;
其它:环保、绿化、居住配套等; 9.风向与工业用地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仓储用地布局特点:
用地条件;
选址;
环保、安全防护距离; 选址——与城市的关系:
为本市服务的仓储设施
如,综合性供应仓库,本市商业设施用仓库等 靠近服务对象 市内交通便捷
与本市经常性生产生活活动关系不大 如战略性储备仓库,中转仓库等 结合对外交通设施布局
10.11.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布置在城市郊区
12.工业区、仓储区的有哪些典型的交通问题
通勤交通压力;
货运交通组织;
货车配送问题;
对于生活用地的评价: 1.公共交通要素 2.公共设施 3.生态景观 4.空气噪音等污染 对于工业用地的评价: 1.交通运输 2.基础设施 3.生态景观 4.农村改造成本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城市用地选择的考虑因素: 1.建设现状 2.基础设施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发展弹性 5.生态环境 6.文化遗存 7.社会问题 居住区规模:
城市居住区:3-5万 完善的物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小区:1-1.5万 基本的物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组团:1000-3000人 基层的物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商务办公用地分布特征:
1.交通便利,人流集中,各种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2.通常是城市的几何中心,或者交通枢纽 3.CBD 工业用地布局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满足生产需求
考虑相关企业间协作关系 利于生产,方便生活 为自身发展留有余地 为城市发展减少障碍
仓储用地布局特点 地势较高且平坦 利于排水的坡度 地下水位较低 地基承载力较大
下篇 by Wang Dong
对外交通规划原则
共同发展,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各尽所长,各尽其用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其技术经济指标 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 使城市与各类交通均具备发展的可能性,互不影响
铁路线路原则
尽可能将铁路线路布置在城市外围 穿过城市时,从不同城市组团之间穿越
铁路走向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减少城市干路与铁路之间的交叉过境车辆较多时,修建专用迂回线路 适时改造原有线路 铁路线路两侧绿化隔离
铁路客运站
位置
中小城市边缘,一般 1处 大城市要深入,在中心区边缘,2-3处
一般距市中心2-3公里距离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交通组织 必须有主干路 连至市中心、码头、长途客站 铁路货运站
位置
综合性货站以到发为主的,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或消费地区专业性货站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储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一般应在市区外围
中转货站应在郊区,接近编组站或水陆联运码头
危险品货站设在郊区,并有一定安全隔离 数量
小城市设一个综合性货运站或货场即可
大城市分设若干综合性专业性货运站
交通组织
必须有货运干道联系,附近有市内交通运输站场、停车场 中间站
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布置,一般设在小城镇 客货同侧 客货对侧 编组站
位置
在城市外围布置、郊区、铁路干线汇合处,应便利集纳车辆
是铁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地大,对交通分割严重,昼夜不断作业对城市环境有较大污染和干扰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交通组织
为职工及家属提供方便交通上下班,生活
港口选址要求
与总体布局协调,服务城市
水域条件(水深够、水面宽、水流稳、冲淤少) 岸线(足够长度、陆域面积)
避开桥梁、闸坝、水下电缆、架空电力线避 岸线 机场
位置
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
机场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
一般设于远郊避免通干扰 距离
10—30km 交通联系
快速路,30分钟车程为好
公路与城市关系
穿,绕 公路与城市连接方式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公路枢纽布置要求 客运站:
中小城市—可与铁路站结合在一起,一般 1 处
大城市 —按方向,多方为布置,注意与城市干道联系方便,方便铁路、码头联运
货运站:
供应生活物品的应在市中心边缘
中转货物应在仓储区、铁路货站、货运码头附近 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 满足骨架要求 满足交通运输要求 满足管线布置要求 满足景观要求
满足城市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的要求 城市道路网分类与要求
快速路
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成系统,且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的联系。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公里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主干路
城市道路系统的骨架网络,主要用于城市分区之间的联系,承担中远距离的交通出行任务。
次干路
兼有“通”和“达”的功能,以承担城市分区内的集散交通为主 支路
主要承担近距离出行、非机动车出行的交通任务,以及联系集散道路、城市用地临街活动;部分支路还需设置公交线路 城市道路网技术要求
道路网面积率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8%~15%。
规划人口200万以上,宜为15%~20% 道路间距
快速路 主干道700——1200米 次干道350——500米 支路150——250米
路网布局类型
混合自由 方格网
环状放射 环路
穿越截流、进出截流、内部疏解
放射路
有助于满足车辆的直达要求,减少绕行距离;
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新城之间的联系,促进城市副中心的形成;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加强城市内外环线之间的联系 影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因素
自然条件
地形、河流、岸线、地质、矿藏是影响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布局和形状 对外交通设施 社会和人为因素
道路网布局规划的一般原则
道路网布局,应根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并结合地形、地物、河流走向、铁路布局和原有道路系统,因地制宜地确定 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协调城市道路的各项功能 充分加强道路网络的整体系统性,促进道路的交通集散能力 适应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拓展 结合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
分片区开发的城市,各相邻片区之间至少应有两条道路相贯通。城市主要出入口每个方向应有两条对外放射的道路
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城市布局结构模式
星座式集中式、网格状、环状、分散式(多中心)、星状、带状、环形放射状、组团式 集中式布局特点
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城市各项用地紧凑、节约,有利于保证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
中小城市一般集中发展 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网格状 方格网道路 城市形态规整平原地区,无地形限制
可达性类似,不易形成显著的中心
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 自然条件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局部气候等 区域因素 区域城镇体系 区域交通设施 产业发展
工业、旅游业、矿业城市、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 城市中心
单中心、多中心、中心位置
控规第四十二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建筑密度
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站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
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绿地率
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五线控制
红线:道路用地规划控制线 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蓝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紫线: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