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

时间:2019-05-14 12: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

第一篇: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

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

2004年,如全国零售市场敲响竞争的钟声一样,淄博市场也逐渐变的惨烈起来,2005年伊始就是在国际的舞台上各色人等的综合竞争,我们作为内资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有些许激动、点滴触动但是更多的则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激情。作为我个人,在营销策划部副经理的位置上已经作了整整两年,回想这两年和当初做普通职员之时明显的感觉到了不同,其间收获和感触颇多,但是更多的则是一种使命感和压力。1、2004年自身的工作总结 2004年是我做企划的第四个年头,整整四年的企划工作经历让我从当初对企划片面的认识,即企划就是写写策划文稿,提供给有关部门参考,然后再在广告方面加上力度;到四年之后我逐步明确了,营销策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工作,一方面有策划文案的提供,广告力度的支持,更为重要的则是贴近市场,靠近顾客的一线业务知识,周密细致的前期市场调查和预测,关注并时刻跟踪竞争对手,广泛的涉猎先进企业的企划经验等等。回顾2004一年的工作,有得有失,现分别总结汇报如下:

分管工作:(1)营销策划方案提供 总起来看,2004年的营销策划方案提供较之于以前有了更多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被业务部门采用的范围更加广泛了,执行的力度和深度也得到了加强。2004年重点围绕空调节、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和店庆、元旦春节市场等策划较为重要的大型活动下功夫,突出早计划早安排,前期调查、竞争对手预测、活动展开的层次、一线状况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涵盖。

(2)市场调查 在市场调查方面着重围绕专业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挖掘,整理出了××广场满意度调查报告,结合315独立运作了××购物广场顾客状况调查,并形成了较为详细的书面调查报告,从中得到了一些靠想象无法得到的数据,为今后的营销策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其次安排本部门新进员工某某密切关注平面媒体的竞争对手和本公司广告投放情况,一方面培养年轻同志关注零售市场,更多的则是为了积累一些竞争对手发布广告的规律,由于该工作刚刚起步,加之该同志平时日常工作比较繁琐,该项工作做得还不够系统,但是已经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3)网站建设和管理 2004年是××315网站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改版较为彻底的一年,完成年度投资5000元,基本具备了一个企业网站的所有功能,企业邮箱由原来的20m扩展到100m,邮箱用户名由原来的2个扩展的4个,扩充了财务、经理办公专用邮箱。此次该版重点建设了论坛平台、电子商城试点、维护系统建立等,今后××315网站的维护完全可以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只需要懂得日常的办公软件即可进行维护,提高了维护的效率,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公司网站的瘫痪,并为今后各商场发布信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4)广播媒体的管理;根据部门安排,我负责广播广告的发布维护工作。经过与电台合作伙伴的亲密配合,未发生严重的广告责任事件,并且理清了××广告发布的时间序列(见上表)。2、2004年自身意识转变 意识决定行为,2004年的工作过程中自己更为注重自认意识形态的转变,从原来的企业职工过渡的企业主人,企业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一度电都关系到自身的收入和发展状况。变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一个保持旺盛斗志的主要因素。(1)管理理念的变通 管理,历来是一个矛盾体,如何能够树立管理者的威信,我的理解并不能单纯依靠手中的权力,更多的则是权威,作为营销策划部的管理者,尽管是副职,但是必须对本部门的业务熟练掌握,只有业务熟练了,才能够正确地引导本部门员工,不懂的、不明确的更要有虚心的心态去向他们请教,而不能仅仅依靠手中的权力不懂装懂故弄玄虚,2004年本部门员工进出不太频繁,但是每一名职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结合自己年轻的特性,通过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用自己的业务意识去引导他们学习业务,利用自己心细的特性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一些个别问题则毫不留情的批评,通过多层次引导,全方位个性化疏导,使得部门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2)从业道德的明晰

做人做事都需要一个人有起码的道德意识,在这个问题上我始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业一天就要负责一天,在这个位置上干一天就要对这个位置负责一天,就要对企业负责一天,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的道德滑坡就直接影响个人的发展!道德不过关,就一事无成遗憾终生!

(3)竞争学习观念的主导 竞争是市场发展的主旋律,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还不能够正确理会竞争的含义,逐渐的随着零售行业和我们公司面临的竞争局面日益严峻,才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竞争,惨烈的竞争中不进则退,进步慢了仍然是退步。结合于此,我通过积极与业内同行联络,并借助于国内零售门户网站联商网,担任了该网站营销策划论坛的版主,使得我自身有了一个学习的好天地,能够结识国内零售业界的精英,也拓展了自己的眼界。竞争的压力让我拥有了一种使命感,唯有自身的快速发展才是立足于零售业界之基本,唯有不断学习提升才是个人快速发展的唯一通道!

(4)大局观念的提升

在企业里面,各个部门都是企业这个大型机械的零部件,只有更加宏观的,更加理性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够更好的为兄弟部门服务,为业务经营献力,通过2004年的工作我更加坚定了大局重于一切的信念,树立全局意识的信心。

3、2004年存在的不足 04年尽管有了一定程度微不足道的进步,但是结合实际、结合行业发展来看,自身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这些问题急需要在05年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改进。(1)创意缺乏、方案的新颖程度欠缺

有些时候过多地依靠一种惯性,说的客观一些就是有些“懒惰”,认为有些东西已经是成熟的,不需要再变动,直接拿来就用;还有就是对自己的“失败”不能够正确理解,认为有些东西已经向领导提出,既然领导不采用,或者执行上贯彻力度不够,就没有必要重复说了,形成了一定的“免疫力”。个人认为这些都是一些意识问题,是一些有待于迅速解决的束缚自己发展的“意识休眠”。

(2)数据调查的力度和专业性相应不足 虽然2004年做了一次大型调查,但是总感觉调查的力度和频次还有所欠缺,专业性也不太高。在进行的3?15调查中,仅仅利用了《鲁中晨报》一个媒体刊登征求意见的表格,所以导致对媒体的调查数据明显地出现了偏差,如针对平面媒体的调查中,很明显的鲁中晨报的好评率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与事实是不太符合的(晚报的数据不应该如此之低),还有针对电视媒体,由于此次调查的受众主要是平面媒体的读者,这部分人对平面媒体关注(至少是一个读者),那么对电视媒体的关注自然就会相应的降低;而且鲁中晨报的读者自然不能够代表更为广泛的百姓大众。所以,这一次调查虽然有些方面较之于以往是一个突破,但是很明显的存在漏洞,也是今后应当极力避免的。(3)广播媒体广告的分布和到达还有待于优化

我公司在广播媒体上投放的时间段分析如上所述,我个人的理解,这些分布还是有些明显的不足的,如经济和文艺频道的下午的播出时段应当调整,经济台的××信息港作用不明显,不如更换形式,通过加大播出频此来弥补作用上的不足。

2005年,从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乐观的,从更多地宏观数据来看,只要本土零售企业不是在睡大觉,被动的等待竞争,还是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的,深圳的零售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最早开放零售市场的城市,截止到2004年,内资零售企业不但没有倒下,反而在各个方面都较之于外资零售进入之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鲜活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有活力,只要有准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困难永远只会给我们让路。

1、公司营销策划方面

(1)媒体投放;’在媒体投放方面,一方面加强媒体投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多地则是加强媒体投放的监督和控制。

平面媒体,抓好晨报、晚报的覆盖作用,积极稳妥地做好两大媒体的公关,为了避免新闻曝光事件的发生,除了原有的和两报广告部加强业务往来降低费用支出外,也应当加强与新闻部门的感情联络。加强联络的方式除了正常的友好往来之外,可以结合会员卡的改革,为他们积极争取vip会员资格,一来他们可以正常享受折扣,显示他们的身份,更多地则是借助于他们的关系资源,放大我们的会员制优势,起到双重效果。在平面媒体广告投放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有针对性的投放,如晨报的读者群覆盖比较大,个人用户比较多,而晚报则是机关用户比较多,老年用户比较多,那么在投放广告的时候,可以做到几个相结合,覆盖面和成本相结合,根据活动商品的用户群性质决定用哪一个媒体,不贪图低的千人成本;平面广告和dm夹报相结合,该期活动有dm的,可以采取一个报纸硬广告投入,另一个媒体夹报投递dm的方式;投放和监督相结合,在广告文案上或者活动执行上加大灵活性,可以采取单次加大成本测得有效数据的办法,调查实际到达率和有效率,从而对广告的到达率指标进行测评,并指导我们的广告投放方向。

dm的印数针对性变化,并加强投放的监督。针对超市的可以相对的保持稳定,如果是针对综合卖场的可以适当的加大投放的印数。在投递的方式上,根据每次活动的力度和针对性适当的调整,夹报发行仅仅针对综合卖场,而且在该媒体没有硬广告或者至多有软文广告,人工投递则适用于超市活动,并且在投放的时候,不能过多的贪图范围的广度而忽略了投放的密度。无论是夹报还是人工投递,都应该定期的顾客分析,调查dm相应的到达率,结合卖场销售数据综合分析,不能够只把广告投放出去了事,广告的投放只是营销活动的开始,更多地工作依靠后一个流程的数据分析来完成,大幅源的dm投放管理就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广播和电视可以适当的降低硬广告的投入,结合媒体调测,可以有针对性地放弃一些频道投入(没有效果还不如不投放),适当的加大新闻报送,避免曝光事件的发生。其他媒体,现在一些广告公司利用自身的特点,创办了一些直投广告,在这方面投入的时候我们应当引起注意,有些制作精良,投递渠道畅通的我们可以考虑合作,甚至是投入,但是对于一些粗制滥造,渠道不畅,甚至是利用我们渠道的直投广告,我们应当避免投入,即便是免费的(这方面可以理解为对方在利用我们品牌)。银座商城曾经发现过某些广告公司利用“曾经为银座做过广告”的舆论去拉广告的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网络媒体,今年中央9大部位通过网络向广大网友拜年,已经在网络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也着实说明了网络媒体的成熟,我们公司可以探讨在网络媒体上适当的投入;另外,通过与商场、供应商联手做活公司××315网站仍然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的网络广告方式。

(2)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作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数据来源方式,得到了各类公司的肯定和应用。我公司在市场调查力度方面明显的偏弱,除各商场派员到竞争对手那里采集价格之外,基本上没有大型的市场调查活动。对于2005年,沃尔玛特、易初莲花、利群国内先进的零售商场进入之后,市场调查对于我们零售类公司显得尤为重要。据传,义乌小商品城目前正在展开对各大卖场食品类零售价、批发价、来源等方面的专项调查。对于我公司来说,一方面从市场调查队伍上应该建立健全,或者说应当实现共享,即由原来各商场负责的市场调查事项,改由商场和营销策划部共同管理,以策划部管理为主,由策划部对所有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形成书面的报告,转交各商场使用,急需的数据可以由调查人抄报两份分别报送;另一方面,调查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即由原来的单一价格调查,可以根据季节、时间的不同进行相应的丰富和调整,比如315期间可以展开顾客满意度的面对面问卷调查,重大活动期间可以进行购买意愿调查,相对淡季期间可以进行商圈调查,关于竞争对手的全面调查纳入平时的基本调查内容。这样,由策划部对调查队伍的成员进行单项考核,纳入该同志岗位工资考核的一部分指标。现在营销策划部划归业务对口管辖,正好避免了原来经营策划两张皮的弊端,如果能够进一步整合原有的资源,实现营销策划部市场调查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将对我公司营销策划工作水平的提升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作用。

(3)活动执行力监测 反思以往,业务经营部门谈到某些活动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营销策划部门的宣传也不能说不够轰轰烈烈,但是就是活动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业务经营部门所说的效果不明显我想一般情况下是指的营业额。与兄弟公司,尤其是国内大型成熟零售公司所进行的营销活动相比较,我们的活动监测力度明显的偏弱。浙江银泰百货是一个专门以年轻人为基础消费群的有活力的公司,该公司原总经理厉玲曾经在03年首届营销策划论坛上提出,执行力大于一切!该公司认为营销策划方案的给出,仅仅是营销活动的第一步,执行力度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最终的营销效果。

我认为,在我公司营销活动当中,往往出现策划执行两张皮的状况。一方面,策划的工作截止到广告推出、现场装饰完毕,经营部门的工作截止到促销内容报送完毕,现场海报张贴完毕,而穿插于两者之间或者贯彻始终的一根线没有接续起来。根据现有的状况,营销策划部门在方案制定的时候,应当详细给出执行方案,具体细化到每一步的操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并结合方案的实际,给出测评表格,如销售额度对比、顾客流量、商品销售数量、当天折扣情况、赠品总数量、有无赠品的顾客需求状况等具体的指标,由前台营业人员和后台综合业务多角度给出,活动期间每天一报,营销策划部则根据现场指标反馈状况进行方案的调控、广告投放的策略更改、现场装饰的改变等等。每一次营销策划文案提报结束之后,随之而来的不是任务的完成,而是一个开始,一个新一轮的分析数据、测评营销效果、为下一次营销策划提供依据的新开始。营销策划工作不仅仅是广告策划的过程,这一点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部分部门认为只要广告打好了,活动就会有效果,活动效果不好,就是宣传广告没有做好,有些部门或许会认为只要广告出去了,策划就算完成了,就只等着收获销售额和利润,这只能说有些片面,营销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广告过程,需要各部门、各个层次人员的亲密配合,各类数据有效支撑,是一个科学的论证和修改的过程,绝对不是拍脑袋、出点子、想办法的过程。对比优势企业我们在营销策划方面的偏弱还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人才问题,更多的则是一个意识问题,信念问题。

营销策划发端于数据,接续于数据,最终落脚还是在数据。

(4)学习提高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营销策划人员基本素质和现实变化的矛盾则显得更为突出。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营销策划界更没有永远的大师,更何况我们目前的状况。学习,则是我们先期的投资,更是我们保持相对胜利的法宝和武器。对于营销策划人员来说学习显得点多面广,经营一线的知识要熟悉,商品属性要熟悉,顾客心理要掌握,购买过程要体会,竞争对手的营销会跟踪分析,营销基本业务知识要熟练,国内外先进的营销措施要接触,并能够运用于自己工作实际当中。结合当前的实际,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走出去,到优势企业和发达城市去参观去体会,光看还只是一个很浅薄的方面,需要和业界的同行多交流,交换看法,沟通有无;另外还需要自身的涉猎要广泛,营销策划人员注定是一个杂家,多方面的知识都要涉猎,要善于结合实践运用知识;所谓提高则是在一个层面上有否定自我的勇气,有否定自我的能力,不能呆在原地踏步走,要学会向更高层次迈进。

(5)人才培养、引进 营销企划工作需要依靠一个团队,形成团队的战斗力,才能够推陈出现,披荆斩棘。所以说,我公司应当积极引进相关营销策划人才。客观地讲,目前的人才市场是一买方市场,人才供大于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公司如何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则是我们应当着力探讨的问题。但就营销策划人才的引进来说,我认为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大学毕业生刚刚毕业并不能被称之为人才,只能说是毕业生或者人才胚子,毕业生踏入企业之后通过一个良好的平台,一个竞争的平台从而最终实现赛马的效果,才能够真正使得人才脱颖而出。严格地讲,目前大学内专业的营销策划学科并没有系统地建立,多数的营销策划人员是来自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专业,而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有纷纷流向营销业务工作,广告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广告公司比较多,从事营销策划工作的比例偏低;从另外一个层面讲,许多毕业生对于营销策划工作又有着较多的天真地理解,认为营销策划就是忽悠,就是出点想办法,而忽略了系统的营销知识的全面应用,因而会导致人才定位的不准确,或者说高估自我现象的出现。对于此,我公司应当积极地走进校园,大胆的尝试推销自我,为什么沃尔玛能够吸引那么多的各学科的毕业生,我想除了品牌作用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于行业的信心。对于学生们比较关心的薪酬待遇问题不防设立一个跳一跳可以购得着的目标值,大量的吸纳毕业生,结合工作的过程实现逐步淘汰,实现优中选优。此类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需要有营销策划部门制定一个科学的实习体系,让毕业生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企业,熟悉业务范畴,熟悉工作职责,学会工作程序。应当说,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是比较好的,但是也是心理比较脆弱的一类人群,他们往往会把理想与现实经常对立,往往会在现实中迷失方向,所以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疏导。

人才除了引进,大多数企业比较喜欢的是内部培养。内部培养的人才相对忠诚度更高,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在这一方面,我公司不妨敞口口子,通过内部招聘的方式来尝试选拔营销策划人才。

2、公司企业文化方面

(1)内部顾客概念的确立:职工凝聚力、职工积极性、职工自豪感。沃尔玛、西尔斯等大型国际零售巨头,对于本公司员工的购买潜力都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员工同样认同为顾客(内部顾客),员工购买都有着固定的员工通道,并能够享受较为理想的折扣。社会上许多企业对于本公司员工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如烟草行业让职工有限额购买折扣烟的特权、通信类公司会让职工限额使用通话时间、电力自来水等公司会把本公司的产品作为职工暗补的一种福利等等。我公司不妨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以一种相对合理的价格、限额方式向职工公开提供优惠(只有公司职工享有这种权利),既能够有效挖掘职工(乃至家属、亲戚朋友,在目前公司积极展开亲情卡、团购工作的情况下,显得更有意义)购买力,又能够增加职工的凝聚力、积极性和自豪感。

(2)社会形象定位的提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注意自身宣传导向、建立售后服务系统、提出售前服务新理念。在众多社会公益活动中,经常能够见我们的竞争对手的影子,投入并不一定非常大,但是效果出奇的好,所以在以后的营销系统中,不妨专门针对公益活动进行研究和探讨,积极参与,并及时“提高曝光度”,让社会大众知晓我们的公益行动,从而增加“××”品牌的公益成分含量,提升我们的社会形象。

对于服务理念的宣传定位,我们的竞争对手淄博商厦是宣传“购物无风险,退换更方便”,银座则是“购物银座,享受生活”,我们原有的宣传是“百姓生活广场”,突出了百姓价位的概念,下一步我们是否能够“售前服务”上下功夫,结合前期我公司进行的知识服务,比如进行“引领消费,一步到位”“可信赖的服务,最贴心的呵护”等的宣传(未经过详细推敲的说法),突出售前服务的功效,从而避免了“退换”带来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退换再方便也不如一次准确购买舒心,相对于“退换方便”似乎更有可炒作的余地,也更符合百货零售的发展趋势。当然,在这同时积极疏通退换货的渠道,在退换上不次于对手,可能更能够在市场上形成领先的优势。当然,对于具体的运作过程和操作手法,还需要比较深入的进行调查和整理才能够大力宣传。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全力拼搏,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全新的2005年扑面而来,我,作为内资零售从业人员,有信心,有能力把我们的企业建设的更加强大,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定稿)

作者:云中雪山(发表于天涯社区的职场天地版块)

一个人事经理的自白(写给所有辛苦打拼着的从业者们)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由于读的是工商管理,所以找起工作来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其实大家也清楚,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在刚进入社会时,肯定不是你去管别人,而是别人来管你。管理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一门艺术,不是书本上学得来的。

毕业这么多年来,我先后在股份制银行、私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现在在一家大型国企的人力资源部担任要职。由于工作的性质,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在目睹了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时,我也常进行着自我反思,并考虑着未来的发展道路。

生活让我变得越来越现实,有时回想起过去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时,都不免觉得可笑甚至是自责,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人只有在批判过去的基础上才会去发现未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以来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很多人都会有这么一个疑惑: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对此我的回答是: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如我曾经对一位蚁族朋友所说:“通过读书,你拿到了学位,找到了工作。也许你过得并不顺心,但至少你可以不用回家种田,不用去工地上做苦力,不用去血汗工厂出卖劳动力。你之所以认为读书无用是因为你的预期与现实差的太远。”

但知识仅仅只是能够改变命运而已,它并不能扭转命运。扭转命运要靠智慧,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知识只能帮你解释许多现象,而智慧能够帮你解决许多问题。

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比如我们大家都是工厂里的工人,凡人往往只是依照所学的知识以及现有的操作程序来按部就班地干活,而智者想的是如何干才能提高效率,生产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书本上所说的工厂管理方法有哪些是值得吸取的,有哪些是不适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干了一辈子还是个工人,而有些人却可以从工人一直干到厂长。

所以我们要常做有心人,不要被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烦恼蒙蔽了原本智慧的心灵,以至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那么接下来,我想以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身份来阐述对于职业发展的看法。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谈起

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目光来看待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的那些成功人士时,不难发现这么一种现象,就是他们的成功不光是个人努力,更重要的是把握住了时代赐予他们的机遇。比如像一些五零后的省部级官员,他们一般都是在三十多岁时就已经在某些部门担任要职,或是在地方县市担任主要领导,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今天是不大可能出现的。其原因是在八十年代中央提出了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政策,只要你拥有大学学历就会被快速提拔起来,那时每隔两三年就升一级的官员大有人在。

说完了八十年代,再来看九十年代。那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便有许多人下海创业。我所接触到的一些老板们都说,那个时候赚钱比现在容易得多,因为在私营经济刚起步时,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再加上国家也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便成就了许多的创业奇迹。

接下来到了本世纪初,也就是十年前的时候,当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就是互联网,它孕育了一批财富新贵,比如陈天桥﹑丁磊﹑马化腾(想想也真够郁闷的,毕竟他们比咱们这些八零后也大不了多少)他们都是最早一批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人,而在他们之后从事互联网的基本都已失败告终,就如一句商场名言所说:先进场的永远都会有肉吃,后进场的连汤都没得喝。

那么着眼于当前,是否也存在着某种机会呢?我认为很难出现,因为整个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么一种体会,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利润也越来越薄了,门槛也越来越高了,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什么行业,都越发的不好做了。我有个亲戚是卖IT数码产品的,他说在七八年前,当时卖一部数码相机有两三百甚至更多的利润,而现在卖一部数码相机顶多也就赚四五十块钱。

许多人都说我们八零后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了比前辈们优越得多的成长环境,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八零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不幸的一代,因为当我们走入社会后就会发觉到,机遇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多了,而竞争倒是越来越残酷了。

对于那些一心想着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与渠道,那么我还是劝你把这个念头搁一搁,因为时代不同了。如果你想着去效仿一些企业家的成功案例的话,那么你十有八九会失败,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正如那句股市名言所说:何时买卖股票比买卖何种股票更重要。

可能有些人会不甘心﹑不服气,觉得人就应该胸怀大志,只要奋力拼搏就能够取得成功。那么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在创业之初,绝不是像某些书中描述的那样雄心勃勃立志成就一番大事,而是认认真真的从小事做起,等自己的事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时,正好社会又需要它,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自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即古人所说的顺势而为。

好了,说完了社会大环境,接下来我就要从个人自身谈起。

其实我觉得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为什么有很多聪明绝顶,能力超群的人在经历了辉煌后又迅速的跌入谷底?其根本原因是认知上的偏差。

想法支配着行为,如果想法是错误的,那么所做的一切都将不会有意义。所以无论是对人对事,养成一种冷静并富于理性的观察力至关重要。

有很多人觉得关系非常重要,把自己混得不好归结为没有家庭背景。但我想说的是,你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出身而烦恼,因为关系这东西,可以让你受益一时,但绝不会让你受益终身。

关系的核心是什么?是人。而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今天都还是朋友,没准明天就成了敌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当然了,父母是可靠的,但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吧,到时候你靠谁去?

人只能靠自己,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你指望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好处,可你有没有想过,别人还指望从你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呢。

只要看看那些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企业家的简历时,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平民出身,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当中还不是有官二代与富二代”。没错,是有。但你们是否注意到,他们在年轻时也都是经受了许多磨难的。都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这话一点都不假,因为

人只有在苦难中才会对一些人生道理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能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如果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受历练的话,即便是他仗着家庭背景一时风光着,但最终他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关系也不例外。就拿我的一位朋友来说吧,他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时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出国留学了,以他的条件其实也可以出去的,但他没有,他通过他爸的关系进了一家效益非常好的事业单位。后来由于他爸退休了,靠山没了,工作了几年专业也荒废掉了,自己又不会搞关系,所以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的办事员。今年年初见到他时,只见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头发也白了不少。他唉声叹气的对我说:“当时真不该靠家里的关系,应该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应该出国留学去。我那几个出国留学的同学现在都过得非常好。”

不通过努力而通过关系得来的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人从来不会珍惜来得容易的东西,这是人性的弱点。注意,我说的是弱点而不是缺点,弱点是无法克服的。就像在股市中,尽管有无数的先例都证明了一定要见好就收,但还是有很多股民将原本轻易赚来的钱又重新投入以至于亏损累累。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靠关系进了好单位时,你不要去羡慕他嫉妒他,相反你还真要替他担心,因为他不会珍惜这份工作,所以也就不会干得好。这样的例子我见得太多了。

说完了社会关系,下面再来谈谈学历。

我敢说现在绝大多数读研的人不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可问题是当他们毕业时,却发现好工作依然难找。那些看似收入高的工作都是以高付出为代价的,实在称不上是好工作。

目前在一些城市,高学历白领过劳死的案例层出不穷,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学历与幸福感似乎越来越搭不上边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可能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社会竞争激烈了,求职的人太多了。但这一切都是很肤浅的解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每个从业者自身。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几乎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着知识,而很少去主动的思考,学来学去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符合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考得好就是学得好。

所以当不少人走入社会后,他们只能做着低微的事,干着辛苦的活,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受别人的剥削,因为他们没有思想﹑没有主见﹑缺乏创造性,面对复杂的问题他们不知所措。他们只会按部就班的干活,正如过去按部就班的解题一样。

我所认识的几个企业家学历都不高,而给他们打工的却尽是些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所以那些老板也觉得奇怪,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可为什么考虑起某些问题来却会如此的单纯幼稚?

你们不要小看那些学历低的老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因为那都是经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得来的。正如我前面所说,扭转命运要靠智慧,而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

如果你觉得加班很累,工作很辛苦,那么你就应该问问自己:你所做的工作技术含量高不高,如果不高的话,那么你辛苦是很正常的。因为有太多的求职者可以胜任你的工作,你只能通过拼命的干活来保住饭碗。

何谓技术含量?它不是仿造别人的东西,不是对着一堆表格去统计各种各样的数据,不

是去写一些没多少人愿意看的分析报告,也不是成天对着电脑编一些简单的代码。它是创新,是专业化。比如你提出的方案很新颖,也很可行,而且大多数人都想不到,那这就是高技术含量。再比如你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比别人更深刻,更全面,这也是高技术含量。

我经常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本科学历的人常常后悔当初应该去读个研究生,因为有了这个头衔才会有升职的空间﹑加薪的可能以及跳槽的资本。而研究生学历的人常常后悔不该读研,因为他们觉得在花费了时间与精力拿到了硕士学位后,就业情况却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美好。

我觉得他们都是把学历与职业发展划上了等号。就像对待读研,如果你抱着一个混学历的态度,那么最终吃亏的一定是你自己。如果你认为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可以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么你就去读,将来你一定会胜任许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下面我要谈论的话题是考证热。

现在职场上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考各种各样的证书。

我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去年报名参加了一个理财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在考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认认真真的复习着。有天我无意中翻了下他的那些复习资料,看到里面讲的都是些很复杂的数学模型与数学公式,比如像什么期权定价模型﹑投资最优化模型等等。于是我便问他:“你平时帮别人理财,用得着这么高深的概念吗?”

他回答:“肯定用不着了。”

是啊,既然用不着干嘛还要学呢?因为那是考试的内容。所以他学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等考试一结束便会忘得干干净净。

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在做无用功,是对时间与精力的一种浪费。也许有人会反驳:“虽然学这些东西没什么用,但至少可以通过考试拿到职业资格认证。”

好了,那我就得问问你,除了收获到一个证书外你还收获到了什么,或许你会回答:“我多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那我得遗憾的告诉你:考试资料上的那些东西大多不适用于我们目前的金融市场,那都是国外人提出的理论。他们的金融市场是以规则为主导的,而我们的金融市场是以人为主导的。人能够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公式来分析吗?

所以我的观点是:与其辛辛苦苦的学习那些考试资料,还不如轻轻松松的看些财经评论﹑财经新闻,保证收获更大。

咱们就是喜欢自己折腾自己,都以为学习就得是头悬梁锥刺股,看电视那就是玩,就是不务正业,一大批书呆子便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孕育而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就会慢慢发现,证书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想要获得成功必须依靠自身内在的东西,说得明白点,就是自身的智慧。

我在前面曾说过:知识不等同于智慧,因为知识是理,智慧是心。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此我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玻璃容器,需要测量它的容积。张三会用高等数学,立体几何等各方面的知识来对它进行测算;而李四则会用很简单的办法:先把容器里倒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筒中,水面上显示的刻度即是它的容积。

张三是靠知识解决问题,李四是靠智慧解决问题。显然,靠智慧解决问题更有效率。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张三根本就没有用心,他缺乏智慧。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例子而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采取李四的办法。但我想说的是,我见过太多的像张三那样的人,只知道一味的苦学加蛮干,而从不用心思考。所以即便是他有一大堆的资格证书别人也不会重用他,因为他干不好事。

其实我并不反对考证,正如一位朋友所说,现在中国的社会,还是很讲究证书、学历、职称的。

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考证你是否学到了很多真正有用的东西并增长了自己的智慧。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这比获取一个证书更重要。

就像现在的高中生都想将来能上重点大学,但他们读大学恐怕不只是为了收获一个毕业证与学位证吧,他们主要还是想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很多使自己终身受益的东西。我始终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见过不少重点大学的学生自从上了大学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成天都在玩,觉得只要能顺利毕业就行。所以他们在进入社会后便显得很平庸,还比不上某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既拿到了证书也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那我觉得这就很好,他们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我觉得学习不能仅仅限于书本,报纸媒体网络都是学习手段,因为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相互支撑。

现在的社会很复杂,有许多职场人士在面对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或是在接受了一个新的工作任务时,总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往往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才好,常会觉得迷茫甚至沮丧。

我认为这是由于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足够的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只有在充分了解对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驾驭他,征服他。

或许有人会说:“我当然也想去了解许多情况,但这很困难。因为有些事情别人不会告诉你,而且还有不少人会对你防范有加。”

对此我只能说:持这种想法的人缺乏足够的智慧。

其实人所能感知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就好比走在大街上,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你视野范围内的东西,大多数东西你是看不到的。

但你可以从某些现象与细节中推断出一些事实来,比如你看到路边的一位车主手里拿着一张单子正在和交警商量着什么时,那你基本可以断定在那块地段是不让停车的。

你不了解真实情况,但你可以依据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来推断出一些真实情况来。

当然了,有很多事情都非常复杂,使得你不容易察觉到其中的真相,这就需要你用心体会﹑用心思考,不要被外界环境与他人的闲言碎语所干扰。做到这一点往往是很不容易的,它需要足够的智慧。

有句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有很多人不认同这种说法,他们反驳道:“那牛顿力学﹑浮力定律,还有几何学的那些定理,大多数人都清楚,难道它们就不是真理?”我觉得这是对真理的一种误解。真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计算一艘前进中的船所受的水的阻力,要是放在牛顿那个年代,即便是人们知道力学三大定律也无法将其算出。于是在后来,便有许多天才将牛顿的力学定律加以运用,加以深化,提出了流体力学的概念,从而轻易算出了水的阻力。

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但往往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道理是知识,真理是智慧。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智慧来自于对知识的思考与总结。

为什么说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就拿牛顿力学定律来说,大多数人只能用它去解释一些现象,只有少数人才能用它去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同样的,大多数人只能靠道理明白一些事情,只有少数人真正领悟着道理,并使自己在现实中受益。

第三篇:一个差生的自白专题

我无法否认我是一个差生,不折不扣的差生。在同学与老师眼中没有任何优点,而家中则只有妈妈无尽的叮咛和爸爸疼爱的责备,我也很自责。上初中后,我更是一次一次问自己为什么努力了但每次考试中依然考不好。

我想方设法去尽力弥补,但无论我怎么努力也取得不了理想的成绩。每当我看到同学拿着满分的答卷喜气洋洋的回家,而且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和鼓励时,我却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准备接受爸爸的责备。爸爸为我操了多少心啊,每次我拿着不及格的卷子回家时,爸爸的血压就会骤然升高,肩膀也会疼痛不已。看着爸爸眼眸中无尽的心疼,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我是真的不想让爸爸再生气了,生气只会让爸爸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所以每当我考得不好的时候,都把卷子藏起来,不让爸爸看见,尽管这样做很不对,但只要爸爸的病情不会加重,这就够了。

有一次晚上我回到家中,和爸爸说:“明天我英语演讲。”爸爸鼓励我道:“你明天要好好表现,让同学们对你刮目相看。”吃罢晚饭,我立刻回到房间,准备明天的演讲。时钟“嘀嗒、嘀嗒”伴着我一遍一遍的念着那些看起来生硬的字母,8点、9点、10点,对面楼上的灯一盏一盏地熄灭了,而我的屋子里依然灯火通明,直到12点我才怀着忐忑的心情睡下了,梦中全是老师亲切的赞扬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可我错了,错得很彻底,老师严厉的话语与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让我心中溢满了苦处,我好想一下子跑掉,我五个小时的努力就这样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了。

一个差生是多么渴望老师的赞扬与同学们的鼓励呀!每次有大型活动时,同学们都不带上我,甚至连一次小小的英语对话都不同我做,只是因为我成绩不好。这偌大的教室中根本没有我的一席之地,我觉得孤独、寂寞,我能感到的只有冷漠与无助。在班里我只是个被抛弃的人,只能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歌德曾说:“第一粒纽扣没扣准,整件衣服的纽扣就无法扣好。”我就是那个纽扣,走错了一步,接下来的步骤就会一错再错。

我不能再被他们当成笑柄了,我不能再让妈妈伤心让爸爸生气了,我要把这纽扣解开,我要将它重新上步一步的扣好,也许这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但是请相信,我不会放弃,我一定做得到,一定。

我承认昨天我曾是一个差生,今天我依然是一个差生,但从明天起,我将不再是个差生,我将成为父母无穷的骄傲。

第四篇:一个书虫的自白

一个书虫的自白

七年级10班韩昕芸

我是一名资深的书虫,每天遨游在书的海洋里,贪婪地享受着这精神的食粮,不断地搜寻着各种各样的“宝藏”,别提多开心了。

我喜欢徜徉在古代诗词里,时而到宋朝,与岳飞握着手,一起大声吟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时而到唐朝,端着酒杯,坐在铺满月光的地上,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时而又到了清朝,与龚自珍一起,用“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来感叹这世道的不公;时而......我还喜欢遨游在经典名著里,一会儿穿越到古代和唐僧师徒三人一起和妖魔斗智斗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一会儿又来到了大观园,和林黛玉一起葬花,和薛宝钗一起扑蝶,和湘云一起醉卧花海;一会儿我又回到了近代,和鲁迅一起批判旧社会,和马克*吐温一起批评那种可耻的拜金主义,和高尔基一起揭露人们的小市民思想……

闲来无事,我还会翻翻杂志,看看报刊,总之,不管看什么书,只要一翻开,就放不下了,有时能看一整个上午,如果不是妈妈要让我吃饭,硬夺下来,我一定能“手不释卷”地看完整本。

那一次,爸爸妈妈出差,临走时吩咐我,先写作业,中午饭自己做,写完了才能看书。我满口答应,微笑着把他们“二老”送走,刚刚坐下,准备写作业时,眼睛一瞟,瞄到了刚刚借来的《小时代》上面,我忍不住拿了起来,心里想着,就看一会,就看一会。但后来,我沉浸在这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犹如陷入了沼泽,无法自拔。直到旁边的电子表“叮”的响了一声,像闹钟一样,叫“醒”了我,我一看表,不好了一点了,我还没……我赶紧放下书,虽然依依不舍的,坐到写字桌旁,抓起笔,奋笔疾书起来。代价呢,就是我的作业一直写到了十一点。在知道缘由后,爸妈不停地摇头,念叨“这孩子….”。

读书确实给予了我很多,不但让我的语文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让我了解了许多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得到了老师们的表扬和认可。而这一切,都是书带给我的。

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洒落,我临窗坐下,将头发散开,泡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安静的阅读。是的,作为一名资深的书虫,读书是我放不下的事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做书虫,读好书。

这就是我——一名书虫的自白。

家长感悟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韩昕芸就特别爱听故事。无论是语言还是历史,只要给她讲,她就会静静的听。后来,慢慢的认识了拼音,借助拼音,自己一字一句的开始了书籍的旅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读书可以使人静下心来,可以磨练一个人的耐心,更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正因为孩子喜欢读书,可以自己静静的读书,才使得后来自己可以静下心来,书写每一道题,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无论多晚,她都会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

但是,我认为读书一定要注意,要读好书。要读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好书。古往今来,崇尚读书的传统一直在延续,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就聪明了,成功了,有的人却越读越蠢,事事失败呢?关键就在于,有的人读好书,学了真理,有的人读错了书,被引上了邪路,从而失败了。

所以,读书的习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让一本好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从而帮助你的学习,使你进步。

第五篇:一个财务总监的自白

一个财务总监的自白

2016-10-15

入T公司很偶然,我原来所在的公司因业务拓展的需要,董事会决定将集团公司迁往上海那个全国的金融中心,说是融资等等更加便利,我作为财务总监,虽对此心里极不以为然,但也无法反驳众位董事(主要是董事长)的意见,何况我家在此城,当然不愿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因此提出辞职。也算是将这个工作机会留给上海人民吧。

在得到一部分补偿之后,我算是自动下岗了,对于在这个滨海城市里要找个工作,就我来说并不发愁。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便有空与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寻欢作乐,平时工作时总是没有多少空闲时间,难得放松一下,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些补偿吧。

如是没过半月,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已将你推荐给一家公司的老总,老总说要见见你,想跟你谈谈。我问这位朋友:什么样的公司?

朋友说是一家酒店管理公司,下属有几个酒店,要请一个财务总监。

我一想,左右闲着也是闲着,见见无妨。于是约好了时间面谈。

面谈(实际就是面试)时对方来了两个人,就是T公司的董事长和一位副总,无非是问些工作简历,家庭情况,在介绍了T公司的大致情况后问一些对公司的管理方面的看法等等。

凭着我以往的工作经验,自然是应答如流,看来他们非常满意。因为工作地点是在另一个城市,离我所居的城市尚有几百里之遥,我反而有些犹豫了。他们似乎看出我的心态,许诺配一辆专车给我用,以便周末往返,并邀我择日前往公司参观以作决定......三天后,我便坐在老总的别克车奔驰在去往S市的高速公路上。

相信我当时的一番话十分的讨巧。一方面,老板娘属于非专业人员,一系列的专业词语相信会让她云里雾里,另一方面,站在财务人员的角度上代表了她们的利益,容易产生共鸣。事实也正如此,随后在我回房间休息时,A总即将参与座谈会的人员招之办公室,详细问了她们(包括老板娘)对我的看法,结果当然不问可知。

在由各位老总参加的送行酒席上,趁着酒酣耳热,我向A总提出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待遇问题,要求年薪达到X万(此年薪已高过两位副总,此事我上任后才知道);二是前段时间过忙,需要返原籍探望年迈的父母,时间大约一个月;三是虽然居财务总监之职,但管理权限不低于副总,尤其是牵涉到财务活动方面的各项决策有充分的自主权(此前已明确我如到位则老板娘出任酒店驻店经理,有关财务及采购方面将由我全权负责。)

之所以提出以上要求,一是个性使然,我一向是那种将话说在明处,宁可事前算账,也不事后算计的人,有些话先前说明免得日后碍于情面缩手缩脚。二是事到如此我仍然对到异地的这个公司工作存有犹疑。一则在省会城市工作久了,原有的辛苦建立起来各种关系将要闲置;二来从初步了解的情况来看,此公司也确实是个烂摊子,俗话说得好:白纸写字易,拨乱反正难。再者直觉上感到这公司虽然是私营企业,但人际关系可能十分复杂,算是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增加筹码(后来事实证明我还是很有些先见之明的)。

本以为条件开出,A总会有所考虑,这样我也算给自己打退堂鼓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私心里算对自己有个交待。谁知A总现场拍板,一口应承。霎时间我就有千里驴被上了套的感觉,心想:这下算是将自己的一百多斤又一次卖出去了。

我对生活的态度有点近似于洋鬼子的方式,就是工作时拚命去做(当然是为了收入和饭碗),而一旦闲下来则想四处走走,因为管理工作总的来说是一件极损伤脑细胞的事,长年侵淫其中而不知放松调整的话,那等于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所以在从T公司回来后,便即启程返乡。

在与父母短暂的相聚后,又去几个城市旅游,顺便看了看几个多年的公务员朋友,与他们把酒言欢之际,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时光,如今各自的生活方式可谓是天壤之别,心中难免丝丝感慨。

忽忽而过二十余天,期间A总来过几个电话,一是问候我父母的情况,再就是催促我尽快回来,其意也切,其情也拳。突然间我就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虽说他只是为了公司考虑想用我这个人,但自初识开始,从我阅人的经验来看,他就没将我当成一个打工者,而是作为朋友来对待的(尽管我心中的界线是:老板永远是老板,哪怕他把你当做朋友)。但A总的求才之心还是让我有些感动。

于是结束行程,回家收拾行李等必需物品,公司已派了专车来接,自此上任。

公司给提供了一间办公司室,就是原来老板娘的那间。外间隔着一扇门是出纳及总收银的办公室。

在公司里,一些看似约定俗成的小事其实可以反映出公司人员的心态和大体的人文氛围。你可以不去注意,但如果发生在你身上或与你有直接的关联,你就不得不引起警惕。

一是配办公桌

当时老板娘坐的是一张普通的办公桌而非大班台,腾出单独一间办公室后,A总批示新购一张大班台。此事自然由办公室负责,当时办公室主任来跟我商量买什么样的桌子时,我告诉他:就那种带转角的可以放电脑和打印机的,和两个副总的差不多就行了。因为此前上班的第一天我就去各自的办公室拜访过两位副总。

结果桌子一买来,没有转角,也就是豪华些的办公桌那种,与两位副总的大班台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主任殷勤地和工人一起在给我安装,我跟他说:“辛苦了啊,你自己去看的啊?”

主任回答:“C副总亲自带我去的”。我“哦”了一声没再言语,主任似看出我脸上有稍许不豫(我这该死的脸就爱表现心里的想法,藏都藏不住),急忙说:“是不是不好?不满意我们可以去换”,我当然回答是挺好的,能坐就行啦。事实上我当然知道已被别人拉开了档次,只是这种暗示彼此心知肚明而已,我才不会傻到要去点破呢。

二是就餐

所有的部门经理包括我们副总级人员是专辟一个房间吃饭的,菜蔬自是小炒,和走道另一端的员工大厅的大锅饭有着天壤之别。

记得第一次就餐是客房部经理带我去的,盛好饭我就在圆桌边一把空椅上一坐准备开吃,一边的前厅部经理对我说:“不要坐,那是B总的位置”,C总也在一旁接口:“B总坐在别的位置上饭就吃得少,还有谁谁谁是在他的左边和右边”云云。嘿嘿一笑,我转过别的椅子,心想:嗬,还挺分明啊(后来知道就两个副总的位置是固定的,一般谁都不去坐那两个方向)!私下里颇有些不以为然:尊严是这样来的么?

一、管理进行曲

由于还没进T公司时已造足了声势(主要是A总及两位副总),公司上下四百余员工大都知道了要进来如此这般一个财务总监,各部门经理在例会上也被再三要求需无条件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并形成公司文件张贴上墙。一方面有人好奇,看是何许人也来收拾公司财务上这一堆烂摊子。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看看A总大造声势的人会是怎样个下场。

对于我来说,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而且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后来离开T公司之后,才在冷静反思之下不仅仍然暗自佩服A总的驭人之道,当然,这是后话了。

在跟本部门四、五十号员工的见面会上,我除了介绍自己以外,就讲了两个内容:一是各部门人员各守其责,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一般来说各位不用担心岗位变动的问题(每人一颗定心丸,不然你指望谁给你做事啊?)。二是三天内会计、稽核、采购、收银领班、库房、出纳每人交上来一份岗位说明书,并明确告诉了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的岗位说明书应该怎么样写(只要他们能写个七七八八,整个酒店财务方面的工作情况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然后散会,不说一句多余的废话。

接下来三天的时间里,除了向二位副总和老板娘请教他们对管理上的看法外,就是跟各部门经理了解情况,征询他们对财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各个关键岗位上的人员一一招来谈话,从中听取他们对公司管理方面的各项建议和想法。

所有的谈话都是以谈笑的方式进行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个亲和力蛮强的人,我的幽默、机智、自嘲和适时的玩笑总能让别人消除戒备心理,拉尽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我想要了解的东西。这也基于我本身是从最低层的打工者一步步做上来的。我深深了解他们的心态,那就是:越是最基层的人员付出的劳动就越大,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劳动价值是赢得他们信任的最佳方式。如果我没有这个头衔,走在大街上和他们毫无二致。

我没有去查阅财务上的任何凭证或账簿,案头上只有每天的收入日报表(没有累计数和同期对比)、各酒店的A、B两套账的报表,所有在我脑海里形成的问题都是从外围了解(主要是财务人员)和报表及各项统计表的数据印证得来。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T公司在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整个公司的问题可以说是盘根错节,互相关联,有的甚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虽说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但要付诸实施却还需要大费周折。

看来未上任先要权这一步棋是走对了

T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囿于职业道德及公司商业机密因素考虑,隐去数据及某些内容,见谅):

没有系统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及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各岗位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流程

账实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公司资产不清,盈亏不明 库存不明,采购、物品领用无计划,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 成本核算不细,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财务及相关岗位职责不清,人浮于事 合理避税方面无序及主次不分,隐患极大

仅就财务部门而言,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

不能系统、客观地向公司领导反映公司资金流、物流的现状 不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能给经营者提出良好的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 得过且过,部分财务人员工作时缺乏主观能动性

以上了解和归纳的问题,事实上由来已久,几乎每一个高速发展的私营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只是一次集中地反映出来,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碰到。大多私营老板在急速扩张时,他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利益”二字,为了达成短期的目的,手段是不计一切的,自然也没有精力放在管理上。当问题越来越多的得不到解决时,量变便产生质变,最终影响公司的发展。

A总本身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他看来,聘请我到公司仿佛是买一支消炎针一样,他所期待的是立刻消除以上各种炎症。但他却忘了一点,就是如老百姓所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尤其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各种变革,最需要的还是时间。

但就算如此,对上述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还是让A总感到欣喜并看到了希望,因为有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其中的操作过程还是费了我一番心思的)。作为一个多年在私营企业担任管理职务的我来说,我太了解老板们的心态了。

因此,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我是这样赢得他们一致认同的:

首先,将远在另一个酒店办公的财务人员全部集中在一起办公,置于各位老总的眼皮底下,那么原来一直在全公司眼中认为最散漫、最没有工作纪律的团体立刻焕然一新,而对于这些属下,我只是用生动的实例告诉他们在社会竞争当中不进则退的道理,并明确表示我无意辞退任何一个人,但岗位和工资待遇将依学习进步的情况予以调整。我自己做到并让他们明白,他们的每一份报表及述职报告,以至于每天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有人在阅读、在分析,并切身体会到各自的实际作用。如此一来,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最基本也是全公司人所每天目睹的就是财务人员从原来踩着钟点上下班到主动加班加点,主动学习电脑和电算化知识,主动帮助别人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

管理从最容易入手,从最基本做起,也最容易见成效和激励人心,当然也最快赢得老板的信任以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其次,在原有的报送简单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并细化和准确所上报的每日、旬、月等各类经营数据,让老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及现金流量情况,及时摆在老板案头上各种翔实的数据时刻提示着他的属下每天在做着哪些工作。

再次,清产核资,调整账目。这应该说是财务管理当中最费力而又最难见到实际成果的一项了,好在有上述两项面子上的成绩撑着门面,自是有时间来慢慢梳理。

第四,通过深入了解和结合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写工作流程、确定岗位职责、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第五,实行电算化管理,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记账当中解脱出来,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经营管理当中来。

第六,对原有的成本和费用实行二级和三级核算,迈入向管理要效益的实质性阶段。

……

完成以上各项,共计耗时半年有余,个中艰辛甘苦,确是难以表述。

二、两位副总其人其事

记得是国内那位先者说过: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私营企业里,这句话最是能够得到印证。

从进入T公司的哪天起,我就告诫自己不要参与到任何有关派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当中去,后经证实,我是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这也与A总对我的极度信任和财务总监的特殊地位有关,也可以说禀性使然(骨子里的我是极为清高自傲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情商巨低,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后来翻船也只是陈景润的工作—再次演算验证而已)。但要说人在职场,就象身处江湖一样不由自己,完全置身事外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T公司的两位副总,自他们身上我也确实受益良多。

B和C两位副总都是跟随A总多年的人,几乎同时在A总创业初期加盟。

B副总原是一部队营级干部,转业后在其家乡城市任处级干部,后任一驻外机构老总。中等个头,许是因为长期坚持锻炼的结果,一身键子肉十分结实,他也常常引以为傲,脸几乎象刀刻一般是成天板着的,也许是在部队久了的缘故,行为处事都带有部队的作风,常常见他大声呵斥自已的下属及员工。

C副总则大腹便便,一副笑弥勒模样,跟所有的员工都嘻嘻哈哈。C原是当地一家拍卖行的副总,zf各级部门之间关系较广,这方面恰恰弥补了A总不善于外交的缺陷。

在我看来,公司里这二人极似哼哈二将,搭配倒也十分合理,红脸白脸的角色都有人唱了。

由于我的工作成绩和极得A总信任,加之管理到中、后期时牵涉到各部门,与两位副总打交道的时候就越来越多。A总常常在中层管理人员例会上戴帽:公司改革涉及到各部门的,必须无条件支持,谁阻碍谁下岗,包括他本人亦如此。这样一来,我明确感觉到B、C处处让我三分的味道。

而我在这种环境下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我不是不知道月满盈而亏的道理。因此在工作当中我尽可能地不去触及到B、C两位副总的既得利益,接触当中他们知道我性情直爽,我也明确告诉他们,我除了做好份内的事外,别的一慨不管(包括婉辞A总让我代管副总下面的某个部门)。摆明了让他们了解我不会对他们构成任何威胁。因此上与之也相安无事,员工们常常见到我与B总健身打球,与C总喝酒吃肉,所以一切与我们三人之间如关系远近之类的言论都会不攻自破。其实我们心里也清楚,在私营公司里,有些自认为聪明的老板会为了便于驭人而采取一些挑动群众斗群众的做法,而一旦有小团体的形成那可就犯了大忌。

大家都是聪明人,台面上的风平浪静是必须要做到的。

A总也许真是将我当成了心腹之人,对于两个副总的评价总是在我面前口无遮拦。

对于B副总,他的看法是:此人不能冒头,冒头必打压之。他曾经跟我说:“你都不知道,B在原来单位做总经理时,与一个副总不和,将那位副总逼得神经错乱送进了医院呢”。听罢我是吃惊不小,想到B对于手下部门经理的手法,暗幸不是在此人门下求食。

但B副总确是唯A总的马首是瞻的,无论A总的号令多么的不合情理,经常的朝令夕改,他必全力赞同,且明知是错也不折不扣去执行。

记得一次在经理会议上,A总做出一个决议,是明显有失偏颇的对某某人的处理。其他的人尚提有建议或另一种处理方式,而B的表态是“完全赞同”、“坚决支持”等等,在座各位无不莞尔,大家也都深知他的为人处世方式,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对于C副总,A总则认为此人不学无术,跑跑交际也全*公司送钱送物支持且常常工作做不到位。言下之意若非照顾元老,早已开之。

C总也是唯命所从之人,许是年纪已过五十,亦或感觉到了A总的看法,交谈之际常常流露出再过几年就退休的意思。不过C总平时与各阶层员工关系较好,在公司里常起着润滑油的作用。也正因此,在领会A总意图和员工利益之间常摆不平二者的关系。

每每听到A总对此二人的评论,看着平日里二人诸多事情之间的明争暗斗,不由得平生一丝悲哀。我也常劝二人,都是打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不做了呢。言下之意:何苦来哉?他们听不听得懂我的暗示我不知道,但我却清楚人在其位,不得不为的道理。有时想想换了我在他们任意一人的位置,我又当如何去做呢?

B和C都是没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公司管理混乱至如今地步,与此二人也是大有关联的。一个是管理自己的部门总是家长作风,另一个则事事抹稀泥。也难怪A总对他们微辞不断。

我的到来,对B、C都是个挑战,用A总的话说就是带来一股职业管理的旋风。A总并时时要求他们学习我的管理方法,无非是一些宽严有度、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之类,B和C对此也是大会小会的表态要与时俱进(我也看得出,他们既使为了各自的饭碗也不会来跟我为难,谁会将一个台面上的朋友推到对方怀里而树敌呢?况且我早已言明只做自己份内的事,从他们内心而言也觉得我不是他们的竞争者,这当然与我有意无意的暗示或明言有关---说实话,他们的这种心理对于我工作的开展可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我所想说的挑战实是基于公司发展的大环境,因为公司如不断壮大,你如仍坚守原来的心态、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模式及方法而不跳出固有的框架,实在也有些不合时宜。

可惜此二人虽然自知地位之岌岌可危,却也有些许无可奈何,用C副总的话来说就是“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你还要让我去学电脑、学打字么”(全公司包括A总在内,除了打字员,我去时尚没有会用电脑的)?,一个是得过且过,而另一个则是僵化不已,他们所做的,唯有更加吃力地去迎合A总不断跳跃变化的思维,如此也为日后的惨痛教训埋下了伏笔。

但我也不得不承认,B和C在自身固有条件下的生存之道也有各自的过人之处,我内心是极其看不起这种生存方式的,不过话说回来,我所看不起的,难道不正是我所缺乏的吗?

各位想必象我当时一样诧异,为什么象A总这样一个锐意进取的人,怎么能容得下别人在这样关键的岗位上尸位素餐?对此,我曾在与A总谈话时隐约提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回来后就直拍脑门骂自己蠢,想想我部门的员工何尝不是有此类人存在?我为什么还没有动作炒掉他们?设身处地不都一样吗?——时机,还有手段,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一天的到来说穿了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过后的不久,公司发生了两件事,一是公司新待装修的酒楼在工程上出了点问题,需要部分返工,这样工程预算将大大超支,该项目是在B的管辖之下。当时A总当着我们的面将B副总严厉训斥了一顿。二是公司一员工结婚,C副总带着几个部门经理参加并各自封了红包(此前公司有规定,凡公司员工婚嫁等皆由公司统一表示礼金),就此事A总在管理例会上将所有参与人员挨个批评,并明令财务部门根据各人所封红包的数额扣罚工资,另外宣布对C总处以罚款1000元。

数天后的一个晚上,A总开车约我去海边散步。

知道A总必有事要跟我谈,在习习的海风中,听着阵阵的潮声,我静静地等待A总的开场白。

他倒是没有绕弯,开口便直奔主题:“我准备炒掉一个副总,你认为最应该炒掉谁?”

我并非那种善于揣测老板心理的人,通常也不会随声附和决策中的意见。A总在这段时间里对此也了解得很透,所以在管理会议上我如果对某事持有保留态度的话,他当众征询我的看法时,我可能是沉默或是简单说一下对该事件的看法,并不表示赞成(如果实在逼得急了我也会当众据理反驳,有一两次直至他面色讪讪),下来后我会毫无保留地向他提出我的意见。如是者三,A总一般会在会前与我私下沟通时听取我的看法,而不再在会上当众让我表态,他问两位副总反而更能让他找到感觉(肯定是赞成无疑的)。

但现在A总问起来倒叫我一时间难以回答,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头脑却在急速旋转:两个副总说起来是半斤八两,跟我都没什么过节,最近又都在工作当中出了事故,从这一点来说,炒谁都有可能。A总这种话既然开口,心中必已千般盘算,嘿嘿,老板们惯用的伎俩又使出来了——他明明已确定下人选,偏偏要似是而非地征询一下下属的意见。

想了一下,我说:“两个都差不多吧。”

他倒是个急性子,首先耐不住:“我准备炒掉C副总”,接着便谈了一些他认为的理由,无非是C副总的管理理念与公司的发展观和企业文化不符、如不炒他势必会影响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等等。

这种情况下还不表态那真是蠢字当头了。虽然心里不免有兔死狐悲的感慨,但兔子之死已成定局的时候,狐狸哪里会往猎人枪口上撞呢?

我说了一些赞同的话,并有理有利有节地说了一些必炒C副总的理由,我想A总想听的正是这些,他只不过是为了在心理上找点平衡罢了,毕竟C副总是跟他一起创业至今并在公司较得人心的。言谈间我也真正体会到他内心的一丝痛苦——企业的发展淘汰跟不上节奏的人是必然的。

接下来谈到补偿的问题,此时才是我真正表达意见的时候。我谈了一些C副总对公司的贡献和员工的看法,包括C副总的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将A总提出的数额增加了万余元,A总同意了我提出的金额。

我所能做的也仅限于此。

第二天召开管理会议宣布此决定,全体哗然。我特意留心了一下B副总的表情,那张瘦削的脸一如往常,看不出丝毫端倪。

三、我与供应商

之所以将供应商这个话题单独拿出来谈,是因为与供应商打交道实际上占用了我一半有余的工作时间,不单独开篇,似有遗憾。再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间或透视出T公司的经营模式,所以值得一提。

T公司逐步壮大的过程,其实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滚动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点上,A总可以说是深得其中三味,尽显商场精明本色。如果说从一个小店转行开拓酒店业是其敏锐独到的眼光和善于把握机遇的商人本色的话,那么无师自通经营酒店业则只能归结于他的勤勉和胆略。

当A总盘下第一家酒店时,支付完合同租金和必要的开支,就几乎倾尽了他的所有积蓄。而酒店要开业,房屋的改造、客房用品及配套设施、市场的开拓等等,还需要一大笔资金来周转。借贷这条路是根本走不通的,A凭着原来各客户的关系和三寸不烂之舌,硬是游说工程队伍和供应商垫资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工作,在未支付大部分工程款和酒店设备款的情况下开业迎宾。

以后的发展模式无不照搬进行,就连出资购买后来的酒店,在联合融资的途径当中,本质亦是如此。由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各供应商和客户几乎象面前吊着青菜拉磨的驴子一样,还没完全明白过来就已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是酒店日常用品和副食品的供应商,不再送货吧,前面所欠的款项很难索要,继续供货吧,挤牙膏似的象征性支付一点货款,饮鸩止渴般地使欠账越来越多而无可奈何。

好在这个城市前两年旅游业发展迅速,投入产出比例较高,因此上虽然T公司快速发展,经营上倒也没陷入什么较大的困境。只是有一点新的积累就全部投入到新的项目中去,负债数额久居不下。同行业中,善于欠账和用别人的钱来自己发财的名声便渐渐传了开来,在各供应商心中自也信誉极低,以致后来急需资金周转时竟然连合作方处也借贷无门,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下的公司财务部门,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方面,公司正常经营的各项开支必须保持,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催要欠款的供应商每天盈门,威逼利诱、哭骂吵闹,手段真可以说无所不用之极。旺季时现金流入较多,尚可应付。一至淡季,可想而知,那可真是嘴上都要急出燎泡来。

我到任后,所有有关的支出皆交由我来安排,A总和两位副总撒手不管,其实他们也知道这一块是最头痛的,事不关已,乐得轻松自在。而且在有限的现金流中,还需要保证A总经常未经详细论证的一些项目的投资(大多无疾而终),于是身在其位的我不得不从管理上腾出大量的时间来为保证公司正常的经营而劳心智、苦筋骨。

A总对于供应商的理论是:能欠则欠,越多越好,实在不行就付一点点。他的这种观念我可以理解,毕竟公司发展到现在,正是沿着这种模式走下来的,这种投入少、扩张快的经营方式已在他的思维中形成了心理定势。除非有朝一日全面崩盘,否则难以改变。

而面对来催要款项的各色人等,我却更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因为在未入职场前,我也从事过他们其中的一个行业,正是由于垫资过多、欠款无法收回而导致血本无归,黯然收山。

但同情归同情,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因此我的这张脸也就经常在人情与原则之间、各色引诱和职业道德之间经常变幻莫测。

到我辞职之前为止,各供应商的欠款金额较接手前平均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得悉我辞职以后的大部分供应商纷纷要请我吃饭,还有的送了纪念品。这种情况,连酒店内部的人员都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只见过背着一身骂名和供应商咒怨而走的财务管理者,没想到我使供应商欠款数额增加而他们对我却恋恋不舍。。。

经验虽不可言传,但我想“设身处地、以诚待人、恪守职责、不贪不嗔”应当是其中关键所在吧

四、驭人之道与狠斗私字一闪念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离开T公司后,偶尔泛起回忆的,不是我工作当中的呕心沥血,不是行百里路半九十的失望和遗憾,而恰恰是一般人认为最难相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说职场中所受到伤害是萦绕的阴霾,那么,所有给予我关怀、理解和支持的同事就是一股股春风,和煦得让人感动。

驭人先驭已,这是我的信条。用一句很烂的话说就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简单来说就是,我连续数月的加班加点(毫无报酬的),下属你总不能手头的工作不做完就放任不管罢;业务不熟练没有关系,我手把手教你,一遍两遍,直到学会为止,那么我再问你要表格数据,你总不能不按时交罢;工作中有困难我给你解决,有成绩是你的,出了事我兜着,那么你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应当直言不讳了罢;不是一个部门的我主动跟你协商,听取你的看法,道出我的建议,不以势压人(红顶在身那是前提,只须再加上谦逊),有什么矛盾总可以解决了罢;如此等等。

当然,人食五谷杂粮,谁没有火性?工作中拍桌瞪眼、疾言厉色,以致挂电话摔东西等,那也时有发生的,但要做到让对方感觉你是说过就完,只是纯粹为了工作不是针对个人,而且性情禀直,那可绝非一日之功了。

在管理自己和对待他人方面我坚持的是以下几点:

A----accept(接受)

选择了一个公司,即选择了老板和同事,包括该公司衍生的一切如规章制度等。不可因老板的人格方面某些缺陷或为人处事的某些问题而心生不满(这一点本人做得可是不够好),不可因某些看似苛刻的规章制度而心怀抵触,更不可因同事之间相处产生的矛盾而丧失沟通的本意。我时刻记着对于公司而言我只是个体,加入了就只能接受,除非走人。否则任何怨怼之情只能给自己以后的工作带来被动和麻烦并凭添心理上无法卸却的负担。

B----belief(信任)

老板是不能做朋友的,即使老板一定要把你当作朋友看待,我自己内心也一定会有一条老板和雇员的界线。但对待员工和同职位人员,我努力做到让他们把我当作是朋友般的信任而又不失原则。

C----care(关心)

关心任何一个公司里我认为应该关心的人尤其是我的下属,方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但绝对不能让对方感觉到是讨好)。有时简单的问候和家常、无伤大雅和不损人格的玩笑更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D----digest(理解)

人性的悲剧,就在于模糊的“定性”和具体的“定量”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支撑点。我如是,我的下属和同事也如是。这种“定性”和“定量”虽说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但在主观愿望中,人人都希望是平等的。所以即使别人在我面前出现自身定位有误时,我也能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加以理解。

当然,理解一词的释义是很广泛的。

E----enjoy(欣赏)

适时和恰到好处的赞扬是我用来提升员工士气、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法宝。

我努力地按照自己这些处事方法去做,当然,现在想来,还是有很多方面做得很不够。

当我办完辞职手续即将离开那个城市的前一天晚上,财务部门全体和其他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出资欢送宴席,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眼泪。

那一晚,还算稍擅酒力的我酩酊大醉。

恰好是在我进入T公司工作后不久,我的一位朋友,是在新筹建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做副总的,有次在一起吃饭时他对我说他们酒店的财务总监被北京的老板炒了。我问为什么?他告诉我说,酒店因为筹建期间需要进大量的材料,这位财务总监在一笔合同中吃了回扣。问他数额是多少,答曰七千余元。听后暗暗笑那位仁兄如此之傻。心想:你做一个五星级酒店的财务总监,按照本城市的工资水平,怎么着也得七、八千一个月吧,为了区区一个月的工资丢了饭碗且坏了名声,岂非太不划算?

就我个人而言,身处财务总监之位而权力又有过之的我,面对各种诱惑是必然的。

虽说没有上述那位仁兄在筹建阶段经手大笔的合同,但在T公司,平均每个月也有四、五百万的资金经我的手流出,如一般人所想的话,捞点小钱真是易如反掌。单是供应商货款安排这一块,我就不知拒绝了多少或明或暗的“意思”。这并不表示我有多么的高尚和多么的遵守职业道德,实在想来是不划算。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A总对我太过信任和在公司对我的极力推崇。我很难想象,如果我是因为这方面出了差错,他该怎样面对公司上下人等,依他这样一个极其自负的、自认为不会看错任何人的人,他所依仗的股肱之臣品行不检,嘿嘿,我想对他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但还是有一件事差点就要印验了上面的话(尽管他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是我已打定主意要辞职的时候。

公司一笔数百万元的银行贷款经再三延展后就要到最后的期限,该笔贷款是我们用收购的那家自有产权酒店作抵押的,按银行方面的规定,延展后的银行贷款不能如期偿付的话,银行方面将查封拍卖抵押物,而用于抵押的酒店,正是T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时值旅游淡季,公司的资金周转正有困难,无论我怎样盘算、计划,包括所有员工的工资拖欠不发,所有的供应商分文不付(当然,货还是要他们送的,每天开门总要吃、用和消耗的吧),到半月之期,还贷资金缺口尚有二百余万。

和A总谋划,确定以下三个方案:

一是按我所计划的节约各项开支,保证还贷资金的缺口不超过二百余万;

二是返家乡筹款:通过两个途径,跟亲朋好友借款(据A总自述其往来无白丁)和已购有产权的那家酒店的合作方—一位资产过亿的大老板借款。

三是T公司原购入待要改装成酒楼的一栋二手楼房,由于城市道路扩建、美化的需要,zf部门已下文限期拆除,将有补偿款一百余万元,但是此手续尚未开始办理。

A总对第二种方案信誓旦旦,在他看来,借这二百余万元易如反掌。

此时的我已对A总屡次的大言炎炎八成不信了(此类事件已发生多次),但还是抱有一丝希望,毕竟还有一亿万富翁的合作伙伴嘛(其时二人已龌龊颇多,起因是A总的言而无信,他因此要撤出资金而A总无力支付剩余的大部分款项)。

A总带着B副总直飞某省,专为此事奔波。因为无论我还是贷款的银行负责人都已郑重其事地向他陈述了不能按期还款的后果,看得出他是非常焦急的。

刚好离还贷还有十天的时候,A总在某省给我来电话说,借不到款。让我自己解决或跟银行商谈再延期。那时他们已经去了五天,三天前还来电话说没问题呢。闻此讯我的头“嗡”的一声就大了。

要知道,银行方面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这点A总不是不清楚,他不敢给银行打电话正是因此。二是十天的时间(中间还有公休),要跑完zf各个部门谈何容易?——程序如下:土地管理局打报告——主管副市长签字——市长签字——市委书记签字——据此土地局再打报告(两份,分别交计划局、财政局)——财政局据计划局的报告再由分管市领导签字同意后划拨款项至土地局——土地局将收到之款项划转公司账户(而当时的我手头上只有一份土地局报出的有一位副市长签名的报告)。每个机构尚要经过文件签收、经办人意见、科长意见、局长意见再回到经办人那里办理等详细环节。

还好我早有准备,一是从未停止过跑zf机关,二是与一家长期供应酒店用品的供应商协商,他答应我以优先付他所欠款项为条件,自他兄弟处借款,我保证在zf的补偿款一到位即还。

最后一招是与原来相识的省会城市的一位典当公司老总协商(脸红地自吹一下我在他的眼里是属于信得过的那种人),以公司的名义借用二百万资金,期限二十天。过期加收利息。

时间还剩五天时,zf那一头市委书记已经签了字,但土地局长出差了要第二天才回来。

此时,那位典当公司老总打电话给我说,资金借用没有问题,其财务已准备好,但要四万利息,并明确表示这钱是为我要的,他的意思你这样替老板考虑,辛苦费总是要一点的。我的心怦然而动。

将上述情况汇报给A总,自然隐去了典当公司老总后面的话,A总此时哪有什么招数,自是言听计从,要付利息就付利息,在他看来借人的钱救急,利息多一点只要解决问题就算万幸了。

对于打定主意离去的我来说,激烈的思想斗争由此展开:一方面还贷包括跑zf部门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在跟进,典当公司老总处绝不会有半点不利于我的事,我拿这笔利息可以说天不知、人不觉。另一方面想到进入T公司这么久了,自认为所做的贡献远远大于我所得到的报酬,拿这笔钱理所应当。唯一感到心不安的是A总对我的信任,尽管此时的我已经看清了此人的本质而对他极度失望,但也只是观念分歧而他并没有对不起我。

一边考虑该不该拿这笔钱,一边开着公司配给我的专车在各zf职能部门之间往来穿梭,充当着甚至打字员、邮递员的角色(帮各局的人起草报告、没有打字员时就在那里打印并送到另一部门),到zf机关办过事的同仁都知道其中的难处,没有二致,个中难度不言可知。

结果正如各位所想的那样,在贷款到期之日的当天下午,土地局的补偿款项划到了公司的开户银行,而我现在则可以坐在家里,心安理得的在键盘上敲字。

唉,这年头,达者不愿兼济天下,穷者却要独善其身。

五、我与A总之倾斜的牛奶桶

事实上,我已回忆不起我跟A总的经营理念及为人处事态度的分歧到底是产生于何时,也许是对某一件事的看法不同,也许是日积月累受各方面的影响,也许是合久必分的规律使然… …

但有一点我想我们双方都不可能否认,那就是尽管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角度不同,前题却都是一个,那就是可能都基于公司运作及发展的立场。

A总是一个非常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他参加了一个素质管理培训班后,认为自己受益非浅,就命令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去参加(分三个阶段,他们叫三阶,一阶大慨费用一千余元,二阶近四千元,三阶记不清了,总之费用要超过二阶),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听着音乐,由讲师引导你剖析自己内心世界、人生经历及感悟、并辅以互动游戏的那种。他甚至着迷到后来去这个公司当义工、当讲师、为这个公司拉学员等,天真到就象一个孩子捡到一件宝贝而急不可耐地要与别人分享喜悦一般。试想一下,一个人的素质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天内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三阶加起来约需一周时间)?

后来,A总更将一个助教(讲师的助手)招至门下做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此人不学无术,挂在嘴边的无非就是些分享、成长之类,但他每天跟在A总后面,阿谀奉承之能较之两位副总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全公司人人侧目。

A也非常爱学习,他办公室里尽是各类管理书籍,还化了近三十万去学一个国外的MBA课程(授课地点在上海)。

他接受了一点新的知识,便迫不及待地要告诉大家,在管理工作会议上复述他学到的内容,并立刻要求下属们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我觉得他的作为就象一个挣扎在底层的人一旦进入主流社会,就会要求自己符合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甚至会一厢情愿地希望别人和他一样。而不管别人是否能够接受得了或符不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一念至此,想想自己某些方面何尝不是死守教条:以职业经理人自居,始终认为职业经理人是应对资本负责而不是对资本家负责。其实说穿了资本乃是资本家的资本,尤其是对私营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我个人认识上的的悲哀。

A总甚至不知道由于性格、脾气、心胸、气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即使把MBA背得滚瓜烂熟,也永远不能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因为管理这门艺术不仅需要逻辑思维,更多的需要形象思维,数学上的1+1=2,管理上的1+1可能等于3,也可能是负值。在生吞活剥各类书本上最新的管理经验时,他哪里还会有空想想这些。

A总是个性子急躁的人,换言之是雷厉风行。T公司在管理上的弊端沉疴已久,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恨不得一觉醒来各项工作都能步入正轨,而作为财务管理者出身的我,则强调切实可行,况且由于基础管理太过薄弱,哪里可能一夜功成?但有时不得不尊重他的意见,违心地做一些拔苗助长的事,结果的摊子还得由做为部属的我们来收拾。

T公司在创业之初是以快速产生效益和利润、快速形成规模为中心的,当时简单的经营机构和不健全的职能甚至没有制度和规定,A总“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反而行之有效。但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也是生存的权宜之计,短期内也许不会出现问题。

但随着条件变化和公司的成长,如大环境和市场的逐步规范等,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很快就会被打破,问题和危机接着就会暴露出来。这时,原有管理人员(包括A总)的管理能力与公司的规模和发展以及市场要求极不相称,公司就需要有比较健全的管理职能来维系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但这种管理职能的建立是需要有大量的基础工作和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作铺垫的。

A总恰恰看不到这一点,揣摸他的心理活动是:由缺乏管理到急切规范管理,很容易患上“管理空虚症”,即他已经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对缺乏管理非常着急,于是“为了加强管理”贸然弄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组织或模式,臆想一蹴而就,从而为T公司危机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当我将这些想法与A总沟通时,他对前者即公司的现状没有异议,但牵涉到个人方面那可死活不认了。偏我又是个认死理之人,明知其自尊心极强,死要面子,但还是将那些话讲了出来,讨论的不欢而散那是必然的结果。

A总的死要面子在我看来有时到了拿他自己的钱不当钱的地步。

近年来由于本市旅游市场管理无序、zf调控无方而导致酒店林立,恶性竞争使得各企业营业额及利润剧减。A总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进军餐饮业。

本来为了降低经营风险而投资其他的领域,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来看是一件十分好的抉择,但在没有考察本市饮食业市场和对客源情况充分调研的情况下,A总便个人决定装修风格、菜系和含义不清的店名。公司的其他人员唯有按指令行事的份儿,我自恃一心为公,也过份天真地提出不同意见,没想到从此在他心中留下阴影。自此后,该酒楼凡有牵涉到管理方面的事情,我只要提出看法,他皆认为我一直对此抱有成见。让人哭笑不得,只好撒手不再理会这桩事(A总甚至到了在大会上严令不许任何人谈该酒楼的问题的地步)。

现在,该酒楼几经改建装修,菜系一变再变,投资一再追加(已达三百余万元,不过就是酒楼名称未改—因为那是A总自己定的),开业一年来直至今天,仍然月月亏损。

我至今不太明白A总的变化出自何方,在后期为何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

我曾经当他的面提到过“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个典故,跟他分析过为什么公司里没有人对他的决议提出任何反对意见的由来。大意是:从人性上来讲,大多数人会倾向于“逢迎上意”的态度,是因为打工者都比较被动,不愿因个人想法与上意不同,而去据理力争,以免未谋其利,先受其害。二是基于“拍马屁”的政治哲学。三是一般人不愿意改变现状,不愿因为个人而有开创性的想法,让自己承担可能风险。

在A总这一方面,我后来总结为(这点我倒没跟A总谈及过):因为不论是从家庭还是他的员工,长期以来全部都顺从他的意愿,而造成“万民拥戴”的心理错觉,以致无法发觉经营上的问题。在这些因素不断恶性循环下,终于形成一种所谓“一言堂”的惯例。我的到来,只不过就象久痛之人有一天碰到个游方郎中,时间和精力所限而只开了一方止痛剂,暂时抑制住了痛苦,不痛时你郎中说什么都是对的,而你要他改变生活习惯,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韩非子在“主道篇”、“二柄篇”说道:“君,见其意,臣将自表”。“支好,去恶,群臣见素。”即清楚地说出臣下知道君主的欲望,就会掩饰自己,全力迎合。因此,君主不能表现自己的好恶,则群臣就不知该怎样逢迎。

我一直把这两句话记在工作日记上,想拿去给A总看,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来。

事实上,也许是我的心理感觉吧,从酒楼一事及当面分析过“典故”以后,A总就已渐渐不再主动找我商讨有关问题,而有着一副驴脾气的我,也只是做好份内的工作就行了。

现在我想,可能就从那时起,那盛满牛奶的桶,已被我拎到了阴沟边,因为从时下流行的商数测算来看,我的情商、逆商并不是那么高的。

真正使我痛下决心的是我验证了A总的多疑以后。

事情的诱因还是因为那间新开的酒楼:当时是因为成本核算的问题,在公司例会上,财务部门指出该酒楼亏损的原因种种,并提出降低成本控制消耗的方法。没想到这竟然使A总大为不满。他说:餐饮部目前的做法是出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的,财务部门不要只想着本部门的利益。

一言既出,我再也按捺不住(当时也没想到给他留什么面子):这是什么逻辑?一般一个公司的财务最能代表公司的整体利益,你这样说岂不是本末倒置?记不得是哪位副总打了圆场,会议不欢而散。

仔细思考,此时的A总虽然并没有怀疑我本职工作方面的事,但他却因为酒楼一事有了成见,处处疑心我跟他结梁,跟他唱对台戏而要他好看。在他眼里,我反而成了斤斤计较之人。

后来冷静分析A总多疑的由来,长期的个人经商,已形成了他周围是不可依*与不可信赖的心理定势,这种情绪长期埋藏在潜意识中,而后又经历自己无意识的证验,以致形成多疑与不信任人的个性特点。再加上生意场中的尔虞我诈、认为人与人都是相互利用,所以时时刻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以免自己上当受骗,也可能是过分敏感和自卑,对他人缺乏一种起码的判断力和理解力,常常从别人不经意的一些表情、动作、语言,主观推测一些让自己担忧的信息出来,从而产生出多疑的习惯性心理。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在T公司已经很难再发挥自己的专长了。

在最后一次财务例会上我谈了工作情况后,向大家宣布我的辞职决定。会后即将打印好的辞职报告递交A总。

我跟他说了最后一番话:小时候上政治经济学的课,老师讲到“剩余价值”的理论,当时的我虽然还没喝过牛奶,但始终不明白资本家为什么要将想象中那么好的东西倒进阴沟里,后来才清楚这么做是怕牛奶的价值会贬低。我既然已在T公司发挥不了自己的能力,我便不再混你这份工资。哪怕是回家闲着,我这桶牛奶此时也决定要倒在阴沟里了,从我内心来讲,对得起T公司,对得起A总你,这就足够了。(当时的原话,一字未改)。

下载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营销企划经理的成长自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教师的自白

    一个青年教师的自白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我笑了,笑得那样灿烂,那样动人。 我爱草的绿色,花的芬芳; 我爱山的挺拔,水的清澈; 但我更孩子天使般的脸庞,水晶般的梦想; 于是......

    一个初中生的自白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但是我的烦恼与忧愁,失败与痛苦皆由这三个字引起。 每天早晨都必须在睡梦中起床,披星戴月的去上学。在等着一块儿走的人时,怕迟到了,摧人家又不好意思。这......

    企划经理岗位职责

    企划经理岗位职责 企划经理就像是古时候的军师,决定了企业以后的路,所以企划经理在一个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去看一下企划经理的岗位职责,欢迎浏览。 为总经理提供直接的......

    企划经理岗位职责模板

    企划经理岗位职责模板1、中层管理职位,负责其功能领域内主要目标和计划;2、制定、参与或协助上层执行相关的政策和制度;3、负责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及部门员工的管理、指导、......

    一个全国销售经理和营销经理理想的成长过程

    一个全国销售经理和营销经理理想的成长过程2006-8-23 屈云波第一营销网 2006年 08期 网友评论 简洁版每一个选择以销售和营销为职业的人,大多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快捷地到达本......

    营销企划知识讲座

    营销企划知识讲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经济圈快速增长的热点。特别是一批国际跨国企业对我国市场的渗透,不仅深化了国内市场的层次,而且强化了......

    营销企划方案格式

    营销企划方案格式一、分析营销机会 1、管理营销信息与衡量市场需求 (1)、营销情报与调研 (2)、预测概述和需求衡量 2、评估营销环境 (1)、分析宏观环境的需要和趋势 (2)、对主要宏观......

    一个大商场营销企划经理的一天

    一个大商场营销企划经理的一天 前言:去年的这个时候,笔者曾撰文《一个大商场营销部长的商战实录自述》,原为自省文章,偶然在中国营销传播网发表,没想到得到业界同仁的抬爱,迅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