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联中的文化底蕴
绵阳中学高2012级43班研究性学习
对联中的文化底蕴
高2012级43班 苏攀月 指导老师: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广泛深入民间,无论是春节贴在门上激情满纸的春联,结婚时用的喜气洋溢的喜联,还是情深意厚的挽联,都为人们喜闻乐见。那么对联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呢?我查阅资料后做了以下研究报告。
一、形式独特,其妙有三
(一)对仗严谨
1.对联要求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做到整齐美观。上下联要求字字相对,即字数完全般不可一多一少,有长有短。上联出现过的字下联也尽量不要出现。
2.不仅如此,还要要求词语对仗,上联是几个词,下联也应是几个词,字数也要完全相等。词语讲对仗,要求上下联词语的虚实要对应,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这里讲的实词是指一切实物的名称,其余都叫虚词,与现汉中的实词和虚词不尽相同)3.在虚实相对的同时,还要要求词性完全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4.特殊的,在一些特定场所或情形,可以令辟蹊径,适当打破以上规则,如挽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就对大军阀袁世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而在一些对联中,按照骈体文句法来,“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是必须在同一位置上的。
(二)声律和谐
对联不仅要求对仗工整,同时还讲究字音平仄协调。《习对歌》说:“平对仄,仄对平”即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古汉语中: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现代汉语中:平:一和二声;仄:三和四声)而怎样排放是有规则的,这里就不赘述。
(三)示意完美
人们往往通过一副对联把自己的感受抒发出来,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叙事。所以,每一副对联都有一个完美的示意。同时,上下联的意思必须有一定的联系。从上下
示意的关联看,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串对
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绵阳中学高2012级43班研究性学习
深化上联主题。例如陈毅元帅写给鲁迅先生的挽联: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这副对联真属大气手笔,上下一气呵成,只用廖廖数笔,就把鲁迅先生的生平业绩、思想特征和作者对他的敬佩感情。崇高评价表达的极为深刻。
2.正对
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都各自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中。犹如两山对峙,山根相连;或如两湖相映,水脉相通。例如: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此联上联写景,下联论文,是一副犹如两山对峙,两湖相映的正对佳联。
3.反对
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表现的更为深刻、鲜明。例如: 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
对联的反对法,使人们既看到光明的一面,也看到黑暗的一面。两面对照,善恶分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二、类型有别,各具风彩
对联有许多类别,从应用范围分,名目繁多,难于一一,但大致可分为春联、喜联、挽联和其他对联几类。
1.春联
春联,就是春节前夕,用红纸写上墨笔字贴在门上或窗上的一种对联,当然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对联,春联代表着喜庆,大部分是对上年的总结,或对新一年的憧憬,大家是比较了解的,通常每家每户每年都会买上一副春联,可以说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里不用多说,因为大家都见过,同时这也是扎根于群众的一个文学形式。举例:
虎走三关鸡报晓; 兔升九域鹿鸣春。金虎腾跃风流世; 玉兔笑迎锦绣春。
送虎岁盈盈硕果山村景; 迎兔年丽丽宏图祖国春。2.喜联
绵阳中学高2012级43班研究性学习
喜联,一般指在婚嫁、寿诞、佳节和祝捷等活动中书写张贴的对联,内容大多是祝愿性的格调明快热烈,有的也诙谐多趣。例如:
新婚用联:
喜看两小成佳偶; 乐生一个树新风。
秋水炫玉堂,鸳鸯比翼齐飞; 天风爽银宇,鸾凤和声共鸣。祝寿用联:
迹隐丹崖品征琛玉;名齐渭水胸贮经纶。寿字宏开图陈百福,名楣喜溢颂献九如。佳节用联:
端午千古为谁传,瀚海长空吊屈原;七彩轻丝缠碧玉,五色蛟龙闹澄湾。又到谷雨啜茗时,莫怨东风存憾处;难遇清明帘雨夜,犹怜嫩草寄鹅黄。3.挽联
挽联,是把对死者的哀思和生存者的意愿,创作成对联。借以哀悼死者,激励后人。如红军1930年在广西龙州,为烈士开的追悼会时,悬挂的挽联是:
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者何为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这副挽联不仅对死难烈士的功绩进行歌颂,而且对生者进行鞭策教育,把共产主义者的生死观讲得十分透彻明了。再如:
雄才大略竭忠尽智当重任;赤胆忠肝沥血呕心为人民。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 精神昭百代再来造福人群。
江汉起元戎仗公同定共和局; 乾坤试回顾旷世谁为建设才。4.一般对联
除了以上几种对联其余皆被列入一般对联,这种对联通常是用于缘物抒怀,或是用于一些特别的地方。例如:
百货风行财政裕;顾客云集市声欢。远悦近来客乐; 价廉物美财丰。
春意融融看晖晖春日催发枝枝桃李;学海茫茫愿莘莘学子珍惜寸寸光阴。攻千重关心怀天下;读万卷书志在四方。
华堂入云大好江山添一景;广厦拔地四华英杰乐三春。
三、精心制作,大有研究
绵阳中学高2012级43班研究性学习
对联这富深刻的内容,给人们以启发与教育,一方面是它那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有独特的艺术种文学形式能被人民所接受,长盛不衰,一方面是由于它有丰力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对联一般具有精妙的构思,奇妙的修辞,独特的风韵。我就此进行浅谈。
(一)重巧思
对联创作中,除了有一个好的主题和内容外,还需要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运用大量的艺术手法,常见的有双关、藏典、比喻、隐喻、急转、藏字、藏谜、嵌画等修辞,构思的精妙与否,直接影响对联的文学艺术水平,而艺术手法的不同,也进一步促进了对联种类丰富,具有深刻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在不同的艺术手法下,所能带来的艺术就不同。例如: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双关 铜琶铁板,大江东去(《吹剑录》);月朗星稀,乌鹊南飞(《短歌行》)。——藏典 稻草系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比喻
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祸国:鹿、獐、螬(指卖国贼陆章舆、章宗祥、曹汝霖)。——隐喻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急转 泽色绘成新世界;东风吹变旧山河(“泽东”)——藏字 踢开原来三块石;推到却是两重山。(磊、出)——藏谜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嵌画(二)铸妙辞
对联是靠语言表示的,构成对联的材料是词语。所以不仅要有精巧的构思,还要在词语运用上花功夫,这样写出的对联才是美妙的,而对联通常有以下的修辞:叠字、顶真、复字、拆字、数字、谐音、回文、叠韵、异字同音、同偏旁部首等。例如:
月月月明,秋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叠字 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顶真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一代新人干四化;漫天春,遍地春,满堂春,万里江山换新春——复字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锺(钟)。——拆字
宝塔尖尖,七层四方八面;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数字 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喜联}。——谐音 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回文 屋埠鹿独宿;溪西鸡齐啼。——叠韵
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同音异字 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同偏旁部首
绵阳中学高2012级43班研究性学习
(三)蓄风韵
对联有不同的风韵,有的是豪放粗犷,有的是婉转含蓄,有的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有的借古讽今、激浊扬清,不同的作者写出来会有不同的风韵,给人以不同感受,一般分类可有:豪放、婉转、浪漫、朴实、诙谐、趣味、趣读、断句等几类。例如:
鸡蛋无盐真淡蛋;猪肠未切好长肠。——趣味
海水朝(chao)朝(zhao)朝(zhao)朝(chao)朝(zhao)朝(chao)朝(zhao)落;浮云长(zhang)长(c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长(zhang)长(chang)消——趣读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断句
四、研究总结
对联,如今正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枝繁叶茂,它是如此的美妙动人。从每一副对联中,我们都可以得到许多文化知识,了解到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对联,我们能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增加古文知识。如今我们这一代人要更加丰富我国传统文化,不要让我国传统文化消失,把它们延续下去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了解了中国这一种传统而又极美的艺术形式,我获益极大,在此,我作为一位对联爱好者,建议大家关注关注对联,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苏攀月
高一2012级43班 2012年2月20日
第二篇:九中文化
细品浓浓九中文化情
吴燕杰 杨红
每一个清晨,载着希望而来;每一个日暮,带着梦想而归。实习的每一天,我的心都被九中“爱国,博爱,尚德,奋进”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所熏陶、触动着„„
一、爱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星期二至星期五早上的7点30分,伴随着悠扬的国歌声,庄严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看,水池边搞卫生拿着拖搞卫生的同学们,面向国旗,端正地站着;看,跑道上背着书包赶路的同学们,面向国旗,端正地站着;看,车棚里停着车的老师们,面向国旗,端正地站着。此刻,国旗下的我们都深刻地想起我们同样的名字:中国人!是谁说爱国是很遥远的事?此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停下行进的脚步,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就是爱国的表现之一。星期一7点40分的升旗仪式除升旗仪式以下,还有一位同学及老师做国旗下的演讲(每周的主题各异)。另外,校园的宣传栏目里除了宣传校园的成绩与动态之外,还有就是党的最新的理论宣传。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摆设的爱国主义教育,而是践行着的细小而实在的爱国行为习惯。
二、博爱、尚德
“敬礼!老师好!”跨入九中的校门,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端正站立在校门10位治管同学们响亮的问候声——这使初为人师的我感觉到幸福之情盈溢!每天早上7点20分及下午2点40分,都会有轮值的治管班极在校门口迎接老师及同学们的到来,问候老师,监督同学的仪容仪表情况。到校门口,同学们会自觉放慢脚步,出示自己的校单,老师们会自动下车推车,与治管的同学示意,老师与同学互敬、互重、互爱。校门口站岗,是同学们参与学校及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也是九中的特色管理方式之一。学生治管主要包括校门口站岗,卫生检查,早操出勤情况,眼保健操情况——每天轮值一个班级,每位同学轮流执行不同的任务,在督促别人的同时也加强了自律的习惯,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渗透道德文化的教育。
三、奋进
“常规立校,创新活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锐意进取,追求更好!”是九中的办学理念。活校旨在强校、兴校;强校、兴校依靠科研与特色。师资方面,九中现有128名专任教职工,高级老师49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50人;省级以上21世纪园丁工程培养对象9人;硬件方面,有6个球场和220米的塑胶跑道,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足够的标准型的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实验室,另有语音室,微机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馆,球场和健身馆等。学校每个学期每个学科都有老师的交流课,互相学习学习,不断进步;每个学期也会委派部分老师外出学习;也有固定的开放学习活动日;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气氛随处可见。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是我在九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相信九中莘莘学子们在爱国、博爱、尚德与奋进的环境中定会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绩,走得越来越远。
第三篇:读名著厚底蕴
读名著,厚底蕴
-----名著阅读教学浅见
现在的中学生读名著之所以难,细想起来不外一下几点:
1、课业负担重,没有读书的时间。
2、家长对于孩子读名著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读名著有什么用?又占用孩子学习时间?
3、社会环境让孩子对名著失去兴趣。现在是流行“速食”的时代,是读图的时代。
4、教师指导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从一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喜欢名著,爱读名著。教师只有加强自身文学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在课堂上以妙语连珠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不断整合有用资源为我所用。利用教材“名著导读”为学生指引名著阅读的方向。利用教材中的名著节选,不断拓展,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可以充分拓展《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在学习《杨修之死》和《隆中对》《出师表》这些文章时,可以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相关知识拓展。要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尽一切资源为学生所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认真上好阅读课。我们学校每周设有两节阅读课。我们就充分利用,使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名著,碰撞思想,交流心得的舞台。
四、为学生阅读名著做好引领和方法指导。教师应该给学生做好阅读书目的规划,方法的指导。
五、不断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心得展评;名著人物点评;手抄报展评;辩论会;故事讲堂等等。用来不断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动力,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阅读名著的快乐!
只要将名著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贯穿,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名著,就会慢慢的亲近名著。这样,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领略我们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这种魅力会更加吸引学生爱上名著。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断的坚持阅读名著,其文化底蕴自然会不断丰厚!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了一块石头经历了一番人世间的红尘繁华之后重新回去的故事。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后世的《红学》研究者们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却又莫衷一是。那么《红楼梦》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人生如梦。宝玉原来是一块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传说中讲女娲用泥土造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宝玉这块石头和最初诞生的人类初祖是那么相似。唯其纯真,所以通灵。一念中想到人世繁华中经历一番,便演出了一段人间情话。主要的演员命运都是注定的,那就是金陵十二钗的画册。从警幻仙境的对联上也可以透出一丝作者的人生观:无为有时有还无,假作真时真亦假。几番纠缠,宝玉蒙尘,通灵不再,甚至变的疯疯癫癫,直到空空道士和癞头和尚的帮助,通灵宝玉才失而复得。这不恰恰表现人世繁华皆如梦的主题吗?《红楼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告诉了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如何从凡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证得正果的过程。人都是有一个来源的,唐僧原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怠慢佛法被贬下界。如果说《红楼梦》是告诉人要到哪里去的话,那么《西游记》就是具体告诉人怎么回去的一条路。《三国演义》是一幕历史大剧,以征战天下为背景表现着人的品质,虽有谋略其中,但是通篇讲述就就是一个字:“义”--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物的性格变得丰满,让“义”不再是仅仅一个字,而是有着很深的内涵和具体的外延。如果说《红楼梦》讲述了人生是什么,那么《三国演义》就是告诉我们:历史是一场戏,在戏中,在梦中,在人世间,“义”字为重,就是人要怎么活的问题。《水浒传》则讲述了朝代更替中兴衰与变乱,洪太尉误走妖邪,道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其中的恩恩怨怨透着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兴衰由谁定?如果说《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仁义”中的英雄气概,那么《水浒传》则讲述着注定变乱中的人世苦痛与挣扎,讲述着人要面对的无奈和选择。或许苦痛中,无明中,人会不由自主的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四大名著作为艺术作品而言,能够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华丽的文辞和精彩的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实才是真正能触及到人心最深处的,也是人内心感到亲切的原因。四大名著讲述着五千年文明传统中的文人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就是敬天知命,返本归真!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精髓之所在!
研究加强名著阅读 丰富文化底蕴时间:2010年03月24日来源:职称论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108次
【关键词】文化,丰富,阅读,加强,名著,研究,学生,进行,文章,内容,了解法。如人物传记、章回体小说等,不需要全部阅读,学生可以通过内容提要、目录等了解其大致内容“择其善者而读之,不善者而省之”,还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读一读,以点代面。
2.浏览法。即采用速读的方法,浏览文章内容,了解其故事梗概,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如“快马赏花”,留一个印象即可。
3.精读法。指在了解和浏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章节进行细读、研读。如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对生命意义思考的那一段,《水浒传》中对一些人物、景物的描写。
4.交谈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由进行,学生把自己阅读的内容、心得进行交谈,交换看法。看了《水浒传》,有学生这样谈道:“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率直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他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5.汇报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课堂上进行。由语文教师组织,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价。如阅读《西游记》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汇报人物,有的汇报情节,有的汇报某一章节,还有的汇报“九九八十一难”,形式多样,学生受益匪浅。
二、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提纲型,即在读完一本名著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掌握该名著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有感想型,即在读完一本名著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有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挥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录。名著一般都有内容提要或内容简介、序、跋等,这些是了解文章内容的钥匙,学生可以进行摘抄,增强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文章目录也可以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章目录就是一定的线索,学生进行摘抄,可以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2.作人物分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孙悟空,学生既可以谈他的优点,还可以谈他的缺点。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剖析,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提出疑点、疑问。一位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思考、记录,这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努力改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
读名人·读名著
■谢汝南
我曾经这样写照过自己的人生:癖性安居陋室,痴情苦读新书。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把读书作为一种最快乐的人生享受。读书给枯燥的日子带来了奋发生机,给贫穷的大脑充实了智慧的甘霖,特别是鉴赏从古到今的中外文化名著,更给我们认识体验人生社会赢得了深厚的益处。因此,读书要读名著。
名著都具备了深刻的理论思想、精彩的艺术特色、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等博大精深的内涵品质。它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人们不断认识探究世界与人生的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一部百科全书。它如同阳光可以永恒地普照人类世界,它的内涵品质也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人的认识所遗弃与改变。我们通过认真的阅读、细心的鉴赏,可以从中获取许多的教育、启发与思考。
然而,名著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卓越品质都是与作者(名人)的个人品质紧密相关的。名著的品质都很相似,而名人(作者)的品质却各有各的不同。曹雪芹只有亲身经历了家族的衰亡变故,遭到了沉重的世道炎凉波折之后,才能有了《红楼梦》的深沉魅力;同样道理,《史记》、《离骚》的千古留名,更重要的也是在于司马迁和屈原的高贵人格的不朽。如果我们一边细心地阅读《复活》一边深入探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他反叛自身的地主阶级成分的决心与勇气;在慨然欣赏毕加索离奇古怪的画作时,了解他一生的颠沛流离;在用心倾听《命运》的叩问声中,体会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悲剧;品赏《呐喊》、《彷徨》的同时,感受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对中华民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慨;赞叹《围城》、《管锥编》的卓识风趣,又不忘钱钟书尽管学贯中西,可在当年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得15分……读名著名人,必定能使我们的眼界更加深远,是非更加分明,视野更加开阔,并让名著的品质与名人的精神风貌一起震撼我们的心灵。
中学生与名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一位现代的中国人,我们常常为中华这个民族雄厚的文化底蕴,久远而博大的文化思想而感到骄傲.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为这座巨大的宝库献上一抹金黄.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遗忘.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否要重视一下古代的文化呢?我们是否应多读一些名著呢?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在我看来,是否读名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名著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读名著并不是让我们像读小说一样.只看看故事情节,作为劳累过后的消遣,大略翻过,然后弃置脑后.我们要在细细体会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的文明.也许你会觉得古代的文明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已在那个时代的基础上飞速发展了几百年,已不需要那些陈规旧矩.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又错了.我国现在虽说比较发达,但精华的东西不会随时间的飞逝,文明的前进不弃之如草芥.比如说,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几千年前的一句话,把它用于现在,你能说它不对吗?所以说多读些名著,多了解古代的文化,是对我们中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光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代历史就够了吗?这还是不够的.虽然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国文学的魅力.每一个名组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有他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是常常说要扩充自己的眼界吗?何不从读外国名著开始呢?虽然这些名著对我们的阅读有些困难,只有不断地去克服它们.才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如果你双于观察,会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名著的接选载入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不正是表明我们应多去了解外国文化.
在我们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巨大的文化殿堂中.我们应畅游其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第四篇: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1)
孔子——落拓的布道者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尽善尽美: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视,《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君子固穷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 孔子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茔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待价而沽: 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虽然郯子之徒,其学问不及孔子,但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却令人钦佩。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2)
庄子——洒脱的智者
☆生有所息是一种超脱,一种自然,这不仅仅是休息,更是灵魂的自由与憩息,正如那平原上的大河,是遍历风尘的安详地徜徉。那槁首黄馘的庄周,汉水垂钓的庄周,在夕阳西下中隐去了的他的身影。我看见他的心有如秋日的湖水一般的清澈,在那悠悠的岁月深处,远方的大哲用一生换取山林川泽中灵性的解脱。于是我开始懂得,生有所息,不是简单的休整上路,而是一种无上的境界。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隐忍的成功者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最终,有志者,事竟成,三千越甲可吞吴。
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3)
屈原——高洁的情操与远大的理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
☆“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老百姓,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高考作文经典人文底蕴作文素材(4)
司马迁——坚韧与顽强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司马迁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第五篇:高考小作文成功底蕴
高考小作文成功底蕴
[导语]
平心而论,与试卷中降低了难度的其它剖分一样,’98高考小作文(题目及要求见前文[考题四]没有为难学生。就其形式而言,补写应为记叙文“宗族”的一个“成员”,考生应该得心应手;就其内容而言,所提供的首尾两节文字(含标题)浅显易懂,涉及的人物也仅有小乐和妈妈二人,考生只须围绕“洗鞋”补写出小乐和妈妈两人的有关活动,文章即可告成。遗憾的是,阅卷时发现,这短短的200字左右的补写片断,恰恰使许务考生重重的摔了一跤。这就是提醒考生,切不可小觑“片断作文”,因为借片面作文(或补写或叙写等等)这一“斑”足以窥视一个考生写记叙文水准的全“豹”。那么,一些成功之作又是如何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呢?本文侧重从五个方面分析其成功的底蕴。底蕴之一:立意贵而准
[点拨]
一般说来,文章立意讲求新、深。而片断作文当属情境作文,真立意透径明显不同于命题作文,它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因而,它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准确体现情境要未。就‘ 98高考小作文而言,所给的题目、开头以及结尾对考生已有了隐性限制:妈妈为什么“只洗一只鞋”?小乐为什么能“穿着一双千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这中间,小乐该怎样想又该怎样做?这是立意时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如果写妈妈、小乐以外的一个人,比如奶奶心疼小乐,替他洗了鞋,或写妈妈生病住院了,小乐抓住“机遇”,亲手洗鞋以回报母亲等等,均属离题。正确的立意可以有以下几点:或者写小乐从中体验到了“自立””自强”;或者写小乐从中感受到了做事不能”粗心大意”“半途而废”;或者写小乐从中意识到了“要热爱劳动”。另外写”妈妈的辛劳和爱心感动了我”等等,只要行文能自圆其说,亦未尝不可。
[例文]
“咦?”小乐拎起那只沾满了泥的鞋。“妈——”小乐没有听到妈妈答应。“这就奇怪了,妈妈星期天从来都不上班,今天去哪儿了?”小乐心里纳闷儿,“莫非?……嘿嘿,考验我?我露一手吓你。”小乐的嘴角翘起一丝调皮的笑意。水盆一只,洗衣粉一袋,鞋刷一把,一切准备就绪。小乐拍了拍脏鞋,“唉呀,老弟,今儿个是刘邦见项羽——不得已啊,您就忍着点儿吧。”说完水光刷影,泡沫四飞,不消五分钟,鞋子便白得像新的。小乐正得意,楼上阳台上探出一个人头来,“小乐,有刘邦晒鞋的谚语吗?”小乐笑了起来。中午太阳很好,鞋干了。
[简评]
这是一位江苏考生的习作,被评为一粪卷,得20分。就立意而言,作者侧重写机灵的小乐接受妈妈的“考验”,自己动手,洗好晒干鞋子,短文写得生动活泼,而文章的立意也十分准确、鲜明。底蕴之二:选材须新鲜
[点拨]
题旨吃准了,选材揭旨便成了关键“一着”。阅卷时发现,为数甚多的考生大体这样写道:小乐回到家,看到另一只鞋没有洗,便想,妈妈肯定是在教育我,于是便洗鞋——打水、泡鞋、擦肥皂、使劲刷……终于洗得于干净净。我们发现,这类题材的作文青不少描写非常主动、细致,但何以得分一般?原因十分简单,这些文章的选材产主了与他人“撞车”的现宝。须切,思路雷同,材料相近且平常,乃选材之大忌。相反,一些选材新、奇的文章就能“鹤”立“鸡”群。比如,有的考生写小乐想到了童话或寓言故事,从而破译了妈妈的用意;有的写小乐看到动画片而大受启发;有的写小乐看见妹妹在试衣间“自己的事自己做”从而羞愧不已……此类选材就不比寻常,有了新意,其得分能高于他人便不足为怪了。
[例文]
“一定是妈妈忘了。”小乐暗自忖度,“等妈回来再说吧!”“啪”一声,小乐打开了电视机,还没看清画面,妹妹却像一阵旋风卷了进来,贬眼问电视节目换成了“大风车”。“金龟子”在傻乎乎地教小朋友洗手帕,还念叨着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妹妹咚咚咚咚地冲出去,又咚咚咚咚地跑回来,端着小盆跟着电视里学,又搓又揉。小乐只觉得两边的脸颊似被人重重打了几下,两条腿不由自主地向洗衣间移去。洗衣间的刷刷声与房间里的擦擦声相“应”成趣。
[简评]
与众多“千人一面”的题材相比,此篇选材可谓新鲜。小乐为什么能想通问题并学洗鞋子?电视画面产生了教育作用,这已够“新鲜”,而妹妹洗东西的行动打动了小乐,进而兄妹相“应”成趣,这更让人感到“新鲜”。这也是江苏一位考生的佳作,被评为一类卷,得20分。应该说,选材新鲜是这篇作文的突出优点。底蕴之三:组材有详略
[点拨]
一般说来,支撑这篇小作文的材料有两个:一是小乐想通妈妈的用意,二是小乐洗净鞋子。但组织材料时,这两则村料切不可平分秋色。原材料标题中“只”字就暗示了小乐该想清楚妈妈的用意。如果小乐还未想及以至想通个中原因便去洗鞋,且洗得很干净,就不合情理,也必然不能突出短文中心。因此,组材时的重点之一,便是要详细安排“想”而简略安排“做”,倘若略写甚至不写“想”而大书特书“做”,便“离经叛道”而“越轨”了。我们发现,有的考生在写洗鞋时,只用了“洗鞋””晾干”四个字及相应的省略号,而对想通问题则浓墨重彩,这类作文材料详略便十分明显。另外我们发现,有些短文写洗缝前小乐的心理活动不是十分详细,接下来写洗的文字相对较多,但是在写洗的结果时,“请”出妈妈,写妈妈的“喜”态或妈妈的内心独白,从而点示出妈妈的“苦心”,此类作品亦可谓详略得当且行文灵活。
[例文]
“妈,你把一只鞋忘了洗了。” “小乐,那是留给你洗的。…‘啊?我洗?哼!‘大丈夫当扫平天下’,岂在一鞋?“哎呀,又摆男子汉架式了。那我问你,一鞋不洗何以扫天下?连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将来自己走向社会怎么干一番事业?“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一回就听你的。不过,我可是初来乍到头一回,你可得教我。…‘我早就为你想好了。瞧,照着这只鞋认真洗。已一切准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吧!”“想得真周到啊!小乐在此谢谢妈妈了”于是,洗鞋,晾干……
[简评]
这也是一篇得满分的作文,除了其它优点,本篇组材详略得当,堪称引人注目。值得称道的是小乐洗鞋,文中只用了四个字及一个省略号,而在母子对话即想通问题方面则浓默重彩,如此安排文章的中心可谓明确而且突出。底蕴之四:衔接应自然
[点拨]
补写的文字有时可在篇首,这就要注意能启下文;补写的文字有时可在结尾,这就要注意能承接上文;补写的文字有时可在文中,这就要注意能“瞻前顾后”:“前”能续开头,“后”能接下文。另外,所补写的文字内部也要衔接自然。比如,“想”和“做”之间应该接榫自如;而详写的“想”,如果内部还能细切“层面”,那么也要能连“点”成“线”,则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例文]
小乐沉思了许久,然后放下书包,走进卫生间,拿着刷子走了出来。他一手拿着脏鞋,一手操起鞋刷,洗起鞋来。“这鞋怎么这么脏啊!”小乐叹道,“这刷子怎么插不进去呀!”他用力一推,鞋子一滑,掉进水里,溅得满脸污水。他一边用左膀臂擦汗,一边继续洗鞋,似乎比刚才的动作熟练了些,手脚也利索了些。大约半个钟头过后,鞋终于洗得差不多了。看着妈妈洗的那只,再看看自己的这只,小乐笑了。妈妈回来后,看到小乐的“杰作”,开心地笑了。
[简评]
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类卷(下),得16分。此篇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衔接比较自然。一开头,用“沉思了许久”承接上文,暗示小乐想通了妈妈的用意。接着写小乐洗鞋,其过程写得完整自然,很有层次。当读者要对此篇“想”、“做”安排是否详略倒置产生疑问时,结尾一句用“开心地笑了”含蓄地强调,妈妈的苦心带来了小乐的“杰作”。全篇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前后照应,文气畅通。底蕴之五:描写能传神
[点拨]
有时,所给的材料语言十分简朴,几乎很难找到今人欣赏的描写“因子”(比如’98高考小作文材料就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完成的部分就只能平平淡淡。应该说,命题者将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的文字放“淡”一点,这是在为考生降低描写难度。试想,如果所给文字“亮丽”起来,那考生补写的文字能“黯淡”下去吗?阅卷时发现,不少考生或在对话,或在行动,或在心理,或在环境描写等方面给读者“灿烂”的一笔或比比皆是的精彩描写,这就容易令人叹服了。比如,写小乐想问题的神态是”搔了搔头皮”“嘟哝着”;写洗鞋时的情景是“水光刷影,泡沫四飞”等等,这些细节上的描写颇见功力,自然能引人入胜。
[例文]
小乐感到疑惑:“怎么,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忘了?不可能!妈妈干什么都是认真的呀。”小乐又搔了搔头皮,嘟哝着:“都是妈妈不好,下午老师要我们穿这双鞋,只洗了一只,可怎么办呢?……还是自己洗吧!”小乐便搬一张小凳坐下,自己洗起来。他平时只见妈妈洗,自己从没动过手,洗衣粉不是放少了,就是放多了,闹了个满头大汗。终于把这只鞋洗好了。这时他发现桌上有张纸条:“妈妈只洗一只鞋,是要考验一下我们的小男子汉。及格了吗?小乐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暗自说:“妈妈,您该放心啦。”
[简评]
这篇习作写得生动活泼。描写小乐的“想”时,有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也有神态细节的间接描写;描写小乐的“做”时,用“满头大汗”状写了洗鞋之累,用“嘴角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描写了事成之喜。另外.从整体上看,语言生动,颇能吸引人。
[结语]
’98高考小作文的写作实践启示我们,续、补写类记叙文的写作,虽属小题,貌似简单,其实它也自成记叙“方圆”,拥有记叙的“领地”。此类作文欲想“红杏出墙”,在操作时就必须小“作”大做,潜心安排适用的“对策”。
“对策”之一:审题要“明查暗访” 给材料片断记叙文的审题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欲使其切合材料要求,审题时必须“明查暗访”。“明查”即根据材料后的“显性”要求进行考虑,”暗访”即对所给材料的“隐性”要求进行深入思考。一般说来,挖掘材料的“隐性”信息的途径有二,一是从所给材料的情节、人物、事件甚至标题等角度人手,深“追”细“究”补写、续写部分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所完成部分才能与原材料珠联璧台。二是补写、续写部分的内容毕竟由考生自由安排,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必须充分借助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大胆驰骋想象,进而将新鲜合理的“主活”搬上小作文的“舞台”。
“对策”之二:谋篇须小“题”大做 “麻雀虽小,五脏惧全。”补写、续写类片断作文虽属小“题”,但成文时少不了大作文的“影子”。事实上,只有能“克隆”出记叙文的立意、选材、组材、描写等方面的“因子”的片断作文,才可能博得欣赏者的“掌声”。因此,考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国都必须小“题”大做,对记叙文的诸多“因子”进行全方位“扫描”“透视”,这样小片断里才能闪射出记叙文的“光辉”。
“对策”之三:描写贵言简“形”丰 记叙文里的片断作文考查,十分看重学生的描写“功夫”,由于受字数的限制(一般在200字左右),用精简的文字使人或物或景的形象栩栩如生,丰满而韵味十足地“站立”在读者面前,就成了考生进行片断描写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考生只有精心选择描写的角度、方法,精心遣词造句,才能使片断描写臻于言简“形”丰的感人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