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年轻的学校厚重的底蕴(修订1)
年轻的学校厚重的底蕴
——芜湖县实验学校发展纪实
在芜湖县狮子山下,青弋江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芜湖县实验学校。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古典时尚的芜湖县实验学校在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的改革大潮中诞生。说她古典,是因为她的前身是具有百年校史,底蕴丰厚,拥有优良传统而精细管理机制的芜湖县第一中学;说她时尚,是因为她是由原芜湖县一中初中部、芜湖县三中、芜湖县实验小学、湾沚镇三小整合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新生事物。学校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树木葱茏,假山池沼,雕塑喷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古朴,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郁逼人。学校目前有283名教职工,近6000名学生,82个教学班。学校设施齐全:4个网络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且班班通多媒体设备配置到每个班级,标准化塑胶体育运动场正在筹备建设中。这里,更有一支德才兼备、锐意进取、敢于中流激水的教师队伍,他们当中,省模范教师1人、市劳动模范1人、省、市级“教坛新星”5人,市、县级骨干教师60余人,曾获省、市“优秀园丁”、“师德标兵”称号的19人,获国家、省教科研论文奖200余人次。这里无论是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资源,还是办学规模,在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均属一流。
学校秉承“特色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规范管理,丰富内涵”为抓手,集“四校”之长,弃‘四校’之短,集思广益,全面巩固和发展已有整合成果,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新模式。学校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示范家长学校”、连续三年获安徽省少儿智力开发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安徽省少儿科普教育先进单位、芜湖市第十三、十四届“文明单位”、芜湖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芜湖市“平安校园”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在芜湖县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初中优秀等级第一名(2009年、2011年连续两届),在芜湖市办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校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狠抓管理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规范各项教育教学制度,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强化竞争机制,变“要我教”为“我要教”;化“要我做”为“我要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除狠抓教育教学,还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活动中,认真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学校为湾沚镇宋兴村桃园小学送课下乡,向“特困生”开展资助活动,并给该校赠送电脑、课桌凳等办公用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由于活动规范、特色明显,两次受邀到县委作学习实践活动经验介绍汇报。
学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校本培训中,立足“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研究之路。为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学校采 1
取了教师自修和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学习两种形式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在陶研工作中,申报的《诵读经典》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两项省级陶研课题,经过近3年的研究和总结,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职工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服务教育”的师德氛围,通过制定《芜湖县实验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实施《芜湖县实验学校“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规范教师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深入研究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组织教师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各学科选派多位教师参加脱产学习,为教师创造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在培养年青教师过程中,实施“青蓝工程”,做好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发挥省、市、县级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以“老带新”结对子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在2010年芜湖市骨干教师评选中,学校有9位青年教师评为“芜湖市骨干教师”(芜湖县共22名教师入选,包括高中、幼儿园教师)。
学校每学期,面向全县各中小学和社会实施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家长到校观摩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突显办学特色。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进敬老院开展学雷锋活动;在重大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五月份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安徽省教育厅、省电信局联合举办的全省书信大赛中,李杨同学获特等奖,另有8位同学分获市、县级一等奖。在2011年安徽省“强盛钢构杯”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中,陶浩翔、陈凡同学分获男子乙组重剑冠军,男子丙组重剑冠军,同时两人并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2009年开始创办信息技术特长班已有3届。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2007至2011年中考中,成绩连续5年居全县之首。今年中考,全县总分前10名学生中实验学校就占了9名,在县一中自主招生40名学生中实验学校录取了22名。近3年来,在合肥一中、芜湖一中和师大附中自主招生中分别共有18人次,19人次,21人次达线。
古木逢甘露,老校换新姿,一株活力无限、血气方刚的鲜活幼苗正在茁壮成长。为了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及多样性的时代特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力争使学生们在知识、人格、能力等方面和谐主动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是芜湖县实验学校的努力方向。
芜湖县实验学校将逐步实现小班化、教育信息化、特色化,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谋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以“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己任,打造“芜湖一流,全省知名”的现代化名校,是芜湖县实验学校奋斗的目标。
第二篇: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
关注河南历史文化建设,推动河南教育发展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迈向文化强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教育。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体现河南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各种深刻而独特文化风貌的资源。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河南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河南历史文化开创和构建了整个中华文明体系。河南历史文化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河南作为源头,并且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教育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河南省的教育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文化,也认同河南的教育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
在徐光春同志代表七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在出席省八次党代会的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金秋十月是收获季节,河南也正在收获着文化发展的硕果。一批精品力作屡获全国大奖;一批文艺大家走向全国;“河南文化现象”、“宝丰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全国仅有九个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河南跻身其间。
代表们一致认为,我省文化发展势头良好,此时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可谓正逢其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坚定了信念。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濮阳团代表贾璐认为,我省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名人灿若星河。我们应该大力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体制创新、艺术创新和运营方式创新,用全新的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包装、开发、利用,打造一大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文化品牌,使文化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
鹤壁团代表姚菊泉说,近年来,我省出现了《木兰诗篇》、《风中少林》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剧目,成为宣传河南、树立河南形象的知名品牌,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们要将文化资源的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争取推出一大批名家、名人,名剧、名篇,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效果。
商丘团代表张新说,河南文化资源如何包装、如何用现代人喜欢的形式向外推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由著名导演唐季礼执导的电影《花木兰》即将在文化部确认的花木兰故里——虞城开拍。这将是我们向世人推介木兰文化的很好时机,对发展木兰文化产业,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
平顶山团的严寄音代表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挖掘和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宝丰自古就是中国民间文化之乡,底蕴丰厚。我们就是抓住了“曲艺之乡”、“魔术之乡”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民间演艺业,才形成了叫响全国的“宝丰文化现象”。截至2005年底,全县有民间演艺团体1400多个,从业人员55000多人,加上演员培训,演出道具、服装加工业的崛起,每年带来的直接演出收入和相关产业收入达3亿多元。周口团的刘金志代表说,通过近几年举办老子国际文化节,老子文化已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知名文化品牌。目前,我们加大了对太清宫、明道宫等两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老子文化做文章,围绕老子文化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拉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依托古都开封的文化底蕴,开封团的李公涛代表是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翰园碑林不断扩大规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公涛说,“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下一步,我还准备建一所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吸引全中国、全世界的华人艺术家到此创作、交流、交易。”
二、人人享有平等文化权利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省直二团的代表认为,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构筑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基本实现市、县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先进文化进基层、文化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让农村群众平均每月看上一场电影。
洛阳团代表王绣说,政府还应加大对公共文化单位的支持力度,尤其应加大对博物馆、体育馆等大型文化场所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文博单位也应该创新展览方式,以人为本,加快与社会各界的对接,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三、着力提高公民科学,文化道德素质
开封团代表杜复平说,要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人是关键因素。大力提高公民科学文化道德素质,就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要全面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历史上,河南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古都安阳和商城郑州。悠久的历史为河南留下了极为珍贵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历史学家称河南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这里有记载着人类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黄帝故里和轩辕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有历史上最早的关隘函谷关、最早的禅宗寺院白马寺;有以少林武术发源地名扬四海的“中国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相国寺,等等。河南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苏秦、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司马光,佛学家玄奘等等。他们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骄傲。
河南省有着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文化,把我们的文化应用于教育发展,让每一个河南人都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能够充分的了解到我们的文化,并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河南,知道我们悠久的历史,知道我们的教育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省市。
杜复平代表认为,提高人的素质,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应从孩子抓起。应该认真整合、挖掘河南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出版一套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相关教材,在中小学开设相关的课程,从而激发他们的自豪感,让孩子从心底里热爱家乡、热爱河南、热爱祖国。
第三篇:积淀学校发展底蕴,彰显特色文化魅力
积淀学校发展底蕴,彰显特色文化魅力
每当走进一所学校,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学校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所独有的文化氛围,是全校师生共同缔造、共同完善、共同遵循的文化要素。它直接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也直接展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原有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从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的特色校园文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陶情冶性、修身养德的花园、乐园和学园。
一、打造学校特色课程品牌,让魅力在快乐中彰显
本学年,学校继续以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活动项目,力争创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经验和成果。在注意体现本地的民俗风情和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融于现代文明之中。以文明为主导,以特色为补充,来挖掘本地资源,凸显本校教育特色。我们平里店镇作为乒乓球之乡,乒乓球发展历史悠久,学校将从自身优势出发,以乒乓球教学为学校特色项目,积极创建乒乓特色文化,大力实施乒乓球校本课程。坚持“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特色目标,通过对乒乓球教育的研究,努力挖掘内部发展优势,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我们将从一年级新生抓起,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训练要求,让乒乓球进入课堂,进入每个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为推动乒乓球特色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人手一拍,人人参与”,更要求老师们做好表率,参与其中。学校为全体教师每人购置一球一拍,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学习乒乓球操,一起进行颠球达标,一起开展友谊赛。学校要求全镇教师必须人人掌握乒乓球教学的基本功,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与学校每学期组织的乒乓球技能赛,45岁以上教师自愿报名参与。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编了一套乒乓球操,每当课间操,全校师生齐聚操场,同做乒乓球操,同练一分钟颠球,场面非常壮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将乒乓球的来历、发展等相关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带进课堂,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历史,做到人人会打乒乓球,人人会做乒乓球操,人人能讲关于乒乓球的故事,让“乒乓球”不仅作为一项特色运动,更是一种特色文化,在学校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不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不断拓展学校的其它特色课程,本学期开始,我校又把写字教学纳入彰显学校教学特色的内容之一。我们以“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目标,要求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及执笔姿势。训练中,做到“手、眼、脑、心” 并用,在练中悟,在悟中练,逐步提高写字水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除了要求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随时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训练,每天中午特别安排了全校统一写字时间,由语文教师专门负责指导训练,每天进行集中练习。班级将经常组织阶段性展评,学校为各个班级统一设置了“好字展示台”,及时将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进行张贴,并每周定期进行“小书法家”评比,推出一批优秀的硬笔书法骨干,再由他们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各校每学年上学期要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竞赛活动,由学校教导处组织,比赛结果纳入优秀班级评选中。每学年下学期由镇中心举办一次全镇学生参与的镇级比赛,比赛结果既纳入优秀班级评选之中,并按一定比例纳入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之中。学校初步计划实行学生训练成果等级制。将学生的书法作品分为五个等级,每学年末由各班级申报,学校登记后并组织评委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分数量化,按一定比例纳入教师教学成绩评价之中,以此来推动写字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师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我们重视师德建设,通过组织“感动平小人物评选”“优秀教师师德演讲”“我为学校添风采”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尽职守,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教师读书沙龙、道德讲堂活动、青年教师座谈会、教师博客交流、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展示等活动,不断增强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学校通过民主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及时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真正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集体。
二、挖掘学校物质文化内涵,让个性在环境中张扬。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面对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既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又能与本镇的传统教育特色相结合?怎样既体现学校的文化风貌又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做到既可观赏,又有实用价值?为此学校多次召开了的学校领导班子会议,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让每个墙壁都说话,让每个空间都育人”的工作思路。随着学校新教学楼的竣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已纳入议事日程。因为学校实验楼也已经启动,所以对于学校总体大环境的建设还只能在筹划过程中,需等实验楼竣工后才能全面展开。今年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放在新教学楼上。在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1、人性化原则:学校新建教学楼从楼层的设计到各室的安排,从室内的装修到室外的粉刷,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需要。楼梯设计采用中间为主体,东西两侧为辅助的人性化设计。每个楼层分别设立了教室、办公室、开水间、洗刷间卫生间和杂物间,布局合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按照低年级在底楼,中高年级逐级向上的原则进行安排。
2、安全性原则:教学楼内的楼梯高度适合学生行走,扶手和围栏均达到安全保护要求。各楼层均设有防火栓和灭火器,并在显眼地方设立了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电子标志牌,并安装了红外线报警器。所悬挂的各类刊板也都是轻便牢固的,不会发生意外脱落。
3、适用性原则:校园文化环境须贴合学生实际,才能起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所以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没有只考虑美观性,而着重从适用性入手,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能起到教育作用的内容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4、自主性原则:环境只有与学生产生互动才能达到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责任,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和领导干部的自主性。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召开师生会议、外出参观学习、集体搜集材料、共同确定方案等形式,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动员大家作为学校一员,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让环境与育人有机结合。
5、动态性原则: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其生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除了校风校训等长期固定不变的内容之外,我们专门预留出“班级名片”“班级风采”等动态化版块,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换。
6、开放性原则:为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我们在各班门口设立了“班级风采”“星光灿烂”“精彩瞬间”等栏目,及时将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事迹以及图片、学生优秀作品和精彩活动剪影等展示出来。我们也会在开学初举行“假期作品展”,这些作品包括绘画、手工、摄影、文字、手抄报等内容,囊括了孩子们在寒暑假期间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其中也包括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放一收间,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积累,让思想在实践中积淀。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真正的校园文化建设并不仅仅是放几个雕塑,做几块刊板,挂几幅标语,而是要从思想到制度,从规划到实施,从管理到教学,从领导到教师各个层面所体现、所凝聚的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一所学校拥有什么样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就代表着拥有什么样的学校精神文化。多年以来,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的树立与培养,通过树立共同目标、加强政治学习、设立制度约束、人格魅力感染、投入情感关心等各种手段,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办学思想。全校师生遵循“厚德、博学、敦品、励志”的校训,以“民主、和谐、求真、向上”为校风,教师们本着“踏实、严谨、创新、进取”的教风,学生们以“乐学、善思、自主、合作”为学风,通过教师们的积极努力,让学生们在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童年的幸福。
今年在进行楼层文化建设中,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确立了以“爱”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它的范围广阔,意义深远。我们根据学校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来确立各自的主题。
1、一年级所在的楼层主要是“爱人人”和“讲安全”,倡导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从爱身边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开始,树立与人为善、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并及时增补校园安全常识,培养良好常规习惯,及早适应小学生活。
2、二年级所在的楼层主要以“爱学校”和“讲文明”为主题,在楼层走廊内张贴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简介、教学特色、取得荣誉、活动剪影等图片,并配发文字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母校的悠久历史和未来前景,从而产生爱学校的积极情感。同时结合讲文明学礼仪等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讲文明、有礼貌、懂谦让、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3、三年级所在的楼层以“爱家乡”和“读经典”为主题,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在整个楼层中悬挂了有关家乡的历史、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特产、家乡的名人等图文资料。结合经典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四五年级所在的楼层以“爱祖国”和“树理想”为主题。四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很强的集体主义荣辱观,并开始具有初步的理想观。为此我们以“爱祖国”和“树理想”为主题,在楼层内张贴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科技发明、名人名家等图文,并张贴了中外历代名家有关立志修德的名人名言和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四、坚持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让真情在民主中闪光。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多年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总结出:要想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以制度规范人,以情感温暖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共识,也是我们多年来在教职工中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思路。以人为本,推行民主管理,既要体现一个“管”字,更要注重一个“理”字。学校首先制定完善各种制度,做好“管”的文章。根据学校的实情,我们制定了规划、教学、德育、科研、师训、卫生、安全、稳定等50多种制度,只要是涉及到学校的工作,我们都有一定之规,严格做到无缝管理。在各项制度的落实上,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行动感染教师,带动教师;为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凡学校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或涉及到教师们的切身利益的事情,学校总是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举手表决通过,同时学校设立了政务、教务、总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向全体教职工、学生公开。学校各个制度的落实,有力规范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其次,我们做好“理”的文章。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每个新学期开始,我们都先调查、了解、研究每一名教职工,知其所需、所想、所好、所做,在了解分析个性的基础上,得出集体情况,然后计划、打算、安排、落实我们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我们充分相信教职工,注意经常倾听教师们的心声,采纳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变成工作的主角;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有教师生病了,学校领导班子登门看望,问寒问暖,每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领导总是亲自前往,想方设法帮其解决问题……公心、爱心、耐心、诚心,赢得了教师们干事创业的决心。全体教职工都能够积极发扬和主人翁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五、培养学校行为文化底蕴,让情操在雕琢中升华。
潜心为教育,润物于无声,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表现在学生的文明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的管理行为以及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只有重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让师生学习、感悟、理解,从而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始终引领校园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才能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因此我们认真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各类“文明修身”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修道德之身、修心灵之身、修健康之身、修溢美之身、修创新之身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基础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美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社团活动也推陈出新,音乐小组、美术小组、体育小组等活动小组相继成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艺术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等,中午的小广播以班为单位,定时将最新的校园新闻、优美音乐、各班成果奉献给大家。
“直借东风发春蕾,欲栽大木柱长天”,先进的校园文化管理理念,营造出文明和谐的工作氛围;鲜活的管理方法,激发了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教育是一个永远常新的大课题,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深深感觉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因此只能更虔心地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探索的路途上,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反思,不断感悟。努力探索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为师生打造幸福工作、快乐学习的理想化学校!
第四篇:读名著厚底蕴
读名著,厚底蕴
-----名著阅读教学浅见
现在的中学生读名著之所以难,细想起来不外一下几点:
1、课业负担重,没有读书的时间。
2、家长对于孩子读名著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读名著有什么用?又占用孩子学习时间?
3、社会环境让孩子对名著失去兴趣。现在是流行“速食”的时代,是读图的时代。
4、教师指导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从一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喜欢名著,爱读名著。教师只有加强自身文学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才能在课堂上以妙语连珠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不断整合有用资源为我所用。利用教材“名著导读”为学生指引名著阅读的方向。利用教材中的名著节选,不断拓展,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在教学《香菱学诗》一文时,可以充分拓展《红楼梦》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在学习《杨修之死》和《隆中对》《出师表》这些文章时,可以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和相关知识拓展。要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尽一切资源为学生所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认真上好阅读课。我们学校每周设有两节阅读课。我们就充分利用,使阅读课成为学生阅读名著,碰撞思想,交流心得的舞台。
四、为学生阅读名著做好引领和方法指导。教师应该给学生做好阅读书目的规划,方法的指导。
五、不断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心得展评;名著人物点评;手抄报展评;辩论会;故事讲堂等等。用来不断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动力,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阅读名著的快乐!
只要将名著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贯穿,学生就会慢慢喜欢上名著,就会慢慢的亲近名著。这样,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领略我们古老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这种魅力会更加吸引学生爱上名著。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断的坚持阅读名著,其文化底蕴自然会不断丰厚!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了一块石头经历了一番人世间的红尘繁华之后重新回去的故事。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后世的《红学》研究者们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却又莫衷一是。那么《红楼梦》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人生如梦。宝玉原来是一块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传说中讲女娲用泥土造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宝玉这块石头和最初诞生的人类初祖是那么相似。唯其纯真,所以通灵。一念中想到人世繁华中经历一番,便演出了一段人间情话。主要的演员命运都是注定的,那就是金陵十二钗的画册。从警幻仙境的对联上也可以透出一丝作者的人生观:无为有时有还无,假作真时真亦假。几番纠缠,宝玉蒙尘,通灵不再,甚至变的疯疯癫癫,直到空空道士和癞头和尚的帮助,通灵宝玉才失而复得。这不恰恰表现人世繁华皆如梦的主题吗?《红楼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告诉了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如何从凡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证得正果的过程。人都是有一个来源的,唐僧原是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因怠慢佛法被贬下界。如果说《红楼梦》是告诉人要到哪里去的话,那么《西游记》就是具体告诉人怎么回去的一条路。《三国演义》是一幕历史大剧,以征战天下为背景表现着人的品质,虽有谋略其中,但是通篇讲述就就是一个字:“义”--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人物的性格变得丰满,让“义”不再是仅仅一个字,而是有着很深的内涵和具体的外延。如果说《红楼梦》讲述了人生是什么,那么《三国演义》就是告诉我们:历史是一场戏,在戏中,在梦中,在人世间,“义”字为重,就是人要怎么活的问题。《水浒传》则讲述了朝代更替中兴衰与变乱,洪太尉误走妖邪,道出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其中的恩恩怨怨透着个人意志的不由自主,兴衰由谁定?如果说《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仁义”中的英雄气概,那么《水浒传》则讲述着注定变乱中的人世苦痛与挣扎,讲述着人要面对的无奈和选择。或许苦痛中,无明中,人会不由自主的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四大名著作为艺术作品而言,能够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华丽的文辞和精彩的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实才是真正能触及到人心最深处的,也是人内心感到亲切的原因。四大名著讲述着五千年文明传统中的文人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就是敬天知命,返本归真!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精髓之所在!
研究加强名著阅读 丰富文化底蕴时间:2010年03月24日来源:职称论文网 作者:未知 点击:108次
【关键词】文化,丰富,阅读,加强,名著,研究,学生,进行,文章,内容,了解法。如人物传记、章回体小说等,不需要全部阅读,学生可以通过内容提要、目录等了解其大致内容“择其善者而读之,不善者而省之”,还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读一读,以点代面。
2.浏览法。即采用速读的方法,浏览文章内容,了解其故事梗概,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如“快马赏花”,留一个印象即可。
3.精读法。指在了解和浏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章节进行细读、研读。如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对生命意义思考的那一段,《水浒传》中对一些人物、景物的描写。
4.交谈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由进行,学生把自己阅读的内容、心得进行交谈,交换看法。看了《水浒传》,有学生这样谈道:“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率直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他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5.汇报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课堂上进行。由语文教师组织,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价。如阅读《西游记》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汇报,有的学生汇报人物,有的汇报情节,有的汇报某一章节,还有的汇报“九九八十一难”,形式多样,学生受益匪浅。
二、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有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提纲型,即在读完一本名著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掌握该名著的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思路。有感想型,即在读完一本名著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有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挥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录。名著一般都有内容提要或内容简介、序、跋等,这些是了解文章内容的钥匙,学生可以进行摘抄,增强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文章目录也可以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章目录就是一定的线索,学生进行摘抄,可以加强对其内容的记忆。
2.作人物分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孙悟空,学生既可以谈他的优点,还可以谈他的缺点。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剖析,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提出疑点、疑问。一位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发现一个真理更重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思考、记录,这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努力改变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知识,陶冶情操。
读名人·读名著
■谢汝南
我曾经这样写照过自己的人生:癖性安居陋室,痴情苦读新书。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把读书作为一种最快乐的人生享受。读书给枯燥的日子带来了奋发生机,给贫穷的大脑充实了智慧的甘霖,特别是鉴赏从古到今的中外文化名著,更给我们认识体验人生社会赢得了深厚的益处。因此,读书要读名著。
名著都具备了深刻的理论思想、精彩的艺术特色、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等博大精深的内涵品质。它是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人们不断认识探究世界与人生的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和一部百科全书。它如同阳光可以永恒地普照人类世界,它的内涵品质也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人的认识所遗弃与改变。我们通过认真的阅读、细心的鉴赏,可以从中获取许多的教育、启发与思考。
然而,名著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的卓越品质都是与作者(名人)的个人品质紧密相关的。名著的品质都很相似,而名人(作者)的品质却各有各的不同。曹雪芹只有亲身经历了家族的衰亡变故,遭到了沉重的世道炎凉波折之后,才能有了《红楼梦》的深沉魅力;同样道理,《史记》、《离骚》的千古留名,更重要的也是在于司马迁和屈原的高贵人格的不朽。如果我们一边细心地阅读《复活》一边深入探究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他反叛自身的地主阶级成分的决心与勇气;在慨然欣赏毕加索离奇古怪的画作时,了解他一生的颠沛流离;在用心倾听《命运》的叩问声中,体会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悲剧;品赏《呐喊》、《彷徨》的同时,感受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对中华民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慨;赞叹《围城》、《管锥编》的卓识风趣,又不忘钱钟书尽管学贯中西,可在当年考清华大学时,数学只得15分……读名著名人,必定能使我们的眼界更加深远,是非更加分明,视野更加开阔,并让名著的品质与名人的精神风貌一起震撼我们的心灵。
中学生与名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作为一位现代的中国人,我们常常为中华这个民族雄厚的文化底蕴,久远而博大的文化思想而感到骄傲.在历史上曾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为这座巨大的宝库献上一抹金黄.而这些往往被我们所遗忘.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是否要重视一下古代的文化呢?我们是否应多读一些名著呢?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在我看来,是否读名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名著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读名著并不是让我们像读小说一样.只看看故事情节,作为劳累过后的消遣,大略翻过,然后弃置脑后.我们要在细细体会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前人创造的文明.也许你会觉得古代的文明只属于那个时代,而我们这个时代已在那个时代的基础上飞速发展了几百年,已不需要那些陈规旧矩.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又错了.我国现在虽说比较发达,但精华的东西不会随时间的飞逝,文明的前进不弃之如草芥.比如说,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几千年前的一句话,把它用于现在,你能说它不对吗?所以说多读些名著,多了解古代的文化,是对我们中学生百利而无一害的.
那光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代历史就够了吗?这还是不够的.虽然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国文学的魅力.每一个名组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有他们的文化瑰宝.我们不是常常说要扩充自己的眼界吗?何不从读外国名著开始呢?虽然这些名著对我们的阅读有些困难,只有不断地去克服它们.才能提高我们自己的水平.如果你双于观察,会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名著的接选载入了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不正是表明我们应多去了解外国文化.
在我们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巨大的文化殿堂中.我们应畅游其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第五篇:厚重文化轻松体验
厚重文化轻松体验
11月16日下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和涉外旅游专业12级本科班在帅军霞老师的带领下在许昌市博物馆展开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旅游地理》课,同学们既深刻学习了以博物馆为典型的现代工程设施类旅游资源,也充分了解了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
中午1时许,同学们集体坐车来到许昌博物馆门前的大广场,分班站成竖列。帅老师先为同学们介绍了博物馆的的发展历史和博物馆的功能分区及其旅游价值,并提醒我们在参观过程中注意观察博物馆的参观人群。随后帅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博物馆着重参观了博物馆的各功能分区,对此进行了讲解和学习。
接下来,按着预约计划,同学们在博物馆讲解员李姐的导游服务下开始详细的参观博物馆,李姐的讲解技艺娴熟,详细热情的为同学们讲解了《许昌人》、《夏都之源》、《曹魏许都》、《许州记忆》四个专题,带同学们领略了许昌厚重而魅力的历史文化。
帅老师最后总结:博物馆是现代工程实施类旅游资源的典型,充分反映了这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学习研究意义。同学们也在这节许昌博物馆参观课中对我国现代工程设施类旅游资源有了更为深刻的学习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