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思品1-3练习
这就说明()
①家庭教育很重要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该仅仅凭借说服教育③家庭暴力是导致其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因素之一④父母粗暴打骂子女,是虐待子女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堂自我测评
(三)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图中暴跳如雷的儿子,惊恐万状的父母,说明()
①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②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③孝敬父母就要让他们听自己的
④孝敬父母应体现在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歌词告诉我们()
①父母需要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②做孙子女的也要孝敬父母的长辈③④父母对子女付出他们的劳动,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更多的关爱父母④做父母的不能够理解子女,对子女要求的太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棍棒之下出孝子”说明()
A、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只有通过打骂孩子,才能让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B、孝子是在棍棒之下被逼出来的
C、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做子女的应正确对待
D、只有经过打骂,孩子才更孝顺父母
4、小刚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每当看到父母下班回来十分疲劳时,他便主动帮助妈妈去做饭,收拾家务,然后再去写作业„„小刚的行为告诉我们()
①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 ②父母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应当得到爱的回报③孝敬父母应该更多表现在成年人身上 ④未成年人还不到孝敬父母的时候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5、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
()A、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B、敬重和爱戴父母
C、早早打工挣钱赡养父母
D、现在只需搞好学习,其余的事等长大后再说
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小梅7岁时父母离婚,她随母亲一起生活,为减轻家庭负担,小梅经常帮助母亲干一些家务,母亲为此也更加疼爱女儿,虽说生活比较凄苦,但母女俩相依为命,以苦为乐。据材料回答1—2题。
1、小梅的家庭结构属于()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亲家庭
D、联合家庭
2、小梅说,她要与父亲脱离关系,因为她之所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都是父亲的原因,小梅能与父脱离关系吗?()
A、不能,父母子女的关系一经确立,就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B、能,父母已离婚,小梅随母亲生活,与父亲没有关系了
C、不能,小梅现在还小,需要父亲给予的扶养费,长大了就没关系了 D、能,只要小梅不愿意见父亲,就可以脱离关系
3、王滨自从上小学以来,早晨起不来,总要妈妈爸爸叫早,王滨心想,现在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我不能再劳累妈妈,早晨自己起床,王滨的做法()
①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②说明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③说明他已经自立了④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小林的妈妈病了。放学回家后,小林把饭做好端给母亲,还给妈妈讲了个笑话好让妈妈高兴一些。小林这样做说明()
①孝敬父母需要付出感情
②孝敬父母只能委屈自己
③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体力④孝敬父母表现在只要让他们高兴就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称,影响他的一生最大的教训是在他六岁时。王安路过一棵大树的时候,一个鸟巢掉在他头上,里面还有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王安想起妈妈不允许他在家养小动物,只好把小麻雀放在门后,急步进屋请求妈妈的允许。但当王安兴奋地跑到门后,小麻雀已经不见了,成了一只黑猫的口中餐。请根据材料回答 5—6题。
5、如果你是王安,你怎么办?()A、跟妈妈大吵大闹
B、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再不与妈妈商量
C、以后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既马上付诸行动。然后力争妈妈同意 D、自己到一边生闷气
6、遇到这种情况,王安急步进屋请求妈妈的允许,说明()A、王安对父母的尊重,也是一种孝敬的表现B、王安优柔寡断
C、王安做事太大意
D、王安母亲管教太严
7、初中生明明非常苦恼,原因是他的父母常常斥责他这干的不对,那做得不好。你认为明明的苦恼的根源是()
A、父母工作忙没有耐心
B、明明不会做活
C、父母不关心他
D、没有正确理解父母
8、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常常出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这此孩子好吃懒做,学习怕苦怕累。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① 父母过于关爱自己的孩子
②当今三口之家的必然趋势
③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在进一步加深 ④家庭教育不得当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9、洛克菲勒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他很少打骂孩子,但他对子女的教育是严格的,子女们在靠自己打工挣得学费,他的儿子小约翰逊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洛克菲勒的做法:()
① 说明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
时候人,所以他长大后一定会更加孝敬父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黄香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A、因为黄香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怕父亲因失去母亲而过份忧伤 B、因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是对其养育之恩的回报 C、因为我国古人孝敬父母就是盲目的顺从 D、因为古代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都严格 冷静下来的思考:
两个思想。”这说明()
A.友谊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重要条件
B.友谊有助于化解烦恼和忧愁
C.友谊能使我们思想进步得更快
D.友谊能使集体更有力量
2、友谊的最珍贵之处在于()A.可以分享朋友的快乐
B.友谊能使我们学习得更好
C.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以真挚的友谊去帮助他们排除烦恼、化解郁闷、树立信心和克服困难 D.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3、一个人的快乐变成几个人共有的快乐,一个人的幸福成为了几个人共同的幸福。友谊使欢乐和幸福扩大了。原因在于()
A.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B.真正的友谊是不含嫉妒之心和狭隘之意的,真诚地为朋友的成功而祝福,真心的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
C.友谊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分享朋友的欢乐和幸福
D.胜利和成功的果实被朋友们共同占有
4、与谁做朋友,为什么与他做朋友,每个人其实都有一把“标尺”。在彼此的交往中,这把“标尺”无形中总在衡量对方,互相符合对方的标准,志趣相投,有共同的追求,才成为朋友。这说明()
A.亲密的友谊是“心心相印” B.友谊的建立有统一的标准
C.只有真诚才能赢得对方的信赖
D.共同追求是精神的纽带,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友谊。
5、“益友”的精神实质是()
A.对自己有用
B.能够帮助自己上进
C.对自己的品行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D.敢于对自己提出批评意见
6、损友的类型可以分为很多种,但其中共同特征是()A.阿谀奉承,见利忘义
B.华而不实,骄傲自大 C.心术不正,欺软怕硬
D.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腐蚀你,导致你道德品行上的倒退,严重者甚至使你走“坏道”
7、对于“哥儿们义气”的正确认识是()
A.是朋友就要讲“哥儿们义气”
B.“哥儿们义气 ”是真正的友谊 C.不讲“哥儿们义气”不够朋友
D.“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8、“以我为中心”难建长久的友谊,因为()
A.“以我为中心”的人没有值得学习的方面
B.“以我为中心”的人品质差,能力不强
C.“以我为中心”的人对于朋友的缺点不敢坦然提出
D.这是一种交友中的不平等。不平等,友谊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同学们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较大变化,这
就需要我们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所谓恰当方式有()
① 男女同学之间在青春期暂时不要交往
② 男女同学之间都要学会尊重
③ 男女同学之间要自然、大方、广泛建立男女之间的友谊
④ 男女之间都要学会自爱,懂得保护自己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以热情培育友谊,而热情的真谛是主动,因此我们对待朋友要()
①学会主动地关心朋友
②学会主动的去发现朋友的优点并由衷的予以赞扬
③学会主动去帮助朋友
④主动地把自己的友爱奉献出来,而不要一味地企求等待别人送来友爱 A.①②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你认为以下属于男女同学恰当交往的是()
A.小红和小刚互相欣赏,两人经常避开集体活动单独交往
B.张洁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经常与男生称兄道弟,打打闹闹
C.小维和李亮都是班干部,他们经常一起组织班级活动
D.小力是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她很少与男生交往,她认为男女生就应该规规矩距彼此不相往来,否则就不正经
4、男女正常交往有利于()
①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②班集体团结
③发挥性别优势,使个性充分发展
④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培养健康心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小玉在课本中发现了一位同班男生写给他的纸条,大意是说他很喜欢她,愿意和她做个好朋友,约她放学后在操场见面。最后还有一句英文:“I LOVE YOU ”。根据以上情况,请回答下面问题。
5、这时小玉的正确做法是()
A.把纸条交给老师,请老师批评教育这位男生
B.给他写一封信,言辞恳切的表明自己不愿超出正常交往关系的态度
C.当面找到那位男生,严厉的拒绝他
D.接受他的约会,然后羞辱他一翻
6、对递纸条的男生,我们应该这样看()
①他递纸条给小玉是青春期情感的正常流露,属于正常的交往
②品质低劣,应该少与他来往
③他的这种行为既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打乱了别人的生活
④他应该学会正确认识异性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如果让你给这位男生提几条建议,帮他走出困惑,你会选择告诉他()① 好好看看自己,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② 让理智停留在爱的河边
③ 不要过早放飞心中的白鸽 ④ 别“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多看看班内的女生,你会发现都很优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D.朋友之间能够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别人
3、对朋友的不同意见,应该
()
A.争个谁高谁低,谁是谁非
B.避而不听
C.持宽容态度,听一听他的看法,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的意见 D.不论问题大小,一定言听计从
4、当你的朋友向你直抒胸臆时,你不要怕说出新中的“ 否 ”,也不要瞒住心中的 “可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表达真诚时要
()
A.热情
B.顾全朋友的面子,说话应有所保留
C.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不说有伤朋友自尊心的话
D.坦诚相见,不说假话
5、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称为
()
A.诤友
B.益友
C.挚友
D.好友
6、益友的言行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是一切时代都推崇的、不变的。()
A.能够与自己分担忧愁
B.能够对自己产生影响
C.能够与自己分享快乐
D.能够帮助自己上进
7、俗话说:“患难时刻见真情。”这是说()
A.只有患难才有真情
B.平时没有真情
C.患难时最能检验真情
D.平时的友谊靠不住
8、真挚的友谊表现在()
A.只有能替朋友分担不幸
B.只有能替朋友共享欢乐
C.宽容对方的错误和缺点,没有必要在批评对方,以免伤害朋友的自尊心
D.不仅能与朋友共享快乐,分担不幸,而且还能对朋友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
9、友谊需要培养,交友也要讲原则,交友的原则是
()
A.要有共同的追求
B.要有选择性、稳定性和亲密性
C.范围广、人数多
D.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10、一位外国作家说:“要想吸引朋友,需有种种品格。自私、小气、嫉妒、不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人之
誉的人,是不会获得朋友的。”这句话说明()A.朋友能使人具有优良品质
B.只有十全十美的人才能获得友谊
C.要想获得友谊,必须培养多方面的优秀品质
D.自私的人与小气的人是朋友
11、正确认识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异性友谊观,就必须做到()
① 男女同学之间应减少交往,避免别人说三道四
② 男女生要真诚相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③ 忘掉性别差异,男女生不分彼此
④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男女之间的真挚友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热情是滋养友情之树常青的雨露和阳光。缺少热情,友情之树就会枯萎,而热情的真谛是()
A.主动
B.真诚
C.平等
D.宽容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思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进父母
第1课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增强家庭责任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知识目标:理解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难点】 孝敬父母是教学重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感悟到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育自己做人,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多数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具体怎样去做却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将孝敬父母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感受父母恩情是教学难点。八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少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与父母的相处中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父母之情,这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让学生首先阅读和感受教材中的《游子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这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第一层次:感受父母恩情
第一步: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历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父母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有哪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赋予自己生命、教给自己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对自己的无私恩情,教育学生要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
第二步:播放视频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陈玉蓉。发生在普通、平凡家庭中的不平凡的事情,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明确父母对子女无私、伟大的爱。
第三步:请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歌颂和描写父母对子女之爱的感人文章、歌曲、故事(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学生小组交流展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知道不能忘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第四步:展示《中华二十四孝故事》的相关资料。请学生讲述其中的1-2个典故(如闵子骞芦衣顺母、扇枕温衾、怀橘遗亲、郯子鹿乳奉亲等)。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孝敬父母的典范事迹,以及“万善孝为先”“孝悌为人之本”的道理,明确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步:展示2009年10月13日中国经济网新闻:服装店招聘启事首先要
求孝敬父母的图片和材料,如今国家和社会重视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孝经》的部分内容、相关法律条文点拨)让学生明确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还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第二层次:学会孝敬父母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阅读教科书P4的材料并思考,谈感悟。如果你是作者,会有何感想?怎样做才能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我”的内心感受,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对“我”的牵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承接第一层次内容,相互呼应。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几种情景(如:家庭困难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攀比心理,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耐克运动鞋;某同学不好好学习,破坏学校纪律;父母生病了等),让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出今后改进的具体方法,做到感激、尊敬和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与父母之间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
最后,结合自身的一些表现,反思自己与父母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如顶嘴、惹父母生气等),并谈谈今后该怎样做。结合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实际就是谈收获,将理论知识灵活落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要点,又能够真正孝敬父母。
第一单元
跨越代沟
第一课
走近父母
第2—3课时 “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积极调整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能力目标:培养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采用有效方法调控情绪,克服“逆反”心理。
知识目标:了解“代沟”的含义及“代沟”产生的原因。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沟通与和谐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与父母意见不一或产生矛盾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他们缺乏、也难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代沟”析疑是教学难点。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新的认识和评价。加之心理和社会阅历等方面与父母的差异以及同龄伙伴的影响,学生会感觉与父母缺少共同语言,甚至格格不入。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代沟和辩证看待、克服“逆反”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化解代沟,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请学生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寻找青云和妈妈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并回答:对于青云的苦恼,你是否有同感?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时遇到的不愉快,分析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及对自己和家庭的负面影响。通过联系学生与父母相处遇到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了解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烦恼、矛盾和冲突。
2.第一层次:“代沟”析疑
(一)认识代沟
联接导入,学生继续阅读《青云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思考并讨论教师的相关设问。(如:你的真实想法,青云的苦恼反映了一种什么社会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你会怎样应对等)。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种情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及做法,明确进入青春期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被称为“代沟”或“代沟冲突”。
(二)产生“代沟”的原因
方式一:让学生结合教材P6的两幅漫画进行思考:两幅漫画突出反映了父母和子女各自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评析漫画自主发现问题,了解进入青春期的“我们”成人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对于父母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了解父母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待,对我们不放心、担忧。通过对两幅漫画的分析,总结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独立性不断增强是产生“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师设置母子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同的几种情境(如在业余爱好方面、在交友方面、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几位同学在哪些方面同父母产生了分歧,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上述分歧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P7文字材料,适当点拨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出自己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是“代沟”产生的又一原因。
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送伞》,让学生交流:母亲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各方面差异,主人公为了同伴执意不与母亲一起走,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妈妈独自一人的心中感受,了解造成“代沟”的另一原因,同伴友情的密切致使与父母亲情的疏远。
结合教材P8的活动,让学生列举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的各种分歧、矛盾,并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回顾或者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出青少年情绪的特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父母执拗、对立、反抗的心态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结合以上所学,不难发现很多中学生与父母之间会有“代沟”,明确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从而正确看待“代沟”。
3.第二层次:沟通与和谐
方式一:创设暖暖亲情的情景: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同时滚动展示亲子之间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家庭的和谐融洽。
第一步:展示《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谈谈自己的想法。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复晓琴的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这是爱的分歧,需要双方的互相理解,更需要积极的沟通。激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会换位思考,明确亲子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父母关心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双方合理地说出自己的建议,消除误会,亲子间的矛盾、冲突是可以心平气和的协商解决的。
第二步:展示《中国青年报》2000年6月21日刊登的代表父母观点的《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父母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学
生小组探究,通过双方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发现父母看待问题更加全面、富有经验、深度,加深对父母的了解,今后应尊重父母,愉快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
第三步:结合教材P12的活动,说说自己对父母了解多少?如承担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存在的烦恼、拥有的愿望和身体状况等,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各方面的情况,感受父母的处境和体验他们的心理,了解父母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给予父母关心和精神安慰。
第四步:结合教材P13事例,列举自己的错误言行,如何看待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的现象?反之,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要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了解正确的处理方式,要妥善处理尊重、孝敬和帮助父母的关系,掌握一定的技巧、方式、方法。
第五步:活动设计:检查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反思过去与父母相处时态度和行为有哪些地方不妥?并说说今后怎样做?引导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不依赖,自主不逆反,与父母和谐相处。
最后,展示编辑老师给青云同学的建议,让父母和子女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1课时 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如奉献、敬业、爱等;树立尊师观念,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教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尊敬老师。尊师的具体做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边实际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并落实在平时的具体行动中,这是本课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因为教师的工作特点是时间长、事务杂、强度大、变化多,所承担的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的特定使命和社会责任,带来了较大的职业压力;老师和普通人一样,也有诸多烦恼,这些都是学生可能不了解的老师的另一面。因此,学生在了解到这些后,才能够从内心真正地尊敬、理解老师。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展示一首蕴含教师工作特点或者体现教师形象的诗歌或一段话(其中不能出现“教师”这个词语)。这里让学生猜描写的是什么人物?从而引出本课的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教师职业的神圣,教师工作的辛苦,对教师职业有初步了解。
再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教师的崇高奉献精神,感悟教师这份受人尊敬的职业,对教师的工作有初步了解。
2.第一层次:为什么要尊敬教师
学生观察教师,小组回顾交流:一位老师一天工作的详细情况(假如自己是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体会老师的辛劳。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请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了解。引导进一步了解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明确传递人类文明的教师职业是崇高神圣的,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尊敬之情。
学生阅读并交流故事说明的道理:①《送东阳马生序》中宋廉的故事。②展示《江泽民和他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一书中的江泽民尊师的故事。③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教师节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学生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为我们尊师做出了榜样。现代社会党和政府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的风尚,激发尊敬、热爱教师之情。
学生阅读并感悟故事的道理:①教科书P17“程门立雪”的故事。②教科书P17毛泽东的尊师故事。③现代社会中歌颂先进教师、表彰先进事迹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历史上的尊师典范,明确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分析毛主席贺词的内涵,并结合现代全社会的尊师重教风尚,使学生更加明确要尊敬、热爱老师。
3.第二层次:如何尊敬老师
一:教师创设情境:如上课起立问老师好时,有学生不认真,故意站姿不规范;给老师起不礼貌的绰号;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看小说等。学生评价分析,说出这样做的危害。学生结合身边事例,分析出现不尊师现象的原因,并反思自己的言行。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尊师是理解老师的表现,也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从内心感悟到尊师应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视频:山村教师背药罐站讲台30年,让学生感受老师对学生的爱,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尊敬、热爱自己的老师?(礼仪、人格尊严、劳动成果、关心和教育、烦恼和快乐等方面)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四人小组探究具体的尊师做法,注重情景的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共同总结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的具体做法。
回顾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最有影响或最崇敬的一位老师,并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做到情感升华,真正将尊师落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展示5.12地震中舍命救学生的谭千秋真实事例,让学生谈感悟,小组讨论列举尊师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分别从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劳动成果等方面进行列举,联系自己的实际及身边同学不尊师的现象,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总结出尊师的具体做法,激发学生对教师真正的热爱。
第二课
理解老师 第2课时 良师与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积极建
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的意识,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热爱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全面地看待师生关系、提高正确处理师生矛盾的能力;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与老师交流沟通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懂得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学生都有尊重老师、乐于接受老师指导的自然倾向,同时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老师成为朋友。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掌握必要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所以,这一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课前播放歌曲《每当我走到老师窗前》,同时滚动放映一组师生之间共同学习、谈心、运动、郊游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身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里让学生谈感受,主要是让学生感悟出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然后通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引导出师生间的融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第一层次:新型师生关系 展示教科书P19的相关材料,分析相关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分歧和隔阂也是客观存在于某些师生之间的,需要彼此沟通。列举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出现或者仍然存在的分歧、矛盾和冲突,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结合事件发生时双方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原因,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期望和向往。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学生所期望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经验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内心深处向往、期待的新型师生关系,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出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3.第二层次: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方式一:展示几种师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景:情景一:上课时,我能回答的问题老师不问我,我不会回答的老师偏偏又叫我回答,这不是故意刁难我,让我出洋相吗?我恨死这个老师了。情景二:老师平常不注意我,是不是不喜欢我?情景三:不就是迟到几回吗?老师喋喋不休地批评我,这不是小题大做吗?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情境产生的原因、后果,并简要提出解决的方案(如: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如与老师有分歧或对老师有意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善意的态度向老师指出,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尊师,与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老师出错的情景,如:阅卷算错分数、上课出现口误、解题的多种方法没有想全面等,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遇到这种情景是怎样对待的?引导学生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的缺点、过失,知道若有分歧、意见,可选择合适时机,善意指出。
回忆在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是怎样对待老师的缺点与不足、错误与过失的?结果怎样?如果现在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要理解、宽容、体谅老师,不要以对立的态度冷淡,疏远老师。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1课时 友谊,心灵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能力目标:能够概括什么是友谊,掌握发展真挚友情的方法;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分析交友的事例,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友谊是心灵的需要,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交友的情况,学会选择和维护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友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的必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才能在独立意识增强的前提下,学会与他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和同龄人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进而主动获取真正的友谊。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友谊是心灵的需要”。人生活在世界上,除了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会有种种精神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对中学生来讲,在这些需要中,友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和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是心灵的需要,是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这对于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多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体会这一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过程】
1.导入 方式一:让学生朗诵或阅读本单元首页的一段诗(或使用课外搜集到的其他材料),而后展开对这一主题的讨论活动:听过这段诗朗诵,你有何感受?再按教科书顺序导入。通过唯美的小诗或其他资料,先入为主,让学生对友谊产生美好的遐想,对友谊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材料主题进行讨论,进而引出课题。
2.第一层次:友谊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 依据教科书上的材料,搜集相应的音像材料,或用自己制作的相应的课件配合《高山流水》乐曲片断表现“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听到钟子期已去世的消息后,俞伯牙哀痛万分,悲弹一曲后把琴摔了个粉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充分挖掘教材材料的辅助作用,用历史典故说明友谊的重要性。
用搜集来的故事或学生的相关体验与经历,启发学生思考友谊对满足自己精神需要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友谊的了解,抓住学生自身体验,及时归纳总结。
3.第二层次: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完成教科书设计的活动“有了烦恼跟谁说”,让学生认真填写教科书上的表格,并与其他同学交流个人的想法。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少年渴望友谊的原因。
4.第三层次: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情感之一 通过讨论教科书第29页的材料《谈朋友》,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朋友或友谊的感受,通过与同学分享有朋友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共鸣,体验有朋友的感觉。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
各小组交流课外搜集来的关于友谊的词语、名言警句、诗歌美文、优秀歌曲,各小组最后汇总交流。通过交流古今中外关于朋友的资料,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友谊的重要性,受到心灵上的启迪。
课件呈现诗歌,请学生朗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友谊和朋友的理解,续写诗文,可分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在班上交流分享。通过续写诗文,让学生体会友谊的重要性,感受朋友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课后将写得好的句子整理成册,或者挂到教室里进行展览。
第三课
有朋友的感觉
第2课时 友谊,与成长同行;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恰当地解决交友过程中的困惑;通过事例分析,培养自我反思、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友谊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了解青春期心理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迅速发展,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生活和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明显发展。一方面,少年学生对于友谊的向往、追求和需要使友谊的的重要性得到彰显,他们渴望交到朋友;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遇到挫折,害怕与他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从而影响到交友。这样,生活中引导学生如何交朋友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交朋友”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并展示《朋友》的歌词,让学生在歌声中仔细体会友谊。教师导入新课:在人生的旅途中,朋友不仅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朋友还会伴我们同行,用友谊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仔细品味这首歌曲,让其产生共鸣,引导他们明白,在成长道路上,朋友伴随自己成长。
2.第一层次:友谊,与成长同行
畅谈自我感受: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遇到过哪些挫折?遇到挫折时你的心情如何?你希望从朋友处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一活动的设臵以学生自我感受和讨论为主,着重启发学生深入探讨:友谊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第二层次:跨越障碍,寻求友谊
步骤一:我的人际圈。请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描绘出自己的交往状况,由外向内分为一般交往的朋友、较好的朋友、密友等几个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在绘圆的同时思考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朋友更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理解友谊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明白封闭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从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步骤二:帮帮方平。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1页方平的故事并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方平遇到了什么烦恼?(2)假如你是方平,你会怎么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封闭自己,会使我们陷入孤立;保持开放的心态,会被更多的人接纳。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明确: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是获得友谊的重要途径。
步骤三:续编故事。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请学生续编方平的故事:方平有朋友了吗?有朋友后方平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与他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善交益友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交友要讲原则”。青春期的学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逐步减少,对友谊非常渴望和向往,但由于误读友谊、交友不慎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所以交友要讲原则成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朋友,对于八年级的初中生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让其在思想上真正做到区分友谊与“江湖义气”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搜索身边的交友事例,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生活中你的朋友多吗?交到朋友
后你是怎样跟朋友相处的?朋友做错了事情你会怎样做?不同的朋友对你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导入教学:交友要有所选择,结交益友,可帮助自己进步;远离损友,可少走弯路,不走邪路。结识朋友、获得友谊,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艺术。通过身边事例的介绍,创设了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2.第一层次:“益友”的含义 方式一:读教科书提供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材料,让学生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友谊的典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意见,或直接在班上发表个人意见,集体归纳结论,围绕结论再进行深入讨论:我们为什么要结交益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善交益友的必要性。
方式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益友的分类: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让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古人总结的这个标准发展到现代,有没有变化呢?(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朋友是益友。)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提示:变化是有的,但其中的实质没有改变。那就是:“能帮助自己上进”的人就是益友。直奔主题,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明确生活中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5.第二层次:交友要讲原则
步骤一:案例分析:《这样的朋友是益友吗?》思考:他们的“朋友”是益友吗?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朋友,懂得交友的原则。教师小结 :善交益友也要求分清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教师可以根据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着重分析反面案例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辨析友谊与“江湖义气”“哥们儿义气”的区别,强调不要盲从别人的言行,防止因分辨不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步骤二:课堂辩论: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有无区别。通过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友谊与“江湖义气”的本质区别。在知识得到强化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
识和主体意识。
第四课
交友的智慧 第2课时 远离损友;交友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我反省,力争做他人的益友和诤友,识别损友,拒绝诱惑。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交友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知识目标:明白交友要讲原则的道理,学习掌握分辨真假朋友的方法;了解交友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远离损友”。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一旦结交“损友”,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导致不良后果,因此让中学生远离损友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交友的艺术”。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对于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伴交往可以锻炼孩子自主、独立的能力,同伴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初中生是独生子女,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不多,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因此能否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交友艺术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问题(复习)导入法 :益友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益友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所有的朋友都是益友吗?万一交上不好的朋友会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损友”的含义
步骤一:讲述寓言故事《小树林和火》,思考问题:小树林为什么变成了一片焦木林?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后归纳:生活中,有一种朋友会对我们产生不良的影响,这种朋友就是损友。请大家反思一下:你有损友吗?他们对你有什么影响?通过讲述学生喜欢听的寓言故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归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步骤二:呈现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交流对“损者三友”的认识和理解,启发学生理解“不交损友”的必要性;进而明确指出,我们与人交朋友,要慎交朋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通过引用孔子对损友的见解,让学生明确,远离损友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交友之道,从而加深学生对损友含义的理解。
3.第二层次:远离损友
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黎明和陈凡”的案例(或者由教师、学生提供搜集到的其他案例),思考问题:从以上案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分析案例,讨论“如何远离损友”,让学生认识到远离损友的意义,进一步明确正确的交友原则。充分挖掘使用教材中的事例,启发学生从同龄人的遭遇中及时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远离损友必要性”的理解,从而落实知识,明确观点。
4.第三层次:交友的基本方法
步骤一: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资料“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思考并交流:根据上述对话,结合自己的经历,你能否总结和归纳出交友的方法和艺术?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归纳出交友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教材中的这段对话对学生极具针对性,客观反映了中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中学生的交友问题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步骤二:创设情境《真正的朋友》,学生分成 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思考并讨论:(1)列举每个案例中“我”可能的做法,并说明每种做法可能导致的后果。(2)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应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用马克思的名言总结:友谊需要真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分析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设身处地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并掌握交友的基本方法。
5.第四层次:获得友谊三大法宝
方式:创设情境《大康的故事》。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分析大康不
能获得友谊的原因。
(2)教大康几招,他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通过讨论分析大康不能获得友谊的原因,并让学生为
“大康怎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喜欢”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
6.第五层次: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
方式:根据教科书第41页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续写故事,分角色表演。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现实的角色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当友谊出现问题或与朋友发生矛盾冲突时,化解或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处理身边的各种问题都易冲动、情绪化,在讲授该内容时运用角色表演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指导实践,提高他们对交友问题的解决技巧,对其健康成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1课时 男孩!女孩!纯真的友情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珍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
能力目标:能够辩证地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并能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异性喜欢的人。
知识目标:了解男生与女生在心理等方面的区别,知道男女两性有各自的优势;了解异性交往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异性同学之间要正常交往”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中学生而言,正常的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既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但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因此,让学生增强对异性交往的正面和积极认识就有一定的难度且至关重要了。
【教学建议】
1.导入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男生(女生)最受欢迎?学生回答,导入教学。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直白而又敏感的话题,在启发思考的同时直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2.第一层次:男女生各自的特点
步骤一讨论活动:认识男生和女生。将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所有学生用两分钟思考异性组同学具有的优点,以及男女生对彼此的看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回顾反思自己与异性交往的言行,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将学生提出的优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彼此找优点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异性的优势,同时可以检验彼此对异性的了解和接纳程度,为进一步的活动奠定基础,达到客观看待两性差异,正确认识异性的教学目的。
3.第二层次: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
方式:现实生活大碰撞——有了烦恼跟谁说。通过自由发言,让学生意识到很多同学平时喜欢而且习惯于与同性同学交往,回避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现实。在此适时揭示青春期生理变化对异性交往的影响,补充介绍青春期身心变化有时候会造成一些青少年“青春期闭锁心理”。通过这一活动,最终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交往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机会。
6.第三层次: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
步骤一:创设情境:快来作抉择(如果你现在面临择校,有三种学校任你选择,即女子学校、男子学校、男女生混合学校,你会选择哪种学校?为什么?)通过活动,让学生讨论女子学校、男子学校以及男女生混合学校的优劣,从中体会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异性交往。
步骤二:辩论会:班级建设中男生重要还是女生重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让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辩论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明确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必要性。
7.第四层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以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为题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将讨论结果与教科书第47页插图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对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这些注意事项符合。再次强调异性交往中应遵循的交往原则。
方式三:呈现故事《丁丁的烦恼》,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同学们为什么会误解丁丁?(2)丁丁的什么行为让同学们产生了误解?(3)通过分析丁丁的故事,归纳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法。教师总结:坦然面对,不用烦恼,也不必过多地去想;交友尽量广泛,试着和每个人融洽地相处;交往要适度(如玩笑和一些行为要考虑性别差异)。同学之间传播流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此可以先让学生分析传播流言的学生的心理,然后分析流言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导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第五课 男生女生之间 第2课时 青春的心弦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爱慕异性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知识目标:掌握异性交往的原则,了解异性交往应把握的分寸;女生学会在异性交往中的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异性交往问题是中学生比较关注而又经常困惑的问题。青春期生理的发育,使他们萌生了对异性的渴求,但又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当学生暗暗喜欢某个异性同学时,往往会因此而处于矛盾冲突中,甚至会产生各种心理和道德问题,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对于许多敏感的问题,要注意把握度。如何创设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换位思考,学会调控自己的行为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问题(复习)导入法: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有积极作用,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异性同学在交往过程中有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带来消极影响,怎样正确处理异性交往中出现的情感问题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探讨的内容。针对前面的教学重点难点且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以此作为导课的切入点,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
2.第一层次: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步骤一: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页“一名困惑的中学生”的来信,通过讨论,为这位中学生出主意。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是青春期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对于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交往问题,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步骤二:呈现故事《露露的烦恼》,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露露应该如何选择?教师要积极引导,客观地分析利弊,不能简单地说教或武断地评判是非。引导学生明确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每个人在把握自己的情感的时候,都要考虑承担责任。
4.第二层次:应该理性地对待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出现的情感问题
步骤一:结合教科书48页“小芳”的案例或解释分析搜集来的其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中的问题:(1)小芳的事例对你有什么启发?(2)收到异性同学表达爱慕的纸条,该怎么办?(3)对异性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该怎么办?教师归纳和梳理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明确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步骤二:组织学生学习教科书第49页的阅读材料“此时不要采摘禁果”,可以通过表演、热线咨询、讨论等活动围绕主题让学生分析、认识。活动完成后,教师总结,指出在处理异性同学之间情感问题时理性和意志的重要性。
步骤三:欣赏诗歌《早开花的苹果树》,体会如何理性处理男女同学间的情感。引导学生归纳正确对待和处理男女生间的情感问题。
步骤四: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学生对“早恋”的看法:你认为下列行为哪些是早恋的表现?小诗欣赏《青春心事》。教师总结:我们该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我们的情感?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
第三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1课时 剖析从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正确选择,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行为,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的含义,了解导致从众的原因,明确从众行为的利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从众的两重性。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从众是消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的从众行为也有积极的作用,即从众的两重性。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要辩证地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星期天,你到市场上去买苹果,有两个相距只有几步远的水果摊,同样的品种,质地和价格,甲摊前有一些人购买,乙摊前一时无人光顾,你会选择买哪个摊主的苹果? 让学生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做出两个选择,到甲摊前购买或到乙摊前购买,无论学生选择哪一个,都可以导入第六课从众与自主
2.第一层次:从众种种 拉呱节目开始啦!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结合课前准备,让学生列举发生在自己或身边的从众现象,并简要说出由此造成的后果。看哪个组列举的多。
教师要对学生的举例进行适时地评价和引导,可以捡取学生列举的典型事例就势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从众现象?就是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将学生列举的现象,把关键词板书在副板书上,并有意识地分为两栏,即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便于学生了解从众的分类。最后,在学生充分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生活中从众现象十分常见。让学生简要说出因从众造成的后果,为下一步教学“从众是与非”做好铺垫。
通过这一环节的举例,学生能看出有的从众行为能产生好的结果,也有的从众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从众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这样就过渡到了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2.第二层次:从众是与非 第一步:讨论探究
向学生展示几则材料并进行探究
(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材料中的现象有什么作用?学生不难看出,小钟的行为是一种从众行为,但它是积极的,这种从众行为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遵从规范,保证团队良好的秩序,提高团队的效率,同时有利于个人向他人学习,获得自信心,有利于个人的进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55的辅助文,全面了解从众的积极作用。
(2)街上,因为一件事情,有两个人发生了争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围观看热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结合材料让学生来回答:这一现象有什么影响?学生不难回答出:这种从众现象是消极的,会造成交通堵塞,耽误自己要去做的事等,也就是盲目从众是消极有害的。接着用课本P55福尔顿所谓“习惯的帽子”事例和P56“愚蠢的毛虫”这一科学实验(老师也可以将“毛毛虫的试验”制作成动画,效果会更加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分析盲目从众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归纳总结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集体的事业。
(3)2007年8月中旬,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始对“黑龙会”涉黑案开庭审理。向学生介绍此少年犯罪团伙的犯罪事实及团伙成员的相关访谈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中学生为什么加入“黑龙会”?加入这一少年帮派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从这一案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思考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不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这样采用真实的事例来印证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盲目从众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给学生敲响警钟,切勿盲目从众。
最后教师进行简要总结,从众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应逐步克服消极的从众心理,避免盲目从众,走向真正的自主。
第二步:探究活动
利用教材P57的探究,开展探究活动。老师将学生四人一组分好,进行讨论、探究,并让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上。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和身边的盲目从众现象,明确其消极影响,提高认识,避免盲目从众,具有很好的导行作用。
第六课
从众与自主 第2课时 走向自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到心中有原则,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知识目标:懂得盲目从众的原因,知道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掌握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克服消极从众心理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分析从众心理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盲目从众,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重心开始由父母、师长转向同学和朋友,但他们知识少、阅历浅、经验少,因此如何确立自我、做到真正的自主而不盲从是八年级学生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从众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盲目从众是有害的,我们要克服盲目的、消极的从众心理,逐步走向自主,直接导入课题。
2.新课学习
步骤一:合作探究
材料一:小兰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刻苦,工作负责,备受班主任的钟爱。小兰工作认真,难免在班上得罪了一些同学和引起一些同学的嫉妒。这些同学在班上有意与她作对,对她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小兰被同学们的行为吓怕了,她变得懒散起来,不但在处理工作时对违纪同学网开一面,甚至有意与
这些同学玩在一起,违反纪律。老师批评时,她觉得这样才能被那部分同学接纳。
老师将全班同学分组,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讨论从众的原因,各组派代表交流看法。
然后每组分配一个任务,分别讨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避免盲目从众。最后各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针对第一个原因,缺乏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对策就应该是增强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应怎样增强这一能力呢?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第二,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
针对从众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即: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应采取的对策一: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做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的能力,老师们可以选用教材P61的选择方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应采取的对策二: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是青少年避免从众的重要措施。
最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样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甚至是自己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能深刻地分析造成从众心理的原因,并能有针对性地探究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在生活中克服盲目从众,真正走向自主。
步骤二:情景体验。
晓平平时比较遵守交通规则。有一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骑自行车去郊游,路过十字路口时,没有警察,同学们全都飞快地闯红灯过去了。晓平会不会闯红灯?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身边常发生的事例,如:教科书P58的交流活动,同学邀你星期天去游戏厅玩电子游戏;或去网吧;参加歌迷会等让学生来体验。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自己和身边的从众现象,亲身感受一下为什么会从众,从而分析从众的原因,进而寻找克服盲目从众的方法,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第一步:下面就以闯不闯红灯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1)如果不闯红灯,分析一下没闯红灯的原因。学生不难回答出:闯红灯违反交通规则,我们要珍爱生命,闯红灯是缺乏法制观念,不遵守规则的表现等,也就是在其他同学飞快地闯红灯过去的时候,你没有盲目从众,原因是你认清了是非,会独立思考。反之,盲目从众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克服盲目从众呢?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寻找方法,进行交流。
(2)如果你闯了红灯,谈谈你的想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别人都这么做(闯红灯),自己也就跟着这样做(闯红灯)了,如果不这样做,同学们会说自己“胆小鬼”、“不勇敢”等,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老师就势进行引导,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也会使人从众。这样就分析出了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缺乏抵制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所以从众。因此,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抵制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避免盲目从众呢?让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和探
究,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步:我思我悟。回忆自己曾因为从众而做的一件事,分析原因,造成的后果,并思考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形时该怎么办?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真正做到走向自主,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最后让学生赏析教材P63的“梨无主,我心有主”,升华主题,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原则,充满信心地走向自主。
第三步:从今天开始,从自己最容易从众的某些行为(如起哄、模仿时尚、追求时髦等)入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抵挡不合理压力和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1课时 透视“追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的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知道“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追星”的利与弊和偶像崇拜的原因。因为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透过事物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步骤一:小品导入。播放赵丽蓉、蔡明等主演的小品《追星族》,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情境。
步骤二:播放短片《杨丽娟疯狂追星酿惨剧》,导入主题。
故事大概: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她放弃了学业(初中毕业),“专职”在家迷恋华仔。为了圆女儿的追星梦,生活并不宽裕的杨丽娟一家生活变得更加拮据,并负债累累。连家里的房子都卖掉,父亲甚至想到了卖肾。最终,杨丽娟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2007年3月26日凌晨,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2.第一层次:“追星”溯源 步骤一:星光灿烂话追星
第一步:说说心里话。你有喜爱或崇拜的明星吗?如果有,你最崇拜或喜欢哪位明星?说一说你为什么会崇拜或喜欢明星呢?谈谈你的感受和体验等。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两段学生自述,联系自身感悟和体验来交流,同时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教材P65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追星原因。
通过交流,学生们可能会谈到之所以追星是因为他们的成功让自己羡慕,或因为他们代表了时尚流行等,老师可以适时总结: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能找到现实生活中向往而得不到的东西,找到成功,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在明星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已经实现的理想。另一方面,可以满足自我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也可能是为寻求刺激,追求时尚与流行,追求浪漫等。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通过对学生“追星”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的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的追星现象深入分析青少年追星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为使学生有理论上的认识,可以借助心理学家的一段话来加以印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寻求自我道路上的普遍现象,甚至很多成年人也乐于为自己树立榜样,这是印证自我发现的一种渠道。——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姚计海教授
第二步:调查与探究
对于P66的调查探究活动,老师可以按照偶像职业运用分类投票的方式来使同学们了解同龄人追星状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讨论:我们应该追什么样的星?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在学生明确追星是一普遍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追星选择。
第三步:畅所欲言
在同学回答中找出共同喜欢的一位明星,请同学谈谈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视他的什么特点?
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体验来谈论,也可以借用教材P67两位学生对篮球明星乔丹不同的喜欢理由,引导学生理解追星存在类型差异。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印证。见P67页“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
心理学上,一种崇拜属于表层性欣赏,其特点是欣赏偶像的形象特征;一种崇拜属于实质性欣赏,其特点是重点欣赏偶像的人格特征。这种差异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同时也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影响。
第四步:自我反思
老师们可以用P68页的反思活动,也可以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补充问题来充实教学,如:你认为你对明星的崇拜属于哪一种类型?给你带来什么影响?
步骤二:青春物语
某校心理咨询室收到一封来信,在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爱笑爱哭的女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迷恋周杰伦的歌,同时迷恋上他酷酷的眼神,迷恋他能写会唱的音乐才华,我收集了他的大量图片和光盘,爸妈发现了我的做法,他们说我不务正业,耽误学习,没收了我的MP3,不允许我保留周杰伦的图片,为此我和他们大吵一通,我很苦恼,难道崇拜明星也有错吗?
让学生共同来探讨一下这种现象,帮助这位同学解脱烦恼。老师可以围绕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
3.第二层次:追星利与弊 步骤一:唇枪舌剑
辩论主题:追星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有利
反方观点:追星有弊
具体活动操作如下:第一回合:双方陈词。正反双方各有一名代表简要陈述本方观点和主张。第二回合:短兵相接,双方自由辩论。找出对方弱点予以反击。第三回合:总结陈词。双方各找一名代表总结辩论结果进一步论证本方的观点。
(为使辩论能有理有据,教师要求学生在准备时要搜集大量素材,既可以阅读教材P68、P69的文章,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辩论基础上,教师进行引导总结: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会丧失自我,妨碍学习影响生活,而对明星正确理性的崇拜欣赏,则会成为我们成长前进的动力。慎重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以他为榜样,在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激发更多的潜能,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课堂反思:结合自己和周围同学情况,思考和概括自己关于追星问题的看法,同时反思追星以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步骤二:材料对比分析法
出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杨丽娟追星事件”,同时出示篮球明星、阿根廷人吉诺比利的相关资料。
请学生对两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思考和概括自己关于追星问题的看法,完成P69的分享活动。最后,完成P70的反思活动。
第七课
偶像与自我 第2课时 超越崇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明星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与艰辛,引导学生化偶像为榜样,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从深层次去认识明星与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
能力目标:能一分为二地评价偶像,培养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偶像崇拜与自我发展的关系,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对追星现象进行理智分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透过事物表面去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对于学生能否超越崇拜,走向自主,成就自我至关重要。
教学难点:超越崇拜,走向自主,成就自我。这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对学生的偶像崇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清醒、理智、成熟地追星,树立明星崇拜的正确态度,同时又要正确认识偶像与自我的关系,最终做到超越崇拜,确立自我,成就自我。
【教学建议】
1.导入
向学生呈现近年来的一些流行新词,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凉粉”、“玉米”等,这些已成为部分追星族称呼自己崇拜的偶像的专用称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崇拜的明星?导入课题。以学生熟悉的追星现象和模
仿秀的形式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2.第一层次:偶像两面看
利用教材P71马拉多纳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1)偶像值不值得我们去模仿和学习?(2)你了解自己崇拜偶像的优点和缺点吗?(3)我们应怎样评价自己崇拜的偶像?
通过交流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待偶像要有正确的态度,要全面评价偶像。谁都会有缺点,明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偶像的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这是对待偶像的理性和成熟的态度。
3.第二层次:成功的背后 步骤一:艺术人生谈成功
教师播放视频《艺术人生之李连杰》。结合李连杰的故事议一议:你了解偶像的成功经历吗?他们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步骤二:自主探究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偶像成功的经历,并结合P73的材料以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谈体验和感受。以一两位明星的成功之路为例,说一说自己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理解,和同学们交流。
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明星们的成功,更要看到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看到他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的优秀内在品质,学习偶像的可贵之处,把它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4.第三层次:确立自我 成就自我 第一步:看漫画说感受
结合教材P74的漫画,谈谈你是否有同样感受,说一说自己崇拜偶像的转换。
老师总结:从对父母,老师的崇拜中走出,意味着青少年逐渐获得了独立和自主,偶像从父母,老师转换到明星并不完全意味着成长和成熟,这就需要我们以理性态度和批判的眼光对待自己崇拜的明星。
第二步:收获背篓
通过同学们谈学习本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使学生明确要培养理性成熟的追星态度:一方面崇拜他们背后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不盲从疯狂,这样才能做到超越崇拜,走向自主,确立自我,成就自我。老师可以充分使用教材最后几段优美而又富有深意的话,作为一段教师寄语来升华教学。
课外拓展:以“我与偶像”为主题撰写小论文。根据课本所学,重新认识自己的偶像,将偶像所代表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超越崇拜,成就自我。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1课时 危险的诱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拒绝不良诱惑的决心,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我们身边的各种诱惑,初步具备对各种诱惑的辨别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诱惑的双重意义;了解和认识“黄、赌、毒”及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只有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性,才能主动掌握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自觉性。教学中,通过对四种不良诱惑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彻底清除试一试的错误想法,达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
步骤一:运用美好诱惑和危险诱惑的对比,提问学生对“诱惑”的理解。可运用教材76页两幅图片进行对比;也可课前搜集两则故事、案例或影像资料进行对比教学。根据搜集的材料思考“两名中学生分别遇到了什么诱惑?他们是怎样对待的?导致什么不同的结果?说明什么?”使学生意识到:认清诱惑,经受考验,人生的脚步将变得更加稳健。
步骤二:结合中学生因不良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学生谈启示和感想。让学生明白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的考验,就会带来不良后果。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是青少年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之一。
2.第一层次:正确分辨诱惑
第一步:让学生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列举“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诱惑?”,分辨“哪些属于美好的诱惑,哪些属于不良诱惑?”引出不良诱惑问题。老师也可以补充一些例子(如优异成绩的诱惑;探索新知的诱惑;网络、吸烟、酗酒、网络游戏的诱惑等)。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有感而发,辨别善恶。认识到生活中会面临各种诱惑,“诱惑”可以有正反两种不同的理解,美好的诱惑能激励人们去追寻、探索和创造;不良诱惑会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真正提高对各种诱惑的辨别能力。
第二步:针对教材77页“青少年要增强辨别各种诱惑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为什么青少年往往会因一念之差,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使学生反思青春期的特点,认识到提高辨别力和自控力的重要性。
1.第二层次:不良诱惑的危害
针对不良诱惑的特征及危害,出示关于“黄毒”“赌博”“吸毒”及“邪教”四种不良诱惑的图片,再结合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印证,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为主,逐一具体分析不良诱惑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第一,结合教材77页材料“‘黄色’陷阱”或其他真实案例,分析“黄毒”的危害性。设问“小敏走上违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黄毒对小敏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涉‘黄’的东西?”(如口袋书、网络游戏、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老师补充数据说明“黄毒”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升高,而且性犯罪率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的比例升高。达到使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为满足好奇心而涉黄,防止“黄毒”侵蚀的目的。
第二,结合教材78页材料“赌博的真面目”或其他真实案例,分析“赌博”的危害性。让学生反思生活中哪些行为带有赌博性质,如扑克、网络游戏、不合法的即开即中抽奖活动等。使学生知道赌博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发因素,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第三,结合教材79页材料“‘只吸一次’的代价”,或观看相关的影像片段、吸毒者照片,分析“毒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讨论“从材料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老师可补充毒贩诱骗未成年人吸毒的“招数”。消除某些学生“只吸一次没关系”的错误思想,对“远离毒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防范能力。
第四,结合教材80页材料刘思影的照片和介绍,分析邪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再结合学生自己搜集和老师补充的相关案例、图片,更充分感受邪教的危害。激起学生对“法轮功”受害者的同情和惋惜,认识邪教的危害,认清邪教的本质。
第五,运用教材81页的活动,对于学生比较熟悉的网络游戏、吸烟、金钱及生活中的其他“诱惑”,分析其特征和危害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活动形式可以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第三层次: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不良诱惑的危害。注意从个人、家庭、社会的不同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对不良诱惑危害性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步:针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的相关规定,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均列为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良诱惑能迷惑人?”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虽然能够暂时满足人的某些低级需要,但其危害无穷,要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
第八课
一念之差 第2课时 拒绝诱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各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是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青少年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由于抵制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自控能力差,极易在诱惑面前束手就擒,走上邪路。因此,引导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对他们端正人生方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其次,抵制不良诱惑是远离违法犯罪的必要条件。如今青少年犯罪率急剧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受到社会中不良诱惑的影响,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抵制不良诱惑的意识,有利于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教学建议】
1.导入
青蛙实验的感悟。思考“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不良诱惑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要增强识别能力、抵制不良诱
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才能避免步入歧途。
2.第一层次:理智拒绝不良诱惑 步骤一:“故事续写或续演”。放学路上,小明受到不良诱惑(如好朋友极力邀请他去网吧玩带有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学生续写或续演小明的态度、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不良诱惑的危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让学生懂得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客观分析不良诱惑的危害,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分角色表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续写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步骤二:利用上节课资料“毒贩诱骗青少年吸毒的手段”,学生讨论“拒绝毒品诱惑的方式”并分析“自己为什么会拒绝毒品诱惑?”或先播放有关禁毒的宣传片,然后再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不良诱惑危害的认识,能够理智拒绝。
3.第二层次:拒绝不良诱惑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步骤一:
第一步:案例分析法。一则或几则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身心健康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设问“案例中主人公沉迷网络游戏,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如果你周围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让学生懂得远离不良诱惑的办法之二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第二步:课件展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让学生体会国家为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场所而做出的努力,号召学生及时举报违反规定的行为,共同维护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步骤二:
第一步:漫画启示法。思考教材82页漫画《远离不良诱惑》带来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交流“可以培养哪些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如踢球、游泳、集邮、绘画、唱歌等。)使学生明确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不能涉足容易滋生“黄、赌、毒”和其他不良现象的场所。
第二步同上。
4.第三层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步骤一:情境创设法。设计几个情境(如朋友请抽烟、向你兜售黄色书刊、上课时想翻阅书包里的娱乐杂志等)或出示图片“中学生身边的诱惑调查表”。思考“情境中事物是否具有诱惑力?”、“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做?”让学生知道不良诱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在这一环节学生还可能想出其他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如主动请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等)
步骤二:
第一步:漫画启示法。观察教材83页漫画《拒绝诱惑》,思考说明什么道理?说明抵制不良诱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特别是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理智的中学生。
第二步:课堂活动“测测你的自控力”。通过心理测试题,便于学生反思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锻炼意志品质,抑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5.第四层次: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
步骤一:推理教育法。列举某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推理这些不良行为可能导致什么后果。(如: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容易养成弄虚作假、欺骗讹诈的恶习;厌恶劳动、追求享受——容易出现游手好闲,乱交朋友,忙于早恋,纹身吸毒,沉湎于“三室一厅”等现象;不讲公德、为所欲为——容易做出违反道德准则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再让学生讨论感悟。在推理后果和讨论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不良诱惑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自己,使学生能够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
步骤二:案例分析法。出示一个中学生从违反校规校纪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案例,学生思考“主人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对自己的启示”。使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知道拒绝不良诱惑,还必须遵守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校纪校规。
6.课堂活动及课外实践: 步骤一:“抗拒诱惑计划书”——我曾受到的不良诱惑是什么、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哪些、抗拒诱惑的具体措施、能够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的激励措施、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的惩罚措施、监督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言行,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懂得提高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步骤二:“倡议书”。以班级为单位向全校同学发一份“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的倡议书。写倡议书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总结本课内容的过程。
步骤三:“名人名言启示录”。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并相互交流有关增强自制力、有利于拒绝不良诱惑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做为座右铭,时刻用它来提醒自己,抵抗诱惑,走向成功。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1课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掌握预防不良行为的方法,培养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知道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的概念,认识犯罪的危害性;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以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学生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很模糊。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对不良行为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预防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是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很多学生认为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并不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本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法律常识,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
步骤一:名言导入法。“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什么道理。
步骤二:flash导入法。播放flash《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认识到小错小恶的危险性,大错大恶的危害性,懂得大错大恶往往都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的。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2.第一层次: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步骤一:
第一步:案例分析法。展示某少年因受到不良诱惑,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真实案例,或选取教材上的案例、漫画。让学生找出“哪些是不良行为?哪些是严重不良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思考“从该少年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中能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懂得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往往有一个从染上坏思想、坏习气开始,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从而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提高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
第二步:让学生看教材85页《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三十四条中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全面、直观地知道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
步骤二:数据说明法。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反映青少年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现状的数据和资料。(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的数据,某城市少年犯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的不良行为调查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骇人听闻的数据向我们传递了什么信息?”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是刻不容缓,告诫学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第二步同上。
3.第二层次:违法行为的分类
步骤一:案例分析法(可以运用第一层次中的案例)。提问学生“案例中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为什么?”说明违法就是指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请同学们列举“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思考“请将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分类并说明划分的理由”。让学生明确根据违反的法律不同,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学生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本质区别说明二者的社会危害性不同。
步骤二:自学明理法。运用教材89页“探究”与“实践”中的表格和图例与正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讨论,明确违法的含义,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一般违法与犯罪在对社会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的处罚三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通过方式一和二,在学生明确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区别之后,犯罪的特征就很明显了。在此强调犯罪的三大特征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只有三个特征都具备了,才能确定为犯罪。强调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即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4.第三层次:违法犯罪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一步: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在处罚方面的区别。搜集与每一种制裁相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行为各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应受什么制裁?为什么?”然后课件展示几种法律制裁的比较,明确我国规定的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通过比较、对照,分析违宪制裁、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之间的区别,说明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无论何种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步:通过制裁方式和制裁力度的不同,学生能感受到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法律制裁,讨论“惩治犯罪的重大意义”。感受体会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威严,更自觉地杜绝不良嗜好,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5.第四层次:模拟庭审
模拟庭审活动。案例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使用师生自己搜集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让不同学生表达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辨明道理,同时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九课
一步之遥
第2课时 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防微杜渐、有错必改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知识目标:知道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懂得在成长过程中要过则勿惮改。
【教学重点难点】
树立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才会有正确的行为。因此,只有当学生树立了防微杜渐、过则勿惮改的生活态度,才能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也才能避免由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行为。
【教学建议】
1.导入
步骤一:电视剧《少年犯》主题歌《心声》,学生谈感想。问“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吗?怎样才能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步骤二:故事《烂苹果效应》。说明不良习气、小错误、小恶也有极强的破坏力,在我们犯小错误时就要立即改正,要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6.第一层次: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步骤一:
第一步:阅读教材93页事例《偷苹果是小事吗?》,分组讨论(1)“偷苹果是小事吗,为什么?”(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做?”(3)“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二步:设置活动“寻找同学或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分组讨论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发展下
去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再让学生列举好习惯,也将其写在黑板上。懂得看似“司空见惯”的不良行为往往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预兆,同时也敲响了警钟——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开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步骤二:
第一步:录音《一个死刑犯的忏悔》,当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而今却成了一个身陷囹圄的死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变坏的过程中,没有及时醒悟、悬崖勒马。让学生谈感受。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勿以恶小而为之。感悟到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道德修养,谨慎交友,防微杜渐,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第二步:设置活动“给自己制作一张改正不良行为监督表”。请同学们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不应该有的?改正和预防措施?实际效果?通过自我监督表,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善于发现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
3.第二层次:克服几种错误思想 步骤一:列举部分青少年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如偶尔做一次错事没关系。大错不犯,犯点小错也没什么关系。自己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学生针对这些观点,谈自己的看法。课件展示《刑法》的相关条文。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深刻体会错误观点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慢慢堕落甚至犯罪,而且能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步骤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结合教材94页漫画资料,让学生分析这些思想和行为的错误性和危险性。介绍某青少年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真实案例和《刑法》的相关法律条文。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纠正错误思想,提高法制观念,改正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指挥的,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轻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法纪观念淡薄,难免犯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
4.第三层次:过则无掸改
步骤一:阅读教材96页事例,思考“你赞同事例中主人公的做法吗?为什么?”反思“自己犯错的经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想。”老师介绍孔子名言“过则勿惮改”的涵义。通过讨论,明白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可能因为一时糊涂而犯错误,但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应该是通过撒谎等错上加错的方法来隐瞒,而应该正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知耻近乎勇,是青少年应当拥有的品质。
步骤二:课件展示一位学生犯错后想承认错误,但怕受到他人歧视所以不敢承认错误的矛盾心理。讨论“主人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他?并说明理由。”懂得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人都可能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决心,更要有耐心和行动,而且要正确对待舆论。也说明我们应该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主动伸出友好之手,以便帮助他人彻底改掉不良行为。
老师和学生讲述名人知错能改的故事。通过正面事例证明人正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因此,成长过程中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视错误并勇于改正。
5.课堂活动或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防微杜渐和过则勿惮改的谚语或名言。更理性的思考本课内容,并转化为行动。
第五单元
顺境与逆境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1课时 成亦顺境,败亦顺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顺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能力目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的双重作用。
知识目标:认识顺境的不同影响;懂得身处顺境时的正确做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顺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顺境和逆境相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对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而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顺境,正确认识顺境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顺境”。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生活的磨难,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顺境中常存感激之心;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身处顺境,居安思危。
【教学建议】
1. 导入
方式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简介、童年的经历等)。通过感受邓亚萍的辉煌成绩以及背后经历的种种坎坷,明确顺境与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导入新课。
方式二:古诗导入,请学生分析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理解。引发学生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方式三:图片欣赏导入。伴随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然后教师按照教材引言的内容去讲解、导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顺境和逆境获得直观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仍停留在模糊的感性认识上,下一步就要帮助学生对顺境和逆境有理性的认识。
2.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 方式一:
第一步:让学生列举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功,并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结合教材P98图5-1畅所欲言日常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类似环境。体会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长辈、亲友等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由衷产生感恩之心。
第三步:让学生对比过去(主要是父母一代)和现在(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思考顺境对人成长的作用。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分析说明,充分
感受顺境有助于我们成功。
第四步:多媒体展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设问:她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明确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只有在主观上做到勤奋、节制和坚强,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方式二: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班上某同学的动感影集。通过感受她(他)幸福、快乐的家庭生活,明确顺境的含义。
第二步:通过“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经历”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成就展”两则材料论证顺境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明确无论从个人才智、能力的发展,还是从国家、社会、人类发展等方面,顺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
方式一:
第一步:教师列举“被南开大学退学的张满意”以及 “身处顺境的韩虎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共同分析顺境为什么会给某些人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通过真实典型的材料印证如果主观上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顺境就会成为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二步:请课前有所准备的同学讲述古今中外由于沉溺安逸生活,不思进取而荒废学业、走向失败的故事。大量鲜活的实例既能有力地证明顺境的负面作用,又能使学生有所体验。
第三步:多媒体播放《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邓亚萍退役的原因)。通过分析邓亚萍在巅峰时选择退役去读书的原因,总结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顺境,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方式二:
第一步:阅读教材P100材料“高速公路上的弯道”和“青蛙实验”谈感想。高速公路的例子形象地说明顺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如容易使我们懈怠、不思进取和意志消沉等;青蛙实验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顺境面前如果贪图享乐,沉溺于安逸的生活,就会使我们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第二步:设计名言大比拼活动“关于顺境负面作用的名言我知道”。这个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了顺境的负面作用。
第三步:结合事例“毛泽东辩证看待顺境”,启迪学生应当如何面对顺境。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合作探究对待顺境的正确态度:一方面要珍惜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充分利用顺境这一资源,促进自我成长。
第十课
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第2课时 功亦逆境,过亦逆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在逆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上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正确面对逆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逆境是客观存在、难以完全避免的;认识逆境对人的成长
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懂得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逆境中奋进”。从教材内容设置来看,“在逆境中奋进”是对逆境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和体验逆境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引导学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从学生思想教育来看,由于缺乏对逆境的正确认识,当逆境来临时,有些学生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因此,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奋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教学难点:“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初二学生的认知角度看,他们大都缺乏辨证思维能力。怎样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怎样遇到逆境不气馁,理智分析,勇敢应对,变不利为有利?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构成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列举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逆境,如考试失利、没有知心朋友、家庭经济困难等。通过生活情境的设臵,主要让学生明确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却不现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逆境的考验,从而导入新课。
方式二:案例对比导入。通过勇者面对逆境能奋发、搏击而胜利的案例和懦夫面对逆境是抱怨、退却而失败的案例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然导入“功亦逆境,过亦逆境”的教学。
2.第一层次:在逆境中消沉 方式一:
第一步: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逆境,并回想当时的感受。通过列举和谈感受,使学生对逆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逆境总是与人不期而遇,它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也不同。
第二步:教师提供提示材料,设置活动“猜猜她(他)是谁”。此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遭遇逆境,即使是伟人、名人也不例外。逆境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逆境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三步:列举遭遇逆境的初中生高明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说明什么道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对于有的人来说,逆境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最终一事无成,从而总结本层次的题目:在逆境中消沉。
方式二:
第一步:首先让学生思考并畅谈:你眼中的逆境是什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逆境,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映逆境的图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视具体情况点拨、引导即可。讨论的结果应达成共识:逆境总会与人不期而遇。逆境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人对逆境的感受也不同。
第二步:让学生完成教材P102的探究:在你的周围,有人因为逆境而沉沦吗?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沉沦的原因。(因为探究的内容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的,所以在课堂上直接让学生交流即可。当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因逆境而沉沦的案例。)师生讨论后得出结论: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逆境对人的成长有消极影响。
3.第二层次:在逆境中奋进 方式一:
第一步:多媒体课件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的事迹,让学生就洪战辉说过的一句话“苦难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人生最重要的是奋斗。”展开讨论。用感人的故事引出主题,激励学生在逆境中奋进。
第二步:让学生就高明和洪战辉的事例展开大讨论。通过境遇相同但结果却大相径庭的两则事例进行对比,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逆境的“两重性”,即对懦夫和意志坚强的人来说,逆境的作用完全不同。
第三步:请学生讲自己了解的战胜困难、在逆境中奋起的故事。进一步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逆境。
第四步:播放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并展示大灾大难后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让学生明确“多难兴邦”的道理,它蕴涵着历史的辩证法,充分说明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并激发出学生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认同,对伟大祖**亲的热爱。
方式二:
第一步:组成合作探究小组,讲述在逆境中奋进的人和事,进而分析自己在学习、交往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原因并找出应对的方法。通过发表自己对这些人或事的看法,以及帮助那些有挫折感的同学出谋划策,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耐受能力,明确逆境的“两重性”。
第二步:举办一场辩论会,题目为:顺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逆境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辩论澄清观念,学会辩证地看待顺境和逆境,培养主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意识,形成“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从而结束对第十课的学习。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1课时 感受挫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锻炼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辩证的观点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身心发展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初中生还不能对自己和社会有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他们的目标期望值往往比较高,因而挫折就成为生活和学习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导致有些学生遭遇挫折后出现情绪消沉低落、自责、甚至失去信心的状况。因此,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在挫折面前要保持正常的心态,能从容面对,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遇到挫折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辩
证色彩。但学生的思维习惯基本上是非此即彼,不容易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只有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具有积极作用,才会产生不回避挫折、挑战挫折的决心、信心。因此,理解这一观点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建议】
1.导入
方式一:介绍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杨威的奋斗经历。讨论:你认为他是一名成功的运动员吗?为什么?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尽管杨威失利多次,但他具有顽强的意志,能够战胜挫折,依然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通过事例使学生了解成功与挫折构成了人生不同寻常的两个音符,只有成功与挫折交替呈现,人生才能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方式二:播放歌曲《真心英雄》),设问歌词中的“风雨”和“彩虹”分别代表什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挫折”这个原本沉重的话题轻松化,引发学生对挫折相关问题的思考。
2.第一层次:人生难免有挫折 方式一:
第一步:聆听心声。设置学生活动:你的挫折我来听。让学生倾诉自己的挫折,既是一种宣泄,又是他们直面挫折、走出挫折的第一步。通过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心理体验,加深对挫折含义的理解,懂得任何人的成功都是要经历挫折的,同时为后面教学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提供很好的素材。
第二步:列举感悟。截取视频片段,播放2010年上半年我国和世界各国遇到的灾害(如:西南大旱、青海玉树地震、海地和智利大地震、红衫军与泰军警大冲突、冰岛火山大爆发等等),让学生谈一谈内心感受。无论什么身份、地位、职业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经历各种挫折;另外,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使学生明确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干扰、困难和失败,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挫折。
方式二:
第一步:呈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奋斗史。学生谈感想,对奥巴马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懂得任何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会经历挫折的锤炼。
第二步:讨论中学生会遇到的挫折。在讨论的基础上呈现对中学生挫折的调查。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挫折,并了解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3.第二层次:造成挫折的因素
方式一:学生回忆对自己产生重大影响的挫折经历,并将其一一写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如下几个问题:(1)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2)为什么同样的情况,对一些人是挫折,对另一些人则不是挫折?(3)哪些人最易受到挫折?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引导学生懂得人的心理因素在应对挫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敢于直面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勇气。
方式二:展示一系列图片,分析挫折分别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讲解各种因素:(1)外在因素(非人为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因素;(2)内在因素(人为因素)①学校因素②家庭因素③个人因素等。造成挫折的因素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使学生明确,从古至今没有人能不经历挫折和失败,相反人类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4.第三层次: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方式一:
第一步:创设情境,讨论对错。李明因为两道题不会做而恼羞成怒将数学试卷撕毁后跑出教室号啕大哭;张红在外语考试失利后冷静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使这次失败成为鞭策自己的动力。设问: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通过分析对与错,引导学生明确,面对挫折不同的人可能会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第二步:阅读材料,交流总结。阅读教材P109的补充材料,思考:(1)为什么相同的遭遇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2)如果我是弗莱克或乔布斯,我会如何看待自己的遭遇?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人们对挫折的三种态度:悲观失意,自暴自弃;吸取教训,重振旗鼓;理性面对,主动挑战。通过例证得出结论:面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此外,通过假设,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耐挫折能力。
第三步:点击名人,启迪感悟。展示邓小平、奥巴马、邰丽华、李月、霍金、刘德华等人的图片和事迹,让学生点击自己感兴趣的人,了解他们与挫折抗争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谈对自己的启发。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伟人、名人应对挫折的态度和方法,指导自己今后的行动,进一步发展健康的心理,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方式二:
第一步:课件呈现“三只青蛙的故事”。学生讨论:为什么三只青蛙的遭遇不同?使学生明确人们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在此基础上感悟要在挫折中奋进,选择坚强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第二步:小小词汇库。请学生分别说出悲观放弃者、重振旗鼓者、理性挑战者在挫折面前常用的词语有哪些。使学生领悟对待挫折的态度对战胜挫折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第十一课
与挫折同行 第2课时 战胜挫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直面挫折,面对挫折抱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能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培养抗挫折能力;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方法,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这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才不会惊慌失措,才能走出挫折带来的阴影,并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经受磨炼,走向成熟,成为生活的强者。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既是坏事又是好事,这个观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辩证色彩,而且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往往把挫折看作是坏事,害怕遇到挫折。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挫折可以成为争取
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所以,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对于这些,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建议】
1.导入
第一步:播放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永不停跳的舞步》的视频片段(或截取李月在舞台上跳舞的图片)。
第二步:简单介绍芭蕾女孩李月:11岁的李月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舞蹈家,然而却在四川地震中失去了左脚。面对苦难,她一刻也未放弃自己对芭蕾的追求。在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帮助下,她终于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重新起舞。教师设问:李月的“重新起舞”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引用同龄人的励志故事,不仅给每位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而且使教材理论更具说服力。李月正是因为有着对未来生活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向上的态度,最终才能战胜困难、梦想成真,从而导入新课:战胜挫折。
2.第一层次:正确认识挫折 方式一:
第一步:列举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多次经历挫折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并结合李月的事例分析面对挫折两人态度的共同之处。通过寻找共同点,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它也可以成为我们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
第二步:设计“每人奉献一个通过战胜挫折后获得的智慧,存入班级智慧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印证我们应当树立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乐观面对挫折。
方式二:呈现故事:仅因为自己一直担任的班长职务被撤换,而同学们又在一旁议论,海口某中学初中二年级的蔡同学就在家喝下了农药。教师设问:同样面对困境,为什么蔡同学和李月会做出不同的选择?通过两则事例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当人们遭受挫折时,可能会引起心理上的苦闷,情绪低落,这是自然的内心体验。但面对挫折、困境或失败,人们是沉湎其中,还是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改善自己的境遇,这才是面对挫折的关键之处。明确要战胜挫折,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态度。
3.第二层次:学会自我疏导
方式一:展示被坍塌物死死卡住左腿、已经危在旦夕的李月的图片,叙述当时救援人员的无奈之举——截肢。教师设问:失去左腿对于一个怀揣舞蹈梦的女孩,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当时李月的心情很烦躁,打针、吃药都不是很配合。请同学们介绍排解挫折感的方法,帮助李月走出生命的低谷。通过列举具体的排解方法,在帮助李月重燃生命火焰的同时,学生自己也能积累和掌握不少自我疏导的调控方法,如:在适当的地方哭一场、找好朋友倾诉、把心事告诉亲人等。
方式二:
第一步:设计情境:(1)因为在我的座位旁发现了两张废纸,我们班被扣了两分,几个同学说我是故意扔的,我整整一天都闷闷不乐。回家后我向母亲诉说了这件事。(2)小明的心情糟透了。他先是忘带作业被老师批评,又不小心把墨水洒在同学身上,还把钢笔摔坏了。放学后,他拉着好朋友小刚去河边散步。请学生思考主人公分别用了哪种自我疏导的方法排解挫折感。学生通过分析情
境,总结出自我疏导的方法。
第二步: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用过的自我疏导的其他方法。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寻找其他有效的自我疏导方法,如: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
4.第三层次:培养良好品质
方式一:展示李月练习舞蹈的图片。通过教师介绍李月练习舞蹈的故事,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就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应该有积极乐观、自强不息、豁达的态度,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自身承受挫折的能力。
方式二:阅读教材P114“日本青年的故事”,思考哪些人格特点不利于战胜挫折。通过分析材料明确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性情急躁、心胸狭窄、意志薄弱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而自信的人、乐观者则不易被困难吓倒,有较高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5.第四层次:磨砺坚强意志 方式一:
第一步:分析李月重返舞台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最可靠的保证。
第二步:设计学生活动:磨砺意志我有方。请同学们交流磨砺意志的好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一个人的顽强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练中增强的。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自制力。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方式二:
第一步:播放视频《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舸》。设问:黄舸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第二步:让学生结合教材P115正文和P116四个辅助材料,总结应怎样培养意志品质?引导学生作出精要概括,培养意志品质要提高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坚韧性,增强自制力。
第三步:对比黄舸,说说自己的意志品质如何?结合事例谈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对自己的意志品质有基本了解,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坚强意志。
6.第五层次:树立远大理想
展示李月躺在病床上的图片。教师介绍背景:在医院,她对亲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李月坚持了下来?她的话对我们战胜挫折有什么启示?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有了远大的人生理想,犹如大海行船有了航标,就会有前进的方向和力量,我们就能以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
7.课堂小结
方式一:展示NBA小黄蜂的事迹。设问:博格斯是怎样创造奇迹,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现实的?通过解析人物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对本节课进行知识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深化认识,提高境界。
方式二:互助热线活动:一位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向互助热线打来了电话,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他走出困境、战胜挫折。让学生充分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战胜挫折的方法,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第三篇:思品练习
1我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这一天,家家都吃月饼。我还知道,在秋天还有一个爷爷奶奶的节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________节,我们要_________老人。2我和同学一起
,真快乐!
3和小伙伴一起),真快乐!4和爸爸妈妈一起
,真快乐!同学误会我了,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作业多,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园垃圾多,我是值日生,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学病了,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复习题
一、填空。
行人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过马路时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马路行走靠右行。
防火安全要注意:不玩火、不随便拉电线、禁火场所不吸烟。
乘车时,要做文明乘客,应按顺序上车。上车后,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4乘车时应注意按顺序上车、互相谦让、上下车不推挤、不大声喧哗。5 假期里我学会了扫地、做饭、洗衣服、买菜、挑选西瓜、游泳、画画。我们保护好的旅游点的环境应该做到:不摘花草、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踩草坪。古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团圆吉祥,因此中秋节要吃月饼。圆月和月饼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俗称团圆节。
我们在平时的日子里,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这才是对祖国做好的报答。
9我们的首都北京,北京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天坛、长城。
10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11根据肤色的特征,全世界可分为三大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我们中国人大多属于黄色人种。黄色人种的肤色黄、眼睛黑、头发黑。
12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我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在国庆节这天,人们都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自己国家的热爱。
13火警电话 119 急救电话12 匪警电话110, 14生命是第一位,当别人发生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关心,但是,抢救要讲究方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16我国幅员辽阔,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有56个民族,有55个少数民族。国旗、国徽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17果实生长过程播种、发芽、浇灌、夏初开花、果实成熟。
18不同的地方秋天的景色不一样,我们到大自然中找秋天,我们大家一起游戏,一起分享秋天给大家的快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
19我们从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找秋天。
20秋天也要多开窗通风,在注意空气流通。
21只有先喜欢自己,别人才会喜欢你。
22发扬自己的优点,再多想大家学习,你的优点会变得更多。23你真棒,只有用心学,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变成自己的。
24当别人做错事时,我们应该谅解,体会别人的心情就不会嘲笑别人了。25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很重要,和同学和睦相处同样很重要。26如果他想遇到困难或受到挫折,我们应该安慰和鼓励别人。
27个人对集体就像一滴水对大海,一粒沙对沙漠,一棵树对森林,一颗星对天空,一个同学对班集体。
28金灿灿的稻谷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秋天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及时增减衣服,保持身体健康。
3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咱上哪自己、展示自己努力做到自己最好的。真诚的为别人的优点或进步感到高兴。
31一个人办不到的事,很多人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就有可能办到。
32在家的一天过着有规律的生活,劳动的一天汗水中包含着快乐,旅行的一天处处都有新发现,生病的一天才知道健康的重要,上学的一天才知道学习的重要,每一天都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意义。快乐的每一天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33中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歌唱祖国的儿歌有哇哈哈、祖国祖国多美丽、小朋友爱祖国。
34外出时应准备:水、伞、药品、衣服、钱、指南针和地图。
35十月就飘大雪花是北方,一年四季盛开鲜花的是南方。东南西北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36我知道了不起的人物有李云迪、冰心、钱学森、姚明、林丹。
37秋天成熟的水果有柿子、苹果、梨。秋天成熟的庄稼有稻谷、大豆、高粱、玉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8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果实的成长离不开土地、阳光、雨水。
39秋天过后。我们要做好迎接冬天的准备:和妈妈准备冬装、为小树添衣服、给小狗做个窝、增强体质。
40不要盲目模仿别人,我要做个最好的我。换个位置想一想,心情就会不一样。41如果我不小心伤害了你,让我对你说声对不起,请你原谅我,让我们做好朋友。
个人组成我们小组,20个人组成我们的班级,个班组成我们的学校。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我都要做到最好。
有事商量着办,互相配合着做,大家决定了的事,照着做。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9月30日。
二、简答题。
1寒假快到了,你打算怎样过寒假才有意义?
答:我打算过一个有意义的,不一样的寒假:①每天早晨7点按时起床,然后去锻炼身体不少于一小时;②每天坚持帮妈妈做一些家务;③每天下午坚持学习2小时;④每天看1个小时的动画片;⑤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一次。2我们外出时要注意些什么事项?
答:我们外出时应注意:①带好行李;②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③不到危险地方玩耍;④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⑤按时回家,不让家人担心;⑥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
3、假期要注意哪些安全?
答:假期安全很重要,我们要注意:①不在烈日下曝晒;②不攀高;③不逗弄小动物;④不在危险地方玩耍;⑤少吃零食;⑥一个人在家不给陌生人开门。
4说说你在哪里可以见到国徽?
答:我在天安门城楼上、护照上、身份证上、警帽上、法院大楼上等见过国徽。
5、说一说你在假期里做过的一件事。
答:假期里的一天,爸爸妈妈去地里干活了,我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突然天黑了下来,我想可能呢要下雨了,想到爸爸妈妈没带雨伞,我连忙拿了两把伞,急急忙忙地跑到地里,我刚把伞送到就下起了大雨,爸爸妈妈夸我懂事了。
6、送别秋天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答:送别秋天的方式方法有:①捡落叶,做树叶画;②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③和同伴去秋游;④把秋天的美景用相机拍下来。
7、秋天有哪些特征?
答秋天的特征:秋天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要多喝水;秋天许多花都谢了,可菊花不怕冷,很美丽;秋天许多树的叶子枯黄后从树上落下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许多果实成熟了。
8说一说你长高的秘诀(方法)有哪些?
答:我长高的秘诀是:①不挑食、不暴饮暴食;②勤锻炼;③早睡早起;④多吃蔬菜和水果;⑤多喝牛奶;⑥经常补钙。
9、小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答:我是一个快乐的孩子,我喜欢看书,喜欢唱歌。我尊敬老师,关心同学,我爱爸爸妈妈。但有时,我也很贪玩;有时,我很懂事,我很勇敢,有时我也 很胆小,我喜欢我自己。
10你是怎样赞美别人?答:我是这样赞美别人的:对学习好的同学,我会说:“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对歌唱得好的同学,我会说:“你唱歌真好听,我喜欢听你唱歌。”对帮助我的同学说:“谢谢你,你真好。”
11、说说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答:升国旗的时候,我们都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12、写一写你对祖国的祝愿。
答:我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秋季保健中饮食要注意些什么?
答:秋季保健饮食要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
14你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夸奖吗?说说你做了什么事受到夸奖,你有什么感受?
答:有一天,小云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老师看见了夸我是个好孩子,我开心极了。
15说说你平时生活中是怎样与人相处的?
答:我平时生活中与同学相处时对人有礼貌,不欺负小同学,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与伙伴们分享,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说说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答:我吃饭时很小心,不弄掉饭菜,不乱倒饭菜,能吃多少打多少。
判断对错。(1)、我才不值日呢,拖地多累啊!()(2)、我们小组值日生多,不差我一个,我今天不去了。()(3)、今天我值日,我要早点到校,擦好黑板,摆齐桌椅。()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出发前仔细检查所带的物品。()
2、为了看到更美的景色,小华没有随同学一起旅游。()
3、小刚说:“我们长大了,秋游时要学会照顾自己,不用互相帮助。”()
1、我是家中的小皇帝,爸爸妈妈什么都不用我做。真好。()
2、我是男子汉,我要帮助妈妈干家务活。
()
3、雄鹰飞上蓝天,多美啊,我也要向雄鹰学习,做飞翔的小雄鹰。回答问题
美术课后,地面有纸怎么办?用完教室里的扫除工具怎么办? 秋游出发前要注意什么?
2、秋游时,乘车要注意什么?
第四篇:北师大八年级思品上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2013—2014 玉湘中学xymmmcx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步入青春年华
第一课 感受青春律动(P2)
第一站青春多美好(P3)第二站五彩青春路(P7)第三站青春圆舞曲(P10)
1、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征?(P8)(是什么)
(1)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
(2)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是青春期的重要心理特征。
(3)尝试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是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2、为什么说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美好)时期(P4)(为什么)
(1)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青春期也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3)青春期还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4)青春期的情感、情绪十分丰富。
(5)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
3、怎样度过我们的青春期?(P11)(怎么办)
(1)我们要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2)我们要积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3)我们要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第二课 共享花季友情(P15)
第一站青春平行线(P16)第二站友情价更高(P18)
4、什么是同学友情(朋友)?(P15P17)(是什么)
(1)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
(2)能互助互学,共同面对,经历困难成长。
(3)思想沟通,情感共鸣,坦诚相待,用心交往。
5、为什么说友情是一条青春平行线?(P17-18)(为什么)
(1)懂男女有别。
(2)异性能成为朋友。
(3)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须的。
6、友情价更高,珍惜友情我们应怎样与异性相处(如何交往)?(P19)(怎么办)
(1)学会与异性相处。适度、有分寸,不冷淡、拘谨,不太亲密、随便。
(2)学会正确对待异性的好感。保持适当的距离。欣赏对方、不沉溺其中。
(3)要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少个体交往。
补充:异性同学交往的注意事项(P20)
坦诚大方,互相尊重;热情大方,文明礼貌,不轻浮、有分寸;
外出以群体活动为主,避免个别交往等等。
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
第三课诚实为本(P26)
第一站诚实最好(P27)第二站诚实待人(P30)
7、诚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什么)P268、诚实的意义有哪些?(P27)(为什么)
(1)诚实能使我们心怀坦荡,形成健康的人格。
(2)诚实能使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3)诚实能使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和谐。
9、怎样做到诚实待人?(P30)(怎么办)
(1)我们要真诚待人。(2)必须履行承诺。
(3)要坚持实事求是。(4)勇于改正错误。
(5)也要讲究策略。
第四课信任无价(P35)
第一站信任最珍贵(P36)第二站相互信任(P39)
10、信任——是对一个人品质和能力肯定,是人们感情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P35)
诚实与信任有何关系?(P36)(是什么)
诚实和信任是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
11、信任他人和获得他人的信任有何重要意义?
或信任的重要性(意义、作用)(P37)(为什么)
(1)可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2)可减少焦虑、身心放松。
(3)可获得他人支持帮助,激发自信心。
(4)是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可以使交往更为顺畅。
(5)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
(6)能减少猜忌,消除疑虑,提高交往效率。
12、怎样才能做到相互信任?(P39)(怎么办)
(1)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信任他人。
(2)要珍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3)要努力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4)信任不等于轻信。
第五课尊重他人(P43)
第一站尊重乃公德之始(P44)第二站学会尊重(P47)
13、尊重的含义是什么?(P44)(是什么)
(1)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
(2)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
14、尊重的意义?(P45)(为什么)
(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15、我们要如何尊重他人?(P48)(怎么办)
(1)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2)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3)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敬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
(4)尊重他人,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5)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第三单元珍视公民资格
第六课公民的权利(P54)
第一站我们是公民(P55)第二站公民的基本权利(P58)
16、公民的涵义(P55)(是什么)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
{补充:*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个国家的根据(关键).*公民与国籍两者密切联系,都是法律概念。}
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有哪些?(P56)(是什么)
(1)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叫原始国籍。
(2)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国籍,叫继有国籍。
17、公民身份有何意义?(P57)(为什么)
公民身份(1)意味着我们对国家的归属,对民族的依附和对文化的认同,(2)意味着我们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3)同时,会受到国家的帮助与保护。
(4)一个人丧失了自己的国籍,也就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18、什么是宪法?(P59)(是什么)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19、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59)(是什么)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人身自由权利(3)通信自由权(4)受教育权
(5)政治自由权利(6)宗教自由权利(7)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8)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利、(9)社会经济权利等。
20、如何理解基本权利?(P62)(是什么)
(1)由宪法规定,(2)反映公民与国家之间本质关系,(3)体现公民在国家中地位,是公民权利和义务中最重要部分,其他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第七课保障未成年人权益(P66)
第一站我们的权利(P67)第二站正确对待权利(P74)
21、什么是未成年人?(P68)(是什么)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2、我国未成年人在哪些方面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P68)(是什么)
(1)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2)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3)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
(4)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也要受到保护。
(5)未成年人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该受到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保障安全权、损害求偿权等)(这方面权益给侵犯怎么办?①向消费者协会反映②找厂家或商家协商③向工商部门反映④向人民法院起诉)
23、未成年人的权益受法律那些方面的特殊保护?(P72)(是什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24、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权利?(P75)(怎么办)
(1)珍视自己的权利。(2)我们应采取合法手段获得权利。
(3)我们应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
(4)我们应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补充:为什么要珍视自己的权利?即珍视自己的权利有何意义:
① 权利是保障我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石②权利是自我价值和人的尊严的体现
③可以维护自己权益不受侵害④可以维护法律尊严,促进政治文明发展。)
第八课做守法的公民(P81)
第一站认真履行义务(P82)第二站培养守法精神(P86)
25、权利和义务有何关系?(P83)(是什么)
(1)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享受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补充理解: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在我国,不允许存在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
26、怎样做一个守法的公民?(P87)(怎么办)
(1)知法----要学会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
(2)守法----要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护法----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27、我国法律将违法行为分为哪两类?(P89)(是什么)
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
第四单元承担社会责任
第九课维护公共秩序(P92)
第一站生活需要秩序(P93)第二站自觉维护秩序(P96)
28、秩序和规则有何关系?(P93)(是什么)
(1)生活离不开秩序。(2)秩序离不开规则。(3)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自觉遵守。
29、规则有哪些类别?(P93--94)(是什么)
社会规则既包括完备的法律法规,也包括道德规范。法律是最严格的规则。
30、我们应如何维护社会秩序?(P96)(怎么办)
(1)维护社会秩序是文明的表现。(2)维护社会秩序,要从自己做起。
(3)维护社会秩序,也要做一个监督员。(4)维护社会秩序,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第十课勇于承担责任(P101)
第一站我们的责任(P102)第二站做负责任的人(P106)
31、树立责任意识有何重要意义?(P103)(为什么)
负责任的人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尊敬和赞赏,不负责任,就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谴责。
32、责任的本质是什么?(P103)(是什么)
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
33、不同的社会角色各有何不同的社会责任。我们未成年人有哪些责任?(P105)(是什么)
(1)作为子女,有责任为父母分忧,(2)作为学生,有责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3)作为公民,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1、我们应怎样做个负责任的人(P106)(怎么办)
(1)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从小事做起,培养责任感;考虑行为后果,三思而后行。
(2)我们要对他人负责。为他人着想,守诺。
(3)我们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关注社会、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第五篇:八年级思品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思品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新学期开始,为切实有效地搞好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特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改革探索意识,积极探求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路子,较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开拓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课程计划,完成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的教学目标任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开展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册书包含四个单元九课的内容,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围绕学生生活圈的扩展,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一法制教育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依法享有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生活中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
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四、学情分析
初一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大多数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自觉的学习。也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学风散漫,对学习成绩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培养人为目的,为人师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 .树立正确的业务观念,认真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教法,做到心中有书,熟练掌握教材,努力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最佳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课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精讲多练,及时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提高起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和法制教育,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4 .搞好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对教材有大体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到课堂有练习、课后有作业,并且当堂的知识当堂消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搞好课前、课中两个提问;做好课堂、单元、期末测验的准备及分析总结工作。.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以鼓励为主,不轻易批评。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建立自信心,并结合授课因材施教,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学习兴趣。.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上就是我本学期的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还需在今后的教
学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不断充实完善,取得更好的教学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