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2:1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

第一篇:浅谈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

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

XXX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3级

摘要:西双版纳是民族文化资源的富矿,文化内容极为丰富,有生态文化、雨林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水文化、村落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民间工艺文化、贝叶文化、节庆文化、普洱茶文化、饮食文化、傣医药文化、知青文化等。了解西双版纳文化对于旅游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本文将从西双版纳文化习俗、西双版纳民间工艺等七个方面对西双版纳进行介绍

关键词:文化习俗 民间工艺 佛教建筑 特色

在云南的南部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这里文化丰富、鲜活、独特,它是在热带雨林自然生态土壤中产生形成的文化,是以傣族为主的西双版纳各民族人民创造、传承的文化,是由多国毗邻的优越区位带来的多元交融的文化。了解西双版纳文化,在旅游中身临其境感受版纳纯正的风土人情、体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一、文化习俗

(一)、文学特征

傣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的长诗就有550余部。《召树屯与楠木诺娜》、《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作为多类比和美化动物的举止,如流行广泛 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

(二)、艺术特点

傣族的音乐悦耳动听,除了为舞蹈伴奏外,常与诗歌相结合。雕刻、绘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民族习俗

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

在傣族的《回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在其中起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制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的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傣族民居──竹楼,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表示勇敢、美观,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

二、民间工艺

(一)、傣族通巴与花包

通巴、即挎包。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线、棉线为原料织制。包长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包正面、侧面、后面。或织花卉鸟兽、或织几何图形,包底部缀有彩穗。

(二)、民族服装

美观、素雅简洁的傣族女装;绣有各色图案、镶有银饰品的哈尼族、基诺族男装;古朴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装。州民族工艺品厂,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诺族服装生产,以传统布料与现代布料相结合;传统款式、色泽、饰品和现代款式、饰品相结合,设计缝制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进入市场。[12]

(三)、木板画

以木质细腻、色泽鲜明的木材和优质的层板为原料,采用绘样、锯裁、拼帖等方法,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自然风光的雕刻艺术品,拼帖在成板框内,精心打磨、修饰而成。(四、木雕、根雕

传统木雕,多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于拜佛。进入80年代以后,木雕随之出现。主要木雕产品,是木象、木狮、木牛、木马、人像、变形人、木

(五)、手镯、木项圈等。

(六)、黑陶

1991年5月,勐海县乡镇企业局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兴建工艺美陶厂生产黑陶。1992年开始出坛、罐、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

(七)、银饰品与蝴蝶装饰制品

传统银饰品,主要有钗、耳环、项圈、手镯、臂环、胸饰、脚镯、戒指、腰带等。

三、佛教建筑

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

四、民族节日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泼水节、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 生”。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

五、旅游景点

(一)、原始森林公园

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二)、勐仑植物园

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

植物园中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和物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16]

(三)、野象谷

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

(五)、傣族园

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建成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

(六)、橄榄坝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七)、勐腊望天树

勐腊补蚌望天树空中走廓距景洪190多公里,距离勐腊县城18公里。

(八)、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九)、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200亩,其前身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作标本园。

(十)、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在允景洪城内的曼听寨边,千年以前是西双版纳如片领的御花园,傣语称其为“春欢”(魂园)。随着荒地开垦为花果园,来这儿居住的人增多,而成为如今的曼听寨。公园占地400余亩,建有一座纪念周恩来总理1961年到曼听寨参加泼水节的纪念铜像。

(十一)、基诺山寨

基诺民俗山寨位于野象谷至勐仑植物园之间的基诺乡巴坡村,位于景洪市东部,距景洪市28公里,西距勐养镇70公里,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此地。

(十二)、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于勐海县西边约20千米处,距离景洪70余千米的勐遮区景真乡的小团山上。八角亭是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金帽式样而设计的,始建于1701年。

(十三)、民族博物馆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的南联山半山坡,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三面被葱茏的天然林、橡胶林环抱。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1.55亿元。[18]

六、特产美食

(一)、茶叶

在勐海有一株1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并经古道远销中亚及西亚地区。[19]

(二)、咖啡

小粒咖啡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咖啡品种,浓郁的香醇之中,有一种特有的回甜,是热带非洲出产的咖啡所不能比拟的。[19]

(三)、热带水果

版纳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常年水果不断。有香蕉、菠萝、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番荔枝、菠萝蜜、荔枝、桂圆、椰子、羊奶果、酸多依、木瓜、山竹、甜角、橄榄和西番莲等。

(四)、药材

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众多奇异的药材。“活血圣药”血竭就是其中的一种。血竭又称“麒麟竭”,主要医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风湿麻木、妇科杂症等疾病,同时也是配制药品“七厘散”的主要原料。[19]

(五)、南药

西双版纳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

(六)、砂仁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这种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具有行气、健胃、消食等效用。

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西双版纳从70年代引种成功,每株每年可分生植株15株左右,自然结实率一般为20%~40%,最高可达70%,在自然状态下,每公顷可产225千克。西双版纳已广种植200多公顷,部分白豆蔻已开花结实,现有产量约3000千克左右。引种面积,位居全国榜首。

(七)、萝芙木

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原有野生种。萝芙木根有镇静、降血压、活血镇痛作用。用下于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是提取“利血平”“和寿比南山”的原料。西双版纳虽有野生萝芙木,但藏量有限。因此,医科院药植所于60年代开始引种催叶萝芙木,中国萝芙木、印度萝芙木等十多种萝芙木属植物。引种成功的催萝芙木中利血平含量高达0.1%,位居国内引种地之首,已用于制成“降压灵”投放市场,首批出口阿尔巴尼亚。

(八)版纳地毯

版纳地毯是中国羊毛手工编织地毯中具有独特地方民族风格的一种。版纳地毯选用本省所产优质羊毛作原料,精心纺织而成。

(九)野生蜂蜜

西双版纳的原始自然环境成就了版纳山系列产品“品质天成、绿色健康”的生态特征。

七、特色食品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傣族风味自成体系,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点是:香、脆、酸、辣、鲜。

参考文献

[2]沈祖祥.中国与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3]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旅西双版纳[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 张佐.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5]唐嘉耀,辛建荣.民俗的传承、创新及旅游开发[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4).

第二篇:告庄西双景开展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报告

告庄西双景民族文化体验园开展文化

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情况报告

告庄西双景,占地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160万㎡,总投资约65亿元,共分五期开发。告庄西双景以重现古时景洪盛景为蓝本,以继承传统、引领未来、活好当下为发展理念,规划“一江两门九塔十二寨”,定位为“面向东南亚的大型游客集散中心”。项目融合湄公河流域傣泰民族精华,汇聚“文化、休闲、度假、体验、娱乐、旅游、商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集萃湄公河流域各国建筑集群,打造中国第一水岸傣泰休闲文化旅游综合体。

一、工作开展情况

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民族文化体验园于2016年11月10日成功入选第二批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开发傣泰文旅产业的第一平台,内容覆盖傣泰建筑、歌舞、饮食、服饰、影视等一系列文化及旅游产业。以深度体验民族文化历史、生活为内核全面开发,利用文化内容做文化传播,告庄西双景作为综合性的大型文化产业体验园,以赶摆夜市、民族非遗文化、湄公河人家四楼体验园集中展示点向游客展示并参与体验。

(一)赶摆街

赶摆街作为西双版纳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浓缩了东南亚生活的精华:有西双版纳非遗文化体验、主题酒吧及餐厅、汇集东南亚民间文化及艺人、各地特色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等,堪称体验民俗文化与东南亚风情的魅力街区。这里云集了东南亚各国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傣族陶艺、创意DIY、精美配饰,琳琅满目的各国商品让人眼界大开,是告庄西双景最具特色的购物休闲体验区。

(二)大金塔寺

大金塔寺,西双版纳地标性建筑,塔高66.6米,寓意一江连六国(中国、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一衣带水,世代友好的象征,远远望去,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九座辉煌佛塔矗立于十二座风格各异的傣寨之间,为能更好的传承傣族文化,大金塔寺已于2016年捐赠给景洪市总佛教,并更名为“大金塔寺”,之后将有高僧入驻,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传佛教胜地。

(三)象头神迦尼萨

象头神迦尼萨位于大金塔寺广场的这座象头神迦尼萨是湿婆神与雪山女神之子,在印度和泰国,人们进行任何活动前均先拜象头神迦尼萨,因为他是创生和破除障碍之神,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守护神。

(四)泰象陶

泰象陶是西双版纳首座傣陶博物馆,这里将重现大型、真实的傣族慢轮制陶场景,件件陶器精妙绝伦,堪称艺术珍品,让中外游客切身感受西双版纳非物质文化的博大精深。未来将打造成为体验傣族文化的基地和窗口,以及全国乃至全世界陶艺家、艺术家西双版纳交流中心、创作中心。

(五)民俗文化活动

告庄西双景始终坚持走“文化+旅游相结合,以文化带动旅游”之路,近年来,告庄西双景以弘扬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相继举办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际文化创意集市、文化艺术节、西双版纳傣泐文化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浪漫水灯节等20多场文化旅游活动,促成相关电视剧、综艺节目栏目组赴告庄西双景拍摄相关题材视频,使西双版纳的民俗风情、文化底蕴得到了更多旅游爱好者的关注。

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总体来说,园区开发投入大,另一方面影响告庄西双景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仍然是旅游基础设施问题,亟待全面改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二)文化艺术展示基地不完善。告庄内旅游业缺乏统一规划,景点开发各自为阵、分散,区域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民俗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许多是无形的,属于生活形态的、分散的,目前告庄内还没有形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艺术交流、民族风情展演、为一体的展示基地。

(三)运行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做到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研究、开发,存在着条块分割、活力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为使告庄西双景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独特的民族、人文、区位等优势,以打造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旅游对外开放的窗口为目标,按照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景点的发展思路,促进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化景区建设,提高品牌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坚持把打造新景点、提升现有景区品味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落实措施,积极推进,走品牌化路子。提升现有景区建设水平。

1、加强告庄内一期、二期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积极做好国家AAAA级景区申报工作,提高运营水平;加强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停车场、行车道、并按国家AAA级标准修建完善卫生间;

2、加快建立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为游客提供调度、集散、咨询、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景区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

3、建立景区解读系统。深入挖掘告庄内各景点、历史文化遗存点内涵,方便游客了解景点造型意义和文化内涵;

4、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在主要交通线路补设旅游标识,完善告庄内的旅游标识系统,充实规范通往景区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

(二)加快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依托告庄西双景内历史文化,加快挖掘开发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符号的特色旅游纪念品;结合自然资源及地方文化特色,将傣族独特贝叶文化、傣陶、傣锦、造纸等传统手工艺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全方位立体式体验民族风情。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

1、提升告庄西双景对外宣传渗透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牌、报纸、微视频等媒介,集中宣传告庄西双景内特有的文化底蕴。、2、希望相关政府部门(景洪市委宣传部、旅发委、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加大对告庄西双景的广泛宣传,为告庄西双景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四)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对旅游文化的投入 相关政府部门重点围绕提高旅游发金、加大文化旅游企业奖励补助、建设旅游宣传平台、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出台具体意见,通过政策支持,引领景洪市旅游业发展。增加政府对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根据财力情况加大对旅游开发项目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景区大力开发红颜自身文化,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对开展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景区给予相应的奖励。

告庄西双景民族文化体验园

2018年4月7日

第三篇:北京纳波湾月季文化产业园旅游线路指引

纳波湾月季文化产业园旅游线路指引 一:驾车:

1:五环至南中轴路下,往南一直走经过六环、魏善庄镇,前行过铁路桥约1.3公里至右边后苑上村,右转直走约3.2公里,路右边即到纳波湾园区。

2:从京开高速走至12出口下,前行兆丰桥左转沿魏永路直走约5公里到东大路交叉口,右转2.5公里至西刘路交叉口,右转200米,路右边即到纳波湾园区。3:从京开高速走至13出口下,前行至瓜乡桥左转,沿庞安路直走约5公里至东大路交叉口,左转约3公里至西刘路交叉口,左转200米,路右边即到纳波湾园区。

二:坐地铁、公交线路

坐地铁4号线到“清源路站”下,从C口出来,在“黄村公园”公交站点乘坐“兴23”“兴24”公交车,一直到“陈各庄东口”站点下,回走200米,路右边即到纳波湾园区。

第四篇:纳文化认同与传承研讨会策划书

纳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第一届泸沽湖纳文化研讨会

主办单位:丽江市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泸沽湖摩梭民俗博物馆

策划人:曹建平木里 多吉 尔青

目录

二、活动主题................................................2

三、活动时间................................................2

四、活动地点................................................2

五、活动对象................................................3

六、活动内容.................................................3

七、研讨会时间安排....................................3

八、注意事项................................................4 第 1 页

一、活动目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纳”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处在现代经济冲击下的摩梭人,需要在全球化和现代性社会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摩梭人的生活提高了,可摩梭传统在流失;泸沽湖的旅游发展了,可摩梭文化在淡化;摩梭年轻人去了远方,可祖母屋仍然是他们最温暖的归宿和期待。历史上,我们是纳;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摩梭文化正在逐渐被遗忘和消逝。来到泸沽湖的媒体和游客让摩梭形象得到了大量传播,可也对我们的文化和传统产生过严重的偏见和误解。摩梭人面对自己不断变迁的文化该怎么办?借过年之机,丽江市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诚邀所有热爱本民族的同胞以及研究摩梭文化的各界人士,在洛水村摩梭民俗博物馆参加第一届泸沽湖纳文化研讨会,会议旨在从摩梭人自己的角度去探讨摩梭文化的历史与传统,让摩梭人产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二、活动主题

纳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三、活动时间

报名活动:2018年2月7日——10日 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2月10日12:00 报名电话:***(戈瓦兵玛)***(高如杜杰)

会议时间:2018年2月12日——14日

四、活动地点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落水村摩梭民俗博物馆

五、活动对象

1、研究纳文化的专家学者和权威老人

2、热爱纳文化的社会全体人士

第 2 页

六、活动内容

1、前期工作:

①前期宣传:由负责宣传的人员在2018年2月7日前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宣传本次研讨会。

②通知:通知时间为2018年2月11日中午12:00,由丽江市摩梭文化研究会筹划组召开会议并通知参会人员。

2、研讨会内容:

1、达巴文化讲座(邀请云南和四川达巴参与研讨会)

2、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民族认同专题讲座

3、民族认同与传承专题讲座

4、全体参会人员交流讨论会

5、全体参会人员探讨摩梭文化未来发展道路

七、会议活动安排表

2018年2月11日

10:00-17:00 摩梭民俗博物馆签到

2018年2月12日 10:00-11:00 开幕式 12:00-14:00 休息时间 14:30-17:00达巴文化讲座

2018年2月13日

09:00-11:00 会议(民族认同与传承专题讲座)

14:30-17:00 会议(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民族认同专题讲座)

第 3 页

2018年2月14日

09:00-11:00 会议(参会人员提出看法建议进行交流)14:30-16:00 会议(总结发言)16:10-17:00 闭幕式

八、注意事项

1、各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筹备工作计划要求推进工作;

2、与会人员需提前10分钟入场,保证会议顺利进行。

第 4 页

第五篇: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之一,而众多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有学者这样定义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系指人类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残余。在全国掀起一股文化旅游浪潮的环境下,本文就中国各地的一些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旅游

中国

民俗

摘要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ltural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activities, andmany scholars about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ourism ha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For example: the cultural tourism is a kind of alternative tourism operators to provide goods.The key cultural tourism in cultural tourism, only in the form of.The cultural

tourism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to realize tourism behavior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understand culture.Some tourism refer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human tourism:cultural life of

human

scholars define cultural to a vanishing

way

of memory “picture” or “local characteristics”, is a remnant of this way of life.The country set off a wave of cult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hinese around some typical folk culture tourist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正文:

旅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级消费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旅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旅游活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世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接待国,可见我国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呈现多类齐全。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生产、商业、贸易的经济文化,乃至婚丧礼仪、岁时节令的社会文化和游艺竞技的文体文化,都有其特独的民俗。二是地域覆盖面宽,地方色彩浓。中国地域广袤,气候复杂,其民俗事象既有全国共同性,又有地方差异性。三是民族特点鲜明,民俗事象异彩纷呈。除了汉民族的特色以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特色。这众多的民族便为中国民俗资源的异彩纷呈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发中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吸引性提供了前提。

(三)民俗旅游资源犹如旅游业中有待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开发的原料 开发,就是要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民间的民俗资源,经过发掘、整理、筛选和升华,使其具有招揽游客观光的功能。并不是所有民俗资源都可开发为旅游资源。民俗资源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因素和事象。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消费正向高层次发展,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在旅游目的地参与多种有趣活动,以亲身体验异质文化模式带来的奇特感受,进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民俗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满足旅游者寻求异域情趣的需求,所以观赏乡土风光,考察风土人情的各类特色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受到了日益增多的旅游者青睐。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探寻异域风俗为主的态势。

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旅游企业和旅游投资商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尝试,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有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等等。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主要问题有以下3点。

(一)民俗被淡化 以无锡的吴文化主题公园为例,它是一个以挖掘吴地民俗文化而成功的主题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吴地几千年的传统风俗文化,然而,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

(二)民俗文化被同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由于与外界接触少,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然而随着国家的开放,异地、异国文化介入,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被冲淡和同化,如湘西在未开发之前保留着大量淳朴的民俗和民风,然而,当国外旅游者进入后,取而代之的是衬衣、西装,各种流行的长短裙,穿民族服装的人少了,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被柏油马路和水泥取而代之,当地的传统与文化逐渐消逝。

(三)民俗特色文化被庸俗化 民俗特色旅游魅力无穷,并非说明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就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那种随意照搬、盲目建设,重经济轻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以民俗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制“捐献”,结果游客大呼上当,于是对它敬而远之。还有些地方在优美的旅游胜地搞起《西游记》、《封神榜》等所谓文学名著景点,不仅工艺粗糙,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用恐怖的东西来招揽游客,最终也只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

三、开发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中国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突出的特点。抓住民俗特色旅游的优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国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搞得比较好的例子来看,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深层次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 文化是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民俗旅游的实质是追求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因此,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挖掘文化内涵,注意突出特色,创奇出新,突出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要素的特色,显示其独特性,以特色取胜。二是把民俗文化旅游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 所谓软件建设,是指文化活动的组织安排、文化节目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所谓硬件建设,是指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吸引物,又可以较快地积累硬件建设所需的资金。硬件的建设要根据旅游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要根据民俗文化的要求为旅游者提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切忌只注意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注意建设饭店而忽视管理饭店,以免失去平衡,妨碍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三是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地方文化,移植与嫁接外来文化 中国许多表演艺术都根植于地方文化,以吴文化公园为例,它是一座独具吴地文化特色的园地,在“吴地住宿馆”里展示的是古朴的堰里农舍和家庭手工作坊。在那里,可以看到酿酒、打豆腐、纺织所用的各种设施,并且有当地人亲自为游客做示范,给外来游客一种新鲜的感觉。吴文化设计力求使公园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使游客进入公园后,接触到古老而又新奇的民情风俗,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当然,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同时还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要注意移植外来文化,如深圳世界之窗的艺术表演就移植了世界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四是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 现代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乃至经、贸、商相结合、相配套的系统。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许多旅游者常常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中华民族众多,民俗各异。如西藏的雪顿节、云南泼水节、四川的火把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各具民族特色,这些对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许多地区正是以民俗活动为吸引物,积极开展经贸洽谈与商品展销会,从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川凉山举办火把期间每天设3000多个商业摊点,日销售额比平时增加7倍。所以,必须把民俗活动与经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五是“雅”与“俗”相结合 旅游目的地的表演要注重雅俗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从经营角度说两者缺一不可。不雅就没有比较优势,没有吸引力,不俗则市场规模太小,经济上不可行。雅与俗的结合有两种途径,雅的节目搭台,俗的节目唱戏。即开辟一些高雅的演艺产品来吸引游客,产生轰动效应。另一种途径雅之俗化,即把那些高雅的表演性艺术产品部分化成群众能够参与的艺术产品。如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素有“陶都”之美称,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宜兴的制陶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在以前,我们看不到这种高雅艺术的制造过程,但是聪明的宜兴人将这种制陶流程俗化,在陶都宜兴丁蜀镇,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各种陶瓷艺术品,而且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制陶的过程。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参与性强的民俗化的节庆艺术表演节目很多,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射箭、赛马和摔跤),维吾儿组民间舞蹈“赛乃姆”,纳西族的“巴乐跳”,黎族的跳竹竿等等,都很适合在旅游地展开。最后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 要增加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充分开发近似、异特与拟古资源。旅游心理学认为,两种知觉对象如果相似,易为人们知觉并乐以接受,这就是求似心理。旅游者看到似曾相识的民俗事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同自身联系起来,产生一种亲切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对侨居国外异域的华人来说,往往由此激发起强烈的归属感、民族感和爱国心。对这类旅游对象,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近似越好,以充分满足“寻根求源”的欲望。至于求异,则更易理解,因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求异的欣赏活动,这对外国游客来说特别重要。他们往往有猎奇求新的心理。对这类旅游对象来说,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异越好。当然,一定不要违反民族政策,不要做出有损少数民族形象和有伤民族情感的事来,至于求古或求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旧,这是游客的另一种心理需求。当今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生活的氛围,故而对越古旧的东西越喜爱,以满足怀古怀旧的欲望。故民俗设施宜旧不宜新、宜拙不宜丽。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产资源,因地取材,就地利用。

总结:

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遍及全球的大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大众化的民俗文化旅游正从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全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必能使中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雷.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2(2).[2] 沈祖祥.中国与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3] 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 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4).

下载浅谈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西双版纳文化与旅游(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

    旅游文化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是什么意思?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市旅游宣传口号新鲜出炉,采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旅游文化doc

    1.大梨树生态农业旅游区 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大梨树国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南郊10公里处,总面积21.37平方公里,距沈丹高速公路凤城出口仅5公里。......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课程论文 班级:旅游09班姓名:李国翠 学号:120093604017 江南水乡的风俗民居与饮食 摘要:江南是一个美丽富庶的地方,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水乡的民俗民......

    旅游文化

    [摘要]色彩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因其本身的形象性和渗透性,与旅游开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色彩文化对于旅游资源评价、文化发掘、特色主题打造、色彩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线路设计......

    旅游文化

    一. 宗教文化和旅游景点相结合介绍其特色和价值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宗教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形......

    旅游文化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an: Today my topic is …… When travel to an interest, you just can’t help reminding of the time passing away. You may wonder w......

    文化旅游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美国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他们一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文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界定的。日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文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