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12: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

表格是简明、规范的科技语言,是医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比鲜明、表达力强、易得要领、便于计算和分析等优点,已成为现代科技文献不可缺少的表述手段.据笔者统计,本刊1995年全年杂志即应用各种类型之表格212个

平均约30个/期.但是,从编辑加工来稿中我们发现,表格存在问题较多.根据国家标准 GB1.1-87 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规范化要求,笔者对上述212个表格进行了自查分析,结果发现标准化、规范化符合率仅为29% 62/212.由此可见,医学论文表格之质量亟待提高.现将表格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以期对作者来稿有所裨益.1.表格的选择:作者来稿中,常常出现文字、表格、插图重复表述同一内容的现象.这样既未给作者提供最多、最新的信息,又浪费了宝贵的篇幅,实不可取.那么,作者在编制表格时,应首先判别它的必要性:(1)如表格栏目中的内容基本相同或为相同类型的表格,应尽量删除或合并.(2)如表的内容简单,仅少数几个统计数字,可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应以简要文字叙述.(3)如同时使用插图和表格表述同一内容,应考虑选择那种表述形式更为合理.通常强调事物的形貌或参量变动的总体趋势时,以插图为宜;相反,对比事项的隶属关系或对比量的准确程度时,则以表格为宜.2.表格的种类: 文字叙述表:表格以文字叙述为主,多见于临床研究论文中各种病症的比较.采用文字表时应注意归类总结,力求专业术语少而精,并根据需要加用表线.2 统计表:是医学论文最常用的一种,它在表达、积累、分析、比较资料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作重点介绍.3.制表原则:(1)自明性强:表格是完整的、可独立存在的形象化语言.表格的内容应简洁直观,以数字表达为主,避免夹杂过多的文字,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效果.(2)主谓清楚:作者在精心设计表格时,应力求科学、准确、一目了然.一个好的表格应具有语言学上的逻辑性,即主谓清楚、层次分明、标目合理.4.制表技巧 即基本要求 :(1)结构完整:表格的组成要素如下所示.表格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常为表题不切、过简或转行时未注意语气的停顿;主谓语标目不准确或主语标目缺如;有的排列混乱,合计项或谓语纵标目分层时未加横线等.(2)内容突出:表格的排列应简单明了、内容突出.根据对主语标志处理的不同,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复合表应用最为广泛,但其自身对照表较难理解和编制.来稿中常见的问题是重点不突出、自明性差、重复或资料不全,令人费解.(3)逻辑排列:统计表中的主语一般指被说明的事物,多为文字 如组别、类型等.有时也可以是体现主语的时序 如年份 或数字组段

如时间、分值.谓语一般指用以说明主语的指标,多为数字以及体现谓语的成分

如例数、百分数、标准差或标准误等.通常主谓语标目合起来可以构成一句完整的话.来稿中常见的问题是主语或谓语缺如、或主谓颠倒,例数或动物数写在主谓语标目后等.(4)对比鲜明:作为分析用的表格,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达到此目的,应将对比事项 组别、指标

进行必要的准确的归类,按比较的需要靠近排列.来稿中有的表格虽列出了很多数据,但由于标目不合理或未给出标目,读者难以理解,使表格失去了应有的、清晰的逻辑对比功能.(5)表达准确:如比和率的运用,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区分,简单的以“%”代标目或将比误为率.而有的表虽列出了百分比或百分率的数值,但表题、表头、表身内均未列出总例数,给读者比较分析带来困难.5.表内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上下个位对齐.数字中如有 “±” 或“~”号,则以其为中心对齐.数字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应分别写作0和0.0.未取得数据者以 “„”表示;未做者则以“—”表示.表内有效数字应一致.表内数字常见的问题是: “„”与 “—”用法混淆或一律以空白表示,不知其含义;还有的区间数缺乏连续性;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不一致等.6.表内单位:表格的单位有共用单位和特有单位.共用单位可直接写在表题后并加圆括号,特有单位可写在相应标目后并加圆括号,且表体内单位应与正文一致.单位中常见的问题是书写错误;计量单位列在表内数据后或不标示;体液检测值单位未换算成L而用ml或dl表示;时间单位用法不一,有的用中文,有的用符号.按中华医学会规定,表格中时间单位统一用符号表示,如伤后时间(d),而不写作伤后时间(天).用作分母时,原则上应与分子的计量单位表示法相同即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同用中文或同用符号 如次/日、r/min.7.表格的注释:表题、标目或某个数据需注释时,可在其右上角加注释符号,并在表下用相同的符号加注相应的文字.对表需作附加说明者,可在表下加“注:„﹍”,句末不用标点.个别作者投稿时由于未仔细核对,常常是表中数据标有 * ,表下却没有注释;或表下有注释,表内数据却无注释符号.8.表格中的统计符号:论文中的显著性检验,只在表下注释P值是不够的.应将检验方法、计算结果及P值均列出,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实际差异的大小.一般将统计结果的表示方法如x±s或x±sx写在表题后面或谓语标目处.t值或P值等作为标目词时不能只写“P”、“t” ,而应加“值”.表下注释P值结果时,应注明比较对象(如××与××比较,t=××,*P<0.05).我们发现不少来稿中表内数据为××±××,却未注明是x±s还是x±sx、t作标目时未加“值”字;表下注释P值结果未注明比较对象.动物数或例数均以n替代,按中华医学会规定应一律用中文如鼠数、犬数、例数表示.9.表格的编排位置:表格的位置应紧随“见表×”或 “(表×)” 之文字的自然段落之下,即先见文,后见表.如作者将所有表格另纸放在最后,正文中也应以“表×” 标示其所在位置.

第二篇: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二章 汉字 第五节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

“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

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这样,消除了汉字长期以来繁简并存,多体并存的混乱情况,统一了汉字的形体,初步建立起汉字字形的规范。

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作为一般书刊等出版物汉字印刷体字形的标准。《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汉字的标准印刷字体,对汉字的笔画数目、笔画形状、笔画顺序、结构方式都作了说明,建立了印刷用汉字字形的规范,使印刷体与手写体基本达到一致。现在一般书、刊、报中所使用的字体,依据的就是这个字形表。

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了《现在汉语通用字表》,字表收字7000个,不但规定了现代通用字数量,而且规定了每个汉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和笔形,所以是一个规范字形的字表。

目前,汉字定形需进一步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的整理也亟待进行。如“笔画—笔划”、“繁琐—烦琐”之类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另外,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部件的数量、名称和具体写法,也需要进行研究,定出具体的规范。

(三)定音 定音就是为所有现行汉字规定标准读音。要对异读字、多音字等加以审定,消除异续和不必要的多音现象,要做到每个现行汉字都有明确规定的普通话读音。

现代汉语用字的读音,过去有许多不确定的情况,如“波”念bo,也可念po;“械”含xie,也可念jie;“庇”念bi,又念pi等形成了异读,这种一字多音的现象往往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必须进行整理。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1800多条异读词和190多个地名的读音进行了审议,并在1957年—1962年期间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1963年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根据使用情况及语言的发展,普通话审音委员会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于1982年开始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审核通过了修订稿,正式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使现代汉语异读词的读音有了规范化的标准。例如“呆”统读“dai”,“绕”通读“rao”,其余的读音废除。

现行汉字的定音工作还应该继续进行,人名、地名的异读,应进一步审订,轻声词、儿化词在书面上表示不出来,口语里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编写相应的词表。另外,一些多音多义字的读音也不应该审定,而且要把定音和定量、定形结合起来考虑,采取最佳方法进行审定。

四、定序

定序是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汉字的排列问题,涉及面相当广,如字典、词典的编篡,目录、索引的编制,图书、档案资料的检索,都需要有统一的排检方法,才能便于人们掌握运用。因此,确定汉字排列顺序的标准,意义十分重大。现有的各种检字方法,都需进一步标准化。比如部首法,在现行的各种字典、词典中运用标准不一,部首的数量不统一,字的归部原则不统一,有些字取部规律不明确,这些都影响到汉字的查检。1983年国家曾编制《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既有字形方面的,又有字音方面的,还有字序方面的,这里着重从字形方面提出一些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字形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写规范字。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有关部门研究整理由政府主管部门以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的字。这部分字在规范汉字中只占少数,多数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字形规范化的具体要求是:

1、正确书写和使用简化字,不滥用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如“_、_”),也不用1986年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体字和自造的简体字(如“_、_”)。

2、正确书写和使用正体字,不滥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已淘汰的异体字(如“_、_”),但后来恢复使用的28个异体字除外。

3、正确书写和使用新字形,不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已淘汰的旧字形(如“_、_”)。

4、正确书写和使用地名用字,不用经过更改后已淘汰的地名生僻字(如“_、_”)。

5、正确书写和使用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不用《部分计量单位统一用字表》中已淘汰的译名用字(如“_、_”)。

6、正确书写和使用传承字,包括笔画、笔形、部件等,不写错别字。

三、笔画简化

简化字也叫简体字。群众造字同一个字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来造,字形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产生一字多形,笔画必然有繁有简。一般把笔画繁的称为繁体字,笔画简的称为简体字。但是,这里所说的“简体字”是特指由国家明文规定取代繁体字而推广使用的简化字。

(一)《简化字总表》

1、《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中有223个简化字跟1935年旧教育部公布的《简体字表第一批》完全相同。1964年,有关部门根据推行的实际情况,并加上了遵照国家规定用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重新整理、编制了《简化字总表》,于1964年5月出版发行。

《简化字总表》共分三个表:第一表收的是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这些字的繁体如果作为别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简化字作类推简化。如“_”简化为“儿”,但“倪”不能简化作“_”。第二表收的是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如“华”为可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那么“_”、“_”、“_”、“_”等都可类推简化作“哗”、“桦”、“晔”、“烨”。14个简化偏旁中,“_”、“_”、“_”、“_”只能用于左偏旁,其他10个不论在字的任何部位,都可类推简化。第三表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表内所有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后面,都在括弧里列入原来的繁体。对于一部分有特殊情形,需要加以说明的简化字,则都加了脚注。此外,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有些被淘汰的异体字和被选用的正体字繁简不同,一般人习惯把笔画少的选用字看化简化字。为了便于检索,《简化字总表》把这些字(共39个)列表作为附录。附录还列出了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生僻地名用字,以备查验。

为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并对个别字和注解作了调整:

(1)在第一表中删去“迭[叠]”、“象[像]”,此外“复”字的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这就是说,“叠”、“像”、“覆”不再作“迭”、“象”、“复”的繁体字处理。

(2)在第二表中删去“罗”字字头下的繁体字“(_)”。

(3)在第三表中简化偏旁“罗”字下增收“_”,这就是说“_”不再简作“罗”,而改为简作“啰”。

(4)在第一表中“了(瞭)”条下加注:瞭读lia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a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

(5)第一表中“余(餘)”条的注,由原来的“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馀仍用“馀”,改为“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文言句“馀年无多”。

(6)在第三表中“雠(_)”条下加注:“雠:用于校雠、雠定、仇雠等。表示仇恨、仇敌义时用仇。”

以上调整共牵涉到七处,四处是字的调整,三处是加注或调整注。经过这样的调整,简化字的实际数量是2235个。其中第一表350字,第二表132个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1753字。

这2235个字简化以前平均笔画是每字16.1笔,简化后为10.3笔。被简化的字大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很高。所以,2000多字的简化大大缓解了汉字书写的繁难。

2、所谓“二简”字 所谓“二简”字,指的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年)中所收简化字,共853个。由于“二简”中有些简化字不够成熟,也有的简化得不很合理,试用步骤又过于急促,因此,不到一年就停止试用。1986年,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决定立即停止使用“二简”字,并指出:“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二简”方案虽然废止了,可是方案中的字却废而不止,仍在社会上流行。例如: 餐(攴)赛(_)漆(_)演(_)藏(_)舞(午)街(_)道(_)建(_)感(_)

这些不规范的所谓“二简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我们应该遵照国务院的决定,停止使用“二简”字。

(二)汉字简化方法

简化字是群众在使用汉字的实践中创造的,事先没有统一的简化方法。不过,把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可以发现简化字字形和繁体字字形之间有下面几种差异:

第一种 局部删除。有的删半边,如:務--务、號--号、廣--广、飛--飞;有的删大部分,如:豐--丰、蟲--虫、滅—灭、習--习;有的删小部分,如:婦--妇、標--标、墾--垦、隨--随。有的字局部删除之后,还有小的变形,如:麗--丽、處--处。

第二种 偏旁更换。有的把不太合理的结构变得比较合理,如:態--态、竊--窃、證--证、膠--胶;有的把难写的声旁换成易写的声旁,如艦—舰、癰--痈、犧--牺、曆--历;有的把难写、难称说的偏旁换成易写、易称说的偏旁,如:環—环、慶--庆、聯--联、對--对、難--难、鳳--凤、風--风、區--区。

第三种 全部更换。例如:萬--万、竈--灶、叢--丛,釁--衅、驚--惊、衆--众、體--体、靈--灵。

以上的分类是从繁、简字形的差别来看的。如果从别的角度,还可以提出另外一些简化方法,(1)例如有些简化字是起用了古字的字形结构(如萬—万、禮--礼);(2)有些字是利用同音而写法简单的字来代替,叫做同音替代(如“ 鬥争”的“ 鬥”用“升斗”的“斗”来替代,“ 穀物”的“穀”用“山谷”的“谷”来替代);(3)还有些简化字是从原字的草书简化而来(如樂—乐、爲--为、東--东、專--专)。

(三)简化字、繁体字对应问题

1、简繁字转换问题

《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同繁体字之间,大部分是一对一的关系。这部分简化字在简繁转换时一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可是,还有少部分是一对几的关系。这部分字简繁转换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对应情况。例如:

复(複)、获(獲)、签(簽)、纤(纖)、苏(蘇)、坛(壇)团(團)、须(須)、脏(髒)、钟(鍾)、当(當)、发(發)汇(彙)、尽(盡)、历(曆)、卤(鹵)、恶(惡)、摆(擺)

简化字中还有一部分采用同音(近音)替代法而简化的。这部分字单从字形来看,既是一个非简化字,又是某个繁体的简化字。例如:

板(板)、表(表)、(別)、卜(蔔)、才(才)、厂(廠)、冲(沖)、丑(醜)、出(出)、担(擔)、淀(澱)、冬(冬)、斗(鬥)、丰(豐)、谷(穀)、刮(刮)、广(廣)、柜(櫃)、合(合)、后(後)、胡(胡)、划(劃)、回(回)、伙(夥)、几(幾)、家(家)、价(價)、姜(薑)、借(借)、卷(卷)、克(克)、困(困)、腊(臘)、蜡(蠟)、累(累)、里(裹)、帘(簾)、了(了)、么(麽)、霉(黴)、面(面)、蔑(蔑)、辟(辟)、苹(蘋)、仆(仆)、朴(樸)、千(千)、秋(秋)、曲(曲)、确(確)、舍(舍)、沈(沈)、适(適)、术(術)、松(松)、涂(塗)

万(萬)、咸(鹹)、向(向)、旋(旋)、叶(葉)、余(餘)、御(禦)、吁(籲)、郁(鬱)、愿(願)、云(雲)、折(折)、征(征)、症(症)、致(致)、制(制)、种(種)、朱(朱)、筑(築)、准(准)、干(乾)、蒙(檬)、台(台)、系(系)、只(只)

用同音替代的办法简化汉字虽然减少了笔画,却使一形兼表两字,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例如“_”与“后”原先是读音相同但形义都不同的两个字;“_”是先 的 ;“后”是名词,表示君主或君主的配偶。简化字规定两个字都写作“后”,“_”作为繁体字被废除,这样一来,古书中的这两个字就被混而为一了。《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所谓“前后”指的是孝文帝前妻,但很容易被误解为前前后后的意思。这类字使用时应注意。

2、偏旁类推简化问题

汉字简化时,为了求简,汉字构字的系统性常常会有所突破,一是繁体字中相同的偏旁部件在简化后却成为不同的偏旁部件;二是繁体字中不同的偏旁部件在简化后又成为相同的偏旁部件。熟悉繁体字而不熟悉简化字的人要特别注意这类情况,防止不恰当的偏旁部件类推简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注意第一表中不能作偏旁使用的352个简化字以及第二表中可作偏旁使用的132个简化字。

四、字形整理

以前,我国使用的汉字字形相当混乱,除了繁体、简体的问题外,还存在字形的小差异。有些字在汉字出版物中结构和轮廓相同,笔画数目和笔形却有少量差异。例如“吴”(新字形)和“”(旧字形)等。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6196个通用汉字规定了通用字体的规范字形。这个规定涉及笔画的数目、笔画的形状、笔画的顺序和字的结构模式等。此后,人们就把《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的字形称为新字形,把过去的字形称为旧字形。

对旧字形的整理主要考虑从简从俗,让印刷体尽量跟手写体一致,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部件的调整

(1)合并部件。如把“月”(月亮的“月”)、“月”(“肉”字的变形)、“丹”(“丹”的省写)等部件合并为“月”(变形是“月”)。

(2)更换部件。如:争(爭)、摇(搖)、温(溫)、奂(奐)

2、笔画的调整

(1)笔画直化。如:直(直)、俞(俞)

(2)笔画省减。如:吕(呂)、奥(奧)、蚤(蚤)、者(者)

(3)笔画连接。如:花(花)、研(研)、鬼(鬼)、牙(牙)、印(印)、垂(垂)。(4)笔画延伸。如:灰(灰)、角(角)、敖(敖)

(5)改变笔形。如:言(言)、令(令)、冬(冬)、非(非)

3、笔画、笔势和结构尽量便于横写

(1)将部分撇笔改为横笔。如:屯(屯)、丰(豐)(2)改变笔势方向。如羽(羽)

(3)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变半包围结构为非包围结构。如:默(默)、感(感)

4、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同一个字宋体和手写体笔画结构不一致时,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体。如:半(半)、教(教)、即(即)、骨(骨)。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公布之后,我国报刊书籍的铅字字形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字形,大大减少了同一个字存在细微差别的混乱情况。可惜这样的字形整理工作,香港、台湾地区还没有进行。目前来自港台等地的有些电脑汉字处理系统中的字,用的还是旧字形,使用时应该注意。

五、精简字数

汉字数量很多,即使是通用汉字、常用汉字,也还有几千个,一字多形(异体字)的情况严重,增加了学习和用字的困难。

精简字数,重点是整理异体字。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村(村)、并(並)。汉字的异体字很多,必须加以整理。

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这个表列出810组异体字,共1865个,每组选定一种形体作为规范字,其余的1055个作为异体字予以废除,只在翻印古书或作姓氏时可以例外。

1956年3月23日,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出补充通知,恢复“坂(_、阪),“锉(_、挫)”两个字组中的“阪、挫”为规范汉字。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了被《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的11个字:沂、_、晔、_、诃、_、_、划、_、诓、_。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确认了被《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的15个字:“翦、邱、於(wu yu)、澹、骼、彷、菰、溷、徼、熏、黏、桉、楞、晖、凋”,这样以来,实际废除的异体字为1027个。

整理异体字的原则是从俗、从简和照顾书写方便。从俗,就是选定通用较广的,废除比较生僻的。如“冰()、皂()、同()、因()”。有的字虽然比同组的其他字笔画稍多,但因通行面广,也就被选定为规范字。从简,就是在通用的前提下,选定笔画少的,废除笔画多的。如“瓮()、岳()、泄()、决()、栖()等。书写方便,就是说如果有上下和左右两种部位格式的字,为了便于书写,一般选定左右部位的字为规范字。如“略(略)、峰(峰)、锹(鍬)、峒(峒)、群(群)等。也有少数几个上下部位的字,因为群众习用,仍选定为规范字,如“拿”、蟹(蟹)。

精简字数除整理异体字外,还包括更改县以上地名生僻字和更改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1955年3月30日至196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用同音常用字代替县级以上地名中使用的生僻字,共精简了15个地名字。例如江西的“新淦县”改为“新干县”,新疆的“和阗县”和“和阗专区”改为“和田县”和“和田专区”,贵州省的_水县改为习水县。

1977年7月20日,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20个计量单位名称中使用的复音字和生僻字,并选定新译名,如,英制计量单位“哩、_、_”等字,读成双音节,违反了一个汉字一个音节的规律;读为单音节li、chi、cun,又容易与我国市制的“里、尺、寸”相混。因此确定废除“哩、_、_”,用两个字“英里、英尺、英寸”来表示。同理,公用计量单位的旧用字“_、_”等,也已废除而改用“厘米、千瓦”。

第三篇: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二章 汉字 第五节 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现代汉字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的国家标准。能够分析简体字的简化方法。掌握重要概念:简体字和繁体字、正体字和异体字、新字形和旧字形。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现代化社会要求各项事物标准化,以提高使用效率,便于多方交流;信息化的发展推动图书情报、印刷排版、生产管理、办公室事务等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实现自动化和现代化。为此,人们要求现代汉字有一个数量限制,要求汉字字形稳定而明确,要求字音按照规范的普通话确定标准读音,要求汉字字序规范化,统一字典的查字法。就是说,要求在对现代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做到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以提高用字的规范。

(一)定量

“定量”主要是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总量,包括常用汉字、通用汉字及各类专业用字的数量。确定了标准用字量,有利于人们的学习和运用。在教学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规定识字教学的要求;在出版印刷方面,可以准备固定数量的字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新闻通讯方面,能加快传送消息的速度;在汉字信息处理方面,能减少工序。总之,确定了汉字用字的标准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大大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供电脑中文信息作为交换码使用,《辅助集》也已于1990年公布。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这一系列规范化基础工程的完成,是定量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汉字定量研究中还有一些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指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翻译用字中的生僻字和新造字。按照汉字定量的要求,姓名用字、地名用字、方言字、科技专用字、译音用字都有必要制订字表,加以适当的限制。

(二)定形

定形是为所有现行汉字确定标准字形。无论印刷体、手写体都要有明确的字形标准。

我国在汉字定形方面,先后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5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文字改革委员会编辑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收入2236个简体字(1986年重新发表时又略有调整)。这样,消除了汉字长期以来繁简并存,多体并存的混乱情况,统一了汉字的形体,初步建立起汉字字形的规范。

1965年1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作为一般书刊等出版物汉字印刷体字形的标准。《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汉字的标准印刷字体,对汉字的笔画数目、笔画形状、笔画顺序、结构方式都作了说明,建立了印刷用汉字字形的规范,使印刷体与手写体基本达到一致。现在一般书、刊、报中所使用的字体,依据的就是这个字形表。

1988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公布了《现在汉语通用字表》,字表收字7000个,不但规定了现代通用字数量,而且规定了每个汉字的规范字形,包括笔画数和笔形,所以是一个规范字形的字表。

目前,汉字定形需进一步整理异体字。异体词的整理也亟待进行。如“笔画—笔划”、“繁琐—烦琐”之类同音、同义而异形的词语。另外,汉字笔画的种类、名称和具体写法,汉字部件的数量、名称和具体写法,也需要进行研究,定出具体的规范。

(三)定音

定音就是为所有现行汉字规定标准读音。要对异读字、多音字等加以审定,消除异续和不必要的多音现象,要做到每个现行汉字都有明确规定的普通话读音。

现代汉语用字的读音,过去有许多不确定的情况,如“波”念bo,也可念po;“械”含xie,也可念jie;“庇”念bi,又念pi等形成了异读,这种一字多音的现象往往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必须进行整理。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1800多条异读词和190多个地名的读音进行了审议,并在1957年—1962年期间分三次发表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稿》,1963年出版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根据使用情况及语言的发展,普通话审音委员会采取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于1982年开始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1985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视部审核通过了修订稿,正式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使现代汉语异读词的读音有了规范化的标准。例如“呆”统读“dai”,“绕”通读“rao”,其余的读音废除。

现行汉字的定音工作还应该继续进行,人名、地名的异读,应进一步审订,轻声词、儿化词在书面上表示不出来,口语里有一定的随意性,应该编写相应的词表。另外,一些多音多义字的读音也不应该审定,而且要把定音和定量、定形结合起来考虑,采取最佳方法进行审定。

四、定序

定序是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

汉字的排列问题,涉及面相当广,如字典、词典的编篡,目录、索引的编制,图书、档案资料的检索,都需要有统一的排检方法,才能便于人 们掌握运用。因此,确定汉字排列顺序的标准,意义十分重大。现有的各种检字方法,都需进一步标准化。比如部首法,在现行的各种字典、词典中运用标准不一,部首的数量不统一,字的归部原则不统一,有些字取部规律不明确,这些都影响到汉字的查检。1983年国家曾编制《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现代汉字规范化问题既有字形方面的,又有字音方面的,还有字序方面的,这里着重从字形方面提出一些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字形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是:写规范字。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有关部门研究整理由政府主管部门以字表等形式正式公布的字。这部分字在规范汉字中只占少数,多数是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字形规范化的具体要求是:

1、正确书写和使用简化字,不滥用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被简化的繁体字(如“_、_”),也不用1986年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体字和自造的简体字(如“_、_”)。

2、正确书写和使用正体字,不滥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已淘汰的异体字(如“_、_”),但后来恢复使用的28个异体字除外。

3、正确书写和使用新字形,不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已淘汰的旧字形(如“_、_”)。

4、正确书写和使用地名用字,不用经过更改后已淘汰的地名生僻字(如“_、_”)。

5、正确书写和使用计量单位名称用字,不用《部分计量单位统一用字表》中已淘汰的译名用字(如“_、_”)。

6、正确书写和使用传承字,包括笔画、笔形、部件等,不写错别字。

三、笔画简化

简化字也叫简体字。群众造字同一个字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来造,字形会有所不同,这样,就会产生一字多形,笔画必然有繁有简。一般把笔画繁的称为繁体字,笔画简的称为简体字。但是,这里所说的“简体字”是特指由国家明文规定取代繁体字而推广使用的简化字。

(一)《简化字总表》

1、《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

1956年1月,国务院通过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中有223个简化字跟1935年旧教育部公布的《简体字表第一批》完全相同。1964年,有关部门根据推行的实际情况,并加上了遵照国家规定用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重新整理、编制了《简化字总表》,于1964年5月出版发行。《简化字总表》共分三个表:第一表收的是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这些字的繁体如果作为别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简化字作类推简化。如“_”简化为“儿”,但“倪”不能简化作“_”。第二表收的是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如“华”为可作偏旁使用的简化字,那么“_”、“_”、“_”、“_”等都可类推简化作“哗”、“桦”、“晔”、“烨”。14个简化偏旁中,“_”、“_”、“_”、“_”只能用于左偏旁,其他10个不论在字的任何部位,都可类推简化。第三表是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表内所有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后面,都在括弧里列入原来的繁体。对于一部分有特殊情形,需要加以说明的简化字,则都加了脚注。此外,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有些被淘汰的异体字和被选用的正体字繁简不同,一般人习惯把笔画少的选用字看化简化字。为了便于检索,《简化字总表》把这些字(共39个)列表作为附录。附录还列出了经国务院批准更改的生僻地名用字,以备查验。

为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并对个别字和注解作了调整:

(1)在第一表中删去“迭[叠]”、“象[像]”,此外“复”字的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这就是说,“叠”、“像”、“覆”不再作“迭”、“象”、“复”的繁体字处理。

(2)在第二表中删去“罗”字字头下的繁体字“(_)”。(3)在第三表中简化偏旁“罗”字下增收“_”,这就是说“_”不再简作“罗”,而改为简作“啰”。

(4)在第一表中“了(瞭)”条下加注:瞭读lia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a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

(5)第一表中“余(餘)”条的注,由原来的“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馀仍用“馀”,改为“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如文言句“馀年无多”。

(6)在第三表中“雠(_)”条下加注:“雠:用于校雠、雠定、仇雠等。表示仇恨、仇敌义时用仇。”

以上调整共牵涉到七处,四处是字的调整,三处是加注或调整注。经过这样的调整,简化字的实际数量是2235个。其中第一表350字,第二表132个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1753字。

这2235个字简化以前平均笔画是每字16.1笔,简化后为10.3笔。被简化的字大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很高。所以,2000多字的简化大大缓解了汉字书写的繁难。

2、所谓“二简”字

所谓“二简”字,指的是《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年)中所收简化字,共853个。由于“二简”中有些简化字不够成熟,也有的简化得不很合理,试用步骤又过于急促,因此,不到一年就停止试用。1986年,国务院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决定立即停止使用“二简”字,并指出:“今后,对汉字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

“二简”方案虽然废止了,可是方案中的字却废而不止,仍在社会上流行。例如:

餐(攴)赛(_)漆(_)演(_)藏(_)舞(午)街(_)道(_)建(_)感(_)这些不规范的所谓“二简字”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我们应该遵照国务院的决定,停止使用“二简”字。

(二)汉字简化方法

简化字是群众在使用汉字的实践中创造的,事先没有统一的简化方法。不过,把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对照,可以发现简化字字形和繁体字字形之间有下面几种差异:

第一种 局部删除。有的删半边,如:務--务、號--号、廣--广、飛--飞;有的删大部分,如:豐--丰、蟲--虫、滅—灭、習--习;有的删小部分,如:婦--妇、標--标、墾--垦、隨--随。有的字局部删除之后,还有小的变形,如:麗--丽、處--处。

第二种 偏旁更换。有的把不太合理的结构变得比较合理,如:態--态、竊--窃、證--证、膠--胶;有的把难写的声旁换成易写的声旁,如艦—舰、癰--痈、犧--牺、曆--历;有的把难写、难称说的偏旁换成易写、易称说的偏旁,如:環—环、慶--庆、聯--联、對--对、難--难、鳳--凤、風--风、區--区。

第三种 全部更换。例如:萬--万、竈--灶、叢--丛,釁--衅、驚--惊、衆--众、體--体、靈--灵。

以上的分类是从繁、简字形的差别来看的。如果从别的角度,还可以提出另外一些简化方法,(1)例如有些简化字是起用了古字的字形结构(如萬—万、禮--礼);(2)有些字是利用同音而写法简单的字来代替,叫做同音替代(如“ 鬥争”的“ 鬥”用“升斗”的“斗”来替代,“ 穀物”的“穀”用“山谷”的“谷”来替代);(3)还有些简化字是从原字的草书简化而来(如樂—乐、爲--为、東--东、專--专)。

(三)简化字、繁体字对应问题

1、简繁字转换问题

《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同繁体字之间,大部分是一对一的关系。这部分简化字在简繁转换时一般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可是,还有少部分是一对几的关系。这部分字简繁转换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对应情况。例如: 复(複)、获(獲)、签(簽)、纤(纖)、苏(蘇)、坛(壇)团(團)、须(須)、脏(髒)、钟(鍾)、当(當)、发(發)汇(彙)、尽(盡)、历(曆)、卤(鹵)、恶(惡)、摆(擺)

简化字中还有一部分采用同音(近音)替代法而简化的。这部分字单从字形来看,既是一个非简化字,又是某个繁体的简化字。例如:

板(板)、表(表)、(別)、卜(蔔)、才(才)、厂(廠)、冲(沖)、丑(醜)、出(出)、担(擔)、淀(澱)、冬(冬)、斗(鬥)、丰(豐)、谷(穀)、刮(刮)、广(廣)、柜(櫃)、合(合)、后(後)、胡(胡)、划(劃)、回(回)、伙(夥)、几(幾)、家(家)、价(價)、姜(薑)、借(借)、卷(卷)、克(克)、困(困)、腊(臘)、蜡(蠟)、累(累)、里(裹)、帘(簾)、了(了)、么(麽)、霉(黴)、面(面)、蔑(蔑)、辟(辟)、苹(蘋)、仆(仆)、朴(樸)、千(千)、秋(秋)、曲(曲)、确(確)、舍(舍)、沈(沈)、适(適)、术(術)、松(松)、涂(塗)

万(萬)、咸(鹹)、向(向)、旋(旋)、叶(葉)、余(餘)、御(禦)、吁(籲)、郁(鬱)、愿(願)、云(雲)、折(折)、征(征)、症(症)、致(致)、制(制)、种(種)、朱(朱)、筑(築)、准(准)、干(乾)、蒙(檬)、台(台)、系(系)、只(只)

用同音替代的办法简化汉字虽然减少了笔画,却使一形兼表两字,增加了学习的困难,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例如“_”与“后”原先是读音相同但形义都不同的两个字;“_”是先 的 ;“后”是名词,表示君主或君主的配偶。简化字规定两个字都写作“后”,“_”作为繁体字被废除,这样一来,古书中的这两个字就被混而为一了。《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所谓“前后”指的是孝文帝前妻,但很容易被误解为前前后后的意思。这类字使用时应注意。

2、偏旁类推简化问题

汉字简化时,为了求简,汉字构字的系统性常常会有所突破,一是繁体字中相同的偏旁部件在简化后却成为不同的偏旁部件;二是繁体字中不同的偏旁部件在简化后又成为相同的偏旁部件。熟悉繁体字而不熟悉简化字的人要特别注意这类情况,防止不恰当的偏旁部件类推简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学习《简化字总表》(1986年新版)。注意第一表中不能作偏旁使用的352个简化字以及第二表中可作偏旁使用的132个简化字。

四、字形整理

以前,我国使用的汉字字形相当混乱,除了繁体、简体的问题外,还存在字形的小差异。有些字在汉字出版物中结构和轮廓相同,笔画数目和笔形却有少量差异。例如“吴”(新字形)和“”(旧字形)等。1965年1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6196个通用汉字规定了通用字体的规范字形。这个规定涉及笔画的数目、笔画的形状、笔画的顺序和字的结构模式等。此后,人们就把《印刷通用 汉字字形表》规定的字形称为新字形,把过去的字形称为旧字形。

对旧字形的整理主要考虑从简从俗,让印刷体尽量跟手写体一致,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部件的调整

(1)合并部件。如把“月”(月亮的“月”)、“月”(“肉”字的变形)、“丹”(“丹”的省写)等部件合并为“月”(变形是“月”)。

(2)更换部件。如:争(爭)、摇(搖)、温(溫)、奂(奐)

2、笔画的调整

(1)笔画直化。如:直(直)、俞(俞)(2)笔画省减。如:吕(呂)、奥(奧)、蚤(蚤)、者(者)(3)笔画连接。如:花(花)、研(研)、鬼(鬼)、牙(牙)、印(印)、垂(垂)。

(4)笔画延伸。如:灰(灰)、角(角)、敖(敖)(5)改变笔形。如:言(言)、令(令)、冬(冬)、非(非)

3、笔画、笔势和结构尽量便于横写

(1)将部分撇笔改为横笔。如:屯(屯)、丰(豐)(2)改变笔势方向。如羽(羽)(3)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变半包围结构为非包围结构。如:默(默)、感(感)

4、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同一个字宋体和手写体笔画结构不一致时,宋体尽可能接近手写体。如:半(半)、教(教)、即(即)、骨(骨)。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公布之后,我国报刊书籍的铅字字形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字形,大大减少了同一个字存在细微差别的混乱情况。可惜这样的字形整理工作,香港、台湾地区还没有进行。目前来自港台等地的有些电脑汉字处理系统中的字,用的还是旧字形,使用时应该注意。

五、精简字数

汉字数量很多,即使是通用汉字、常用汉字,也还有几千个,一字多形(异体字)的情况严重,增加了学习和用字的困难。

精简字数,重点是整理异体字。异体字是音同、义同而形体不同的字,如村(村)、并(並)。汉字的异体字很多,必须加以整理。

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这个表列出810组异体字,共1865个,每组选定一种形体作为规范字,其余的1055个作为异体字予以废除,只在翻印古书或作姓氏时可以例外。

1956年3月23日,文化部和文改会联合发出补充通知,恢复“坂(_、阪),“锉(_、挫)”两个字组中的“阪、挫”为规范汉字。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收入了被《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的11个字: 沂、_、晔、_、诃、_、_、划、_、诓、_。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又确认了被《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的15个字:“翦、邱、於(wu yu)、澹、骼、彷、菰、溷、徼、熏、黏、桉、楞、晖、凋”,这样以来,实际废除的异体字为1027个。

整理异体字的原则是从俗、从简和照顾书写方便。从俗,就是选定通用较广的,废除比较生僻的。如“冰()、皂()、同()、因()”。有的字虽然比同组的其他字笔画稍多,但因通行面广,也就被选定为规范字。从简,就是在通用的前提下,选定笔画少的,废除笔画多的。如“瓮()、岳()、泄()、决()、栖()等。书写方便,就是说如果有上下和左右两种部位格式的字,为了便于书写,一般选定左右部位的字为规范字。如“略(略)、峰(峰)、锹(鍬)、峒(峒)、群(群)等。也有少数几个上下部位的字,因为群众习用,仍选定为规范字,如“拿”、蟹(蟹)。

精简字数除整理异体字外,还包括更改县以上地名生僻字和更改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1955年3月30日至196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用同音常用字代替县级以上地名中使用的生僻字,共精简了15个地名字。例如江西的“新淦县”改为“新干县”,新疆的“和阗县”和“和阗专区”改为“和田县”和“和田专区”,贵州省的_水县改为习水县。

1977年7月20日,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20个计量单位名称中使用的复音字和生僻字,并选定新译名,如,英制计量单位“哩、_、_”等字,读成双音节,违反了一个汉字一个音节的规律;读为单音节li、chi、cun,又容易与我国市制的“里、尺、寸”相混。因此确定废除“哩、_、_”,用两个字“英里、英尺、英寸”来表示。同理,公用计量单位的旧用字“_、_”等,也已废除而改用“厘米、千瓦”。

第四篇:推荐 设计标准化规范化基础表格案例分享

推荐

设计标准化规范化基础表格案例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分享到QQ空间

2014-09-10 20:39:07 阅读(33259)评论(231)收藏(916)分享到:

在9月4日的文章中,我谈到了设计科学规范基础表格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下面我们以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简单的员工信息表为例,来说明标准化表格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这个表格的基本要求如下:

·员工工号从“G0001”开始编号,中间不能断号,新入职员工依次分配连续的工号

·员工姓名中不允许输入空格

·所属部门必须快速准确输入企业存在的部门,要名称统一

·学历必须快速规范输入

·婚姻状况要快速规范输入

·身份证号码必须是18位的文本,不允许重复

·出生日期、年龄、性别从身份证号码中自动提取

·入职时间必须是合法的日期

·本公司工龄自动计算得出

·为便于分析流动性,工作表要有离职时间和离职原因两列数据,离职原因是固定的几种类型

·新员工输入后,该员工的工号、生日、年龄、工龄等等计算公式自动往下复制

·表格自动美化

1、表格结构设计

根据人力资源中对员工信息管理和分析的需要,创建一个工作表,命名为“员工信息”,数据列标题如下图。

2、工号的自动连续填充

在单元格A2输入公式“=“G”&TEXT(ROW(A1),“0000”)”,就得到能够往下连续填充工号的计算公式。这里,ROW函数是获取指定单元格的行号(ROW(A1)的结果就是1,ROW(A2)的结果就是2,以此类推),TEXT函数是把一个数字按照指定的格式转换为文本。那么这个公式的结果就是G0001。如果把该公式复制到单元格A3,该公式就变成了“=“G”&TEXT(ROW(A2),“0000”)”,结果就是G0002。

3、规范姓名的输入,不允许在姓名文字中输入空格

选中单元格B2,设置有效性,其有效性的自定义公式为“=SUBSTITUTE(B2,“ ”,“")=B2”,如下图。这里,先使用SUBSTITUTE函数把输入的姓名中的所有空格替换掉,然后再跟输入的姓名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相等,表明输入的姓名中没有空格,否则就是有空格,就不允许输入到单元格。

4、规范快速输入部门名称

公司部门是确定的,在一定时期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可以使用数据有效性来快速规范输入部门名称。假如企业的部门有: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贸易部、后勤部、技术部、生产部、销售部、信息部、质检部、市场部,那么选择单元格C2,设置数据有效性,即选择“序列”,来源为“总经办,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贸易部,后勤部,技术部,生产部,销售部,信息部,质检部,市场部”,如下图。这样,就为单元格设置了一个下拉列表,从下拉列表里快速选择输入某个部门名称。

5、快速输入学历名称

员工的学历也是固定的几种。假若是以下几个: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高中,那么也可以使用数据有效性来快速规范输入学历名称。选择单元格D2,设置数据有效性,即选择“序列”,来源为“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高中”。

6、快速输入婚姻状况

单元格E2输入员工的婚姻状况。婚姻状况也就两种数据:已婚和未婚,因此也可以使用数据有效性来控制输入,也就是在数据有效性对话框的“来源”中输入“已婚,未婚”。

7、输入不重复的18位身份证号码

每个员工的身份证号码是不重复的,并且必须是18位,因此单元格F2输入身份证号码时也要使用数据有效性来控制。首先将F列的单元格格式设置成文本,然后选择单元格F2,其有效性的自定义公式

=AND(LEN(F2)=18,COUNTIF($F$2:F2,F2)=1)

这里,使用LEN函数判断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是不是18位,即LEN(F2)=18;使用COUNTIF统计在前面已经输入的身份证号码中,即将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是不是还没有输过,即COUNTIF($F$2:F2,F2)=1;然后用AND函数把这两个条件组合起来。如果两个条件都成立,表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有效。

8、自动输入性别

员工性别从身份证号码中自动提取,不需要人工输入。选择单元格G2,输入公式

=IF(ISEVEN(MID(F2,17,1)),”女“,”男“)

这里,先用MID函数提取身份证号码的第17位数字,再用ISEVEN函数判断是否为偶数,如果是偶数,该员工性别就是女,否则就是男,判断处理则使用了IF函数。

9、自动输入出生日期

员工的出生日期也是从身份证号码中自动提取,不需要人工输入。选择单元格H2,输入公式

=1*TEXT(MID(F2,7,8),”0000-00-00“)

这里,先用MID函数提取身份证号码的中间8位生日数字,再用TEXT函数把这8位数字按照日期的格式转换成文本型日期格式,最后把TEXT函数的结果乘以数字1,将文本型日期转换为真正的日期。

10、自动计算年龄

有了出生日期,我们就可以使用DATEDIF函数自动计算年龄。选择单元格I2,输入下面的公式,就自动得到员工的实际年龄:

=DATEDIF(H2,TODAY(),”Y“)

11、规范输入入职时间

入职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因为要根据这列日期计算工龄,分析流动性。由于这列日期要手工输入,就必须规范输入的入职时间数据合法有效,也就是要输入正确格式的日期。选择J2单元格,设置数据有效性,如下图所示

12、自动计算本公司工龄

有了入职时间,我们就可以使用DATEDIF函数自动计算本公司工龄。选择单元格K2,输入下面的公式,就自动得到员工的本公司工龄:

=DATEDIF(J2,TODAY(),”Y“)

13、保证员工基本信息的完整性

由于B列至K列是员工的最基本信息,是不能缺少这些数据的,因此需要保证每个员工基本信息完整不缺。选择B2单元格,把数据有效性的条件修改为

=AND(SUBSTITUTE(B2,” “,”")=B2,COUNTA($B1:$K1)=10)

也就是增加了一个条件COUNTA($B1:$K1)=10,它用来判断上一行的B列至K列的数据是否都完整了(共有10列数据)

14、规范输入离职时间

离职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因为要根据这列日期来分析离职。由于这列日期要手工输入,就必须规范输入的离职时间数据,也就是要输入正确格式的日期。选择L2单元格,设置日期数据的有效性。

15、规范输入离职原因

离职原因用来分析员工的流动性和离职状态,因此必须规范离职原因的表述文字。假如企业对离职原因的描述是下述的文字:

合同到期但个人不愿续签

合同到期但公司不愿续签

因个人原因辞职

因公司原因辞职

违反公司规定辞退

生产任务变化辞退

考核不合要求辞退

退休

死亡

其他

那么就可以使用有效性来快速准确输入这些描述文字。

16、创建表格,自动复制有效性和公式,并自动美化表格

前面我们做的数据有效性、设置公式等,都是仅仅设置了第2行的单元格,并没有选择整列来做,因为这样的话会使文件变得很大,复制很多公式也是很不方便。Excel提供了表格功能,不仅可以自动复制有效性和公式,还可以自动美化表格。

先在第1行输入第一个人的信息,然后单击数据区域的任意单元格,在单击“插入”选项卡里的“表”命令(Excel 2007)或“表格”命令(Excel 2010),如图2-20所示,即可把普通的数据区域变成了一个表格,然后再在“设计”选项卡中的“表格样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样式,就可以把表格自动美化。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员工信息管理表格,在此表格基础上,就可以建立各种自动化分析模版了,比如员工属性分析模版,员工流动性分析模版,等等。

下图是员工信息基础表的样子:

下面的三个表分别是基于此基本信息表格数据制作的员工属性分析报告、员工流动性分析报告、以及离职分析报告。这4张工作表,就构成了员工信息统计分析模版。

第五篇:目前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充分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部分企业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理解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仅把取得安全标准化达标证书作为企业今后生存唯一目的,而忽视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缺乏主动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的积极性,造成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能真正落实;

2、部分达标企业存在“重考评,轻运行”的错误观念。有些企业认为通过达标考评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安全标准化的内涵是通过风险辨识分析,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不能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其他管理人员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不明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

4、企业对安全标准化规范理解不足,对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对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10个一级要素和53个二级要素内涵理解不够,造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时企业未能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的培训活动,使职工掌握标准、执行标准、依标作业。多数企业未能把标准化文件上的“教条主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5、对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规范化管理重视不够。企业对安全标准化的一些企业认为标准化的内容就是一些制度的简单堆积。只注重制度、台账资料的制定,不重视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规范化管理,导致作业现场的风险管理控制、生产装臵维护保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等方面严重不符合《规范》要求;

6、企业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备和手段。虽然有些作业实行作业证管理审批手续,但因为确守检测手段使作业票证形同虚设。另外对其他一些实施频率不高的危险作业管理不到位,甚至未严格执行作业证管理。

7、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低,缺乏安全意识,实施标准化投入不足。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差、人员少且安全意识淡薄,短期行为严重。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资金投入不足、生产装臵简陋,工艺技术落后,作业人员资格不符等现象存在。企业员工本身文化水平与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性不相适应。尽管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能有所改善,但要促使其从被动地接受安全管理到真正主动参与安全标准化管理,其难度显而易见。企业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因安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培训教育设施的缺乏,仅停留在抄几张试卷而已。

8、企业事故应急处臵能力不足。尽管企业都已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报送安监部门备案,但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差;部分企业员工不清楚自己在应急处臵工作中担当的职责;尽管企业配备了一些应急救援器材,但部分企业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尽管企业都开展了 “应急救援演练”,大部分应急救援演练流于形式。

9、多数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缺乏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知识,安全工作不会管。在安全生产上既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也存在不会管、管不好的问题。虽对安全生产重要性有所认识,主观上想搞好安全生产,但对如何搞好安全生产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措施,不熟悉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懂安全专业知识,又缺少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专家提出的具体问题如下:

一、主要负责人与职责

1、主要负责人对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有哪些不明确;

2、安全承诺书无发文记录和收文单位签字;

3、要求不仅对安全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考核,而且还要进行原因分析进行整改;

4、安全管理网络图中安全管理机构不能与其他部门并列;

5、安全职责要覆盖到所有部门;

6、安全责任制内容不能千篇一律;

二、风险管理

1、未对部分设备设施进行为还是别和风险分析;

2、风险评价组织未以文件形式明确;人员组成不能做到全面合理;

3、分先评价记录与清单中的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应一一对应,清单上应有明确全面的控制措施;

4、定期评审风险控制结果要有记录;

5、法律法规变化时要进行风险评价;

三、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1、对使用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识别和获取不要遗漏,要明确规定方式和时机;

2、须按照规定每年对清单上的法律法规进行符合性评价,不得流于形式;

3、至少要有规定的32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工作岗位要有相关规章制度且有发放记录和;

5、操作规程应该有危化特性和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并发放到所有岗位有发放记录; 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定期评审和修订,修订后及时进行学习培训;

四、培训教育

1、换证单位各要素提供过去三年资料不全;

2、外来参观学习人员无教育培训记录;

3、外来施工单位台账内容不齐全;

4、企业负责人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无本人签字;

5、安全管理部门或专职安全员未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

五、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

1、生产设施台账及相关记录应含监控设施;

2、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非防爆电器;

3、工艺过程和工艺变更要进行风险分析;

4、检维修管理制度要民孤儿规定检修的时间和频次;

六、作业安全

1、操作任何监护人不得是同一人签字;

2、大部分作业规程未明确规定作业分级;

3、职业危害告知牌要含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急救措施和作业场所的检测结果;

4、所有的危险性作业活动都要进行风险分析;

5、企业要严格按照变更管理制度,履行申请、审批、实施和验收程序,变更的验收要形成报告并将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七、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1、危化品档案中应包含所有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产品,以及助剂和催化剂和化验分析用的剧毒化学品;

八、职业危害

1、要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完善的实施方案;

2、要按照职业病目录逐一辨识,不得有遗漏;

3、要区分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档案的区别;

4、企业职业危害检测报告的结果不符合要求的要有整改计划和方案;

5、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有毒有害场所未按规定设置应急撤离通道;

6、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台账内容未明确报废期限和三证是否齐全;

九、事故与应急

1、事故档案“四不放过”的处理要有相关人员受教育的记录;

2、要有应急救援器材台账和维护保养记录,要有责任人和职能部门检查记录;

3、应急救援预案要有培训、演练、评审记录;

4、应急救援预案要有备案和通报记录,备案和通报部门和单位要齐全;

十、检查与自评

1、安全检查表应该有明确的检查目的、要求、内容和计划;

2、安全检查要与安全责任制考核挂钩,并有相应的奖惩记录;

3、检查出的隐患要有原因分析记录和验证记录;

下载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学论文表格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其存在的问题(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烟草物流标准化存在问题分析

    烟草物流标准化存在问题分析我国的烟草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落后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影响了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建设,造成货物流通和信息交换不畅,流通环节多,速度慢,费用增加,降......

    煤矿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5篇)

    安全生产标准化初审评分明细 一、基本条件 1、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有效。 2、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由煤......

    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检察机关“四化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着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政府形象。检察机关作为司法......

    基层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及对策 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履行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单位。近几年来,为加强工商所建设,促进工商所职......

    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机制11.17

    第三章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机制 第一节 管理架构 我们拟通过全公司范围内推行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缩短管控流程,加强服务规划化、标准化的复制效应,提高客户建议、应急、投......

    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我区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市教育局在确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年后,我们局......

    离退休标准化管理存在的困难问题

    离退休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下,做好企业的离退休标准化管理工作,切实让离退休员工感受到企业“老有所养”的人文关怀,是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虽......

    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矿业公司实现煤矿安全长治久安一项重要举措。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向高标准、新境界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