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碳旅游的含义及实现方式一
低碳旅游的含义及实现方式一
掌握特色旅游中的“低碳旅游”的含义及实现方式赵锐老师认为低碳旅游就是指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就是将旅游活动、度假方式等消费行为的排碳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使旅游既能益智益体,放松心身,保持优雅的生活方式,又在环境资源承载的范围内。
“低碳旅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旅游生产的低碳化。针对旅游产业而言,低碳旅游实际上是在经济领域对旅游产业的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旅游生产企业应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带动旅游产业以及下游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生产率,最终达到在低资源消耗、低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取得更好的经济发展。
2.旅游消费的低碳化。针对旅游消费者而言,低碳旅游首先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等。同时,对于旅游者而言,低碳旅游还是新技术、新理念的体验,比如参与碳中和旅游活动,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责任。
全国高级导游考试关于“低碳旅游”的实现方式:
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1)低碳交通。
其一,景区内实行交通管制,可采用自行车、牲畜等作为交通工具,鼓励步行游览,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景区之间的换乘可安排中巴或者电瓶车定时接送客人。其二,鼓励旅行者选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如放弃飞机,选用火车、汽车、轮船等作为出行工具,短途旅行者可徒步或骑自行车,既达到环保的目的又有益于身心健康。
(2)低碳住宿。
酒店越豪华,碳排放量一般也越高。因此在低碳旅游景区应提倡游客入住舒适、便捷的经济型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并且在酒店内不主动免费提一次性洗漱用品,提倡旅行者在住宿时自带洗漱用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3)低碳饮食。
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避免因外来品运输、包装、存储等环节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选择绿色食品,避免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添加剂的使用;选择自备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所消耗的石化产品量。
(4)低碳游览。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该讲文明,做到留下脚印不留任何东西,不随便丢垃圾;游客还可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碳汇,以弥补因为交通运输、履行消费所造成的碳损耗从而达到反哺环境的作用。
(5)低碳购物。
游客通过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惠及当地经济,可以减少当地人为了谋生而砍树、采石、挖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提低碳旅游的各种咨询,如配备专业的低碳导游,在讲解美景的同时融入低碳的知识,查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点、提低碳饮食资讯;标示“低碳营业商店”:凡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包装塑料袋、优先使用当地食材的商家皆有标示。旅游者应尽量自带引用水,不买或少买瓶装水,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以达到减少废弃垃圾量和资源浪费量。
二、是扭转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性。
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S:“低碳旅游”的实现方式: 低碳旅游要求导游员通过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使游客们建立新的旅游理论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
通过法规、制度等手段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制约使旅游活动对资源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对游客进行科学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导游人员一方面应掌握生态旅游知识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丰富环保知识成为一个精通环保业务高素质的导游人员。在低碳旅游发展中做一名优秀的生态资源宣传者、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生态教育的执行者、生态保护的调查者。
导游员另一方面还应该对游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还应该监督游客对环境的影响及时纠正和阻止游客破坏自然行为。让导游与游客共同推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1999年和2009年为中国生态旅游年。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第二篇: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
作者简介:赵敏(1977-03),女,汉族,上海财大经济学博士,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能源经济与环境政策。Email:sxaujmxyzm@163.com,通讯地址: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邮编:030801
低碳消费方式实现途径探讨
赵敏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所,上海 200433)
摘要:低碳消费方式是在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是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承担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和防止污染而采用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本文就我国低碳消费市场不完善,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比较单薄,消费结构和过程高碳化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完善低碳消费市场机制,优化低碳消费结构等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低碳 消费方式 The study on the way of realizing low-carbon consumer lifestyle
(Zhao min)
(Shanghai Univ.of Finance & Economics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 Economics Research)Abstract: Low-carbon pattern of consumption is the new way of life under glob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risis.Low-carbon pattern of consumption can protect consumers health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consume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ard, which reduce the resources waste and air pollu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is a rational consumption way.This article analysis some questions: our low carbon consumer market imperfections, less low-carbon consume idea of consumer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procedures high carbonization.According to questi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realizing low-carbon consumer lifestyle: set up low-carbon consumption conception, made the low carbon consumer market mechanism perfect, optimize low-carb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etc.Key Words: low-carbon
pattern of consumption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倡导节能减排,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不仅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方式,从而充分发掘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是近几年最热的词汇,世界各国都出台各种政策文件,为各行业的低碳减排做政策导向。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2010年,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我国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0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从公众对低碳生活的态度看,低碳正成为一股时尚潮流,低碳生活正在成为有品质生活的标志,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
2低碳消费方式实现的紧迫性
“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而政府和民众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最重要,企业则是被动的。[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西姆·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这些都说明了民众的低碳消费方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消费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这里的消费是指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它能直接满足居民的生态需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可以反映其消费生活特征、消费价值观、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在实际消费生活中,它内在地通过消费偏好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对不同消费品的选择必然引导着不同消费品的生产,从而不同的消费消费方式必然引导着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广大民众可以通过现实的消费需求引导低碳生产的方向,同时又通过消费需求的有效实现进一步推动低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消费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3]
2.1 低碳消费观念淡薄
眼下低碳一词可谓流行至极,但真正崇尚低碳生活,认可低碳生活,实践低碳消费方式的人确是少数。其一,宣传不到位,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理解有偏差。据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近日联合第三方万瑞数据公司,共同推出的《网民低碳生活调查报告》显示:低碳生活宣传和实践中,网民态度和准确认知不匹配,网民“低碳”的态度积极,但对“低碳”概念准确认知度低。97.8%的网民认为,低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94.2%的网民认为,应该倡导低碳经济而不是低碳生活;仅有10.5%的网民能够准确认知低碳概念。绝大多数网民存在低碳理解误区,62.8%的网民误认为是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和排放量”。其二,对低碳的认知和实践存在偏差。一些消费方式明知高碳却已成习惯,比较难更改;一些消费方式则明知低碳却难实行。政府与公众的消费惯性使得低碳实践难行。政府的形象工程、各大游乐场所的构建;公众对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的使用,明知是典型的高碳行为,却难以戒除。其三,现在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更多地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将其上升为内在的消费文化。2.2 低碳消费市场体制不完善
目前低碳消费没有成为生活主流,与其市场不完善是有很大关联的。其一,国家财政、金融体制对低碳产业扶持不足,因而低碳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这是造成消费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有关碳足迹的计算及碳标识制度还未建立起来,而现有的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标志管理也比较混乱,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赖度比较低。其三,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参差不齐的低碳产品充斥市场。许多商家借低碳的东风,以子虚乌有的“低碳”概念欺骗消费者,许多商品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其中不仅有节能电器,还有各种滋补品、有机食品、进口纯天然奶制品、休闲特色食品、环保面料的床上用品等。而一旦被贴上“低碳推介标识”,商品的价格都会比同类贵10%甚至20%。此种做法不仅损害了消费的利益和消费信心,更使得低碳消费市场混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2.3现有生活消费结构高碳化 实现低碳消费方式的紧迫性,具体表现在吃住用行等方方面面。现代化消费方式使人们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便利和愉悦的同时,也导致人们越来越以来与自然隔绝的人工环境系统,依赖于大量消费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4]
2.3.1饮食方面 其一,随着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消耗能源、多排放为代价生产的肉食为主的膳食结构。食谱过多偏向动物食品,一方面直接导致了人普遍的身体超重和肥胖,伴随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提升;另一方面也使渔肉产业迅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的一项报告表明,畜牧业占用了地球30%的土地,不仅造成全球暖化与生态危机,更造成全球粮食危机与粮价高涨。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声称“畜牧业是造成严重环境危机三大主要元凶之一!” 有数据为证,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有18%来自肉食,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甲烷有37%来自肉食(甲烷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3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有65%来自肉食(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96倍)。其二,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受欢迎,出现在人们的餐桌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高水平生活的标志之一。然而反季节蔬果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营养较少,添加的农药、化肥和催生剂也危害健康。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饭店消费越来越普遍,剩余饭菜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北京市平均每天产生约1600吨的剩菜剩饭柑水,占垃圾总量的17%。按照餐饮界的保守估计,人们就餐浪费掉的食物占餐桌上食物的10%左右,占GDP总量约5%。
2.3.2 建筑方面
我国城乡民用建筑面积约为400亿立方米,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CO2,建筑能耗占总能耗28%。城市居民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远远高于农村,分别为农村的2.96倍和2.74倍。城镇居民生活行为中最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为是居住,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的45.1%。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50亿平方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将以10亿平方米的速度增加。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kg,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3]建筑能耗主要表现在建筑保温、采暖、照明及装修等方面。首先是建筑保温状况的差距。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能好的多层窗。如果以北京传统的37厘米砖墙的多层住宅作为代表,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建筑进行对比,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很差,外墙、外窗漏风严重,因此,我们的单位能耗,外墙为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气密性为3-6倍。其次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能够调节控制和用热计量的采暖系统,锅炉和管网热效率也高,而我国常用采暖系统则十分落后,普遍采用一根单管上下串联散热器的做法,居民用热没有计量,也无法控制调节,不能调动住户参与节能的积极性,加上大量使用分散的小锅炉,锅炉的运行效率很低。在照明方面,从煤所含化学能转化为白炽灯照明,其总效率仅为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大户型房屋,房屋大肆装修蔚然成风,更加剧了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2.3.3交通方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交通用能迅速增加,已在总能量需求中占30%的比例。汽车交通用能大量消耗液体燃料,加剧了石油资源的快速消耗。然而,汽车交通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不高,据专家计算,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 ~0.5%。[5]。与不少发达国家家庭愿意使用小型汽车、小排量汽车相比,我国购买豪华型、大排量汽车可谓首当其冲,是典型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很多人认为汽车的豪华是车主身份的象征,地位的炫耀。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车市销量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档大排量的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以上,大排量的多功能运动车SUV同比增长48.8%。[6]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摩托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产销呈高增长态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进入了私家车购买的攀高期。从私人小汽车增长势头可见,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3年时间。购买私家车无错,但国人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甚至几百米的短程都要开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以上,但一般年行驶3-5千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小汽车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公共汽车的12倍,地铁的20倍,电车的25倍,是自行车的42-43倍。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必然导致能耗大幅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交通堵塞严重。
2.3.4 日用方面
家用电器的使用是日常生活用能的主要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机、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2006年平均每百户电冰箱、洗衣机和彩电拥有量分别比2000年增加17%、14.5%和17.7%,城镇家庭普及率分别达到96.8%、91.8%和137.4%。但我国农村彩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远远低于城市。到2006年底,彩电、冰箱在城镇家庭每百户拥有量分别达到了138.7、91.8,而农村地区的数字分别为89、22.5,普及率仅相当于中国城市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随着国家家电下乡力度的加强,农村家电拥有率将会大幅提升。从家用电器的消费来看,其消费的特征是以既消费重化工材料又持续消耗能源为支撑的,家电的大量使用必会造成煤炭资源、电力资源的紧张。比如过度使用空调,既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过度消耗能源。夏日里空调每调低1度,冬日里每调高1度,就会多浪费10%能源。
此外,许多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消费行为存在巨大的能源消耗。“便利消费”、“一次性消费”、“面子消费”比比皆是,这些消费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了更多的排放。“便利消费”,比如大多超市使用敞开式冷柜,虽然方便消费者购取,但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塑料袋的使用也是典型的便利消费和一次性消费。我国每年用掉塑料袋1万多亿个,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若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CO2。因而限塑令的意义绝不仅仅减少白色污染,更多地是减少能耗和碳排放量。而过时过节的礼品过度包装即属面子消费,过度包装消耗了过量的资源,产生过量的垃圾,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低碳消费方式实现的途径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从低碳生活的角度考虑,低碳经济要求改变传统的高碳消费观念 树立低碳消费观,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实现低碳消费方式需要从政府、社会、居民三个方面着手。
3.1 低碳生活,政令先行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政府有责任予以倡导并大力推进,配套相关的政策体系及体制机制建设。
3.1.1 政府应对低碳生活的实现构建详细蓝图
构建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国民是主角。政府应为国民实现低碳经济做出具体的规划。规划应包括明确低碳社会的内涵,描绘低碳社会的前景;构建低碳社会的意义,要让国民理解实现低碳社会必须付出的代价和实现低碳社会的好处;引导国民低碳消费,划分实现阶段,制定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低碳生活;开展国民低碳消费教育,明确每个国民应有的具体行动及如何行动,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
3.1.2 完善政策体系及机制建设,提供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
政府首先应完善并严格执行绿色核算体系建立低碳发展机制。把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各项指标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将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选拔、提升的重要标准之一。其次,改革财政税制,利用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鼓励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对低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实行减免税优惠;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高碳消费品征收高额附加税惩罚。再次,大力推进与低碳消费有关的标准及市场准入制度建设推广和实施能效标识制度、碳标识制度及其他的生态相关的标识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提供良好的低碳消费市场。此外,在消费领域,实施“碳足迹制度”和“食物运送里程制度”,推进二氧化碳可视化进程,为消费者选用低碳产品和低碳食品提供参考依据。
3.2 倡导低碳理念,引领低碳生活
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先导,在中国推行低碳消费方式必须首先进行观念破冰。消费者具备较高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是实现低碳生活的终极支撑。尽管“低碳”一词现在炙手可热,但真正的低碳生活离我们还有很长的距离,究其原因就是低碳生活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因此,展开全民低碳教育,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倾向惯性,才能实现低碳消费方式。
3.2.1政府全面开展全民低碳教育 使消费者学习有关低碳消费的知识,正确理解低碳消费的内涵和意义,才能使低碳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才能得以实现。其一,建立和完善学校消费教育体制,把低碳消费教育纳入普通国民教育体系,发挥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动我国的公民低碳消费教育。其二,政府可出面组织成立具有权威性的低碳组织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和教育,宣传推广低碳消费理念和知识,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监督,强化环境意识。要在各企事业单位、生活小区等所有场所开展低碳化教育,使得国民养成低碳化行动的好习惯。让广大国民主动选择低碳消费,追求低碳消费时尚。其三,政府率先垂范,低碳化运作,树立低碳消费榜样。
3.2.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促进低碳理念深化 各大网站、媒体、环保社团应配合低碳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强化低碳理念,大力宣传低碳意识,普及日常生活低碳化的知识,传播低碳文化,以提高大众的低碳消费能力和水平。消费者协会应该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深入并积极展开低碳消费主题活动注重活动效果增强消费者的低碳消费信心。
3.2.3 强化道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 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意识,它要求人们的消费方式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的文明、健康消费消费方式。它体现了消费者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时代精神的消费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并通过道德教育,使得公众自觉履行低碳消费义务。在具体生活和消费中,应以珍惜资源为荣浪费资源为耻;以适度消费为荣,奢侈浪费为耻。
3.3 优化消费结构和过程,推进低碳消费方式
在不降低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消费结构低碳化,可以使得我们的消费方式更健康、更科学,同时降低能耗和减少CO2排放也有巨大潜力。
3.3.1 饮食低碳化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低碳饮食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实现低碳饮食,一是在原料的选取方面,尽量选取应季的天然绿色产品。二是加大膳食平衡,加强菜品健康营养管理,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的前提下,多吃谷类、蔬菜,尽量减少肉食消费。三是培养合理科学饮食习惯,倡导“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菜打包、减少垃圾”的意识。[7]四是节能做饭,选用节能灶具,节能烹调方式,从而降低饮食消费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3.3.2 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改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技术、设备、材料及管理实现提高建筑中的能源效率,降低能耗。建筑节能可以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生态设计等多种手段。采暖方面,提高隔热保温环保建材及低碳装饰材料的使用率,入户取暖热水(或蒸汽)分户计量收费、补贴窗户双层玻璃改造、纤维板装修内保温、太阳能蓄热、地热取暖等均为有效的方法。在照明方面,从煤所含化学能转化为白炽灯照明,其总效率仅为3%;如采用荧光灯效率可以提高数倍;如果采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照明,则利用效率可以提高10倍以上。[5]当然城市建筑节能不仅仅是使用节能灯或者“熄灯一小时”活动,城市应限建高耗能的人工瀑布、喷泉及水上娱乐城等,更应提倡生态景观设计,多营造树林绿草地,绿化都市屋顶,建设空中花园,既可使建筑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扩大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降低热岛效应。
3.3.3 交通节能
面对大城市机动化及全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出现的交通与环境恶化问题,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出发,应优先考虑在短期内放慢排放量增长速度同时开发替代的新技术和交通方式。[5]一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担率,既可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费和减少大气污染,又可提高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率。二是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200万人口以上有条件的城市都应鼓励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三是控制私人汽车无节制增长和使用。从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中公交与小汽车竞争的经验得出,“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必须对小汽车进行控制”,应科学引导与管理,设法避免其大量出行。[8]四是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五是倡导环保节能的绿色交通,鼓励步行、自行车出行。在这个提倡“节能降耗”的时代,人均拥有小汽车比例十分高的欧美日发达国家积极采取使小汽车交通向自行车交通转换的政策和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
3.3.4 日用节能
实现宏伟的节能降耗战略目标,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习惯的节能细节。一是家电节能,选购节能产品,合理使用,适时断电,及时拔下插头,单是这些小习惯全国4亿户家庭就可节约用电量400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万吨。二是戒除一次性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嗜好,提倡适度消费,健康消费。三是充分利用新能源,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日常节能方法都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节能科技部组织专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研究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结论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或许无力解决臭氧层保护、沙漠化防治等重大环境课题,但只要我们身体力行做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实现低碳消费消费方式,就是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不管个人的节能减碳多么微少,只要乘以人口数,就是巨大的数字,低碳生活没有旁观者,它重在人人具体行动,贵在不懈坚持。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每个民众有责任、有义务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参考文献:
[1]徐绍史.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写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J].资源导刊,2010,(4):4-5 [2]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消费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2):31-33 [3]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消费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10):60-63 [4]吴晓江.转向低碳经济的消费方式[J].社会观察,2008,(6):19-23 [5]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18-23 [6]转向低碳经济消费方式的途径[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14 [7] http://club.changsha.cn/viewthread-749287.html [8] 朱兆芳,赵建伟,张欣红.城市道路交通与节能降耗[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0):1-8 备注:本文节能减排潜力数据引自或是参照《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而得。
第三篇: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休闲旅游实现方式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休闲旅游实现方式研究
The research of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realization under the low
carbon economic perspective 摘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牵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对于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来说,发展低碳休闲旅游成为新世界的诉求。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休闲旅游,低碳休闲旅游在现实中的操作模式,阐述了低碳休闲旅游的发展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和谐关系。旨在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低碳休闲旅游这一全新时代的来临,指导人们应用新兴的旅游方式,开展旅游活动,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low economic leads to related industry rising, especially for tourism;Developing 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 has become the needs of the world.The research introduces low carbon leisure and its realization.Meanwhile, it elaborates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carbon leisure and ecological tourism.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wants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new time of low carbon economic and teaches tourists use new way of tourism.Finally,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of low carbon.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实现方式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low carbon leisure tourism;ecological tourism;realization
1.引言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倡导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旅游业也遵循这一时代性的发展要求,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实体业界,都掀起了研究低碳旅游的热潮,推出了针对行业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这也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一个低碳的旅游时代已经来临。
2.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为了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家共同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蔡萌,汪宇明(2009)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中论述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关系。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视角,从旅游对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发展内容的响应入手,对低碳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的内涵、特征以及发展的战略基点进行了相关探讨。刘啸(2009)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充分论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同时从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联系入手进行了了比较分析。任力(2009)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长远发展研究了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金乐琴,刘 瑞(2009)在关于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建设性的提出了中国需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发展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准备。庞昌伟(2009)认为发展低碳能源供应系统是21世纪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人类能源演化递进的规律就是从高碳向低碳再向无碳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已确立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国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必将为维护世界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3.低碳休闲旅游的含义
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休闲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因此,也可以认定“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保旅游。
低碳休闲旅游,是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尊重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
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它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低碳休闲旅游实质上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响应方式,具体体现在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低碳旅游发展的内容上,因为从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途径来看:(1)低碳旅游装备和低碳旅游吸引物作为低碳技术在旅游中的实现路径,体现的是低碳休闲旅游发展的技术手段。低碳旅游装备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发展工具和设施;低碳旅游吸引物是基于低碳技术产品的旅游资源。(2)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作为碳汇机制在旅游中的实现方式,体现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环境策略。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指的是以各种自然植被等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载体构建的一种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环境类型。(3)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作为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中的实现途径,是低碳旅游发展的社会手段。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倡导的是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途径来尽量减少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从经济发展方式来看: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属于低碳旅游的生产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领域内容;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低碳休闲旅游的消费领域内容,即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方式。因此,低碳休闲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途径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途径(引自蔡萌,汪宇明2009.01)
4.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基点和实现方式 4.1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
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是低碳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碳技术目前尚处于开发和运营的初级阶段,低碳技术产品在社会上尚不普遍,大多数低碳技术产品对人们仍属于高科技的新鲜事物,因此,在某一特定空间内,大量不同低碳技术的应用和低碳产品的集聚势必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吸引,这正是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得以实现的原因。实际上,构建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广低碳技术、宣传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为以目前低碳技术“单位开发成本高、生产规模小”的发展现状来看,尚不具备与普遍推广的程度,所以通过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一方面可以解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政策、技术等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科学教育。在低碳旅游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依据现有的低碳技术水平,可以通过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产业”的开发模式,在一些社会、经济条件较为适合的地方,以建立“低碳休闲产业示范基地”的形式来实现对低碳休闲旅游吸引物的构建。
4.2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
旅游装备是旅游发展的载体,各种旅游活动的最终实现都要依托于具体的旅游设施和工具。旅游装备主要包括旅游发展中的各种旅游交通工具、旅游生活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活动设施。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是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低碳休闲旅游的实现过程中,发展低碳休闲旅游装备包涵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指通过碳捕集、碳埋存、可再生能源利用等低碳技术对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低碳化改造;另一方面指的是在旅游发展中直接使用各种低碳技术产品作为旅游发展的各种工具和设施。
发展低碳设备主要依靠设备改造和低碳高新技术的应用,具体来讲通过改造旧的高碳消耗的设施设备,来减低碳的排放。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源等低碳或零碳能源来代替旅游景区、宾馆中的能源类型和能量供应方式,如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旅游生活用品和旅游交通方式的革新。建设新的“低碳建筑”作为今后景区建设的指导。
4.3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碳汇机制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策略,即通过增加、构建碳汇环境的方式来发展低碳经济。“碳汇”一词来源于《京都议定书》中的国际“炭排放权交易制度” 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大气中碳汇量越高,大气清除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就越低。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一些植被、湿地、海塘本身就是可以成为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因此以保护和培育这些高碳汇自然生物体为主要方式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构建方式,既是发展低碳休闲旅游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休闲旅游产品质量自身质量的重要方式。
4.4倡导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
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实现要通过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在休闲旅游发展中,不同的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所产生CO2排放量差别很大。例如,在旅游交通方式中,公交汽车和铁路虽然只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34%,但却只占了13%的CO2排放总量(不包括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部分)。在旅游方式中,长距离旅游虽然只占2.7%的旅游总量,但却占有17%的CO2排放量;自行车旅游或背包旅游的CO2排放量几乎为零,而跨越南北极的旅游行为的CO2排放量却高达10吨。虽然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但作为旅游消费主体的旅游者还是有相对的自主选择权。因此,可以通过引导旅游者选择不同距离的旅游目的,不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交通方式,不同环境水平的基础设施和景区,不同类型的食物,不同环境标准的酒店等各种旅游消费方式来实现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4.5碳补偿和碳抵消
碳补偿和碳抵消是当前一种较为时尚的低碳休闲生活方式,它指旅游者通过各种形式来增加碳汇,以碳中和的形式来抵消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其它具体的低碳休闲旅游消费方式有:(1)在进行旅游目的选择时,尽量以短距离目的地来代替长距离的旅游目的地。(2)在选择航空交通工具的过程中,尽量选择最直接的方式,以减少飞机中途的停留次数,因为飞机中间起飞升降的次数越多,个人的碳足迹就越大。(3)尽量减少旅行中行旅的重量。以欧洲到澳洲为例,据计算1千克的行李重量将会带来2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4)在短距离旅游中,旅游者应该尽可能选择以火车等地面交通方式代替航空交通工具。以瑞典为例,1000千米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CO2排放量为10克,如果选择航空交通,则CO2排放量为150千克。(5)在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选择公共交通、步行、以及绿色酒店等方式来尽可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5.低碳休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而低碳旅游则体现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不存在目的地限制。
从旅游规模看,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以免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而低碳旅游不涉及旅游规模,而是强调在旅游过程中食、住、行等全方位的低碳化。
从概念的内涵上看,生态旅游的定义已经泛化了,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理论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而低碳休闲旅游是一种可量化的旅游,你随时都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量,并能利用购买绿色电力或植树进行“碳补偿”。如一次1 200公里的航空旅行,会产生166.8kg的二氧化碳,如果要进行碳补偿,则需要种植2棵树木。
低碳休闲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整个旅游过程当中,它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理念和目标都非常清楚,那就是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实现多赢。
6.结论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向低碳方向转型也是对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构建、低碳旅游装备的发展、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为发展战略基本点的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也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新的低碳休闲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2]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3] 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U K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published by TSO(The Stationery Office),2003.[4]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5] 成克武.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27-12429.[6] 金涌,王垚,胡山鹰等.低碳经济:理念·实践·创新[J].中国工程科学,2008(9).[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8]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9]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05)
[10] 蔡萌,汪宇明.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 [J].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2009(12)
[11] 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J].2009(02)[12] 金乐琴,刘 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2009(01)[13] 庞昌伟.发展低碳经济 维护生态安全[J].2009(01)
第四篇:大学生低碳旅游
关于大学生低碳旅游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15日
调查对象: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随机选取的大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我们在校区内随机选择地点和对象,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4份,回收率为94%。
本次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旅游的基本现状,并由现状出发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旅游过程中的低碳环保行为,并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低碳旅游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情况,最后预测其前景,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建议。页:1
一、对大学生旅游现状的数据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展开了调查,其中,男生占47.72%,女生占52.28%,男女人数基本相等,且以大
一、大三学生居多,分别占35.79%、45.96%。
(二)大学生旅游意向的分析
我们首先对被调查者的旅游意愿做了一个初步调查。从问卷中发现82.35%的女生有很强烈的出游意愿,而男生则普遍偏低。仅有18.6%的男生选择很喜欢出游,74.4%的男生持一般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性别差异在旅游意愿上的差别。
在对大学生旅游次数的调查中,91.58%的大学生每年只出游1-3次,4-6次的较少,为5.96%。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业负担较重、闲暇时间零散、没有足够资金等。
而在时间的选择上,选择的出游时间为寒暑假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38.51%,原因可能在于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
配;其次,选择不定时、想去就去的大学生占了22.15%,说明大学生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选择双休日及法定节日的学生较少,分别占总人数的22.1%和15.24%。从这我们意外的发现选择周末出游的人数较多,这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知。我们推测这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吉大处在张家界这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周边有很多的旅游目的地,而所需距离均较短,因而具备周末也能出游的条件。如若与目的地距离较远则选择会有差异。
最后,在旅游景点类型的选择上,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其次是民俗风情类,而人文景观类不太受大学生的欢迎,选择的人数较少。
(三)大学生旅游方式的分析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大多数选择与同学或朋友结伴而游(约占75.88%),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相反,选择与家人同游的人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6.40%,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而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47.16%的大学生选择火车,其次是汽车,占35.80%,选择步行、自行车、飞机出行也占据一定比例,而选择轮船的人很少,只占0.57%。这有可能是受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旅途中对所剩食物的处理方法的调查数据显示:39.93%的人有打包的习惯;也有27.43%的人会把食物全部吃完;而选择丢弃的人也有约24.31%,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节约意识,以往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正在慢慢减少,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有待提高。
(四)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分析
从大学生对旅游的消费水平的期望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将消费水平保持在100-200元的占多数,约27%,100-200元和200-300元所占比例差不多,约为21%,我们也能看出这五个水平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说明在旅
游途中的花费弹性是比较大的。
在旅游范围的选择上,调查人群中,23.51%的学生选择了省内旅游,31.58%的学生选择了国内旅游,44.91%的学生选择了市内旅游,而在调查人群中没有人选择国际旅游,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时间、金钱、距离等众多因素后的结果。选择市内旅游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可能与张家界为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有关。
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63.05%)选择了普通宾馆,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仍体现了节约原则,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而不能有较高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方式受其影响也趋向保守。
二、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情况数据分析
上面我们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旅游基本现状作了简要分析,下面我们将了解低碳这一理念在大学生的旅游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
1.首先,我们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这一概念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大学生表示对于低碳旅游不太了解或不了解,只有近30%大学生了解或比较了解低碳旅游。其中,有53.1%的大学生表示在旅游过程中没有或没留意到和低碳有关的旅游行为,而只有42.44%的大学生表示在旅游活动中只偶尔接触或有过低碳的旅游行为,还有4.43%的大学生觉得在现在的旅游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低碳行为。虽然“低碳”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大多数大学生还只是对这一理念有个浅层次的理解。这一结果与低碳和低碳经济提出的时间不长有直接关系,可见低碳观念还需要政府和舆论等方面的倡导,还需要企业和个人在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消费中去实践,将低碳观念普及。
2.对于旅游途中垃圾的处理,我们同样对大学生游客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游客处理垃圾的方式是找到垃圾箱再丢,只有很少游客会随意丢弃,15%的大学生游客还会随身带一个垃圾袋,另有5%的游客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见杜绝随手乱扔垃圾,造成风景区一片狼藉的行
为在大学生游客这一团体中,基本上是已经实现了。
3.在日用品(如洗漱用品、拖鞋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近15%的大学生旅游者表示不愿意自带日用品,有44.98%的大学生愿意视情况而自带日用品,更有40.52%的大学生愿意自带日常用品。自带日用品可以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的消费,既经济又环保。可见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或个人卫生习惯。
在床单等客房用品的更换上,五分之三(约59.48%)的大学生旅客可以接受一客一换,这不仅减少了宾馆更换清洗床单毛巾等用品所耗费的物力人力,更大大减少了洗涤用品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的危害,也是一种环保的消费行为。
4.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游客都比较认同低碳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比较注意节约环保。这里,我们对大学生对于低碳旅游这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的预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如下:
接近一半大学生认为低碳旅游的前景广阔,需要大力倡导。37.6%的大学生对此持观望状态,14.8%的大学生认为低碳旅游前景一般或前景渺茫。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都认同这种低碳的旅游方式,并对此持乐观态度。同样也有大学生对于低碳旅游方式的前景抱怀疑态度(约占1.48%)。所以,低碳旅游方式虽然具有很大潜力,要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这种观念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对大学生低碳旅游意识的认识与展望
通过对大学生旅游现状和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状况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低碳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完全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展开,不仅可以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展开,而且可以发挥大学生青年的先锋作用带动整个旅游群体甚至社会群体在旅游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旅游活动中普及低碳,除了游客自身的约束,政府机构、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也应该称为低碳旅游践行的有力支持者,如果三者能够以身作
则、努力倡导游客,那么其贡献也是不容小觑的。
1.首先,政府要倡导社会进行低碳生活方式改革,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低碳企业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另外,社会舆论机构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旅游。
2.作为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和住宿餐饮企业更要深刻认识低碳这一观念,为旅游者营造一个绿色健康低耗能的旅游环境,时刻提醒旅游者低碳旅游的益处和深刻意义,以身作则的践行低碳,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3.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也要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是我们的共同认识。低碳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低碳生活已经开始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低碳生活方式、低碳观念都应该受到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五篇:低碳旅游
点点网http://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新兴的旅游方式,依其字义,指的是同时兼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种旅游方式。亦即,在旅游中,透过“捷运、客运、自行车”的旅游结合,将二氧化碳排放降到最低。低碳旅游——概念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中透着环保,虽然“小众”却十分时尚。它能否打败“腐败奢华游”,从时尚旅游概念变身为主流的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
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需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在汽车后备箱中放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开车至郊外,改骑自行车,去体验野外的自然风光,便能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切实为低碳作点贡献。骑单车或是徒步,这两种以人工为动力的旅游,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低碳旅游——交通方式
低碳旅游,其重点即着重于旅游行程中的交通方式,需舍弃自用车或小众运输工具以达到低碳目的,常见的交通方式如:
共乘:以游览车或火车接驳,大型载具搭乖足够的乖客。
步行:借由步行,完成近距离的移动。
自行车:近年来以蔚为风潮,可以将距离拉大到以步行所无法达到的程度。低碳旅游国内知名低碳旅游地
燕子沟
推荐理由:《2012》拯救全人类的诺亚方舟拍摄地,有良好的低碳形象。景区高调倡导低碳旅游。
在以往的川西旅游地中,很少有人提到燕子沟,近一年多才热起来。自《2012》放映后,燕子沟就更具吸引力了。冰川、雪峰、彩林、温泉这些川西该有的景色它都有,但最吸引人的,是长达30多公里的红石滩,红石的“身世”至今还是个谜。景区已尽量减少了观光车的使用,连扩建的步游道也是在以前山民采药时留下的道路上铺设的。景区内还停售一次性雨衣,提供免费雨具。
路书:跟团游,目前燕子沟、泸定桥3日游不到400元。自助游坐火车到成都,转旅游大巴到雅安,至燕子沟游客接待中心。实在要自驾可走重庆-成都-雅安-二郎山-磨西镇-新兴乡线路,全程约570公里。
峨眉山
推荐理由:老牌“低碳景区”,旅游低碳的先行者。
早在12年前,景区就实行了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通过数字化峨眉山建设,对景区的空气和水源质量、植被实行监控,实现景区与交通运输、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行社的共同协调发展。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3月~6月是峨眉山观赏杜鹃花的最佳时节,从报国寺到万佛顶,各类杜鹃次第开放。春到峨眉还可体验采春茶、挖苦笋等乐趣。
路书:峨眉、乐山的3日游跟团价不到500元。自助游可由菜园坝汽车站乘大巴到峨眉山,或火车北站乘火车至成都火车北站,转乘28路公交汽车到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换乘旅游直达专线车至峨眉山。自驾由重庆-内江-自贡-荣县-乐山-峨眉山,全程约372公里。张家界
推荐理由:以混合动力巴士和电瓶车用于景区交通,野生动植物与游客和谐相处。热门影片《阿凡达》中原生态的哈利路亚山想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吧,它的拍摄原型就是张家界的袁家界景区内的乾坤柱,目前它已成为了张家界中人气最旺的景点。张家界由于核心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混合动力巴士和电瓶车代替,景区的空气十分清新,金鞭溪峡谷中野生猕猴出没,与游客和平相处,怡然自得。
路书:昨天起,重庆西部航空开通了重庆至张家界的航班。直航大大降低了碳的排放,而且重庆到张家界只需约50分钟了,该航班逢每周一、四、五、七执行两地往返。目前,张家界、凤凰两地双飞5日游的市场价格在1080元左右。
香格里拉
推荐理由:“低碳”的生态环境是香格里拉的生命线,它的持久美丽离不开“低碳”。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三江并流”之腹地,有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为一体的景观,“日照金山”的梅里雪山更是中国低碳旅游的象征,具有巨大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探险价值。香格里拉腹地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澜沧江大峡谷、虎跳峡和碧壤翁水大峡谷以深、险、奇、峻闻名于世。而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等高山湖泊是亚洲大陆最纯净的淡水湖泊群。
路书:香格里拉、大理、丽江的双飞6日游,价格约1800元。自助游可坐重庆到昆明的火车,然后转到大理的火车,再乘汽车到达香格里拉。
大兴安岭
推荐理由:中国最大的氧吧,《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
大兴安岭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低碳效果超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7.8%。大兴安岭山脉繁衍生息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和1000余种野生植物。春夏季,这里山高谷阔,林木葱郁,非常适合踏青、探险、避暑等各种旅游活动。
路书:重庆直飞哈尔滨,转火车赴满洲里,再转汽车经呼伦贝尔大草原抵额尔古纳市,包车由草原过渡到森林。
低碳旅游——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其中包括3个重点:
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
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二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