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湖低碳旅游汇报材料
铸就宁夏旅游领军企业
垂范低碳发展新模式
——宁夏沙湖创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汇报材料
(2011年5月)
沙湖,国家5A景区,中国王牌景点,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湖傍金沙,沙润翠苇,“水绕沙丘天下绝”,是一处融江南水乡之灵秀与塞北大漠之雄浑为一体的“塞上旅游明珠”。沙湖景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以北,距银川市40公里,距河东机场50公里,京藏高速、109国道及包兰铁路傍湖而过。景区规划面积为80.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湿地面积45平方公里,沙漠面积22.52平方公里。1997年,沙湖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各种脊椎动物144种,植物63种,13目30科130多种上百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17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保护范围的达23种。沙湖的沙漠和湿地资源是目前我国荒漠化湿地类型中最典型、资源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生态资源之一。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碧水、金沙、翠苇、游鱼、飞鸟、远山、彩荷等资源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了“舟行碧波翠苇间,人在如诗画中游”的独特景致,这里是鸟的天堂、鱼的世界、人的乐园,被越来越多的游客同比“杭州的西湖”赞誉为“北方的沙湖”。
沙湖独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被列为全国王牌旅游景点。2007年荣获国家AAAAA级生态旅游区,2010年又荣膺“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之“最具娱乐价值”湖泊称号。先后被中央文明办、建
设部、人事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沙湖旅游景区在西部旅游业中率先通过了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IS0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沙湖,已成为引领宁夏生态旅游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展示宁夏风采的靓丽名片。人们都说“来了宁夏不游沙湖,等于没来宁夏”。作为引领宁夏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特色旅游的宁夏旅游领军企业,出于对自我生态景区的爱护,处处本着朴素的“少污染、少浪费”原则,谨慎地使用景区旅游发展所需的各项资源和能源,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沙湖发展的富有沙湖特色的低碳旅游发展之路。景区各项旅游事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契合,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在2010年首次突破宁夏旅游企业年收入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旅游人次连续以每年10%的较高增长率递增,这在全国是个奇迹,今年更有望突破百万大关。相比宁夏其余两大支柱产业能源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在节能减排的比较上,真真切切地在履行着“无烟工业”的生态低碳标牌,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一切的成绩都源于:
一、赛上奇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有人曾经说过,宁夏沙湖是“世间少有,中国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代表地。在中国,有水有湖的地方很多,但湖光山色中没有沙的粗犷;有沙的地方不少,但浩瀚起伏中缺少水的灵性。沙湖以其天然造化,将沙与湖珠联璧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对于历史人文底蕴积淀深厚的杭州西湖来说,沙湖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资源蕴藏量得天独厚,“金沙、碧水、翠苇、飞鸟、游鱼、远山、彩荷”七大景观元素有机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秀
丽景观。沙湖自然保护区地处内陆,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属中湿带,沙湖独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如西部丝绸之路上无尽的宝藏。
沙:位于沙湖南端一望无际的沙漠给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觉,训练有素的沙漠之舟——骆驼载人进入大漠深处,阵阵悠扬的驼铃声清脆地在空中回荡,使人心神荡漾,如醉如痴。在这里,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寻找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奇。2010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莅临沙湖亲笔题词“水绕沙丘天下绝”以示赞誉。
水:雾海云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镜湖碧水充满着盎然绿色,山绿水绿,构成一幅绿色的水彩画,沙湖的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两倍,在这里游泳、荡舟都会时时感到清新舒畅,心旷神怡。
苇:沙湖东北面,芦苇成片成丛,芦苇幽深,游艇在芦苇中穿行,如同迷宫,不时惊起一串鸥鹭,令人兴趣盎然。迎风招展的芦苇,她们宛然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迎接着游人的到来。我们说,沙湖胜似西湖,就是在于沙湖拥有如此旖旎的芦苇,正是这些星罗棋布而又疏密有致的绿色风景,才将沙湖装点得绚丽多彩。
鸟:如果说芦苇是沙湖的特色,那么鸟就是沙湖的灵魂。沙湖是鸟的天堂,它水产丰富,无污染,更得到人类的格外关照,位于湖中心的“百鸟乐园”,又称“观鸟台”,是候鸟繁衍,栖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观赏到天鹅、大鸨、中华秋水鸭、海鸥、白鹤、灰鹤等。“沙湖慷慨飞百鸟,换得美丽悦人间”。每年4至10月,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流连,构成一个人鸟欢歌的和谐世界,成为沙湖景色一绝。
山:沙湖西眺,横卧天际的连绵青山,就是宋朝名将岳飞《满江红》词中所云“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贺兰山。巍巍贺兰山山峰高耸,重峦叠嶂,山上山下温差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积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阳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贺兰晴雪”,为宁夏古代八景之一。
荷:集圣洁象征与实用价值为一体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国等国的古代文明中,即已展现芳踪,而沙湖体现塞外江南景色的万亩荷花苑,其荷花面积,规模超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庄等处荷花形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
沙湖得益于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垄断性、组合性等综合特质,被列为全国37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2007年为评定位为国家首批AAAAA级生态旅游区,2010年在全国200多个湖泊选秀中脱颖而出,入围“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今天的沙湖,已经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多方筹谋,打造清洁能源低碳景区
沙湖自1989年开发建设以来,凭借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宁夏农垦人苦干、实干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旅游业发展和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发展旅游促进环境保护,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两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沙湖旅游业开发建设的基石,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舞台。沙湖始终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举”的原则,把保护沙湖自然特色的完整性放在首位,确立了“全面保护景区自然环境,最大限度恢复和发展生物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 的沙湖低碳发展宗旨,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兼顾为目标,促进了景区旅游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湖中寻宝,芦苇搭棚
坚持使用各种可再生的湖中自产芦苇资源建设景区硬件设施设备,逐步淘汰掉了一些影响景区外观或者环境污染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建筑使用资源,使各项硬件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进步。使用湖中自产芦苇搭设景区凉棚和建筑,在保持景观自然独特的同时,极大的节约了建筑材料,减少了建筑污染源。景区多处节点,实现了芦苇搭草棚的总体建筑要求。并将该项工作写入2002年景区规划纲要并一直延续至今,使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沙湖风景线。
2.积极筹建无排放低碳旅游项目
坚持构建无污染无排放绿色低碳旅游项目。一是1990年7月,沙湖旅游公司首次引进滑沙项目,积极打造低碳类型滑沙旅游项目,同时购买滑沙板40块,供游客使用。截止2010年底,共有滑沙板150块,是沙上主要娱乐项目。索道建成后,游客通过索道进入滑沙场地。二是1990年8月,沙湖旅游公司从内蒙古阿左旗购买已驯化的骆驼10峰,增加沙上骑骆驼沙漠项目。1991年6月,为了扩大这一优势项目,沙湖旅游公司与内蒙古阿左旗边防部队联合经营骆驼项目,骆驼增加到40峰。2006年沙湖旅游公司独自经营至今,共有骆驼85峰。沙湖旅游公司沙上娱乐项目由1990年5月2项增加到现在的18项。主要有滑草、滑道、滑索、沙漠骆驼、卡丁车等。
3.沙雕建设,点石成金
利用沙湖丰富的沙资源,积极创新,学习国内和国外同行经验,积极开拓沙雕旅游市场。坚持筹办具有国际影响的各种沙雕
观赏旅游项目。自2002年8月开始,“沙湖国际沙雕园”落成开幕式以后,在沙湖旅游区定期隆重召开举行沙雕比赛颁奖仪式已成惯例。在历届沙雕大赛上,有来自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俄罗斯、中国、新加坡、丹麦十国的沙雕艺术家的诸多作品获奖,如《水城威尼斯》等精品沙雕创造。由于风蚀的原因,沙湖旅游区每年要对沙雕作品进行维护更新。其中,涌现出了一批游客爱不释手的经典作品。最为游客关注的是2005年的“中国红色旅游年”为主题创作了“万里长城、会师楼、延安宝塔上、一大会址、井冈山、六盘山、韶山冲。2006年的“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的沙雕作品,代表作品有:主人翁、改革、包产到户、喜庆丰收、新农村、农业现代化。
三、节能减排,坚守低碳旅游优势阵地
为了保持沙湖景区的自然美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先后依照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IS0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建立健全了科学有效的节能排减措施。主要有:
1.更新改造船只,控制污染源
由于原有的4艘柴油发动机大船和30艘燃油型快艇排出的废气、废物严重地污染了空气和沙湖水环境,为此沙湖积极筹措资金用于更新改造燃油船只,将原有30艘燃油型快艇全部改造为环保型豪华快艇,先后建造28艘大型仿古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入使用,适时引进江南特色摇橹船80条供游客参与,彻底淘汰燃油船只。
2.开设环保项目,降低污染源
首先,禁止燃油交通工具进入景区,同时为减少水上船艇的过度使用,与银川顺利迪公司合作开展环保电瓶观光车项目,年运送游客70万人次以上,该项目对沙湖的环境保护发挥着积极
作用。同时,修建环保生态星级厕所,减少对沙湖的污染。
3.兴建环保设施,处理污染物
2002年投资873万元,建设了南北两岸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北岸垃圾处理场,并于2004年竣工投入使用,两项工程投入使用,解决了景区及周边各餐饮网点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问题,提高了景区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为方便游客游览,修建了6公里长木栈道;对湖面做到“四无一禁止”即:无垃圾、无大颗粒硬物、无漂浮物、无污染源和禁止烧烤;对饭店、摊贩等商业网点通过加强区容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四自一包”责任制,即:自觉清扫、自觉维护、自觉监督、自觉宣传、门前包片,提高了卫生保洁质量。
4.厉行环境整治,恢复原景观
近年来随着沙湖游客人数的增加,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较大,但我们宁肯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不为破坏生态环境付出代价。2009年投资1000多万元对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6500多平方米乱建乱搭的违章建筑设施和与景观的不协调娱乐项目,商业网点进行拆除清理整治,拆除景区南岸与沙漠景观极不协调,又严重污染影响景观资源的建筑设施,铺设沙漠木栈道,用生态木房替换了原有的铁皮活动房;改建污水处理厂,新建环保公厕7座,对原有5座公厕进行改建和整修,设立垃圾中转站8座,分类垃圾桶258个。整个环境整治工作历时近八个月时间,投资700多万,耗费人力4万余人次,使景区生态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共清理垃圾50余吨,还沙湖景观原貌。
5.大力植树种草,营造原生态
进一步绿化美化沙湖景区及周边环境,降低和减少废气、粉尘等污染物对沙湖的污染,努力营造原生态景区。投资800多万
元重点对景观大道、新门区广场进行绿化美化,沿运河沿线种植芦苇3200多亩,树木3万余株。到目前为止,景区已实现植树近20万株,草地覆盖面积8.7万平方米。修建南北岸码头2000多平米,拓宽改造新码头航道5公里。2008-2009年,公司又投入40余万资金,对景区原有的导向标识标牌全部予以替换和更新,使现在景区面貌焕然一新,绿化、美化、亮化深受游客好评。
采取灌溉引水与生物种植相结合的措施,将沙湖东南部沼泽湿地近10万亩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之内,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种植人工芦苇8000亩,在原有观赏荷花近8000亩的基础上,又扩种荷花2000亩,并积极发展水产业。下一步,还将依据专家意见继续扩湖增加湿地,计划扩湖26000亩,扩种芦苇6000亩,荷花5000亩,利用人工和自然生长的芦苇、荷花对湖水进行生物净化,确保补进湖中的水质达标,以降低湖水中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及化肥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情况,有效促进沙湖周边大的生态环境改善,为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和空间。
6.调整经营思路,拒绝二次污染
加强与石嘴山市环保局合作,定点对景区水、大气、环境进行监测,严格控制“三废”排放,确保景区良好生态环境。加大对景区燃油船只的淘汰力度,多处筹措资金建造无污染、低噪音的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资1000余万元,建造了20条无污染、仿古型环保电瓶观光游船,进一步改善景区水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管理措施为沙湖赢得了广泛赞誉;减少汽车、拖拉机、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量,在景区内逐步推广使用环保型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加强对景区污水、垃圾处理场的管理,确保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对生态免水冲式厕所的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7.广泛动员深入人心
设立广播宣传站、制作宣传牌、建立监督岗,每天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广大游客在观光游览过程中增长见识,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同时,要制定《沙湖旅游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沙湖员工环境保护十不准”等制度,定期聘请区、市环保专家、学者到沙湖来举行环保专题讲座,提升干部、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上述措施,使沙湖的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沙湖的湿地、沼泽、湖泊、沙漠及其各种动植物资源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多策并举保护旅游生态资源
依托沙湖得天独厚的生态湿地资源,抢抓机遇,投资3000万元,建成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湿地与鸟类博物馆——宁夏湿地博物馆,以湿地知识普及和鸟类博览为主要内容,成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的一大亮点,使广大游客在畅游自然、回归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鸟类,为提升宁夏生态建设水平和保持旅游业科学发展做出了表率。
针对沙湖自然保护区专业人才缺乏,短期内难以培养、成熟、到位的现状,与国内资源保护研究工作较为有名的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技术合作项目,请他们定期为沙湖培训环保技术人员;加强与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环保管理部门的联系,促使其将沙湖纳入国家级检测体系网络之中,在景区设立沙漠、水质、土壤、气体、动物、植物等观测点,定期对景区资源进行检测评估,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景区的沼泽、湿地、鸟类等生态系统有效保护。在中国林科院、宁夏大学等鸟类专家的指导下,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沙漠景观、鸟岛等处的保护措施,针对沙湖珍稀鸟类在孵化繁殖期易遭偷盗的情况,为加强防范,投资370万元建设了瞭望站和观察点,配备了30名治安员和7名专职工作人员在鸟类保护区24小时巡视。出台了沙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和“三不许”(即:保护区内不允许捕杀、不允许接近、不允许大声喧哗)等规章制度,对员工和游客进行必要的约束。每年冬季铲收湖泊内芦苇时,沿鸟类核心保护区外留出的缓冲带,禁止进入或进行铲收作业。目前,保护区鸟类已由建立之初的11目24科98种,增加到现在的13目30科133种,鸟类数量最多时可达150万只。
四、科学规划,力促低碳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从1995年开发建设初期,逐步制定完善生态保护建设规划。聘请南京河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指导并制定了《宁夏沙湖旅游区中远期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宁夏沙湖湿地动植物普查报告》、《宁夏沙湖湿地经济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等,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措施和任务。并就沙湖生态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与之进行技术合作,先后选派多名业务骨干赴河海大学学习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技术力量。1998年,沙湖自然保护处聘请区内外知名专家,组织编订了《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介绍了保护区的地理位臵、建设目的、任务、性质,介绍了保护区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社会经济概况、历史沿革与现状,规定了经营原则和建设方针、生物资源保护设计、多种经营设计、旅游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效益评价等重要内容。1999年,沙湖自然保护处聘请自治区环境保护研究所的专家、教授考察、论证后制定了《宁
夏沙湖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就沙湖自然旅游区的生态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估、设计,拿出了科学、可行的生态建设规划。两个规划的编订,使之成为促进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小宪法”和“护身符”。
加之,景区先后历经四轮生态景区总体规划修编,总规里逐步确定下了沙湖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纲要精神。在几轮规划修编过程中,景区始终坚持一切工作围绕总规进行,以总规为纲,发展为要,走出了一曲波澜壮阔的沙湖改革发展之路。现阶段正处于第四轮规划期。此次规划巩固了《宁夏旅游业“十一五”规划》成果,承接《宁夏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将沙湖旅游区作为宁夏龙头旅游景区之一,凭借宁夏首府银川市“一小时经济区”和隶属辖区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半小时生活区”的特殊地域优势,将之规划、纳入到“塞上江南新天府”核心旅游板块并作为“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重要节点,使沙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统一。
总规实施的同时,严格注意政策的延续性和实施可行性。在具体的低碳景区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上,积累了以下宝贵的几条经验:
一是多管齐下坚持强化环境监测保护。与自治区及市、县等林业和环保部门进行技术合作,在景区内设立10个陆地及水样观测点,定期定点对景区水、大气、环境等项进行监测评估,确保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我们利用亚行贷款,投资建设的沙湖湿地和鸟类检测站工程主体框架已完工,该检测站的建立,必将对强化和完善沙湖鸟类保护、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申请自治区人大制定《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参与人员、所属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用以指导、组织、实施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在环保专家的指导下,对景区内沼泽生态系统、沙漠景观、鸟类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以拯救濒危、珍稀动植物。修建了望塔、观鸟台、设立观察点,制定保护区管理规章制度,配备治安民警对鸟类保护区进行24小时巡视,保证鸟类繁衍生息;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要求,规范景区开发、建设行为,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接待设施、旅游配套设施的立项、审批、建设做到“三同时”,并邀请自治区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因素评价分析,对影响景区资源保护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
二是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加大对景区燃油船只的淘汰力度,多处筹措资金建造无污染、低噪音的环保电瓶观光游船,投资1000余万元,建造了20条无污染、仿古型环保电瓶观光游船,进一步改善景区水域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先进的管理措施为沙湖赢得了广泛赞誉;减少汽车、拖拉机、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量,在景区内逐步推广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强对景区污水、垃圾处理场的管理,确保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继续加大对生态免水冲式厕所的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三是确保持续发展资金投入到位。除了提高自身经营服务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外,自2006年以来,景区逐年加大对资源保护的投入,如2006年为182.6万元,至2010年达到了294.4万元。以2010年为例,沙湖景区用于资源环境保护单项的经费占到旅游总收入的2.5%以上。以上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了沙湖景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旅游
资源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五、文化为魂,打造低碳旅游沙湖特色品牌
沙湖所处地域因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明朝开始即为军事要塞,集中体现了以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军垦文化为主的边塞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初,一批又一批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和城市知识青年及库区移民,相继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塞外边疆,加入到了沙湖建设的行列中。可以说沙湖是历史文化富集区,黄河文化、游牧文化、边关文化、移民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在这里相逢相撞,相融相汇,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辉映的繁荣景象和移民屯垦、戍边的边塞文化。
一是积极构建低碳文化载体。通过创办和制作《沙湖》、《沙湖之歌》、《美丽的沙湖》、《沙湖传说》、《沙湖影像》等刊物、书籍和影像资料,对外展示沙湖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一些著名作家和书法家到景区创作采风,使沙湖低碳文化形成了富有时代性、独特性、创新性的综合文化低碳体系。
二是提炼四大文化低碳发展主题。
1.水文化主题。为了丰富沙湖旅游内涵,挖掘沙湖旅游文化,我们围绕景区生态资源特色,做足“水”文化:新增仿古豪华观光电瓶船,购臵了摇橹船,开辟了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迷津荡舟休闲项目,丰富了水上旅游文化内涵;连续开展了十届 “沙湖杯”龙舟邀请赛、承办了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赛马两项比赛,举办了西部青少年横渡沙湖游泳大赛、全国垂钓大赛等旅游文化赛事,促进了体育与旅游的融合。
2.鸟文化主题。做活“鸟”文化:建设了宁夏湿地博物馆馆、观鸟台、百鸟乐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鸟表演项目,凸显了人
与自然的和谐,也使沙湖成为我国西部首个鸟表演项目的景区;开展了沙湖国际观鸟节,促进科普与旅游的结合。
3.沙文化主题。为做精“沙”文化:先后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沙雕艺术节,邀请了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中外沙雕艺术家到沙湖开展沙雕创作,建成了沙湖国际沙雕艺术城,促进艺术与旅游的融合。
4.地域文化主题。做大做强“地域”文化:充分利用景区所处的地域优势,充分展示宁夏独特的游牧文化、黄河文化、回乡文化、西夏文化、军垦文化等,并先后举办了四届西部少数民族民歌(花儿)大赛、少数民族青年歌手大奖赛,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
三是积极丰富低碳旅游文化内涵。沙湖十分重视低碳旅游文化的发展,相继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军乐队和龙舟队,连续多年举办低碳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和比赛。如坚持举办“沙湖杯”龙舟邀请赛,“沙湖国际沙雕节”、“沙湖大漠冰雪艺术节”、“沙湖荷花艺术节”、“沙湖杯龙舟邀请赛”、“绿色农垦旅游文化节”等重大低碳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摄影展,书法、书画比赛,适时在景区开展大规模的“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签名等活动,吸引广大游客积极参与,既丰富了景区低碳旅游文化内涵,又扩大了沙湖的社会影响,提升了知名度和文明建设水平。
四是创新低碳文化元素。2008年以来,采取措施不断强化项目包装和宣传,引进江南水乡文化,满足高端游客旅游需求,新建多艘豪华仿古电瓶船,购臵80条摇橹船,倾力打造“沙湖摇橹,水乡韵致”旅游低碳新线路;投资建设了沙湖湿地与鸟类博物馆,沙湖湿地与鸟类博物馆成为融湿地与鸟类保护、湿地观光和湿地与鸟类保护教育为一体的生态型湿地与鸟类博物馆,形
成沙湖新的旅游项目和亮点。沙湖率先在我国北方旅游景区开发引进人鸟同乐项目,尝试驯化本土鸟类表演,形成湿地观光、鸟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沙湖鸟文化雏形;在景区开展具有回族特色、伊斯兰风情的宁夏花儿文艺表演;与此同时,为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投资新建景区东大门,凸出文化内涵,新门区主体外观为展翅翱翔的天鹅,代表着沙湖旅游区展翅高飞;在新门区北侧建设鹤舞文化广场,逼真的丹顶鹤群,徜徉于山石水瀑之中,仿佛人间仙境,实为游客夏季休闲纳凉极佳之处。这些建筑群与景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氛围相呼应,突出体现沙湖景区沙、水、苇和湿地生态建设和谐发展。
六、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创新途
沙湖生态旅游区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沙湖视察。1991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宁夏视察工作期间,游览沙湖,欣然题字“沙湖”,给予沙湖较高的评价。
20余年来,旅游区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多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0多亿元,创利税近2.8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收入近40亿元,解决了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年来,旅游区的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随着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沙湖先后被自治区政府、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省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湖”这颗璀璨的塞上明珠也以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跻身于国内旅游景区的五奇、五秀、五美、二十胜之列。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鼓舞和指引下,沙湖正以走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大沙湖、大旅游步伐,不断践行、诠释着“生态沙湖、低碳旅游”理念,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第二篇:大学生低碳旅游
关于大学生低碳旅游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15日
调查对象: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随机选取的大学生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我们在校区内随机选择地点和对象,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4份,回收率为94%。
本次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旅游的基本现状,并由现状出发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旅游过程中的低碳环保行为,并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低碳旅游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情况,最后预测其前景,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建议。页:1
一、对大学生旅游现状的数据分析
(一)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此次调查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均展开了调查,其中,男生占47.72%,女生占52.28%,男女人数基本相等,且以大
一、大三学生居多,分别占35.79%、45.96%。
(二)大学生旅游意向的分析
我们首先对被调查者的旅游意愿做了一个初步调查。从问卷中发现82.35%的女生有很强烈的出游意愿,而男生则普遍偏低。仅有18.6%的男生选择很喜欢出游,74.4%的男生持一般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性别差异在旅游意愿上的差别。
在对大学生旅游次数的调查中,91.58%的大学生每年只出游1-3次,4-6次的较少,为5.96%。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业负担较重、闲暇时间零散、没有足够资金等。
而在时间的选择上,选择的出游时间为寒暑假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38.51%,原因可能在于寒暑假的假期长,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分
配;其次,选择不定时、想去就去的大学生占了22.15%,说明大学生喜欢把外出旅游的时间自己自由安排,不受约束;选择双休日及法定节日的学生较少,分别占总人数的22.1%和15.24%。从这我们意外的发现选择周末出游的人数较多,这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知。我们推测这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吉大处在张家界这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周边有很多的旅游目的地,而所需距离均较短,因而具备周末也能出游的条件。如若与目的地距离较远则选择会有差异。
最后,在旅游景点类型的选择上,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其次是民俗风情类,而人文景观类不太受大学生的欢迎,选择的人数较少。
(三)大学生旅游方式的分析
在调查中,大学生以往出游时,大多数选择与同学或朋友结伴而游(约占75.88%),表明大学生大多数喜欢跟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外出旅游。在旅伴的选择上,部分人选择跟男(女)友一起去旅游,这可能是大学生旅游的一大特点。相反,选择与家人同游的人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6.40%,这也表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而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47.16%的大学生选择火车,其次是汽车,占35.80%,选择步行、自行车、飞机出行也占据一定比例,而选择轮船的人很少,只占0.57%。这有可能是受个人消费水平的差异,旅途距离长短,个人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旅途中对所剩食物的处理方法的调查数据显示:39.93%的人有打包的习惯;也有27.43%的人会把食物全部吃完;而选择丢弃的人也有约24.31%,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节约意识,以往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正在慢慢减少,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有待提高。
(四)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分析
从大学生对旅游的消费水平的期望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将消费水平保持在100-200元的占多数,约27%,100-200元和200-300元所占比例差不多,约为21%,我们也能看出这五个水平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说明在旅
游途中的花费弹性是比较大的。
在旅游范围的选择上,调查人群中,23.51%的学生选择了省内旅游,31.58%的学生选择了国内旅游,44.91%的学生选择了市内旅游,而在调查人群中没有人选择国际旅游,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时间、金钱、距离等众多因素后的结果。选择市内旅游的人数占了绝大多数可能与张家界为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有关。
在住宿上,一般学生(约63.05%)选择了普通宾馆,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仍体现了节约原则,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因而不能有较高的消费行为。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中等偏下,旅游范围及方式受其影响也趋向保守。
二、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情况数据分析
上面我们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旅游基本现状作了简要分析,下面我们将了解低碳这一理念在大学生的旅游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
1.首先,我们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这一概念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大学生表示对于低碳旅游不太了解或不了解,只有近30%大学生了解或比较了解低碳旅游。其中,有53.1%的大学生表示在旅游过程中没有或没留意到和低碳有关的旅游行为,而只有42.44%的大学生表示在旅游活动中只偶尔接触或有过低碳的旅游行为,还有4.43%的大学生觉得在现在的旅游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低碳行为。虽然“低碳”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大多数大学生还只是对这一理念有个浅层次的理解。这一结果与低碳和低碳经济提出的时间不长有直接关系,可见低碳观念还需要政府和舆论等方面的倡导,还需要企业和个人在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消费中去实践,将低碳观念普及。
2.对于旅游途中垃圾的处理,我们同样对大学生游客做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游客处理垃圾的方式是找到垃圾箱再丢,只有很少游客会随意丢弃,15%的大学生游客还会随身带一个垃圾袋,另有5%的游客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见杜绝随手乱扔垃圾,造成风景区一片狼藉的行
为在大学生游客这一团体中,基本上是已经实现了。
3.在日用品(如洗漱用品、拖鞋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近15%的大学生旅游者表示不愿意自带日用品,有44.98%的大学生愿意视情况而自带日用品,更有40.52%的大学生愿意自带日常用品。自带日用品可以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的消费,既经济又环保。可见大学生在这一方面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或个人卫生习惯。
在床单等客房用品的更换上,五分之三(约59.48%)的大学生旅客可以接受一客一换,这不仅减少了宾馆更换清洗床单毛巾等用品所耗费的物力人力,更大大减少了洗涤用品的使用,从而减少了由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体的危害,也是一种环保的消费行为。
4.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的旅游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游客都比较认同低碳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比较注意节约环保。这里,我们对大学生对于低碳旅游这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的预期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如下:
接近一半大学生认为低碳旅游的前景广阔,需要大力倡导。37.6%的大学生对此持观望状态,14.8%的大学生认为低碳旅游前景一般或前景渺茫。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都认同这种低碳的旅游方式,并对此持乐观态度。同样也有大学生对于低碳旅游方式的前景抱怀疑态度(约占1.48%)。所以,低碳旅游方式虽然具有很大潜力,要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这种观念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对大学生低碳旅游意识的认识与展望
通过对大学生旅游现状和大学生对低碳旅游的认知状况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低碳旅游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完全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展开,不仅可以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展开,而且可以发挥大学生青年的先锋作用带动整个旅游群体甚至社会群体在旅游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在旅游活动中普及低碳,除了游客自身的约束,政府机构、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也应该称为低碳旅游践行的有力支持者,如果三者能够以身作
则、努力倡导游客,那么其贡献也是不容小觑的。
1.首先,政府要倡导社会进行低碳生活方式改革,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低碳企业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另外,社会舆论机构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旅游。
2.作为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和住宿餐饮企业更要深刻认识低碳这一观念,为旅游者营造一个绿色健康低耗能的旅游环境,时刻提醒旅游者低碳旅游的益处和深刻意义,以身作则的践行低碳,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3.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学校也要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通过多种方式使低碳观念深入人心。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环保社团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吸收更多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基础上,注重自身品牌建设,扩大影响力和关注度,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
“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是我们的共同认识。低碳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低碳生活已经开始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低碳生活方式、低碳观念都应该受到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第三篇:低碳旅游
点点网http://
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新兴的旅游方式,依其字义,指的是同时兼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一种旅游方式。亦即,在旅游中,透过“捷运、客运、自行车”的旅游结合,将二氧化碳排放降到最低。低碳旅游——概念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中透着环保,虽然“小众”却十分时尚。它能否打败“腐败奢华游”,从时尚旅游概念变身为主流的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
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需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
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在汽车后备箱中放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开车至郊外,改骑自行车,去体验野外的自然风光,便能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切实为低碳作点贡献。骑单车或是徒步,这两种以人工为动力的旅游,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低碳旅游——交通方式
低碳旅游,其重点即着重于旅游行程中的交通方式,需舍弃自用车或小众运输工具以达到低碳目的,常见的交通方式如:
共乘:以游览车或火车接驳,大型载具搭乖足够的乖客。
步行:借由步行,完成近距离的移动。
自行车:近年来以蔚为风潮,可以将距离拉大到以步行所无法达到的程度。低碳旅游国内知名低碳旅游地
燕子沟
推荐理由:《2012》拯救全人类的诺亚方舟拍摄地,有良好的低碳形象。景区高调倡导低碳旅游。
在以往的川西旅游地中,很少有人提到燕子沟,近一年多才热起来。自《2012》放映后,燕子沟就更具吸引力了。冰川、雪峰、彩林、温泉这些川西该有的景色它都有,但最吸引人的,是长达30多公里的红石滩,红石的“身世”至今还是个谜。景区已尽量减少了观光车的使用,连扩建的步游道也是在以前山民采药时留下的道路上铺设的。景区内还停售一次性雨衣,提供免费雨具。
路书:跟团游,目前燕子沟、泸定桥3日游不到400元。自助游坐火车到成都,转旅游大巴到雅安,至燕子沟游客接待中心。实在要自驾可走重庆-成都-雅安-二郎山-磨西镇-新兴乡线路,全程约570公里。
峨眉山
推荐理由:老牌“低碳景区”,旅游低碳的先行者。
早在12年前,景区就实行了统一乘坐旅游交通大巴的方式。景区还在酒店和农民旅店饭店大力推行节能措施。通过数字化峨眉山建设,对景区的空气和水源质量、植被实行监控,实现景区与交通运输、宾馆酒店、餐饮娱乐、旅行社的共同协调发展。多年来,峨眉山的森林覆盖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3月~6月是峨眉山观赏杜鹃花的最佳时节,从报国寺到万佛顶,各类杜鹃次第开放。春到峨眉还可体验采春茶、挖苦笋等乐趣。
路书:峨眉、乐山的3日游跟团价不到500元。自助游可由菜园坝汽车站乘大巴到峨眉山,或火车北站乘火车至成都火车北站,转乘28路公交汽车到成都新南门汽车站,换乘旅游直达专线车至峨眉山。自驾由重庆-内江-自贡-荣县-乐山-峨眉山,全程约372公里。张家界
推荐理由:以混合动力巴士和电瓶车用于景区交通,野生动植物与游客和谐相处。热门影片《阿凡达》中原生态的哈利路亚山想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吧,它的拍摄原型就是张家界的袁家界景区内的乾坤柱,目前它已成为了张家界中人气最旺的景点。张家界由于核心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混合动力巴士和电瓶车代替,景区的空气十分清新,金鞭溪峡谷中野生猕猴出没,与游客和平相处,怡然自得。
路书:昨天起,重庆西部航空开通了重庆至张家界的航班。直航大大降低了碳的排放,而且重庆到张家界只需约50分钟了,该航班逢每周一、四、五、七执行两地往返。目前,张家界、凤凰两地双飞5日游的市场价格在1080元左右。
香格里拉
推荐理由:“低碳”的生态环境是香格里拉的生命线,它的持久美丽离不开“低碳”。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三江并流”之腹地,有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为一体的景观,“日照金山”的梅里雪山更是中国低碳旅游的象征,具有巨大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探险价值。香格里拉腹地有梅里雪山、白茫雪山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群。澜沧江大峡谷、虎跳峡和碧壤翁水大峡谷以深、险、奇、峻闻名于世。而神女千湖山、碧塔海等高山湖泊是亚洲大陆最纯净的淡水湖泊群。
路书:香格里拉、大理、丽江的双飞6日游,价格约1800元。自助游可坐重庆到昆明的火车,然后转到大理的火车,再乘汽车到达香格里拉。
大兴安岭
推荐理由:中国最大的氧吧,《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
大兴安岭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林区,低碳效果超强。总面积8.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林木蓄积量5.0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蓄积量的7.8%。大兴安岭山脉繁衍生息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和1000余种野生植物。春夏季,这里山高谷阔,林木葱郁,非常适合踏青、探险、避暑等各种旅游活动。
路书:重庆直飞哈尔滨,转火车赴满洲里,再转汽车经呼伦贝尔大草原抵额尔古纳市,包车由草原过渡到森林。
低碳旅游——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
其中包括3个重点:
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
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
二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
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四篇:低碳社区汇报材料
寿光市上口镇兴业家园项目创建示范低碳社区
汇报材料
寿光市上口镇兴业家园社区位于上口镇东风大街中部以北,是在镇委镇政府支持下筹建的第一个低碳、节能、环保的高档次农村居住社区,寿光市上口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是潍坊市确立的首批中心镇,是寿光市“八强”乡镇,乡镇经济综合考核先进单位。
兴业家园居住社区占地5.67万㎡,项目总建筑面积8万㎡,其中规划建设多层住宅18栋,11层住宅楼4栋,复式楼一栋,沿街商业楼1栋,容积率为1.2,绿地率为35%,项目规划理念超前,注重景观园林的设计环境优美,小区交通便利,是户户见景的花园式社区。为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步伐,大力倡导和推进国家及行业对绿色家园低碳社区改善和创建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并结合当地环境无污染、空气质量好的先天条件,兴业家园社区项目规划之初就树立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能减排目标,确定了绿色低碳节能的指导思想,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能源、新型环保材料,力争把本小区建设成低碳、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做到同步设计、同步规划、同步验收,积极应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努力实现由传统的建筑能耗高,能源利用低向再生能源转变。在设计筹建过程中兴业家园社区重环境、推低碳、采用多种低碳环保技术,采取的主要内容有:
1、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
2、供热采用了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
3、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居住区域提倡应用节能灯具;
4、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并采用了新型节能门窗,人行道(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
5、社区绿化覆盖率为35%,其中采用了大量高吸碳植物,乔木种类超过50种,乔木覆盖率不低于总绿化覆盖率的60%;
6、社区供暖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7、社区采用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
8、庭院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与LED 结和照明系统;
9、对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
10、部分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11、设计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下面就该小区所采用的各种低碳、环保技术做简单的介绍:
一、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为22栋住宅楼户内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各户厨房间、卫生间、生活阳台均设置给水点。设计采用力诺瑞特太阳能热水系统,供水系统采用落差供水及管路循环系统,全天24小时集中热水供应。30℃左右的进水经一天日照后温度可达60℃以上,可以满足家庭洗浴需要。而且可与建筑完美结合,作为外墙围护结构或铺设在屋顶,在得到热水和电力之外可以降低建筑热负荷。
二、供热采用了分户计量及温控装置
1、小区设置集中供热采暖系统,并在各户安装计量仪表及室温调节装置,采用供热分户计量方法,既有利于节约能源、又能使居民节省供暖支出;
2、本次所选机组为2压缩机头的高效水源热泵机组,比常规的干式机组提高效率20%以上,每台压缩机都可以互为备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更好的调节机组的使用率,进行不同档
位的加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且每个压缩机头都可单独运行,能够相互作为备用,对系统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节能效果显著;
3、机组制热量根据外界负荷情况进行自动调节:微电脑不断监视进入和流出机组的水流量和温度,根据循环水回水温度随时决定机组是否增载或卸载以及投入运行的机组台数,水温达到设定值的上限后机组自动卸载,当水温低于设定值的下限,机组自动上载,这样可以使水温一直稳定地在许可范围内运行。同时机组输出的制热量与外界负荷达到最佳匹配。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调整设定值(设定精度<0.30C),满足不同出水温度要求,能最大效率的节能减排;
本项目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采暖要求,住宅建筑采暖设计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三、社区环境及公共建筑部分应用节能照明系统,居住区域提倡应用节能灯具
1、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本项目对公共建筑室内部分的照明系统采用LED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型灯具,并设置声控、定时开关,能最大效率的节约能源;
2、公共建筑室外部分,采用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充分利用绿色清洁能源,实现零耗电、零排放、零污染,风光互补路灯具有不需铺设输电线路,不需开挖路面埋管,不消耗电能等特点,晴天光照强,阴雨天风力较大;夏天太阳照射强,冬天风力较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互补性,通过风光互补路灯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集成系统供电,白天储存电能,晚上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风光互补路灯供电照明。
四、墙体应用新型保温材料,并采用了新型节能门窗,人行道(广场)应用节能环保地砖
兴业家园社区在墙体保温材料上将设计使用目前新型超低密度高强度的泡沫混凝土(也称硅酸盐泡沫)。强度与同密度等级泡沫土相比强度高出1—2倍。该材料的特点是泡径1-3mm,所有的泡径大小一致。该技术走在全国泡沫混凝土行业前沿。该产品特点是属不燃材料、无毒、环保、低碳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材料,其防火性能达到A1级。兴业家园这一设计的运用将是本项目的一大亮点。人行道及广场铺设的地砖均使用国家质检部门及质量体系认证的健康环保品牌。
五、社区绿化覆盖率为35%,其中采用了大量高吸碳植物,乔木种类超过50种,乔木覆盖率不低于总绿化覆盖率的60% 兴业家园社区绿化设计本着人文、绿色、变换、亲和、功能的原则进行规划布置,根据造景及绿化的需要整个社区景观分为:健身园、娱乐园、腊梅园、木槿园、柿园、芙蓉园、紫薇园、石榴园、牡丹园、丁香园、玉兰苑、银杏苑等多个绿化景观组团。各个园相互连接衬托,共同营造景观效果,步移景异,使人们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
六、社区供暖采用了地源热泵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面积为32000㎡,末端使用地板辐射采暖,外墙均做保温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地源热泵供暖,满足室内18-23度。社区所选机组为2压缩机头的高效地源热泵机组,每台压缩机都可以互为备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负荷更好的调节机组的使用率,进行不同档位的加载,从而降低运行费用;并且每个压缩机头都可单独运行,能够相互作为备用,对系统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机组能够根据室外气候和热负荷的变化自动增减机组的开机台数或改变机组变档运行的级数,以达到最经济的运行。
兴业家园社区安装的高效型满液式半封闭螺杆式热泵机组,是富尔达公司在国内最早研制开发成功并首先推向市场的新型高效水源热泵机组,可以比常规的干式机组提高效率20%以上,代表了当今国内地源热泵机组的先进技术水平。机组应用了富尔达的多项专有和最新技术,安全,高效,节能,有非常优良的性价比,节能效果显著。
七、社区采用了新型围护结构技术
兴业家园社区在住宅楼设计过程中注重维护结构热性功能指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墙体材料使用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的聚苯板保温,以提高维护结构的热阻性能。同时采用单框双层玻璃塑钢门窗,空腹钢窗内的空气间层达到增加热阻的目的,实现保温性能。
八、庭院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与LED结合照明系统
兴业家园社区景观庭院照明设计采用 “BIPV-LED”节能照明方案,(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与LED相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BIPV-LED技术利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有效利用,并与LED相结合,采用“自动感应识别”智能照明控制技术,主要针对小区照明并高耗能的路灯和景观庭院等处。
九、雨水进行收集及利用
1、雨水的收集:
小区内建立雨水收集回笼系统,地下设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 建筑物屋顶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物屋顶表面、汇流槽、雨水管、蓄水池及简易的处理设备进入雨水管道。小区广场、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设便于回渗地下水
2、雨水的利用
收集蓄存的雨水由管道集中,经过中水工艺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浇灌和景观用水
十、部分实施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分类处理、回收优先。按照分类放置、分类收集、分类清运、分类处理的要求,对不同类别垃圾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强的处理方法,并把垃圾分类和回收作为解决小区垃圾问题的优先手段;
1、保洁员:其主要职责是:①负责对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处理;②负责所辖范围内公共场所的清扫和垃圾的清运清除;③负责将回收垃圾并与供销回收人员进行交易;
2、垃圾的分类:将垃圾分为土建垃圾(碎砖碎瓦、乱石块、混泥土、石灰块、泥土、破损玻璃陶瓷块等)、回收垃圾(①金属类:废旧五金、金属易拉罐、铁皮罐头盒等;②纸类:报刊、杂志、黄纸板、包装纸、其他废纸等;③玻璃陶器类:玻璃杯、旧碗罐等;④塑料类:废旧塑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等;⑤橡胶类:废旧橡胶、旧轮胎等。此外还有可利用的旧家电、家具和木竹料等)、焚烧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锡纸、废旧织物、废木料、枯枝落叶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中,对垃圾分类实行强制实施;
3、垃圾的处理:①土建垃圾用于填坑铺路;②回收垃圾由保洁员—供销部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③焚烧垃圾如枯枝落叶等植物类垃圾可就地堆包焚烧后灰土还田,如废旧织物、废锡纸、糖果纸等化纤类送至环保高温焚烧炉焚烧。
十一、设计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兴业家园社区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设计使用中水回用系统,将雨水与生活废水经过系统一系列的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及景观用水。今日之低碳经济已经不再单纯是国家和政府的呼吁、倡导和号召,而是转化成了全社会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已经在全国4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绿色生态示范项目,我公司兴业家园项目对于低碳技术的应用还只是一种摸索和尝试,在地产项目引进和运用低碳技术方面还有待于同诸位领导、专家、及业内人士进行进一步地学习和探讨。我相信,在国家和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大力推进下,在各级政府领导、低碳领域专家的引领、带动和指导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低碳环保汇报材料
低碳环保宣传活动汇报
敬爱的校领导、老师、同学们: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取社会经济效益,常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量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去,污水流入河流、湖泊、海洋,森林遭到滥砍滥发,地球人们的行为,已经在开始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证明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二百多年的工业发展,大量的污气排放到空气中,让地球的上方的臭氧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南、北两极的冰川陆续融化,威胁到了两极生物。没了大氧层的保护,温室效应也威胁到了全地球。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我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现在城市中的人们已经开始逐步接受并亲身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相比之下,农村就差一些,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为“低碳环保”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响应学校的号召在
进行了关于低碳环保的宣传活动。
2012年暑期“乐活低碳,环保有我”为主题的低碳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的在山西、辽宁、云南等省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责任落实到人
我们成立了“乐活低碳,环保有我”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全局,各成员集思广益,分别策划了具体活动及负责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组长: 杨婷
成员:王晴、王晓丹、王晓雯、黄雪莲、黄燕芬、杨柳、李艳华、张雅楠、刘鹏艳
二、前期准备活动
低碳环保一直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以及整个地球都需要关注的重要的大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存亡。而我们发现,有不少组织起来的关于宣传低碳环保的活动都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实践,所以,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小组迎难而上选择了宣传低碳环保,带头将低碳环保的目标进行了落实。
我们做的前期活动准备有:
1.编写绿色社区低碳环保宣传活动策划及方案; 2.整理低碳环保资料,设计低碳环保手抄宣传板; 3.制作低碳环保展板,横幅 4.编写低碳环保问卷调查;
5.设计低碳环保有奖问答试题;
三、开展一系列活动
1、利用宣传海报、校园广播、口头讲解等形式对居民及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教育。
围绕主题,大力宣传开展“乐活低碳、环保有我”的重要意义,倡导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2、每人制作2份环保教育的手抄宣传报,并利用校园文化长廊及流动形式展出。
3、举办了“环境知识”竞赛。
在居民小区里举办“环保知识”竞赛,每个家庭各派一名代表参加了竞赛活动,竞赛知识涉及环保法律法规;我国环境国情,环境问题的危害,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
4、举办废物小制作活动
将生活中的废物进行小制作,小区居民及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易拉罐制作了简易电视天线、烟灰缸;废弃锡箔纸支撑了精致可爱的相框;废旧扑克牌折成了纸篓;方便面包装袋制作成门帘。通过活动居民及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在保护环境。
5、举行“乐活低碳、环保有我”签字活动
我们小组自费制作了条幅,号召过往行人加入签字活动中,通过签字活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自觉性,增强了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四、实践体会与结论
经过此次实践活动,可以看出我们的低碳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
我们总是这样形容地球为我们的“母亲”,但是日益恶化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母亲”的寿命,总是以为地球上所拥有的资源能源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过度的浪费,已经使这些’“无限”的资源能源在逐渐的变成“有限”的!请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只有一个地球”!这次关于低碳环保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宣传,更希望可以借此来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到底如何,借以警示愚昧的人类!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碳大量排放,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要把这种认识转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态度积极参加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自觉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风尚。
这次活动还让我们认识到:
1、“团队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随着大家互相的逐渐了解,分歧会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会越来越顺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统一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能顺利出色的完成
2、前期准备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都被人说烂了,只有经历后才能体会到他的真正含义。要是你在工作前不准备充分,你就不能够搞好你的活动。因为你的活动因为参与的人很少,你就肯定会手忙脚乱的。
3、我觉得做一件事,只要你用心去做了,不管结果怎样都是成功的。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真正学到不少,对社会的理解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的从各方面武装自己,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努力学习好各种知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到校园外的社会去锻炼自己的意志,增加自己对复杂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们大学毕业完全进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