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2 12:5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森将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因此,惟有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大力构建低碳社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适时微调和修正,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开展科技创新、加大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要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要在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求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不单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水电、核电等清洁和新能源本身,也包括能源传输方式如超高压、智能电网等。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第二篇:建设低碳厦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设低碳厦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低碳作为一个环保、绿色的概念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逐渐形成一种环境共识。2009年,低碳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成为各大中城市积极探索和重点建设的方向,厦门亦不例外。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极度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半岛城市,厦门没有传统的能源产业包袱,能否充分利用好这一大优势,在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上有所作为,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值得关注。本文主要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以2009年厦门经济、能源数据为依据,对于厦门如何实现低碳的发展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寻找建设低碳厦门的方法和举措。

[关键词] 能源;低碳;节能降耗;成因分析

一、低碳的提出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气候变化的备受关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成为了当下世界最为热门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的生活方式,低碳作为一个环保、绿色的概念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逐渐形成一种环境共识。从2007年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到2008年“两会”首度提出“低碳经济”的议题;从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中国下一阶段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正一步步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国内各大中城市积极探索和重点建设的方向。

低碳经济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最早是由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提出,旨在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一个矿产资源极度匮乏、对外依存度极高的半岛城市,厦门在能源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类似之处,特别是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及近期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厦门要紧抓历史机遇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势必需要以消耗更多能源作支撑,能源供需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要如何有效应对能源瓶颈、实现节能降耗、推动低碳厦门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关系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厦门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概况

(一)全市经济与能源概况

“十一五”以来,厦门市紧紧抓住海西建设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厦门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特别是2009年在中央一系列以投资拉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厦门市正确判断经济形势,积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全力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使经济保持住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GDP)从2005年的1006.58亿元增加到1737.23亿元,现价增长72.6%,年均递增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9亿元,比2005年现价下降2.2%;第二产业增加值821.03亿元,比2005年现价增长48.7%;第三产业增加值895.71亿元,比2005年现价增长106.7%;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2.1:54.9:43调整为2009年的1.2:47.3:51.5。

表1: 2009年厦门市三次产业结构

单位:亿元比重%100056.653.443.4增加值全市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规上工业第三产业1737.2320.49821.03686.79895.71比重%1001.247.339.551.5税收(含关税)496.20.12280.64264.88215.44 3

“十一五”规划纲要将节能降耗目标定为刚性约束指标,并逐级分解到各省市后,能源问题受到全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福建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一五”期间的节能任务,到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末降低12%,即每万元GDP能耗从2005年的0.6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57吨标准煤。按“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年均GDP增长率为15%推算,要完成节能目标,则“十一五”期间我市总节能量约为120万吨标准煤,节能降耗的任务仍然艰巨。2009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952.44万吨标准煤,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1737.23亿元,实现了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单位GDP能耗0.579吨标准煤/万元,为全省单位GDP能耗0.811吨标准煤/万元的71.4%,比上年下降3.38%,下降率较“十一五”期间我市2.52%年均计划节能率高0.86个百分点,目前厦门已完成“十一五”计划降耗任务的87.5%。

表2: 2005年-2009年厦门市单位能耗情况

单位GDP能耗指标值***82009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值(吨标准煤/万元)0.540.510.50.450.4354

单位GDP电耗指标值(千瓦时/万元)893.81878.22899.15852.52808.55上升或下降(±%)上升或下降(±%)上升或下降(±%)(吨标准煤/万元)0.650.6340.6160.60.579-2.2-2.7-2.7-3.4-5.6-2.2-10.7-3.4-1.72.4-5.2-5.16

(二)工业是厦门经济的支柱,也是厦门最大用能主体 “十一五”以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下同)作为厦门经济的支柱,保增长、促出口、强财政、增就业,在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9年厦门工业实现增加值68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市GDP的比重39.5%,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同时,工业也是厦门最大的用能主体,2009年厦门工业消耗能源489.3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43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4%。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51.4%,工业能耗水平对全市能源消费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厦门工业能源消费的品种以原煤、电力、热力、石油制品为主,以实物量计,2009年,全市工业消费原煤440.74万吨,比上年下降0.2%,原煤消费主要用于制造二次能源,其中火力发电投入和供热投入分别为361.37万吨和55.55万吨,占原煤消费总量的82%和12.6%;消费电力64.4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3%,电力是厦门工业企业生产的最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厦门工业生产状况的晴雨表;消费热力947.40万百万千焦,比上年下降10.3%;消费燃料油、柴油、汽油、液化石油气等成品油合计消费量为22.42万吨,比上年下降5.9%。工业是厦门经济的支柱,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也是最大用能主体,左右着厦门能源消费的走势,因此,推动工业节能 降耗是实现低碳经济、低碳厦门的最直接方式。

(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能耗水平低位运行

“十一五”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迅猛,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占GDP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厦门经济新的增长点。2009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6.3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51.5%,成功超越二产成为我市GDP占比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包括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实现增加值340.0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8%;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3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耗水平相对较低,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业,该行业是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均以消耗能源为基础实现生产和运营,据初步统计,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10%,能源消费的品种主要是汽油、柴油、燃料油等石油制品,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国家对清洁石油制品的强制推广,石油制品的使用受到价格因素的钳制,近三年来厦门的石油制品消耗出现缓降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大、产出高、耗能低,能够直接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因此,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降低单位能耗水平、实现低碳厦门的最优选择。

(四)全市重点用能单位是建设低碳厦门的关键点 2009年,厦门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共153家,其中,年综合能耗超过10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有51家,年综合能耗在5000-10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45家,年综合能耗在2000-5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57家。147家终端用能单位用电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31.3%,占工业总用电量的54.8%。这153家综合能源消费总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是厦门能源的主要消费者,也是厦门抓好节能降耗、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点。

四、厦门市实现节能降耗成因分析--建设低碳厦门进行的积极尝试

2009年厦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厦门经济最大的组成部分,三次产业结构成功实现由“三一二”向“三二一”的优化转变。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厦门的产业结构,提出要紧抓历史机遇,着力于二三产共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势必需要以消耗更多能源作支撑,届时能源供需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消费总量将随之不断扩大,能源消费速度将保持较快增长,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有可能出现反弹。

2009年厦门市单位GDP能耗0.579吨标准煤/万元,是全省单位GDP能耗的71.4%,是全国单位GDP能耗的62.7%,能源 单耗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难度较大。为保住当前这来之不易的节能成果,根据厦门耗能主要集中于工业、建筑和交通运输等生产性行业的特点,厦门市以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厦门为基本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有效地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开展:

(一)完善能源制度,推动依法节能降耗

厦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并结合厦门实际情况推进本地的节能立法工作,先后出台《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厦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厦门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法规、制度,为厦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一系列法律保障,并使节能降耗成为一项常规、长效的工作机制。此外,厦门市还精心组织编制了《节能示范项目推广案例汇编》、《节能扶持政策汇编》、《日本节能管理经验汇编》等资料,广泛分发工业企业参考学习,普及节能法规和节能知识,推广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重视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厦门市始终重视通过技术节能降耗,不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009年厦门市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旅游酒店业、商贸业五大行业,推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作建设;并在2008年推出36个示范项目的基础上,2009年再次推出20个节能示范项目,包括锅炉蒸汽冷凝水回收项目、粉煤灰纤维纸浆项目、电机变频节能项目、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和空气源热泵替代燃油锅炉项目等,既为企业带来节能效益,同时又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促进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截止2009年底,厦门市共推广节能灯108万只,仅此一项一年可节省用电约1.9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厦门市重视促进工业企业设备改造,降低中间损耗,不断提高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厦门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活动涉及三种类型:火力发电、供热、热电联产。2009年厦门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投入322.02万吨标准煤,其中,火力发电投入能源282.4万吨标准煤,加工转换效率44.23%,与上年基本持平,比2007年提高6.61个百分点;供热转换效率82.74%,比上年提高5.42个百分点。以华夏国际电力为首的加工转换企业,平时在工作中不断细化节能管理工作,运用一系列措施进行设备维护和设备改造,如“#2汽轮机热力系统优化改造、#1—#2机组DCS数据接入SIS改造、#1—#3机组内漏疏水气动阀改型,#4机组疏水气动阀改型工作”等,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和能源的转换效率,取得较好的节能实效。

(三)加强监督指导,紧密跟踪重点用能单位

重点用能单位事关厦门的节能大局,是实现低碳厦门的关键 点。2009年,厦门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指导,组织重点用能单位上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紧密跟踪用能动态;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搭建电子报送系统及能源利用监测平台,加强填报规范,加大审核力度,确保能源数据的真实准确。同时,组织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小组对市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通过‚节能工作组织领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节能投入和重点工程实施、节能技术进步、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行业节能目标、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节能基础工作‛等七个方面,综合评定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和节能实效。

(四)节水不忘开源,打造国家节水型城市

与大多数人口稠密的沿海港口城市一样,厦门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城市日常用水近80%取自市区外的九龙江,用水紧缺成为困扰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厦门市在高度重视城市供水工作的同时,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城市节水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城市节水“三同时”的规定;二是改进和规范城市计划用水管理;三是强制推广应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四是在计划用水单位强制开展水平衡测试;五是强化环保监测,促进工业用水的循环再利用;六是利用海水交换工程,以海水作为淡水资源的有效补充,缓解淡水资源的紧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城市用水的效率和效益,使厦门市在2009年的评比中,‚城市节水规划、地下水管理、节水‘三同时’制度、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价格 管理‛等十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被住建部授予第四批“全国节水型城市”。

(五)加大检查力度,从基层规范引导节能工作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大力推动公共机构、商贸企业节能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机构及旅游饭店节能技术改造工作,推广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同时积极组织评选了厦门市公共机构及旅游饭店节能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为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可供参考的节能示范案例以及节能信息支持与交流。二是开展能源效率标识专项检查。主要对我市各大卖场、超市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节能灯等加贴能源效率标识的情况进行检查,让消费者能够更清楚、方便选取节能产品。三是开展公共建筑空调温度专项检查。根据国家关于“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的规定,组织人员对政府机构、宾馆酒店、机场码头、大型超市等44个单位公共场所的空调温度设置情况进行了专项节能监察,责令违规单位立即整改。

五、建设低碳厦门的建议

尽管厦门对低碳发展模式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要在目前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实现建设低碳厦门的目标,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后高耗能行业刚性需求的释放,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体系的建设与完备,国内现有低碳技术的相对落后,全社会践行低碳生活存在困难等,低碳厦门的建设尚需 时间与经验的积累。

当前,发展是第一要务,而环境保护又攸关子孙后代,孰为轻重难以取舍,这就需要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需要从“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三大节能途径入手,进一步推进厦门的节能降耗、特别是工业的节能降耗,建立低碳体系,创新低碳技术,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能源,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建设低碳厦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加强监测管理,推进节能降耗

一要抓住关键点,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监测管理,继续强化能源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二要加大对高耗能新项目立项和投产的调控力度,坚决抑制产能已过剩的投资,坚决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投资,坚决限制规模小、耗能高的投资,提高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保证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三要加强对建筑碳排放的监管,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能耗指标,实现低碳建筑。

(二)促进低碳体系的建设,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

一要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在环境和资源约束前导性指标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厦门本地能源的基本形势,建立量化的指标和评价标准,及早构建低碳经济体系;二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要加大低碳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研发低碳先进技术,研发低碳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推行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三要善于吸收消化,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对适用技术进行吸收、消化、整合,并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再利用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循环经济体系,引进国外先进的循环经验、技术、设备,从重大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入手,利用厦门工业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形成产业链的特点,使企业间形成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最终实现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四)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推动能源产品更新升级 要进一步促进厦门能源结构优化,加大新型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力度,特别是在厦门资源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方面实现突破,着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增强新能源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推动以清洁能源替代消耗大、污染高、热值和效率相对较低的初级能源产品,尽快实现能源产品的更新升级。

(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结构节能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主动对接台湾,力促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的高端 化发展,走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以低碳为标准的节能工业的形成。二要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打造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扶持对能源依赖程度低的新兴服务业,如软件、科学研究、文化创意等行业,不断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三要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促进厦门节能降耗,全面建设绿色经济。

(六)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一是加强低碳宣传工作,提高市民对节能、低碳的了解,努力营造节约能源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组织好“节能宣传周”的活动,促进依法节约能源,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增强市民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责任意识;三是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反对过度消费,禁止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使用,引导市民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节能、低碳的生活习惯。参考文献:

Ⅰ.《低碳经济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能源司(2010年)Ⅱ.《后危机时代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王建军(2009年)Ⅲ.《实现厦门节能降耗的途径》 厦门市统计局(2008年)Ⅳ.《2009年厦门市节能办工作总结》 厦门市节能办(2009年)Ⅴ.《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友好》 蒋益民(2009年)Ⅵ.《勇当海西龙头,构筑厦门先进制造业基地》 厦门市统计局(2009年)

Ⅶ.《能源统计工作手册》 国家统计局能源司(2010年)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环保低碳

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取得公认的成就。十几亿人温饱问题解决和初步达到小康,提供了新的发展起点。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和政策,需要有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节能环保日常生活可持续发展大学生

一、引言

现在社会的主流是环保节能,当我们看到人们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创造各种节能环保的道具时,再看看他们的日常行为呢?自来水如长流水,办公室的电灯成了长明灯,温暖舒适的春天依然开着空调.当然,这些情况在我国是既可笑又无奈.而在美国则就是理所当然了.目前美国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也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受害国.他们从没有在自己的领土上开采过一滴石油,都是从中东进口而来.自来水,不用公民付一分钱,而且都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还有一件可笑的事,美国的电器几乎都是全天24小时开着,从不关闭,他们也有荒唐的解释,为的只是稳定电流,不产生电磁,来影响电能的消耗.或许在中国人眼中,这些事都太荒谬了.可是美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境内的密西西比河等等大河,每年水利发电占到电量的7%,而中国只占了

1..5%左右.但是美国这些浪费能源的行为是遭到全世界反对的.他的人口仅占世界2%,而能源消耗却占到了进30%,但是„

中国的能源结构对煤炭依赖程度是惊人的。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座城市中,中国占了16座。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因为环境污染而患病入院,甚至失去生命。如果中国不态度坚决地处理环境问题的话,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良好发展势头及连续的几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付之一炬。但是,环境保护事业会严重限制中国的发展,让几百万人脱贫的步伐也因此而放慢。而我国也充分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早在07年底,国务院就对各地区发布了节能减排的通知,要求各地仅各位GDP能耗减少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而光靠国家治理是行不通的,比如人们印刷纸张时通常只印一面,早上洗脸刷牙时经常不关闭水龙头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努力,用温总理的话讲就是

我们国家每件事都是大事,是13亿人的事,而每件大事却又是小事,也是13亿的事.所以节能环保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考虑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到2012年截至的京都议定书并没有为中国规定减排目标。但是,该发展机制下发放的贷款有40%都投向了中国,因为其他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风险较低。我们正在破坏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开始意识到人类应该严肃对待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在当时,我们称“全球变暖”为悄然发生的灾难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应该会在几代人之后才会显现出来。但是事实证明,气候变化的迹象已层出不穷,频率不断加快,令人触目惊心。对于地球环境问题,我们的态度漫不经心,而这个问题将会对将来几代人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到底还能赌多久?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妥善处理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浪费现象的分析

1.日常生活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不能充分节约洗漱方面的用水.2.在学习生活中,教室长明灯的现象还是存在,这会极大的浪费电力资源.3.日常饮食中节约的理念有得提升.4.喝完的废弃饮料瓶可以回收,而实际却没有做到.5.双面草稿纸的利用则可以节约纸质资源,而实际却没有完全达到双面使用.(二)解决方案

1.针对刷牙洗脸时水的长流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号召更多的人使用脸盆接水洗漱.有项调查表明,不接水洗漱比起接水洗漱,同样达到洗净的效果,前者的耗水量是后者的1.5倍,可想而知此项节约行动的意义重大.2.针对教室长明灯的现象,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每班专门安排一名干部负责最后离开教室关灯关电扇,这样教室长明灯的现象则能很好的缓解.3.针对食堂的浪费现象,我们提出的方案是自助选择,这样能保证适量的选择,从而对食物进行节约效果最大化.4.针对饮料瓶,提出的方案是班级集体收集喝完的废弃饮料瓶,将它卖到指定的回收站,不仅使这一资源能够回收利用,而且还挣到了不少的班费.岂不一举两得?

5.针对草稿纸的使用,提出的方案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宣传,号召更多的同学节约对纸质资源的利用.四、我们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做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资源节约是企业的事,环境友好是国家的事,反正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也许有人提出质疑大学生在环保方面能做多大的贡献?这就大错特错,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开始,加入环保队伍之中,我们能做很多。

(一)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据有关报道,有于节约意识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在大学里是数见不鲜。食堂里剩菜剩饭到处皆是,为了方便,大量使用快餐盒,这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隐患。此外厕所、洗衣间、走廊上的灯,经常是通宵亮着,拧开水龙头不关,电脑24小时开机,另外每天用掉的塑料袋数目更是触目惊心。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学习环保和节约知识,让环保和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举手之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事的发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随手关灯、关机,宁紧水龙头,尽量用自己的饭盒,购买东西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洗漱时顺手关上水龙头。做举手之劳之事,不仅节约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大学生崇尚时尚前卫,盲目追求名牌与款式,存在攀比现象。手机、MP3等电子产品频繁更换,服装穿一次便“束之高阁”等浪费现象。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歪曲的价值观,提倡理性消费,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方面浙江林学院是个模范,他们学生组织二手货集市(如旧书、旧学习用品等),这不仅是价格便宜,而且更重要是使二手产品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积极创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校园。虽然不少高校每年都有环保宣传活动,但由于活动形式和宣传手段匮乏、单一,传播渠道不畅,舆论氛围不浓等因素,导致效果并不明显。所以

应该积极、持续创新,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大众,引导大家树立环保观念,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培育环境友好的氛围。

(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应该把个人节约和环保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分的重要部分,把节约也纳入寝室美化大赛评选内容,设立节约和环保奖项等多种灵活机制来使大众共同参与环保行动,营造良好节约氛围,构建良好社区文化。通过下乡活动、参观活动等形式活动,把环保知识带到校外,引导全民参与环保。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加入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我们不要靠响亮的口号,用最真实的行动证明,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参考文献

[1]陈雪莲,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经济师,2004,(8)

[2]王逊,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03,(5)

第四篇: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农业生产既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又具有汇集和转化温室气体的功能,同时其过程还要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已成为人们探索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实现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石化农资产品使用减量化,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进行保护性耕作,充分发挥农作物、林木和草地植物的碳汇潜力和价值,减排增汇,既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气候和改善环境,又能提高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进行了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我国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索探讨。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 构建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和人民大众60年努力奋斗的目标。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还系统提出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及未来需要探索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从高碳高效农业转向低碳高效农业。并且,过去的原始农业也是低碳农业,这不是我们所需求的农业,因此,准确地说,我们追求的现代农业就是要发展低碳高效农业。

1.2 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低碳高效农业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友好型农业。简言之,它是高综合效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继传统工业化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满足人类需求后,进一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国家综合战略举措。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入国际视野和现代理念,注重借鉴汲取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农业技术,先试赶闯,创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城乡统

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但也还存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2.1 农业生产方式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如土地总量较大,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面积仅0.085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为了应付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需求,我国过去采取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是土地利用改变,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和降低了森林、草地植物的碳汇功能。

二是土地利用与施肥方式不合理。为了追求农产品单产,提高农地复种指数,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土壤中有机碳大量丢失排放,引起农业生产报酬递减,进而造成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大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

三是农业灌溉方法不当。占我国有效水资源利用量77%的农业用水未采用节水灌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加上大量施用化肥、牲畜粪便有害排放等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以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这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降低了农业碳汇功能。

2.2 农业生产废气大量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与经营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其中农业生产的废气又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

一是畜禽集约化养殖、水稻种植、肥料施用以及农业秸秆燃烧等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工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由于农用动力机械排放标准低于城市用车,且油品质量也低,所以农用动力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农村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3 过量使用农用化学物质。

农用化学物质包括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虽然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对保障农业增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合理使用或过量使用也会造成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农药和除草剂对防治作物病虫草害具有重要作用,但往往含有各种毒素,农药残留可在生物体内蓄积,并对多种生物造成危害。我国农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总用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农用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不仅其生产过程的典型高能耗和高污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而且造成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造成土壤等碳素贮存库和转化器功能的减弱或丧失。

2.4 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不合理,低碳价值观念有待提高。

农业废弃物包括种植业的秸秆和集约化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废弃物等。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中,生产环节单一,往往有意无意地把种植业与养殖业分割开来。每年农作物秸秆有7亿吨,除一部分还田外,更多的是当作废弃物焚烧,结果不仅浪费资源,又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有机废弃物中大约含有的6000多万吨农作物必须营养成分氮磷钾总量甚至比目前我国化肥产量还要高。此外,更重要的是还有大约6亿多吨,目前我国土壤急需要的有机碳。

我国要实现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变革,而且是包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要从高碳理念向低碳理念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必须完成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跳跃,转变农业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牢固树立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意识。3 构建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科学决策,建立完备政策法规体系。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深入宣传低碳农业的必要性、扶持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以及农业技术的革新。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全社会参与共识,大力倡导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全民积极参与的低碳农业发展体制,大幅

度提高全民参与能力,提高参与国际社会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能力。

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投入。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正在起步的低碳农业,研究扶持政策和发展措施,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积极推进低碳农业。

3.2 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突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是要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强调施用有机肥,调控化肥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投入品使用。

三是大力推广立体种养模式,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积极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积极发展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大力推广喷灌、微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杜绝漫灌。

3.3 积极研发低碳农业技术,形成低碳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一是适时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对CO2利用高的作物,增加种植密度,控制和减少空地面积,保持全年有充足的吸收和固定CO2的绿色面积。调整农作物的育种目标,培育耐中高温型、耐低肥、抗旱和抗因高温引发病害的新品种。增加抗旱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旱作农业,建设水利工程,人为调节降水在地表重分配。

二是采用先进施肥和病虫防治技术。提倡化肥深施,推广缓释长效肥。加强研制高效低毒或无毒农药,加强生物防治和农作物抗病虫育种工作,发展农业灾害预报防治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三是研究生物质能燃料替代石化燃料消费,提倡非经济产量资源化利用。进行农作物副产品深加工利用,如扩大秸秆作为饲料、工业或手工业原料的比例;推行秸秆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发展沼气,严禁就地焚烧;利用农村丰富资源发展清洁能源如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

四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气候变暖有利于多熟种植,应因地因时提高复种指数,调整耕作制度,变农业经济的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

3.4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农业。

一是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大力发展附加价值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要进一步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涉农企业生产,积极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农产品。

二是突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企业进园区,形成农产品加工集群,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

三是突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多次利用、多次升值。

四是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污染的“无烟产业”,应充分发挥广大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文化,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事参与、餐饮接待、康体修学、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

近年来,全球变暖形势严峻,资源耗竭速度加快。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看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

就身边的小事而言,就我们村而言,马路边,不再出现随意丢弃的塑料袋,小溪里看不见漂浮着的饮料瓶。环保的绿色垃圾桶排排的站在一旁。村里的每个部分都建起了绿化带,种上了灌木,以美化环境。家家减少了对炭的使用,村民不再去砍伐树木,而改成了拾一些枯枝当做柴火。村里人家,很少有人家装空调,一方面是没必要,另一方面也是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减少对电能的消耗,既节电,又能省钱,一举两得。

就社会上而言,最近,许多商家研发了节能的电动汽车。这种新型的动力汽车,噪音小,虽然车速没有燃油汽车快,但是清洁环保,不会产生形成酸雨的氮或硫氧化物。而且还很节电,凯同样的路程,这种电动汽车能帮您剩下,小小一笔钱。更重要的是,它是响应可持续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买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而我国,或者说世界上的能源有限,很多能源已经接近最后阶段,我们必须注重节约能源,给后代子孙留下他们的财产。就石油而言我们最都用上几十年,就在短期内,不能再拥有了,所以节能汽车的开发,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支持,是对低碳生活的积极表现。因此,政府也大力支持该产业,凡购买电动汽车者,都会得到政府的补贴。

就世界范围来说,各个国家都大力支持发展地毯经济,09年在丹麦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就是各国重视低碳,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在会议上中国做出了表率,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另外,其他各国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相信在全球各国的共同合作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然,低碳经济会成为重头戏,低碳观念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世代延续。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3 叶洪杰

下载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建设低碳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姓名 李青 学号 2010512005 低碳经济”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

    建设低碳社会的论文

    从身边小事做起,建设低碳社会 我们都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同时还混有其他一些少量的气体,包括:氡、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尘埃等。正......

    浅议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

    低碳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从概念到实践”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近200余个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各地的热情都很高。但如何让低碳城市建设完成“从概念到实践”的转化,还需要......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章标题: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省属我国北方缺水省份,全省水资源总量398.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44.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3.60亿立方米,重复量......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排放能源的利用不符合全球发展的长期战略,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发展低碳......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产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产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08商务33班王健学号:200818082035 一、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体系 与西方国家单纯重视气候问题相比,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