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故事
李老师的故事
杜志华
李老师是五年前从政教主任的职务上退下来的,当时她说,我老了,身体不太好,精力也跟不上,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了。然后她重新回到教师的岗位,仍然做她的政治老师。却在第二年暑假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然后我们的学校出现了第一个小小而温馨的心理咨询室,李老师担起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操场上经常能看到她领着一大帮孩子做心理辅导类的游戏,或是在阶梯教师给毕业班的孩子做考前心理咨询。明年李老师就正式退休了,可是在去年学校老师稀缺的情况下,她又默默地接过了七年级班主任一职。是不是有些人注定是闲不住的?
我八年前来这个学校的时候,接过了我当班主任的第一个班。那时印象中的李主任总是一脸严肃,经常在各班门口转来转去,每星期给各班纪律出操等情况打分,给我们初出茅庐的班主任们无形中很大压力。最怕的就是晨会中自己的班级被点名批评,几个年轻班主任自然是被批评的多的,当时年轻不知检讨,还难免嘀咕总是批评我们、我们也需要鼓励之类的。学生自然是不喜欢她的,有时候觉得她来得太勤说得太多,调皮的学生背后开始喊她“幽灵”,颇有扰之不散驱除不得的意味,后来传到我的耳中,许是迎合了心里的小小委屈,也并未加以管束,现在想来真是愚蠢。
今年因为偶然的原因,我调到了心理咨询室,和李老师两人一个办公室,相处不到一个学期,我对李老师的印象大大改观。人们说你只有近距离了解一个人之后才有资格评价他,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更别说附议或批判,对事是这样,对人更是这样。
李老师现在是七年级4班的班主任,同时带着整个年级的政治课。我只把就这短短3个月内我看到听到的几件事给你们说说,你就能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离奇家访
李老师是开学之后一个月因为原班主任要进修接过的七(4)班,为了尽快熟悉班里学生的情况,李老师开始了密集的家访。其实李老师身体一直不好,每天都需要煎服中药,当上班主任后要操的心太多,再加上这个班接手时就是年级最差的班,李老师的压力也明显更大,星期一到星期五,本来就睡眠不好,四肢也容易浮肿,完全靠着一股子劲撑着不停旋转,等到周末常常就是各种毛病都发作出来,疼痛甚至呕吐,非要好好调养个两天不可。可是,学生的情况永远是层出不穷的,对于一个老师,特别是对于那些责任心强的老师,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心里才踏实。
李老师在每天下班之后,再等着孩子们小自习结束,然后开始家访,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就利用周末家访。可是等轮到一个叫张明的男孩子的时候,他却以爸妈很晚才会回家家里现在没人一连推托了两次。李老师从来不轻易怀疑学生,于是她说那好,我们星期六去,那时你家里肯定会有人吧。周六一早和张明约在学校门口见面,然后张明就开始带着李老师开始了“漫长”的家访之旅。
张明带着李老师足足走了一个小时,来到离学校颇远的一片宿舍区,感觉在高高低低本来就杂乱的一堆自建房中间穿行了很久,张明终于停在一间房门口开始砸门:妈妈!姐姐!开门!砸了很久,没有人应声。李老师开始觉得不太对劲,再看这间房子门窗紧闭,貌似很久没人居住的样子,李老师问:这真的是你家吗?张明回答说:是啊,可能刚刚出去了,我忘了跟家里人说了。然后继续砸门。不在家当然无功而返,后来回学校问跟张明比较熟的孩子,回答张明家根本就不在那个方向。李老师很严肃地提出再次家访,并再三说明只是了解情况并非告状。于是张明勉强同意,又约在周六。这一次张明将李老师带到截然相反的方向,然后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在另一片杂乱的自建房区域里绕行了很久,久到李老师都觉得有个地方已经经过两次了的时候,张明又开始停下来砸门。这次李老师很明显注意到,这又是一间门窗紧闭看起来就很久没人住过的房子。张明叫妈妈姐姐开门的声音引出隔壁的一位老奶奶,老人家一脸警惕地望着他们,问:你找谁?你妈妈叫什么?张明说了妈妈的名字,老人更严厉了:这里没有这个人,你是哪家孩子,快离开!
张明迅速跑开了,在李老师的再三追问下,他说:这是我家原来的旧房子,前不久搬家了,我以为他们在这里。李老师说:那去你的新家看看吧,看来今天我无论如何都要见到你的妈妈。于是又穿过好几个街区,又来到一间门窗紧闭的房子,又砸门叫人,又没有人答应。一上午已经过去了,李老师又累又气,但她什么也没有表露,只是说:好,我们先去吃饭,然后再回这等吧!张明却从一开始的坦然自若变得沉默不语,默默地跟着在李老师身后,吃饭时也一句话不说。这是却突然有人叫:张明,你怎么在这?于是答案终于揭晓:他们遇到的是张明家的邻居,从邻居口中于是知道这处还真是张明的家,不过是张明以前的家,他们家搬走已经快一年了。最后是这位邻居带着李老师找到了张明真正的家——他的妈妈当然在家里。
一次家访能曲折成这样,让听到的老师们都啧啧称奇,大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得了,小小年纪就这么大的幌子,假话连篇脸都不红一下,骗老师时砸门喊人演做之逼真真叫人叹为观止。可是,故事并没有按大家想象的喊狼来了的孩子最后受到了惩罚这样结束——李老师见到张明的妈妈以后,对这段见面之前的离奇经历只字未提,只是充分了解了张明的情况并交换了学校的一些情况,当然按照李老师家访一贯的做法,在妈妈面前挑张明的优点大大表扬了一番,只是于不着痕迹中弄明白了张明不愿被家访的最大原因:借着学校收费的名义曾骗过家里几次钱。整个谈话过程中,张明一直不发一言,只是一直习惯高扬的头越垂越低,最后连脖子根处也泛起了红意。故事的结尾处,李老师和张明也有一番长谈,据说还有了一个什么约定,因为是秘密约定所以李老师从来不透露一点,但最终这个撒起谎来这么牛气的孩子,再没有撒过谎。
帮孩子教育家长
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要请家长这对我们老师算是常事,一般来说当家长的总是满脸愧疚当着老师的面就得把自家孩子好好教训一段,遇上脾气不好的可能回家还有一顿收拾。这时老师肯定会劝着说教育就好不能打的,但心里就觉得家长这样是很重视很配合,孩子的情况就会好些的。如果遇上这种时候袒护孩子的家长,老师就往往气不打一处来了,觉得孩子这样的原因找着了:家长惯的呗!
有一次因为班上一个男孩子参与打架,李老师找来了他的家长,那个妈妈听了个事情大概就在李老师面前开始批评那个脸上带伤的孩子,先说什么到学校不学习就知道打架之类,李老师还在旁听着等她说完。估计那个妈妈越说越触动了伤心事,从打架开始又数落到这孩子在家里怎么怎么不听自己的话,对自己怎么冷漠怎么没有良心,甚至张口闭口骂人好几天不洗澡等等等等。我明显注意到李老师的眉头越拧越高,几次出声试图打断,奈何做妈妈的那位毫无所觉,一味对那个一直低头不语的孩子指着鼻子数落。李老师当机立断让孩子先回教室去了,然后把妈妈请到门外单独交谈。隐约中我听到脾气一贯好的李老师嗓门很大,似乎相当生气。后来我才在向李老师讨教的时候得知那次谈话的内容,李老师对那位妈妈开头第一句话说的是:我真应该把你刚刚说你孩子时那种指着鼻子的姿势和那种愤恨不屑的眼神录下来给你看看,你就像三姑六婆在谈别家的是非闲话!那位妈妈自然一肚子委屈,说因为婆家容不下,自己不得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和孩子爸爸离了婚,婆家人自然对孩子说尽了自己的坏话,更不容她接近孩子,一年前是因为孩子的爸爸生病去世了那边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才把孩子交给她养。然后她又说自己怎么想对孩子好却不被领情,管教不听,然后又开始说孩子在家的种种劣迹。李老师在谈话中不得不多次打断她的这种发自心底的不自觉的抱怨,不断告诉她:因为你和你的孩子失去了从小建立爱与信赖的机会,现在他自然不会听你的管教,想要改变他现在的坏毛病,只能从重建母子间的爱与信赖关系开始,将指责与批评先收起来,施与关怀、信任与赞赏,要知道一切的家庭教育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要知道理解了是一回事,真正面对活生生的个体,特别当孩子真的气得你七窍生烟的时候,要理智面对和处理,谈何容易!后来我还多次看到这位妈妈来找李老师,渐渐从抱怨变成讨论再变成请教,然后报告李老师和孩子的紧张关系渐渐有所缓和„„李老师每次谈到这对母子的时候,最后总是会说到对于家庭教育的隐忧:我们学校的孩子很多都来自流动人口家庭,我们班像这样爸爸早亡的就有四个,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的占了一半还多,每次我的家长会总是开的时间最长,然后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层次的孩子我还要分别召集多个小型家长会,再就是家访,我要从孩子多喝甜饮料损伤智力这种常识一直讲到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因为那些家长不是根本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没有时间没有耐心,要知道孩子他们就只是孩子,他们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他们自身造成的;要时时记得孩子他们只是孩子,他们不可能答应好好学习了就一定能够做到,要给他们更多的爱、信任和时间„„
是的,李老师的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对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所以我知道的李老师从来没有打过学生,哪怕最生气的时候也只是拍一下桌子;李老师也从来没有挖苦讽刺过学生,因为她知道很多时候言语暴力会留下比打骂更深的心灵伤痕。我看到的李老师对孩子总是静心倾听,绝不打断;总是耐心询问,绝不武断;总是温和交谈,绝不独断。她从来不吝惜表扬和赞美她的学生,不,应该说她是时时刻刻寻找机会表扬和赞美她的学生。她总说对学生要严厉更要鼓励,决不能简单粗暴,简单粗暴地对孩子狂轰滥炸一番,只是让问题看起来被处理了,实际上问题一点也没有得到解决。她还说当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用打骂压制住他,等到他大了你压制不住的时候,他必然反弹„„
带着学生学数学
与李老师相处的越久,就越觉得李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犹如一座宝库,有数不尽的好方法,而且因为她在教育教学中始终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依托,时时遵循教育规律,她对学生的教育总是富有成效。她所教年级的政治科不用说成绩总是全校最好的,她所带的班级差生转变率总是最高,有一次向李老师讨教如何处理学生抄作业问题的时候,竟然无意中发现李老师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也是上升最快的!秘诀如下:
学生爱抄作业每个班都有,往往是一大早来抄的最凶,班主任们的一般做法是来早一些进教室里捉“现行”,然后借机教育。可是相较于李老师的做法,这种传统做法更像是“堵”,其结果是学生比你来的更早,或者根本不进教室在别处抄完再进来。
李老师的方法是“疏”。她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为什么抄作业?学生抄得多的是什么作业?第一个问题如果仔细想想,答案并不是孩子们懒,特别一个班上抄作业者不在少数的时候,更不能简单责怪孩子懒惰想不劳而获,而应该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想到和发现——首先是因为太难了,他不会做或者做起来很困难,然后才想到抄,请记得绝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喜欢抄作业。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很简单了,初一孩子抄得多的是数学。语文不至于动不了笔,其它新增学科还没有那么难,只有数学,可能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已经感觉吃力。
然后李老师放学后将全班同学留下来,陪着他们一起在校完成数学作业。她先在班上让孩子们举手统计能够独立完成的人数,大大地表扬他们,然后请他们当小老师辅导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当小老师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一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喜欢上了在学校就完成数学作业甚至其它作业,早上抄作业的情况一下子少了很多。然后李老师开始有意识地在那些举手的孩子中寻找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孩子,一边每次看到他们举手就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大地表扬,一边使劲地鼓励他们干脆上讲台来给全班同学讲——这一下子,小老师的荣誉明显升级了,变成全班同学的老师了,那些只能偶尔举一次手的孩子站上讲台,自己受到很大鼓舞,也给了那些数学基础更差一些的同学信心和兴趣,他们觉得连他或她都行自己应该也能讲,于是他们再不能满足于仅仅完成数学作业,他们还得努力弄懂每道题为什么这样解,为了每天的这节作业课上自己能上台,他们就可能在课前主动下功夫先去弄懂一些题,还有可能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更有兴趣更专注,于是被动听人讲的孩子越来越少了,主动学习数学争着上台讲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什么样的情景呢?每天中午和自习课,或者一些课程完成课堂任务之后,他们会主动派出代表去征得老师的同意,然后自己开始井然有序的小老师讲解,讲的同学信心满满,听的同学认认真真,完全不需要老师监督。最后自然而然这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不久就远远超过了其它班级。
当李老师说到这的时候,那种对自己学生的由衷的赞赏和自豪是毫不掩饰的,但是李老师又不无遗憾地说,数学她虽然找到了这个,但对于孩子们的英语学习一直却没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因为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不如数学收效快,它不像数学每解一道题都能带给学生那么大的成就感,而且英语更需要时间去背去记,对孩子们的自觉性和家里学习的效率要求更高。她说她还在寻找和尝试。
是的,我毫不怀疑李老师将继续寻找和尝试,就像她近三十年来一直做的那样,即使明年她就将退休离开。
这就是李老师的故事,也许你会觉得她说的你也知道,她的方法也很简单,但真正能坚持这样做的人又有多少呢?每一天都自动陪孩子们加一节课,学生放学后还有李老师主动找来或者来找李老师求助的家长,难怪门卫的李师傅某一次看到李老师六点钟离开学校,还惊奇地睁大眼睛说今天难得这么早!还有每次的活动课一定带着孩子们做游戏,让他们发泄精力;还有即使违反一点钟午休的校规也要组织班级篮球队,将孩子们从电脑和书本带入健康的运动和大自然中„„看的听的李老师的事迹越多,我受到的启发就越大,我终于明白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和成功的老师:那就是像李老师那样,当别的老师也许为工资不高或身体不适或自身烦恼而怠慢工作的时候,我们的李老师一直那么专注——不是说李老师没有烦恼或病痛,她也是凡人,但是,一旦她面对着学生的时候,其它种种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了,她的眼里就只有她的这些孩子,她的心里当然只想着怎么是对孩子们最好的,于是她的言行举止也自然而然无一不围绕着孩子。所以她才总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她才总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解决方法,所以她才一直一直,不断地,也是不自觉地,更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们投入她的时间和精力。这种专注,说到底,就是一个教育者的良心,爱心和责任心。
第二篇:师德故事
根的奉献果的回报
许多人把自己的事业比作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叶的事业,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把自己的事业比作根的事业。为了花的艳丽、果的芬芳、叶的嫩绿,根总是不求索取,默默奉献。同时,自己的事业也是一份爱的事业.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记得刚站在三尺讲台上时,面对无数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除了激动和兴奋外,还有些许的担心和忐忑,我终于实现我的梦想了,可是我能胜任吗?事实上我的顾虑很快就消除了,孩子对我的课充满了兴趣,哪怕课间都愿意和我在一起,大家海阔天空的聊着,不仅缩短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还能让我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
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孩子们天天打交道接触,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帮可爱的学生,与他们相处的时光我又是快乐的。也许是作为回报吧,他们也喜欢上了我这位年轻班主任,这让我感到欣慰。虽然每天的工作程序繁琐而雷同,可每每看到那一张张纯真而又热情的笑脸、听到那一句句温暖而又关切的话语时,所有的烦恼与不悦就又抛到九霄云外了.在所带的四十多个学生里面,我没几天就发现杜江鹏过于调皮和随便。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可即使这样他上课还是坐不住,不是插嘴就是捣乱。有时感觉他的行为及表现还不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这难免给老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一定影响,挨批评那也是在所难免了。于是我就找他谈话,可效果不佳,而且我发现他凡事动作都要比别人慢半拍,每次都要我用眼神或直接点名去提醒他,更甚者,有许多次的站路队和排队做操都是我命令全班同学等他或者干脆我牵着他的手下楼的。说真的,对于如此表现的他我也头痛。就因为他的随便和调皮,致使多次班集体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可当看到这时垂头丧气和难过的杜江鹏时,我又是那么的于心不忍。其实这个孩子身上还是有着许多优点,比如心地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他有着良好的品质,所以一直以来,虽然他不断地给我制造许多麻烦,可我仍然喜欢他。后来通过几次和他家长的长谈以及跟他本人的深谈,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由于他的不好表现,所以一直以来他所听到的、从老师口中说出的都是对他批评的话语,再加上不和谐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致使他失去了上进的信心。据他妈妈和他自己跟我说,他都不想上学了。听到这,我吓了一跳,不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其实孩子的需求是最容易满足的,有时你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或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他的小小的心灵就得到了满足,而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于是本学期一开学我就让他“有事可做“,让他感到自己在班里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他以前上学经常迟到(基本都是因为他磨蹭而迟到的,这也是他的一个很大的毛病),于是我就让他专门记迟到同学的名单,一学期下来他就只有一次因为睡过了而迟到。此外,班里的一些适合他力所能及做的事我尽量让他去做,给他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而我也不再吝惜我对他的表扬了,只要他在某方面稍有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他、肯定他,每每此时我都看到他羞涩地将头埋了下去,而且表现也慢慢变好了,我想我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还将继续关注他,不失时机地给他创造展示的机会,相信他的表现会越来越棒的!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获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下课了,我站在教室门口正犹豫间,很多学生学生都准备拿伞送我到办公室,多好的同学呀,我说:“不用了!”正推让之时,杜江鹏首先为我撑起了他那小小的伞,轻轻说了一声“老师,走吧!”我当时真的感动极了,这一定是雨中一道最亮的风景线.回到办公室,老师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那份自豪感回荡脑际.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为学生做的一点点小事,竟然能够让他懂得了去爱别人,原来爱是可以传递的。我终于领悟了爱的魔力,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着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灵的祈盼。爱是丰富的,神奇的,更是独特的。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根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带着对根的事业执着地追求和向往,八年前,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为了我根的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师德故事
“孩子,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
济南章丘普集镇中心小学张晴
“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对于一般孩子而言,家是温暖的、幸福的、是自己的天堂;然而对于我班的王扬同学来说,他的家却满是寒冷、期盼和孤独。王浩扬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在外奔波。而小小年纪的浩扬便只能与冬天冷、夏天热的铁皮屋为伴;与叮叮铛铛的打石头的声音为友。只有在对父母回家的期盼中一天天煎熬„„
(一)“老师,我没地吃饭”
“老师,王浩扬成流浪儿了”六月的一天中午王泽着急地对我说,我一愣“什么意思?”接着反问。“他没地吃饭了,只能在大街上吃饭、睡午觉。”听到此我赶紧找来王扬问个究竟。一听到老师问到此事,王扬的眼里立即积满了泪水:“老师我没地吃饭了„„”孩子还没等说完便抽泣地说不出话来。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王扬的爸爸给他订的小饭桌吃到期了,并且还欠人家三十几快钱,人家见不到他爸便不让王扬继续在那吃饭。孩子早上不到六点就要坐车来学校,早饭是吃不好。中午午休学校又不让进,又只能在街上凑合着吃点。因为起得早,中午害困也只好倚在街上的柱子上睡午觉。晚上再坐六点多的车回家。听到这些,作为一个也有同龄孩子的母亲,我的眼睛润湿了。“孩子,到老师家吃饭,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我不假思索地说。“嗯”孩子笑了仿佛早就期盼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看到孩子被泪水和汗水流出的一道道污渍的脸,我的心里也流过一股股酸楚。随即我又有了顾虑:把他带回家,孩子能接受吗?老公能支持吗?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不管怎样先这样再说。回到家后孩子的“我多了个弟弟!”老公的“不就多双筷子吗”使我提着的心安稳了下来。我的顾虑打消了,从此王扬变成了我们家的一员。
(二)“妈妈,你偏心眼”
因为王扬放学早,儿子放学晚。我的摩托车又太小,所以我决定让我儿子步行上放学。我带着王扬上放学。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王扬变得开朗快乐了起来。可就在特别热的一天中午,儿子满头大汗地跑进家门,看到王扬正在看电视。二话没说便气冲冲地“啪”的一声关掉了电视,跑到自己屋里不出来了。我一看便叫王扬去书房看书,悄悄来到孩子的房间问:“今天你这是怎么了?”“还用问么,你偏心眼。你要你学生吧,他才是你儿子!”孩子气哼哼地说。原来天太热孩子又累又饿心里不平衡,便发火了。我笑了虽然嘴上说“他不是比你小吗,你不是整天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吗?”可心里却觉得有点对不住孩子。经过我们的商量最后达成协议:中午我谁也不带了,他两个一起步行。“不过儿子,妈妈有个要求,一定要照顾好弟弟的安全。”“好吧!”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一家人”又有说有笑地吃饭去了。
(三)“老师,我睡不着觉”
一天中午正吃着饭,王扬突然说:“老师,昨天一晚上我都没睡着觉”很少听说小孩子睡不着觉的,我便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一问不要紧,打开了他的话匣子“老师,您不知道啊。我们住的那间铁皮屋一到刮风的时候就‘呼啦呼啦’地响。要是下雨就更惨了,那
声音就像下冰雹一样霹雳啪啦的,你想睡都睡不着,而且昨天晚上的雨特别大,房子又漏水。没办法,工人们只得把我的床从这边挪到那边,从那边挪到这边。我都以为是地震呢!”“奥,是这样啊。没关系,吃完饭你到哥哥房里睡,我和哥哥一块睡(以前都是他俩一起睡的)让你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弥补一下昨晚上的觉。”吃晚饭,我把儿子叫到我的卧室。等到孩子睡着了,我起身来到孩子的卧室,看到连鞋都没脱的王扬就“呼噜呼噜”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甜的微笑。我的心里滑过一丝欣慰。
(四)“老师,算上今天我爸已经十天没回来了”
每天中午吃饭前,王扬习惯掰着指头汇报:“老师,算上今天我爸走了三天了”“我爸已经一周没回来了”“老师,我爸他„„”从孩子每天的期盼声中,我体会到孩子多么盼望和家长一起生活啊。每到这时候,我总是劝他说“孩子,你爸在外面给你挣钱呢”话虽然这么说,可总挡不住孩子对亲人的期盼。在一般孩子看似平淡的、甚至乏味的生活却成了他渴望不可及的奢想。而只要爸爸回来住一宿,第二天孩子便眉飞色舞地大谈爸爸对他多好多好。还说,昨天我和爸爸睡一个床了。从孩子满脸的满足中我看到了:爸爸的到来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好的礼物了。随即,他的脸又沉了下来:“他今天又要去莱州了”“没事的,不是告诉你了吗,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有事找老师。再说了,你爸妈在外面肯定天天想着你,盼着你快快乐乐地生活呢!”接下来的日子仍然是在每天期盼中煎熬。终于有一天他坚持不住了,哭着告诉我“老师,算到今天我爸整整十天没回家了。”说完孩子委
屈地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不哭,我想你爸明天会回来的。”说完这没底的话,我又后悔了。他爸要是不来那不成了我撒谎了吗,不行我得给他爸打个电话。于是我背着孩子给他爸打了电话,让他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看看孩子。第二天,见爸爸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孩子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五)“老师,我们没钱了”
马上就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了,我问同学们:“参加比赛的服装、鞋子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孩子们齐声回答,脸上洋溢着跃跃欲试的笑容。这时,我注意到王扬却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眉头紧皱。我走到他身旁轻轻地问:“有问题吗?”“老师我们没钱了,爸爸很久不给我们打钱了,我们的卡上只有几块钱了。早上我们吃的剩饭,中午工人们只能凑合着吃了。我没钱买舞蹈鞋。”“是吗,这点小事怎么能难倒我们呢,老师给解决”问题解决了,王扬便又和同学们一起投入到准备活动中去了。
“家”是个多么普通的字眼啊!它应该是上天赐予的每个人的、必备的,一出生就应该拥有的,而在这个孩子身上却是很奢望得到的东西。在他的眼里那个寒冷、孤独又让他睡不着觉的小铁屋只能是他的一个栖身之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他常说“等到暑假,我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弟弟去莱州全家团聚了”。每当到说这话时,他那小小的脸上总是流露出幸福,仿佛从未见过的幸福,这幸福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奶奶”时的幸福是一样的。希望孩子早一天实现自己的愿望,拥有一个幸福的、真正意义上的家。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温暖的家可以造就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相反一个冷酷无情的家却能毁掉一个孩子健康的身体、心理以及美好的前程。在这里我想奉劝那些忙于工作的家长: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再去闯荡你的事业吧!不然,在你事业成功的同时,会失去很多比你得到的东西更珍贵的东西。而且,这种失去将是不可弥补的,这种损失也将是不可挽回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又是造就、拯救孩子的第一环境。老师的“家”毕竟不是学生自己的“家”。那只能是孩子心灵驿站上的一个寄托。对于孩子长期发展来说还是自己的家最能让他安心、舒适、无忧无虑地成长。“家”的重量有多大?它是孩子的天,是孩子的地,是孩子生活的整个世界!让我们这些整天忙于生计的大人们关注一下孩子们的这一小小的要求吧!把温馨的家还给他们!
第四篇:师德故事
我是一颗铺路石
净月潭实验小学宁芳
对老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老师是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我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虽然它没有水晶的纯静,没有宝石的艳丽,没有钻石的光芒。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我们的新一代走在我们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前方,奔向四方,奔向远方。初执教鞭的我站在讲台上,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面对着孩子们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我的心在颤动。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站在这里,以前的几次实习令我已经有了将近三个月的教龄。但面对着这群可爱的孩子,我的心仍禁不住微微颤动,我的嘴角仍禁不住微微上扬,溢出了一丝微笑。那四十多双眼睛里传递着好奇、信任与敬佩。这一切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先前的担心一扫而光。然而我很快发现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灵之窗中也藏着狡诘,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上课时有的挤眉弄眼,有的指手划脚,做起了小动作。对此我当然是恕不可遏,将他们几个狠狠地训了一顿,此后我发现孩子们眼中的光芒在泯灭,我的心又禁不住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了“灵丹妙药”,熟知孩子心理的她告诉我,其实小孩子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欢和老师亲近,希望老师能注意他的心理,而在你忽视他时,他便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你的注意。哦,原来是这样,多可爱的孩子!我释怀地笑了,心头的阴郁一扫而光。慢慢地我从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爱心去和学生交朋友。我还使用一系列奖励措施:发小博士记分卡,名字上光荣榜,谁是总冠军等等,尽量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怎能换取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很快我与孩子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在工作上我也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天提早到校,晚上摸黑回家,将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又一个家!平时做到主动听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做好课后的摘记工作。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我在业余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除了阅读自己订阅的杂志之外,我还大量翻阅学校现有的教育杂志,并认真做好理论笔记,不断积累,不断给自己充电,扎扎实实打基础,为做了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而努力。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
青年教师师德演讲稿
播撒阳光,放飞希望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实验中学的一名班主任教师,今天我来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播撒阳光,放飞希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去年冬天,班上的学生田增坤突然神色慌张地找到我,她声音哽咽地说:“老师我要请假……我娘她……她……喝农药了,在医院抢救……我得赶紧回去……”听完她的话,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个可怜的孩子!家境贫寒,父亲是个庄稼人,靠干建筑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而母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为治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现在母亲竟突然喝药自杀,对年幼的她可真是一个晴天霹雳!
过了几天,田增坤返校了。回校的她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红肿的眼睛流淌着悲伤,憔悴的容颜写满了忧郁。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老师,我上课的时候,怎么也听不进去,我想妈妈!为什么老天如此不公?连一个疾病缠身的妈妈都要夺去?不知道死是什么滋味?痛苦吗?我真想陪妈妈一起去……”
看完她的日记我想:这孩子性格内向,巨大的家庭变故已经让她的内心布满了阴云!她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中的关爱,更需要的思想上的点拨。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用爱的阳光驱散她心灵的阴霾。
于是我在日记本上回下了这样的批语:“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更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积极的心态,就象田野里的向日葵,无论生长在怎样贫瘠的土地,都要向着阳光生长!”
课间的时候,我又找她谈心。我对她说:“你知道吗?一个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有出息,你整天哭哭啼啼,耽误了学习,你的母亲能在天堂安息吗?再看看你身边苦难的父亲,一个精神病的妻子已经把他折磨得心力交瘁,你还想让他再为你操心吗?”听到这里,她懂事地摇摇头。我于是趁热打铁,对她说:“只有清空杯子,才能倒满水,老师教给你一个忘记苦痛的办法,那就是全心全意地读书,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次谈话,对田增坤的触动很大,不久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谁说没妈的孩子是根草。有刘老师的鼓励,我一定会象小树苗那样茁壮地成长。”
以此为契机,我在班上开展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主题班会。通过搜集讲述名人故事和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来教育学生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为了鼓励她走出人生中的困境,我还给她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孩子,擦干你眼中的泪滴》。在文章中我这样写到:“孩子,面对亲人的离去,擦干你眼中的泪滴。要知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会让我们淡忘忧伤。天下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要我们学会等待。孩子,面对生活的苦难,擦干你眼中的泪滴。扼住命运的喉咙,笑对人生中的风雨。人生若无荆棘,生命何谈意义!挺起你的胸膛,硬着头皮闯下去!”
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沧州晚报》的大运河栏目。当我拿着那张承载着师生情谊的报纸在班上大声宣读的时候,同学们都向“田增坤”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我发现她的眼中不再有自卑忧伤,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坚强。
现在田增坤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高中的大门,因为内心洒满了阳光,迎接她的也必定是一个光明的未来。
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伟大的马克思说:“爱就是阳光”。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的使命就是播撒阳光,放飞希望。
尊敬的评委老师、现场的同行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兴安三校的7号参赛选手——贾俊燕,同事们都爱亲切地唤我一声“燕子”,虽然我没有古时齐国大夫——晏子,面对楚王时的聪慧机智、勇敢镇定,但是我却有跟他一样瘦弱精悍的身材;虽然我性格内向、不善表白,但是此刻我还是勇敢地踏上了这神圣的演讲台,为的就是跟大家道上一句心灵的呐喊,那就是:爱可以改变一切
“岁月如歌”这个词真是不错,就在岁月不经意地一唱一和中,我已从教12个春秋了。学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经意间,我已先后做了五个班级的班主任了。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让我笑过,让我哭过,也让我感动过。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我也逐渐成熟起来。我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过去那么单调的生活中,感到了快乐和满足;是他们让我有了成就感。在这些孩子当中,只有07届毕业班的40个男孩们,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带给我的还有感动、伤心和震撼。他是最与众不同的,他就是李嘉良。
李嘉良是个让人一见就非常难忘的小家伙:中等个头,小脸白白的,小单眼皮里装的是满眼的倔强与叛逆。四年级时,刚开学班级里就转来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人物,每天闯祸最多,而且无论你怎样说服他,他也不会说一句“我错了”。他对待任何一个老师的态度都是高昂起脖,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你,对我也是一样。他的这种态度真的把我气的不得了,有时我想:这哪里是个孩子?分明是块顽石。每当科任老师对我说李嘉良太难管的时候,我只能苦笑,因为我对他真的是软硬皆施了,真的是无能为力了。就在我不知所措时,我惊异地发现了他的闪光点:他很聪明,写字工整;也很爱劳动,爱打抱不平。从此,我每天都用爱的目光去迎视他的漠然。渐渐的,他的漠然淡了,也许他感受到了老师不嫌弃他,有时也很喜欢他,甚至对他比对别人还好。直到有一天,他又犯错了,我轻轻地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嘉良,你又犯错了,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有时管不住自己,是吗?只要你能知错就改,老师是不会嫌弃你的。”此时,他不说话,把头低下了,眼角也湿润了,但是他的倔强,使他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轻轻地说:“老师,我错了!”就在这个时刻,我的眼泪却流了出来。一年多了,我终于等到了这句话,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从此以后,他能够认错了,虽然经常是改了犯,犯了还改,但是我很知足,因为他终于可以诚恳地听我的劝告了。我相信我所给他的每一份叮咛,每一份鼓励都将使他向正确的人生路上靠近。
我想,在座的老师们都与我感同身受吧!爱每一个学生,用心来打动他们,在他们身上注入我点点滴滴的师爱:帮没爹没妈的孩子学会生活;帮调皮小子克服学习困难;帮自卑的小丫头树立信心;帮羞涩的小男孩敞开心怀„„
三尺讲台,舞台虽小,但我手捧师爱,憧憬明天;一间教室,视野虽短,但我热爱学生,无悔青春。12载苗圃耕作,让我顿悟:
拥有,我承担着责任;奉献,我体验着喜悦;创造,我感悟着生命;育人,我享受着幸福!
老师们,善存于心,爱在于行!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关心凝成温暖,用真心传递幸福,用时光铸就“爱可以改变一切”的金色长城!
第五篇:师德故事
“教师师德故事”征文
妈妈教师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喻长桥邮编:438304
电话:***身份证号:***315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有人把教师誉为春蚕。这是对所有教师的美誉。在我们学校里,同学们经常爱唱的一首歌曲:“学校就是我的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称我是花朵,我说老师像妈妈。„„”这些无不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体现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孩子们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就会把自己的老师当妈妈一样尊敬和热爱。
近日,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开展“教师师德故事”征文活动,强烈的感动之情顿时涌上心头,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她的身影,她的为师故事顿时仿佛历历在目,永志不忘。她就是被孩子们称作“妈妈教师”的余敬芝老师。
说起余敬芝老师,在我们这所农村小学周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作在第一线最基层的小学教师。她,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也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光环。从教40年,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非但没有让她感到疲倦,而是让她感到很快乐,觉得生活很充实,心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她在师德日记中写道:“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教师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把爱的阳光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使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她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请各位欣赏下面的几组镜头小故事吧!
镜头一:“孩子们需要我!”
公元2009年3月,开学还不到半个月。一天,余敬芝老师带着真诚的微笑,踏进了她任教的一个学前班教室。看见余老师来了,班里的孩子们立即围了上去,亲热地向她问好。这时,她看见前几天因为生病而没有来校的小女孩儿林小雅,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校门口,她赶紧迎上前去,弯下腰,抱起这个小女孩儿,亲了亲她的额头,然后招呼孩子她妈:“你去忙吧,孩子就交给我了!”也许是孩子太小了,还不到5岁,也许是几天没来,引起了孩子的情绪波动,这个小女孩儿突然哭了起来。余老师轻轻地拍了拍小女孩儿的肩膀,鼓励她说:“我们的小雅最勇敢了,生病打针都不怕,还怕上学呀!”孩子听了,马上破涕为笑,其他的孩子也笑了,余老师也笑了。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兴高采烈地回家了。有几个孩子却没有家长来接。余老师就领着他们到学校活动室,陪着孩子们做游戏,叫他们唱儿歌„„不知不觉,天都快黑了,就是不见孩子家长的踪影。余老师拨通了几个孩子家长的电话。过来好一会儿,有几个家长陆续来接孩子走了,但还是有一个孩子没人接。这时余老师的电话响了起来,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打来的。她说:“余老师,真对不起。孩子他爷爷得了急性胃炎,我和孩子他爸正送老人去医院看病,孩子的奶奶一人在家看门。是不是„„”余老师马上明白了,立即回话:“你们好好照顾老人吧,孩子在我这里很好,你放心。过一会儿,我把孩子送回去,交给他奶奶。”于是,余老师拖着疲倦的身躯,匆匆地送孩子回家。一路上,她留给孩子的,是最甜的笑容,照着这对师生的,是淡淡的月光和满天的星光!
这就是余敬芝老师紧张而又普通的一天,可是谁又曾知道,就在这一天凌晨,余老师的年迈的婆婆因患脑血栓而住进了医院?谁又曾知道,余老师因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婆婆而请自己的堂妹去照料?谁又曾知道,在丈夫的阻止下,余老师只是轻轻地摇摇头说:“孩子们需要我!”
镜头二:“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育的实践中,对于教师而言,存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易,爱某些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难。但余敬芝老师却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只要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心和关心,把教育的爱融入他们的心田,就能使后进生产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2006年秋,余敬芝老师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及数学课教学工作。在开学分班前,有人曾私下告诉余老师,有一个叫秦五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爱跟同学打架,有时还会逃学,是一个麻烦学生。如果余老师得到他,那可是自讨苦吃。余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知道了。”到分班的时候,余老师却主动接纳了秦五为自己班的学生。
为了把秦五教好,余敬芝老师没有歧视他,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而是加倍地关爱他、转化他。一开始,余老师就在自己的培优转差计划中确定了方案。第一步,进行家访。从家访中得知,秦五的父母出外打工,赚不到钱,常年不回家。有时爷爷、奶奶过来照顾一下,有时到外公、外婆家去,生活不能安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话也听不进去。第二步,向同学了解。知道了他在学校里做了哪些好事,干了哪些坏事。第三步,经常找他谈话。谈话中先表扬其优点,再指出其缺点,告诉他应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第四步,捕捉闪光点。在一次大扫除中,余老师发现他干得很起劲,不怕脏,不怕累,还主动照顾小同学。余老师就及时在全班同学们面前表扬了他。第五步,与学生交朋友。余老师经常找秦五说说话,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些照顾,关心支持他,让大家都来帮助他;在学习时给予正确指导,她说:“你现在不努力,作业不做,没有文化知识,将来干不了大事业,要改掉不良习惯。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经过一年的努力,秦五的学习成绩上去了,不良习惯也改掉了,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这年年底,秦五的父母终于回家过春节,看到秦五的进步,他们高兴得不得了,还买了贵重的礼品,到余老师家登门致谢。余老师说:“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责任。我的愿望是,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镜头三:“余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2008年秋,余敬芝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个孩子叫妞妞,是个适应性很强的孩子。她喜欢自己玩,自己跑跳,不大喜欢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跟着老师做游戏或是其他集体活动。刚开始,余老师对妞妞的“我行我素”有点发愁,她不断老脱离老师的视线,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但余老师没有泄气,她相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坚定了她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妞妞的爸爸或妈妈都要到学校接送她。余老师就及时了解妞妞每天在家里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还利用空余时间留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有机会就和她聊天,还跟她一起玩。渐渐地,余老师发现妞妞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你要是直截了当地说她什么做得不对,应该如何如何,那她是不会听的。余老师还发现,如果你轻轻地在她耳边说几句悄悄话,并用手摸摸她的头,握握她的小手,她就会安稳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这一招凑效后,余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这样做一做。
有一天,余老师工作之余,又找到妞妞,跟她说话、聊天。当与老师说到:“妞妞,你知道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话还没说完,妞妞就抢过话题:“余老师,我也喜欢听故事,我还会讲故事呢!”她的话出乎余老师的意料。余老师就赶紧问她:“你这聪明!那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妞妞充满自信地大声说:“愿意!”于是,余老师就让妞妞站在小舞台上,为全班同学讲故事。妞妞每次都是用甜甜的充满童趣的声音讲着,同学们每次都是好奇而又认真地听着,教室里的纪律出奇地好!
后来,余老师就经常让妞妞给小朋友讲故事,她都快成了故事大王了。不仅如此,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她回答问题的声音,游戏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到她与伙伴们嬉戏的身影。这一切,余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因为她不仅看到了妞妞的巨大变化,而且还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悉心洞察儿童心理,抓住孩子的个性特征,并施以个性化的教育,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她都会沉浸在有趣的集体活动中,体验到同伴给她的快乐。
班里还有一个叫小帅的孩子,他生性胆小孤僻,常常整天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与妞妞相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集体课上缺乏兴趣爱好和主动性,课前课后总是孤单一人,不愿与其他同学一起游戏。在一次美术课(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一般由班主任兼任)后,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围着余老师让她看。无意中,余老师看见小帅也拿着自己的画站在她身边,但就是一声不响,那眼里分明是充满了期望。在平时的接触中,尽管余老师跟他交谈,或是提他问题,他只使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从不主动跟老师接触。今天虽然没有开口喊老师看,但能走到老师身边,也是迈出了一大步。于是余老师连忙走过去,接过他的画,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余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接着,余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还微笑着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同学们笑了,小帅也笑了。
第二天,小帅的妈妈送他来上学,他主动向余老师问好。他的妈妈还告诉余老师:“小帅回家说,余老师亲了他一口,就像妈妈一样。”听到这样的话,余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
从此,小帅渐渐地进步了,变得活泼开朗,融入到班集体之中。
余敬芝老师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但她那“妈妈教师”的形象,在全体师生的心中越来越高大!
作者小传:
喻长桥,男,现年47岁,1980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现任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分管学校安全工作和宣传工作。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人为本。业余爱好练笔,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市级以上奖励,在麻城教育信息网发表小文章百余篇,在黄冈日报上发表通讯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