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希望未来的学校会是一个美丽又是万能的一个学校
未来的学校
大北校 刘天雅
我希望未来的学校会是一个美丽又是万能的一个学校。
未来的学校有三幢漂亮的大楼,其中一幢大楼叫游戏楼,就是玩游戏的地方。每周星期五第一节和第三节全校的学生都到那幢游戏楼里去尽情地畅玩;第二幢楼就叫学习楼,星期一到星期四都到那里学习,让全世上最好的老师们来这里教学习最优秀的学生;第三幢楼啊叫展示楼,每周星期五的上午到下午的一节课下,就让所有体艺全能的人在这里展示他她们的才艺了.如果在学习楼里,每个班级体的东西,物品,用品有就是电子类的东西。在夏天作文人网你就可以投稿,只要开一个红色的电源,按一下,就会散发出凉气;冬天里,开一个绿色的电源,一按,就能散发出很暖和的暖气,而且在春、夏、秋、冬,都不用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也不用拿粉笔,只要按一下电源,每个人的桌子上都会出现课上的所有内容。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开一个是黄颜色的电源,就出现看三个机器人,这三个机器人一会儿的功夫就把教室打扫的就像新的一样干净。
在放学的时候,就有二种方法家长就根本不用来接就平安无事地回到家了。第一种就是在坐上一个弹球就可以安全的回家了,简单的不得了。
我真希望现在的学校是这样子,但我更希望未来的学校是这样子的.
第二篇: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
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学校作文)
暖暖的午后,淡淡的阳光倾泻在窗口。手执一杯新茗,捧一本挚爱的书籍,在摇椅上静静品读……
这恐怕是理想的最高境界了吧,没有喧嚣,没有纷扰。有的,只是一个最本真的自己。
暑假不是新年,要的不是热闹的感觉。它是长跑之后的小憩,是喧闹之后的寂静。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客套。只是一个人,一个人而已。
忽然自己就笑了。这样的假期,可能么?冷眼看,周围的孩子,哪一个不是整天奔波在各个补习班之间,周围的家长,哪一个不是用大把大把的钞票去换取孩子所谓的“荣誉”?再看看我们自己。脸上挂着所谓的“笑”,可谁的心里又真正能笑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分”是我们唯一的追求,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围着它转罢了。
今天听人说,北京的孩子很轻松,他们的考试不只追求分数。到这里,请恕我又说回来。我们的考试题目越来越难,这让我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而假期,这个唯一能让我们放松的日子,也被它占满了。不信么?请看:在网络上,多少学生在宣泄他们的不快,多少文章在缅怀儿时的岁月,又有多少孩子们,联起手来执着地诉说着他们的心愿:还我们这样一个暑假?
什么,问我们的要求?其实我们的要求很低,很低。一个快乐、自由的假期,而已。
穿梭在书本之中的我们,已经遗忘了很多自然的乐趣。就让我们抛开烦恼,到自然之中寻找那些曾经的欢乐。清风拂面,满眼的五彩缤纷,蹲在泥土里与辛劳的小蚂蚁窃窃私语,趴在草地上与蚂蚱欢乐嬉戏,坐在山巅四望,那“青山隐隐水迢迢”的感觉,重新找到被大自然久违的拥抱,那一刻的悠然激发起的斗志比岂有比整日枯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父母唠叨的效果要好得多吗?
已经握惯了笔的我们,忽略了在长大之后,社会还需要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笔,把那些曾经因为时间而无法着手体验的现象去亲身经历,什么串联并联能动手在生活中找到吗?什么光的折射反射能在科技管中实验吗?如果在假期去感受实践课本中的难点,难道不会比“听”与“背”,记得牢?
我还想……不要说,在假期我们的习题本又增厚了,单词量又增加了,镜片厚度又“见长”了,但唯一感觉的是没有长大,因为我们仍在重复学校的时间,仍在完成课堂的任务,这样的假期思想丰富不起来,思维新奇不起来,因为我们没有时间走出去,没有时间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奇妙,还我们一个挥洒快乐、享受自由的暑假吧,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精力,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有谁,会不希望这样的假期?
第三篇:一个人和一所学校. docx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这是一个让人疑惑的思考,是一个人造就了一所学校还是一所学校造就了一个人?我想在没有观看葛华钦校长的事迹之前,我会更多的认为这是两个独立的无法重合的问题,但在葛校长身上,却得到了异常的和谐。是江宁特殊教育学校成就了他,但更是他成就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这个学校,因为这个人的付出与奉献,变得尤为美丽。这个人,带领着学校的改革与进步,变得极其魅力与丰富。
葛华钦校长的事迹早有耳闻,真正让人感动和佩服还是观看了这次报告会,这位朴实而淡定的校长的默默付出。那些接受过帮助的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述出的无声的感谢。这个场面震撼着我的内心,是怎样的付出才有如此的收获。看着这样一所现代化和农业化相结合的学校,曾经只有几间破校舍。很难想象一所特殊学校的一校之长每天骑着旧自行车穿街走巷的寻找学生。可以想象从中的波折,而建立一所这样的学校得有多大的决心。正是葛校长的以身作则坚持不懈才让学校发展的越来越好。才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接纳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在葛校长带领下不仅让特殊学生学习了知识,也获得了专业的技术,让他们工作有了保障。“一个人一所学校”形容葛校长再确切不过。葛校长的精神也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在报告会上我看到了团结,看到了每一位溧水特校的老师积极向上的精神。想象着葛校长说的:“很多重要的抉择,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决定的。”我为之动容,也为之感叹,特殊教育的意义莫过于此,虽然没有桃李满天下,却能让特殊孩子走向社会,让他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这更是一个有爱心、真心、善心的好校长,在无形中不禁对他肃然起敬,我为江宁教育界有如此的前辈而感到自豪,这更加激励了新一代的青年教师,要学习葛校长对孩子的关爱,对同事的护爱,以及对教育事业28年之久至永远不断的热爱。
第四篇: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
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常熟市中学高三(2)班吕安琪
每一次历史的风云际会,都关乎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分裂割据,群雄并起。孔子在杏坛讲学开千秋之智。“仁”“礼”的光芒照亮了春秋战国残酷血腥的天空。
吏治腐败,国土缺失。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授书。从此,“士为节而死”的道义立成了黑暗天穹下地铮铮铁骨。
民主泛滥,世风日下。希腊先贤在雅典学园中辩论、诘难,发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醒世呼喊。
如今,杏坛已经成为神话,白鹿洞书院静静伫立在庐山深处的一隅,吕克昂学园被时间碾碎成卫城脚下的一抔土。但《论语》在穿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后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理学教会了人们如何“格物致知”、“明明德,止于至善”;希腊的民主自由影响了欧洲几个世纪„„学校的影响从来都是深远持久的。
正如“大学者,不谓有大屋也”所言,学校之大在与思想丰富。有些大学在历史的涤荡中诞生,为人们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它们自己,也铸成了永不磨灭的文化符号,永远给人以振奋、启迪。如同我们念及北大,就会想到那些激进的革命者在这里为宣扬民主科学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就会想到《新青年》是怎样为中国青年敲响清夜的钟声。如今的北大,俨然成了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名词,博雅塔是理性严谨的象征,而未名湖则代表着民主自由。
有些大学永远湮没在时间长河里,但我们永志其精神。我们不会忘记西南联大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创造出巨大的学术成就,不会忘记那些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和安定生活而坚守在贫陋穷简的联大校园里的学者教授,正是他们对祖国的拳拳炽爱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创造了学校的传奇。
因此,我坚信学校的精神重于思想。如果说思想是一个学校的智慧,那么精神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灵魂不存,智慧焉附?可是,我们无不痛心地看到某些大学文物系主任为钱利迷惑,作出违背历史真相的鉴定报告,也曾听说大学教授制毒售毒的丑闻。我们时常质问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出不了学术成就,永远无法跻身世界顶尖大学之列。我想这大概就是症结所在。当人们被物质金钱所包围,当我们的教育都急功近利时,头脑中如何会有智慧产生?社会上的风气固然会影响学校,但学校同样可以引领社会风尚。昔时康有为举变法大事时,曾强烈提议开设新学,商讨国事。因为学校汇集了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先进的思想。学校的变革必能带来社会风气的开化。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一种卓然的学校精神,一个洁净的校园环境,一套综合的教育方法,一群有志有为的青年学子。如果每个学校有保留“一点浩然气”,何愁没有“千里智慧风”呢?
临末,窃翻梁任公之旧曲作新词以表心迹:“学校之雄于百洲,则中国必雄于亚洲;学校之强于世界,则中国必强于世界!”为各位评委老师所笑耳。
(本文获第十一届“苏教国际杯”现场作文大赛特等奖)
第五篇: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今年省高中生作文大赛决赛作文题《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原句出自美国学者约翰·古得莱得的著作《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一个地方何以被称作“学校”,这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又该是怎样的?这不仅是那些参加比赛的孩子们,也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1、“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个性与原则坚守。老师们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人生指导。”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三学生华天韵
“美丽的欺骗”、“牧师猫和教徒鼠”、“民以食为天”,华天韵用三个标题串起她的作文。“之所以把这个地方称作美丽的欺骗,是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校园环境都很美,春天开花秋天落叶,硬件也很好,但是学生们面临着太多太多的压力,无法喘息,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独立思考。”华天韵写道,“牧师猫和教徒鼠,象征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开始充满了隔阂,就像两个对立群体,但通过交流和沟通,在引导和被引导中慢慢地融合起来了。”
2、“学校,应当是一个允许孩子慢慢来的地方,应当是一个允许孩子天马行空犯错的地方。”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学生陈晗
“回眸历史,中国人发现自己被西方文明甩得太远。怎么办?赶。我们急功近利地希望用几十年的时间,追上几百年间欠下的里程。文化发展需要人才,科技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来自哪里?学校。”于是,陈晗认为“成箱成堆的催化剂被扔进了学校”,“学校已成为一个生产速成型人才的流水线”,不断催促着学生“快快来,快快来”,于是,学生丢失了独立、思考、质疑、反省等能力,成了“伪人才”。
3、“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地方。老师应该是因为爱而教育,而不是为工资而教育。”
―――――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三学生张雪琪
希望小学虽简陋,却充满关爱;孔子“因材施教”,提倡教育平等;奥巴马的母亲亲自教儿识字,母爱构建无形的学校;频发的校车事故,折射出学校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关爱。张雪琪用散文的笔调勾连起四个故事,传达了爱与关怀才是学校精神内核的主旨。“老师可以只教给我们知识,也可以多教给我们品格和道理,这取决于他教学的真心动机。”张雪琪说。
4、“学校应该是一个给学生提供精神家园,没有歧视和偏见,拥有愉快和幸福、梦想和憧憬的地方。”
―――江苏省武进中学高三学生黄菲
“绿领巾”、“红校服”、“校园撞车门”等一个个热点事件穿插在黄菲同学的作文中,她认为“学校就应该配得上学校这个称号”,“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不应是数学题老师、语文题老师。”她在作文中写道:“学校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作性,是社会不结痂的伤,这个伤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好,而需要很长的时间。学校应该左手摸着良心,右手紧握诚信,肩上负着承担与责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诚信、和谐、幸福的校园。这块痂脱落了,社会才不伤不痛。”
学校变成了“管理”的代名词,变成了抹杀个性的“监狱”,“教育应该是一个互相给予爱与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与强迫。”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润泽生命”,是为了孩子的幸福。“看一所学校好与不好,就是要看这所学校的学生是否快乐,是否活得阳光灿烂。”
“我们现在的教育,过多强化功利性,忽视了人性,忽视了对生命的教育。
“学校应该是一个理想和现实并存的地方。学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必须承认现实存在,但同时学校又肩负着培养未来公民、培养未来新人的责任,所以必须坚持理想。”我们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在现实中创造未来、培植未来。
学校,一个可以做梦的地方,让孩子们能够肆意地成长,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