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五篇

时间:2019-05-13 19:2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

第一篇: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口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使命更为艰巨。而21世纪必须加快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启动教育这只大航船,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协调一致,所以要想让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股力量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当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近年来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素质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位教师、一个年级、一所学校、一个局部地区教育部门所能完成的。因此,它不单单是学校、家长的事,而应由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协同努力,三位一体构建一个完善的“无缝隙”教育网络即所谓的“圆”。到底学校、家庭、社会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是什么作用呢?

一、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形态。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里有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师资队伍,能担负起育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但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忽视家庭的亲情影响和社会的现实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各自发挥着的不同的作用,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作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的父母影响了他的一生,有的是老师使他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也有的是社会对他的影响最大。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学校为主。

(一)改善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的改善可分为硬件和软件的改善。硬件是指学校设施,软件则指教师素质。学校设施包括校园面积、校园环境及实验室、图书室、体育馆等等。这些都要实行量化达标管理。要充分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效率,以免造成浪费。学校设施再好再全,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也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应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角色,为教师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如建立培训网络,加强对现职教师的学历培训和现代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手段的培训,也可以组织教师到教育先进地区去参观,学习先进经验,还可以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等等。

(二)改革课程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人们突破传统的狭隘的课程观念,要在新的大课程观念指导下,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也就是说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好各门课程,逐步做到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① 优化学科课程学校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学科课程,特别是音、体、美等课程,要实实在在地开好每一门课。

② 强化活动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扩大视野,增大知识,动手动脑,增强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③ 开发环境课程,校园环境作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完善评价体系

① 对考试的评价扭转考试分数绝对化的倾向,充分利用考试的反馈信息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服务。

② 对教师的评价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学生的升学率或考试分数来评价教师的做法,应从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考核评价教师。

③ 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单一的以考分来衡量学生的做法,应重点对学生的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家庭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

教育不单纯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儿童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促进子女的身心正常发展

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智力、品德、美感等方面的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父母还要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身体好还不能算健康,而身体、心理健康才称得上心理健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如引导孩子顺利渡过“心理断乳”这一关,在发现孩子心理缺陷是时,要及时进行教育矫正,引导子女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知识。

(二)培养子女良好的个性

父母应注意培养子女良好的个性。父母应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对子女既不溺爱、放任,也不粗暴、专横,而要采取民主的态度,同时要严格要求。要培养孩子养成独立个性,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不要事事包揽。还要让孩子养成谦让的美德,懂得尊老爱幼。父母应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他们的独立意向和自尊心、自信心。还应善于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合理需要,正确指导他们交友。

(三)配合学校、关心学生的发展

父母应当积极支持学校,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子女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子女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子女学习一些特长。父母应注意不要在子女面前贬低学校,贬低教师,更不要向子女提出与学校的正确教育背道而驰的要求。在配合学校教育中,家长也要处理好“望子成龙”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关系,不要不顾子女的发展潜力,盲目给子女加压、加码。

三、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发展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年轻一代的思想、品德、性格、才智的形成和发展,都毫不例外地爱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直着领导和保证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各级政府应从思想上重视,领导要亲自抓,要保证各学校有充裕的办学经费。

(二)素质教育最大的支持就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在社会影响下,学校、家庭就会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社会团体充分开发自己的资源,吸引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真正配合学校发展学生特长,抵制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可以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导力量;社会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继续、扩展和延伸;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只的三者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才能发挥最佳的德育整体效果。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要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相配合,共同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可通过互访、开家长会,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辅导讲座等形式与家庭联系,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学校也要主动争取社会的支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团体开展的有益活动,建立起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无缝隙“圆“。

第二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发挥教育的功能,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父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合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对孩子因材施教,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养成好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多的指责。

(1)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及家长的培养。(2)成立各级家长委员会并及时召开家长会。

(3)教师和家长交流学生信息,探讨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4)举办教学开放日。学校每年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举办学校教学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

(5)举办家庭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社会教育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些兴趣和爱好若能及早得到培养,就能形成特长,表现出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无疑会加速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很难适应同一班级中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学生的个别需要,社会教育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的专门活动,如电脑维修、琴棋书画,使学生在自己爱好的活动中施展才华、发展特长、增长聪明才智,进而独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许多学生接受更多社会教育,成为运动员、演员、电脑高手,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

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社会教育的好坏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程度和整个社会教育大气候的形成,这需要全社会较长时间的努力。

(1)学校积极动用社区力量,请各类专家和先进人物到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志愿者、校外辅导员等管理、辅导、服务作用。

组织学生去敬老院义务劳动

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二到三次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活动,进行垃圾清理、消除街道牛皮癣和消除卫生死角等工作。

回家帮家长做家务,让学生在帮助家长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三种基本生活本领 组织学生春游

整治和优化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切实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红领巾文明交通岗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

第三篇: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制定和颁布,如何更好地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的持续发展,持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青少年能否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成员,而培养社会的合格成员,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前,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还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配合不好的现状还是比较突出的,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首先是家庭教育的误区,我认为孩子出问题家长是很有责任的,怎样让家长具有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别当班干部耽误学习;你会做的题不要告诉别人,现在是竞争社会。”在家长是非观、价值观摆不正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成长是令人堪忧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快了,贫富差距大了,家庭之间的差距也拉开了,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尤其需要关注。那些下岗的、失业的、离异的、留守的、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由于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良,或多或少对社会有不满情绪,对学校的正确教育持有质疑态度,这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再者有的家庭不配合学校教育,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庭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中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第二社会教育呈现出无力的状态,表现不重视社会教育,因为社会教育的作用有隐形性,长效性,不能立竿见影,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困区。目前看,还有个别教师没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够重视德育和法制教育,对后进生和差生缺乏关怀和帮助等等,都会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的流入社会。

再次是社会教育的盲区。现在社会风气不尽人意,一些不良的东西,如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讲诚信冲击学校,冲击了孩子,孩子对许多事情没有鉴别力,对一些坏的东西信以为真,对好的东西却将信将疑。有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宣扬的价值观、道德观与我们的正面教育是相悖的,尤其是暴力、金钱、色情。孩子认为那就是真正的社会,自觉不自觉的在接受这些东西。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危害之深,有时甚至超过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这些都成为诱发青少年德育问题的温床。

所以就青少年德育而言,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就此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新一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家庭、社会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各自应发挥的作用及合力

1、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青少年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应充分发挥学校主体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获取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校外各种教育机关在吸引青少年参加有益的活动,占领校外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中,无疑对学校教育起到了一种补充和促进的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3、家庭教育的作用。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不同于学校和社会的独特作用。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三者要形成合力,不能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将会出现残缺不成系统的教育遗憾无穷。在“三位一体”教育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和统一,共同教育和要求,使学生能方向更明确,有动力,避免了不知所措的和犹豫和徘徊。三方面的教育都要按照教育目的提出要求,作为教育的统一目标和要求,当然在内容上措施上,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家长要和教师沟通配合好,不能各行其是;社会教育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携起手来,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走上社会都感到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目标一致使他们更加坚定信心。二是教育作用的互补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各自发挥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勿庸置疑,对学生都会有影响。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还要充分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的家庭成员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使青少年心情舒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和宣传,使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提供各种追求和选择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条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青少年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奋斗的乐趣;学校则应该按照教育目标,从德智体等几方面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根据个人特点还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自的才能、特长都能得到培养和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三、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可塑性很强,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点群体。历史经验证明,良好的道德风尚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青少年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党中央来历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腐朽思想的俘虏。”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上题词:“加强小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特别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从现在情况来看,当代青少年绝大多数热爱党热爱祖国、拥护改革开放;奋发努力,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强,遵守法纪,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个讲公德、守法纪、尊师爱校刻苦学习、崇尚科学、勇于进取的良好道德风尚正在形成。总的来说,主流是好的,是有希望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现在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艰苦磨练,加之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等等,在部分青少年道德行为习惯养成上还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对西方某些社会现象是非、美丑辨别不清,崇拜西方的生活方式;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挑吃挑穿,相互攀比,追求享乐,不愿参加义务劳动,崇拜大款明星,追求将来当大官,挣大钱;上课不愿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求上进,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不尊重师长,说脏话,说假话,不遵让老弱病残,横穿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关注社会和他人及同学的责任感,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缺少团结协作精神;在校园、街头、公共场所乱扔纸屑、乱写乱画、损坏公共设施不爱护花草树木,踏草坪,折树支,乱倒垃圾乱泼脏水,空中抛物,不注意保护环境;信奉鬼神,崇拜神像,夜不归宿,讲哥们意气,拉帮结伙,请吃请喝。打架斗殴,欺小凌弱,不知法、不学法、模仿不良行为,诚然,这些不良行为是个别现象,但不及早引导教育,认真加以纠正,日积月累,还会污染他人,产生消极腐蚀作用,不仅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安定,不利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开展“思想道德养成教育”活动,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打好立身做人基础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落实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举措,也是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有效载体,是教师的愿望,是家长的强烈要求。正如一些教师和家长说:“开展道德养成教育是固本强基工程,抓到点子上了。”

四、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内容、基本措施

(一)、活动内容

“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紧密围绕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团结友善、礼貌待人;爱国守法、勤奋学习;勤劳简朴、孝敬父母;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坚强安全防犯、维护社会治安等六个方面,共三十六条,(三十六条具体内容见另文)。

(二)、思想道德规范养成教育基本措施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是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结合国内外形势,联系青少年的特点,区别小学、中学、待业青年等不同年龄、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用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内容(即三十六条)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让广大青少年在不同的环境中去实践去体验,把认知和行为逐步统一起来,懂得怎样去生活、学习、奋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好立身做人的基础。

1、抓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理想想念教育。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以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组织老同志和青少年一起开展多种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教育活动,举行入队、入团宣誓,升国旗唱国歌,引导青少年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二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请老同志对青少年进行声动、形象、具体的革命传统和改革建设重大成就的教育。三要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使青少年知道新中国是千百万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在行动上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立志一辈子跟共产党走,干社会主义,做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2、积极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科普教育。一要引导青少年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学习,使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在青少年心里树立起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习的道德楷模,激励青少年勤奋学习。二要在社区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为主体的科普活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三要组织待业青年针对需要,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既要帮助他们自某生路,解决就业发展问题,又要对他们进行道德规范养成教育。

3、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充分发挥家长的管理作用。家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风要正、家规要严、家庭要和、事事处处给孩子做出样子,要指导孩子,学习遵守道德规范,讲礼貌、守纪律、尊国法;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身,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凡是孩子能做的,尽量让孩子动手去做,父母不包办,增强孩子的自理、自律、自护、自强的能力;对孩子不良行为不能漠视、纵容和庇护,以“36条”为律条及时进行教育和矫正,帮助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培训班,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为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教育的统一性和互补性,我在这里向家长倡导十条“家长行为规范”: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重视并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休养。

②学习马列主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雷锋精神,树立自我榜样,培育孩子做“四有”新人。

③积极配合学校深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36条”,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家长应该能力做到,用自己的榜样示范感化孩子,养成习惯。

④讲公德、做文明公民树立社会新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友融洽、邻里团结,守信誉、讲诚实、不谋私、爱公物。

⑤自觉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提倡家庭民主,废除家长制作风,不训斥、打骂、虐待孩子;不溺爱娇宠孩子;时时处处关怀孩子的健康成长。

⑥崇尚勤劳、节约;穿戴整洁、生活朴素,节约水、电、煤,爱惜粮食和家庭物资,教育孩子不挑吃穿,不乱花钱,指导孩子学做适当的家务,逐渐养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

⑦遵纪守法,净化社会风气,不赌博,不酗酒,不搞迷信活动,不看黄色书刊、录像,在孩子面前不议论他人是非。

⑧优化家庭环境,倡导全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⑨联系学校教师,互通情报,沟通思想,督促孩子按时上学接受学校正规教育教学;关注孩子按时返家,并按时辅导功课。

⑩鼓励孩子学科学、文化、技术,支持并奖励孩子的爱好,如:音乐、体育、美术、书法、科技等,奖励孩子小发明、小创造。家长应重视孩子的发育状态,进行青春期教育,发现孩子有不健康的行为苗子,要及时批评教育。

4、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楷模。学校是加强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铸造儿童灵魂的工程师。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重视学生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正师风、讲师德,不断加强教师人格修养,打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三尺讲台就是师德表演的舞台,进一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责任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率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自身形象;衣着整洁大方,化装自然得体,不袒胸露背,不带耳环手镯,不涂指甲油;热爱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辱骂,不变象体罚学生;认真上课,对学生要循循善诱,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训斥,热忱耐心帮助;对学生严格要求,以奉献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素质影响人,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

5、组织青少年开展尊老敬老和社会公益事业活动。以建设家庭美德为切入点,在创建“五好”家庭中把尊老、敬老、孝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相关节日,引导孩子为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具有孝敬内容的好事。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到敬老院和军烈属、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拆洗衣被和进行慰问演出活动,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组织少先队共青团和青少年“护绿监督岗”、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活动,参加清扫街道、清楚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和种花植树、美化环境、保护绿地、给花草小树浇水,从小养成预防污染,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6、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组织青少年开展业余体育文化活动。一要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居民小区,组织歌咏队、体育队、写作、绘画小组,开展各种学习演练活动。二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演讲会,大合唱或文艺演出,开展喜文乐见的体育比赛,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的文化生活,占领课余文化阵地。三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基地,采取社区、学校、单位联手,组织老同志老教师参与对青少年的各种教育活动。

7、开展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36条”进社区、家庭活动。省关工委下发的《关于在城市社区开展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的“36条”》符合农场实际情况,完全行得通。去年下半年以印发给中小学校,正在实施中。现将“36条”印发给社区和家长,使学校、家庭、社区联起手来,形成网络,全方位的开展好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切实抓出成效来。

第四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

《园岭小学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的探索》研究方案

一、选题背景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信息化使得学校德育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的意义。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校无法把这些影响拒于门外。互联网也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在互联网上,不同的政治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充分的表现。这些状况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专家认为,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和突破点也正在于德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实效性一个最明显的指向就体现在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和价值观中。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透视德育课程改革必将有利于促进德育课程实施的实效性。教育工作者们于是大声疾呼:“学校这个小气候抵不过社会大气候”、“必须首先优化社会环境”、“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两步,到了社区就退三步”。应该说社区、学校、家庭对大众传媒的控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对德育来说收效不大,相反却引发了很多青少年的叛逆现象。这说明根本就无法消除大众传媒对德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园岭小学多年来,在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作用,并为此课题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4年以来,我校为响应福田区“开展主题教育创建德育品牌”的号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此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在以上所述的背景下,我们才选取了《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教育协同机制的探索》这一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这一课题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开放性和社会实践性,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完整德育网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为省教育厅《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提供支撑,贡献成果。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德育资源,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舆论导向三者相互合作,协同构建整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

1、道德心理学研究。

2、现代德育价值观。

3、主体教育思想。

4、协同教育理论。

5、道德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改变日前德育的单—刻板模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个性生活化。同时,研究与实施的过程有于提高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水平,使我校的德育丁作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尽快打造出富有园岭小学特色的德育品牌。

理论价值: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努力建构起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教育机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能充实和发展当前小学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模式。本课题实施将为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道德是在道德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道德形成过程是一个主动、整体建构的过程,也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统一的过程,是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同影响下形成的。本课题期望通过构建和实施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合力教育协同机制的实践操作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生活态度、参与和创造道德生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研究目标: ①

研究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目标、评价、内容和操作方式,构建园岭小学面向现代化的开放的德育体系和操作模式。②

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研究内容

1、德育途径的深化和整合研究;

2、与家庭、社区相互协同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社区德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其中包括:

(1)

构建社区德育网络组织:学校、企业、商店、居委、文化娱乐部门、司法治安机关等单位和部门。互通信息、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育人。

(2)

确定德育社区化的目标体系。

(3)

开展社区化教育活动:如建立居委学生活动站、建立和落实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

(4)

收集、编写本地区德育校本教材,如何把生动、具体的校本德育材料整理起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热爱深圳、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4、家庭德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其中包括:建立和完善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庭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咨询、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网站、创办“德育通讯”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5、依托“家校E”,学校网站、德育基地、家长学校等阵地研究学校、家庭、社区合力育人协同机制。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行动参与者(研究者、教师、学生……),在教育或社会情境中,共同参与、从事的自我反省研究,以增进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其特点是研究者就是行动者。本课题所进行的研究,按照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进行。先由课题组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法”集中讨论,参照别人某些成功的做法,提出研究计划,在根据预测做出决策之前,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断改进和调整计划,通过反思改善工作,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问卷法

问卷法是把研究课题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变量),再拟成具体问题,编制成标准化问卷,发绐笔试,蝇试回答。这种方法,虽然不如观察法了解行为反应那样具体细致,也不如实验法控制条件那样严密,揭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也不如实验那么透彻,然而,它却可以获得多因素资料,取样大,代表性强。封闭式问卷选择答案,便于统计,具有省时、省力、高效的优点。

3、个案研究法

我们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将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如说德育课堂教学的案例、学生成长案例、教师的叙事案例等。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6、学校为科研设有专项资金,投入了大量财力。我校是为数不多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每间教室设备齐全的电教平台,每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全校有两个机房,构建了校园网,为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搭建了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学校开通了“家校E”,建立了学校网站,为学校加强与家长、社区的协同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

7、我校为省一级小学,德育先进单位,优秀少先大队,多个班级被评为各级各类文明班,多个主题教育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一贯重视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社区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一直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8、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从“九五”到“十五”承担了多项德育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是国家级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拥有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积累了丰富的从事德育科研的经验。

9、学校有浓郁的科研氛围,教育科研己走上了经常化、群体化的轨道,为德育科研提供了师资保证。

10、课题组负责人陈智敏同志长期从事教育及德育工作,曾负责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成果颇丰,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着丰富的组织科研的经验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课题组的其他教师也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从事德育教学和研究的经验。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年2月一2005年3月)

4、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5、学习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

6、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修订和论证。

7、查阅文献资料及材料收集。

8、设计编制问卷。

(二)实施阶段(2005年4月一2005年12月)l、在学校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建立德育网页,构建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和活动平台,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更好的沟通交流提供物质支持。

2、行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探索家庭、社会相互联系的德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3、构建社区德育网络组织,开展社区化教育活动,建立居委学生活动站、建立和落实学生社会实践墓地、建立校外辅导员队伍。

4、收集、编写本地区德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热爱深圳、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5、建立和完善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学校建立和完善于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庭教育组织形式,通过专题讲座、座谈、咨询、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创办“德育通讯”等形式加强家校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6、定期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在实施过程中组织研究人员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7、加强培训,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8、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的有关任务。(三)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2月)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德育的规律,总结、提炼学校、家庭、社区合力教育协同机制的模式,撰写研究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9、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

长:

梅仕华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制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教育网络,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1.开展学校对外的校长接待日,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性。2.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3.积极采纳家长正确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进一步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

4.课任教师定期走访家长,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协调教育。5.公开学校电话号码,便于家校联系。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

7.与社会联手发挥地方资源的育人优势,定期请法制校长为学生做报告。

第五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制度

学校、家庭、家庭三结合

我们知道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进程中,受着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的影响。其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因此,我校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同社区、家庭取得全方位的联系,充分做好与社区、家庭的教育合作工作,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学校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十分注意利用学校教育环境优势,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品质。

1、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言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将教育范围逐步由校内向家庭向社会延伸,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从小做个好公民。

2、做好常规评比工作。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检查监督,形成由值日行政、值日教师、值日队干、班级值日生组成的网络式的值日检查队伍,严格执行检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教育。通过“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营造“学礼仪、讲文明、懂礼貌”的氛围,净化校园空气,实现美好人际关系,打造和谐校园环境。

3、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晨会、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健康知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组织利用心理咨询室,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4、开展评选“小树伴我成长”活动,并让“阳光之星”在每周升旗仪式上介绍自己、展现自己,担任升旗手,做同学的榜样。同时,各班选拔优秀队员,轮流担任出旗手,让更多的队员在实际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6、重视队会、班会课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身心发展。

7、全面铺开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包容。同时,结合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例如清明节,我校组织学生步行到烈士陵园扫墓,在烈士碑前庄严宣誓,这不仅磨练了顽强的意志,还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报效祖国。

二、家校结合,促进品质发展。

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家校结合就显得更为重要。

1、成立家长委员会。为了得到广大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学校引导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监督、建议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学校共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并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具体措施;建议家长协助学校开展好校外德育活动;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家长委员会在全校家长中征集意见和建议,整理了十一条,我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这十一条认真落实了,家长十分满意。学校就是在这个真诚服务的过程中逐渐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现在,这个家长委员会不但起着监督与建议、沟通与协调的作用,他们还利用一些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校外活动。这都是我们乐见的。

2、组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正是学校为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效果而特地开设的教育平台。举办讲座的都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家长能更有效的教育孩子。事实证明,家长们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会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的交流、对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和谐地相处、对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和关注学校工作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长会上,学校可以向家长提出德育方面的建议和要求,通报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还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如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小片段,学生的各科作业、作品等。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同时,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也让家长们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4、利用“校讯通”和家长进行通讯联络。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小区外,给老师的家访带来了不便。因此,“校讯通”使家校联系落实得更加具体、有效。家长、学校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沟通。学校能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日常表现、学校重大活动、学校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家长也能及时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

5、让家长走进校园。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家长走进孩子的校园生活,这不仅促进了亲子关系,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于无形中渗透了情感教育,也使学校的相关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家庭教育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三、三位一体,落实品质教育。

学生平时不只是在学校里生活,他还在家庭、社区里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家庭、社区的任何一方是不够的。要形成教育合力,一定要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只有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形成综合一致的整体性教育网络,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1、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锻炼能力。每学期末,学校都要给学生发“告家长书”,除把本学期学生的品德、学习、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一一告知,还鼓励学生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带到社区,积极参加各项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学做并参与家务劳动。学校还要求各班在新学期开学时对学生的假期生活进行总结,表扬好人好事。

2、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这三个任何一个方面失控,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品质的健康发展。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如文艺表演、小记者采风等。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更大了。同时,也为社区进一步了解学校工作,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打下了良好基础。

3、联系社区、家长,合力推动教育。对于社区及时反馈的学生校外情况,学校及时教育并联系家长,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同时,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衔接。这学期我校与社区、家长配合,开展了“拥抱大自然,节约水资源”的环保教育主题活动,组织部分学生到杨柳青农场感受大自然,美化环境,参观植物园。当学生躺在草坪上,摆出大大的“节水”二字造型时,周围的游客也受到了震撼。学生发自内心的说:“这次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还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是受益匪浅啊!”

我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提供了平台,进一步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了一个和谐、科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014.9

下载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学校、社会应是一个“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一个圆美文

    一个商人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渔夫躺在网边晒太阳,于是问:“正是大好天气,为什么不去捕鱼?”被吵醒的渔夫眯着眼:“我为什么要捕鱼呀?”“捕鱼才能赚到钱嘛。”“赚钱干什么?”渔夫反......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发展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发展教育教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和基石。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双增”“双减”等政策的相继提出,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也被提上了日......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经验材料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联合家长社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致家长一封信》、《学生家长告知书》等形式,定期向家长发放安全知识传单,向......

    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大全

    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制度 一、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 建立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领导组,学校与社会联系领导组由校长、德育分管领导、班主任代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计划(大全5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计划 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良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

    2008学年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工作计划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