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范文

时间:2019-05-14 13:0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范文》。

第一篇: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范文

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E:重视个别差异

2、被称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城市是____ A:纽约 B:日内瓦 C:伦敦 D:北京

3、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并获得一定的地位,这是人的__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的需要

C.尊重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学思想 B:教学模式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理论

5、五指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不包括。A:做人 B:习惯 C:身体 D:智力

6、”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 D:小组活动

7、下列哪个搜索关键词可以找到音频资源?()A:故乡的云.bmp B:狼牙山.wav C:水晶.swf D:北戴河.doc

8、衡量一名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应当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的教师专业权利的是()A.指导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B.对学校进行管理与领导的权利 C.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

D.检查与评价学生品行、学业、身体的权利

10、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__。A.精细加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1、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__。A.教学策略 B.教学原则 C.教学手段 D.教学形式

12、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A:工具类学科 B:知识类学科 C:技艺类学科 D:综合类学科

1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考察分析,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评价是__ A.观察 B.案卷分析 C.行为检查单 D.轶事记录

14、”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__。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5、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__。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16、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A:事例 B:史实 C:数据 D:谚语

17、国家对幼儿的体质十分重视,并采取“优选法”等具体措施,这是()的特点。

A:古希伯来幼儿教育 B:古埃及幼儿教育 C:古代印度幼儿教育 D:古希腊幼儿教育

18、个人同时面临两种有意义的活动目标,二选一的冲突是__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19、下列哪项内容不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 A:跳跃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D:连续性与阶段性

20、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之一。A:知识素养 B:能力素养

C:思想品德素养 D:基本任务

21、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重复的操作练习,巩固知识、掌握简单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是()法。A:直观 B:游戏 C:口授 D:练习

22、让3岁左右的幼儿跨过前面的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了,这是因为。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 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 D:视力较弱

23、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于班级____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24、电话的发明者是____ A:摩尔 B:爱迪生 C:贝尔 D:法拉第

二、多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如果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传授新知识,一般可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A.练习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E.读书指导法

2、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3、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包括()。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明朗阶段 D.证实阶段

4、《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辩识它,这是由于知觉的。A:理解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5、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6、老师说:并非明明会唱歌且圆圆会跳舞。如果老师说的是假话,那么可以推知。

A:明明不会唱歌,且圆圆会跳舞 B:明明会唱歌,且圆圆会跳舞 C:明明会唱歌,且圆圆不会跳舞 D:明明不会唱歌,且圆圆不会跳舞

7、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8、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__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9、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__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__的特征进行。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1、实质教育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A:传授生活 B:发展智力 C:培养品德 D:发展个性 E:培养能力

12、依据性格的特征差异,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__。A.外倾型 B.理智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13、迁移的概括化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

14、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__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15、在自然科学中运用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 B:实习法 C:练习法 D:欣赏法

16、棒体细胞__ A.不能分辨颜色 B.反应光的波长

C.对光的强度起反应 D.集中于网膜中心 E.对微弱光线敏感

17、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不包括。A:自我反思技术 B:角色改变技术 C:教学反馈技术 D:现场指导技术

18、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和保障作用。A:导向、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19、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要形式是。A:机械记忆 B:理解记忆 C:联想记忆 D:概括记忆

20、通过____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A:25% B:50% C:75% D:100%

21、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__几种方式。A.讲述 B.讲评 C.讲练 D.讲读 E.讲解

22、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A:动机 B:需要 C:诱因 D:目标

2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学习,同时,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

A: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B: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C: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D: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24、一个儿童不敢同老师说话,遇到问题也没勇气请教,为了解决儿童这种问题,他一旦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____ A:强化法 B:自我控制法 C:示范法 D:肯定性法 E:鼓励法

第二篇:江西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启发性原则试题

江西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启发性原则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的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是。A: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幼儿园教育要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人手,培养幼儿初步的和行为。A:环保意识 B:感性认识 C:人文意识 D:自然规律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两个部分。A: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4、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A:思维 B:感觉 C:想像 D:知觉

5、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不平衡现象 B:不协调现象 C:停顿现象 D:起伏现象 E:重视个别差异

6、利用幻灯片或电影胶片可以观察运动植物的缓慢生长过程,这是利用了__。A.模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图片直观 D.实物直观

7、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8、”量杯”实验的策划者是()A:布卢姆 B:加涅 C:斯金纳 D:陆钦斯

9、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1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1、有些广东人不爱吃辣椒。因此,有些南方人不爱吃辣椒。以下哪项能保证上述论证的成立?()

A:有些广东人爱吃辣椒 B:爱吃辣椒的有些是南方人 C:所有的广东人都是南方人

D:有些广东人不爱吃辣椒也不爱吃甜食

12、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__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

13、过度学习的适当强度是。A:100% B:110% C:120% D:150%

E:重视个别差异

14、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__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15、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操作技能分为。A: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B:闭合性操作技能和开放性操作技能 C:细微型操作技能和粗放型操作技能 D: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16、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__。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17、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捞

18、、提出了设计教学法。A:教学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学任务

19、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__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20、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__。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21、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B:尝试—错误说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2、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这种思维训练法称__ A.形态扩散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23、对高校收费改革持疑惑或反对态度的人们大多是因为担心贫困子弟能否有经济实力上学。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A:大多数人对高校收费改革持怀疑或反对态度 B:只有少数人不赞成高等学校进行收费改革 C:高校收费改革以后,贫困子弟不能上学

D:人们担心高校实行收费以后,贫困的子弟没有经济能力上学

24、”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行为规范,这是由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的。A:示范性 B:责任性 C:继承性 D:特殊性

25、问题行为发生在哪些人身上____ A:差生 B:后进生 C:优秀学生

D:差生、后进生、优秀学生

26、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__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8、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E:20世纪9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适当讲授____知识。A:天文 B:几何 C:读写 D:修辞

2、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备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A:教育问题 B:教育行为 C:教育规律 D:教育发展

3、”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凯洛夫

4、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指__。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5、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2~7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处于____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境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7、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__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8、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不包括()A:教师的热情 B:教师渊博的知识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9、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__。A.孟禄 B.恩格斯 C.勒图尔诺 D.沛西能

10、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____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11、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两大类。A:社会环境 B:精神环境 C:城市环境 D:局部环境

12、由于____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

13、幼儿能认识“拍手”这个词,但把两个字分开,就不认识了,这是识字中的__。

A.片面现象 B.泛化现象 C.表面现象 D.支柱现象

1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A:民主参与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科学决策 D:独立自主

15、.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______任务。__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16、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在变化中呈现教学对象,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7、根据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所服务的对象是____ A:无产阶级政治 B:社会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文化 D:社会主义

18、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19、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20、在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中,中心环节是____ A:运用知识 B:引发动机 C:巩固知识 D:领会知识

21、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__。A.教法创新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

D.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E.理论总结能力

22、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__。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23、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__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D.列提纲

24、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A:认知 B:情感 C:动作技能 D:心智技能

2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__。A.倒“U”形曲线关系 B.线性关系 C.“U”形曲线关系 D.直线关系

26、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__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7、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8、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E:20世纪90年代

第三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

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解析】D。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8.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进发展

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解析】A。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要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

9.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解析】C。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

10.“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

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

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

【解析】C。

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体现。

11.小明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逐渐出现了被动、退缩、无动力的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属于()。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估价降低

D.认知功能障碍

【解析】B。

习得性无助感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1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能够解决“7×8=56”这个问题的儿童属于()。

A.前运算阶段

B.直观动作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D。

小学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

13.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A。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4.林老师教学《借生日》时,先板书“生日”,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样过生日的?接着又板书“借”,并提出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吗?”这种导入方法是()。

A.故事导入

B.情境导入

C.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解析】C。题干中老师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借生日能“借”吗?进行设疑,制造悬念,以引起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15.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解析】A。

古代采用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到了17世纪初才产生班级授课制。

1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演示法

C.读书指导法

D.实习作业法

【解析D。

实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作业法。

17.曹老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讲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上的卓越贡献,同学们感到很自豪,曹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解析】D。题干中的自豪感,也是教师向学生传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思想性。

18.在教育理论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A.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D.内容与方法的关系

【解析】B。

教学是教育的一种途径,除了教学,教育还有其他的途径。所以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9.通常所说的备课要“备”,除了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之外,还包括()。

A.研究学生

B.设计作业

C.设计评价

D.指导学法 【解析】A。

20.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索学习

D.发现学习【解析】B。

题干中的关键词“共同”“任务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 参考答案】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复习在记忆中有重要作用。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①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

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不要过于紧张和疲劳,以免产生干扰。

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④复习方法多样化。单调的复习方法,易使人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会降低复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方法要灵活多样。

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

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识记的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22.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行、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3.简述小学教师撰写操行评语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班主任要明确评语不是一种检查和评比,而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学生期末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一学期来的表现的一种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全面正确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学生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写学生评语时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下定义或分等级,而是要客观地给学生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

(2)评价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平时要注意细心观察,为期末评语的撰写积累素材。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班主任评语中要由衷地为学生的优点“喝彩”。然而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表现出来的,有些甚至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记下来作为日后写评语的素材;要正确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是着眼于他眼前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以往的表现,更要注重他未来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

24.材料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1)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10分)【参考答案】沈老师的处理方式很恰当。

第一,沈老师做到了长善救失。虽然是学生的恶作剧,但是沈老师还是能看到学生的山观点,并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教师运用了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师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能够从思想品德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启发,能够做到学生的自我感悟。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0分〉

【参考答案】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25.材料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参考答案】

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10分)

【参考答案】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第四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2.教育的特质是()。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范围的是()。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认知方式

7.狭义的德育专指()。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社区德育

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9.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10.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A.实验法 B.测量法 C.会谈法 D.观察法

11.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12.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3.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4.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15.在小学四年级课程《骨骼和关节》中,教师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活动:①拼图游戏,把骨骼贴在人体的相应部位上;②组织学生观察人体骨骼的多媒体图片,认识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位置;③出示连线图,图中的物品与人体骨骼中的哪一部分相似;④介绍部分骨骼的作用。如果你是这位教师,请选择你安排的教学组织顺序为()。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16.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7.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的呈现形式、小学生的基础知识等。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评价 D.教学策略

18.“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 B.长效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9.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20.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23.简述教学中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20分)25.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草船借箭》时的一个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刚才又自由读了课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诸葛亮运用计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事。生:周瑜想用三天造十万支箭的办法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草船借箭,击破了周瑜的阴谋。师:读了课文后,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生:周瑜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这对他们联合抗曹有好处吗? 生: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要陷害他,为什么还要去借箭呢? 生:鲁肃为什么会听诸葛亮的安排? 生:诸葛亮为什么要向曹操去借箭?还那么有把握?(学生一共提了不下20个问题)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思考价值。老师觉得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怎样认识文中的这些人物,把握了人物的特点,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大家有兴趣来研究这些人物吗? 生:有!师:文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研究,注意抓出他的特点。

问题: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

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她采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问题(一):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写作上的特点。(10分)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0 分)问题(三):设计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10分)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6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题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说的理论观点,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2.D【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C【解析】“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音乐不属于“骑士七技”。

4.D【解析】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 理论。专家点拨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与他相关的知识是历年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相关知识有: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提出“泛智教育”,认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5.B【解析】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6.C【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7.B【解析】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专家点拨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在历年考试中,德育的狭义概念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8.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 响力上。

9.C【解析】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10.C【解析】会谈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为建立交谈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以及获得个体对其心理状况和问题的自我描述。11.B【解析】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各生理系统都在发育成长中。12.A【解析】集权型的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责任心,但教育方法简单,不讲求教学方式,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对教师 只能是听取和服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处于被动地位。

13.B【解析】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在小学阶段,儿童第一次脱离父母进入集体生活,这时是形成个性非常关键的时期。14.C【解析】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

专家点拨赫尔巴特是教育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关考点有: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认为应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他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班级授课制在他的发展下基本定型。

15.B【解析】教学组织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具体形象的事物人手,由浅入深地进行。16.C【解析】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

17.B【解析】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18.D【解析】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

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19.B【解析】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效果时,选用两个班级,控制了一些变量,考查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属于实验法。专家点拨在教育研究的各种方法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是考查频率最高的内容,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出现。考生需要熟记二者的概念,知道二者的优缺点。

20.B【解析】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不同的机体能力可以互相补偿的特性,如器官互补,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互补等。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体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22.【答案要点】教师的任务与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教师劳动具有如下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从事精神财富的生产,它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是很复杂的脑力劳动。

(2)创造性。这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教师劳动既要讲科学,又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

(3)示范性。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4)长期性。教师劳动的根本意义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学生成才,达到这一目的必然是长期的。

23.【答案要点】(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疗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5)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专家点拨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这一知识点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出现,是历年考试

中的重要考点。考生不仅要记住,而且要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因为这是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基本方法,与教学理论密切相关,且应用性强。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1)学生个性心理存在着差异。每个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事物、事件都各有自己的倾向,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不同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应该弄清每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25.【答案要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小学语文的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阅读中生疑,在探索研究和探寻追究中解疑的读书实践过程。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明确了学生读书质疑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对学生的读书质疑进行梳理,但没有根据文本所要体现的内涵价值来恰当归纳、提升学生的问题,而是将学生引导到教师事先设定的探究人物的特点上来。《草船借箭》是一个历史故事,人物的特点也是在具体的情节中体现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问题引导调整,以“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

些”这个问题统领全文,贯穿整个读书探究活动,学习的目标将更加明确,文本价值也会有效体现。另外,学生各自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探究成果时,必然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

因此,在探究性阅读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适时抓住学生的阅读发现,积极创设适于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6题为例: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本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在写作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③通过学习初步感受小小说的文体特色,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②感悟洪水的环境描写对烘托情境、衬托人们的恐慌

以及老汉的镇定、沉着的作用。③感受比喻、拟人、短句等表现形式的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2.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问题(三):

一、板题,质疑

1.板题质疑:桥,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或许会说:桥是连接河两岸的建筑,有铁桥、木桥等)2.一读课题,课文为什么以“桥”命题,究竟这是一座什么样子的桥呢?

二、以“桥”为切入口,一读文本,初步积淀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2.交流,可以初步说说文中依据,随机层层点拔:窄窄的木桥、不结实的木桥、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3.二读课题。说到这里,再读课题,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可以是沉重的、郑重的)引导: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平El里或许只是山村里极不起眼的,可在洪水来临时却成了一一生死桥、逃命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三、再读课文,感受桥的“无奈”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桥,成了洪水突然袭击时的唯一的逃命桥。那么它是否真的能那么轻易地救老百姓的性命呢?当时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作批注。1.交流。2.适时解疑:

“像泼。像倒。”为什么独立成句?引导:凝重的笔调。两字却字字千钧,脑海里可以是一幅活 的声势兼备的画面。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3.激情再创造引读,感受洪水的疯狂:洪水咆哮着,像.从山谷里。洪水已有近,这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

4.感悟“跳舞”一词的表达:当时的情形是(无比紧张的,令人恐惧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作者怎么竟然用了“跳舞”这个词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啦? 5.指名。(这洪水简直是一群魔鬼在跳舞,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群魔乱舞”这个词)6.这与下文的哪个词语是呼应的?——一“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看,文中的人们不也是如此。7.朗读写人们反应的句子。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带进句子中去。8.出示: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其中有一个人,他。9.按这个句式写一写你眼前出现的这一人物,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10.面对疯狂袭来的洪水,人们几近疯狂崩溃,几乎失去了理智,试想,这样的又窄又不结实的桥怎能承载得了疯狂的拥挤踩踏?急需什么?(沉稳的组织者,有序地疏散)11.老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场的。

1.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2.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问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 率

B.维持班级秩序 C.形成良好的班风 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1.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A.预定 B.转移 C.分配 D.集中

12.“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13.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斯金纳 C.雅各布松 D.埃利斯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境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15.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

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

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 16.下列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体现的理念的是()。A.基础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发展性

17.沈从文小时候经常逃学,而且长时间对老师的批评、斥责非常抵触,但是他的一位姓毛的小学老师利用校园里的一棵楠树激发了他的进取心,沈从文最终成了杰出的作家。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学生具有发展的()。A.普遍性 B.现实性 C.可塑性 D.差异性

18.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A.广阔性 B.灵活性 C.逻辑性 D.深刻性

19.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认知性动机 D.交往性动机

20.小学德育工作常用的奖惩属于()法。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22.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23.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

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师:那就叫“破十法”吧!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20分)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小学的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本市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相差很大,某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情感水平、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家庭状况等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10分)问题(二):结合本实例,谈谈如何贯彻该原则。(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 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

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 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问题(一):请概括本文所阐述的

故事并揭示寓意。(10分)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三):设计本文的导人环节。(15分)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6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2.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专家点拨本题的D项较有迷惑性,但考生只要准确掌握了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概念,就可以作出区分并选出正确答案。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而注意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由此可见,注意分配面向的是多个对象或活动,而注意转移面向的是一个对象或活动。3.B【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4.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5.D【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6.A【解析】奥苏伯尔把动机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专家点拨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1)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内驱力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通常在年龄小的学生身上比较常见。7.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8.C【解析】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9.A【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10.C【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从“随机应变”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思维的灵活性。专家点拨思维的品质包括:(1)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快、效率高;(2)思维的灵活性,即思路广、灵巧度高;(3)思维的抽象性,即逻辑性强、善于归纳概括、能深挖事物的本质。

11.C【解析】题干中所述的同 时从事两种活动体现了注意的分配。

12.D【解析】运气在归因模式中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13.D【解析】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辅导方法,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不合理观念导致了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

专家点拨情绪辅导方法也称理性一情绪疗法、ABC理论,由埃利斯提出。这是一种十分有应用价值的心理辅导方法,因此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各种题型都有。考生需要了解该方法的基本观点、基本步骤,了解A、B、C分别代表什么,以及常见的不合理观念包括哪些等。14.D【解析】欣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教学方法。15.C【解析】A、B、D项的理解均有误。

16.C【解析】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17.C【解析】学生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因为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方面都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要找对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得学生不断进步。专家点拨沈从文从经常逃学到成为杰出作家的经历说明,学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本题的D项较有迷惑性,考生可以仔细分析。差异性是指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而题干只是提到了沈从文受到老师的激励而改变,因此属于可塑性。

18.B【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

指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品质。19.B【解析】外部动机是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题干中学生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属于外部动机。20.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思维的活跃,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22.【答案要点】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有:

(1)明确的教学目的。(2)正确的教学内容。(3)恰当的教学方法。(4)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

(5)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专家点拨本题属于识记性题目。由于条目比较多,可能不容易记住。在记忆时,考生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表达、组织、气氛六个方面进行记忆,对每方面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填充。

23.【答案要点】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在教学的影响下,想象 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3)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师生情感的交融。教学活动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更需要情感的交流。本教学片段中,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给予学生一句句充满赞扬和信任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与安全”,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大胆表达自己的算法。

(2)尊重学生,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算法多样化,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大胆猜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他们去发现“12—9”的多种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各自的算法在全班同学面前得以展开,从而生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教学资源。

(3)注重过程与方法,实现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12—9”的计算方法,并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掌握计算的技

能,又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25.【答案要点】问题(一):该教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条原则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学生在知识水平、先前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倾向等方面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会”,而学生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学的效果。因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问题(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该做到: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7题为例: 27.【参考设计】 问题(~):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认读单词和词组:friends,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 ②能听懂会说

Myfriendisstrong.Hehasshorthair„

③会用longhair.shorthair,thin,strong,quiet等词简要描述一个人的模样和特征。(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用所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如何描述并表达一个人,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2.教学重点

(1)句型:Who’dhe/she?Who’dyourbestfriend?(2)词汇:hair,thin,strong,quiet 问题(二):

一、热身/复习(Warmin9—up/Revision)1.猜谜语。(教师说,学生猜)It’

ssobig.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Whatisit?(Anelephant)It’ ssmall.Ithastwolongears.Whatisit?(Arabbit)2.教师出示猴子和兔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说: Themonkeyhasalongtail.Therabbit hasashorttail.教师再出示长颈鹿和梅花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It’stall.It’sshort. 3.复习单词big,small,long,short,tall,并说出中文意思。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ChenJie的面具,问:Whoisshe? 学生回答:ChenJie. 教师说:Shehaslong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出示Amy的面具,问:Whoisshe? 学生回答:Amy.

教师说:Shehasshorthair.(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同时拿着两个面具,说:ChenJieandAmyarefriends.Theyarefriends.

2.让学生看着面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说:

She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They arefriends. 3.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说:Shehaslonghair.Hehasshorthair.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longhair,shorthair和friends。(把单词卡贴在黑板上)4.教师出示Sarah和MissWhite 的面具,问Whoisshe? 学生答:Sarah,MissWhite.教师把面具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鼓励学生说出:She haslonghair.Shehasshorthair.

5.教师指着班里很瘦和长得很健壮的同学说:

Sheisthin.Heisstrong.并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学说这两句话。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thin和strong。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thin时,注意咬舌尖儿。6.教师出示ZhangPeng和Mr.Black的面具,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单词前,让学生说出:Heisstrong.Heisthin. 7.教师把右手的食指放在嘴上,做出让学生安静的动作,让学生说出单词quiet。并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quiet。(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再把ChenJie的面具贴到这个单词前,让学生说出:Sheisquiet.让学生翻译中文。8.教师导入课文对话:Johnhasafriend.你能根据他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让学生观看课件,教师问:Whoishe?(板书)9.听录音带,跟读对话。10.教师:你能根据我的描述猜出这个人是谁

吗?Myfriendisthin.Shehaslonghair. Whoisshe?(板书)11.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来描述黑板上所贴出的人物,让大家猜。

三、趣味操练(Practice)Let’Sfindout

教师出示第一组单词:hair,eyes,ears,nose,mouth 教师出示第二组单词:long,short,big,small 教师出示第三组单词:thin,strong,quiet,cute,tall,short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然后让大家看着画像,由自己来描述爸爸或妈妈的模样,看看谁画的画像与自己的描述是一致的。

1.以“以儿童为中心”观点著称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卢梭

2.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3.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4.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5.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6.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7.“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8.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9.班主任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班集体

1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 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弗洛伊德 D.斯伯林

13.在下列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获得解答 B.获得高分 C.获得老师的表扬 D.获得好名次

1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5.“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A.思维的间接性 B.思维的直觉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思维的灵活性

16.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的

一种教学方法是()。A.参观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实习法

17.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于,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的是()。A.形式型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结构化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8.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9.对预防沙眼来说,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用不干净的手或纸巾揉擦眼睛

B.与别人合用毛巾、脸盆、洗脸水 C.与别人合用一支眼药水或眼药膏

D.毛巾、手帕常洗常晒 2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2.简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3.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在校长室,记者提出见识下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单,校长满足了记者的要求,拿出了该校学生的“八宝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一种由学校统一制作的、可以体现学生综合素

质的材料袋。袋内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查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或周记、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他获奖材料,甚至是学生自己、家长、教师认为可以反映学生素质提高的有关材料。简而言之,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大“成绩单”。它在年初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保存,并整理本学年的有关材料,下学年初交给老师保存。这样,每位学生结业时就有五六袋足以证明自己的素质材料了。

问题:“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在当前你认为是否可行?(20分)25.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阅读并回答问题。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们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2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

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以及“以儿童为中心”等观点。2.A【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外铄论的观点。3.D【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

专家点拨与洛克相关的知识点包括:他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他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话》。

4.D【解析】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5.D【解析】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6.B【解析】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7.A【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 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8.C【解析】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9.C【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特点是班主任工作的开始。10.D【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专家点拨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途径)、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这一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11.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守恒概念的出现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

12.B【解析】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曲线,也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3.A【解析】获得高分、获得老师的表扬、获得好名次都是外在动机的驱动。

14.B【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解惑答疑的过程,是一个双向活动,只有通

过“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完成,所以被称为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5.C【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问的规律性联系。“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即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专家点拨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对思维概念的分析,可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种特征。其中,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16.C【解析】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小学生自控能力弱、依赖性强等特点,小学各科教学中经常运用练习法。

17.C【解析】结构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18.C【解析】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9.D【解析】A、B、C三项都是错误的做法,预防沙眼不能和别人共用生活用品,也不能使用不干净的毛巾,毛巾、手帕应常洗常晒。

20.A【解析】影响学生行为改

变的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示范法等。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道德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的外部和内部动机的标志。

22.【答案要点】在众多的动机理论中,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广泛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需要的追求。

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那些不清楚自己是否讨人喜欢或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做出较“安全”的选择,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专家点拨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

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这是历年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多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对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必须重点掌握。23.【答案要点】(1)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2)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它的内容深度、广度及学习的进度、速度,是根据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确定的。

(3)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根据学生个人的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优点:“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重视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能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1)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2)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3)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4)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且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5)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7)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不足:(1)容易走形式、走过场;

(2)内容太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3)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4)很难保持公平、公正、容易“走后门”;

(5)不适于大班额价用;(6)工作量太大,教师负担过重;(7)如果各科都建,学生也会觉得烦。25.【答案要点】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以第26题为例: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经历“提出问题一估算一口算一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地进行笔算乘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2.教学重点 学会通过列乘法算式计算乘法。问题(二):

一、猜想结果,方法验证 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l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

第五篇: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含答案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备考离不开做试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含答案。

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1.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理性条件反射

【答案】B。专家解析:新生儿遇到冷空气就哭,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因此属于无条件反射。

2.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的是()。

A.社会认知

B.社会体验

C.社会性交往

D.人际认知

【答案】A。专家解析:题干为社会认知的定义。

3.()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答案】A。专家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作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答案】B。专家解析:我国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是清政府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故选B。

5.组织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B。专家解析: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班会、晨会活动属于()。

A.日常性班级活动

B.竞赛性班级活动

C.工作性班级活动

D.阶段性班级活动

【答案】A。

7.一般情况下,问卷时间的长度应控制在()。

A.30分钟之内

B.30~40分钟

C.40~50分钟

D.50~60分钟

【答案】B。

8.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这体现出小学教育的()。

A.普及性

B.实践性

C.基础性

D.发展性

【答案】C。专家解析:小学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

9.需要层次理论是()提出的。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伯尔

D.马斯洛

【答案】D。专家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0.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是()。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学生成长档案袋

D.自述法

【答案】C。

1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12.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答案】A。专家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20世纪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1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答案】A。专家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愿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

14.下面不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的是()。

A.易变性

B.稳定性

C.可塑性

D.摇摆性

【答案】B。

15.理性一情绪辅导法的基本理论是()。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认知心理

D.精神分析

【答案】C。

下载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2016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反思的内容试题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