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时间:2019-05-14 13:4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第一篇: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摘要:

李商隐的诗《无题》从不同方面表现了作者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复杂感情,同时通过各联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作者心底的绵邈深情。与此同时,李商隐通过朦胧多义的特殊性表达了他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从“东风”一词中隐含政治势力,“蓬山”在唐代有秘书省的别称,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秘书省时的真实意旨是自伤仕途。

世间种种苦痛,常缘于欲而不得;明知欲而不得,却又更加执著地去追觅,苦痛就演变成了悲剧。爱情、事业乃至整个人生,它们的悲剧,都因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境界,而倍受世人感叹、景仰。汤老师对于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中心论点既是他认为:诗学者们多将其解为咏爱情相思之作,但笔者从“东风”一词中隐含政治势力,“蓬山”在唐代有秘书省的别称入手,认为本诗创作于诗人被排挤出秘书省时,进而论证该诗的真实意旨是自伤仕途。

首先,仕途曲折,无缘“东风”。本诗首联第一句是诗人回忆自己踏入秘书省这条道路的崎岖。

诗人青年时受恩于牛党,并经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党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卷入牛、李党斗争之中。从这时起诗人便成了牛李两党斗争中的牺牲品,背上了“放利偷合”,“鬼薄无行”“忘恩负义”的恶名。直到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才释褐授官,做秘书省校书郎。按唐制秘书省隶属中书之下,有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阶。面对付出巨大努力获得的这个理想中的职位,诗人万万没想到因被不自觉的卷入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而受到排挤打击。身虽处在这个美职上,但屡次受到同事和牛党人的排挤。果然不出所料,诗人在秘书省任职仅仅几个月就被“长名放”(京官外调)。当诗人得知自己被调为弘农尉这个俗官时,心中的失落与痛楚难免犹然而生。在即将与自己千辛万苦谋得理想职位告别时当然会发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叹。这句话中包含了诗人求取仕途过程的艰辛,也囊括了被外调时依依不舍和无奈。接下一句“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东风借指春风。笔者在查阅唐诗时发现“东风”在唐代又借指诗人在仕途中所干谒的对象、援引者,后来泛指自己的后台势力。“东风无力”这里隐指诗人的后台势力已没有能力保举自己,此时诗人的岳父王茂元所在的李党在党派斗争中正处于劣势,诗人希望岳父帮助的幻想破灭,只得飘零异地。

其次,“春蚕到死丝方尽”,雄心壮志永不死。

诗人尽管仕途曲折,还是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诗人从春蚕吐丝、蜡烛成灰中感悟到物尚且有如此执着的信念,人何以堪。因此,对于这次外调,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并非从此厌恶官场,企图退隐,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以图有所为,有朝一日重返京城。诗人被调到弘农尉后体恤人民的疾苦,赢得百姓的口碑。我们从诗人在官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行动中可看出诗人确实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而志向亦非常高远的才子。他不甘长期沦际下僚,所以在开成五年诗人当得知自己的岳父内调入京。他也由弘农尉告假返回东都洛阳携家眷到关中长安居住,从这一举动我们可得知诗人的宏图志向岂是一个九品的县尉,他这次移居长安是希望岳父在仕途上帮自己一把。但时运不济,因为母服丧,齐衰三年。当他三年后再次踏上复官的道路时,朝廷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于是直到他中年病逝再没能再在仕途上有大的作为。

最后,“晓镜但愁云鬓改”,时不待我触伤怀

诗人在颔联抒发了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后,紧接着一种“美人迟暮”之感不由而生。于是在颈联就出现了“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当诗人早起照镜时,发现以前的青丝已参杂斑斑白发,年华如流水一样逝去,时不待我。就连我们伟大的圣人孔子曾站在黄河边也发出了:“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之感叹。诗人担忧这次京官外调,何时才有机会复起,面对如此曲折的仕途,自然在夜晚吟诗会感受月光格外的寒冷。后来事实证明,这次诗人外调结束了他的京官生涯,即使三年后的短暂辉煌也是昙花一现,就因母亲的去世而终止了自己的美梦。

鉴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的特殊性,这首诗还可以这样来诠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意为盛世光景难再、唐朝气数将尽的国势衰微之忧。东风,君王德泽之喻;百花残,万象衰败之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为自己忠贞坚毅、矢志不渝的爱国报国之志;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是自己年老失时、孤独飘零的凄凉身世之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是自己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沉痛感愤之叹!蓬山,京城朝廷之指;青鸟,荐才任良之贤德重臣。

老师试以诗解之曰:

蓬山万里相见难,青鸟无凭万象残。

痴心报国思未断,苦意济世泪难干。

晓看落花伤春去,夜对明月悲流年。

自古仕途多歧路,东风无力义山寒。

综上所述,这首无题诗应该是诗人在释褐秘书郎仅短短几个月后就被排挤出来时所做,它是一首回忆自己仕途崎岖经历的诗歌,诗人以爱情为题材隐晦表达在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认为该诗的主旨是自伤仕途。

参考文献:

[1]汤治平,李商隐《无题》真实意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4期

[2]韩海燕,李商隐《无题》赏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1期

[3]刘海微;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J],长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0年24期

第二篇:论李商隐无题诗

论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坛上群星荟萃,而李商隐便是那一个最为亮眼的。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让他一生坎坷,郁郁而不得志,但是他还是努力创作,大胆创新,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无题诗便是他的一大亮点。题材上,无题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中心,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体裁上,无题诗几乎涵盖了除五绝、五排以外的古近诸体;艺术上,七言律诗写的最好传颂也最广。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主题极为复杂、模糊,更多是一种政治、恋情、人生等综合性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本文主要从主题以及诗歌意象上分析无题诗。

总结李商隐所有的无题诗作品,大致可以将无题诗主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爱情主题。例如这一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是一首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的纯爱情的诗,描述了诗人邂逅一位令他心许的女子,却由于种种原因,好事难成,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和难以再会的惆怅。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表达了诗人真挚细腻的感情。其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通过李商隐爱情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重情的人。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追寻着爱的理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第二类是人生主题。虽然李商隐的多数无题诗以爱情为主题,但也有一些是在爱情篇章中融入了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若失的情感。这类诗歌既是爱情诗但又不仅仅只是爱情诗。例如这一首“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的父母未能同意他们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诗歌描写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向往爱情的少女成长过程及心理活动。少女美丽早慧,勤于习艺,向往爱情,而幽阁深藏,青春虚耗,无法掌握自身命运。虽然诗歌流露出的情感是爱情伤感的基调,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有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忧虑前途的感情倾向。第三类便是政治主题。例如这首“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这首诗歌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失意,诗里通过“溧阳公主”和“东家老女”两个不同阶级女子的对比,寄托了寒士不遇的悲慨,诗中两个不同境遇的女子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诗歌前两句,只是描写环境,人物并未出场,但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人物的感情活动。“哀筝随急管”,不只表现出急管繁弦竞逐的欢快、热烈和喧闹,也暗示出听者对音乐的那种撩拨心弦的力量的特殊感受。诗歌以“何处”发问领起,先写闻乐,再写乐声从樱花盛开的深巷、垂杨飘拂的河边传出,传神地表现了听者闻乐神驰、寻声循踪的好奇心。

李商隐的无题诗能在晚唐大放光彩,也是因为他开创了诗歌新风格、新境界。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在诗歌意象问题上,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给人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这也是为何后人对他的同一首诗歌总有不同理解的原因。无题诗之最《锦瑟》便有很多歧义。有人说“锦瑟”乃令狐家丫鬟,此为爱情诗;有人说此为追怀妻子的悼亡诗;也有人说是咏物诗,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涩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还有人说这是诗人自伤身世之辞,是其晚年追怀生平。纠其原因,就是李商隐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在他的无题诗中,意象有三个因素。第一,他所用意象多非现实,都是心造的意象,借以寄寓他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境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意象群,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等,这些由情趣外射而创造出来的意象,比从现实事物提炼而成的意象,在内涵上更不明确和不稳定,从而也富于诗歌暗示性和概括性,更能启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想象活动;第二,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内涵高度的浓缩,把情感隐蔽得很深,而他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第三,他的诗在内容传达上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选用了“锦瑟”“蝴蝶”“杜鹃”“沧海”“月明” “珠”“蓝田”“玉”等富有视觉效果的意象展现了美丽的外观,并造成了幻觉。短短8句,便包含了4个典故和比兴、象征等手法。诗题为<锦瑟>,却实际上是用锦瑟隐去了名字,并非咏物;然而名字又不仅仅是开篇二字而已,至少所有思绪由锦瑟而起,思绪如锦瑟般变幻。

“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这是梁启超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谈到读李商隐无题诗的感受。正如梁启超形容的,李商隐的无题诗,把其人生经历的体验和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以扑朔迷离的暗示和象征表现出来,诗歌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李商隐无题诗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第三篇: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贵州遵义电大务川分校 12秋汉语言本科 申芳

目录:

一、人生际遇与无题诗

二、无题诗的界定与主题分类

三、无题诗代表作简析

四、无题诗的仙道意趣及其感伤美

五、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六、无题诗对七言诗的贡献

七、结束语

【内容摘要】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其中著名的有《无题》、《锦瑟》等。他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多抒写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有的则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体验,有的则抒写怀才不遇的失意。他的无题诗朦胧缅邈、旨意隐秘,善于摄入仙道形象,使无题诗蕴蓄着一层仙道情韵。艺术上表现为一种深情缅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关键词】

无题诗 人生际遇 主题分类 代表作例析 仙道情韵 艺术特色

前 言

李商隐(813年—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南人(今河南沁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多写时代乱离,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很著名。所作的咏史诗多托古以述时政,爱国诗缠绵深挚最富特色。擅长七律,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委婉,最有独创风格。然有用典过多,意旨隐晦病,令人难以索解。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有《李义山诗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李商隐,一位晚唐诗人,用他的秀笔勾勒着无奈的人生。他的作品深情湎邈,内心沉积着

对人生、政治、爱情的痛苦激情,形成意境朦胧,造旨精丽,富于暗示的诗风,创造性极为显著。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中,无题诗是他的首创。其内容成因不便明言,因此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此类诗大都与爱情有关,但性质和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似有似无。同时具有深刻的人生主题和政治寓意。

一、人生际遇与无题诗

(一)人生际遇

李商隐出生在一个小宦官家庭,从高祖至其父亲都只做过县令一级的小官。九岁时,父亲李嗣病逝于浙江幕府,李商隐跟母亲扶柩回到郑州,家境极为艰难。

从文宗太和七年(833年)起,李商隐一共两次应举落第,直到二十五岁时得到令狐楚之子推荐才得以中举。这段时期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已日趋成熟,作品主要写少年涉世的理想,对当时重大事件的认识,不如意时的愁绪等。开成三年,即李商隐中进士的第五年,他踏上仕途,也无辜的被卷入了牛李两党之争。第二年他娶派宋节度使王茂元的小女儿为妻,这一举动被属于牛党的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会昌二年,李商隐被选为秘书省正字。同年,其母去世,他离职服孝三年。期满回到朝中,宣宗已即位,朝中政治派别形势大变,李党遭贬逐,牛党得势。由于李商隐被视为“背恩”而多遭排贬,加之李商隐之妻王氏病故,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宣宗九年,李商隐返京,次年,任盐铁推官。两年后罢职回郑州闲居,就在这一年,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带着一颗“夙心”,在悲愤寂寞中死去。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作品在艺术表现技巧臻于成熟,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二)无题诗与其人生际遇

李商隐政治上的坎坷,家庭的不幸,人生的悲苦,为无题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同时他的无题诗,也用精巧的比喻,缠绵的意象,展示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远寄托,以及客居异地的孤寂情怀。

二、无题诗的界定与主题分类

(一)无题诗的界定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二)无题诗的主题分类

1、无题诗的爱情主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如《无题二首》,两首诗从内容上看,是诗人在某个场合爱上了某个贵族家的女子,因复杂的原因不能聚合,表现出刻骨的相思。《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着重抒写昨夕相爱而又受到阻隔时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出痛苦而又欣慰的复杂内心感受。又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少人认为是写自己梦中与爱人相会,及醒后追想的恋情诗。

2、无题诗的人生主题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有一种若有若失的情感,所以既可以理解为爱情诗,但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其一,写一位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伤感,但又难以指明。又如《无题》(八月偷镜照)中写一个热爱生活又向往爱情的少女的成长过程及心理活动,被人认为带有自喻性质,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态,在对爱情的表达中时刻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感。

3、无题诗的政治主题

李商隐的《何处哀筝随急管》一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失意,诗里通过“溧阳公主”和“东家老女”两个不同阶级女子的对比,寄托了寒士不遇的悲慨,诗中两个不同境遇的女子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

三、无题诗代表作简析

1、《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韧的执著精神,感情世界深微缅邈,极为丰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的意思,表明因“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缅邈。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至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加的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 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光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挈合。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诗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情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思念至深,就升腾起了会面的渴望,而会面又没有希望,就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诗的内容。“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化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用“蓬山”作为对方住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样一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这首诗从首至尾都痛苦、失望而又缠绵着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有这种情感状态的反映,但又有所区别。它们从不同侧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反映了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连绵往复,深情缅邈。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历来为人们所传颂。此诗扑朔迷离,意象朦胧,人们对此诗的创作旨意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咏瑟,有人说是悼亡,有人说是写艳情,有人说寄托政治怀抱等等。我就此诗在社会人生方面的旨意作一些浅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可惜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诗人以“锦瑟”喻美好年华,以“思”引发“无端”之问,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有这着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对于人生价值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一个“晓”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化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一个“春”字点破,使旧有怨恨惆怅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波及奋斗。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起飘逸的烟霞。这里“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是诗人精深艺术素养的体现,更是诗人对意想中美好人生的巧妙回答。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赤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的时光已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悔悟可惜风光不再。

总览全文,首句以锦瑟起兴,感叹年华易逝,一事无成,对一生的经历浮想联翩。中间两联,用比喻写好梦不长,一生多恨。尾联以感叹作结,总綀全文,字字沉痛。

四、无题诗的仙道意趣及其感伤美

(一)无题诗的仙道意趣

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摄入仙道形象,通过抒情主体的意化和情化,就使他的无题诗的意境蕴着一层仙道的情韵。这种情韵加上李商隐好以艳语写悲情,便构成了一种以艳丽、缥缈、含蓄为特征的深情缅邈、沉博艳丽的朦胧风格。

《碧城三首》正是这种语艳、境迷、情伤的极具道韵的佳作。《碧城》其一: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海沉底当窗见,两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碧城”,神化传说中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十二曲阑干”即“十二层城”、“

二玉楼”之意,除状其道观之高大华丽外,又含有门禁森严之意。“犀辟尘埃玉辟寒”,传说中犀牛的角能辟尘,玉质温润可以御寒。所以这二句言其环境之清静及温煦。三句中“阆苑”传说中是神仙的居处,而李商隐摄取“阆苑”意象入诗,不仅暗示诗中所写为一位极美艳之女冠,而且平添了一层仙道的情韵。四句中“女床”为神化传说中的山名,所以以女床之山喻道观所在之山。另外“女床”与“女子之床”双关,加之“鸾”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一般指雄,而凤一般指雌,所以有蕴含着男女交好幽合之意。以上四句诗所写皆为神仙天境,而人神相恋、男女幽会,似在恍惚缥缈之中,这就是李商隐诗中的道韵。五六两句忽然从天上仙境跌入现实人生爱恋阻隔的苦闷。七八两句看似设若之辞实为忧伤寄望之音。“水晶盘”比月,即“嫦娥”,比喻女冠。

《无题》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用“蓬山”和“青鸟”两个意象,便有一种人天阻隔、缥缈迷茫、可望而不可及的情韵。又如《嫦娥》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以女冠在广寒宫夜夜思念凡俗的丈夫,反衬诗人爱情的失落,极富道韵。其他如“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无题》),“紫府仙上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无题》),“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无题》),“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昨日》)„„李商隐这些充满仙道意趣的诗句,即使不能透彻了解其诗意旨,然而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其无题诗的迷离恍惚,蕴藉朦胧,沉厚深挚的情韵。

(二)无题诗的感伤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常缈落而失望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使其无题诗充满一种浓挚的感伤美。无题诗的感伤美主要体现在那些摄入仙道意象的人仙相恋,道俗相爱最终酿成悲剧的诗里。

李商隐青年时期在玉阳山学道,与宫女之入道者宋华阳姐妹相恋,这种道俗相恋一开始就注定要以悲剧告终。李商隐对所爱女冠因人仙阻隔致成两难境悲剧的深切体察,使得其诗感伤的总基调中又有细微的情感差异:有等待的哀怨“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有希望的破灭“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有两情阻隔的相思之苦“刘郎已恨蓬山远,更个蓬山一万重”,有以死相许永志难泯的哀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阻隔重深而怨己之无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之情正是这种人仙(道)相离情结的反映,其感伤美也是现实法则造成的诗人与女冠之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五、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储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开成了深情统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在比喻运用上,赋予具体事物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并组成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表现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赋予典型性。

2、在情景描写上,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感情纯真,执着热烈。

3、在意象创造上,事件与场景的描述,打破了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诗中想象与现实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虚境实写等手法的运用,使采用赋法 的无题诗出显得断续无端,变换迷离。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古代诗歌的意识流作品。

4、在典故运用上,他掌握了杜甫运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以畅达,使容易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新鲜。他爱情诗中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深得李贺诗神奇中见真实的想象的本领。这些精湛的技巧在他七绝中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他用典也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

5、语言精美艳丽,韵味深长。李商隐诗歌的语言特色“艳丽奇绝”,不仅兼收并蓄前代艺术大师的语言精华,还学习民歌乐府的语言优点,对词藻和遣词技巧有深厚的功力。用词华丽多姿,工于用典,增加了语言的造境功能,强化了诗句意蕴。

6、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环境气氛和诗歌语言的赋予暗示性有密切关系,给予读者暗示和丰富的联想。正是这种赋予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成的深远的艺术意境,以及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六、无题诗对七言诗的贡献

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李商隐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艺术贡献上考察,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他的艺术独创性。晚唐诗歌,无论在生活领域还是在艺术发展上,都远没有了初唐、盛唐时的巨大空间,衰落和难以为继的局面己很明显。李商隐的诗着力于感情心态的把握和深远意象的构造,堪称是中国古代朦胧诗最杰出的代表。

第二,是他抒情的曲折与绵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些《无题》诗、咏物诗。如他晚年写得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锦瑟》。

第三,是意境的含蓄朦胧。由于李商隐独特的抒情方式,他所构造的艺术境界往往与那种自然明快、直抒胸臆的诗境有很大差别。

第四,是语言的精美艳丽,韵味深长。由于李商隐语言艺术的成就,不少诗句被后人传诵,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甚至演化成语式的固定词组,这都可以看出李商隐在诗歌语言方面的巨大成就。

结 束 语

李商隐,这个一生困顿失意的爱国诗人,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尝开”。创作无题诗,抒发个人失意的感慨的缠绵深挚地爱国情怀。失意的无题爱情诗,旨趣幽深,包藏细密。意境含蓄朦胧,潇洒飘逸,韵味浓厚。在晚唐诗坛上,用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以细腻的情感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

独特的价值。

主要参考材料:

1、葛兆光 戴燕 《晚唐风韵》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

2、王克俭 《李商隐诗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3、黄世中 《唐诗与道教》 漓江出版社 1996年5月第1版

第四篇: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

李商隐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蕴、华美的词藻登上了唐代抒情艺术新的高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尤其是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形象美丽、深情绵邈、意蕴含蓄,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广为后人传诵。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已经成为抒发真挚情感的千古绝唱。这些表现缠绵爱情、倾吐相思苦痛的作品,表现了他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意蕴深远,含蓄委婉,加上忧郁的感情基调、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词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朦胧”作为一种创作风格,表现在内涵的丰富性和主题的不确定性上,它包含了纷繁瑰丽的意象、变化跳跃的结构和浓丽华美的语言等方面,由此创造出朦胧迷人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打动读者。李商隐的爱情诗在创作上也具有这种朦胧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内涵的丰富性和主题的多义性上。他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以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这些“无题”诗,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原因,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审美感受。例如他的《无题》(凤尾香罗)一诗: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音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柳,何处西南待好风。

这是一首爱情诗无疑,但对首联两句的诠释却可以把它理解为男女主人公各自的怀恋思绪。“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既可以说是男主人公遥想所爱女孩深夜赶缝罗帐,通过这一情景深化相思之意,也可以设想成女子回忆往昔的情景,而叹惋此时此地的落寞之感。由此,我们既可将尾联“斑骓只系垂杨柳,1 何处西南待好风”理解为男主人公在相会地点徘徊良久,苦苦地等待“断无消息”的情人,也可以看成是痴情女子企盼所爱之人快快跨上斑骓马,迎着西南风好来与她相见。所以钱谦益说:“义山《无题》诸作,春女读之而哀,秋士读之而悲。”

又如《锦瑟》一诗,历来被诗评家称为难解的诗迷。这首诗由凄美哀伤的锦瑟发兴,引起诗人思华年之往事,然后展现了庄周梦蝶、杜鹃啼春、沧海泪珠、蓝田玉烟等一幅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画面,如痴如醉,似梦似幻。最后,美好的幻景又回到残酷的现实,归结为一片迷离怅惘之情。诗篇究竟说了些什么?我们读后似懂非懂,好像理解诗人的含义,又好象头脑一片迷茫。难怪关于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有离别说,爱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政治寓意说,咏物说,等等。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李尚隐爱情诗的朦胧美,表现在通过各种意象的巧妙组合,构成一个浑然完整的朦胧意象。诗人把自己的全部感情熔铸成一个个美丽的、动人的、有时又是超现实的意象,在读者心中引发丰富的联想,从而构筑起一种奇特的审美意境。如他的《无题四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诗所表现的是幽锁深闺的女子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以及梦想幻灭时的悲哀和痛苦。但诗中不仅没有写任何具体的事情,而且除了最后一联,没有任何直接的抒情。作者只是写了一连串优美的物象,从而构成了一种富于暗示性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幽深神奇的艺术境界。东风细雨、莲塘轻雷,这些意象都似乎与爱情有关,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而金蟾、玉虎更是一种深隐的暗示,是以意象的色彩而给我们一种感情的意向。它不是向我们诉说着什么,而只是引发着我们对美好爱情的联想。总之,这首诗中的种种美好而奇特的意象,意义不在于叙述或简单地抒情,而是在为自己的心灵世界寻找一种直接的物化形式。又如他的《锦瑟》一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诗的开头,是以对锦瑟的描写,引出自己哀伤的人生回顾,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幽怨凄美的意象,直接诉清读者的心灵。诗的颔、颈两联创造了四个优美可感的意象:庄生与蝴蝶的嬗变、杜鹃为望帝的寄托、月下晶莹的珠光和氤氲缥缈的玉山,这些意象似乎都蕴含着诗人的一种愁苦、孤寂的情愫和希望破灭的凄怆。尾联“此情”二句与首联的“思年华”相呼应,提挈全篇,既是对全诗的总结,又进一步表达了他怅然若失的感触,也是对自己一生的诗意概括。

总之,《锦瑟》这首诗既没有具体地叙述往事,也没有直接的抒情,而是创造出一系列幽怨凄美的形象,以此直接诉清读者的心灵。诗人着重提取了回味身世时的种种情绪体验,把它们熔铸于一个个表面不相连属的审美意象之中,其间可能包含有年华消逝的感怆,理想幻灭的悲哀,国运沦替的忧愤,爱情生活的隐痛以及漫长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遗恨。这一切,一并交织成这样一支和谐而多美的奏鸣曲,拨动着人的心弦。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还表现在通过创造优美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韵味无穷。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是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的更为深切。如:《无题》(来是空言)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念。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泪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帷之中,光焰黯淡而柔和,由麝香薰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整个室内充满了令人沉迷消魂的韵味,具有一种幻想的审美效应。由此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寂寞与凄凉的心绪。李商隐诗中的意境,大都是幻化而来,境奇尔意深。《重过圣女祠》中的三、四句“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蒙蒙的细雨无声地洒在瓦上,高悬的旗帜在轻风中似垂似扬,写得极其飘忽轻灵.朦胧迷离,将读者置于幻境之中,被称为“有不尽之意”(吕本中《紫薇诗话》)。有些意境与情境完美融合,达到了睹物伤神的程度,《春雨》中“红楼隔雨相望冷”一句把小楼暗红的颜色和雨的抑郁色彩凝结一处,再加上一个“冷”,令读者联想到,主人公瑟缩着身子,在凄风冷雨中苦苦相望。而雨中的红楼又显得虚无缥缈好像是梦中的景象。意境的创造是一首抒情诗的关键所在,它有着融情于境的美好氛围,也蕴含了以境唤情的深远寓意,李商隐的爱情诗完 美地体现了这一点。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还表现在成功地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为作品增添扑朔迷离之美。比兴、象征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具有的创作手法,能够起到生动形象又含蓄隐晦地表达主题的作用。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运用大量的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用生动形象地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痴情苦意和对爱人无限的相思之情,春蚕吐丝结茧,昼夜不止,直到生命的休止。而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用自己的泪化作了光明。这是何等生动的比喻,令人读后思绪萦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丝”字象征着诗人的刻骨相见之情。“泪”字则生动贴切地写出诗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情境。李商隐还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比兴中兼用象征。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雨﹚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彩凤比翼双飞,象征美满的爱情,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喻爱情的阻隔,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相通。犀牛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更增添了神话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极新异而贴切的比喻。这样联系,带有许多的象征色彩,创造出奇异朦胧之美。

另外,李商隐的爱情诗还善于通过运用大量的典故,来增加诗人的迷离特色,令人叹为观止。比如《锦瑟》中的颔联、颈联用了四个典故:第三句用《庄子.扣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呈现出一种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华阳同志》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的故事,包含了一种苦苦追求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五句用《博物志》中海中鲛人泣成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感伤意味;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虽不出自何典,也是着意形容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朦胧虚幻美景。这样,四句中四个典故便传出了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绪体验,并与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映衬,构筑成全诗朦胧、伤感地追忆华年的情绪氛围。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还表现在善于运用曲折变化的章法和反复萦回的抒情技巧来制造浓厚的伤感气氛。李商隐的诗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中徘徊缠 绵不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悲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的首联写离别。“相见时难”暗示了这一对恋人爱情经历了许多坎坷波折,而“别亦难”则写出了这一次的分别,分明是后会难期,因此就更加难舍难分。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痛苦地挣扎着,感情的悲哀是感人至深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是感情气氛的渲染和烘托。颔联则写相思。“春蚕到死丝方尽”一句,描绘了春蚕满腹情思,生为尽吐,命之随亡。从而大力加强了感情的强度,突出了它的忠贞不渝,借以写出了那种以一生相拼刻骨铭心的爱,那种历经磨难而愈加坚贞的爱情。“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用蜡炬比喻心情的痛苦,其着眼点在取蜡烛受火煎而流泪之意。诗人在这里运用两个字:“灰”与“干”,比喻人在相思的痛苦中已经心灰泪尽,这就将相思煎熬的痛苦推向了极端,达到了绝望的程度。颈联是一种“拟想”,表现出对恋人细致入微的思念。诗人从对面落笔,更婉转地写出了自己思念的深沉,使得全诗呈现出一种动人的缠绵绯恻的韵致。尾联写彼此相隔并不遥远,诗人表示会设想探听她的消息,也许会托人捎去一封信。总之,会冲破千难万险,和她再次相见。总之,这首诗写离别、写相见,如春蚕吐丝、如蜡炬滴泪,借晓镜夜吟再写相思之苦,最后又以通信表示永远相爱。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创造浓郁的伤感气氛。

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还表现在遣词用字上。在诗歌语言风格上。李商隐更多的继承了李贺的唯美主义特色,而且有意识的摆脱了空空地使用富丽词藻的弊病,使所有词汇形式完美,内涵丰富。如“沧海月明珠有泪”的中“珠泪”,塑造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形象,远望去就如泪光闪烁,同时也借用鲛人滴泪化珠的典故。在空旷微明的情景之中,使珠光如泪还是泪洒成珠,已让人深然不觉,明珠被赋予了哀伤的情愫,借此展现了诗人孤独失落的哀伤形象。又如“珠箔漂灯独自归”中“珠箔”,本是一种用珠串编织而成的帘子,在这里诗人以珠帘喻雨,将这两种意象相融合,为雨中苦苦的凝望创设出优美朦胧的意境。李商隐还赋予一些名词以独特的意味,使他们能更适合于渲染朦胧的意境,如“梦雨”、“灵风”、“飘灯”、“绣芙蓉”、“迷蝴蝶”等。综上所述,李商隐凭他深远的诗歌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写出了大量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真挚、情调缠绵、风格独特的爱情诗。他的这些爱情诗善于创造朦胧凄迷的意境来表达心情,达到情景浑融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李商隐是写朦胧诗的圣手,他的作品代表了古典诗朦胧美的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鉴赏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现代诗歌创作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

1.吴调公·《李商隐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2年2月·第1版。2.汤高才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年12月·第1版。3.《旧唐书·李商隐传》

4.陈永正·《李商隐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5. 蒋长栋·《李商隐及晚唐缘情诗派》· 《阴山学刊》·1999.1 6.郑在瀛 ·读《李商隐诗歌集解》说疑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3 7.蓝柯·《也谈李商隐的<无题>诗》· 《河池师专学报》·1999。3 8.·《李商隐无题诗“金蟾啮锁”之我见》· 蓝柯 ·《阅读与写作》·1999。6 9.张庆福《李商隐的爱情诗与“朦胧美”》 · 《名作欣赏》·2000。3 10.苏涌源 ·《李商隐的情感世界》·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11.文艳蓉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历史地位》·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2.吴惠敏·《穿越花林的感伤:李商隐诗歌侧论》·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1。1 13.《一部国内失传多年的李商隐诗选疏选评本——徐、陆合解<李义山诗疏>评介》

《安徽师大学报》·2001。3

14.汤春华·《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3月·第19卷 15.李晓红·《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2005年8月·第8卷·第4期

目 录

内容目录„„„„„„„„„„„„„„„„„„„„„„(I)正文目录„„„„„„„„„„„„„„„„„„„„„„(II)注 释„„„„„„„„„„„„„„„„„„„„„„„(III)参考文献„„„„„„„„„„„„„„„„„„„„„„(IV)后 记„„„„„„„„„„„„„„„„„„„„„„„(V)

第五篇:陈珍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作 者 陈 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准考证号 010811200161 成 绩 工作单位 郑州师范学院 职称职务 邮 编 450044 联系电话 *** 完成时间 2012年9月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陈珍

内容摘要:李商隐是晚唐颇具特色和影响的一位诗人,其诗通过比兴、象征、隐喻、用典等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环境进行渲染烘托,塑造情感形象,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诗风。他灵动的笔触勾画出了一种意趣横生的朦胧之美,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上再创造的余地,他的诗风在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朦胧美;成因;影响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一生经历了宪、穆、敬、文、武、宣六朝,正是史家所谓中晚唐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已达到了顶峰,到了中晚唐时期鲜少有人超越,取得世人认可的成绩。晚唐诗坛和当时的社会一样呈现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衰落景象,诗歌艺术创新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但李商隐却在充分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有的含蓄蕴藉、绮丽绵密、扑朔迷离、富有伤感情调的朦胧诗风。从而成为审美转向中“文以韵为主”、“境生于象外”及晚唐

抒情诗走向的杰出代表。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更是含蓄婉转,寄托深远,静谧深邃,耐人寻味,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同时,李商隐的诗歌也是历来学者和专家评品争论的焦点。

戴叔伦曾曰:“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

至于眉睫之前也”,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朦胧美在诗歌领域中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朦胧诗所营造出的意境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唤起读者丰富多彩的想象。朦胧诗朦胧多义,旨蕴丰富,很多诗中的意象和感情处于可解不可解的交界处,给读者提供了多元阐释的可能,无限拓宽了诗歌的意境。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则是公认苦调情深、晦涩多义的朦胧美的代表,金人元好问曾无限感慨地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在艺术手法和诗歌内容上的表现、形成这种朦胧诗风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诗人的诗歌成就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对后人创作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学者乐此不疲的话题,在此我也浅谈自己一些的认识。

一、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表现

从内容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歌侧重于表达人生体验与心灵感受,擅长描摹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抓住每一个情感微妙变化的瞬间,借助人物所处环境,含蓄的表露人物细腻真挚的情感。李商隐在描写他人情感的同时往往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不露痕迹的融入诗歌之中,看似平常无奇的诗歌却是诗人内心的感慨,一生的际遇。

李商隐诗歌深邃的内容外化为文字的时候,含蓄朦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其意象很多取自于神话传说,富于非现实 的色彩,含蓄朦胧,很难在现实生活找到实指,往往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诸如:青女、素娥、青鸟、彩凤、灵犀、蓬山、碧城、天泉龙宫、珠泪、玉烟、灵风、梦雨等,这类意象都不是现实中存在的具体物象,而是经过诗人心灵反复浸染渗透,被诗化的素雅迷离的意象,它超越于客体物象和主体意念的单一层面,是多种体验的复合。诗人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地点来暗喻现实世界里那些不便言说的事情或感情。由于意象所指的不确定,读者的揣测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形成了李商隐诗歌的朦胧之美。

如《重过圣女祠》中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两句诗着意渲染圣女祠幽缈迷蒙的环境氛围,如梦如幻的细雨轻轻飘洒在屋瓦之上,似乎表现一种朦胧的希望,隐约传出生命萌动的春之气息的同时,却又带有阴冷凄艳的色调,烘托出了主人公难以表达的忧郁苦闷的心情。而自己的人生感慨亦隐于诗句之中,梦雨、灵风所指也非一物,诗句的意境因而就显得深邃朦胧而又多解,让人感到有言道不尽的意蕴。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最突出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在诗歌的意境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融合、比兴象征手法的联用、大量的使用典故和神话传说。

李商隐的诗歌在意境的创设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融合统一,这是他诗歌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法。他的诗歌或借题抒怀寄托身世漂泊,或感慨仕途坎坷,笔触灵活多变,语言含蓄朦胧,情感复杂缠绵。他的心象反映到现实世界总令人感到无比凄凉,犹如孤鸿之悲,有一种断

肠之痛的凄美,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夕阳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诗人将自己的心象融入眼前之景,以孤鸿自喻,同时也是以孤鸿喻友人。自己也是无着无落的漂泊,却向孤鸿发问,怜悯孤鸿亦是怜悯自己,悲哀之至,情与景在孤鸿之处完美融,孤鸿即是诗人,诗人即是孤鸿,含蓄婉转的将自己漂泊无依的孤寂和辛酸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种真情与琢磨不定的物象融合起来更见情真意切。不管他是写仕途失意,还是写对爱情的向往、追求、惆怅和失望,抑或是写梦想的难以实现,他总能够把自己的心象与自然环境融合统一,寓情感于景物之中,含蓄而唯美,朦胧而动人。从而,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揣测不清,无形中披上了一层迷离朦胧的色彩。

从侧面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多采用比兴和象征的手法,是李商隐诗歌另一显著的艺术手法。比兴、象征手法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诗歌惯用的创作手法,李商隐不仅将比兴、象征手法引入到诗歌中的某些诗句之中,甚至将其引入整章诗篇中。比兴中夹带着象征,两者联系起来,借艺术形象整体托寓比较概括抽象的情感内容,扩大了比兴手法的运用范围。

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彩凤比翼双飞是美好爱情象的征,这里却用“身无彩凤”来暗喻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即使爱情中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只要彼此心灵相通也一样可以为爱而矢志不渝。这种意象上的暗喻、选择上的矛盾、情感上的执着让

读者感同身受。诗人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来寄予相爱之人心灵感应的微妙。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不仅使诗歌内容蕴涵及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而且在增加诗歌耐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多义性和朦胧美。

大量的使用神话传说和典故是李商隐诗歌在艺术手法上的又一特色。用典故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的再现和喻指,是对人物存在的时空环境的置换。创造性的使用典故和选用带有迷离浪漫色彩的典故是李商隐诗歌中的突出特点。近人苏雪林说:李商隐“以古书典故影射其一生恋史。”④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大量的运用典故,而且大多数典故用得恰到好处,犹如神来之笔,从而丰富了诗作的思想内容。神话传说奇特虚构的想象加上诗人自身隐晦的情感表露,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迷离朦胧的特色。

如《重过圣女祠》中的“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这里的萼绿华、杜香兰、玉郎都是传说中的神仙,诗人用萼绿华下降人间漂无定所,不久前杜兰香却升天而去来反衬圣女长期沦谪不归的处境,追忆昔日玉郎之登仙籍和天阶采芝的情景更加突出了此时的惆怅落寞之情。三处神话,表面上意在突出圣女的心境,实际上却是写女冠的生活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和怜悯。

典故的本身就是文学创作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作者借用典故象征何物或寄托何情都是经过仔细的考究和探索。因而,诗的意旨就极不容易弄明白,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构成了李商隐诗歌深邃悠

远的艺术意境。

从结构形式上来说,李商隐的诗歌在结构上收敛细密,回环往复。李商隐的诗歌并不是一种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把几种相关联的意象平面的连缀,而是有意打乱画面的序列和完整性,把一些不相关的精巧形象剪辑在一起,通过形象间的跳跃性,从多个角度叠合起来构成多层面意境朦胧的境界,多层次的对所处环境进行渲染烘托,时间的、空间的、色彩的等多方面的透出各种各样的信息,由欣赏着在自己的头脑中拼合出诗人所表达的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形象,造成一种迷离恍惚的情感境界。从而使读者在这种境界中接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信息,而产生艺术的联想,得到美的享受。

如《风雨》中的“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是作者自伤沦落漂泊慷慨不平的悲歌。诗以“风雨”为题,表露羁泊异乡的愁绪,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身世飘零之感。诗人身处细雨绵绵荒野飘飞的自然环境中,感慨自己的境遇,从宝剑篇入手写羁旅之愁,眼前实景一笔带过,笔锋一转写起了青楼,着实让人意外。继而,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隐于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想象中,表达了羁旅漂泊的惆怅和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诗中所选的地点跨越了地理上的距离,所选物象穿越了时空的界限而汇聚于一诗中,跳跃的意象构建了诗歌无限开阔而朦胧的意境。

诗人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一种触发式的心理活动,这种触发式的心理使得诗中出现的意象呈现出一种无序性和主题的不明确性,给读

者一种朦胧和不易把握的感觉,这种触发式心理也是诗歌中结构朦胧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李商隐诗歌朦胧美的形成原因

时代造就诗人。国富民安的盛唐给了满腔热血的李白以裘马轻狂的生活,积极用世的报复,从而造就了诗仙的潇洒俊逸狂放不拘的自信,大气洒脱的诗风。诗圣杜甫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亲身见证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权势争夺和下层贫民百姓的流离失所。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从而形成了他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那么,李商隐能够在晚唐诗坛一片萧瑟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独有的含蓄蕴藉,绮丽绵密,扑朔迷离,富有伤感情调的朦胧诗风,成为审美转向中“文以韵为主”、“境生于象外”和晚唐抒情诗走向的杰出代表。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晚唐社会在安史之乱之后已经走向日益衰落的时代,唐王朝元气大伤,满目苍夷,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代不可同日而语。李唐王朝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统治力量的日益衰微,导致宦官跋扈恣肆,掌握军政大权,藩镇割据也是日渐兴隆,排除异己的宗派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在官僚群体中愈演愈烈,尤其是“牛李党争”,两党之间势如水火,斗争延至唐末,长达四十年之久。不少文人才子卷入其中,成为权柄争夺的牺牲品。李商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他生活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对黑暗社会有很深的感触,从而培养了他过人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现实的眼光。但是他性格过于武断又不敢直言抨击,只得以

暗喻表达其真实感情,借历史典故讽刺时事,用神话传说诉说自己的愤懑不满。李商隐自己也曾说自己“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触及了他一生悲剧的社会根源,生动细腻的表现了他在那个黑暗时代的社会重压下一个知识分子的挣扎和呻吟。⑤

李商隐独特诗风的形成,他的个人际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他一生的坎坷遭遇使其诗歌注入了更为复杂的情感,着重表现处于多重重压之下难以舒展的情怀和充满矛盾的思想。

李商隐十岁时丧父,跟着叔父学习古文、书法。十七岁时,得到令狐楚的礼遇,亲自教他今体文,待之以非常。《上令狐相公状》记载:“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征于继和,杯觞曲赐其尽欢,委曲款言,绸缪顾遇。”⑥他多次上京应试,却都未曾如愿,而曾经和他一起学习的令狐绹却早早的中了进士。科举考试的屡屡失败让他对统治阶级的腐朽充满了不满和愤懑。大和九年十一月的甘露事变给李商隐以强烈的震撼,在对朝臣遇害深表痛惋的同时,对宦官的凶残表示极大的愤慨。后来,李党的王茂元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做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婿,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令狐绹为人心胸狭窄,对李商隐不遵守党派戒律很是恼火,视他为异己分子,对李商隐缕加打击,嗤责他“背恩”。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来牛党得势,李商隐在仕途上永无出头之日,潦倒终身。尴尬的生活造就了诗人,李商隐将自己所生活的那个残酷的现实世界中的苦

闷、寂寞和不甘通通派遣在诗歌中,然而因为党派争斗中对他的排挤,致使他在诗歌创作时不能直言不讳的抨击当时的社会黑暗,也不能够直接陈白他内心的真情实感。万一哪一句诗词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李商隐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在层层重压之下,他只能通过隐晦的笔触宣扬他对国家政治腐朽黑暗的不满,对党派之争的厌恶,对生命充满希望而又绝望的复杂的心态。他的诗歌大多追求隐蔽,着意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委婉的表达内容情志。诗中所描写的情感带着明显的矛盾性。这些复杂而矛盾的感情流露,那些无处不在的叹息和无可奈何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有感而发的,它也寄托着诗人的自己内心深处对梦想的渴望,对现实的不满。

李商隐的感情生活也对他的诗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无题诗历来是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而这些被争论的焦点几乎都是爱情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句句用情至深而刻骨铭心的爱情诗句透露出诗人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据说,他早年曾苦恋过一个女道士,最后却不了了之,也许还有其他的爱情经历而没有结果。与李氏共结连理后,虽然夫妻之间伉俪情深,却因此而招致了牛党的诽谤和攻击,令狐绹因为他的婚姻而骂他背信弃义,更不幸的是妻子在他39岁时因过度操劳而香消玉殒。爱情和婚姻在他的心灵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在原本应该甜美的感情历程中他品尝到的却是不同于别人的极深痛苦。由于他独特的情感经历,他所创作的有关于爱情的诗歌在文坛上似乎

未曾有人超越。

除复杂的社会背景,腐败的政治制度,不幸的个人际遇和感情生活之外,李商隐的性格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他诗歌的创作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李商隐的诗歌感情往往深藏不露,迷离恍惚,隐隐约约,欲言又止。从而衬托出他的无可奈何,他在潜心摹写自己心象的同时,又着意将其客观化。借客观事物诱发多种联想,将本难直接表现的心象渗透或者寄托于物象之中,增加了诗的朦胧迷离之感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软弱不争、缺乏勇气的性格。

李商隐是位感情丰富,颇有才华的诗人。对人生充满浪漫遐想,怀有拯救危亡力挽狂澜的宏愿,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容不下他的抱负和理想。同时,他的性格软弱不争,难以决断杀伐,虽然正直而有理想,但是缺乏全力去实践梦想的勇气,没有雷厉风行的果敢和强硬的政治手腕,对于现实和生活的不满就只能沦到自怨自艾的深渊。他在牛李党争中左右摇摆,不能够决绝的走出任何一方,从而使党派之争贯穿他一生,他在两党的狭缝中千辛万苦的求生存,谋仕途,坎坷可想而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⑦李商隐大半生在羁旅漂泊的幕僚生活中度过,创伤郁结于心。才华难以施展,理想难以实现,于是他把希望寄托于迷离的诗词中,他的诗歌反映了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软弱的诗人矛盾而悲剧的心理: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却又无力反抗;有所追求向往,却又感觉空虚幻灭;为自己的命运深感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茫然。政治上的失意潦倒,感情上爱而不得

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他常处于感伤抑郁的纠结之中,这种感情基调便构成了他的诗歌的旋律。

三、李商隐诗歌朦胧美在诗歌领域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浓丽而带有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华丽和朦胧的意境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诗歌史上,他在朦胧美诗歌方面的成就是无人超越的。

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对诗歌题材的发展有重要的拓展,还预示了晚唐以后文人走向内省,重视观照心态的新趋势;同时又站在一定的思想和艺术高度上架起了诗通向词的桥梁,对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了李商隐的诗歌有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王维、李白,居第四位。晚唐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自觉地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比如:韩偓、吴融、唐彦谦等。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明朝以后很多诗人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前后七子、钱谦益、吴伟业对李商隐的诗歌都有一定的借鉴。

李商隐的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大致分为政治诗、咏史诗、抒情诗、咏物诗、感情诗和应酬交际诗六中类别。他的诗歌能够很好的反应当时社会下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以及他自身的经历,是后世研究唐诗 的转向和李商隐的生平重要的史料典籍。

李商隐作为一个心怀理想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一直都没有放弃积极用世的信念,哪怕是受到了政党之间争斗的排挤,依然在坎坷的仕途中苦苦挣扎,不肯轻言放弃。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和咏史诗,现今保存下来的有一百多首左右。他用遒劲的笔力直指时代的弊端,不坦白直言,多借用历史材料来暗指其在的环境。诗人满含悲愤的表露出自己对当时社会不满的同时,也暗含着自己对人生的期许,以及自己积极用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理想。

李商隐的抒情诗和咏物诗都有明显的杜甫的诗风,尤其是七言律诗。他的诗在继承了李贺诗风的同时,兼顾众家之长。他的诗不仅能让读者读出他一生仕途的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悲凉和痛苦,还能让读者感受到比诗圣更加颓唐的沉郁,比李贺更加无力的心痛。他还擅长于把情感熔铸于景物之中,把握内心深处微妙的情感变化。为后世婉约词派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

李商隐在求官生涯中长期辗转,应酬交际是自然在所难免的。尤其是他在令狐楚的幕府中才华展露的时候,他的才华吸引了那么多的有识之士,雅会上自然免不了要应酬一番。从李商隐的交际应酬诗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他的交际应酬,还能看出了他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风格,了解他交际面的宽窄,而且能够看出他与谁更为交好。从他的交际应酬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牛李党争中苦苦挣扎的诗人到底持怎样的态度,尤其是他写给令狐绹的诗中可以作为解释和证明他和令狐绹关系的直接证据。

他的诗总体而言构思缜密、情致深蕴、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升华了前人诗歌创作中常用艺术特色,拓宽了诗歌心灵世界的题材,改变了唐诗充满豪情壮志的阳刚美,形成了绮丽缠绵、温婉含蓄的阴柔之美的诗风。为后世婉约派诗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李商隐可以说是在诗歌中进行心灵探索的第一人。他的诗歌大都苦调情深。他致力于心灵世界地体验、把握与再现,借外在环境和精美的意象来展现心灵深处的情感。表达方式多幽微隐约、迂回曲折,许多诗歌的情感色彩都是多层次的,常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幽深渺远,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这种将心灵体验完全融入诗歌之中,让心灵浸润情感,从人人共有的经历和体验入手,以人人共有的情感结束,从始至终表达的皆是一个高雅知识分子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李商隐是我国古代诗歌朦胧美的开拓者,其作品代表着古典诗歌朦胧美的艺术境界。他对心灵世界的探索开辟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全新艺术表现手法,朦胧情思和朦胧意境的完美融合在文坛上是史无前例的。“晚唐诗歌第一人”的称呼李商隐当之无愧!注释:

①朱怀春、曹光甫、高克勤:《李商隐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03页

②(唐)司空图:《司空表圣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卷三 ③(金)元好问著,贺新辉辑注:《元好问诗词集》,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年,第458页

④苏雪林:《唐诗概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第116页 ⑤董乃斌:《李商隐悲剧初探》,文学评论丛刊,1981年9月,第43页

⑥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 12页 ⑦(唐)崔珏:《哭李商隐 其二》,扬州诗局本,《全唐诗》591卷第五首

参考文献:

1、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2、聶石樵、王汝弼:《玉溪生诗醇》,中华书局,2008年12月

3、姜太军:《李商隐无题诗的意境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月

4、刘凤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谈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5、崔其征:《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性》,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6、汤春华:《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3月

下载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无题 情无尽——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商隐的诗《无题》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赏析 一、原诗: 无 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

    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

    李商隐《无题》等三首诗教案

    《无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进行作品分析。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并进行对比阅读。......

    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

    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中的苦闷 ——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咏怀诗 姓名:余彭乐 学号:200721010343 指导老师:孔英民 摘要: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才华横溢、自信浪漫的天才级诗......

    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优秀范文5篇)

    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朦胧美 “朦胧”,就是模模糊糊、不清楚地意思。诗歌的“朦胧美”,是一种隐约、含蓄的美,是一种有所感触却往往难以了然于心的美。追求朦胧含蓄的表现风格,是中......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内容摘要: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也出现了许多论述诗歌本质的文学理论观点。其中,“诗言志”的文学观在很长一段......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范文大全)

    论《二十四诗品》中诗美画镜与自然意象谭珍珍(10中文本2班)1005210208【摘要】:《二十四诗品》是谈论诗的风格的著作,司空图既以诗画一体的入思及言说方式诠释“拟容取心”、“......

    你 是 我 心 中 最 美 的 风 景 (心 情 诗 文)

    你 是 我 心 中 最 美 的 风 景 (心 情 诗 文)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文字:普罗旺斯编辑:风中卓立茫茫人海 你我的相遇 怎就一个缘字了得 你的天空好美 让我只能欣赏,不能拥有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