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读中领悟以读促写《月光曲》每一课时教学及反思
《月光曲》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 的一篇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如卜、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读中领悟以读促写
——《月光曲》每一课时教学及反思
□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锿中心小学朱小芳高志刚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17课
(课件出示题目我们把题目齐读一遍!(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没有感受到月 光的皎洁。让我们再来一遍,轻轻地读,一齐感受月光 的美丽吧!(再次齐读,学习状态明显改变。)
〔评:虽然课题只有3个字,但是,教师通过指导 学生朗读,体会诗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弹、对音乐的热爱)
〔评:抓一词而牵动全节,干脆、精练。〕
2.‚在这样一个小镇上,谁会弹奏我的曲子,而a 并不熟
练。‛好奇心使贝多芬走近了茅屋,听到了兄妹 俩的对诂。他们之间说了什么,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叫?(课件出示对话句子)清同学们自己读这段对话.你从 中读懂了什么? 2.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课件出示贝多芬的 图片)?课文中是怎么来描写他的(课件出示句子)?读 一读。
是呀,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是个著名 的音乐家。〔评:课文第1小节,内容简单。教师用简短的评 价,强调‚著名‛,给学生打下一个深刻印象,〕
二、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盲姑娘说‚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她真的 是随
便说说的吗?(把‚随便说说‛变成红色)
(2)其实,盲姑娘多么希己听一听贝多芬的 弹奏呀!读一
读她的话,体会她对咅乐的热爱
r接下来,i奇M学们打开课本,细细地读课文J卖 之前,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3)你若作为哥哥,听到妹妹那热爱音乐的渴望 之言,会怎么想?谁还有补充?就用这种心悄来读一读 哥哥的话。
(4)你若作为妹妹,听到哥哥那内疚的话,会怎么 想?谁
还有补充?读妹妹的话。
〔评:进入角色,感情朗读,深刻体验兄妹俩的手 足情深,〕(1)把文章读通顺,读止确。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一共提到逸弹奏曲 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他又有何想法 呢?
是呀!因为盲姑娘的懂事,凶为她对咅乐的热爱.贝多芬便走进茅屋为她弹奏了一曲,也就是全文所描 写的第二次弹奏。
〔评:攻破了课文第一个难点3〕 2.出示词语表。(1)让学生试读,侧重校正‚券‛ 字的读音,易误读成judn,出示正确读音qudn;(2)引导学生体会反义词‚微波粼粼‛与‚波涛汹涌‛的意 思及艽谈法的不同;(3)抄写难写或易错的同语,抄 写遍数自己决定.掌握了就可以,然后间桌¥相批改, 全班校正(随机运用实物投影)。
〔评:对字词的教学,从音、形、义三方面入手,扎 扎实实,不走过场。〕
4.按理说,一曲弹奏完了,贝多芬已经满足了肓 姑娘的心
愿,他为什么又即兴创作一曲呢?你找到原 因了吗?'
(1)出示句子:‚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 纯熟
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3.课文中一共儿次提到了弹奏曲它们有什么 不一样的地方?(对象、熟练程序、已经创作、当场创 作)
〔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用语言表述 出来,为接着深入地解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三、深入学习,感悟领略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句子(把‚? ‛‚!‛变成红
色),找一找,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能把‚? ‛改为‚!‛ 吗?四人小组讨论C
1.贝多芬的第二次、第三次弹奏,其实都缘自盲 姑娘的第一次弹奏。老师读第2小节(课件出示句 子)。从这段话里,你听懂了什么? ‚断断续续‛一词意 味着什么?(不熟练、不停
(3)在盲姑娘的心目中,弹奏的人应该是贝多芬,对
吗?(盲姑娘不仅热爱音乐,还懂音乐)为什么又觉 得不是贝多芬呢?
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盲姑娘当时又惊又喜的心 情。
涌‛这组反义词,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两个词语的〔评: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朗读,这是深 入波粼粼一波涛汹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好方法。〕
含义, 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抓朗读体验不放松 5.古人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占知音敁难觅。‛ 在这样一个小镇、这样“间茅屋,遇到这样一位知咅, 怎能不使贝多芬感慨万千?他又是用什么来表达心中 的激悄?(1)老师有一个疑问,这篇课文描写贝多芬创作 了《月光曲》,我读了几遍,却找不到《月光曲》在哪里?
〔评:老师一连串的追问,把学生引向了对文本的 深入解读、〕
(2)这首曲子流传百年,有它的魅力。很可惜,今 天课堂上没有曲谱和钢琴,请用你们的朗读来让大家 感受吧!他朗读的《月光曲》美吗?
(3)贝多芬创作并弹奏的这首《月光曲》所表现的 大海前后是有变化的,你们发现了吗?
(4)我们先来欣赏微波粼粼的人海(播放录像)。有了刚才的感受,大家-定能读好。
(5)现在我们再来欣赏波涛汹涌的大海(播放录 像)。画面不同,朗读也应该是不同的。
〔评:有前面词语朗读,現看录像,增加感受,使学 生的朗读自然到位。〕
(6)让我们在贝多芬的《月光曲》中(播放课件)美 美地读这段话。(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
四、课堂练笔,提升能力
1.贝多芬琴下的大海是温柔的3渐渐地,它发怒
了,变得不再平静r。再后来,它又会怎么变化呢?接 下来,请同学们拿起笔,发挥你的想像,把文中省略号 表示的内容写在作业纸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被月光照得雪亮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應
〔评:用续写的方法,给学生创设了 一个充分发挥 想像的空间。学生通过描绘《月光曲》的内容,表达了 对文本的理解与升华。〕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主要抓住以下三点不放松:
一、抓字词教学不放松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依然需要抓住字词的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教学。如笔者便做成课件校正读音,‚券‛(qudn)字是难点,很容易读成judn,笔者便让学 生跟读。让学生自己抄写难写易错的字,掌握字形,兼 顾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找到‚微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从通读全文、整体 感知,到
分层学习、深入体验3
1.细读,感悟情之美。细细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文 中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始娘 兄妹俩的对话,当
盲姑娘听出了弹曲子的人是贝多芬 时,笔者让学生想像‚贝多芬是怎么想的? ‛‚是什么使 贝多芬又为盲姑娘创作? ‛从而使
学生感受这位音乐
家的同情心和高尚情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 的对话,体会他们兄妹的手足情深。
2.品读,领略文之美。诔文语言优美,笔者抓住课 文第9
小节,让学生在品读中领略自然的静谧美和壮 观美。此时,即使学生没有亲耳聆听《月光曲》,通过朗 读,也想像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抓‚写‛的实践不放松
抓住了课文第9小节描写大海变化这段话中的 省略号,让学生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像,把‚大海还会 怎样变化’’用语言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把 握了《月光曲》节奏变化的趋势,也提高了学生习作的 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是否可 以直接从第9小节入手,抓住‚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 姑娘再洋一曲‛这个问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己学习课文、研究问題,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精 神3
(責编李景和)
第二篇:以读促写读中感悟
以读促写 读中感悟
——《三月桃花水》教学案例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 王晓芳
一、背景分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课文语言优美,易激发阅读的兴趣,所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读书、写字、练笔活动融进课堂,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做到还语文教学以本色,这是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1、现在让我们一起边听边看课文朗诵。(放课文朗诵视频)
2、听完了,也看完了,你觉得三月桃花水美吗?你想读吗?(想)好,现在让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文。要求:用最美的心情,读最美的文章。
3.谁愿意告诉大家,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生:(我觉得三月桃花水很美。课文中写道“三月桃花水,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上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这是一幅多美的景色啊!)
师:(1)你体会得真好,不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还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体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你能把这段话美美地读一读吗?(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全班同学学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5.多美的三月桃花水啊!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板书:春天的竖琴)
(2)是啊,这潺潺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把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大家见过竖琴吗?(没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竖琴的图片和声音。(课件演示竖琴的图片和声音)
(3)快,侧耳倾听,春天的竖琴都都给我们演奏了那些乐曲?赶快读一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声音的词语。(生自由读课文第四段并进行勾划)(鼓点声、水波声、鸣响、低语声、丁冬声、铃声、水浪声)(4)谁来说说,你的耳朵听到了些什么声音?(生汇报读课文,师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有节奏的鼓点声、忽大忽小的水波声、纤细的低语、清脆的丁冬声、急促的水浪声)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好听吗?快去把你喜欢的声音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听。(同桌练习读第四自然段)
(6)多么美妙的声音哪!高低不同、长短不
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音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在朗读声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听了孩子们的朗读,我仿佛来到了小溪边,满眼是清澈的春水,耳畔是动听的水声在回荡,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6.三月桃花水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能映照出春天的美景。)(板书:春天的明镜)
(2)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请孩子们用我们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五、六自然段。
(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学习建议:①小声地自由读课文;②勾画出课文中描写的景物,小组交流;③展开想象,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讲给小组的同学听;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参与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并发表意见的好习惯。)(4)全班交流。
①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②在春天的明镜里,我们看到了燕子、垂柳、姑娘、袅袅炊烟…… ③我们好像听到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来呀!快来呀!春天多美啊!”我们仿佛看见河边的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
④我们想把我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5)组间交流。
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意见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意见。
(6)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谁愿意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大伙?(生纷纷举起小手)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赶快去读读课文吧!(生练读课文)(7)水清如明镜,透过它,我们看到了蓝天白云、飞燕垂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一幅多美的风景画啊!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水中的美景吧!(齐读课文五、六自然段)4.听孩子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到水边走走,去领略三月桃花水的无穷的魅力,请每一个孩子敞开你们的心灵,闭上你们的眼睛细细聆听,想象在这幅美景中你还能看到些什么?(师范读,生想象)预设:
(1)(我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鱼儿在水中追逐嬉戏,河面上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快乐地游来游去……)果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啊!
(2)(我看到了天空中飘落的蒙蒙细雨,细细的,轻轻的,斜斜地直入水中。)真是春雨贵如油啊!
(3)(我仿佛看到了在树叶上滚动的小露珠。……)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4)(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坪上奔跑嬉戏的小朋友们,天空中是各式各样的翩翩起舞的风筝……)…………
三、案例反思: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要的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是基本的教学思想必须明确。在阅读课上,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学生阅读的能力有没有得到训练,阅读的习惯有没有得到关注和培养,从学习语言的角度来说有没有收获,其次再想想有没有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只要带着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不管教学的具体方法是怎样的,总的方向不会错。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读。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精心创设和妙用导语情境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情境能使教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这课时,刚上课,我就用一幅幅春水图,再配上美妙的流水声,一下就将学生带入课本所描述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地特别地默契。他们渴望读、乐于读,读得很快乐,读得有滋味,读出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读出了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读写结合,促进学生读。
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读的能力是目的,培养写的能力也是目的。读有训练读的方法,以提高读的能力。写有训练写的方法,以提高写的能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写促听说,读写结合,重点突破,全面开花,通过熟读成诵形式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联系才能逐步实现内化,这是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科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比较重视学生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对语言进行仿写,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地比较透彻,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觉得写作并不难。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进行阅读的方法,从书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才能让那些方块字吸引住幼小的心灵,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
第三篇:以读促写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实施方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三年多以前,我学科组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在我校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学校教研室和科组广大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经过将近四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课题方案规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推广语文课程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该课题研已于2011年的7月结题。
为了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在更高的层次上继续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施真正意义的课程改革,就必须更新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发现和研究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或不良倾向。
目前,全国课题组提出了当前改革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转化为基层学校师生的教学行动,使课程改革的精神得到具体的落实。因此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重点理应向着写作教学的行动策略方面转移。为了实现这个一目标,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素养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应对新挑战,实现职业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师要通过专题研究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参加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工作不仅可以促使语文课改,而且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语文教师队伍。
时代赋予我们要推进语文课改,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未来的主人。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特别是中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结合有效沟通,以读促写实现工具人文和谐发展。阅读是学生生活中言语交际的需要。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感受,通过思维,形成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他人是不知道的,要让人知道,就需要靠语言和文字,借此传递和交际,以形成表达。有中心、有条理的文字表达,就是作文。因而,学生作文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二、课题的论证及分析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1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特别突出地体现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读是”说话”的起步阶段,写对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写作往往又是学生感觉非常困难的事情。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找不到素材,二是不会设计文章结构,运用文章技法。针对学生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2、目标及内容的论证
读、写训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最有效的方法。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以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标表述形象地解释这种教学思想的具体操作,写作是体验,阅读是借鉴,修改是提升。它把语文教学中原本独立的写作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构建了写、读、改三位一体的教学样式。把传统的阅读教学转向”为读而写”,使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指向言语的表现——写作。语文课程中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消遣,也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积累。通过阅读,不仅要吸纳体验作家情感思想等思维结果,还要吸纳作家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然后再把所积累吸纳的这些,加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等按题目要求准确生动具体恰到好处地表现倾吐出来。关于语文课程中的写,不是读的附属品,而是读的效果显现,是思想认识的结晶体,是读的物化形态,也是可提供语文素养或语文能力检测的主要对象,千读万读,只为一写。从这些意义上看,写起码是读的目的之一。至于”读”和”写”的关系,很显然,读为了写,写依据读,读写一体,有人比方犹如鸟儿飞上蓝天的一双翅膀,互相作功,缺一不可。尽管这种认识有功利型之嫌,但却是十分现实和科学的。
3、现状和预期的论证
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2)、在不同的阅读训练和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和实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3)、用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和实施手段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训练能力。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
第八条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改变学生目前习作状况的需要。目前我们的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不是很投入,觉得写作文是难事。主要表现在:读书时不太认真;读书时不去深入阅读、思考;不会主动积累语言;阅读和写作相离,不能有机结合。从以上三方面考虑,我们目前进行《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施,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广泛而创新的现实意义。
24、保障条件的论证
在实施本课题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资源,用新课程标准作导向目标,全面的、系统的落实阶段目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体验使学生感悟到学习语文,感受母语文字的乐趣。在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只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施理论的研究、实践的探究、方法的引导、合作的学习与交流、创新与生活的体验,提高学生”读”与”写”相结合的技能和写作水平是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对课题的界定
书面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重要途径与方法所在。
读写结合:读即阅读,是指借助感官,通过思考来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并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智力活动。
写即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张志公也说:”多写,这是完全必要的,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的前提;没有正确、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还是不行的。”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对象的实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探索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参与研究后,老师自身素质得以提高,习作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五、研究内容:
1、读写结合的点是什么。
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六、研究对象及时间:
1、七、八、九年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体现”三维目标”的效应;
2、整体实施课改,突出”读”与”写”,把实验的途径和方法变为收效,整体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3、实施时间分别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左右。即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
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
理论准备阶段,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和资料,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主研员拟定出不同学段的实施目标及内容。
1、研究组人员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广泛收集有关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文献和资料,为撰写课题方案做准备。
2、撰写《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实施方案,并向市教研室教育科研课题组申请,力争预定课题立项。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及研究方案设计和撰写。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
第二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
第三阶段(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1、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读”与”写”结合,探究”以读促写”的途径和重点训练及培养学生写作的方法,总结目标落实后的效益
2、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通过在实践中调查,归纳,总结,交流、反省,写出案例或经验论文。
3、在每阶段的过程中主要是一边学习,一边实施,一边总结。实验组的教师运用课题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课题负责人深入与实验教师共同研究,注意搜集典型案例,课堂教学录像等资料,并及时作好阶段性总结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
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按实验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论文及实验报告、教科研论文,编辑科研成果,完善档案资料,并注意推广研究成果,接受市教科研领导的结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1、课题组的老师认真学习纲要和新课标、小学生心理学以及论述如何培养 学生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文章。
2、制作调查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问卷,并做认真分析。
3、做好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意义的宣传动员工作,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产生心向往之的心态。
4、写实施计划,5、课题小组成员定期开会交流并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修正课题方案。
6、撰写教案、上研究课、组织课例分析、个案、学生的习作资料
7、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由专人负责研究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九、成果形式
形成关于本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论文资料、及教师和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学生习作、学生个案集。
十、实施原则:
系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学生自主性原则、多边互动性原则、操作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十一、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十二、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倪金龙(校长)
课题组长:韦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实验教师:陈正爱(语文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陈翠荣(中学高级教师)
徐亚宏(中学高级教师)
徐民山(中学一级教师)
张福州(中学一级教师)
成雷(中学一级教师)
杨小华(中学一级教师)
第四篇:“以读促写”教学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根据讲座2的内容进行一份以读促写的活动教学设计。
1、[问答][10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根据讲座2的内容进行一份以读促写的活动教学设计。(控制性、半控制性/半开放性、开放性写作活动三者择其一即可)Dear Sunday Globe, I’m writing to you about your article in last Sunday’s newspaper, “Cell Phones Make Life Easier.” You did an excellent job explaining the good points of cell phones;they’re convenient, we feel safer always being able to call someone and they are very helpful in business.On the other hand, you didn’t talk about their bad points at all.Thus, I hope you’ll let me give your readers some advice on cell phone etiquette(礼仪).The first point I’d like to address is loudness.When talking face to face in public, you wouldn’t shout.Likewise, don’t shout when you talk on your cell phone in public.In fact, the microphones in cell phones are so sensitive that you can be heard even if you speak quietly.Furthermore, keep your ringer nice and quiet, and don’t let it ring in meetings, at the movies, etc.Another point that needs to be made has to do with personal space.I think it is very impolite to make calls in small spaces or crowded rooms.This makes others uncomfortable and forces them to listen to your personal business.Additionally, it stops many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 from ever beginning.That’s why I never use my cell phone within three meters of other people except in emergencies, and only after asking permission.Lastly, let me draw your readers’ attention to the dangers of doing two things at the same time.For example, cell phones and driving are a bad combin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Likewise, cell phones can cause you to neglect good friends.Give friends who are with you your full attention.Turn off your cell phone and enjoy their company!
Sincerely,Amber Jala
“以读促写”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从而使学生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英语写作。
主题内容:A letter about“some advice on cell phone etiquette ”
相关领域:手机的使用及其礼仪 课时安排:2课时
任务布置:
1、网上查寻有关的信息并做汇报;
2、课堂阅读一篇文章(书信格式)
3、写一篇英语演讲稿 Mind Your Cell Phone Manners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信息输入——阅读课
教学目标:
1、检阅学生课外查阅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手机 ——既要关爱自己,又要善待他人” 教学形式:讨论交流 合作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Pre-reading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
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ell phones? 2.Do you like cell phones? Why? /Why not? 3.List some good points of cell phones 4.List some bad points of cell phones 求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预习课文。学生要回答以上问题,除阅读课文外,还必须查找相关材料,做好记录。此环节学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提供一些阅读材料。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预习,预习就很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为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Step 2: Lead-in ——导入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Ss have found and at the same time ask the Ss to exchange the information about cell phones.And ask S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ell phones? 2)How do you often use cell phone loudly on a bus/in our classroom ? 3)What attitude do people have now ? 4)What should we use cell phones in public properly ? Give your views.分组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另一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自然导入新课。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讨论,(也是初步展示预习成果),学生交流气氛热烈,学习兴趣很高。为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开了好头。Step 3: Reading 这一阶段为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围绕话题和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包括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开展语言交际活动,逐步落实学生的各项预习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讨论、查阅、归纳、总结等口头交际活动。
如:教师设计了如下任务:
Task 1: Skimming to find out what is the reading material going to talk about.Task II.Analyze the structures of the passage,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actively.Parts Main ideas Task III.Discuss the follow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groups of 4 2.What is Sunday Globe's article in last Sunday's newspaper about ? 3.Can you list some good points of cell phones? 4.How many bad points of cell phones are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5.What should you when you talk on your cell phone in public according to Amber Jala ? 6.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教师指导学生重新领悟教材,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完成以上任务并分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情况。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 1: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s.Task 2: Word study.Choose the proper words to complete the blank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rrect forms.(略)Task 3: Summary.Ask the Ss to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略)Step 5.Homework assignment Get further information and prepare to write a speech “ Mind Your Cell Phone Manners"
第二课时信息输出——讨论、写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2、检验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效果。
3、讨论中鼓励学生把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和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
提高表达能力,并为写作做好铺垫。
任务设计:写一篇演讲稿 “ Mind Your Cell Phone Manners”
教学形式:讨论 合作 评价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 Task Assignment Write a speech--Mind Your Cell Phone Manners Including: 1.convenient cell phones situation 2.disadvanges of using cell phones 3.proper attitude 3.necessary help 4.effective prevention 5.good suggestions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根据不同的写作任务和话题,理清、明确写作任务的主旨要求。Step 2.Pre-writing & Discussion Task: Divide SS into small groups(Group of 4 is ideal)for the group cooperation.And tell them the task.Meanwhile, encourage them to express as many views on the topic as they can.It’s necessary to require them to write down their views.Topic 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ell phones situation? Give some examples.Topic 2.What should we do to help the people who is driving? Topic 3.What attitude should we show towards the people using cell phones impolitely in public ? Topic 4.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to prevent the people using cell phones impolitely in public ? 小组分工寻找与话题有关的信息包括主题句,相关要点乃至必要的句型;或教师准备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并要求学生在背景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或提供几个供学生讨论的问题。然后教师安排小组“说题议题”活动,即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写作任务主题或要求的理解,交流所寻找到的信息,并相互比较讨论各自的看法。在小组讨论之后,各组还可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讨论,通过相互沟通,互相启发,选择其中有意义、合乎要求的信息。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与积极性,激活学生与写作任务有关的知识网络,为高质量完成写作任务奠定基础。Step 3 While-writing Task: Write a rough draft on your ow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opic of each paragraph.For example: Things are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Enough help should be given to the people using cell phones impolitely in public….Proper attitude should be shown to the people with using cell phones impolitely in public….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using cell phones impolitely in public …….(Your wishes or suggestions)学生在第一阶段经过相互交流,合作完成信息搜集任务,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写作材料,此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删选材料,重组信息,进行第一次语言输出,形成一篇语义基本连贯、有一定层次感的初稿。初稿写完后,进行自查,教师要求学生仔细重读一次初稿,看主题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全面,条理是否清晰,布局是否合理,逻辑是否连贯,有无语法错误或“汉式英语现象”等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帮助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充分的表达自我。Step 4 Discussions Task: Exchange the Ss’ works to enjoy and edit to get some suggested improvements.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求学生将经过自己初步修改过的初稿交给组长,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轮流传阅,批改组内每一位同伴的作文,然后汇总组内作文中的错误并讨论解决,再推选本组最佳作文。学生讨论互改作文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反馈,常起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学生相互倾听,互相帮助,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也是让学生跟同学进行有效合作、充分依靠集体力量去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有助于加快发展学生思维,并养成学生与他人平等地讨论问题、分析评论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Step 5.Evaluation Task: Pick out the best works and read them to the partners first and then to the class.这一环节有两个程序。先由组长在组内宣读优秀作文,再在班上向全班同学宣读。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作文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流畅性,简洁多样性,情感思想性以及对各组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评出最优作文和合作最好的组。然后将作文输入教室的电脑里,向学生展示。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的作用仍然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是裁判。这样一来,重视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Step 6 Comment &Estimate Ss makes comments on some of the works and grade them.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一些典型性的错误,并及时进行讲评,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有必要时给学生提供参考范文,)使讲评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得到启迪,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能力,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得以升华。
三、案例分析
1、信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媒体已高度发展的今天,要突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学科学习框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和谐发展。
在“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报刊等教学资源,收集查阅有关using cell phones politely in publish信息,接着在课堂上开展了相互交换信息的活动,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2、课内与课外结合,读写结合
从“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看,围绕阅读主题内容,读前大量查阅相关内容,初步了解using cell phones politely in publish;读中展示信息,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培养阅读策略;读后讨论问题,进行说写活动,输出信息,体现了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思想,为实现读写结合找到了一条途径。
3、采取讨论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中的信息互动是一种多边活动,他不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型互动或师生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而是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通过学生间相互用英语提问、对话、讨论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目的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使用英语的机会。这种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自己与他人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从“以读促写”教学中第二部分来看,采取的是一种交互式的合作学习写作教学,重视过程写作与评价,改变在写作教学中总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然后教师批改的英语写作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4、写作教学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内在实质进行,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主题研讨心得体会
张村小学 苏丽娟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了诸多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理应以读为主,倡导真实感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正所谓课堂上没有读书声理应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它是朗读与感悟的辩证统一,也是书声与静思、默想的完美整合。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始终把读贯穿于教学中,在读中感悟,悟中诵读,此乃阅读教学的灵魂。可以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入境,它的精妙 之处就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在以读促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读的训练,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的读到理解地读,再到品味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会有显著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自主作用的提高,归结起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诱和辅导,方式是多样的,方法是灵活的。
12月24日上午任丘市第六实验小学何翠敏老师的观摩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收获,观摩之后的主题研讨活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读促悟”更是感触颇深。
《军神》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受伤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了72刀的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故事。本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记叙方法,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文章线索,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文章通过对人物 神态、语言、动作、情绪变化的描写凸现了人物性格,全篇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伟大的军人以及军魂的赞颂与崇敬之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获得人生感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境,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在整堂教学活动中何老师运用的多种形式的读法:指名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以及对比读,以读促讲:文中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丰富,应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在充分的读中休会到沃克情感态度的变化源于刘伯承的坚强。改变串讲串问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评课活动、主题研讨的环节中各学校的老师积极畅所欲言,说优点、提建议、找方法。“以读促悟”中的“悟”---用我口表我心,用我的语言表达我的内心,读得忘我,才能达到情境,阅读就是师生与文本的对接,换种视角来阅读,比如说在课文的手术中这一环节,“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声不吭、紧紧、„„越来越„„、居然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手术中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却一声不吭,这表现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冷冷——惊疑——柔和——教训——怔住——颤抖——失声嚷道——慈祥”体会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生将饱含深情和钦佩,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所倡导的人文性,本节课所拟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将通过语言的学习得以实现。
再比如说课文当中手术完成共用了七十二刀,教师抓住了以读促悟的真正突破口:从第一刀到第七十二刀的对比读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了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同时利用朗读沃克和刘伯承的对话学习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语文教研员潘老师的点评颇有深度,首先提到课堂教学 设问题很有针对性,“牵一发以动全身”,切入口到位。能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分析课文一层接一层,情感得到升华。重点难点的突破,医生沃克和刘伯承的对比读,让学生了解的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中做到了知识的延伸,使小语文变成大语文。其中潘老师的提议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得到每位老师的赞同,在教学中学生的摘抄、做小卡片、边读边批注等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语文。同时又传授了我们阅读教学中的三把钥匙:第一----问疑 问什么?谁来问?怎么问?第二----赏析 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第三----感悟 心悟(学生有心灵体验)表达(通过语言来进行)。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强调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兼顾课内外阅读,继而拓宽审美视野,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阅读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阅读领域不断扩大,进而深入感知、理解、悟化,并最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思维、分析、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次研讨活动使自己明白要学会享受教师这份工作,享受用文字来交流,通过阅读达到心灵的升华,课本不是学生的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才使学生的课本,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这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