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时间:2019-05-14 13:4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篇:9--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黎明强, 伍传仁

关键词: 农民工;职业病;预防和控制

近些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 到企业中打工, 成为新的城市工人—“农民工”,农民工在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 58%, 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 52%。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 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1]。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正成为我国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少的一部分。1 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农民工户籍在农村, 进城后无固定的居住地点;他们无统一的组织形式, 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66%;平均年龄为 28.6 岁;月工资均比较低, 主要集中在 500~800 元之间, 还经常延期发放;他们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劳动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危险性高, 每天工作大多超过 8 h, 每天工作时间 8 h 以内的仅占 13.70%, 8~9 h 之间的达到 40.30%, 9~10 h 之间和10 h 以上的分别占23.48%和 22.50%[1]。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现状

我国有劳动力人口7亿多, 农民工就达到2亿人[1], 劳动者的作业条件存在着各种职业病危害, 由于这些职业病危害和由其引起的职业病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 造成劳动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2], 据报道每年新发尘肺 1.5~2 万人,每年报道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达数千人, 死亡数百人[3]。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人民币[4]。2004年湖南省调查到全省有职业病危害企业共15201家, 其中有使用农民工的11721家, 占77.11%;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共546 884 人, 占职工总人数45.89%, 其中有农民工294587人, 占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的53.87%;从职业病危害作业使用农民工的5大经济类型分布来看, 私有经济企业使用农民工的比重最高(82.73%), 农民工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比例最大(77.10%), 集体企业次之[5]。

2001年全国 600 多万接尘作业工人中, 尘肺检出率比2000年高 0.8%, 在 10 505 名新发尘肺病人中, 年龄小于 40 岁的患者由 1997 年的 8.1%上升到 11.3%;年龄最小的仅 24岁, 最短接尘时间不到3年[6]。而在对某岩金矿107名开采工进行尘肺病体格检查, 结果检出尘肺患者 25 例, 发病率为 23.36%,发病的最短接尘工龄 3 个月, 最小年龄 16 岁[7]。郭九吉[8]报道, 该省 29 家大、中、小型国营企业的 510 名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农民工体检结果显示: 身体有明显损害、特异指标异常率达 36.8%。3 农民工职业病形成的阶段性特点

我国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密切相关,在各个经济发展时期呈现不同特点。第一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至 80 年代初, 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生由于在建国初期修建铁路、开凿隧道、修建机场和机库等作业, 采用干式风钻的施工方式引起尘肺, 尘肺患病率可达38.16%左右[9]。第二阶段, 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初期,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职业病危害从城市向农村、国有正式职工向农民工转移[10]。第三阶段, 从 20 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各地建立了工业园区, 涉外企业纷纷落户城镇, 国外部分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逐渐转嫁到我国, 农民工接触危害因素范围不断扩大, 职业中毒有群体发病的趋势[11]。引起农民工职业病的原因

我国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 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淡薄,对职业病更缺乏必要的认识, 而一些企业主为减少成本,不给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劳动保护措施, 一旦患上职业病, 农民工因为自身法律意识的欠缺, 很少有人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已的权益, 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农民工成为职业病的主要受害者[12]。农民工一般不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也不了解所从事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他们为生计所迫, 铤而走险, 无论脏活、累活, 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危险作业也在所不惜, 遭受职业病危害的机会大大增加。他们居无定所, 管理松散, 无统一组织形式, 给有效的统一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更谈不上建立健康监护档案了[13]。常筑平[14]等报道, 某金矿 80%的农民工上岗前未与业主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 业主从未告知农民工生产过程中存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农民工上岗前未经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70%以上的农民工在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均未进行健康检查, 农民工对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完全不了解。一些私营企业为了经济效益, 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干打眼方式作业, 使得农民工暴露在没有任何有效防尘措施的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工作, 这些企业在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不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预评价, 更加恶劣的是有的私营企业间采用互换、轮换农民工来逃避承担法律责任;职业卫生监督力量薄弱, 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不能适应形式发展需要[15]。2004年全国乡镇、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通报资料显示: 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292万余人, 未申报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占专项整治检查总数的 28.43%, 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占 24.20%, 未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占 17.63%, 未开展职业卫生培训的占 20.95%, 作业场所没有警示标识的占30.32%, 违反告知规定的占 24.55%[16]。一些私营企业基本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严重不足等职业病危害尤为突出[17]。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1)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职业病问题, 按 《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 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并组织实施;要认真执法和支持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18]。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体系, 提高卫生监管能力, 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卫生监督、技术服务、企业三方面互动的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涉及到卫生、经贸、社会保障、环保等多部门的工作, 必须由政府协调, 多部门密切配合, 建立政府一级的联动工作平台与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狠抓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 从建设项目立項、审批、工商注册开始把关, 坚决杜绝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立项上马, 严禁职业病危害项目转移, 建立责任追究制, 把职业病防治列入政府政绩的考核内容。

(2)完善职业卫生监督体系, 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 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方案, 积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做到领导重视, 专人负责, 责任到人, 实行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度, 对危害严重、难以整改治理的企业采取关、停、罚等措施, 切实改善农民工作业环境的安全卫生状况。对乡镇企业和小型三资企业一定要规范劳动用工制度, 实行严格的“临时工许可证”制度[8]。

(3)必须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告知农民工,并将其写入合同中, 使农民工与合同工一样享有职业病危害的知情权、职业性健康体检等待遇。

(4)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培训, 提高农民工职业防护素质。农民工上岗前要进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 掌握劳动防护知识与技能;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专门培训考试,预防和避免接触有害因素, 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与此同时, 还应加强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和求职教育, 向他们传授求职技巧和法律常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 强自我保护意识。

5)加强对用人单位健康监护制度的监督, 企业使用农民工应由职业卫生机构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 企业应建好农民工职业卫 生健康监护档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用人单位日常监督检查, 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落实职业健康检查措施, 对发生职业病的农民工应给予诊断、治疗, 并享受职业病待遇。

(6)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一旦违反,应追究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刑事责任, 对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 切切实实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保护农民工的身体健康, 必须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 为人人享受职业卫生保健而不懈努力[19]。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R].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4.[2] 李涛.关于我国职业卫生立法之浅见[ 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1, 19(5): 10.[3] 朱国锋, 张勇.关于我国职业卫生立法的一些思考[ 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0, 26: 1-6.[4] 俞文兰, 周安寿.浅谈现代企业健康促进实施要点[ 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4, 17(3): Ⅲ-Ⅳ.[5] 周汇, 肖云龙, 李金保, 等.湖南省职业病危害企业使用农民工情况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6): 1413-1414.[6] 刘长安, 乌丽娅, 王之学, 等.认真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开创职业病防治新局面[ 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2, 15(5):318.[7] 王文明.岩金开采农民工尘肺病发病情况.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 24(2): 114-115.[8] 郭九吉.城镇临时工职业病危害的现状及其控制对策[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3, 29(6): 382-384.

第二篇: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结

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结

一、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市约有50万农民工,他们以青壮年为主,流动性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做好这一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是非常必要。

(一)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

市卫生局高度重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2005年12月1日启动了市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2006年6月,市卫生局与市建委共同签署了《建筑业利用农民工学校开展外来建筑工人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及行为干预工作合作协议》,并在全市386所建筑农民工业余学校全面开展性病艾滋病教育培训和行为干预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明确责任,落实工作,总结经验,保障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卫生局与市妇联密切合作,将艾滋病防治工作列为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大众人群及再就业农民工开展了“关爱妇女,抗击艾滋”预防艾滋病暨反歧视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女性朋友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借助“外来嫂平安之家”活动开展流动妇女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免费为流动妇女进行身体检查及转诊工 1 作,受到流动妇女的普遍欢迎。

(二)开展综合干预工作

(1)、建筑工地农民工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和行为干预进展迅速,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累计现场干预60000余人,艾滋病免费自愿检测10000余人,举办21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活动,发放宣传材料7万余册,发放安全套50000余枚,制作宣传栏21块,通过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大了农民工培训力度,使建筑工地农民工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2)、举办了“性病艾滋病知识师资培训班”、“安全员性病艾滋病知识培训班”举办“建筑工地安全员、项目经理、技术员及业务骨干培训班16期,共有200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养出的师资骨干,和我们共同为农民工朋友服务。扩大了干预面积,有利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重点工程,重点干预。地铁工程是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这一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农民工,为了保证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施工,维护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我们对地铁的施工状况、农民工基本情况进行掌握调查,对地铁施工农民工做基线调查500人次。采取培训与干预相结合方式,现场干预1000人次。

(4)、借助“外来嫂平安之家”活动开展流动妇女艾滋病综合干预工作,累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1800人次,发放健康资料2000余份、安全套4000余枚,提供性病和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指导目标人群正确的求医行为,动员VCT检测,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活动,进一步关爱女性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加强自我维权,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受到流动妇女的普遍欢迎。

(三)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远离危险行为从而最终达到遏制艾滋病的目的,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我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编印了图文并茂的《外出打工防艾滋》、《关爱女性健康预防性病艾滋病》等宣传折页;开辟“建筑工地防艾知识宣传栏”、“女性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栏”宣传专栏;编写了通俗易懂、具有特色的农民工防病教材《流动人群艾滋病等卫生防病知识问答》,将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病防治等卫生知识与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融合在一起,满足了农民工的基本防病需求,让农民工在社区、建筑工地、私营企业、学校、公园、娱乐场所等都能了解艾滋病防治健康知识,形成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强大声势。

二、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一)、1-5份将全市农民工子女3660人纳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内。

(二)、开展了15岁以下儿童(包括农民工子女)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在开展前进行了大规模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宣传 工作。2009年10月21日上午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级织各区、县(市)疾控中心及辖区接种单位在辖区主要街道设立宣传点,开展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宣传日活动。在开展工作前向各区县(市)下发了各种表格80万张,同时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截止到2010年5月,全市15岁以下儿童(包括农民工子女)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三针接种全部完成。

(三)、2010年3月25--26日、2010年4月25日—26日,开展了4 岁以下(包括农民工子女)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区、县(市)充分利用板报、条幅等形式开展切实有效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自觉认识到脊灰的危害及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增强了自觉接受预防接种的意识,为完成好此次脊灰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其中流动儿童应补种178人,实种174人,接种率为97.76%。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2010年4月25日在市会展中心布置了宣传主会场,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岗疾控中心及部分预防接种单位等共约30家单位参加了现场活动。共设立了100多块宣传板和30个咨询台,向群众发放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单和宣传品4万余份,接受了2000多人次的咨询,在此次宣传活动中,大部分群众为农民工。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继续加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把农民工子女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当地免疫规划,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

第三篇: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目录

职业卫生信息收集与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职业健康监护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职业卫生科学研究

农药生产使用过程中职业危害的预防 急性职业病和中毒预防控制 职业卫生评价 用语解释 法规文件

9.1 职业卫生信息收集与管理 9.1.1 职业卫生基本资料的收集(1)目的

掌握本辖区职业卫生的基本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职业危害控制和相关疾病防治策略、评价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2)内容

a.本辖区企业总数、企业职工总数;

b.有害作业单位数、从事有害作业人员数;

c.本地区有害作业行业、工种分布和有毒有害原材料的生产使用情况; d.从事有害作业的种类、有害因素名称及接触人数; e.各类有害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定点及浓(强)度;

f.各类有害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覆盖率、合格率按有害因素分类;

g. 作业场所中检测不合格的有害因素的名称、存在浓(强)度超标率、及超标的幅度、超标点(场所)分布情况;

h. 接触职业危害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的受检率、年检覆盖率、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诊断数、患病率等;

i. 职业病患者的个案调查资料等;

j.急性职业中毒、职业病事故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k.工伤及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资料等; l.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档案;

m. 其他有关的职业卫生资料。(3)方法

a. 通过有关部门调查了解; b. 收集汇总资料逐年积累; c.资料档案化:建立目录、统一分类、统一编码、专册登记,便于实现计算机管理。

(4)结果与评价

a. 基础资料齐全、准确、完整;

b. 基础资料的利用情况。(返回页首)9.1.2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目的

掌握有职业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情况、防治工作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内容和方法

a. 指导用人单位建立本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

b. 建立目录、统一分类、统一编码、专册登记,及时更新并实现计算机管理;

c. 档案的主要内容

〃 单位名称、主要产品、工艺流程简介,有害因素种类、名称、产生环节、接触人数等;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结果登记;

〃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登记;

〃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卫生学评价。

d. 档案格式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制定; e. 每年检查核对档案的内容,记录变动的情况。(3)职责分工

a.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职业卫生档案技术规范,并负责培训和指导;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职业卫生档案技术规范进行培训和指导,并对负责辖区内职业卫生档案的收集、汇总、统计;

c.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所辖区内职业卫生档案的收集、汇总、统计、上报。(4)结果与评价

建档率、档案合格率和指导情况。9.2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9.2.1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目的

对有职业卫生、职业病诊断标准的有害因素和其他可能有严重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监测,为职业危害评价和治理提供依据。(2)内容与方法

a.依据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或企业的委托,在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定的范围内,开展监(检)测工作。b.监测类别 〃 系统监测

——对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竣工验收前的测定;现有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大修及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测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卫生学鉴定的测定。——测定方法:

对上述对象按不同的有害因素、作业工序、作业时间长短进行测定,对每道工序应有同一点不同时间连续测定至少三次。〃 抽样监测:

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作业点进行一次性测定。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样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次)。〃 定期定点监测:

对作业点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日常的定期定点测定。每个点至少采取一个样品(次);对有害因素作业点进行一次性测定,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样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次)。〃 个体接触水平监测: 佩戴个体采样器的监测:

应以工种为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职工,佩戴个体采样器,每个作业班连续采样不少于4小时。同一工种,仅对一名职工作个体测定,须测定三次;如对三名或三名以上职工作个体测定,则取其个体平均接触水平。——不佩戴个体采样器的监测: 应以工种为单位,对每道工序作业点测定一次,记录每名职工每道工序的作业时间,以下列公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至少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

TWA=C1t1+c2t2+……+cntn=ΣCT/ΣT

t1+t2+……+tn

式中:c1……cn为某工序或某点测定时的有害物质浓度。t1……tn为相应的接触时间(h)。

ΣCT为各工序或各点有害物质浓度与相应接触时间(h)的乘积之总和。(返回页首)ΣT为接触时间之总和。c.监测定点原则 〃监测点是指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操作或定时观察易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点。

〃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测定点。

〃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同一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测定点。

〃 同一车间,不同有害因素,须分别设测定点。〃 物理因素监测点应根据各自的测试规范要求定点。

〃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点的确定、变更或取消,由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认可。〃 监测点确定后,应绘制测定点方位平面图。d.各类有害因素的监测主要行业工种的选择 ① 粉尘

有害因素名称 行 业 工 种

矽 尘 矿 山

掘进、支柱、爆破、运输、选矿

石粉加工

碎、碾磨、筛选、搬运

玻 璃

破碎、碾磨、配拌料、投料、搬运、窑炉维修

建 材 石料加工

耐火材料

破碎、碾磨、拌料、成型、装出窑、干燥、搬运、维修

铸 造

配砂、拌料、造型、开箱、落砂、清砂、维修

陶瓷和搪瓷

破碎、碾磨、配拌料、成型、干燥、装出窑、搬运

原料:粉碎、碾压、风选、轧弹、混料、筛选

石棉制品

梳纺:梳条、纺线、合股、捻线、打团

编织:制绳、倒线、织布、织带、压型、包装

滑石尘

石棉制品加工各扬尘工种

矿 山

采矿、破粉碎、搬运、干燥、包装、维修

滑石制品

使用滑石粉的各工种

煤 尘 煤 矿

采煤、爆破、煤矿混合、支柱、搬运 送 煤

粉碎、筛选、搬运、维修

发电、焦化、港口装卸 装卸、粉碎

水泥尘 水泥生产

熟料各工种、成品包装

其他尘 略 略

② 毒物 有害因素名称 行 业 工 种

硫化氢 石 油

开采、炼油

硫化物制造

二硫化碳、硫化钠

染料、颜料 硫化染料

人造纤维 喷丝

腌鱼、腌菜、池糟、窑井 疏浚、清理

污水泵站、下水道等

氮氧化物 化工

硝酸制造及硝化反应

冶金、机构 酸洗

电镀 酸洗

矿下开采 硝酸铵爆破

印染 重氮化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染化、制药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生产和使用

印染

使用苯胺染料

氰化物

有机玻璃制造 氰化反应

化工

氢化物制造

合成纤维 丙烯腈制造

金矿

选矿、提取

电镀

含氰电镀

热处理 淬火

汽油 石油

炼油、油罐、油库

胶鞋

粘帮、粘底

有机磷 农药生产

有机磷农药生产、加工、包装

农药销售

运输、贮存、保管

植保

使用有机磷农药

苯、甲苯 苯的制造

石油、焦化的粗苯及精苯作业,苯的人工合成

二甲苯

化工、制药、染料、香料、以苯、甲苯、二甲苯为原料的合成工种

涂料化工及涂装作业 涂料制造及喷油漆

皮鞋行业及橡胶制品 粘胶制造及使用

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生产 焙烧、合成人工纤维及玻璃纸制品 磺化、喷丝

选 矿

选矿剂使用

铅 铅冶炼

冶炼、熔铅、制铅板、制铅线

蓄电池

制铅粉、制铅板

油 漆

防锈漆制造、使用、铐铲

瓦 瓦制造

搪 铅 搪铅

制铅粉

制黑粉、黄彤洲

汞 汞 矿

开采、提炼

汞冶炼 冶炼

采金和镀金 汞齐、提炼

仪 表

汞仪表、温度计、血压计、气压计

灯 管

荧光灯管、紫外线灯管

化 工 触媒

锰 锰 矿

开采、粉碎、精选

锰冶炼 冶炼

锰铁合金 锰铁、锰钢

电焊条 制造

铬 铬铁矿 开采

铬冶炼 冶炼

铬合金

铬铁、铬钢

电 镀 镀铬

颜 料 铬酸盐

皮 革 鞣皮

砷 砷 矿

开采、冶炼、焙烧

皮 毛 防腐剂

制药及药物使用

杀虫剂、杀鼠剂制造及使用

镉 镉合金 冶炼合金

电 镀 镀镉极板

镍镉电池

三硝基甲苯 炸 药

三硝基甲苯生粉碎、过筛、配料、包装

其他毒物 略 略

③ 高温 有害因素名称 行 业 工 种

高 温 冶 金

烧结、炼铁、炼焦、有色金属冶炼

机 械

铸造、锻造、热处理

陶 瓷 炉窑

玻 璃

炉窑、拨板、吹泡、灯工

搪 瓷 搪烧炉

砖、瓦及耐火材料 装出窑

锅 炉 司 炉

纺 织

烧毛、漂印染、烫整

缫 丝 煮?

造 纸

煮浆、烘干

橡 胶 硫化

④ 噪声 有害因素名称 行 业 工 种

噪声 机 械

风铲、铆钉、锻造、空压机、振动机、发动机试验、鼓风机

木 材

电刨、电锯

冶 金

风铲、风镐、锻造、高炉、炼钢炉、空压机、鼓风机

风铲、风镐、凿岩机、粉碎机、鼓风机、空压机

采 矿

铆钉、发动机试验

飞机制造 织造、针织

纺 织 锅炉排气

供 热

柴油机、轮机舱、铆钉、风铲

船 舶

⑤ 局部振动 有害因素名称 行 业 工 种

局部振动 机 械

风铲、型砂捣固、砂轮、铜管伸拨

造 船

铆钉、砂轮、风铲

采 矿 凿岩

工程建筑 振捣

林 业 划木

⑥ 微波 有害因素名称 行 业 工 种

微波

广播电视 发 射

通讯、气象 雷达通讯

木 材 加热干燥 纸张

加热干燥

药 材 加热干燥

皮 革 加热干燥

食 品 加热干燥

9.2.2 意外伤害监测(1)目的

掌握意外事故发生的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返回页首)(2)内容和方法

a.掌握辖区内工伤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开展工伤和意外事故的登记、报告、建档;

b.通过对事故现场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 c.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找出事故的危险因素;

d.掌握辖区内工伤和意外事故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e.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预防和控制工伤及意外事故的对策建议。(3)结果与评价 a.漏报率、建档率;

b.事故发生原因的查明率; c.文书档案的质量。9.2.3 职业相关疾病监测(1)目的

通过监测,掌握主要的职业相关疾病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内容和方法

a.掌握各行业工种疾病的发生情况;

b.确定影响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相关疾病; c.寻找职业相关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d.掌握主要职业相关疾病对职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e.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防职业相关疾病的对策建议。(3)结果与评价

a.监测资料的完整性;

b.主要职业相关疾病危险因素的查明情况; c.文书档案的质量。〖HT4”H〗

9.3 职业健康监护 9.3.1 职业健康检查(1)目的

及时发现和掌握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及职业危害、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2)内容 a.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了解从业者上岗前健康状况和鉴定是否有职业禁忌证。职业禁忌证按国家颁布的有关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职业健康检查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b. 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监护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性危害和职业病。对检出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名单应通知劳动者和受检单位,向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卫生单位申请诊断。

c.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确定在有害作业岗位终结时,是否有相应的职业危害或职业病,以明确法律责任。检查结果报送受检者所在单位,存入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告知受检者本人。(3)方法

a.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方法执行职业健康检查技术规范及地方的有关细则。体检完毕后,应按规定给受检单位出具检查结果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获得资质认可的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进行体检,并应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4)健康检查频次

按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执行。(5)职责分工

a.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职业健康检查管理的有关技术规范,并负责培训和指导; b.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资质认可的项目范围内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对获得资质认可的职业健康检查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和质量控制。

c.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可的项目范围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6)结果与评价

a. 各类体检单位数、人数,定期体检的受检率;

b. 体检工作规范率,档案文书合格率;

c. 职业禁忌证检出率、疑似职业病和确诊职业病检出率、患病率。9.3.2 职业病诊断管理(1)目的

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及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做到职业病规范诊断和处理。(2)内容和方法

a. 职业病诊断应按国家《职业病诊断及处理原则》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b. 职业病诊断实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可和集体诊断的原则。

c. 从事职业病的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并取得资质认可证。

d. 诊断单位应向患者单位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别报送确诊的诊断结果及名单。

e. 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及劳动能力鉴定按《职业病诊断及处理原则》、《劳动能力鉴定规范》、《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执行。

f. 职业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地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本辖区职业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和再确认;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协助本辖区内有职业病患者的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患者的定期复查和再确认。(3)结果与评价

a. 职业病诊断、处理情况;

b. 职业病复查与再确认情况。(返回页首)9.3.3 职业病统计报告(1)目的

及时、准确地掌握本辖区职业病发生和发展趋势。为识别、评价、控制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2)内容

a. 职业病报告范围,按《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b.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

c. 职业病统计报告按照国家统一制订的统计报表(卡)进行统计报告; d. 急性职业病职报卡由首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在24小时内向患者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出。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立即电话报告;

e. 职业病统计报告资料的管理:根据《职业病报告办法》逐级填报《职业病季报表》、《尘肺病年报表》、《生产环境有害物质浓度测定年报表》、《有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年报表》、《职业病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表》,并做好统计分析和整理归档。

(3)结果与评价

a. 漏报率、准确率、及时率; b. 报告资料利用与管理情况。

9.3.4 工伤和职业病患者致残程度鉴定及劳动能力评定(1)目的

通过工伤和职业病患者致残程度鉴定及劳动能力评定,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提供依据。(2)内容和方法

a.参与工伤和职业病患者致残程度鉴定及劳动能力评定和管理;

b.提供工伤和职业病致残患者工作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现场监测资料; c.掌握辖区内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及劳动能力评定的基本情况;

d.定期对积累的案例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鉴定和评定质量及调整相关的技术标准提供依据。(3)结果与评价

a.职业病致残情况的掌握情况; b.相关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c.鉴定和评定的满意度。9.3.5 职业病患者随访(1)目的

了解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情况,加强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2)内容和方法 a.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掌握患者的治疗和转归情况; b.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c.为患者提供治疗和康复信息或指导;

d.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和康复寻求医疗援助。(3)结果与评价 a.随访率;

b.随访资料的完整性; c.文书档案的质量。

9.4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9.4.1 职业卫生健康教育(1)目的

提高各级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2)内容

a. 组织企业领导、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有关职业卫生安全标准,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b. 指导企业结合各工种接触不同有害因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使职工掌握相应的职业危害、安全卫生操作规程、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等。(3)方法

a. 对企业领导、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卫生干部和工人等分层次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

b. 对劳动组织、劳动与休息时间、劳动强度(体力的、脑力的)合理安排,减轻工作紧张(精神、器官)程度、预防疲劳、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劳动能力等进行卫生学指导,以促进健康。(4)结果与评价

a. 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会议或接受培训的人次; b. 有关培训教育记录; c. 职业卫生培训效果。9.4.2 企业健康促进(1)目的

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各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促进活动,指导职工消除其心理、社会和环境中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改进职工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预防和降低职业病、传染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强职工体质,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返回页首)(2)内容

帮助和指导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a. 建立并健全健康工作场所的政策;

b. 督导组织机构的发展;

c. 建立教育和培训制度;

d.加强工作场所环境的监测与整治;

e. 开展健康服务;

f. 参与社区、家庭的健康促进。(3)方法 a. 按企业健康促进五要素:组织发展、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员工保健、改善环境、卫生服务的要求开展工作;

b. 健康促进评价分为方案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4)结果与评价 a. 计划完成数;

b. 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 c. 职工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d.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情况。9.5 职业卫生科学研究 9.5.1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1)目的

对职业卫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急性职业中毒、职业病、意外伤害事故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评估职业病发生和发展、职业卫生状况、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内容和方法

a.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原则及要点

〃 选点、抽样要有代表性、随机性;

〃 必要时设立实验(观察)组与对照组;

〃 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要符合国家制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规范的要求,并收集历年监测资料;

〃 选择接触人群针对性强的生物学指标(生理的、心理的、生化的、物理的、病理的、分子生物学的等)进行检测。

〃 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要完整;

——剔除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资料(数据);

——制定资料的整理表与统计表; ——数据间的比较要做统计学处理。

〃 调查报告的撰写要点

——目的;

——前言;

——内容和方法; ——结果;

——分析和讨论;

——结论(或总结、结语);

——摘要。

b. 程序

〃 确定调查研究题目;

〃 查阅收集调查项目有关的文献资料; 〃 编制调查项目计划任务书; 〃 选择调查对象和现场; 〃 制定调查研究内容;

〃 确定调查研究指标及有关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 确定工作进度; 〃 落实必需经费; 〃 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小结; 〃 提出总结报告。9.5.2 职业卫生学研究(1)目的

解决职业卫生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为制订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推动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2)主要内容

a. 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机理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b. 有关卫生标准、技术规范,职业危害评价方法、标准的研究; c. 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d. 职业病诊断标准、规范化治疗的研究; e.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开发与研究等;

f. 新技术、新方法在职业卫生科研、预防、技术服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返回页首)g. 有关职业危害、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控制干预措施的研究。

h.职业危害因素及不良工作因素(脑力负荷强度、体力负荷强度、精神/器官紧张、工作时间、工作/休息交替、轮班/夜班、搬运/运输、强迫工作体位、单调作业、心理因素等)与职业相关疾病的相关性、发病条件、机理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i. 有关人类工效学的研究及特殊作业工种工效学准则的研究。j.职 业健康促进干预措施的研究。(3)结果与评价

a. 调研的课题数、完成数、鉴定数;

b. 调研的报告质量和利用情况。9.6 农药生产使用过程中职业危害的预防(1)目的

预防和控制农药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健康危害。(2)内容与方法

a. 对农药生产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监测和卫生学评价;

b. 开展农药的成分分析及毒性、安全性评价,评价程序及方法详见《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c. 对农药生产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d. 对农药生产、使用过程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进行技术指导;

e. 农药生产使用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f. 医疗与急救,见第19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3)结果与评价

a.农药监测和卫生评价的数量和结果;

b. 职业健康检查的数量和结果;

c. 宣传、培训、技术指导资料和效果。9.7 急性职业病和中毒预防控制(1)目的

查明引起急性职业病和中毒的原因,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使其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并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内容 a.了解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

b.通过对事故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强)度检测与采样分析,力求迅速判断毒物种类、逸散数量等; c.分析事故发生原因;

d.事故危害程度调查,了解中毒人数及其病伤程度及预后; e.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对策建议。(3)急性职业病和中毒事故调查的程序

a.接到急性中毒事故报告应尽快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b.详细调查了解中毒发生时的作业过程;

c.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确定可能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并进行检测,做到有针对性;由于空气中有害化学物质浓度发生变化而不易采集到发生中毒时的实际浓度时,必要时为判明中毒原因,在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模拟发生中毒时的作业过程,再进行毒物检测。

d.根据化学物质的毒性及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空气中的浓度、以及中毒人员的症状、体征和临床的理化检查,判定中毒原因;

e.按卫生部制定的《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表》及《急性职业中毒报告卡》要求收集必需的数据并填报;

f.撰写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事故处理机构。

(4)结果与评价

a. 调查的项目数;

b. 调查报告的质量和利用情况; c. 文书档案合格率。9.8 职业卫生评价

9.8.1 有害作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目的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防患于未然。(2)主要内容

a. 厂址选择;(返回页首)b. 总平面布臵; c. 车间或部门布局; d.职业危害接触水平; e. 卫生防护设施

〃 防尘、防毒措施; 〃 防暑、防寒措施; 〃 噪声、振动防护措施; 〃 非电离辐射防护措施; 〃 采光、照明措施;

〃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用品及应急处理设施);

f. 辅助设施:休息室、卫生间、淋浴、冲眼器等设施配臵使用情况;

g. 组织管理措施:职业卫生组织机构、人员配臵、管理制度、培训计划等; h. 应急救援: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及急救药物等。(3)方法

a. 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进行;

b. 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阶段,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验收管理办法》进行职业卫生验收检测与评价;

c. 建设项目的预评价由获得相应资质的省、地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

(4)结果与评价

a. 评价的建设项目数; b. 评价报告的质量;

c. 预评价报告档案文书合格率。

9.8.2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职业危害因素测试评价(1)目的

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测试评价。(2)主要内容

a. 工艺流程;

b.平面布臵(总平面及工作场所布局);

c. 生产原材料;

d. 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

e. 劳动者健康状况;

f. 其他需要评价的内容。(3)方法

a. 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验收管理办法》、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诊断标准、检测和检验方法,进行现场采样、分析和卫生学评价;

b.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职业危害因素测试评价由获得相应资质的省、地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4)结果与评价 a.项目评价数量; b. 评价工作规范率; c. 档案文书合格率。

9.8.3 化学品毒性鉴定及安全性评价(1)目的

了解化学品的毒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为预测有害因素的远期效应、制订安全接触限值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2)方法

a. 化学品毒性鉴定按《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执行;

b. 安全性评价

〃 程序

——危害认定:收集国内外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或动物的不良作用。

——剂量——反应评估:确定剂量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接触评估:不同条件下目前接触及预期接触情况。

——安全性评定:获得接触人群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良作用可能出现的反应率。

〃 方法:参见有关安全性评定规范。c. 化学品毒性鉴定及安全性评价由获得相应资质的省、地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

(3)结果与评价 a. 评价数量;

b. 评价报告的质量; c. 评价报告档案合格率。

9.8.4 个体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评价(返回页首)(1)目的

以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为依据,对个体防护用品和卫生防护工程技术设施效果作出评价,保护职业人群健康。(2)方法

a.呼吸防护器的卫生学评价;

b.防噪声耳塞和耳罩的卫生学评价;

c.微波防护眼镜及防护服装的卫生学评价;

d.防紫外线、红外线眼镜的卫生学评价;

e 防高温服及用品的卫生学评价。

详细方法按《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技术规范》执行。

f.个体防护用品防护效果评价由获得相应资质的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

(3)结果与评价 a.评价数;

b.评价工作质量; c.评价档案合格率。

9.8.5 卫生防护工程技术效果评价(1)目的

(2)内容与方法

a.防尘技术措施:除尘器效率的计算 〃 重量法: 〃 浓度法:

——防毒技术措施

防护指数=

采取措施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采取措施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防护微波、高频技术设施 衰减分贝(dB)=

20lg屏蔽后漏能强度(μw/cm2)

屏蔽前漏能强度(μw/cm2)——防噪声、振动设施

降噪(或减振)值=采取措施前强度(dB)-采取措施后强度(dB)

——卫生防护工程技术效果评价由获得相应资质的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

(4)结果与评价 a.评价数;

b.评价工作质量; c.评价档案合格率。9.8.6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1)目的

对职业健康监护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改进和提高健康监护质量和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2)内容和方法

a.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化学的、粉尘、物理的、生物的)检测结果评价;

b.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

c.职业病和职业中毒检出结果评价; d.防护措施效果评价。(3)结果与评价

a.资料的完整性;

b.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c.文书档案的质量。9.9 用语解释

(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被纳入国家职业病名单的疾病。(2)职业相关疾病:职业有害因素及不良工作因素引起操作者高发的常见病或多发病。

(3)预评价: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进行的有关职业卫生内容的评价。

(4)危险度评价:综合毒理学、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认定和评价,估算和推断它在多大剂量(浓度)和何种条件下可能构成对接触者的损害,探讨其损害性质,并估测其在一般接触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的概率和程度。9.10 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国务院(1987)国发105号(返回页首)(3)《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农牧业部(87)卫防字第31号

(4)《农村农药中毒卫生管理办法(试行)》 卫生部(88)卫防字第73号(5)《职业病报告办法》 卫生部(88)卫防字第70号(6)《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 卫生部(84)卫防字第16号

(7)《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卫生部(87)卫防字第60号(8)《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 卫生部卫监发(1997)第60号(9)《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卫生部1995(10)《职业病诊断及处理原则》 GB11502-11515-89等

(11)TJ36-79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及相关卫生标准GB8773~16250(12)《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5-89(13)《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89(14)《作业场所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15)《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 GB16203-1996(16)《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 1979(17)《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GB/T1618-1996(18)《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卫生部1994(19)《化学品毒性鉴定规范》 卫生部2000(20)《农药安全性毒物学评价程序》 卫生部、农业部1991(21)《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 WS1-1996(22)测试规范

(2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2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 GB47547-84(2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26)《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27)《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02(28)《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7-89(2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5-89(30)《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GB10436-89(3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3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34)《工业企业采矿设计标准》 GB50033(3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36)《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GB11564-11666(37)《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GB104034(3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449-85(39)《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40)《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41)《高温作业分级》 GB/T4200-1997(42)《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4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3869-1997(返回页首)

第四篇:农民工职业病问题研究

农民工职业病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病危害突出,受到健康威胁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农民工群体占多数。2009年6月22日河南籍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发生后,职业病问题迅速成为社会讨论的话题,由此引发的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农民工的健康权。本文结合2008年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进行解读,对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的法律保障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病;健康权;社会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凸显,尤其是处于极端弱势地位的农民工群体的生存问题。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最脏最累的劳动,身体健康不断受到威胁,却享有极少的社会保障。作为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其贡献极不协调。

2004年8月河南籍民工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在2009年6月22日,他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开胸验肺事件”发生以后,社会对农民工职业病问题的讨论逐渐成为公共话题,由此引起另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农民工健康权的法律保障。

二、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解读

2002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具体的参照标准是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发布的《职业病目录》。目录共规定了尘肺等共10类115种职业病。根据2007年卫生部报告,我国现有1600多万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群达到2亿多人,其中农民工占1.4亿多。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发生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隐匿性强,治愈率低

实际工作中农民工可以接触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但以粉尘、噪声及各种化学毒物为主,所患职业病也以尘肺病、物理性疾病及各种职业中毒为主。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早期造成机体损害,可不为察觉,一经发现损伤往往已难以恢复。现实中,农民工大多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无工伤和医疗保险,患病后治疗费根本无力承担,最终只能放弃治疗。

(二)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

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到汽车制造、医药、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职业病危害。全国农民工约占城镇劳动力人口的1/4,部分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占到了1/3多,而随着近年来农民工人数日益庞大,为职业病患病人数的增多埋下了巨大隐患。在我国各类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因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职业病危害更为突出。

(三)流动性大,转移严重

在引进境外投资和技术时,一些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企业和工艺技术由境外向境内转移。与此同时,境内也普遍存在职业危害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的情况。由于劳动关系不固定,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尤为复杂,其健康影响难以准确估计。

三、农民工职业病法律规范的缺失

我国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对于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国家已出台了《职业病防治法》及相配套的条例办法来规范。但为何农民工职业病危害依然如此严重?笔者认为除了农民工主观上维权意识淡薄外,主要还是客观上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

(一)缺乏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滞后,尤其是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且我国现行社保法律制度受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以及农民工跨省流动性强特点的多重影响,不能在城乡之间实现有效对接。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地方性法规和一些规范性文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加以规定。各地法规的不统一也常造成彼此之间不协调甚至矛盾的产生,进而又使现有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和一些规范性文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缺少各部门法相应的制度加以配合农民工与其他劳动者相比具有流动性、临时性等特点,需要其他各部门法的紧密配合,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等社会劳动性的法律来支持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活动。比如《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了:“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或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但是在现实当中农民工往往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都没有签署。给予工资的方式没有明确规定,执法部门在调查过程当中也就无法找到有力的证据。再如法规要求各类所有制企业用人单位均应参保缴费,但对拒不参保缴费的用人单位却没有制定具体的强制性措施,无法可依的情况同时导致执法的缺失。在具体的劳动仲裁以及诉讼过程中,因为农民工自身经济实力弱,使得维权之路亦十分坎坷。

(三)相关部门执法不力,政府监管不到位

农民工权益难保障,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企业主缺乏法制意识,为获取利润最大化,不惜以牺牲职工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但从深层剖析,关键在于基层执法力量的薄弱、行政监管的缺位以及某些地方政府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地方经济发展,把吸引投资、改善投资环境与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对立起来,职业卫生工作人员进入

企业检测甚至要政府主要领导签字才允许,对职业卫生防疫部门监督检测企业职业卫生进行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损害农民工利益现象的发生。

四、农民工职业健康权保障的法律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农民工的健康权利保护是我国立法绕不开的一个问题,美国著名法学家摩狄曼·J·阿德勒在《六大观念》里曾说:“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它们是条件平等——地位、待遇和机会的平等。”一个法治社会的建立,首先需要有一个平等的法制环境,给予任何人以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应享有无差别的实体权利,这也是世界人权保护的核心内容。解决农民工的职业健康问题,保障农民工实际享有维护自身健康权的利益,要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入手。首先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进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农民工的特殊性,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应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实现医疗保障城乡对接提供条件

1998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但迄今为止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基本上还是以户籍为基础,且重心明显倾向于城镇。走出农村的农民工虽然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他们还是农村户口,所以仍被屏蔽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外。可见我国由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带来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近几年江浙一带逐步放开城镇户籍限制,因此只有打破户籍限制,逐步实现人口流动自由,才能使一部分工作稳定和有能力的农民工逐步在城镇落户,得到城镇社会保障,从而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城乡对接提供条件。

(二)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农民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法律规范的缺失给农民工社会保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保障对象不明确、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标准不一致、保障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等。要使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全国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制定一系列适应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当下,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应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法》,实行社保的全国统筹,把社保由“地方粮票”变成“全国粮票”。

(三)完善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工职业健康权保障子体系

针对我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发生的特征,制定一套农民工职业健康权保障体系,重点在于完善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首先,用人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农民工“两险”的参保率,并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以及加大职业病的宣传和防止措施的力度。其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用人单位落实“两险”的监管工作,公正执法,违法必究。同时还可以建立政府专项救济基金,应急救助那些无法落实职业病待遇的病情危重农民工和特困破产企业的职业病患者。最后,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可建立“可转移”的工伤和医疗保险制度,如在前期已经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下,法律应保证“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条件的随农民工的流动而自由转移。

(四)完善社会劳动法律法规,改革劳动仲裁和诉讼制度

2008年1月1日国家颁布《劳动合同法》,首次明确将职业危害防护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的条款之一,这在农民工健康权的法律保障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结合现状,笔者建议应把农民工明确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严格按照法律提供其劳动保障。同时,还应该加快制定与《劳动法》相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的职业健康权利提供全面的法律保证。其次是对劳动仲裁制度和诉讼制度进行改革。立法上对农民工实行“优惠制”,如延长劳动申诉的时效期、政府出资提供仲裁或诉讼代理、降低仲裁或诉讼成本、可缓缴仲裁或诉讼费用等。执法部门应主动介入对农民工的受害案件的调查,对违法用人单位的经济、行政处罚要加大,且同时要考虑到农民工仲裁以及诉讼之后的权益保护问题。

(五)适当“扶植”中小企业,实现人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当今我国的现状是大多数农民工职业病危害都发生在一些中小型污染企业中,而这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的缺乏和技术更新的落后,即使有心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客观上却没有这个实力去实现。因此,国家在立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上对中小企业应给予适当的“扶植”,如政府派专门人员进驻企业指导卫生环保工作、在职业病防治中提供技术支持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广大农民工的职业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正规、有序地生产经营,实现人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六)建立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强化农民工社会救济力量

资强劳弱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掌握的资源很少,农民工尽管人数众多,但在公共决策中缺乏话语权,建立有效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如社会舆论的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等。其次,强化农民工社会救济力量。作为农民工最重要的利益诉求渠道之一,工会应最大限度地将农民工组织起来,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协调并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矛盾,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也应积极地参与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队伍中,在当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法律援助项目。

(七)结合国际规范,建立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结合国际劳工组织颁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国际贸易部长级会议认可),建立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止义务和承担社会责任。从而极大地改善我国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资本市场的利益最大化,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文明、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杜宛璘,胡诗慧.农民工健康权保护的法制建设探究.华商.2007(11).

[2]葛宪民.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威手册.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第五篇: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一、总则

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按照公司的“分级管理、分片负责”原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内容

1、安全生产科负责公司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预防管理工作。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按法规、标准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职业卫生各项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3、对公司的有害作业现场要建立周期性检测点。每年对公司的尘、毒及物理因素有害作业场所的检测点进行重新审定,并按公司的管理制度执行。

4、负责组织委托具有国家资质的卫生机构对公司从事有害作业人员(含计划外用工)进行上岗前、在岗和离岗的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复查、诊断、治疗。对体检发现的职业禁忌症和职业病患者与行政部对接,进行妥善调离。

5、生产部负责督促、检查、考核公司各部门有害作业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调离和健康疗养。

6、生产部负责公司的新、改、扩、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评审和报件工作。

7、行政部负责对外联系和组织重大职业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并对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8、若发生重大职业中毒或死亡事故,公司应在24小时内上报地方卫生行政有关部门。

9、对本公司审定的尘、毒及物理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测,并建立和完善有害作业场所的检测档案。

10、行政部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有害作业职工健康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有害作业健康档案纳入公司档案馆统一管理。

11、生产部参与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评审和竣工验收工作。

12、生产部及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法规、标准及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卫生素质。

13、应对生产现场,实行有毒有害作业与无毒无害作业严格分开,避免有害因素污染无害环境,扩大危害范围。

14、在有害作业现场必须张挂职业卫生警示标识,对严重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须公示职业危害告知内容、监测数据以及所配备的个人劳保用品。

15、有毒有害作业现场必须配置可靠有效的防尘防毒设备设施。

16、对于有毒有害作业监测点的周期性检测,必须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对检测资料要建档、要保存、要作定期分析。

17、对于物理因素(高温、噪声、射线、高频、振动)的作业场所定期检测。

18、对于有毒有害作业监测点的达标合格率必须大于80%。

下载9--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9--农民工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工职业病预防

    关于申请试生产延期的报告 酸性蓝、酸性绿安全操作规程 盐城市兴华化工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默认分类 2010-05-17 08:23:27 阅读3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目的......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职业卫生和职业病和管理,加强对尘毒危害点的控制,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

    职业病预防试题

    职业健康知识考试题及答案车间(部门):姓名:分数: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题3分。1.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负责。2.根据国家现......

    12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JFPGW-ZZ 1. 目的及要求 1.1.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职业病预防评估报告(定稿)

    东禾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风险评估报告 目的: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特清查本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 评估报告:我司以生产......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五篇范文]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有关权益,促进生产发展,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办法》等法律、法......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五篇范文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目的 本制度是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规范职业健康监护,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018

    职业病-尘肺预防管理制度 版本号:A 文件编号:工作文件-紫-2-018 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消除粉尘危害,有效地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做到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