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的课堂出了什么问题?
——大学课堂调查启示录
文章来源:《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第1期 2010年4月,中国计量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组织公关研究中心,对全校近2万学生开展了“我的课堂,我的学习生活”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18份,剔除无效问卷37份,实际有效问卷881份。该调查是通过数位教师或班主任在课堂空闲或下课前进行的,调查问卷数量与回答问卷的认真度均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因而调查获得的结果是真实和有效的,以该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有一定的启发价值和思考意义。
一、调查:大学课堂有问题
本次调查共设置了16个问题,其中封闭式题目14个,开放式题目2个,全部题目中,有5题是学生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和所在学院,其余11题是关于课堂情况的调查。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在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中,笔者通过分类抽样和纯随机抽样,在全校一、二本和独立学院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在性别上,被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男生占56.19%,女生占43.81%;年龄上,主要集中在19—21岁之间,这一年龄段合计比例达78.66%;在年级方面,大一学生占。61.29%,大
二、大三分别占16.57%和21.68%,大四因为正处于毕业实习期,因此所占比例微弱。调查涉及全校全部15个学院35个专业,覆盖面广。
问题发现一:学生上的课是不是太多了? 调查中笔者首先设置了“这学期你上的课的全部门数”一题,从问卷中发现,选择最高的是第3题“7—10门课”,占46.43%,以及第4题“超过10门课”,其比例占39.95%,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为此,笔者查阅了学校2004年—2009年间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发现绝大部分专业的培养计划总学分在170个以上,有个别专业甚至超过180个学分。而在美国,大学4—5年时间只需要修满120—128个学分就可以毕业了。我们的大学生是不是上课太多了些?对于本科生来说,一个学期(基本上也是每周)要上7—10门或10门以上的课程,而学生自己安排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学生要想广泛读书与进一步深化课堂知识,并保证将每门课程都上好,应该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问题发现之二:老师上课说得话是不是太多了? 在了解学生对所上课程的喜爱程度时,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沮丧:59.36%的学生回答只喜欢1—3门课(几乎占不到所上课程的一半),22.82%的学生选择喜欢4-6门课;喜欢的原因:44.15%的学生是因为“课程内容有吸引力”,仅有33.64%的学生是由于“教师讲课有吸引力”。教师讲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喜爱,原因在于教师上课的方法。调查发现,“在你所上的课堂,教师大多数以讲为主、偶有提问”的比例高达70.15%,另有17.14%的学生选择教师“从始至终讲课”,仅有9.08%学生选择教师“给时间思考,然后提问”这样的选择只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了,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而这样的情况是极为不正常的。问题发现之三:学生上课发的言是不是太少了?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讲为主”或“从始至终讲课”。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一定是微乎其微了,对此,学生的反映如何呢?在“你理想的课堂是”的问题中,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先讨论后发言”占27.92%,其次“学生提问,老师解答”的占18.42%,而“老师提问,学生解答”和“老师一气呵成讲到下课”的各占16.69%与16.57%。这样的结果说明什么样的大学课堂才是最好的模式,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
问题发现之四:学生课堂获得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 在我们的开放式提问中,其中一道是关于“在现在的大学课堂,可否举出最强烈的让你感到希望改变的东西”,在学生各式各样回答中,大致归纳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课堂气氛,有相当部分学生提到现在课堂“死板”或“老师缺乏激情”等;第二是授课内容,认为“纯理论太多”、“缺乏实用性”,甚至抱怨老师“不要一直点PPT”,认为“我们的能力在退化”等,由此说明,问题发现之三提到的情况,让大学生感到大学课堂的授课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问题发现之五:学生之间的学习氛围是不是太淡了? 考虑到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我们调查了“大学学习的主要渠道”,吃惊地发现55.39%的学生认为首选渠道为“自学”!31.21%的学生认为是“从课堂中学”,而“向敬重或投缘的老师学”、“受同学影响学”等,比例非常小,只占5—1%;在学习上与同学相互影响情况的调查结果也不乐观,有50.40%的同学认为从同学中获得的启发与进步“一般”,有23.72%的同学认为“较少”,仅有16.69%的同学认为“很多”,为将这一问题深入了解,我们追问“课堂上教师推动同学间相互学习合作的情况”,回答是55.17%的同学选择“一般”,37.01%的同学选择“很少”。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推动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影响的作用发挥不到10%。这一结果反映,教师对大学课堂气氛的营造方面意识是多么淡漠。当再了解“你对目前同学间合作学习或研究的情况感到”是否需要?选择的结果是,有64.47%的学生认为“很必要”,12.71%的同学认为“很迫切”,合计达到77.18%。在调查结束后当面询问学生学习上同学间影响的作用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特别重要。
问题发现之六:学生需要的与学校给他们的距离是不是还很大? 在我们的另一道开放式问题中,调查了解了学生“感到最希望增强自己的哪些能力”问题,回答的结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人际交往能力,另一个是独立思考能力,而这两个能力恰恰是目前大学课堂难以给他们的!调查的结果令我们深思。
二、思考:大学课堂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应该给学生什么? 大学,是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的高等学府,是国家后备人才成长的摇篮。优秀的大学教育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均有深远的意义。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载体,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大学课堂的情况对大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大学课堂的作用来说,至少有三个方面:(一)给予学生专业知识
大学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授课内容是大学课堂的灵魂,多媒体设备、黑板、教材、课堂语言等是教学的辅助内容。在大学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的一节45分钟左右的课堂中,必须实现一个任务,就是学生学到进而掌握一定知识——即在一个学期的每一节课中,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某一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能够运用。
(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大学课堂各门课程分不同时段的学习,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对专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应变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只有通过课堂上的培养,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才有可能在学生毕业时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如果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的课堂上仅仅作为一个听众来度过,或者只依靠业余时间来自己磨练,那么,这些能力的增强就非常有限了。
(三)培养学生专业及综合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绝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逐步落实和实现的,大学课堂承担的这一功能,要求大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实践创新等方面均达到较大提升,如此,才能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在目前课堂的情况下,这个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是否与学生一起完成?那么,从教师角度看,在大学课堂应该给学生什么? 回答是,应该给学生三种权利。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上课讲课,天经地义,这样的传授知识,看起来既伟大又高尚,教师的工作似乎就是:将一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语言表达传授给学生。但实际上,大学课堂教育不同于小学、中学的教育,用从始至终讲课的方式完成教师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那就太简单化了,这样的话,无形中就剥夺了学生应享有的三种权利,而这三种权利是学校及教师有义务给予学生的。这三种权利是:
第一,选择权。
大学生有对拟学习的课程、对授课教师,对学校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有自己的选择权。因为,大学生(超过18岁)作为一个法律上完全的自主行为能力人是可以享有这样的权利的。而目前,国内很多的高校,大学生除了使用教学资源的选择权基本可以做到外,对他们要学习的课程、对所授课的教师,都很难做到有选择权。学生走进教室,面对必须学习的一些课程(主要指一些专业方面的课程)和已设定好的教师,实际上已经被剥夺了这方面的选择权利,加上几乎每个大学均有比较规范的上课点名制度,那么一旦某门课程开课,不管你愿意与否,不管老师教得是否称职,到课率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硬指标。
第二,思考权。
大学教育,面对的是一群接近成年的学生,教学形式如果仍然延续中学应试教育的满堂灌方法,则实际上是剥夺了大学生的课堂思考权。有人说,大学教育更多的是方法教育,是探索式教育,亦即教师上课的重点是教授学生方法。当然,这其中最根本的是指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大学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求知欲、有思考力、有市场就业压力的年轻人,他们希求学到真才实学,希求达到复制教师的水准,希求具备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实现这些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所传授知识的思考过程,即应该是先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控制节奏,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旁敲侧击,启发引导,给学生表达思考结果的机会等等。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批评谬误、独立思考、清晰表达的能力,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而满堂灌的大学课堂模式,使大学生的思考权利变成了空谈。
第三,自主学习权。
毋庸置疑,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是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群体。走入大学后,年龄增加,心智健全,他们基本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好好学习,更不需要教师像对中学生一样只把考试要记住的原理和内容讲给他们。如果是这样的话,实际上,教师就剥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权。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途径非常便捷,他们对某些知识的了解速度与感知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教师,他们缺乏的是对形成信息与知识背后的“为什么”,他们希求增强的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推进创新问题的能力等等。这恰恰是教师应该交给学生最主要的权利——自主学习权。可以说,大学课堂不是教师要从头讲到底,而应该是学生要从头讲到底,即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正如一位高校老师所说:“欧美等国的高等教育给学生更多学习空间和自主权,„„给学生更多选择机会,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国内今天的大学课堂能做到吗?
三、探寻:教师价值何在,大学价值何在? 面对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深刻影响、面对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背景下90后一代积极、叛逆、务实的大学生群体,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能再比拟于二、三十年前师道尊严的老模样了,教师绝不能再满足于“上课满堂讲、下课关投影,手拿一u盘,游走教室间”的教学节奏了,教师的角色到了该重新调整、定位及塑造的时候了。
(一)教师的价值
传统教师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尊师,今天,面对90后的学生,教师在大学课堂的价值应重新考量:
第一,教师不是一个教书匠。
旧社会的教师,如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描述的,是一个大声诵读古诗文的老学究,而今天,仍然有个别教师上课拿着教材去读书,正如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反映的,最强烈希望改变的是“教师讲课内容不要完全照搬课本念,需要有教师自己的教学系统”,这些意见反映了今天的教师早已不能再去做一个只知道念书的教书匠了。
第二,教师不是独角戏演员。
今天,有些大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时,不管下面学生的特点,只把课件一打开就自顾自开讲,直到下课,结果不管教师课件做的多么精美、视频多么好看,课堂语言多么生动,对学生来说,却觉得有很远的距离,就像在看一个人的表演,演的再好,与台下的观众有什么关系?大学课堂不是教师在巩固自己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听懂、学会、能用,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参与融入,那么,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讲,实在是越看越乏味。
第三,教师不是布道者。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快速进步、信息无障碍分享的时代,课堂所讲到的新理论、新知识也许很快就成为了过时的东西,在大学开放的课堂,更不可能闭目塞听,把自己的知识当经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就十分可笑了。但现实是有些教师知识陈旧,授课内容更新慢,观念还停留在十年、二十年前,上课唯自己的知识为真理,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欢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质疑,不敢在课堂开展正常的学术讨论,压制学生在课堂的提问,把自己扮成布道者,把学术自由的大学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传经授道场所,这种情况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二)教师的角色——一身而三任焉
那么,教师在课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在大学课堂,教师发挥的作用应慎重界定。按照惯常说法,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的是主导作用,但“主导”与“主宰”是十分难以分清的,绝大部分教师能“主”教学内容,“主”讲台话语权,但难以“导”学生的思维,“导”学生的主动性,结果,教师与学生课堂的主导与主体作用混淆难辨。刚刚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那么,在我们目前的教育形势面前,在我们面对的新一代大学生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三个:即专业的导引者、研究的指导者和成长的点拨者。教师的价值也就体现在此。
第一,专业导引者。
在高等院校,几乎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大量教师在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均有自身的科学研究专长。因而他们在学术上完全可以成为大学生的专业导引者,即通过课堂教学,一点点把大学生引入专业之门,但导引者绝不是替代者,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通过满堂灌形式,替代学生思维,替代学生操作,只让学生做一个观摩者、旁观者,这就有越俎代庖之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启发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去犯错、去解决问题,带着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专业学习的道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的是站在前面领路的人,是将专业美景指给学生欣赏的人,是用自己对专业的执着与探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人。这样的课堂,才富有魅力、才具有吸引力。
第二,研究指导者。
大学本科生是否具有研究能力?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七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有太多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或者成为企业的科研中坚,但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在专业上却变得如此幼稚和单薄,不是他们的能力退化了,而是教师放松了对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在大学课堂,变成了简单的听课机器,他们的科研能力被大大弱化掉了,有些甚至因为错过了大学生最具批评性和创新性的时期而最终失去了科研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指导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责任,通过开列书目、指导读书、参与调查、实验设计等工作,将大学生鲜活的思维引导到科学研究方面来。在课堂上,教师介绍科研动态的背景,可为学生的初步研究与思考做必要的准备;平时指导学生写论文、带领学生做课题、做实验等,并对学生的研究尝试予以支持与鼓励,就可以使大学生逐渐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对于今天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和严谨、规范中学及高中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是胜任教师对其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指导的。
第三,成长点拨者。
教书必须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责。与大学生相比,教师在专业知识、人生阅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人生点拨式教育,毕竟90后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成长在一个和平、稳定、优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他们中极少有人在进大学前辍学打工、自挣学费,生活处于极为贫困的状态。因而,他们对社会的体会是美好的、单纯的、感性的。但大学生毕业后,他们要面对的环境却又是竞争的、冷酷的、复杂的,需要他们独立应对,因而在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社会化过程,需要教师的点拨,这里的点拨不是在课堂上大篇幅地苦口婆心教育,而是重要案例的分析、社会问题专业角度的点评,甚至学生遇惑求救时所做的一定的提醒与建议,以此让学生在大学中一点点去体会和感受,逐渐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做必要的准备。(三)大学的价值
大学的存在价值是什么?这个命题是国家要回答的问题,是大学管理者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每个教师要回答的问题。大学教育的优与劣影响的不是几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是关系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从本质上说,大学给予社会的价值是其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亦即大学教育应该给社会输送什么样能力的人的问题。
那么,从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上说,今天的大学,培养出的大学生起码应该具备三个能力: 即生存能力、修复能力和成长能力。
第一,生存能力。(略)
第二,修复能力。(略)
第三,成长能力。(略)
第二篇:出了问题,经理人怎么办
出了问题,经理人怎么办?
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人类的历史,便是在挑战与响应中前进”,能面对挑战找到出路,便能持续生存发展,无法面对挑战,则终将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今天历史的棒子交到您我的身上,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考验着这一代人的智能与毅力。
如果与如何
有一位年轻人,长得挺斯文,书也读得很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可是到企业工作后,一直无法得到上司的器重,在我担任该公司的顾问时,他的主管找我和他聊聊,想找出原因何在,后来我发现这位年轻人有个心态上的问题,每当遇到困难时,他便会说:“如果….,我便能够……”
如果广告多一些,我便能把业绩作出来,如果竞争对手不用差劲的手段竞争,我便能够达成目标,如果不是送货部门搭配不当,我便能够准时完成任务,他把所有的智能与力气,都用来找各样的借口与理由,我向他说明,您想要有所成就的话,从今天起,把“如果”改为“如何”,例如公司目前的广告预算有限,我该如何使客户认识我公司与产品呢?对手可能用不规范的方式竞争,我该如何面对呢?送货部门经常搭配困难,原因为何?我该如何协调与解决呢?
面对问题的心态是否正确,便决定心智的运作是否有效,就像一个人背对着太阳,不论走多远、跑多快他都见不到阳光,因此想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要的便是端正心态,直接面对问题。在著名的电影《烽火赤子情》中描述到一位老消防队员在提醒新的队员,进入火灾现场时,由于火势强大许多人会直觉的转身背对着火,这样的危险性反而更大,如果您想灭火,必须盯着火看,在晃动的火焰中,您便会找到火的根源,这样您才能有效灭火。解决问题时也是如此,面对问题,找到根源,定出方案,具体实施,然后观察成果。
冷静地认识问题
问题在管理学里的定义为何呢?问题是结果与目标或标准的差异。例如业绩目标为5000万,可是只达成4500万,或是希望5月底能招聘到15位新人,结果只有招到10位,这是与目标的差异。公司规定杂质必须控制在8PPM以下,检验结果是12PPM,或是每位销售员每月必须拜访25位新客户,结果只达成18位,这是与标准的差异。
问题发生的时机有两种,一种是开始便有问题,另外一种是中途出现问题。例如王经理的小孩从开始学英文便成绩不佳,李主任接手工作后,便一直不能达成指针,这是开始便有问题的情况;另外是徐太太的小孩转学后,成绩便一路下滑,生产班更换新的设备后,质量便开始不稳定,这是中途出现的问题。开始便有的问题分析起来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多种工具组合的应用,至于中途出现的问题,主要掌握的便是当中有何改变,从变量中去寻找,往往能找到问题所在。问题类型可以分成三大类,其一是发生型的问题,例如血压已经太高,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滞销,员工流动频繁等。其二是潜在型问题,例如父母都有糖尿病.子女便有发病的可能性,如果广告推出后,生产能力可能跟不上,或是进入WTO之后,外商进入中国,可能高薪挖角我公司干部等。其三是改善型问题,是因为自身提高目标与标准而产生的差异,例如以前交货期是三天,现在为因应客户的需求提早为1天,因而有许多问题要跟着解决,例如订货流程、运输车辆的添购、人员的训练等。
问题短路--错误的方法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程序,如果单从表面现象,便提出问题解决策略,往往会出现舍本逐末,或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当然也无法解决问题。例如人员加班问题严重,便提出增加人手的要求,其实分析后原因可能是主管下达指令时间太慢,或是工作分配不当,或是流程设计不良所造成的。又如业绩下滑,便断定是广告投入不足,原因可能是产品质量不稳定、或是激励政策有问题。所以在未分析具体原因前,切勿乱下定论,造成更大的问题与挫折。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解决问题也要抓住根本,才能顺利处理。
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面临单一明确的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加以清晰的描述,并依照以下步骤解决:(以下提供案例说明)何事--产品退货率增加 何处--在华东15个城市 时间--从3月中旬至今 程度--4.1 问题严重性:退货率从0.7%上升至1.45%;
4.2 发生现象:华东地区退货率上升,规格不能达到客户要求; 4.3 未发生现象:其它地区相对稳定; 4.4 特殊之处:华东地区以往表现都是最佳; 变动之处--5.1 为了节省运输成本,2月起华东地区产品委托A厂代工 5.2 经调查该厂过去产品质量良好,但3月10曾更换新的模具 检验与求证--依照事实与逻辑分析
6.1 对照出厂批号与工厂记录,发现退货率增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更换新模具后; 6.2 新模具的试样经我方质检人员检验签名,才行量产; 6.3 我方原质检人员当时休假,由代理人代为检验; 6.4 将该名代理人带至现场重新实施一次,发现检测手段不熟练,并且遗漏步骤302与308 7 原因确认--检验人员不熟练导致未能发现模具误差 紧急处置--8.1 选派王经理全权处理; 8.2 立即停产,由其它地区供货;
8.3 提出退换货办法,并向主要客户道歉与说明; 8.4 重新开模,并严格进行质量检验; 防止再发生--9.1 任何产品、模具、与合作伙伴的更动均需经过王经理签名同意; 9.2 变动前的检验必须经过甲级检验员检验通过方可实施; 9.3 进行检验员培训,增加甲级检验员数量,建立代理人制度; 9.4 退货量超过原有10%,便主动调查原因,以减少损失;
复杂问题解决程序
以上的情况是单一的问题,有时问题极为复杂,例如公司当前的问题,或是利润下降的原因等问题,其中包含的现象与可能性极多,这时需要使用U型回路来进行,程序(图NEW6)如下:
1.列出问题现象---运用正确的发问将问题的现象逐一列出,愈完整愈好,开会时可以写在海报纸上,或用N次贴将问题逐条列出,问题来源可以用团队脑力激荡法、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法或统计资料。
2.分类整理--将所有的问题加以分类整理,例如业绩下滑的原因可分成环境因素、产品、营销策划、人员、管理与经销商等方面。
3.找出可能原因--将各类问题发生的原因加以确认,例如产品的问题是质量问题?包装问题?交货期问题?功能问题?还是外观问题?再进一步细分,例如外观上是工业设计不良?颜色不好看?质感粗糙?还是形状不合理?这时可以使用问题树、检查表或逆向思考法来找出原因。思考的着重点在于有何变动与特殊之处。
4.排列优先级--将以上原因依照发生次数或是影响程度排列先后顺序,并找出主要关键原因,可运用帕雷多图进行排列分析。5.找出可能方案--将上述问题一一找出解决方案,例如重新设计、改善工艺流程、加强设备保养、变更广告媒体与时段、加强人员培训等。
6.方案评估与修正--根据各项方案对结果的贡献度、成本、时效、技术难易度、管理复杂度等综合因素评定。找出较为合理可行的方案,如有必要可针对优先级与方案内容进行调整。
7.执行与评估--将方案付诸实施,并随时观察记录结果,确保进行过程在掌握中。
8.确认定案--将修正后有效的方案进行标准化,并将结果记录与公告,使其成为组织共享的智能资源,并防止日后的再发生。
有一种人,我们称他为三拍人,事前问他是否有把握,拼命拍胸脯,遇到事情时便拍脑袋瓜,搞不定时便拍拍屁股走人。这种人随意性强,投机心理重,又缺乏必要的职业化素养,是无法担当大任的。英文字的责任是由“反应+能力”这两个字组成的,意思也是表明了能负责任的人,必定是在遇到问题时具有反应能力的人。故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困难只是在印证一个人伟大的程度”。所谓的成功便是要承担更大的压力与责任。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界能培养出在心态上更能承担,在技巧上能熟练解决各项管理难题的干部,以面对这场跨世纪的伟大挑战,实现强国理想。
第三篇:护士在工作中出了问题
护士在工作中出了问题,护士长应如何处理?
2月3日8PM,在李冰护士群(62136758)里开展《护士在工作中出了问题,护士长应如何处理?》的话题讨论,群里的许多护士姐妹们,都积极地参与话题讨论,大家提出问题,李冰老师作答,再通过大家的参与讨论,群里热闹非凡,真正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这样的集体讨论,大家收获不浅,2小时的话题讨论,愉快地过去,到了结束时间,大家都还意犹未尽,感叹如此风格的话题讨论,不仅让人心情愉快,还能增长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童话在收集大家的智慧,将话题讨论整理成文字。
护士与护士长的关系,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护士长是从护士队伍中锻炼成长出来的优秀护士,护士长是医院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科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反映出护士长的管理能力。科室护理工作取得的好成绩,离不开护士长的领导,更离不开科室护士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良好真诚的关系,促进工作的开展,消极僵化的关系,阻碍工作的发展。我们都不是上帝,是人就不免会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出了问题,护士长应该如何处理?
首先,是分清问题的严重性。科室出了问题,身为领导者的护士长,要认真分析问题的严重性,执照卫生部制定〈护理差错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原则〉,及时上报和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一些重大的差错事故,在医院科室发生的机率相对少,特别是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后,医院领导加强医院的管理,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基本上杜绝了一些重大差错事故发生。但是,一些细微的差错却频繁出现,特别是护理工作。因为,护理工作的特点,就是细碎繁琐机械重复。目前,很多医院出现护士严重的不足,表现在病人多,护士人手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尽管,护士在工作中,认真又认真,依然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如使用特殊药物,漏写护理记录;漏发药或漏签名等,当护士长发现这些问题后,应该如何处理?当护士长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给当事人,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补写护理记录和补发药给病人,完善各种病历的书写要求。
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同的护士长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温文尔雅幽默风度,有的暴跳如雷絮絮叨叨,脸黑像包公,虽然在护士长的强权压力下,都能改进工作,但是,其中的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愉快完成,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是紧密团结的,后者,机械执行,心中带有一腔的怨恨,领导与下属的心里距离是两万八千里,一个往东,一个往西,永远是相反方向。管理是一门艺术,其中,讲究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真心诚意的帮助。还有就事论事,针对当前发生的事情而说,不能翻阅历史旧帐。许多人犯有这样的错误,喜欢将过去的事情联系起来,一起评说,很不利于和睦相处。
护士在工作中出了问题,作为管理者的护士长,应认真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不能一味地埋怨下属。许多时候,护士出现差错,与护士长的领导工作有一定联系。聪明的护士长,会认真分析原因,是护士个人原因,还是医院管理方面问题或流程问题,护士长应当询问当事人的情况和困难,如何才能避免差错。说到美国护士《玛丽发错药之后》,管理者们,不是一味的指责护士,而是详细的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最后总结是因为病人数量突然增加,而护士人数却没有增加,加上玛丽的家庭等原因导致了玛丽的发错药。我们护士出现差错,也许这一辈子就不能得到发展。有的护士出现差错,几年都不能晋升。护士精神压力很大。害怕出差错,出了差错,一辈子就完了,但是,美国护士不用担心这些,美国护士出了差错怎么办?填事故报告单。这个报告单可不是为了将来抓你小辫子用的。假如真的那样,估计美国护士的境界也高不到主动举报自己的地步。这个事故报告的作用,是实事求是地记录这个事件如何发生,怎么解决,最后结果如何。事故报告单最终汇总于各类事故的集中统计,而事故报告单的最终归宿,是把那些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事故高发事件列出来,管理层需要拿出措施来避免这种事故的再次发生。中国的护理管理者们,应该学习外国的优秀的管理方式,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作为科室的护士长,应该理解护士,关心热爱护士,处事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对于犯有同样错误的同事,处理的方法应该是一样。要尊重同事的人格和尊严,对于老实忠厚的护士,增多一些关爱。以教育为主,以搞好工作为最终目标。不要玩弄权力,真心诚意地帮助同事改正错误。这样的护士长,没有人不喜欢。
有的护士长,在处理问题时,喜欢采用罚款方式,罚款能解决问题吗?经济制裁,有时候能阻止一些差错发生,但缺乏人情味,感觉冷冰冰的,让人望而生畏。心情寒冷,也就无法激起人们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不利于和睦相处,不利于工作发展。最好,还是采用批评和表扬方式,对于工作表现好的同事,给予表扬,通过表扬,可以督促那些工作懒散的人。对待同事,应多给予鼓励,鼓励能勉人向上。鼓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温暖。鼓励是艳阳天里的轻风,让人清爽。鼓励能点燃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鼓励是人生前进的帆船,推动我们前进。
为了减少工作中差错发生,科室护士长应该经常检查护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应采取措施,避免差错发生。护士长应有宽大的胸怀,能包容同事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关心热爱护士,多为护士说话。护士们也都喜欢为护士说话的护士长。
做护士也好,当护士长也好,需要相互尊重和尊敬。护士长的批评指正,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护士应理解护士长的心意;作为护士长也要多理解护士,热爱自己的手下的兵,多关心爱护她们。愿大家在理解中汲取能量,在理解中升华情操,在理解中感受幸福,在理解中共同进步!
第四篇:面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在应聘时,很多人觉得自己**硬、经历好,简历做得也完美,但是面试后却再无音讯。当慨叹“真是莫名其妙”时,你是否想过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记者在同企业招聘主管接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还是出在细节上,而细节足以在几秒钟之内泄露你的底牌。
方言让她到此为止
夏先生是一家日资企业的HR经理。两个月前他们招聘客户服务主管,有一位小姐的条件很令公司满意,于是夏先生约她面谈。
夏先生回忆道:“谈话没超过3分钟,这位应聘者就开始讲上海话,或许她觉得讲上海话更放松,有助于发挥。虽然我和公司另一位招聘主管都是上海人,但面试是正式场合,我们都讲普通话,她太随意了……客服工作需要严谨认真,而且很多客人不一定能听懂上海话。最后,我们还是没录用她,尽管她各方面都不错。”
他们绊倒在一双拖鞋上MarisaChen在一家国际知名企业负责招聘,在一次招聘质量经理时,她布下了一个小“陷阱”———拖鞋。
谈及那次选人,MarisaChen满意地说:“经过几轮筛选,我们最后圈定了3个人选。当天,我在办公室门旁放了一个鞋架,摆了两双拖鞋。我把门开了一半,要看看他们进门前的表现。三个人中,有一位敲门后直接就进来了,看都没看鞋架;有一位看到鞋架迟疑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脚,然后敲门进来;只有一位问我是否需要换鞋,换好后把鞋摆到鞋架上,进来,临走又把门轻轻关上,换好鞋又把拖鞋放回原处。最后,我决定录用他,因为质量经理要非常严谨细致,换鞋反映出他细心;他能询问我是否要求换鞋,体现出他做事主动,愿意尊重企业的规定,有融于企业文化的意愿。事后证明,他非常称职,很优秀。”
房价报高了,他跌了
Cathy是一位职业顾问,经常为企业作第三方人才测评。她对记者说:“我常跟应聘者闲聊,聊着聊着……就出来了。”
Cathy狡黠地笑道:“我很少一开始就从职业话题问起,因为需要做第三方测评的人都是有些经历的,有备而来。我通常都是笑着从家常开始。一次为企业招副总,应聘者说他从外地来上海快两年了,刚买了房,花了多少多少钱。我就问他在哪里买的,他说的地方刚好在我家附近,我知道他把每平米房价报高了许多。或许他想以此衬托他的实力,但是这个职位怎么能要不讲实话、很虚荣的人呢?”
女性化着装令她错失良机
去年秋天,乔女士经朋友介绍去一家企业应聘企划主管。按说她能力不错,企业的老总又是自己朋友的熟人。那位老总看过她的简历后很满意才决定百忙之中亲自面谈的。乔女士对记者说:“当天谈了45分钟,如果不满意人家不会跟我谈那么久。但怎么没成功呢?后来,我分析问题出在衣服上。因为当天我要参加一个活动,所以在衬衫外穿了一件套头的羊毛衫,要是开衫或许还好一些,耳坠稍长了一点。哎,没穿职业装当然显得不够职业不够精明干练,大意啦,人家老总还穿了西装呢。”
面试,有时剑拔弩张,有时就是行云流水一样轻松,HR们的和蔼笑容后面玄机多多,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第五篇:脾气易怒?小心甲状腺出了问题!
脾气不好和善于猜忌者,比心平气和、旷达开朗的人较容易有甲状腺肿大的问题。
西医认为甲亢属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体免疫病。患者的血清中可检出甲状腺特异性抗体。
患者可能由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和调节功能有遗传性缺陷,当有精神因素,例如精神创伤、盛怒等诱因时,体内免疫遭破坏,有关细胞失控,功能变异,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辅助下分泌大量的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而致病。
这就是脾气不好和猜忌心理等精神因素足以诱发甲亢的道理。
甲亢有颈前结块肿大的特征,中医将它归类为“瘘病”,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有些患者有胸闷、心悸、排便失常、腹泻等情况。中国有些缺碘的地方,人们较易得甲亢,新加坡不属于缺碘的地方,故极少有因缺碘而引起的甲亢。患者也可能在体型上有所改变,有的发胖,有的则变瘦,这都是内分泌失调所造成的。
甲亢以20到40岁的青壮年为多,老人和小儿也会患上,但患者多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这病有遗传倾向,精神刺激常是诱发甲亢的原因。保持心胸开朗、愉快,有助于避免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