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形势和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
中国职业教育形势和今后发展的目标任务
——中国职教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报告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黄尧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国家在2002年、2004年、2005年三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证明,没有数量足够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作支撑,就不可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资金、技术、少数尖端人才可以引进,但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只能靠自己培养。目前我国生产一线的高素质
劳动者缺乏,技能型专门人才紧缺,这个问题十分突出,不能适应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必然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就业和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消除贫困、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在推进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经过职业教育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1.职业教育事业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0万人,在校学生1987万人,这都是历史上最高的发展水平。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已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9.1%。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83万人,在校学生861万人,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和在校生的一半。
2.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针。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显著提高。
3.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
政已经累计投入53亿元,重点支持了108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35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7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
4.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近些年来,各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去在职业院校里面,这种办学的模式主要是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这几年,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在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这个模式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对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中国这几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最具中国特色、最突出的办学经验。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绩是巨大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入的问题,二是我自己感觉到,随着我们国家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现在职业教育的师资不适应,数量上不足,这几年,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达到了810万人,2002年我们才不到400万人,翻了一番,增加了一倍,但是教师的数量还基本上维持在上世纪末的水平。大体上换算,缺40万人左右。不仅数量少,而且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还比较弱,这对我们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技能型人才确实明显不适应。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是当前职业教育要抓紧研究解决的。
总之,下一个阶段,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继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路、政策、措施和想法。
1.要继续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要一手抓发展、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要做大做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文化教育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教育,这三者不能偏废。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灵魂,是方向;必要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教育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本职。所以这三者不能偏废。我们要培养这三个方面统一的、综合的、高素质的人才。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定单培养,推进弹性学习制度。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周济部长讲,职业院校的质量有三条:第一条,是职业道德;第二条,要有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第三条,要能够就业,能够顺利就业,适应企业的需要。同志们,这三条是评价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质量的标准。
要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高等职业学校要安排学生半年实习,要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使之制度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做好面向社会广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有专业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职,这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非常重要的提出。二是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到实践中学习提高的制度,教师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到企业去学习,了解企业的思想,了解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了解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巧、新工艺、新水平,这两项工作是我们下一步要花很大的力气抓住的。
3.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相关制度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第一是抓数量,抓住机遇;第二是深化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上质量、上水平;第三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而相关的制度建设,这里面很重要的是积极地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从计划培养向市场推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在职业教育实际工作中间,教育教学工作中间,更多的有两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从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这是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间的非常重要的两个转变。
要加快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温总理提出来的,要加快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包括《职业教育法》和《终身学习法》,要通过立法为实现“人人都能学,个个有技能”的目标,提供法律保障。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篇:形势 目标 任务 责任 心得体会
“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根据分公司党委的总体要求,结合主题教育的8项宣讲内容,我作为千米桥油库的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员工全程参与到了主题教育当中,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且对于宣讲内容进行了通读,结合整个活动中开展的大讨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今后工作中的各项活动带来了强大的源动力。
2013年,无论对于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东北销售、大港分公司而言,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作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们中国石油人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广大干部员工要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坚定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透过周总的报告,我们还看到了: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及国资委的部署要求上来,把改革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激发调动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一定能够建成世界水平。
2013年是销售业务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成品油资源供大于求、油价频繁调整、企业库存高企等不利形势,销售企业干部员工经过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推动了销售业务的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2014年将是销售业务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一年,也是内外部环境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纵观8项宣讲内容,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中国石油迅猛的发展势头无法阻挡;销售公司的广大干部员工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以管理增效益”的指导思想不能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总体要求上来,大力推进改革,强化创新驱动,降本增效,转型升级,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国际水准成品油物流公司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学习与讨论了8项内容之后,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让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带给我们的时不我待的强烈震撼力。2014年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的销售企业所要面临的改革将更加复杂与深入,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争当时代的弄潮儿,勇于面对风险与考验,在自己的平凡又艰巨的岗位上完成好自身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名党员,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参加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了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集团公司第二督导组组长张国旗同志的讲话和公司党委书记于力同志的讲话、《论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三本书及集团公司编发的3套学习参考资料等。通过学习使我个人明确了一名党员的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所在,我能否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能否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整治党风、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的无尽动力。
今年,既然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发展元年,那么改革就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发展阵痛;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信心不坚定改革的发展方向,在这里千米桥油库的顺利如期的开始的隐患治理和改造工程正好就代表了今年改革发展的良好开端。
作为千米桥油库的一名基层员工,要时刻有一颗把油库当成自己家的心,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这个家尽心尽力去完成好各项工作。对于油库来讲,安全是第一,没有安全,一切都将归于零。所以说,日常的工作中,首先要认真贯彻与执行上级以及油库的相关管理规定,学习好操作规程,学好专业技术知识,积极参加并且完成好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保证工作中安全警钟长鸣。另外,油库的计质量管理也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熟练准确操作的同时,还要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时刻想着我们是中国石油的一员,是销售公司的一员,要一切为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而尽心尽力。
对于我们基层工作中的员工来说,学习是一门苦差事;但是从所有的讲话精神里面可以看出:上级部门对于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学习,还有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应带着逆反心理去应付学习,对于所有部门组织的学习都应该认真对待,把它当成更为重要的一项任务来完成好。首先,东北公司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将会大力组织好员工岗位培训工作,而且不定期的适时举办技术比武与岗位练兵等活动,从而来保证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不间断和可持续。那么,我们今后学习上的中心任务就将是切合实际的岗位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另外,党支部的日常学习,三会一课制度的很好坚持,党员笔记完成情况,也都透露出学习上的重要性;在中国石油广泛开展的“双十”读书活动,旨在提高中国石油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为抓手,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效果,当然自觉按计划学习十分必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心做到:坚决服从大局,更加深入的适应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服从领导与组织安排,适应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和薪酬分配制度,支持“五定”工作的深入开展。干好自己的事,时刻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要求来做,做好最基础的工作,严守计质量与安全这“三条红线”,开展好测时写实工作,积极支持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强精细化管理,保证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规范与执行,从而来回报公司在油库隐患治理和施工改造过程中,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所带来的自动化程度相对提升与操作上的便利等等措施。我们只有用我们坚强的责任感,来更进一步的为中国石油、为销售企业,为全面加快国际水准成品油物流分公司建设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
我国职业教育的形势和发展思路
一、职业教育概况
(一)简要历史回顾
我国的职业教育很早就存在,但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工业化起步较晚的缘故,这类教育一直十分薄弱,在古代教育体系中长期未纳入主流教育。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学徒制。
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在我国仅有一百多年历史。我国近代最早的职业学校是1866年(同治五年)建立在福州马尾的福州船政学堂。这所学校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轫。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学制系统到2004年整整100年。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把初等、中等、高等实业学堂(即职业学校)与普通大中小学堂并列纳入学制系统,当时的实业学堂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
职业教育在旧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到1949年,仅有1174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也仅有23.15万人(含中等师范学校610所,在校生15.15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1978年)之前,我国职业学校教育主要有两类: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976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中师)3710所,在校生91万多人。其中,中等技术学校1461所,在校生38.6万人; 技工学校1267所,在校生22.1万人;中师982所,在校生30.4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内地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邓小平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计划,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根据这一精神,教育部开始着手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工作。
1980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和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指出:中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具体措施分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改革普通高中的课程,普通高中要逐步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二是将部分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三是各行各业举办职业(技术)学校,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还可试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四是积极发展和办好技工学校;五是努力办好中专学校。这一文件的出台,正式拉开了中等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序幕。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国教育体制全面改革的先声。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199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立了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法律地位。该法于同年9月1日实施,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我国教育系统客观上存在三个子系统:一是普通教育系统,二是成人教育系统,三是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职业学校教育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并举,又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职业教育办学格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有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2000年,教育和其他部门举办职业学校12558所,占学校总数的85%;企业举办职业学校1594所,占学校总数的11%;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职业学校778所,占学校总数的5%。
学校、在校生和教师数量。2003年,我国共有职业技术院校16714所,其中初等职业学校1,019所,中等职业学校14,787 所,高职(专科)院校908所。在校生共有1808.49万人,其中初等职业学校72.4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256.72万人,高职(专科)院校479.36万人。专任教师94.06万人。其中,职业初中3.0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1.29万人,高职(专科)院校教师19.69万人。在中等职业学校71.29 万专任教师中,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2.81万人,普通中专17.04万人、成人中专7.53万人、职业高中25.8万人、技工学校15.3万人、其他机构2.8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之比为17.6:1。
职业教育发展出现新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出现了连续几年的下滑。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摆脱前几年规模下滑状态,进入了持续回升的阶段。从2001年到2003年,中职的招生数从398万人增长到515万人,增长了29%。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1998-2003年,高职的招生数从43万人增加到200万人,增长3.7倍,占普通高校当年招生数的52.3%,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另外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蓬勃开展。
1996-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走势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或者说职业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的一种反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长期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社会分工也十分简单,社会对职业教育不可能提出很高的要求,甚至鄙视匠人。传授技艺的职业教育只能是“师带徒”的形式,只能是个体和少数群体的行为,不可能进入“大雅之堂”,更不可能成为人们认同的社会事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细化,各种职业技术含量逐步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意义逐步认识、要求逐步提高,开始出现早期的“实业教育”。第二,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职业教育,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则有不同水平的职业教育。农业社会和工业化社会中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在我国,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不同地区对于职业教育倚重程度的不同和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三,教育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应担当起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如果不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的教育就不能说是一个先进的教育。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如果这个方向不坚持,教育就发展不起来。中国所处的整体世界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目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现在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迈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职业教育需要更大的发展。
二、新时期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2002年7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200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2004年6月,国务院七部委在南京召开了又一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根据两次职教会和相关文件、规划的精神,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1.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大力发展的方针是一以贯之的,继续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要突出改革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要突出注重社会需求和提高质量,要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职业教育自主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突出协调发展和结构合理的要求,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四要突出培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五要突出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农村和西部地区。
从现在起到2007年,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保持大体相当,在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可以更高一些;在高等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应占一半以上。高等职业院校原则上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也不得改办为普通中学。要巩固和不断加强现有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
2.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要做好“四个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发展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承担着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部分专门人才的任务,它和普通高级中学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其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要就业,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民愿望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
发展职业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二是转变办学模式,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合作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其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实行开放式办学;整合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三是转变办学体制,促进多元办学格局的形成。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公办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近年来有一些调整,民办教育目前的趋向是由追求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方向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国家的发展方针是“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四是转变办学机制,推动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式如何确定等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无的放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满足就业需求两者是统一的。
3.合理规划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
今后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体系”、实现“三项任务”、确保“两个重点”:
建立“一个体系”,即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三项任务”,即2003-2007年,为社会培养300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000万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镇职工5000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超过1亿人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2000万人次以上,每年为300多万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培训;到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年招生规模达到350万人,面向西部地区年招生规模要达到120万人。
确保“两个重点”,即要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要把农村和西部地区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4.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四是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五是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市地级人民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责任。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诚信、务实精神。进一步调整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整合资源,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骨干示范学校,使省级以上骨干示范职业学校达到5000所,在校生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60%左右。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要,面向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不拘一格办学,大力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试验,让所有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愿意学,方便学。加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施联合培养,努力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进一步沟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渠道。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深化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非常重要,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育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同时,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带头人;要重视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逐步实行校长持证上岗的制度;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
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也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职业学校毕业生申请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下职业技能鉴定时,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职业院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要利用社会就业服务体系或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全社会要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多种形式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服务和政策支持。
5.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认真落实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要切实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要按照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快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这个体系必须是和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相互贯通、紧密结合的,使职业教育城乡统筹、东西结合、有序流动、统一开放。要通过统筹和集成各类职业教育的资源,使其成为技术工人培养、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科技推广、扶贫开发以及对普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和渗透职业培训的公共平台,成为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服务的开放资源。其次,这个体系必须与现代化建设对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构相适应,使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协调、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共同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第三,这个体系必须考虑我国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结构,使区域布局、学校设置和专业结构贴近基层、贴近现代化建设第一线,贴近就业市场,基本上形成每个地市有一所或以上的高等职业学校,每一个县(区)办好一所或几所骨干职业学校(中心)的布局。
二是要切实加快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积极推进教育部等六部门实施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到2007年将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和护理四个专业领域培养100万毕业生,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加快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要认真实施好劳动保障部等部门推进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同时,适应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需要,要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
三是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服务。要加强统筹,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要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发挥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的龙头作用,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推广、培训机构资源,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要认真实施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农业部等六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努力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和培训规模,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和转移后的培训。
四是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力争到2007年,分期分批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一批条件较好、专业种类齐全、适应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
五是要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扩大专业教师培训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规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要深化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员聘用(任)制度。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评聘教师职务。职业院校中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或任职资格),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化职业院校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岗位津贴与个人工作绩效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第四篇: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
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焊接工高凤林的手、钳工顾秋亮的手、捞纸工周东红的手……今年“五一”小长假,一部讲述8位顶级技工用巧手和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让无数国人感动。没有名牌大学为他们背书,他们有的只是传承和钻研、专注和坚守。他们超越了世俗对于成功的评判,却在追求自身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的不经意间,受到了众人的瞩目,成为国之瑰宝。
从《大国重器》的震撼,到《大国工匠》的感动,人们清晰地感觉到,一股“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清新之风,正在吹散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浓雾重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逐步成为新的时代风尚。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再次为这股时代风尚增添了一个注脚。大国尚技,这样的榜样感召,这样的氛围营造,在中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有着别样的意义。因为在向“中国制造2025”挺进的征程中,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制造强国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前所未有的重视出境旅游的国人多有这种体验,千里迢迢背回的奢侈品或日用品,在其不显眼处,通常印着一个“Made in China”的标签。
实保障。
中央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这5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份重视至少可以从五个方面得到印证:
一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期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纲要颁布后的这5年时间,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进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谈到发展,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数量和质量。
关于数量,这5年的各种统计数字会让我们眼前一亮。5年来,职业教育共培养了5000万名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达到2亿人次。1.33万所职业院校开设了近千个专业、近3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可以说,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
质量的快速提升,也足以让社会为之点赞。“五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更加彰显,成为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文明风采”竞赛、“劳模进职校”等活动,促进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融合。“十二五”以来,国家重点支持了815所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969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了1897个专业和1450个实训基地,10万人次的国
从就业地域分布看,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占直接就业学生的63.94%;异地就业的占35.46%;境外就业的占0.60%,东中西部就业率差距明显缩小。同时,超过70%的中职毕业生入学时为农村户籍,但毕业后超过92%的直接就业学生在城镇就业。
二是以国务院的名义召开工作会议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新的国家战略的实行,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职业教育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任务前所未有的艰巨,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崇尚一技之长的良好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更大的动力,激发出更大的潜力,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常务会,会议主题是“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主要内容:
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等六部门还共同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今年5月10日上午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三级质量监测体系;
教育部今年4月24日在京召开2015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为按照中央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在2015年取得新的进展。
会议要求,2015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要深入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规划》的部署,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关键制度建设,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教内生动力,系统谋划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国际化与国家战略融合发展,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继续教育取得进一步突破,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描绘了他心中的职教愿景:“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彻底打破公众对职教„培养廉价劳动力‟的误读,不断夯实„中国制造‟的人才基石。”
四是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倾斜领域,全方位支持学校
实训基地、维修改造校舍、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方面,改善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财政部要求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结合本省中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和事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中央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重点支持本地区公办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以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适当向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在区域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公办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要兼顾符合办学要求、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民办中职学校。
五是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指示。
总书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重要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就在几天前的“五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对劳动、技能与创造做出指示,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
如果愿意升学也有升学的基础和有学习的能力,也可以继续升学。
5年来,职业教育秉承服务大局、就业导向、育人为本、多元办学、分类指导、示范引领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模式,着力提升“服务经济、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促进公平,服务个人、助推成长”的能力,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它的理念、模式和成就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赢得了广泛赞许。2012年5月,在我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这样评价中国的职业教育:“规模大、就业率高的中国职教为世界提供了经验。”
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由原沙河市职教中心、二十冶技工学校、沙河市卫生学校三校整合而成的一所综合性的职业学校,这就形成了“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交叉任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新型体制,中职、技校、对口升学、成人教育、短期培训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路径。思路决定出路,改革促进发展。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职业、服务人为宗旨,以就业市场、生源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基本发展能力和生存能力为本位,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与寄望,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对职业教育认识的逐渐转变。虽然我们的学生不是„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但只要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照样能拥有成就出彩
112-
第五篇: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澜沧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和“绿色经济通道”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科技农业稳乡、绿色经济强乡、科教人才兴乡、和谐社会建乡”四大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基础提升、产业振兴、扶贫攻坚、科教人才、民族文化、生态文明、社会管理、民生改善工程,推动东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达5321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达143.7万元;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达5900吨;农民人均有粮达35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达234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必须全力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把科学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中心任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好”字优先,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道路,用工业理念来发展农业。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倡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全面做好今后五年规划工作。一要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使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跃上新水平;二要做好今后五年规划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三农”工作,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乡带村的发展机制。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为打造新亮点,计划在大佛殿成立养殖合作社,来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带动周边村组养殖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招商引资,结合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在大佛殿、小米地等建造地方茶庄园,三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固定耕地面积,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良种良法特别是冷凉山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力争2018年良种覆盖率达90%。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产品结构、种养结构和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五年内,计划在南岱村、拉巴村完成1000亩甘蔗产业;在扎布村、河边村、拉巴村加大畜牧养殖年出栏大牲畜在1000头以上、生猪出栏7000头以上;东河村、邦敢村种植烤烟2000亩;东河村、河边村种植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龙胆草100亩,七月一枝花50亩;东河村、硝塘村种植核桃10000亩、八角1500亩、草果1500亩;南岱村、邦敢村种植坚果1000亩;林下资源逐年扩大养蜂量5年内达5000箱,同时加大野生菌管理力度。着力提升茶、中药材、核桃、林业、烤烟、蔗糖、畜牧业等7大支柱产业。
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农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重点,细化落实“渠道不变、用途不改,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各报其功、各记其账,形成合力、整村推进”的要求,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5年内启动“兴地睦边”项目,投建三道箐水库、积极进行项目资金申请,建设小米地水库及修建拉巴村大沟和掌月寨大沟等,进一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持续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全民创业,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或创业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农民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组织等形式向外拓展市场,组织农产品加工、运销,促进农业增值增收。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探索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培育眼界更宽、素质更高、致富能力更强的新型农民。
(二)突出资源市场化配置,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招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和谐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经营的投资环境。
(三)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要把民生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切入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善民生,激发民智,发挥民力,努力构建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加快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的惠及全乡广大人民群众。认真抓好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体现民族特色的原创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满足群众业余体育活动需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年入住适合的供养对象,全面利用敬老院设施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建设更加秀美的拉祜山乡。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更加注重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倡导、引导、发动全乡人民积极投身义务植树、营林造林,主动为建设生态东河献力献策。强化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脆弱区植被保护和恢复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实施以公路沿线、城镇面山和水库周边为重点的“绿色走廊”工程。切实建设好、保护好生态环境、厉行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风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平安东河”创建成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使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安全药品。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活动。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的基本准则,严格按照法律授予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切实规范行政审批权、行政服务权和行政监督权,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把政府建设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4年工作任务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实施项目建设带动投资持续增长,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富裕和谐东河,着力落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021万元,增长15%;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772元,增长15%;粮食总产5478吨,增长1%;农民人均有粮334公斤,增长1%;地方财政收入12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集中精力主攻产业的发展 按照“稳粮、兴畜、升茶,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业板块建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继续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示范基地带动的方式,大力实施产业开发工程;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稳粮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业资源、畜牧、林果三大经济支柱,培育甘蔗、烤烟等新经济项目,今年在拉巴村种植甘蔗500亩,东河村、邦敢村争取种植500亩烤烟项目;二是林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大采脂管理力度,同时巩固新种植核桃的面积,林下产业逐步扩大养蜂业的发展(达3800余箱),加强野生菌的管理;三是茶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应用生态茶园,加大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和精加工档次,逐步打造适合我乡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四是在巩固现有的桑蚕种养殖基础上,支持新发展的农户;五是积极培育扶持畜牧养殖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预计在河边村及拉巴村实施。
结合农民增收、粮食增产、优势生物产业推进计划和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战略部署,把优势明显、市场广阔的特色种养殖业等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更大支持。
一是争取开工实施三道箐水库和掌月寨大沟建设;二是启动“兴地睦边”项目;三是完成乡政府干部职工40套及乡中学和乡完小各12套的公租房建设;四是积极争取村组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提高公路等级;五是做好拉祜传承点前期规划,在拉巴村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着力打造和弘扬“拉祜文化”品牌,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产业化发展;六是加大村组活动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让群众有学习、开会、议事、娱乐、就医的地方;七是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乡域经济跨越快速发展,同时以贫困村产业开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劳动力技能培训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着力实施好“安居温饱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产业发展工程、社会事业发展工程、素质提高工程、生态能源工程”等六大工程;八是全力做好东河乡生态茶园改造工作的后期管理,保证好茶园遮阴树的成活率和配套树种;九是加快村庄规划工作,更好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坚持以人为本,继续做好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抓实“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机推广运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推广杂交玉米、杂交水稻10000亩,冷凉水稻良种7000亩,规格化栽培2000亩,电脑农业200亩,测土配方施肥5000亩,粮食播种面积15500亩,总产量5000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掌月寨大沟建设。实施好人饮安全工程,解决1.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积极争取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不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和科技推广应用。推广科技试验示范,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科普宣传8000人次。
三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同时加大对学生辍学和逃学监管力度。进一步抓好校舍改造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是积极开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率达到98%以上,使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的投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确保新合资金的安全。进一步加强农村预防保健队伍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五是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面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
六是加快发展民族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大民间文艺表演队的管理,挖掘民间文艺潜力,表演形式上多出精品。做好已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户户通”工程的维护工作,巩固广播电视覆盖率。有效解决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各项体系。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养老保险、优抚工作,重视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安排,确保受灾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众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继续实施民生工程,支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抓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更大改善
抓好天然林、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保护,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施好植被恢复、生态恢复、义务植树等工程造林,培育后续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好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五)以强化法制建设为载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扎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强化维稳责任意识,以创建“平安东河”为抓手,围绕“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琐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工作体系、机制,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对重点人员要进行帮助转化教育,防止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信访工作领导。落实信访责任制,完善信访处置机制,排查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信访问题,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始终牢记人民给予的重托和希望,加快廉政建设,行使行政权力阳光运作,始终牢记历史赋予的使命和重担,建设高效职能政府,以政务公开为重点,打造阳光政府。以为民办事为平台,打造诚信政府。以转变职能为动力,打造服务政府。以惩防体系为依托,打造廉政政府。同时积极投入“四群众、三深入”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深入实际直接联系群众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