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时间:2019-05-14 13:5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第一篇: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张华清

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

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灵活的文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它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七~九年级则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要求告诉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如此,才能使其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

从本质而言,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多向的对话过程,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鉴于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读”。教师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文本,在读中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褒贬色彩,品味语言的格调、情调,揣摩语言的内涵、内蕴,联想语言的文外之意,想像语言的空白形象,从语言中吸取营养,以提高语言的鉴赏力。而且,还要学会“披文入情”,善于从作者寄情的事物中捕捉诗意,以求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心灵交汇和感情沟通。在此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个性化的自我感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化、升华。可见,散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针对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教学。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仍是以讲析代替学生的阅读。零乱肢解,架空分析,剥夺了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的机会,使充满人文情趣的散文教学索然寡味。学生的感受都是教师的感受,更可悲者是教材编写者的感受。能力来自于实践,感情来自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就一些教师的做法看,不用说学生难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恐怕连基本的读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难培养。这不能不说是对现代文化的糟蹋,不能不说是散文教学的失败。

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散文阅读教学中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地研究,将操作过程概括为“读——感——品——悟”四个环节。

“读”。读又可分为朗读、略读、速读等,此处专说朗读。其实,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认识文本的过程;朗读也是品味感受的过程;朗读还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语文新课标要求“反复朗读”,就是因为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一种能力。

1.要读得正确、流畅。这是朗读文本的最基本要求。教师要训练学生面对生疏文本就能准确把握语音、语流顺畅的阅读能力。

2.要读出韵味。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内在的神韵上、意境上,以及外在的结构组成上、语言形式上都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朗读,就要掌握好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等方面的技能。仅仅依靠标准的普通话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

3.要读出情致。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描绘的是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但重在冶情。面对这一感情物,学生就应带着感情去读,用声音传达出文本内蕴的丰富细腻的情感。平淡无味无情趣,“新闻播音员式”的朗读不是真正的散文朗读,不是艺术性的朗读,更不是创造性的朗读。

“感”。这是对文本的深入,是对文本的总体认识。能“感”的人,视文本为一个整体;会“感”的人,能及时筛选出有关信息,捕捉到重要信息点。

1.感知文本内容。这是整体阅读的一个方面,即首先要知道文本“写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能流利地复述出内容,能简练地概括出内容。同时,能准确定位文本内容的重点所在。

2.感受作者思路。思路是作者结构文章的思维程序。感受思路、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其实,感受思路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对文本解读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教会学生善于探寻作者的思维方向,达到与作者思维的契合。“品”。这是揣摩、品味,是对重点内容的琢磨、感受、体验。

1.品味文本语言。散文属于文艺语体,具有形象性与生动性的特点。作者在行文时,往往会采用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采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颇具特色的句式。而这些语言一般除具有表层的具象外,常常还隐藏着深刻的含义,内在的意蕴。学生在阅读中就要抓住重要的语段和关键的词句,把握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意义,品析其巧处,体会其妙处,从而达到“悟意审美”的目的。

2.品悟作者感情。散文无不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侧重引导学生以审美的视觉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品悟、感受文本的情感美。同时,这反过来又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以情解文”之目的。

“悟”。悟即领悟、觉悟。这是在对文本内容理解之上的阅读联系、阅读发现,更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形式。1.悟人生。“文以载道。”学生在阅读中要认真学“文”,把握“文”的意义、内涵;同时,还要从字里行间发掘出更深的东西,悟道明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去思考人生。

2.悟社会。文本在反映作者思维、情感的同时,自然会折射出社会。学生要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跨越与社会的距离,间接认知古今中外的社会,贴近广远的世界,挖掘出文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悟自我。即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跨越“旧我”与“新我”的距离。具体来说,就是使自身的知识经验得以扩充,观点得以改变,思想感情得以升华,方法技术得以迁移,实现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在本质上的提高,在价值上的飞跃,在能力上的练达。同时,还要学会将自我放进文本,与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心灵沟通,确定自己的思维方向和认识价值。

总之,上述“四环节”散文阅读教学方式,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了人文精神的弘扬,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们可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无论怎样,教师们都要切实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转换教学新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并将朗读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指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揣摩体会出强烈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如此,才能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确定散文阅读教学内容

作者:李健 点击:306次 日期:2012-06-08

一、散文和散文教学现状

散文教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散文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说,散文是指诗歌以外的一切写作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科学论文、应用文等。从狭义上来说,指纯粹的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即通常所称的文学性散文或艺术性散文。

以上,是从散文的外延来说散文是什么,那么散文的内涵是什么呢?

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刘锡庆有一个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

李晓虹说:“散文是以表现内心为主的,它所展示的是作家„情‟的世界。” 郁达夫说:“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韩向东说:“散文是主体性最强、最„自我‟的抒情方式。” 他们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散文的核心特质:

1、抒发情感。散文展示作家的情感世界。《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4次,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2、展现个性。散文展现作家自己的个性,因此这一篇散文区别于其他散文,这个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

3、倾诉心声。作家主要不是为了发表文章,而是在跟读者对话,在诉家常,掏心窝。《青海高原一株柳》陈忠实就是通过柳树发表自己的心声:“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树如此,人不也是这样吗?

4、反映生活。作家在他的作品中自然展现的生活都打上了那个时代地域的、人文的、风俗的烙印。《第一场雪》是作家峻青1962年在胶东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棉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文章通过写胶东半岛入冬以来下的第一场雪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内容随意性过大,“教什么”与“不教什么”完全依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研究与分析,而是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或照搬他人的套路——“我就是要教这些”。但是如果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教这些?是否应该教这些?许多教师通常会比较困惑,如果没有合宜的教学内容,所有的方法事实上就失去了意义。具体到散文教学,目前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散文教学不符合散文体式。把散文教成小说,教成说明文、议论文,比如说《黄河的主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去分析人物形象。

2、散文教学不考虑当下阅读文本的具体特点。把“这一篇”散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的散文教成同一类散文。

3、不注重散文中蕴涵的情感而关注散文中所涉及的事物。这一现象尤其突出。比如《早》教师们的教法,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三味书屋”“腊梅”“早字的来历”上。讲授或者讨论作者如何按方位顺序写“三味书屋”,如何从色泽形态上写腊梅,如何回忆鲁迅刻早字的叙述上。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自己的书房或者教室,模仿三味书屋的方位描写,写写自己的书房或者教室。当然学有所得,一课一得,这很好。但是,学习这篇吴伯萧的散文,仅仅做到在这些适合吗?到位了吗?

二、散文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情

散文教什么首先是由学情决定的。一篇散文在手,学生不管目标理念,也不管成长发展,他们似乎并没有这样的长远眼光,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的阅读———朗读的、默读的、指读的、品读的———懂得了什么,疑惑有些什么?我们教者不得而知。这就要研究学情。

2、文本特点

确定散文内容的另一条路径就是是文本特点。应该说,从学情分析与文章体式分析两条路径来确定教学内容显然合理全面多了。不过,两条路径得来的结论完全重叠是不可能的。事实可能更多会这样: 两条路径得来的结果部分相关,或者完全无关,或者互相冲突。这时,该怎样确定教学内容呢? 于是,我们的研究就要深入下去。

3、学情需求与文本特点的聚焦点是教学内容确定的最佳区域

我们认为,从文本特点与学情出发固然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基本依据,而它们之间的聚焦点则往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

根据文本特点,有些最核心的内容要素必须作为教学内容;但是如果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可能存在缺失,教师就要唤起学生的需求,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比比皆是。

如果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全体的关注点均偏离文本,这时教师应分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从众心理还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共同反映?教师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保护学生的合理需求,通过课外渠道满足学生,通过更广阔的背景来理解散文。

4、具体到一篇特定的散文阅读教学,教师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散文的语言自由随意,风格多样。既有最本色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的语言,也有最优美的经过精心锤炼,讲究文辞的语言。因此,散文语言非常值得也最适合学生的揣摩与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言表达庄重,结构严谨,环环相生,因为作者是写一种四季常青,能驱虫的樟树;不是写一种娇艳的花,是写一位伟大的女性,不是写一个歌女,所以语言工整庄重;《只拣儿童多处行》语言表达节奏非常欢快,因为是写孩子,写春天,因为作者爱孩子,作者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这些东西,因为是四、五年级,无法和孩子言说,但是,从老师对写法的总结中,从孩子们一次次朗读中,这些内容就渗透进去了;《安塞腰鼓》语言表达是完全陌生化,讲究排比、对仗,运用大量比喻,语言本身就在传递安塞腰鼓的特点,气势。换成其他的语言,就传递不出来。其二,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散文是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而不是解说文本中所涉及的对象的。散文确实有现实所指,有外在的言说对象;但散文是文学作品,它是作者个人化的言说产物,是作者眼中心中特殊情境中的独特的感觉,客观的外在对象不在散文阅读视野中。每个人心中眼中都有 “孩子”,这个形象,“闹嚷嚷”“叽叽呱呱”“东一堆,西一堆”“莽莽撞撞”,“冒者汗珠”如果,换成我们会觉得孩子很喧闹,学生们说汗酸味。但是,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却需要感受冰心心中的“孩子”,这个典型的文人眼中的“孩子”,是小天使,是太阳,是花,是春天,是飞涌出来的,因为冰心“爱”孩子,“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所以,我们读《只拣儿童多处行》一定是读冰心的情感,永远是作者的情感,不是让学生去体会我们老师的情感。其三,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根据散文理论研究成果,目前多数学者都强调散文的艺术理性成分,强调散文中的“情思”和“理 趣 ”。散文重思想,但是,散文中的 思想感受,是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而不是纯粹的理性的思考与论证。散文教学必须重视散文的这一鲜明的特征。

三、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

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完成两大任务:

1、使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

2、使学生学会与课文理解、感受相呼应的阅读方法。什么是阅读方法?我觉得,所谓阅读方法,就是学生拿到一篇文章,眼睛往哪里看,试图看出什么东西来。这个什么东西,就是文字背后的生活

散文阅读教学构思2009-02-02 12:33 散文阅读教学构思 钟金燕

散文阅读教学我大致分五讲进行:如何读懂散文,含义类题型与答题模式,构思、手法类题型与答题模式,综合鉴赏类题型与答题模式,综述。

第一讲:如何读懂散文

所谓“读懂”就是明白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感悟,写了哪些内容。

一、片段阅读法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应把这一特点融入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形散”就是指文章的内容有多个。“神聚”就是指文章有一个核心、线索。

1、把散文所描写的片段、场景一一找到并归纳。如:写了哪些事件/写了哪些景物/写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这一板块的内容采用的多是记叙方式,描写一个个画面或场景故事。

2、比较找出各个场景片段的共同点、联系点。

如:都写了某一事物的什么事情/不同事件作者都体现出了共同的情感倾向/不同的景物都体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对这一共同点作者有什么感悟。

这一内容的概括主要从位置(每一片段的结尾)和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来入手寻找。

3、跳读全文,找出对片段之间共同点、联系点的相关评述。

如:相关的评论、抒情议论性文句。标志:我不禁慨叹„/让我领悟„/使我觉得„

这一板块的内容主要通过位置确定,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和最后部分。(卒章显志的模式)

小结:前两个步骤找到的就是散文的“形”,最后一步找到的就是文章的“神”,两者结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的概括归纳。

二、类型化阅读法

解读一篇散文,还可以从散文的类型去把握主旨。首先,要明辨散文的体裁,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阐明人生哲理。其次看话题,看作者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做阐发,还是就现实做联想。

1、从体裁看,主要考查三大类:

① 叙事散文:内容主要描述事件、人物活动,由事及理。

② 记人散文:内容主要记叙人物事迹,突出人物精神特点,由人及义。③ 写景散文:内容以描绘山川花鸟虫鱼等景物为主,由景及情。

2、从题材看,主要考查三大类:

① 咏史怀古:描写古人古事古迹的共性特点、精神品质、文化内涵,由古及今,对现实社会、现象、个人际遇进行比对借鉴或反讽。

②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物象特点,抒发感悟、感慨,由物及志,抓住物象与心态、性情的契合点生发感慨。③ 人生感悟:通常描述生活琐事,以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的手法,阐发生活中的哲理、顿悟。

三、文学主题阅读法

作家在创作时,往往喜欢写几个常见的主题,其实是文学中的几个母题。明确文学中几个常见主题,明辨文本中的意象指代意、寓意,把握中华文化底蕴,积累素材,是快速解读散文主旨的捷径。

1、抒发乡思乡情:

内容主要描写能寄托乡思乡情的事物,例如:月亮、故土或故乡的人事物(花草树、大雁、亲人、母亲)或故乡的土特产、特殊事物。

2、回归精神家园,文化的归宿:

内容意象,例如:南山、故乡、黄土、黄河、长江,或文学宝库中的一些经典意象(江南、鹧鸪、明月高楼)。

3、体现物质与文化的冲撞,表达物质与精神的取舍。

常见“城市”代表物质文明,一种浮躁、迷失的精神。“乡村”/ “原野”/“故乡”代表精神家园,一种质朴善良的民风民俗、本真的精神境界。

本讲总结:在这一讲中,介绍了三种阅读方法。第一种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法,完成这一方法,就可直接回答散文中关于内容与主旨的问题。第二、三种是解读主旨的捷径,但并不能适用于任何文本,只是做为第一种方法的辅助工具而适用。

第二讲:含义类题型与答题模式

此类题型着重考查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散文阅读的基础考查等级:理解。

一、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或体现作者观点的,或反映深层含义的,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字词。最后一种放在第三讲中细化讲解。

1、问题类型:某词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某句中的某词?/某词在文中有何含义?

2、词语类型:

① 代词:关于代词的理解是常考类型。根据代词出现的语法原则,对它的含义阐释应该在上文中找,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如:“这”,“那些”指的是什么?关于原因的概括,考“因此”。往往答案是对前文内容的一个概述归纳。② 名词或动词

这一类型词的考查要结合所在文句进行理解。A、注意分析词语之间的搭配,或词语的修饰成分。

B、对词语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形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C、对词语的引申义、隐含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去分析。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就是指下列三种类型的句子:①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②关涉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总结句、过渡句。③语约意丰,颇富言外之意的含蓄类句子。

1、问题类型:

某句话如何理解?/有何含义?/如何阐释某句话?/为什么说某句话,是什么含义?/某句话在文中有何含义?

2、句子类型: ① 揭示主旨类句子:

特点:抒情或评论式、慨叹式的文句

此类句子与主旨相关,往往是揭示主旨的文眼句,解答时应联系作者的情感立场作答。② 总结句、过渡句

此类句子的考查与构思相关,放下一讲 ③ 含蓄类句子

此类句子是考查的重点、难点。

A、明确含蓄的原因:句子含蓄,往往是因为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才使得句子暧昧不明。解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对症下药。比喻----找出本体与喻体,抓比喻的相似性。借代――找出本体与代体,抓借代的相关性。比拟――找出本体与拟词,抓比拟的相似性。反语――找准反语的讽刺性。

B、找准事物与事理的共同点、联系点。

若文句是对某一事物、场景的描述,要联系主旨,发掘事物与事理的共同相关、相似点,结合主旨回答。

C、联系前后相关论述,转换表述方式。

文句的含义阐释,往往能够在最靠近的地方找到,所以审题后,立刻回归文本,发掘前后文段的相关阐释句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找到后要进行自己的处理转换,把原文的句子调整成为自己的答案:否定表述转换为肯定表述,抒情方式转换为陈述方式。

本讲总结:含义类考查题型,因为关涉到具体文本,因此较难掌握规律与模式。理解又因人而异,因此答题较难有一个普遍的指导。但是无论是考词语还是文句,无论是什么类型,应明确一个总的原则:坚持主旨先行,联系上下文的观点。

第四讲:综合鉴赏类题型与答题模式

这类考查题型是对文章主旨、手法的综合考查,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等级考查,貌似难题,其实是纸老虎,往往拿分就靠此类题目。

一、问题类型:

文章有什么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体会某句话,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文章多次采用了某种手法,请在文中找出几个例子并进行分析。/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风格,请举例说明。/对文章的主旨或某个观点,你同不同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题型分类:

1、艺术特色类:

这一问题问得一般很模糊,不容易找到答题的立足点,碰到此类问题,一般从三个方向考虑:

① 语言风格:明丽、清新、沉稳、凝重或具有音乐美、韵律美等,可借用诗歌鉴赏的术语。② 修辞手法:应特别重视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反复、反语,并应明确它们在应用上的效果、作用。

③ 表现手法:一般常见的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2.手法分析类:

此类问题一般按照以下模式答题:

指出手法+文中例子+适当分析+手法的作用效果(对主旨情感的服务意义)

3、主旨归纳类: 此类问题的答题模式是:

通过描写/叙述/描述„„的内容,抒发/揭示/赞扬/揭露/抨击„„的情感/哲理/精神/现象。

4、体会感悟类: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现实事例,是跳出文本的考查,基本模式:

文中主旨/观点+文中的相关论述+自己的立场(同不同意)+现实中的名人名事

小结:这一类题型一般是散文阅读考查的最后一题,赋分值较高,虽然问题看起来较难把握,其实是所有阅读题中最容易拿分的。应告诫学生,此题千万不可开天窗放空。

第五讲:综述――做散文阅读的步骤方法

前四讲都是针对散文考查的题型细化讲解,这一讲是从阅读到做题的步骤整理。

一、跳读

1、定内容

对所给的现代文阅读文章进行大致的浏览,主要阅读文本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概貌。确定文本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这一步主要是明辨题材。

2、定文体:

通过以上阅读,要确定所给的散文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文体。不同体裁的散文,内容与主旨都有差异,确定文体为我们把握文章大意主旨指明了思考方向。

(这两点可结合第一讲“如何读懂散文”中的“类型化阅读放”进行理解。)

3、定重点:

跳读内容,可跳过的是叙述部分。从表述方式来区分,内容属铺叙、叙述的,都可跳读。但是表达上属于抒情、议论部分的,就要细读,切不可略过,应执笔在文本中划出,显著标识。

三、研读

1、定结构:

确定文章的线索、主要事件、人物。散文一般为:引入事物――展开――升华 小说一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定中心:

由文体特点、文章主要内容,来推知文章的主体情感或表达主旨,抓住景、物、人的契合点,从文本的标题、开头、结尾处寻找把握。

3、定特点:

主要是确定文本抒发主旨,组织内容上的手法特点。是写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或全文使用象征。

三、审题答题

1、审题干,定类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①定类型

审题干,明辨题目类型,分清题目是含义类型题(是什么?),还是构思手法分析类型题(为什么?),或是综合鉴赏类型题(怎么样?)

“是什么”要求是对文意内容的考查,答题时一定不要凭自己的主观去任意拓展、想象,一定要紧扣文本内容,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做答。

“为什么”类的题目,就必然拓展开去,只从文章中找是找不到的,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主旨、段落之间的关系,找出具体的手法,然后再回归文章的内容上来,记住不要只答手法而忽略内容,切记“手法永远为内容服务”。

“怎么样”的问题一定要区分命题人是给限定内容还是开放性较强,不要答非所问。②定区位

审明题干要点,提取了关键词后,应把所问到的词语、句子、段落还原到原文中,联系上下文得出答案。尤其是含义类型题,一定要还原后,在其所处的句群、段落寻找答案。(写景状物类散文,要突出把握它的修饰语。)

2、抓关键,定答案

①还原到原文,确定答案区间后,把关键词提取,组织好答案,注意转换表述方式:由否定到肯定,由抒情到陈述。

②根据题目类型,明确答案的要点,全盘考虑组织答案,不要漏掉得分点,也不要天女撒花没有要点。

③组织答案落实答案应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答案应是理论的提升,不可散文化、抒情化。

④陈述答案应注重条理性,应用小序号区分答案的要点,不可一勺烩。

第二篇:如何进行散文的教学

如何进行散文的教学

一、首先要掌握散文教学的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方法来表现的,是通过怎样的构思表现出来的,要让学生弄清楚情感是“怎样表现”的。

二、确定重点后,围绕着重点进行散文教学:

(一)在散文开讲之前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

(二)引导学生抓住文眼,理清线索,感受和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形散神不散。

(1)找文眼——文言一般位于文章开头或者结尾,文眼是组织散文结构的重要线索,它规定着散文的感情基调,透过文眼可以准确地掌握作者行文的思想脉络,了解文章的整体艺术构思,从而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我的心里颇不宁静”。

(2)通过文眼理清文章脉络关系。《故都的秋》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围绕这个文眼写了五幅秋景图,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散文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学习散文精炼、含蓄、形象、传神、优美的语言(语言美)。

第三篇:如何进行散文的写作 (500字)

如何进行散文的写作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其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这种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往往事倍功半。其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什么是散文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徐迟说:“文学作品,应该有思想。散文也不例外。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不到五百字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思想。抒情散文固然很多,写到这样的境界就并不很多。然而,这正是散文、抒情散文所应追求的境界。”“凡掷地作金石声的作品差不多总是包含着鲜明的思想、结结实实的思想。有闪光的思想之焦点,飞跃着不灭的思想之火焰的。”(《说散文》)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讯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出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引自《回忆高尔基》)杨朔的散文之所以写得那样好,原因之一就他“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告诉我们:“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他的名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都是诗意盎然之作,既是散文,又是诗篇。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

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鲁迅在《怎么写》中指出:“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冰心在《谈散文》中说:“散文比较自由”。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宋代大散文家、诗人苏轼在《文说》中说:“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应该生活化,生活也应该作品化,散文尤是这样。”(《怎样写好散文》)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美”,也是要求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运用的是散

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可以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行文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第四篇:散文教学

2017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参评论文

科:

语文

学校编码:

10A

论文编号(学会填写):

目:

雾里看“花”花在语 内容摘要: 摘要: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中领悟人生,理性思考,再者,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我将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关键词:学情、思考、分类、人文、情操、文学、导航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 作者姓名:张云香

通讯地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中学

编:

联系电话

单位:

手机:

***

是否同意转载或引用:是()否()

诚信承诺:此论文为本人撰写,非网上下载、抄袭、拼凑或重复参评

2017年房山区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参评论文

学 科: 语文

学校编码: 10A

论文编号(区教育学会填写):

题 目: 雾里看“花”花在语

内容摘要: 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中领悟人生,理性思考,再者,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我将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关键词:

学情、思考、分类、人文、情操、文学、导航

雾里看“花”花在语

摘要:从教十余年,自我感觉高中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从阅读中领悟人生,理性思考,再者,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模板。因此,在高中阶段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职责。我将结合课堂教学论述散文教学中所应关注的问题。

一、学生现状分析:

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不了解散文阅读的一般路径,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不能深入文本,感性有余、理性不足。

二、带来的思考:

为什么读不进去呢?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没有阅读习惯,一见到厚厚的书籍就绕着走,当然这类孩子也很羡慕和倾佩那些爱读书、学识渊博的人,但是自己在面对书籍的时候却是满心畏惧,因此书读得少,加之厌弃阅读,自然在阅读散文这样形散神不散的美文时,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个字“难”,对于这类学生深表同情,但是我们的教学是为了高考为了人生后天的阅读习惯服务的,而不是同情能够解决他们先天阅读的不足的,因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1、分类教学,目标明确 散文和诗歌、小说、戏剧的区别非常明显,即使是散文化的小说,和散文诗,也比较容易分开。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是区别于记叙文的关键,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有序教学。首先,按类型可以分为写景状物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叙事说理散文。其次,按类型分别教学,让学生知道每种类型散文的鉴赏方法,进而树立良好的欣赏习惯和答题思维,对以后变得写作也会大有帮助。

2、人文入脑海,心田开红花

散文是文学海洋中的一颗颗明珠,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驰骋联想的经典佳作,而这些作品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对我们学生后天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所谓的人文教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语文散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整合教材和学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自信,展现豪情,树立信念,获得感悟,确立高尚的人格。

3、情怀满心漾,情操尽升华 语文的功用之一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情怀,让语文真正地实现区分文人与一般人的功用。而在这过程中,散文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散文的情是指情愫,操是指思想。一篇好散文,它具备了细枝末节,具备了纵深横侧,还应该做到有感而发,动之以情。风花雪月,小景小情很难引起大家心灵的共振。而散文有了悲悯的情怀和大爱的气概,文字就会有质感,就会生动美丽起来。好的散文,它是作家心智和情思的结晶,他的每个字都是作家对日常生活历史的烙印和醒悟。那么在散文的教学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他们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所以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且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散文牵涉到爱国情怀、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共鸣。《荷塘月色》抒发了朱自清先生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蒋介石社会的统治黑暗和一心救国的爱国热情。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在黑暗社会中知识分子一心救国的热望,进而实现爱国情怀的教育。

4、文学味再升,文学修养再高

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文章的选择上要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类型散文的赏析、鉴别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资料,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文人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习之用,通过学习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中给与知识的普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文学味、文学修养的提升。

5、与时俱进话新闻,导航学习现高招

今天的语文知识涉猎面积广泛,唯有高度警惕,时时关注方能应对这巨新的知识的洗礼,唯有与时俱进方能方寸不乱,唯有时时关注国家大事方能教学不偏移。那么我们散文教学更是要有时时更新,处处改变方能应对这朦胧中悟人生的美文。现代社会,发展节奏迅速,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当先的先进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那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形势下散文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散文特性、引导性和辅助性的作用,要有效的嫁接新闻,体现散文教学的与时俱进,将社会的发展和教学仅仅的捆绑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用散文的学习解说今天的沧桑巨变,用今天的划时代的变化展现散文学习的技巧,进而提升自我。

第五篇: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摘 要: 散文阅读对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其语言优美、文体情趣高。如何通过有效的导问帮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培养语感、增加学文情趣、提高语文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分别从导问的“目的性”、“切入点”、“价值性”三个方面就教师与学生的不同的角度阐述如何落实有效“导问”,从而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散文教学 有效导问 目的性 切入点 价值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节课,老师提的问题不宜多,散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导出问题,启发思维,让学习的课堂成为活动的课堂,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课堂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难题。以四年级《三月桃花水》为例,我谈谈在这阶段实验中作出的尝试。

一、导问要有目的性

“如果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那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径,无论圆有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这个核心元素”。每篇语文课本、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文本与学生的解读。教师通过解读教材理解课程标准,同时用课程标准驾驭教材。而目标的设定最终能否达到,教学内容能否能完成,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否有效?这些都取决于课堂上教师导出问题的目的性及技巧性。

导出问题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到新知的学习和探究中,因此,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何时提问,怎样提问则是由学生思维和构建新知的进程决定的。总之,导出问题一定要体现目标性,一问到底或任意提问的课必定是低效课。有效的课堂应该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牵引着学生自主学习。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写景性散文,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自由学生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一个问题一条主线:“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篇的问题,整篇课文随手拈来,随处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而且使学生养成了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

二、导问要有切入点

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思维。如果提出问题的时机正当时,即问在思维的关键处时,则可能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学时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

比如在《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中,品读前后照应这一写法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领学生发现学习的“点”: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学习的指向性明确了,学生在品读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了解语言表达的意境过程中,就能更好地以读促悟,以读促思,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使学习语言、提高素养的效果最大化。

文本中还有许多“空白”处,哪怕只是一个省略号,都有可能蕴藏不尽的情感。如果能抓住这些运用的点,巧借空白,激发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悟,想中悟,写中悟,那么学生不仅品味了文本的美,感受了意境的美,而且在延伸拓展的写作训练中升华了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导问,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时间,不能任意打断、干扰、控制学生探究的思维活动,否则再好的导问也不能开出绚烂的思维之花,错失一次次发展和成长的机遇。另外,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输出信息,还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课堂提问,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及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层次,能促使教师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导问。通过这种更有指向性的导问,就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课上导出问题的指向必须明确,切入必须准确,它必须是能让学生有的放矢,又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问题,是学有所得,思有所获的问题。

三、导问要有价值性

孔子在《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里的“达”指结果,孔子强调“开”,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提问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得到某种结果,提问的价值就体现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而学生的这种思维过程应当在提问中得到展示。既然提问的目的不是得到答案,那么课堂提问就要增加提问的思维成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怎样的导问才能具有价值性呢?我认为,一节高效的课堂,其提问方式不应只是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决。如果这样,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不能真正被调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势必体现不充分。只有让学生也参与课堂提问,他们才能充分调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黄国才老师在《语文课》中巧妙地引用了教育家布鲁巴克的话:“让学生提问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生提问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他最疑惑的地方或是文中重要的句子,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共同探讨、解决。比如当孩子读到《三月桃花水》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桃花水“贵”呢,“贵”在哪儿呢?当孩子抛出这一问题后,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等途径,知道了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文中积极思维、大胆质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让多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体会与感受,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语文素养才能在不断学习中共同提高。

总之,散文也好,其他文本也罢,课堂教学导问的目的都是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有思维空间的问题里去活动、去探索,品读语言,感知语言的曼妙丰富,最后把一个个曲折的“?”拉直变成“!”,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黄国才.语文课[m].福建教育出版社.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际阅读素养框架下的我国小学阅读教学和测试改革的实践研究”(dha140324)成果。

下载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合唱教学

    如何进行合唱教学 合唱的意义和作用 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大量的二声部合唱歌曲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

    如何进行汉字教学

    如何进行汉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影响。课标中说,汉字是平面型方块字,笔画平行或纵横交错,多向展开;笔画种类繁多,组合式样丰富;......

    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2-侯逸云-成安) 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词汇量是制约外语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词汇教学既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

    浅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之我见 临河区园丁学校王丽荣 摘要:什么是写作?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是语言......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大全)

    如何运用反思与评价促进有效教学 1、明确反思的价值,了解反思的维度以及如何再教设计。 2、明确课堂评价的基本原则,了解课堂评价的维度。 3、根据学生评价数据,促进反思能力。......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赵智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

    关于进行“情境教学

    关于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教研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镇原县曙光乡寨地小学教师席浩平一、课题的确定、研究的目标、成果形式。 我在五年前就开始实验一种快乐教育方法......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一) 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