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企业对此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反映了当代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涵。它寻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包容、和谐统一。这种和谐和统一正是企业寻求实现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路径。它和企业管理的目的相吻合,企业也只有在和谐统一中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塑造人格的力量显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管理者、领导者存在着两种影响力:权力影响力和自然人格影响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人格影响力大于权力影响力。因此,丰富知识积累,加强自身修养既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把人文关怀落到实处的内在要求。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有爱人之心。人文关怀起源于儒家文化的核心忧患意识。仁者爱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根基。一个没有爱心的管理者根本不可能有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相对于制度来说,它是一种柔性的管理。这种管理的优势在于“以人为本”,强调的是通过对人的关怀,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要引入人力资本理论。积极推进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上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真正为员工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发挥和提高员工自身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要采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认同激励、公平激励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人文关怀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职工,相信职工,把职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职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职工主动承担的责任。其次,要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设。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让大多数人能遵守的制度,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之所以在中国千古不衰,正是建立在以家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破坏这个伦理秩序。同时,中国特色的管理也必须以“家宁”、“家兴”和“家顺”为特点。它不仅表现为企业本身就是“大家”、“厂家”,更重要的表现为东方管理具有更多的“情感”特色。企业成为员工情感交流和满足需要的重要场所。因此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精神为准则,纳情于理,移情于法,以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实际上任何管理都应当是三者统一,无非是各自的运作机制不同,各自的管理成本不同,由此引伸出不同的管理模型和体制。
人文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如果一个企业(团队)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普遍缺乏系统的敬业精神,那么就存在“失败基因”,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管理秩序的失范,使企业的凝聚力下降,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恶化。因此,人文关怀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深远意义与现实价值。去年,富士康接连发生员工坠楼事件,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近日,普华永道25岁美女硕士的突然
离世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有关她是否过劳死的争议还在继续,但如此高发的非正常死亡,着实引起了各界对于我国企业员工管理制度的质疑。
警觉和深思后,人们不难发现,在经济效益高歌猛进的同时,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难免会采用一些强硬的管理措施,给员工施加很多压力,并忽视了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的一些威胁。此外,在各大招聘会、宣讲会上,除了诱人的高薪外,总会看到一些著名的外企不忘宣扬一番企业的人文关怀。但事情往往是,员工进来后发现这些健康福利是虚设的,员工健康依旧得不到保障。比如,最容易生病的忙季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病,而一般的发烧病假是请不下来的,除非你当场病倒。一个项目完成准备休息时,第二个项目又开始了,有时想休假出国但得到的是老板„自己看着办‟的态度,考虑到自己的升迁、奖金、位子等原因不得不再次回到岗位上去。
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是急功近利型的,很少真正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职业心理以及情绪、承载压力的限度,包括身心压力最终导致的身心俱疲。这让员工感受到„以人为本‟是句空话,没有实际的意义。
难怪有人感叹曾经的礼乐之邦,数千载优秀的人文主义文化荣耀仿佛一夕丧尽,究竟是一次次激烈的社会“改造”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是“改造社会”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不该出现的历史伪命题?可悲的是,当有些人似乎对这些所谓的高谈阔论嗤之以鼻的时候,殊不知其自身正处于这“庐山之中”。
翻开《资本论》不难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整个现代生产模式的高度紧张、枯燥,也就是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者的异化,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自然人变成了机器人!
好的企业文化,制造不出来!好的企业道德,规划不出来!好的经济效益,设计不出来!当一幕幕惨烈的道德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时,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猛士。寻找员工素质失落迷茫之因,其实人为“改造”的理想才是问题之源;若聚焦在对资本的评价上,分析中国与外国盈利思维模式的区别,少有人能如当代中国人一般对资本如此推崇。
为此也有学者表示,类似富士康事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说,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应该给他们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涉及到他们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应该能够有人替他们说话办事,平衡劳动关系,尤其是在企业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等等领域当中,应当有人能够代表他们的利益主张,使他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和实现。同时更呼唤企业应该有更多真正的人文关怀。此外还有专家提出,像联想、大唐发电那样引进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建立EAP(员工帮助计划)心理服务,培养员工的现代心理素质,提高员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员工理性地对待改革、理性地看待社会、理性地面对生活、理性地面对得失。
其实,在笔者看来,内地的企业缺少的并不是健全的法制,人性化的企业管理机制,而是对于现行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力以及对这些落实的监督!当单个企业、一个行业、整条产业链长期浸润习惯了„GDP至上、销售额为王、利润称霸‟的发展轨道上时,一家企业从上到下很难跳出这样的思维模式。所以仅从口头上倡导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不够的。特别是当企业面对新情况、制定新制度新规定时,对员工的传达和解释必须同步跟上。就像一百年来屡屡有人提出改造国民性的方案一样,面对现实如何去改造企业的“国民性”,如何使现行的制度让员工生活的更有尊严将是大势所趋!
企业的人文关怀是企业的隐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种企业文化是不能复制的,甚至是无法模仿的。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虽然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渗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所变化,但基本传统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企业的人文关怀要立足传统文化,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思想的变迁,要吸取现代的先进的文化精华,结合自身的价值观点创造具有人文特色的企业文化。
60年前那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有其现实的必要性。30年前,决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奉为圭臬。这种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未来的三十年企业若也能真正把“员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也作为准则的话,或许赢来的不仅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可以预计,随着企业管理的完善,人文关怀的缺失这一状况将会得到改善。
广东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妥善应对近期劳动关系不和谐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肖志恒指出,近期,省委、省政府对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从检查调研情况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广大企业普遍拥护党委政府的决策,广东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取得初步成效。
肖志恒强调,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企业要把人文关怀作为改善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指导、执法监督、纠纷调处、公共服务职能;企业要切实承担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主体责任;工会要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代表者”; 劳动者要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守法理性、进取向上。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几个关系:一是正确把握依法办事与增强人文关怀的关系。当前加强人文
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广大企业要依法经营、依法用工、依法管理,自觉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正确把握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保障企业合法经营的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既要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各地各部门在调处劳资关系时,要坚持依法行政,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处置劳资纠纷,当好“调处者”角色,既要考虑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又要考虑企业的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实现劳资“双赢”。三是正确把握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关系。企业是用工主体,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首先是要增强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企业工会要不断提高组织水平和工作水平,组织和引导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更要引导职工理性表达诉求,积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企业和工会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性机制和良好氛围。四是正确把握应急处置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研究制订适应新形势的新举措,认真研究构建新型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
《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 解读
近日,广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这是广东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就《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羊城晚报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解读。
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分为10个部分29条,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指导意见》就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用工管理、协调处置劳动关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不同的角度对政府、企业、工会和职工四方提出了要求。
政府四个角色 要当好权益维护者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协调指导、执法监督、纠纷调处、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意见》中涉及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内容共15条,着重强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履行好四方面职能,当好四个角色。一要履行协调指导职能,当好制度制定者。二要履行执法监督职能,当好权益维护者。三要履行纠纷调处职能,当好矛盾纠纷协调者。四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当好服务提供者。《指导意见》明确,要推进配套社会公共服务,特别是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并要求各地加大投入,促进职工平等享有子女教育、住房、医疗、计划生育、治安等公共服务,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社会服务进厂区。
企业六个优化 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企业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着力做到六个优化。
企业是实施人文关怀的主体,《指导意见》以较大篇幅从多个层次对企业提出要求。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企业要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要求企业着力做到“六个优化”。一要优化管理方式。要以各种形式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要定期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加快建立职工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机制。二要优化生产环境。三要优化生产流程。特别是对于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一线员工,要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四要优化职工生活条件。五要优化职工教育培训。六要优化职工激励机制,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
工会三个要求 当好职工利益“代言人”
———工会要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当好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和“代表者”。《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工会组织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依法建立,扩大覆盖。《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吸纳职工参加工会。二是完善制度,发挥作用。《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选用和管理服务制度。三是履行职责,积极作为。《指导意见》明确,企业工会组织要敢于代表、善于代表职工的利益,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拓展职工发展空间。
职工四个提高 要主动参与合法诉求
———职工要主动参与,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守法理性、进取向上。
职工是人文关怀的直接受益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指导意见》的实施,将使《指导意见》得到更好的落实。职工要注重做到四个提高:要提高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要提高基本素质,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要提高法律素质,通过合法的渠道和方式表达诉求;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节和抗压能力。农民工还要积极参加“从农民向工人、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教育培训,享受公共服务,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生活方式。
四个原则
针对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上贯穿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既注重落实现有法律规定,又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将落实现行的法律规定作为对职工最大的人文关怀,作为改善用工环境的最重要举措。同时要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提升职工福利待遇水平。
二是既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企业合法经营。既考虑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合理诉求,又考虑企业转型压力和现实承受能力,强调依法保障职工的政治权益、劳动权益、经济权益、人身权益和培训权益,同时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是更大效益的投入,培育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既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要求企业在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工商联、企业联合会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引导作用,并且强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四是既注重应急处置,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强调及时妥善处置矛盾纠纷,要求研究制定企业民主管理、工资集体协商、欠薪保障等法规规章,并加快建立健全职工诉求表达、企业内部调解等长效机制。
背景
劳动关系不和谐引起决策层关注
近期广东发生了一系列劳动关系不和谐事件,引起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汪洋书记、黄华华省长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工作会、电视电话会并下发多份文件作出系列工作部署,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检查和调研工作。
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广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转型步伐加快,传统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对企业职工的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广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许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排头兵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劳动关系领域,职工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需求正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实现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生活正成为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取向和集体意识。主动适应这种转变,是对我省的重大考验,也是广东解决矛盾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契机。我省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现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既是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 6
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加快构建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二、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三、加强和改进企业用工管理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切实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把关怀职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生产经营和用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企业关爱职工,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要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现人性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引导企业规范管理,提高用工管理水平。
(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各地要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定期发布工资指导线和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指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开展协商工作。企业要把增进职工福利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
(七)推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按规定推行厂务公开、平等协商、职工代表巡视、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召开民主恳谈会、劳资协商会、职工议事会,保障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事项享有知情、表达、参与、协商和监督的权利。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处置机制
(八)完善职工诉求表达机制。各地要畅通职工诉求反映渠道,进一步完善12333、12351等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电子信息平台的作用,广泛收集职工意见建议,为职工提供咨询解答服务;企业要建立劳资关系协调互动平台,鼓励和方便职工理性表达诉求。
(九)健全企业内部调解机制。支持企业依法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选聘职工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员,提高企业自我协调劳动争议的能力。引导企业积极参加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区域调解机构在化解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行业、专业人民调解组织。
(十)建立劳资纠纷排查预防机制。各地要落实就业失业登记备案制度,开发劳动关系协调员和劳动监察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建立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实现对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和劳动关系状况,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十一)健全劳动监察和仲裁机制。各地要强化劳动监察体系建设,推动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依法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多元化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可采取在乡镇、街道设立巡回办案点和在企业设立集体争议仲裁庭的方式,就地、就近及时调处劳动争议。充实基层劳动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仲裁力量,落实经费,配齐装备,确保各类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和争议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十二)建立突发性事件介入处置机制。各地要制订应对劳资矛盾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预案,完善政府及时介入处置的程序和具体措施,提高应对劳资纠纷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十三)优化生产环境。企业要结合生产特点和保护职工健康需要,配置和完善通风、降温、防尘、防毒、降噪等设施,改善生产环境。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车间和生产线,要合理设计和布局,符合人性化要求,各项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十四)改进企业生产流程。引导企业加强生产技术改造,促进相关技术的深度应用,减轻职工工作强度。合理设置生产流程,科学定岗定额,鼓励多岗位轮换,减少重复机械操作,缓解职工生理和心理压力。
(十五)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规模,通过自建或租用等方式,为职工提供集体宿舍、夫妻房,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对自行安排居住场所的职工,企业可给予适当补助。要加强餐饮管理,定期开展餐饮卫生检查、职工评比饭堂等活动,提高职工饮食质量。
(二)全面落实法律法规。企业应依法保障职工的劳动合法权益,全面遵守劳动、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保护、工会组织、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执行工时管理、休息休假、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女职工保健和特殊劳动保护等制度。要切实维护职工经济权益,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要全面保护职工人身权益,规范企业内部保安队伍建设管理,杜绝打骂、搜身、性骚扰、限制人身自由等损害人格尊严的行为。要依法建立企业规章制度,规范用工管理。
(三)加强执法检查。各地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综合运用约谈、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企业清理违反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严肃查处恶意欠薪、逃避参加社会保险、不依法足额计算和支付加班工资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大法律援助化解劳动纠纷的力度,引导职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动纠纷,降低职工维权成本。8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监管、公安、司法、工会、妇联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四)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各地要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政策宣讲、专题座谈、流动宣传、印发普法读本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和广大职工开展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的法制意识,形成企业依法管理、职工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
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十六)依法组建工会组织。企业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最大程度地吸纳职工参加工会。完善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选用和管理服务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职工之家”建设和会员评议活动,保障会员广泛参与和监督基层工会活动。
(十七)认真履行工会组织职责。切实发挥企业工会表达职工意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作用,代表职工与企业协商,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指导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督促企业纠正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企业拒不改正的,由工会按程序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处理;依法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依法及时参与企业突发劳动争议的处理;协助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及时了解职工诉求,做好职工情绪疏导工作,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并及时向上级工会反映情况。上级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保障基层工会干部依法履行职责。
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十八)构建新型和谐团队理念。深化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职业道德先进典型,弘扬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风尚,构建诚信、和谐、创新的团队理念,让新型的和谐团队理念成为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规范。组织开展以“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为主题的活动,评选“爱企业优秀职工”和“爱职工优秀厂长(经理)”,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题推进班组文化建设,鼓励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增强团队协作,推动技术创新。把加强企业班组管理与工会“职工小家”建设结合起来,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十九)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各地要有计划地在工业园区(厂区)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性文艺体育活动,在农民工为主的社区(工业园区)建设社区图书馆,建立流动影院阵地,组织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鼓励企业根据用工情况,配备必要的文体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职工调节生活、放松身心。
(二十)倡导有情关爱。鼓励企业建立形式多样的职工交流和互助平台,开展帮扶活动和各类志愿服务,关心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关爱职工未成年子女成长,弘扬友爱、互助精神,引导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积极开展职工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让职工切实感受社会和企业的关心、关爱。支持基层和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在企业大力开展“青春健康教育”项目,在青年职工中广泛普及生殖健康知识。
八、拓展职工发展空间
(二十一)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企业应依法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职代会或工会组织要参与确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切实保障职工培训权利;要组织开展职工入职教育、上岗转岗、技能提升、思想道德等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民工“从农民向工人、从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教育培训,鼓励农民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与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十二)完善职工激励机制。企业要建立多渠道的职工晋升机制,帮助职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发现和选拔人才。健全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完善职工技能水平、工作业绩与福利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职工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对有贡献的职工,给予精神、物质奖励或提职晋级。
九、推进配套社会公共服务
(二十三)积极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10〕32号)的要求,尽快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做好户籍转换、土地流转、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迅速组织实施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办事程序,督促企业积极配合做好农民工入户相关工作,让农民工分享改革成果,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十四)促进职工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各地要增加公办学校资源,逐步将农民工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范围,鼓励扶持社会力量举办主要招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为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农民工提供保障性住房。加快完善医疗保障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方便职工就地就近就医。为农民工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网络向厂区延伸,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警务室或派出所,加强厂区内外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十五)推进社会服务进厂区。有条件的地方,要在规模以上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建立幼儿园、图书馆(室)、电影院、健身室等文体娱乐设施和场所,建立完善公交、金融、邮政等社会服务网络,为职工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服务。
十、切实加强对改善用工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把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细化工作措施,既依法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责,督促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又充分尊重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积极帮助企业提升用工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二十七)切实发挥企业党团组织作用。各级政府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支持不断扩大企业党团组织覆盖面,创新党团组织工作方式,加强企业党团组织与所在地各级党团组织的对接互动。要发挥企业党团组织作用,切实做好企业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合法权益,团结、依靠党团员和广大职工,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
(二十八)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全面推进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比,对生产文明、关爱职工、尊重劳动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十九)坚持正面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的重要意义以及先进事迹和典型,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十分注重加强对人的人文关怀,当然各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更是应尽之责。企业人文关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与企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员工管理的灵魂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伦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管理把人作为最根本的要素,主张人既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这是因为:第一,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是管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本是现代企业最具战略性的资本的观念。第二,以人为本强调了人也是组织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企业的目标除了获取利润之外,还要满足社会需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企业成员成长的需要。因而引导企业成员全面快速成长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第三,以人为本的“人”,代表的是全体企业成员。这其中体现出的精神实质是: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实现所有企业成员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以人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全面关注企业员工的各种心理动态
风云变幻的市场使企业倍感竞争的残酷无情,在对抗竞争的策略和行动中,企业又毫不保留地将竞争无情地由组织的金子塔尖迅速传递到金字塔基,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由自主地快了又快,空气中弥漫的竞争硝烟无时无刻不让人不感到竞争的存在。坚持以人为本,给予员工人文关怀,就是要通过科学地测量和分析,准确了解和把握不同员工、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正确地进行人力的配置和优化,更重要的是解决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员工心理问题,帮助员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员工心理健康。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员工心理管理,能够减少员工对组织的抱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各部门、各层次员工间的沟通;提高员工士气,改善组织气氛,降低员工的缺勤、离职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及时掌握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诉求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存在矛盾纠纷,这时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员工诉求表达机制来化解这些矛盾。员工诉求表达机制,应该是指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载体和渠道的总称。所以企业应该推进基层工会主席公推直选,增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开辟双向互动渠道,建立工会组织与会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处理好反映职工利益诉求与引导职工利益诉求行为的关系。抓住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职代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在职工利益诉求表达上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完善配套的机制,使职工的合理诉求得到切实落实。这样才能真正替员工着想,从而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维护稳定。
认真解决企业员工的各种具体困难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所以企业管理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把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摘要:西方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摇篮。
现今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方法都在效仿西方、学习西方。在基督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下,西方社会普遍推崇人的原罪说,“以制度来管理人”在西方简单而实用。而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来说,则强调人本善,仁者爱人。中国作为东方的代表又将如何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中,党团组织如何发挥作用,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进行人文关怀,值得思考和研究。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及缺陷。
(一)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受基督教文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思想的影响,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西方文化突出创新、张扬、个性独立,侧重理性的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给企业的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在决策方式上:西方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差距较小,上下级都将彼此置于平等的位置上,他们信奉“谁最了解问题,谁最有发言权”,管理者的决策风格多表现为个人主义。2.在管理理念上:西方文化强调“人本恶”,救赎是灵魂的归宿,所以西方企业强调以制度管理,主张不论亲疏、不分远近,一律统一于整齐划一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无“情”可讲,理性管理在其管理理论中占据绝对地位。不管是现代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福特的流水线管理,都强调制度化、标准化,主张管理与伦理分开。3.在管理模式上:西方文化渗透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因此管理模式倾向于变革,即管理的体制、理念及技术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动而变化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当今绝大多数的管理工具都是西方“原创”的,如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综合平衡计分卡管理等。4.在管理目标上:西方文化中最典型的特质是提倡个性自由,坚强独立,这一点在众多好莱坞影视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如影片《勇敢的心》、《拆弹部队》。结合在企业管理方面,则是管理者注重培养每个员工的独立创新能力,所以,管理目标也倾向于个人的工作绩效,以此来衡量员工个人为企业所做的贡献。管理者和员工都一致认为,工作绩效是靠个人努力奋斗得来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
(二)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的缺陷。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西方现代企业在管理上有许多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我认为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在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四个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西方的管理决策方式倾向于平等决策和经验丰富者的个人决策,其缺陷在于决策时主观性比较强,往往会出现少数人说了算的状况,难免会有以偏概全的情况发生,因此风险性较大。
2、理性的管理理念注重理性科学的管理程序,不会参杂任何情感在其中,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感情的淡化,在实践中也
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员工本身的忽视。管理者缺少对员工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和个人感情等方面的关心,很难最大程度地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之间只是简单的工作关系,这可能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也就难以形成团队协作的“合力”,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就是企业不注重人文关怀的最好例证。留不住人心,自然留不住人才。
3、如果一味地追求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则容易偏离正常的管理轨道,背离企业原先的核心目标。新的管理模式还没有适用或是被接受,原先的模式又被舍弃,极易产生较大的危害。如美国金融界的创新使金融衍生品横行世界,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随着现代企业内部分工日益精细,一味追求个人绩效的管理目标,会忽略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如今完成任何一项工作几乎都需要多名员工的默契合作,以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而不是一人的“独幕剧”,因此现代企业只有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团队理念,才能实现企业的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中西文化的大同将是现代企业正确的管理之道 东西方管理思想有较大差异,武断地说孰优孰劣是不负责的。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来源于西方,必然会“遗传”西方现代企业的基因,我认为只有将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使其本土化,才是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正确之道。
在我国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奉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
是生命”的金科玉律,催生了“华为”、“富士康”这些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之所以立于不败,不是靠垄断资源,也不是靠绝对的权力,靠的是高效率、高科技和体制、技术的创新,这些特质与西方现代企业无二。很多人对此表示,西方现代企业虽然是高效率的,却缺乏人性化,把人当成机器来管理。这话只能说是说对了一半,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近现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并非完全机械而冷冰冰的,也有暖色调的一面,比如员工带薪休假的制度就发端于西方,又如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工会也发源于西方。
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要求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企业和员工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员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时时充盈着感恩,充盈着无疆的大爱。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要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如果一味地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地遵循,必将陷入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中。倘若我们遵从“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那么杨利伟遨游太空的使命将成为遥不可及的一件事了。
鉴于此,我们要批判地接受和选择性地吸收,将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管理制度有效结合,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团组织如何进行人文关怀 企业设立党团组织是中国现代企业的一大特色。党团组织的作用说简单点说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胡锦涛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林左鸣总经理在集团2010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的工作,多为职工办事实、做好事,把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维护集团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我的理解就是注重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以人为主体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质,维护人的利益,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呈金字塔型,最底层为生理上的需求,依次向上是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顶层的工作,我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度是人文关怀的准则
现代企业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一切行动的准则。企业内部人文关怀的主体是员工,它是通过企业的制度和管理体现出来的,只有与时俱进地完善和丰富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人文关怀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他们既不相互对立,又不彼此矛盾,而是互依互存的一种关系。企业发展壮大是大家的共同心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相互关心、彼此帮助,形成了一个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为此,从党团组织角度出发就要从制度上保证员工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这类反映职工心声的工作不仅要有明确的制度,还要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突出抓好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利于员工立足岗位,心怀企业,真正当好主人。
(二)安全是人文关怀的保障
安全生产工作是人文关怀的保障,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零”的奋斗目标。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单位的财产安全为前提,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抓安全、搞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时时处处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为安全管理的对象不仅是物和环境,更重要的对象是
人。
也许有人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有具体业务部门来负责管理,党团组织无需插手过问。可我认为,安全生产是全员工作,单靠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那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去抓、去监督和管理,只能是舍本逐末、杯水车薪。我认为只要是涉及到人的管理就应有党团组织工作的空间,而且是“广阔空间,大有作为。”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在学习安全文化理念、法律法规等方面,完全有党团组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三)环境是人文关怀的舞台
一个整体和谐、氛围融洽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实力与形象的象征,可以增加企业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目前中航工业下属的许多企业已将厂区景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宣传主题之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特色产品贯穿在厂区的整体设计中,突出了企业文化。在宣贯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讲究以人为本,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考虑员工工作的舒适度,考虑员工工作的需求条件,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空间,把事做到他们的心坎里去。
党团组织不仅要大力参与到维护职工环境建设中去,为职工争得利益,还要协助维护好已有的良好环境。我公司在为青年职工建设单身公寓期间,党团组织就积极参与方案的设定和制度起草工作,广泛听取青年职工意见,为青年职工办了实事、好事。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到新建成的单身公寓管理中,为单身职工文明卫生住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充分关爱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我们在生产区域设立小型休憩场地,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在生活区域设置健身设施,为职工提供健身娱乐场地……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党团组织进行人文关怀的有效手段。
(四)情感是人文关怀的纽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既然让大多数人能够遵守,就必须具有人性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以“情”为特质,所以中国管理模式的成型,应当以理性为主,感性为辅,纳情于理,移情于法,建立“情、理、法”相统一的管理模型。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应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员工,相信员工,把员工所思、所想作为管理者决策的第一信号,把员工的情绪和热情作为是否实施工作的标准,进而把企业的目标化解成员工主动承担的责任。
正因为如此,党团组织要用情感纽带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倾听职工所言、关心职工所困、了解职工所思,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感恩之情化作回报企业的热情。党团组织要关心员工及其家庭成员遇到的紧急医疗救治、婚丧嫁娶、助学帮困以及日常生活出现的紧急情
况和突发事件等各种实际困难,要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提供各种帮助和服务。
(五)激励是人文关怀的动力
激励关怀一般考虑以下个方面:即物质性的激励(工资、奖金等),精神性的激励(评先进、模范等等),关怀性的激励(职工疗养、带薪休假),发展性的激励方式(培训、晋级等)。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大多把薪酬因素放在激励的首要位置,充分发挥收入的激励作用,可以打破传统的工资等级体系,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贡献,采取灵活的工资制度。这只是激励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党团组织还应注重发展性的激励。如为使优秀的人才尽快成长,党组织可以通过选拔领导干部,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团组织应关注青年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内部晋升和能力扩展的机会,为成长中的青年职工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使青年员工不断成长、成熟,并在企业内找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党团组织还可以在企业内开展一些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自觉把企业理念变成实际行动,变成工作追求,变成时刻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努力营造奋发向上、超越自我、不断进取的舆论氛围,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特别是对广大职工坚持做到“以情感人、以心暖人、以亲聚人、以理化人、以德服人”,我们一定能激发广大员工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快乐工作、多做贡献的工作热情,在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成就个人美好的人生。
第二篇: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
王晓佳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财会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定善和发展,我国灰多的企业逐渐建立了现代企iL制度,企:It面临着复杂的財务关系,所以財务益督问题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和迫
切。通过在企业的财务上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保企此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的健康发展。当一些企业在财务监督上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这 些问题的基站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监督存在问題措旅
现在普遍采用的现代企业制定,已经把资产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 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防止过高的生 产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保障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财务监督应运而 生。但目前众多的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都是偏重与外部监督.同时也 面临一些实际问题,亟待改进。因而对财务监督进行研究就成为我们 必须面对的问题。
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和完善财务监督的措施
一、现代企业内部財务监督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财务监督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自我 制约和自我调节内在机制,是企业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详细来说.企业财务监督包括下面这几点的重要作用:
1、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可以提供一个规范的过程来进行采 集、归类、记Sfn汇总,提供真实准确的企业的各种经营信息,同时还 能及时的发现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处理。所以,息的准 确性和真实性必须得到保证,为决策提供依据。
2、降低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
要想顺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企业得到顺利的发展,就要 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而:业财 务监督作为重要的企业内容管理部分.正是最有效和可行的一种 防范企业风险的手段。财务监督可以有效的评估企业风险.对企 业经营中潜在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在萌芽阶段消除企业的各种 风险,这是确保企业安全,降低企业风险的最佳措施.也是最为有效 的办法。
3、维护资源和财产完整安全
完善科学的财务监督体系课堂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物资的 采购、计量、财产验收等不同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保证 企业财产巨额资源的完整和安全,同时还能对各种损失和浪费现象进 行纠正,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4、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科学规范的财务监督.能够借助业务、会计、统计等各部门的有 关报告及制度规划,把企业的财务、生产和营销等不同部门的工作紧 密的链接在一起,从而促进各部门加强配合,把整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 出来.从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幵展。
一企各敗 �古#MlHl 腰
1、、会计信息失真。由于很多企业对于会计工作没引起足够的重 视,企业内部控制弱化管理松驰.财务核算不实,#i十工作秩序混乱,存 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2、费用支出失挺潜在的号损增加,造成企业报表失真,无法为会 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大量国
1、建立复合型财务监督单位。根据企业财务监督的不同主体, 可以划分为个人和组织两类。以个人为主体的监督单位应该包括不 同业务单位单位的工作人员,如财务人员、审计人员、业务人员和单 位领导以组织为主体的监督单位联合多部门共同组建,色
括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等等。只有组建复合型监督单位, 才能实施有效的财务监督。
2、建立完善的实惩制度。应该把财务监督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 与其财务监督工作业绩相挂钩。单纯依靠思想教育很难保证所有的 工作人员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必须要要对其工作给予契 惩。对于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个人或单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同时,对 于财务监督工作不认真和弄虚作假的,要严厉惩处,提高财务监督人员 工作的积极性。
3、完善监督范围。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企业的钱一物”,是 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财务监督工作中,除了重点关注资金的 流动.监督资本收支平衡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物的使用。很多企业的 财务监督工作中都忽视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生的元素就是物,包括 原料和物料,只有掌握了企业的物的使用情况,才能有效的控制企业的 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4、建立自我监督体制。由专门的财务监督部门复杂整个企业的 财务监督工作,监督其它部门的财务情况。同时,财务监督部门也是企 业的一个部门,财务监督部门的工作也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部分,也是 财务监督的工作对象。具有多重性的身份.其在生业内部扮演了不同 的角色,这就造成了财务监督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涉及到自身的利 益.会干扰和影响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为了避免出现财务监督 部门利己行为的出现要建立完善的自我监督机制,确保财务监翻们 的各项工作也都处于另一监督机制之下。
综上所述,为了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 财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发展 与财务监督的职能是相互依存的,其两者通过建立现代化企业的财 务监督职能、机制来统一管理企业。让企业能够始终保持着发展 的资本、改革的动力,不断的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更上一 层楼。
参考文献
⑴于宝龙.论企业財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经济研究导刊, 2010,(15).李越冬,干胜道.企业财务监督主体及内容研究——基于公司法 人財产权保妒的视角[J].会计之友(下旬刊)二010,(10).P]赵新甫.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完善会计监督的建议01.现代经济信
(上接第71页i
立性,真正发挥其内部监督的作用,规避企业风险,规范企业管遷为企 业增收减支,提高经济效益保驾护航。
总之,内部控制与其说是一套制度或一系列程序,不如说是一种理 念、一种意识。企业中每个人都是控制者,又都是被控制者,内音啦制 要由全体员工的一言一行来完成。因此内部控制要富有效果,必须把 工作重点落实到动态的执行过程之中,企业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 立起来的内部控制体系得以长期发挥效用的前提M业全体员工对 内部控制的深刻认识。如果仅为满足外部法规要求而盲目追求表面 效果的话·无论肺胃的内■制体系看起来有多么完善、多么健全,也 722011.息,2010,(22).只能说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和滥用。内控体系与企业运营的有 机结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只有从企业的经营目标出发,将 内部控制措施有机嵌入企业的曰常经营业务之中,才是内部控制的本 质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德敏编著:《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全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9年.[2]刘永泽、池国华编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指南》,大连出 版社,2011年.12
第三篇: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律顾问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有效参力师场竞争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本保障措—施。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对外经济联系日趋广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企业的目标,真正把企业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实行科学法策;推动依法冶企、强化内部管理;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经营风险,依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当前企业领导层亟待解决的问题。发达国家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她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推进并日臻成熟,对规范企业的组织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随着法制境的日益完善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早在198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厂长工作条例》就明确规定;“厂长可以设置专职或聘请兼职的法律顾问。副厂长、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法律顾问,在厂长领、导下进行工作,并对厂长负责”。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发挥了企业法律顾问的法律参谋、法律保障、法律培训、法律监督四项功能。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我国的企业法律顾问队伍也实现了由打官司、讨债向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建立企业法律机制转变;由被动、事后提供法律服务向主动、超前的法律服务转变;由缺乏有机联系的法律调整向综合的协调职能转变。特别是1997年,国家先后制定发布了《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这为现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今年年初,国家经贸委进一步确定了“九五”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目标,具体目标是:组织结构上,大型、特大型企业都应配备专职企业法律顾问并设立法律事务机构;中型企业应配备专职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内容上,应完成从事后处理向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的转变;队伍建设上,要建立一支10万人左右的素质较高、具有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专职企业法律顾问队伍。
第四篇:人文关怀
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论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关怀
通过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以主人翁的角度论述个人在工商管理学院所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第一次蒋院长在B308给新生交流会上的讲话,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的被认可。作为管理学院的学子,必须要有管理学院学子该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共场所穿拖鞋,必须要有昂首挺胸的自信精神。在大
一、大二的两年里,更多的感受到老师在精神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样感触很深的是陈延童副书记给贫苦生演讲时候用到的“经济上贫穷,精神、文化上的不贫穷”以及陈副书记在后来的就业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提升,一个成功的学院首先就应该承认它的学子,它的教师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生活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学院众多组织社团的欣欣发展充分表现了学院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另一个表现,极大的认可了学生在学院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发面所处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加强和改进,学院设有学生就业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必须承认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推动学院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者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现在的社会,想要追求个人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作羁绊,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学院尊重人的主体性,不仅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且放心学生的社团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服务,在经济贫苦生中,学院努力为学生争取贷款,争取社会资助来帮助经济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既守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解决了经济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安全演练等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物质层面,学院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努力争取更好的住宿环境给学子,在夏天开放本来给研究生上课的空调教室,甚至在教室处于非上课时间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使我们能够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想一个好的学院应该不仅仅只会传授好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院所形成的人文魅力。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知道、百度文库
第五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汉语中“人文” 的最初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礼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 体现一种人格、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精神。总体而言,“人文”是指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化现象之总和,含文明、文雅、精神教化之 义。
“关怀”常被理解为“关心”、“关爱”的近义词。在1987年版的《现代汉语 词典》中曾把“关怀”解释为“等同于关心”,实际上较“关心”而言,“关怀” 的程度更深,指向性更强,关怀者在关怀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真实感受和达到 的实际效果。「‘」关怀行为在被关怀者的接受和改变过程中实现,主要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真正接受,而不是把对方仅仅当作“客观数据”来 分析。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友善的“你一我”关系而非“我一它”关系;二是“动 机移植”,即“关怀者的关怀动机要流向被关怀者并使其受到影响”「2」关怀者不 一定要满足被关怀者的所有需要,但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使被关怀者接受、认可并产生效果。
具体讲,人文关怀是指“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 为精神内核,从人自身出发,切实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不断完善人的 个性与人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3」可见,人文关怀不仅 体现为一种精神,更侧重于一种实践,是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实施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爱行为,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其 一就目的而言,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是简单的“关心人”。它要求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高度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理性还要付诸情感;其二就内容而言,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具体、多维度的,集中表现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探求人的理想与命运等;其三 就方法而言,人文关怀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知识上进行灌输,还需要关注人 的精神状态和内在要求;其四就范围而言,人文关怀贯穿于社会理念、社会制度、教育过程、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归纳起来,人文关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方式去关 心、理解、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
2.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如何通过对人施加积极、正确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人的精神构建中发 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人类提供人文关怀的过程。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 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 实践活动。”[5」可见,作为一项精神事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 的契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人文精神所倡导的目标本质上一致:都是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性境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 格,从“人”出发进行一种人生教育或精神教育;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 境界和人文精神所关注生活的总体意义本质上一致:都充分体现出从“人”的内 在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个性、精神追求、内心需要和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其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人文精神相一致的终极价值:即“追求人生真、善、美 的境界,观照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6」从这种意义上 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4.“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助人自助”是指“个人、家庭、群体、社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的道路,也即是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反思自己,寻求改变,获得成长。”0}9}其内涵包 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助人和自助。简单来讲,“助人”就是给予别人帮 助,“自助”就是通过引导受助者本人挖掘自身潜能,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 自强”。“助人”到“自助”的过程,也如“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变化。也即,“自助”是通过“助人”需要达到的目标。
将“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着重把 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现代教 育理论认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的 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通过大学生主体认识、思考、实践后 完成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内化’心理过程”。「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 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助人自助”理念强调引 导和支持,主张案主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困境或难题,“社会工作者在整个 工作过程中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川这种“引而
不决”的理念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普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摒弃言之无物、空话大话的泛泛说教,在尊重学生兴趣、情感和己有经
验的基础上,适当举例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的价值 观和知识。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意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应提供一切有利资源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直接为大学生提供各 方面的服务和咨询。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心理、就业、人际、情感等方面 的问题,更要增强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解 决更多同类或更广泛的问题。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贝曾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要求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助”的同时,思 想政治教育者自己也要实现“自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者比学生的知识和阅历 都更丰富,但学习没有贵贱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和大学生互相学习、分享经 验,伴随着大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间不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 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 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忽视这种需要,心理和生活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 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完全的激发或发挥。同时,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 思想和观念无法做到整齐划一,需要也呈现出多样性。当前大学生是具有现实需
要的人。学者尚川教授认为,“学生主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重视;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强调单一的外部灌输,方法简单不具体,思维不灵活,习惯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