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
填空题
1、墨家的法律思想中,既有朴素的_平等_观念,又有主张君主集权的专制倾向;既反对宗法等级的“_礼治_”原则,又主张新的官僚等级制,具有矛盾性。
2、洪仁玕认为_法制_是立国的根本,他的经济法制观具有较强的_资本主义_成分。
3、急进民主派是指“_五四_”前后,在中国思想界、文化节出现的一种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有_陈独秀_、李大钊、_鲁迅_、胡适等。
4、子产 “_铸刑书_,即把新制定的“_刑书_”铸在铁鼎上公布,这事中国法制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
5、李斯的法律思想深受_法家学说_尤其是_韩非_法律思想的影响。
6、在法家看来,“_好利恶害_”、“_趋利避害_”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7、韩愈的法律思想是以反对_佛_、_道_,恢复_封建正统_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_仁义_为宗旨。
8、在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_洪秀全_和_洪仁玕_。
9、玄学家从“_无为而治_”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_烦法酷刑_,主张_法贵简贵无_。
10、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_朱熹_,他被称为“_集诸儒_之大成者”。
11、在法家看来,“_好利恶害_”、“_趋利避害_”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12、韩愈的法律思想是以反对_佛_、_道_,恢复_封建正统_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_仁义_为宗旨。
13、在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中,在法律思想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首推_洪秀全_和_洪仁玕_。
14、玄学家从“_无为而治_”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_烦法酷刑_,主张_法贵简贵无_。
15、宋代理学代表人物很多,其中在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_朱熹_,他被称为“_集诸儒_之大成者”。
16、道家在理论上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以“_道_”作为其理论思想的核心,二是强调“_法自然_”,即人必须顺从自然的制约。
17、玄学是盛行于_魏晋_时期的一个哲学学派,玄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激扬了_法律虚无主义_。”
18、沈家本根据传统儒学中的“_仁政_”观,认为刑罚应实行_人道主义_。
19、心学是宋明_理学_中的一个派别,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王守仁_。20、法家的先驱人物为_管仲_、_子产_与_邓析_。
21、_1851_年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_太平天国革命_。
22、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是(张之洞)
23、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4、急进民主派是指“_五四_”前后,在中国思想界、文化节出现的一种思潮,他们以《_青年杂志_》等刊物为阵地,对封建专制发起冲击。
25、改良派的变法主张体现在改革方法上,就是废除_君主专制_制度,实行_君主立宪_制度。
26、“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27、28、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以_缘法而治_的“法治”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而汉初推行黄老“_无为而治_”,对巩固汉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起到巨大的作用。
29、墨家的法律观是以“_兼相爱_、_交相利_”为核心的。
30、董仲舒提出了“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的理论体系,使_儒家_思想上升为官方的指导思想。
31、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三:“_天人合一_”的神权法理论;_阴阳五行说_以及_宗法思想_。
32、《唐律疏议》的规定:“_德礼_为政教之本,_刑罚_为政教之用”标志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成熟,礼法结合基本定局。
33、以周公为代表的“ 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意味着 神权 的动摇。
34、墨家以 墨翟 为创始人,是反映 小生产者 利益和要求的学派。
35、太平天国的刑罚主要有 枷、杖 死刑三种。
36、黄宗羲的法律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_民主性_精华,因此人们往往将其与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卢梭 相比拟。
37、沈家本认为在适用法律时,也必须贯彻 统一、平等 的原则。
3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周公)。
39、王安石“三不足”变法理论指(天人了不相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40、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李世民)。
41、“竹刑”的作者是(邓析)
42、前期法家提倡(变法)。
43、儒家“德治’论的内容包含(德刑并用,以刑辅德、注重教化,以德去刑、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44、墨翟认为法源于(天志),它具有赏善罚恶的功能。
45、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
46、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47、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制定宪法,设议院、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的宪政方式)。
48、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礼不下庶人_,_刑不上大夫_”。
49、律学原本是汉代 经学 的一个分支,在晋代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法律史上具有特色的_法律注释学_。
50、洪仁王干的主要著作有《资政新篇》、《立法制喧谕》等,这些著作所包含的法律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打上了资本主义的烙印。
51、反映孙中山法律思想的著作主要有《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
52、梁启超认为,“救亡图存”是变法维新的出发点,变法维新是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
53、理学产生于宋代,其代表人物中最有影响的是_朱熹_,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
54、在春秋时期的法律思想中,最有时代特点的是主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变革的革新思想,其代表人物有_管仲_、_子产_和邓析。
55、玄学家从“_无为而治_”的政治思想出发,反对烦法酷刑,主张_法贵简贵无_。
56、_儒家_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其创立者为_孔子_。
57、在中国近代革命者中,_孙中山_与_章太炎_的民主革命思想最具有代表性。
58、孟子始终以_孔子_的继承者自居,孟子的思想包含着_民本主义_、_限制君权_等积极因素,但同时对强化_封建纲常_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9、从汉代开始,学术界就将战国时期主张“_变法_”、倡导“_以法治国_”的人士统称为“_法家_”。60、唐初“安人宁国”的方针,在司法方面的表现,就是要求司法官吏_慎刑恤狱_,谨防冤滥,_务求其实_。
6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学派中,最主要的学派有_儒_、_法_、_墨_、_道_四家,尤其以_儒家_对法律的影响最大,而对法律论述最多、研究最透的则是_法家_。
62、_春秋战国_时期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是以关于“_道_”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63、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的_夏朝_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继其之后,中国奴隶社会又经历了殷商和西周两个王朝,直到_春秋战国_之交才转入封建社会。
64、神权法思想在_西周_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为对商朝灭亡作出解释,同时加强统治,新的统治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_以德配天_”说。
65、中国古代法律观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与_祭祀_、_战争_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66、儒家伦理法具有以下特征:世俗性、_宗法性_和_广泛强制性_。
67、宋代理学把封建伦理所提倡的“_三纲五常_”视作“天理”,认为只有遵循“天理”才能达到至善的人性,即“_存天理_,_灭人欲_”。
68、礼法之争是指在_清末修律_过程中,顽固坚持保留传统礼教的“_礼教派_”与主张依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原理改造中国法律的“_法理派_”之间的争论。
69、沈家本是_法理派_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按照西方法律模式与_法学原理_改革中国法律的思想。
70、白居易从_儒家_传统立场出发,极力主张为政宽简,清廉简直,奉法爱人,提振纪纲。
71、中国早期法律观首先表现出直观、_呆板_的特性,青铜时代的人们只知有“_刑_”而不知有“法”。72、判断题
1、玄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激扬了法律虚无主义。
正确
2、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最早的、未受任何外来思想影响的启蒙思想家。
错误
3、《庄子》将《老子》的“无为”之道推向虚无的极端。
正确
4、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平民与贵族平等适用刑罚的第一人是商鞅。
正确
5、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正确
6、律学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兴起于汉代。
正确
7、明清启蒙思想家中,第一次提出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法治主张的是黄宗羲。
正确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法律学说的思想家是周公。
正确
9、张之洞是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领袖人物。
正确
10、在天人关系上,刘禹锡不同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正确
11、壹法是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之一。
正确
12、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中对法的概念,国家与法的起源等问题论述较多的是章太炎。正确
13、黄老学说的“无为”即宣扬无所不为。
错误
14、秦始皇推崇道家严刑峻法的主张。
错误
15、王守仁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
正确
16、道家最早提出了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正确
17、董仲舒在先秦儒家“五伦”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套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错误(三纲五常)
18、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男尊女卑。
错误(嫡长继承制)
19、中国古代的神权法思想目的在于神化王权。
正确
20、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
正确
21、儒家的法律观包含重视德治的内容。
正确
22、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
正确
23、《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政治经济纲领性著作。
错误(后期)
24、“法理派”的法律思想是激进的。
错误
25、“竹刑”的作者是邓析。正确
26、沈家本的刑法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重刑主义。
错误(轻刑主义)
27、秦始皇推崇韩非轻罪重罚的主张,并在秦律中将“以刑去刑”的思想具体化。正确
28、向秦始皇提出“焚书坑儒”建议的是法家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韩非。
错误(李斯)
29、“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推崇的行动纲领。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0、儒学是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学术。
错误(理学)
31、先秦儒家主张重德轻刑。正确
32、董仲舒利用“天人合一”说来论证宗法等级制的必要。错误(阴阳五行说)
33、黄老学派的主张体现了先秦儒、法、道三家法律思想的综合。
正确
34、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中,对法律问题论述最多、涉及面最广的是黄宗羲。
错误
35、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正确
36、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错误
37、儒家对周礼的态度是完全继承。
错误
38、“道德论”的提出者为韩愈。
正确
39、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了类似于近代“罪行法定主义”观点的思想的是刘颂。
正确 40、首先提出德刑并用,以刑辅德思想的是孔丘。
正确
41、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庄子》。
错误
42、提出建立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是孙中山。
错误
43、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是礼法结合。
错误
44、在前期法家中,慎到以“重势”著称。正确
4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政治经济纲领性著作。错误
46、严复是我国第一个系统整理与研究中国法制通史的法学家。错误
47、张之洞主张的“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即学习“西法”中一切先进的东西。错误
48、孙中山“五权宪法”的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民生主义。错误
49、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提出了类似于近代“罪行法定主义”观点的思想的是刘颂。正确 50、春秋时期“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是管仲。错误
51、墨家法律观的核心是兼爱。正确
52、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充’的思想家。正确
53、标志着中国古代礼治法律化已接近完成的著作是《贞观律》。错误
54、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正确
55、道家反对一切违反自然的人定法。正确
56、玄学基本上是法家思想的新发展。错误(道家)
57、墨家组织的成员多为隐士阶层。错误(小生产者)
58、对于治理国家,唐初统治者主张礼刑并用,轻罪重罚。错误?正确
59、法家提出的口号是变法,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错误(法治)
60、中国近代变法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西化的过程。正确 61、道家认为,“道”是支配一切的主宰。
正确
62、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天法”的论述和实施中。
正确 63、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儒家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
错误(教化作用)管仲强制 6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被广泛传播是在1900年以后。
正确
65、继承孔、孟重德轻刑的思想,提出“德主刑辅”治国方略的是朱熹。
错误(董仲舒)66、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应是先有“法”后有“律”。
正确 67、理学主张法治优于人治。错误(人治优于法治)68、69、70、71、72、单选题
1、墨家的法律起源论是(壹同天下之义)。
2、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而著称的是(慎到)。
3、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特征有(义务本位)。乐观性
第一性
功利主义
义务本位
4、玄学是盛行于(魏晋)时期的一个哲学学派。
5、首次将“刑书”铸在鼎上,公布成文法的是(子产)。
6、理学的价值在于完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7、汉朝初年,统治者奉行的是(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
8、中国早期法律观念中的“礼”是由(祭祀活动)而产生的。
9、对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孙中山首先注重的是(民权)。
10、早期改革派中,关于变法的方式方法,(龚自珍)主张“仿古法而行之”。
11、为了论证“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12、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的人是(孙中山)。
13、法家提出的口号是(依法治国),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心。
14、唐初统治集团立法的指导方针是(安人宁国)。
15、“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是(墨翟)提出的。
16、“中华民国”这一词的发明者是(章太炎)
17、商朝时期,请示上帝并传达上帝旨意的人被称作(卜、巫、祝)。
18、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的思想家是(荀子)。
19、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最先提出了“自然”的概念。20、“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是(董仲舒)的主张
21、“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权能分治)。
22、康有为在其重要著作(《大同书》)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改造方案。
23、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势)。
24、宋代理学的奠基人是(程颢、程颐)。
25、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的思想家是(商鞅)。
26、引经断狱,以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第一人是(董仲舒)。
27、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黄宗羲)。
28、先秦后期的儒学泰斗是(荀子)。
29、孔丘的法律思想以(“仁”、“礼”)为核心。
30、“法理派”法律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1、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
3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魏源)提出的。
33、梁启超曾七次上书清光绪帝主张变法维新,以1894年的(公车上书)最为著名。(康有为P245)
34、夏、商的法律思想是(“天命”、“天罚”)。
35、墨家把(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称为人民的“三患”。
36、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论战。
37、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沈家本)。38、39、40、41、42、多选题
1、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
2、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3、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林则徐)。
4、急进民主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
5、晋代著名律学家是指(杜预、张斐、刘颂)。
6、曹魏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
7、集中反映道家法律思想的代表作是(《老子》、《庄子》)。
8、洪秀全的法律思想包含(西方宗教迷信、中国古代“天命”神权观念、农民的平等、平均思想)。
9、王守仁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申明赏罚”的刑罚思想、区别对待的执法思想、以“保甲”、“乡约”正风俗)。
10、在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近代中国革命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中山、章太炎)
11、玄学是以研究(《老子》、《庄子》、《周易》)而得名的哲学学派
12、晋代著名律学家是指(杜预、张斐、刘颂)。
13、早期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龚自珍、魏源)。
14、法家提出的司法主张是(明法、任法、壹法、从法)。
15、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16、唐初“安人宁国”方针在司法方面表现为(慎刑恤狱、谨防冤滥、务求其实)。
17、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君权神授,法自君出、“三纲五常”的立法、司法原则、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春秋决狱”的司法主张)
18、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思想界发生的两大变化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的形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兴起)。
19、在董仲舒的理论中,“三纲”的内容主要包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0、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与旧民权主义相比(新民权主义强调“主权在民”、新民权主义主张“直接民权、新民权主义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虚伪性)。
21、法家把法解释为(法是民众的行为规则、法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成文命令、法是确定等级名分的制度、法是关于赏罚的规定)。
22、儒家“ 治”的内容主要有(以“五伦”为中心、以家族为本位、以等差为继承)。
23、子产铸刑书及其产生的争论的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使过去的礼、刑分立走向礼、刑统一、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否定和限制了贵族的法定特权)。
24、中国古代法律观念的源泉主要有(祀、戎)。
25、春秋战国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影响最大的学派是(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6、后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
27、立法原则法家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立法原则包括主要有六个:顺天道、因民情、随时变、遵事理、量可能、务明易。
28、在所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近代中国革命者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孙中山,章太炎)
29、“明德慎罚”中“慎罚”的主要内容有(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30、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
31、法家提出的“任法”即要求有法必依。法家认为(任贤、任智、任私)是对司法的最大破坏。
32、(何晏、王弼)是“正始玄风”的主要人物,魏晋玄学的创始人。
33、管仲把(礼、义、廉、耻)视为“国之四维”。
34、管仲与儒家的“礼义”区别在(管仲强调礼义的强制作用、儒家强调礼义的教化作用)。
35、洪秀全法律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在(皇权思想、等级特权思想)。
36、西周的“以德配天’包含两层含义,分别是(求上帝保佑、动摇了神权)。37、38、39、40、41、42、简答题
1、简述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
1、“逢变局须变法”的变法主张。
2、务实学、倡实务的实用主义路线。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行动纲领。
2、儒家省刑慎罚刑法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
1、视不仁不义为最严重的犯罪。
2、重德轻刑。
3、恤刑慎杀。
3、法家立法论主张的立法原则有哪些?
法家立法论主张的立法原则有:
1)顺天道。2)因民情。3)随时变。4)遵事理。5)量可能。6)务明易。
4、《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德主刑辅,以礼率律的思想。2)维护封建皇权的思想。3)等级特权思想。4)宗法伦理思想。
5、法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强调法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一切一断于法
2.注重实力,倡导以奖励务农、参战的途径来富国强兵
3.强调君主专制,鼓吹集中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权于专制君主手中 4.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历史进化观作为其“法治”的理论基础 5.使用统一的基本概念、范畴
法家以耕、战为杠杆推动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改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6、试概括早期改革派形成的原因。1.世界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
2.西学的渐进。3.时局的逼迫。
7、唐律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思想的?
1.准五服以制罪。
2.维护父权即家长权。
3.维护男权主要是夫权。
总之,唐律维护宗法伦理,将人们以亲缘、性别、年龄等因素严加区分,在家庭中也确立等级界限,表现出突出的家族主义和浓厚的伦常色彩。
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
“以德配天”——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夏朝、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是君权神授说。认为“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该思想的提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2、
第二篇: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和“无为而治”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百家争鸣”,其中在法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
3.()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4.法家提出的“壹法”是指统一立法权、统一()、统一人们的思想。5.董仲舒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并用阴阳学说来加以阐述,形成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论。
6.在“三纲”当中,最重要的是()。
7.贾谊法律思想的特点是()。
8.秦朝推行法治的主要表现“()”。
9.陆贾的《
》一书,提出了“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理论。
二、选择题:每题三分(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在括号内,注意其中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多项选择)
1.《老子》提出的“三绝”愚民政策是()。
A.绝圣弃智B.绝贤去能C.绝仁弃义D.绝巧去利 E.绝智弃愚
2.庄子的虚无主义法律思想主要是指()。A.主张“隆礼重法”,教化和刑罚并用 B.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C.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D.主张“有治人,无治法” E.主张上至君主下至百姓无所作为
3.对老子“无为”思想的陈述正确的有()
A.理论根据是“道”
B.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
C.劝统治者少干涉,不作为
D.使民众“无知无欲”
E.使民众有所作为
4.先秦法家中,提出了法势术相统一的“法治”思想体系的是()
A.商鞅B.申不害C.慎到D.韩非 5.法家“法治”理论的奠基者是()
A.申不害B.慎到C.韩非D.商鞅
6.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
A.法具有强制性和制裁性
B.法是“天志”达到的体现。
C.法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
D.法具有等级性
E.法具有合情性、适时性
7.下列哪些法律思想是贾谊所主张的()
A.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 B.刑无等级
C.以秦为鉴,“以民为本” D.主张削藩,维护中央集权
E.礼义为先,礼法结合
8.东汉的“国宪”是()。
A.《新语》 B.《论衡》 C.《白虎通义》 D.《淮南子》
9.下列哪种观点是董仲舒提出的()
A.人性恶 B.人性善 C.性三品 D.好利恶害
10.仲长统变法改制的内容主要有()。
A.废分封,行郡县
B.恢复井田
C.更化论
D.恢复肉刑
E.恢复死刑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 1.事断于法:
2.事统上法:
四、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2.简述法家的“法”的作用。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老子对儒家、墨家、法家的批判。
第三篇:《中国法律思想史》(专科)作业三
《中国法律思想史》(专科)作业三 第 1 大题:(得 16 分)是非题.(应得 4 分,实得 0 分)在天人关系上,刘禹锡不同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4 分,实得 4 分)明清启蒙思想家中,提出“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说的是王夫之。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4 分,实得 4 分)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最早的、未受任何外来思想影响的启蒙思想家。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4 分,实得 4 分)玄学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激扬了法律虚无主义。
是
正确答案 是.(应得 4 分,实得 4 分)对于治理国家,唐初统治者主张礼刑并用,轻罪重罚。
是
正确答案 否
第 2 大题:(得 20 分)单选题.(应得 4 分,实得 4 分)玄学是盛行于()时期的一个哲学学派。A.B.C.D.战国 秦汉 春秋 魏晋 否 否 否 否 否
正确答案: D.2.(应得 4 分,实得 4 分)主张“道统论”的是()。A.王弼 B.C.D.鲍敬言 嵇康 韩愈
正确答案: D.3.(应得 4 分,实得 4 分)首创“九卿议刑”制度,要求慎狱恤刑的是()。A.B.C.D.秦始皇 刘邦 李世民 杨坚
正确答案: C.4.(应得 4 分,实得 4 分)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A.B.C.D.张居正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正确答案: B.5.(应得 4 分,实得 4 分)对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孙中山首先注重的是()。A.B.C.D.参政权 创制权 民权 政权
正确答案: C.第 3 大题:(得 24 分)多选题.(应得 6 分,实得 6 分)王守仁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因地制宜的立法思想 “申明赏罚”的刑罚思想 区别对待的执法思想 以“保甲”、“乡约”正风俗
正确答案 A.B.C.D.2.(应得 6 分,A.《论语》 B.《周易》 C.《庄子》D.《老子》正确答案 B.C.D.3.(应得 6 分,A.何晏 B.嵇康 C.阮籍 D.王弼
正确答案 A.D.4.(应得 6 分,A.慎刑恤狱 B.谨防冤滥 C.宽猛结合D.务求其实正确答案 A.B.D.5.(应得 6 分,实得 6 分)玄学是以研究()而得名的哲学学派 实得 6 分)曹魏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有()。实得 6 分)唐初“安人宁国”方针在司法方面表现为()。实得 0 分)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A.B.C.D.浓郁的法治色彩 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强烈的民主性 明显的不彻底性
正确答案 B.C.D.第 4 大题:(得 30 分)简答题.(应得 15 分,实得 15 分)《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德主刑辅,以礼率律的思想。2)维护封建皇权的思想。3)等级特权思想。4)宗法伦理思想。
参考答案:
1)德主刑辅,以礼率律的思想。2)维护封建皇权的思想。3)等级特权思想。4)宗法伦理思想。2.(应得 15 分,实得 15 分)唐律是如何体现宗法伦理思想的? 1)准五服以制罪。2)维护父权即家长权。3)维护男权主要是夫权。
总之,唐律维护宗法伦理,将人们以亲缘、性别、年龄等因素严加区分,在家庭中也确立等级界限,表现出突出的家族主义和浓厚的伦常色彩。
参考答案:
1)准五服以制罪。2)维护父权即家长权。3)维护男权主要是夫权。总之,唐律维护宗法伦理,将人们以亲缘、性别、年龄等因素严加区分,在家庭中也确立等级界限,表现出突出的家族主义和浓厚的伦常色彩。
第四篇: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三(6)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题1分
1.《唐律疏议序》中提到“(),刑罚为政教之用”,体现了唐律中儒法合流的思想。
2. “道统论”和“天刑说”是()提出的。
3.柳宗元在()中,阐述了他的“天人不相预”的观点。
4.“刑、礼、道迭自为用”的学说是唐朝时()提出的。
5.()和丘濬的法律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发展的概况。
6.王安石的“三不足”理论的内容是:(),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7.耶律楚材的()和《陈时务十策》,实际上成为当时立法的指导原则。
8.金世宗认为“(),即是宽政”。
9.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提出了批判。
10.“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提出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括号内)
1.晋代律学家()从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
A.张斐 B.刘颂 C.杜预 D.鲍敬言
2.韩愈的圣人“制刑”的法律观的依据是()
A.“君权神授”说 B.“名教出于自然”说 C.性三品说 D.“阳德阴刑”说
3.“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是()的观点
A.白居易B.柳宗元C.韩愈D.柳宗元
4.使儒家思想真正牢固地获得了独尊地位的思想家是()
A.王安石B.丘濬C.张居正D.朱熹
5.()意味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完成。
A.儒学B.道学C.“法治”思想D.理学
6.下列属于王安石作品的是()
A.《日知录》 B.《临川集》 C.《太岳集》 D.《西游录》
7.金世宗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趋时更新B.慎行“议亲”,“议贤”
C.宜时便民D.整饬吏治
8.持“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观点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王夫之C.魏源D.梁启超
9.中国近代史上()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A.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B.地主阶级改革派C.太平天国领袖D.资产阶级改良派
10.魏源与龚自珍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封建专制的抨击B.广收人才C.因势变法D.赞赏西方政治制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其全部选出并把它们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以下哪些法律思潮出现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独尊儒术,罢黜百家B.宣扬“自然无为”的玄学思想
C.法律注释学的律学思潮D.反神权的法学思潮
2.下列哪些著作是专门注释晋律的()
A.《泰始律》B.《律本》C.《晋书》D.《律表》E.《律例》
3.下列哪些法律思想是《唐律疏议》中的()。
A.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B.封建纲常的法律化 C.维护等级特权
D.刑无等级,一断于律 E.轻罪重罚
4.韩愈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圣人制刑和天刑说B.德礼为先,辅以政刑
C.使“下者畏威而寡罪” D.理大罪,赦小过 E.秋冬行刑
5.朱熹以前的“德主刑辅”论的特点是()。
A.针对不确定的社会全体成员B.在时间上,德先刑后
C.以“德”为宗旨,以“刑”为佐助D.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以“德”去“刑”
E.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以刑为主
6.“审刑名”的司法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A.谨慎适用罪名B.克服“独断”,“偏听”
C.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D.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
E.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
7.宋明时期的改革家主要有()
A.魏源 B.王安石 C.张居正 D.范仲淹E.柳宗元
8.下列各项属于黄宗羲“法治”主张的有()
A.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的兴利除害
B.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
C.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力
D.立法必须“天下为公”E.立法必须体现出人人平等
9.下列哪些作品是魏源的()
A.《古微堂集》B.《海国图志》C.《圣武记》D.《日知录》 E.《孔子改制考》
10.下列人物不属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法律思想代表人物的有()
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张之洞 E.康有为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
1.“文约而简直,听省而禁简”:
2.“师夷长技以制夷”:
五、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晋代律学的特点。
2.简述朱熹的“德礼政刑”,“相为终始”的思想。
3.简述王安石“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主张。
4.简述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
第五篇:中国法律思想史演讲稿
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明朝之所以没能好好的治理,是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开始的。
2.“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
对于学校功能、作用的看法,是黄宗羲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说:“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明夷待访录·学校》,以下只注篇名)这就把学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清楚了。学校不仅是养士的地方,还要让“治天下之具”都出于学校。天下的大是大非,不是天子说了算,而是公之于学校。两者的意见相冲突时,以学校的意见为准。
3.“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 东汉的时候,全国有大学生三万人。他们议论国事既尖锐又深刻,不替既得利益集团开脱。当时的高干们都很怕被他们议论。宋代的时候,大学生们跪在国务院门前,击鼓请愿,要求正直的李纲同志出来主持工作。
4.“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 太学祭酒,即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由货真价实、数一数二的学者而不是靠抄袭论文评上教授职称的“学术混混”担任,其地位和宰相同等,每月初一,他都要给包括皇帝在内的中央领导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同时对政府的失误提出批评,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舆论监督的职责。需要说明的是,赋予学校一定的政治功能,不等于学校“政治化”,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粗略地说,学校“政治化”有两种情形:一是荒废学业,天天搞运动,学校沦为政治斗争的场所和工具。其二,运动是不搞了,但没有学术自由,一切按“最高指示”办,用黄宗羲的话来说,就是“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知识分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丧失了对权力说不的勇气,学术沦为政治的附庸和婢女。
5.“一方之财,自供一方”;“一方之兵,自供一方”
目的是将中央的财权和军权分派于地方,用扩大地方权力的措施,减少中央集权之弊。
6.“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我们出来做官,是为天下百姓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一人服务;是为万民苍生工作,不是为一姓一朝工作。
7.“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
有的人说:“臣子难道不应该与人子一样吗?”“不是的8.“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治理天下,就像牵拉大木头一样,前面的人出力喊“耶”,后面的人就要跟着出力喊“许”,君主和臣子,就是一起拉木头的人啊!如果手不拉紧绳索,脚不踏稳地面,在前面带路的人(指君主)只是在嬉戏,而在后面跟随的人(指臣子)还认为是对的,那么就会荒废了牵拉木头的工作。
9.“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如果出仕成为了君王的臣子的人,却不能以天下大道为行事准则,那么也不过是君主的仆妾罢了;但如果是能够以天下大道为行事准则,那就可以算是君王的帝师挚友了。
10“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其实天下的安定混乱,关键不是在于皇室一姓的兴亡,而是在于千万百姓的忧患安乐。
11.“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法愈疏而乱愈不作,所谓无法之法也。”
“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所谓“天下之法”,是为天下人民谋利防乱的公平之法,而 “一家之法”,则是专为帝王一家谋私利的专制之法。
黄宗羲所谓 “藏天下于天下者”,一方面包含着天下是人民之天下,应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另一方面则包含了治理天下之法为万民之公法的思想。
由于立法是为天下之人而不是为君王自己,法并不是君王拿来对付老百姓的,而是协调百姓之间的关系,共求大利,所以不须将法律弄得十分细密严苛,只需简约明了即可。这一法治环境就显得十分宽松和谐,因为它不是建立在君民对立的基础上,而是体现了两者根本利益的一致。
12.“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三代以下之法,一言以蔽之,是一个私字,是为帝王一家立法。法是君王拿来维护自己一家的利益、对付臣下和百姓的工具,因此,越是细密严苛,对君王就越有利。但这一做法只是君王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这个一家之法是建立在君民对立、为君王一家牟利、损害百姓和天下之大利的基础上,其法越是细密严苛,这种对立状况就越是剧烈,所以黄宗羲说,天下之乱就生于这一非法之法中。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是乱世之源的说法,是对传统法家思想的彻底摒弃。
13.“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
考“治人”“治法”之说,倡自荀子。《荀子》书称:“有治人无治法。”② 论者以为,荀子的这一论断与黄宗羲的“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恰好构成反命题,二人的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并非如此。
何谓“治法”?何谓“治人”?荀子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③ 又说:“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④ 可见,“治法”,即“良法”。具体所指,便是荀子、黄宗羲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法”、“三代之法”、“天下之法”。“治人”,即“君子”,或者说,指有德有能有位的人,亦即黄宗羲所说的“能治之人”。⑤荀子之世,去古不远。他总结三代至战国的历史经验,认为三代有圣人创制之“治法”,又有“治人”来实施这种“治法”,故而天下大治。战国之世,天下大乱,问题不在于没有“治法”,而在于缺少“治人”。所以,他说:“三代虽亡,治法犹存。”⑥ 因而,致治之方,不是“急得其势”,重新立法,而应急得其人,充分发挥像他那样的“大儒”、“治人”的作用,切实贯彻执行三代之“治法”。
黄宗羲意识到,他生活的时代与荀子之世已完全不同:“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⑦ 他的结论是:“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⑧ 这里的“无法”指无“治法”,或曰无“先王之法”、“天下之法”,有的只是专制君主的“一家之法”,这是一种“非法之法”。他指出,在“非法之法”的桎梏下,即便有“能治人之人”,也难以有所作为。因此,黄宗羲疾呼,当务之急是恢复先王之“治法”。
荀子在“治法犹存”的时代重视“治人”,黄宗羲在“治法”“荡然无具”的情况下强调恢复“治法”。这两位相隔1800年左右的思想家从思路到结论都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和发展的。
首先,他们在治国先应有“治法”这一点上相同,只是荀子认为,三代“治法”在他的时代原本就存在着,黄宗羲则看到他的时代全无“治法”,须先一一恢复之。
其次,他们关于“治法”的价值标准是一致的,都推崇三代“先王之法”。
最后,他们还都认为,“治法”须得“治人”才能发挥作用。黄宗羲说,有了“治法”之
后,“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⑨“其人是也”的“人”,指“治人”。有了“治人”,“治法”才“可以无不行之意”,达到良好的实施状态。荀子也曾说,“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⑩ 两人说的是一样的意思。
梨洲所抨击的不是倡言“有治人无治法”论的荀子,而是死抱着1800年前的“有治人无治法”这句话不放的与他同时代的“即论者”。用时下的话语来说,这“即论者”就是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者、思想僵化者。其《明夷待访录》之旨,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荀子的“治法”与“治人”思想进行了新的阐释,以解决时代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提出该设想的原因:
封建社会里,充斥着崇拜上帝和皇帝的迷信,维系宗法、强行族权、重视血缘的偏私,讲出身、凭门第、定尊卑的特权
君权是罪恶之源,是祸乱之本。君主自私自利,将天下视为自己的私产,无情的剥削,压榨民众。
黄宗羲认为君主应是为天下人兴利除害,而不为自己谋私利的恢复宰相,以分君权
贤明的宰相,倘若天子之子不贤,尚能以之补救。明太祖废除在想的制度是腐败的开始,宦官控制了入阁大臣,入阁大臣无法起到宰相的作用,宦官攫取了宰相的实权,导致了朝廷黑暗。所以,只有加重相权,才能避免朝廷的黑暗,是国家更加的安定。
学校议政,以限君权
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应当是表达民意、议论朝政、帮助天子治理天下的机构。应当继承东汉、北宋时期太学生议论和干预国事的传统,提高学校的政治地位。
君主应定期亲临太学,体察民情、听从劝谏
地方分治,以治集权
分封制不利于中央政教通达与地方;郡县制易造成天下征伐不息
倘若在边境重地设立地方分镇,可以克服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弊病,对内可以促进发展,对外足以抵御防患,而且有利于防止君权的过度膨胀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君臣共治,以弱君权
天下之大,非君子一人所能治理君臣应当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黄宗羲反对将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反对君主独断专行,强调君与臣应当相互协作,共同向天下人负责。大臣不可以只向君主个人效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本质共同点包括:
1.“经世致用”思想:
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现实问题.针对明代八股取士,读书人只知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情况,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主张“工商皆本”.明末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明末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影响: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2.君主批判思想:
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的危机,他们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影响:以顾,黄,王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