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历过程 体验收获(我讲我的数学故事)[最终版]
亲历过程
体验收获
我讲我的数学故事
从参加工作到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春秋,暮然回首,感慨万千,在新课改之前,我的教学死气沉沉,墨守陈规、循规蹈矩,有时也反思自己,为什么我的数学课堂没有一点生机,我开始翻阅大量的数学资料,想从资料中寻求答案,可适得其反,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仍旧是老样子。我百思不得其解,正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新课改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校园。我有幸参加了昌吉州“发展性有效评价的研究”,自参加课题以后,外出学习的机会多了,听专家的讲座的机会也多了,因此我对新课改下的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慢慢的领悟了。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改变,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回顾三年多的课题实验工作,我感叹更多,点滴做法涌上心头。子课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路走来,我学习着、探索着、总结着、收获着。
记忆犹新的是:我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实践应用”活动中,我执教——人教版第十二册《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了解后,开始写教案了。
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自己分析,解决有关圆柱体的实际问题。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准备:包装好的圆柱一个、剪刀。教学过程: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顺序和以往经验一气呵成的结果,为了体现我们的实验专题,在课前让学生包装圆柱,课中推导圆柱表面积公式及做练习时都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就这样,我的教案设计的初搞完成了。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到了试教的那天,我校数学老师去听课,我就按照设计好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看起来都顺利完成,还没做练习题呢,下课铃声响了,就这样有头无尾的结束了这节课。课后,通过老师们的建议和自己的反思,分析之后我明白了:我只考虑到怎样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反复不断地分析重复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不但自己教的很累,而且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
由此,进行第二次备课,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重新审视,明确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圆柱进行了包装,请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给大家介绍一下包装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说包装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各部分特征,并亲自体验了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过程,从而为求圆柱表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推导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设问题:你知道包装这个圆柱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想一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出每一步计算的小标题。先找一生板演,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做。等大家都做完了,就让板演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再让与他思路不同的同学到黑板前边演示边说,并把有关圆柱侧面积展开图片贴在黑板上。随后又用课件演示了圆住表面积展开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和设计过程,老师的演示过程总结出圆柱体侧面积与表面积计算公式,再让学生区别侧面积和表面积,我随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展开自己的包装盒,观察、叙述展开的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很自然地推导出圆柱表面积公式,使学生认识到立体转平面,形变量不变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及分析能力。)第三环节,请同学们带着公式,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出示三道练习:
1、劳动课上,同学们给五根廊柱刷油漆,柱高3米,底面周长0.5米,刷漆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圆柱形状的油桶,高1.5米,底面半径0.3米,做这样的一个油漆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3.一个圆柱形状的笔桶,高30厘米,底面直径8厘米,10个笔桶约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十平方米)
(设计意图:
1、这几道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不仅让学生会直接运用公式,还要会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灵活的应用公式。
2、区别三道题所求的表面积有什么不同,应该求哪部分表面的面积。3.区别三道题最后的得数是否取近似值。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对待。)
第四个环节: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已经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请举例说明。关于圆柱体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看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的更好。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举例,开阔视野,进一步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第二个问题,设疑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处处观察圆柱体为后面学习体积、容积打下基础。)
经过这次教案的修改,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更加清晰了。再次试讲不在本校,而在县三校,且要求先上一节二十分钟的微型课,众所周知,我们在昌吉州只听过一次微型课,也没尝试过,真让人心惊胆颤,加之那么多老师来听课,此时的心情七上八下,硬着头皮上吧。
通过课前说小专题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感觉比上次好多了,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重难点突破,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就结束了。
课后评委们作了精彩的点评,有的说: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但教的味还是太浓,把学生的能力估计的太低;有的说:有时偏重自学,没有引导,有时刚放开自学,不放心,又收回;有的说:重难点突破的不深,不到位,待进生会更差;有的说:两极分化严重,评价语也很欠缺、很贫乏等,要求修改教案,第二天再上一节课堂实践课。进行第二次教案修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老师巡视,随机点拨,留有充足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汇报时,深追问:每一步为什么这样计算,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第三次试讲,整节课让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通过让学生亲自包装,亲自展开圆柱的表面,亲自测量,确实让学生明白了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从已有知识引入新知识,从而推出圆柱侧面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在推导方法上关注了多样,在计算方法上也关注多样及优化,回答问题时,先由待进生解答,再由优等生去补充解决,这样既照顾了后进生,也发挥了特长生的优势,带动了中间生。
课后老师们再次总结性点评:有的说: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说:重视在练习中发挥了老师的指导作用,练习题的设计针对性强,在层次上由易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还要深挖教材,该细讲的地方要细讲,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做,思维连续不断且有创新。
总之,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课题的引领,我真的很荣幸成为课题中的一员,自参加了课题研究,我进步了,我成长了,在一次一次课题研讨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思路也变的比以住更宽了,经历了这么多苦与乐,我由衷地说: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才能迅速进步,课题研究给我更多的机会,每次的听课,交流活动,平时的教学,我都会写出反思。我相信:在今后的校本课题研修中我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坐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这条铺满艰辛的课改道路中一步一步,卓有成效的走下去,因为我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二篇:勇于挑战 收获成功(我所亲历的教育故事)
敢 于 挑 战
收 获 成 功
我与二年级学生的教育故事
安徽省固镇县仲兴乡中心学校
石
博
邮编 233712
电话 ***
在到学校上班的路上,我在想:二年级乘法口诀的学习已经快一个月了,还有几位同学口诀背诵得不熟练,怎样才能让学生熟记呢?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背起了乘法口诀,几乎是一口气背完了45句的口诀,心想,达到这样的程度应该叫熟背。于是,在早自习课上,我说明了熟背乘法口诀的标准,要么至多在30秒内背完,要么老师说一个数,你能快速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如24,对应的是四六二十四,或三八二十四;再如36,对应的则是六六三十六,或四九三十六(因为我在教学5、6的乘法口诀时,发现几个同学已经学会了7的乘法口诀,于是我让全班同学都要自学下半学期才能学到的7、8、9的乘法口诀,在家长和班里几位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下,他们全都自己学会了,只是还有少数同学口诀背诵较生疏)。为了激发孩子们熟背口诀的热情,于是我提议:谁敢与老师比赛背乘法口诀。嗨,你别说,还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方子浩首先举手,于是,我请了一位同学做裁判,还没等其发出口令,教室里就响起了“方子浩,加油!方子浩,加油!„„”的鼓励声,这说明孩子们是想让他们的同学赢的,其实他们不知道,就是不给方子浩加油,方子浩也会“赢”的。听到加油声,我面露“不悦”,现在的孩子何等的聪明,看到我的表情,马上转而为老师鼓劲:“老师,必胜!老师,必胜!„„”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我高兴地又是鞠躬,又是夸小朋友们懂事,又是手舞足蹈,摆出了没有比赛就已知道肯定会胜利的架势。看到此情此景,方子浩“傻”了,心想:“这下完了,我这不是自找没趣吗,背口诀熟练程度怎么能超过老师呢?我这不是拿着鸡蛋硬往石头上碰吗?”(课后我与方子浩交流,他还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这个孩子非常勇敢,有很强的自信心,明明知道比不过老师,此时此刻也要“硬撑”下去。于是也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边向同学们敬礼,一边两手各伸出两指,呈现出挑战成功的姿态:“耶!”。我能看得出,同学们仍然暗暗在给方子浩加油。这时裁判说:“预备——开始!”“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这样就赛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方子浩“赢”了(其实他背诵得确实很熟),我与他只差两句而“败”下阵来。老师带头为他鼓掌,我说:“同学们,方子浩真了不起,刚学乘法口诀,背口诀的熟练程度就超过了老师,我太‘惭愧’了。你们知道老师背乘法口诀背多少年了吗?”有的说“一个月”,有的说“三年”、“十年” „„“其实,你们说的都不对,老师背42年了,我8岁上二年级,今年50岁了,50 – 8 = 42,整整背了42年那,还不如方子浩学一个月乘法口诀背诵的那样熟练,方子浩真是神童,你们说应该给他什么奖励?”“背诵大王”。孩子们兴奋了,有几个同学当时就表示:“老师;我下午就与您比赛。”“老师,我明天与您PK”。“老师,我后天向您挑战”。这正是我预设中想要达到的效果。我表扬了他们的自信与勇敢精神,“只要下功夫去理解,然后熟记于心,每个同学都会超过老师,到时候,老师我拜你们为小老师。”此刻我转向方子浩,甜甜地喊了声:“小方老师,您太令老师佩服了!”只见方子浩满脸的不好意思,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
一、要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标的深入实施,我们的教育要真正转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不能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停留在口头上,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根据情境,没有情境要创设情境,加强挑战精神和自信心的培养。在我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服输的场景,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可能完成,但也要大胆去尝试,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总结教训,跌倒了爬起来,再勇敢前行;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不断总结经验,擦亮自信的眼睛,品偿胜利的喜悦,再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一所学校“狼群雕塑”底座上的一段文字说得好:“东方是‘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而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西方是‘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世界,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是‘羊’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是“狼”的教育,培养出的人应有狼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永立世界潮头。
二、要善于保持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低年级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断激发,使之一步步发展壮大。教学实践证明:你给孩子们一点点“阳光”,他们回报的就会是令你感动的“灿烂”。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师生、生生之间的比赛,小组之间的比赛。对获胜者要不惜表扬的语言,变着法儿进行奖励,对失败者更要帮助寻找原因,鼓足勇气再战,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这样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天性就会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安徽省固镇县仲兴乡中心学校
石
博
邮编 233712
电话 ***
第三篇:我讲我的故事
我讲我的故事
——做一名微笑的使者
吴怀丹 新课程让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际,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信任是心灵的交互,情感的融合,爱心的共浴。新课程信任每一位教师,也信任每一位学生。因此,我们要笑对新课程,这样,才会充满自信。
我深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教师应成为微笑的使者,因为微笑是产生课堂磁力的源泉。微笑会给自己和学生们带来活力四射的春天,会给教育带来生机与灵感,更会让参与教育的人享受到绿色的恩惠。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最缺失的便是师生之间情感与态度的交流。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我们作为教育者,实在应该好好地体味这一句话,更应积极地行动起来,解放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广下,我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改下的课堂应是多维互动、心灵对话的家园,而不应仅是教师们展示授课技巧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了情感交流,这个课堂家园就会破碎。
本学期我本着这一原则,在学部举行的一人一课的展示课上我充分挖掘了孩子们的潜能,起初在选材上我着实有些为难,六年级的孩子要想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针对这些考虑,我设计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
我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过生日这一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小熊的生日宴会开始学习在画图文件中对图片进行的“选定”、“复制”、“粘贴”、“剪切”等操作,随着情节的深入,孩子们对操作的学习掌握得很好,但对情景却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笑着问孩子们:“今天的内容你们喜欢吗?”孩子们平静的说:“还行吧,老师!”看到这里,我感觉孩子们不很喜欢这种方式,看来我得想想办法了。
第二种设计出自一位孩子的想法,有一天上课,一位六(1)班的学生在完成了我的任务后,偷偷地玩游戏,我定睛一看是“植物大战僵尸”,我火冒三丈,这还了得,开学时明文规定不能玩此类网络游戏,我正要伸手把他揪起来,但转念一想,微笑着转声问他:“你在玩什么,这么开心,告诉老师也高兴高兴!”孩子大胆起来回答道:“老师,这是最新一款的”植物大战僵尸”啊,要是我们的课堂里有这个该多好啊!”
孩子的一句话,给了我无穷的灵感,是啊,我何不把戴夫请进课堂呢?既可以解解孩子们的馋,还可以开发他们的潜能,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就有了这第二种设计:
我以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画面导入,以完成戴夫的任务为主线引导孩子们来学习在画图中进行“移动”、“复制”、“粘贴”等操作,而在学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中,我又通过情景的设置让学生想办法找到复制、粘贴的多种方法。
情景如下:
眼看着僵尸的队伍一下子庞大起来了,你的战略图布置好了吗?有孩子禁不住着急起来,“老师,我们的向日葵种植太慢了!”“老师,我们的武器还没来得及部署呢?”我适时地说:“你们不想找到更快的方法吗?”
孩子们立刻议论起来。
片刻,角落里有孩子举手了:“老师,我找到的复制粘贴的快捷键了。”我夸奖这个孩子“不发言则已,一旦发言必将一鸣惊人”,并请他说说自己的操作。这时又有孩子举手了,说找到不同的方法了。此时的课堂,学生已抢着发言,抢着交流方法了。此情此景,怎能不令每一位执教者激情澎湃?
你看,老师给了学生创造的舞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就会频频闪现。看他们一个个洋溢着快乐的脸庞,正是他们快乐学习的见证。作为老师,我也为他们的成长而激动,我也伴着他们的进步而进步。因为他们的快乐,所以我更加得快乐。把微笑带进我们的课堂吧,因为微笑会让每一个人享受人文教育的阳光,更会让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文素养、张扬人文精神。唯有这样的课堂,我们才能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是不是按照学生思维来思考教学了)、童年意识(是否把学生提出的稚嫩问题和“天真”想法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了),直到敬畏生命。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才能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符。
教学是师生共鸣的一个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深刻的心灵体验。老师应该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受之中体会到怎样才能高效地学习,轻松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互相体验着情感绽放的快慰,共同欣赏着心灵礼花的绚烂。我们在教学的互动共振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将被动的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活动。这样,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更能在有限的教育时空中体验到知识获取的过程就是个体生命成长的过程。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家园是温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家园中的主人。一个平凡的老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会展开富有诗意的课堂家园。
第四篇:我讲海尔故事
不久前,有机会参观了海尔工业园和科技园,又有幸听了谢经昌教授精彩的讲课,海尔人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优质高效的管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海尔,随处可见两幅标语,即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把这种文化深深的植入了自己的工作中。
下面我来讲个故事:17小时将海尔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曾接到许多消费者的反映,说普通冷柜太深了,取东西很不方便。在2001年“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上,迈克突发奇想,能否设计一种上层为普通卧式冷柜,下面为带抽屉的冷柜,二者合一不就解决这一难题了吗? 冷柜产品本部在得知迈克的设想后,四名科研人员采用同步工程,连夜奋战,仅用17个小时完成了样机。不但如此,他们还超出用户的想象,又做出了第二代产品。在当晚的答谢宴会上,当这些样机披着红绸出现在会场上时,引来一片惊叹声,接着爆发出一阵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冷柜产品本部本部长马坚上台推介这一工商互动共同的结晶,并当场以迈克的名字为这一冷柜命名。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如今,海尔集团的营销执行能力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而海尔的强势执行力就是来源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企业文化。
海尔的服务理念: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用户永远是对的,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对内是“一票到底”的流程,对外是“一站到位”的服务,一站到位式服务,让您处处感受家的方便!97年夏天,海尔空调在北京市场上卖得火的不得了。为了向北京市民兑现海尔24小时之内空调要安装到位这一句承诺,海尔调集青岛有100名安装工,租专机去北京安装空调。他们如果是乘去北京的特快列车,就兑现不了24小时之内空调安装到位。所以这100名安装工租专机到北京安装空调,就是为了兑现这个信誉。“你和用户的心越近,你和竞争对手的距离就越远。”海尔人说:“我们和竞争对手不但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海尔人用真诚买回了非常多的用户,也让他们的业绩在中国家电行业遥遥领先。
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优质的服务是壮大客户群、拓展市场的锐利武器。所以我们物资公司全体员工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发动,将优质服务视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将优质服务推向制度化、长效化的管理轨道,进一步健全完善优质服务管理体系。推行星级服务达标管理,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人一岗代表物资公司形象,一言一行事关物资公司声誉”,全体员工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弄清为什么要优质服务,为谁优质服务,如何优质服务,把“要我优质服务”转化为“我要优质服务”。认识优质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使优质服务的标准由“客户满意度”转变为“客户忠诚”,周到,热情是服务的基本要求,但服务是全方位的,优质的服务不仅仅表现为微笑服务,快速服务,它不是市场营销或客户服务哪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到全程全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深刻认识“服务品牌”理念的真正内涵,“服务品牌”是个大课题,大课题离不开小举措,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客户心理,抓住细节,小事“细”做,常事“新”做,难事“巧”做,小服务里也能做出大文章。
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优质服务年我为党旗增光辉”、“优质服务从我做起”、“规范化服务窗口”建设等活动。我们盘山友谊物流中心的市场正在加紧建设中,结合我们人员紧缺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成立“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自愿者义务服务队”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力度,让客户满意、放心,全面实现优质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海尔的故事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到这里了,希望能从中得到些启迪,服务是一种承诺,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就摆在每个员工面前,希望每个员工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以崭新姿态、全新面貌展示公司形象,能为树立服务赢得信誉的思想,为我们物资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我亲历的中国改革的十个故事
高尚全:我亲历的中国改革的十个故事
作者简介:高尚全,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1982年起任国 家体改委处长、副局长、中国体改研究所所长,1985-1993年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从1999年起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一、关于企业自主权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1956年发生的。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发表了我一篇文章叫
《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当时用了一定的自主权,现在看来这个说法有点保守了。企 业应该要有完全的自主权,但是在当时提出一定的自主权,也是非常不容易。当时为什么 考虑要写这个文章呢?计划经济体制它的弊病不是现在才暴露出来,在1956年的时候就暴露 出来了。因为计划经济是高度集中的体制,是审批经济,什么事情都要经过政府审批才能 干,没有政府审批你就不能干。当时有几个案例,我记得非常深刻。
一个案例是,我在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沈阳有两个相邻的工厂,一个叫沈阳变压器 厂,一个叫沈阳冶炼厂,这两个都是政府行政主导,变压器厂需要大量的铜,由主管的一 机部从云南等地调到沈阳。冶炼厂生产的铜由冶金部从沈阳调往全国各地。一墙之隔的两 个厂由于行政主导,没有市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就是这种体制,企业没有自主权。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案例,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要买鼓风机,当时还没有 空调,企业因为没有权买鼓风机需要打报告申请。经过7个部门审批,最后一个部门批下来,夏天已经过去了。这是我经历过的两个故事,觉得不改革不行了。
我经常会思考一些问题,一机部开会的时候问了一机部招待所,我说你们今天住了多 少人,他说住了1400多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因为企业没有自主权,没有任务了要找部 里,没有原材料了要找部里,没有电了要找部里,什么都要找部里。企业那个时候就要“ 跑部钱进”,部里谁管呢?部长那么忙不可能管。我在文章里面写是“小二当家”,管事的 是小二,科里没几个人要管全国,怎么管的过来呢,管不过来。这样子引起我写了一个调 研报告叫《企业要有一定的自主权》。文章提出:“中央集权过多了,企业自主权过小有 什么弊病呢?第一,给国家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第二,限制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第三,助长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事务主 义„„”。
当时从实际出发,有感而发。我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出来以后,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作了转播,当时我正好跟一机部的副部长、后来当了上海的市长的汪道涵同志一起出 差到沈阳。早上听广播,他说,“小高广播里面有你的文章了”,他表示赞赏的口气来说 的。当时因为传统的经济体制,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政府就得统管。文化大革命有人给我贴大字报说,企业有了自主权还了得吗,社会主义企业就应该是政府 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企业要自主权就变成南斯拉夫修正主义了。这个故事反映了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于1956年就暴露出来了。大家记得毛主席在《十大关系》一文中 指出,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要更多地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一切统一到中央,把企 业卡的死死的,不是好办法。我想这个故事对我国改革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广东人吃鱼的故事
大家知道广东人爱吃鱼,但是搞了计划经济就很少吃鱼了,为什么吃?因为计划经济是 统治经济,价格管死了,养鱼的人没有积极性了,因此鱼就少了,价格就贵了。广东吃不 到鱼了,后来价格逐步放开了,养鱼的人有积极性了,竞争以后,因此鱼多起来了,鱼价 也就下降了。
广东人吃鱼的例子说明,不搞商品经济是不行的。哪个地方搞了商品经济,哪个地方 经济比较有活力,哪个地方老百姓口袋里钱多了。所以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的时候,我主张要把商品经济写到《决定》中,但是,有的同志不赞成,主要 担心是把社会主义混同与资本主义;有的同志不同意写商品经济,只同意写商品生产和商品 交换。我认为,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有商品经济。但是在起草小组还是通不过。当时我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调研组的组长兼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的所长,官不大,人家反对的官比我大,我没办法,就找了负责体改研究会的童大林同志,我说建议体改研 究会和研究所开个会,讨论该不该搞商品经济。他说好,我们就在1984年9月初在西苑大旅 社(现在叫西苑饭店)开研讨会。童大林、董辅礽、蒋一苇等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首先 讲:“应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这是当前经济改革要求在理论上的一个关键 突破。”大家思想比较活跃,讨论的结果,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经的阶段。我们也讨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认为,这个提法也不合适。当时为 什么提计划经济为主,因为计划经济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制度,市场调节为辅作为一个方 法,一个制度一个方法,两个结合起来,不对称。要么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要么计划与 市场,对称起来。
我把大家讨论的结果反映给中央决策者,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一,改革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扫清道路。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绝不会模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现阶 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
第三,发展商品经济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革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 下,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
这个报告引起中央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由于中央领导同志的智慧,和中国社科院更 各方面的努力,商品经济的概念被吸收进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中。1984 年 10 月20 日,在正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商品经 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高度赞扬《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 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
三、关于匈、南改革考察的故事
当时为什么要去匈牙利、南斯拉夫考察?因为第一,要为1987年1988年改革方案做准备,这是主要目的。同时,考虑到匈牙利、南斯拉夫是首先搞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去的人 很多,中央派人去考察,地方也派人,企业也派人,学术机关也派人,匈牙利是一个小国,看见中国人来那么多,他们说:“我们牛都认识你们中国人了”。因为重复考察,提问 的问题差不多,考察结果本单位汇报一下,就把材料放到抽屉里了。当时我是国家体改委 副主任,我认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不能这样重复考察。经国务院批准,就带了18个人的 代表团去深入匈、南考察,代表团成员都是精明能干的年青人,包括马凯、杜鹰、李剑阁、刘泽鹏,这几个人后来当了部级领导,后来马凯升为国务院副总理。
我们重点考察了匈牙利、南斯拉夫两国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的摩擦、矛盾问题、发 展趋势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分别与两国领导人、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著名学者、学术研 究机构和企业各界人员座谈100多次,形成座谈纪要30多万字。
我国驻匈、南使馆对这次考察十分支持,会见有关国家领导人都由大使馆陪同,代表 团吃、住基本上在使馆,每天夜里我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考察情况,重要信息在当晚通过 使馆密电发回中央有关部门领导。马凯副总理在我从事经济工作六十周年贺词中说:“记 得1986年我随您作为团长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考察团对匈牙利、南斯拉夫为期40天的考察,这是一次探索改革之旅、解放思想之旅。大家夜以继日地看、问,热烈深入地讨论,至 今历历在目。”
考察结果,形成了《关于匈牙利、南斯拉夫改革的考察报告》。并汇集成书:《艰难 的改革探索》。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分三部分:对改革的基本认识;改革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 题;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1986年6月26日我向国务院主要领导汇报了匈牙利、南斯拉夫改 革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这次考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重视和肯定。
四、关于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故事
1993年11月,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很不容易,是重大的突破。我 负责《决定》中市场体系部分的起草工作。解放以后不提资本了,更不能提资本市场,只 能提资金,资金怎么应用,为什么?提资本好像跟资本主义联系起来了,所以回避资本两个 字,更要回避资本市场。1985年,我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蒋一苇联合写了一 篇文章,题目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当中,如何正确对待资本问题”,主要观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提出资本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国家资金怎么转为国家的资本,通过 资本运作来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在《决定》草稿中,只提出“劳动就业市场”,提劳动力市场阻力很大。有的人说不 能提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只能提劳动就业市场。我说这个不行的,劳动力市场肯定要提,我们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劳动力和资本是最重要的要 素,如果要素不能进入市场,不能搞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 建立起来。但是起草小组还是通不过。因此《决定》修改稿上仍写着“劳动就业市场”。1993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决定》修改稿,温家宝组长作了汇报。中央政治
局常委会讨论时,有个别政治局委员参加,起草小组组长、下设的分组组长也列席了会议,我作为市场体系分组组长,也有幸列席了会议。
中央常委会讨论的问题,政治局委员一般也不发言。本来这样的会议轮不到我发言,但是我当时憋不住了,因为如果我不站出来发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肯定出不来,一定是 原稿上的“劳动就业市场”。所以在我鼓足勇气举手发了言,一下子一二三四五,讲了五 条理由。一是劳动力市场是劳动能力进入市场,而不是劳动者本身进入市场。过去为什么 做茶叶蛋的跟造导弹的收入没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没有劳动力市场,没有市场来评价。每个 人的能力不同,贡献不同,它的收入应当有差别,只有通过劳动力市场能够体现出来。
二是,确立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建 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缺失了劳动力市场,市场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三是,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四是,现在劳动就业压力那么大,靠政府来分配劳动力资源效果是不会好的。所以一 定要靠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才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五是,确立劳动力市场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有了劳动力市场,劳动者可 以得到市场的尊重,劳动力有自主权了,所以不会影响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我又说李光 耀对我们中国改革是肯定的,但是有一条他说你们的汽车司机态度欠佳。
为什么呢?因为司机认为我是工人阶级,我是主人,你坐车的是仆人,主人怎么会给仆 人服务呢?我讲了五条意见以后,总书记问了你提劳动力市场社会上能不能接受? 我说只要 中央提出来肯定能接受。会后温家宝总理找我,他说你把材料给我,我转给总书记。总书记 记看了以后批示:“复制请常委同志参阅”。常委没有意见了,就这样劳动力市场就进了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五、关于一般和特殊关系的故事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来,我们的改革目标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必须要有五根柱子 :第一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要建立统一 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要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第四要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五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应的法 律法规体系。
对于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种不同理解。第一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在社 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另一种理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以不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在1993年11月《人民出 版社》为我出的《中国经济的创新——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中是这样 写的:“按照我的理解,所谓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殊。”市场经济是一般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搞社会主义就不一样了。一般规律是人类经过长期探 索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和经验,是人类的文明成果。所以这个一般我们必须要重视,我 们不同的就是我们是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所以社会主义 是特殊。我们必须要在把一般的规律学习好,掌握好。同时在一般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 点和条件来运用好,把一般与特殊要结合起来。不能因为特殊来否定一般,也不能重视一 般排斥特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时隔22年了,我至今仍坚持这个观点,最近在学习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 时,我认为,法治、宪政也是一般规律。既然是一般规律,我们必须要重视它,必须要借 鉴好,不能为了特殊去否定一般,因为一般规律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必须在一般规律的基 础上结合特殊,不能把一般与特殊对立起来。
为了建设法治中国,为了体现对《宪法》的尊重,体现《宪法》的权威,我国要实行 《宪法》宣誓制度,这也是根据一般来的。世界上90多个国家都规定公职人员任职要对《 宪法》进行宣誓。关于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问一下是不是三个有利于,而不是首先先问一 下姓“资”还是姓“社”。
一般规律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饿了要吃饭,这就是一般规律。只是外 国人吃西餐,中国人吃中餐,武汉人爱吃热干面,北京人爱吃炸酱面,这就是不同地区的 特点,但是这是一个一般规律上的特色,你不能把特色否定一般。简单的例子也可以说明 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你饿了要吃饭,这是一般规律,至于你吃西餐吃中餐,吃炸酱面吃热 干面,这是特殊的问题。
六、关于自由和人权的故事
1997年,我参加十五大报告起草工作时,我是负责所有制部分。有的同志负责政治体 制改革部分,我们起草小组可以互相提意见,我看到这部分没有写自由,也没有写人权,我说为什么没有呢?他们回答说没地方了。我说我不相信,所以在起草小组大会上我就提出,必须要把“自由”和“人权”写进去。当时讲了三条理由:
第一,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问一下自己,你要不要自由?要不要人权?我相信如果不 说假话的话都要,都要人权,都要自由。说假话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宪法》上提出要有这样或那样的自由,为什么十五大就不说呢? 第三,民主、自由、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我们不要回避它。要老百姓继续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要继续执政,就必须把这个旗帜举得高高的。
这个建议得到了主持起草小组工作的温家宝同志的赞同。所以在十五大报告中家宝同 志亲自写上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后来温总理在 两会回答记者的时候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后来把“人权”都进了《宪法》。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写进去 了,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进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七、关于华为创新的故事
我在参加15大报告起草时,有人向中央写信说,华为科技公司姓“资”不姓“社”。主要理由是,华为公司是非公有制企业,而且搞了职工持股,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我认 为,这是改革中必须弄清的重大问题,为此,我主动要求到深圳实地作了调研。时任中共 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对这个问题也很感兴趣,他说:“我陪你一起去作调研”。经我们调 研,华为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时,创始人任正非只有2.1万人民币原始资本起步,经过二 十多年的建设,华为已成为立足于世界的领先企业。虽然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但她为国 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税收和财富,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职工分享了改革发展成果。这样好的企业,应该作为改革的典型,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 题。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 其要提倡和鼓励。”
现在,华为公司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285的知名企业,不久前,世界最大的品牌咨 询公司Jnterbrand发布的“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华为成为首次上榜的中国品牌,排名 第94位。2014年销售收入达46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
能手机厂。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华为的秘密:为何整个世界都怕它 ?》引起了我对华为的思考。华为公司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通讯设备产业的领先企业?靠的是 什么?我考虑有以下几点:
一靠“领头羊”的引领。“领头羊”是谁?就是创始人任正非。他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 学院,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该工程建设任务的基 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曾因作出重大贡献而参加全国科 学大会,1983年复员转业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于1987年辞职创立了华为公司。任正非为人低调,实干兴业,内心没有“安然感”,他认为“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任正非是一个自我否定并把自我否定作为一种领导者关键气质的人。时刻考虑的是“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任正非认为华为 有今天是因为“15万员工,以及客户的宽容和牵引”,而他不过是“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将他们的才智粘合起来”。
二靠体制机制。审批经济是出不了华为这样的企业。华为是在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改 革为华为创造了宽松的体制环境,华为在20多年中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因 为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所以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去拼搏,在竞争中知道了什么 是世界先进,在竞争中学会了竞争的规则,在竞争中学会了如何赢得胜利。华为坚持以奋 斗者为本的理念,有好的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华为实行了员工和客户利益 分享制度,98.6%的股份为员工所有,而创始人任正非只占1.4%的股份。这叫什么所有制的 企业?按照十五大报告所说,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新型集体经济,这样的企业 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实行员工和客户利益分享机制,形成了“生命共同体”就是把企业的 发展和员工和客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创造了无穷的潜力。
三靠国际视野和国际战略。华为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占到总销售的70%以上,华为的电信 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全球1 /3的人口。华为已成为中国“走出去”的典范。
四靠创新驱动力和巨额研发投入。华为的激励机制,引发了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华 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研究,在15万员工中超过45%的员工从事创新研究与开发。华为在170多个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中担任核心职位,已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6511件。华为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客户需求和前 沿技术驱动的创新使公司处于行业前沿,引领行业的发展。
八、关于“陈卖光”的故事
诸城是山东省的一个县城。在大跃进时期,建立了一批国有小企业,如小机械、小水 泥、小化肥、小纺织、小农药等“五小”企业。这类国有小企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困难 很多,亏损严重。时任县委书记陈光下决心改革,采取改制出售的办法,以解脱困难。但 当时就有人起来反对,把陈光带上“陈卖光”的帽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92年我应山 东省委书记,省长的邀请给省级和厅级干部作一次改革报告,我讲完后由一位同志起来提 问:“诸城的改革议论纷纷,你认为诸城的改革是姓‘资’还是姓‘社’?”我回答是,诸 城的改革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只能按小平同志说的是否符合“三个有利 于”。我看到一个对300个诸城青年职工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题目是:“假如有人偷国家工 厂的东西,你怎么办?”答案有三个选择:(1)与小偷作斗争;(2)装作看不见的;(3)你偷我 也偷。问卷回收的结果:选择与小偷作斗争的只有14人;选择装作看不见的220人;选择你偷 我也偷的66人。这说明,这种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职工并不关心,所以有人说:“国外 有一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
从以上两个案例说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没 有完全搞清楚,总认为,国有化才是社会主义。其实,恩格斯早就说过:“自从俾斯麦致 力于国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 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 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并指出:“俾斯 麦并非考虑经济上的必要性,而只是为了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战时,只是为了把铁路 官员训练成政府的投票家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一种不依赖于议会决定的新的收入来源,而 把普鲁士的铁路干线收归国有,这无论如何不是社会主义的步骤,既不是直接的,也不是 间接的,既不是自觉的,也不是不自觉的。否则,海外皇家贸易公司、皇家陶瓷厂、甚至 陆军被服厂,以致在30年代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时期由一个聪明人一本正经地建议过的妓 院国营,也都是社会主义的设施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39页,人民出版 社,1963年版)。
资本要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动,这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应该是常态。但我们有的同志习惯于国有资本固化,一说要退出就认为这不是搞社会主 义了。其实,原来国有资本是实物形态,现在变卖后成为货币形态,再投入到急需的领域,或投入到公共服务、改善民生方面,这不是资本流失,而是合理流动,也是结构调整的 需要。在流动中低价贱卖或权钱交易,不仅是流失,而且造成贪污浪费,在改革中,要避 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九、关于“三个民”的故事
什么叫“三个民”呢?就是民心、民生,民意。我在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时候,我在起草小组大会上做了一个发言。主要讲了国有企业 的定位问题,我不赞成把国有企业定位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执政 基础,我当时讲了四条。如果这样定位,四种现象怎么解释? 第一,苏联垮台的时候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它没有私人经济。为什么垮了,强大的国 有资本为什么没有支撑苏联共产党继续执政? 第二,二次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当时国有经济比重都是比较高的,30%到35%。但 是没人说他们是搞社会主义。
第三,浙江的现象,浙江地处沿海,过去国有的投入很少,所以国有经济比例很低。但在改革开放中,激发了老百姓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所以财富增加了,老百姓富裕了,政府税收增加了。
第四,越南国有经济比重比我们要低的多,但是没有说越南是资本主义。如果按照国 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这四条是不好解释的。为此,我于2013年5月,向中央提 出了《关于党的十八大的三点建议》,一、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党 的执政基础在于三个民(民心、民生、民意);
三、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股份制 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三点建议中,重点是三个民。我说我们历史的经验也好,国际经验也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核心问题。为了得民心,必须要把民生搞上去,我 们党为什么很注重民生问题呢?改革为了什么,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需要 人民分享。民生问题要搞好。
为了得民心,必须把民意要搞好。老百姓要有知情权,要有参与权,要有监督权,要 有尊严。有了这“三个民”,共产党执政基础就牢固了。十八大召开前,我特向中央提出 了建议,表达了这个看法。中央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及时作了批示。
十、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两次建议的故事
有人问我,你那么高龄了,对改革还操心干吗?我觉得改革是无止境的任务,思考改革、参与改革这是我的责任,尤其是当改革碰到困惑的时候,更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过去 中央做出的综合改革都是每十年一次,1984年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003年作出 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三次改革的《决定》,我 有幸都参加了。2003年到现在也是十年了,中央应当做出决定的时候,我给中央提出两次 建议,第一次,于2013年5月份给中央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建议》。
建议有三个内容: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名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 决定”。
二是,《决定》的主要内容。怎么全面深化改革,要有一个路线图。改革的突破口是 什么?建议把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作为突破口。为了减少阻力,我提出来“三个率先”: 第一个率先,率先在新上任的官员当中建立这个制度。第二率先在新上任的官员当中的领 导干部公示。第三率先公示不动产,因为动产你有多少存款、股票它是流动的,不动产你 多少房子,一联网马上就显示出来。
三是,建议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改革领导小组。过去中央起草三个改革文件都很好,但 是落实不到位,为什么呢?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重要机构。2005年我曾向国务院提出三点意见,第一恢复体改委,第二国务院成立一个改革领导小组,第三要加强发改委改革的职能。这次为什么没提出国家要恢复体改委呢?因为现在改革是五位一体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文 化体制,就是恢复了体改委也不行,因此,建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总书记 记任组长,国务院总理任副组长。
第二次,7月份我向中央提出《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议》,主要有两 点:一是发挥智库的作用,建议中央选五个智库,限期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这样,起草小组和智库两条腿走路,可以丰富中央文件的内容。二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 积极性。建议中央设立一个网站,广大干部群众来参与,献计献策。同时,呈送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关于全面深化改革30条建议供中央参考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我的两次建议,上报后都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批示,并吸收 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去,这是作为一个改革者梦寐以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