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荣昂(精)

时间:2019-05-14 13:5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荣昂(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荣昂(精)》。

第一篇: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荣昂(精)

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双汇“瘦肉精”事件分析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08级 1班 姓名:荣 昂 学号:08062105 日期:2011年 8月 28日 摘 要

2011年 3月 15日, 随着双汇 “瘦肉精”事件的曝光, 以双汇、雨润为首的中国肉类 加工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时至今日,双汇“瘦肉精”事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它所带 来的影响无形中改变了中国肉制品加工行业整个链条。本文即是通过对整个双汇“瘦肉 精”事件的全程调查分析,并详细研究中国肉制品消费能力、供需水平及政策环境的变 化,以期预测中国肉制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监管;需求;复苏;发展 目 录

一、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4(一南京市场发现“健美猪”...............................................................................................4(二 “瘦肉精”喂出“健美猪”.............................................................................................4

(三 “瘦肉精”猪肉花钱通关上市..........................................................................................4(四 “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5(五事件影响.......................................................................................................................5

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5(一我国猪肉产量占比自 2007年以来持续提升,猪肉作为肉类消费主要品种的局面短期内难 以改变.....................................................................................................................................5(二肉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6(三肉制品产业链面临整合和集中........................................................................................6(四冷鲜肉逐渐代替热鲜肉,低温肉制品成为主流...............................................................7

三、产业发展趋势...........................................................................................................................9(一产供销一体化................................................................................................................9(二品牌发展.....................................................................................................................10 1.产品知名度与美誉度.....................................................................................................10

2.产品的差异性...............................................................................................................10 3.产品的延展性...............................................................................................................10(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10 1.国有企业将加大转制步伐..............................................................................................10 2.优势企业将加大融资力度..............................................................................................10(四风险因素.....................................................................................................................10 1.生猪养殖环节将有可能爆发疾病.................................................................................10 2.凸显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10 结

论.........................................................................................................................................10 参考文献.......................................................................................................................................11 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双汇“瘦肉精”事件分析

2011年 3月 15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饲喂有 “ 瘦肉精 ” 的生猪流入济源双汇食品 有限公司进行了报道。当天双汇发展股价以跌停报收。随后,双汇发展于 16日发布公告 称,公司正就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向相关方进行核实,公司股票当日起停牌,待相关事项 核实清楚后复牌。此后,因为“瘦肉精”事件,双汇旗下的好多产品被迫从

市场下架, 当月销售量急剧下滑,并且由此让公众对肉类加工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行业前景一度 堪忧。时至今日,双汇已然开始从此事件中慢慢复苏,然而从双汇集团的报表来看,影 响还未完全消去。

一、双汇“瘦肉精”事件回顾(一南京市场发现“健美猪”

央视记者在江苏南京市场上发现,有一种所谓的“瘦肉型”猪肉非常受欢迎,和普 通的猪肉相比,这种猪肉几乎没有什么肥肉。生猪行业的业内人士把这种瘦肉猪戏称为 “健美猪”。在一家国家定点的屠宰场里, 一家屠宰户告诉记者, 他们屠宰加工的猪肉中, 这种瘦肉型猪肉能占到 80%到 90%。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这种所谓的“健美猪”身上 疑问重重。经过追踪调查,这些猪肉出自河南孟州。

(二 “瘦肉精”喂出“健美猪”

河南省孟州市是有名的生猪产区,这里的生猪出栏后,一般都是通过经纪人进行买 卖和调运。记者走访了谷旦镇和槐树乡的几家养猪场,发现家家都在养殖这种肌肉发达 的“健美猪” ,这些猪和记者之前在南京屠宰场看到的一样,都是拱背收腹,屁股浑圆, 肌肉结实。

养猪户告诉记者,要想喂成 “健美猪” ,就必须在饲料里添加一种特殊的白粉末, 当地人把这种神秘的添加物叫做“药”。用加 “药”的饲料喂出来的猪不但体形好,而 且价格也高。在紧邻孟州市的沁阳市和温县等地,记者又调查了十几家养猪场,发现这 些养猪场也都在往猪饲料里“加药”。这些所谓的 “药”就是 “瘦肉精”。一些养猪户 也承认,他们自己从来不吃这种喂“药”的猪。

(三 “瘦肉精”猪肉花钱通关上市

记者调查发现,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生猪养殖环节使用“瘦 肉精”几乎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记者通过长途暗访,终于调查得知,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这种用 “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 “健美猪” ,钻过

当地 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左右就能买到号称“通行证”的 检疫合格等三大证明,再花上一百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 京一些定点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 ,每头猪交 10元钱就能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 疫合格证明”。有了这张证明,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健美猪”就能堂而皇之地进 入南京市场销售。

(四 “瘦肉精”猪肉流入双汇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 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有关宣传双汇冷鲜肉 “十八道检验、十 八个放心”的字样在店里随处可见。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 “瘦肉精”检测。一位养猪户称,去年以来,他往济源双汇公司卖过不少这种加“瘦肉 精”的猪,都是由关系熟悉的业务主管负责接收,所以一般都不会被检测出来。

(五事件影响

2011年 3月 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文件, 要求加强对鲜肉和肉制品综合治理,重点加强对盐酸克伦特罗等可作为“瘦肉精”原料 的人用药品流通的监管, 防止其流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饲养环节。双汇卷入“瘦肉精” 事件损失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集团损失超过 121亿元。另据苏赛特商业数 据机构对全国 111座城市零售终端进行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已有 28.2%的零售店下 架双汇产品,其中华南和西南两区下架销售点比例最高,分别达到 46.9%和 39.8%;在继 续销售双汇产品的零售店中, 销量平均降幅高达 45.7%, 且约有 42.3%的零售店销量下跌 幅度超过五成;全国约有 53.3%的消费者表示不再购买双汇产品, 双汇品牌价值直线下滑。

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我国猪肉产量占比自 2007年以来持续提升,猪肉作为肉类消费主 要品种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提升至 20.28千克,往后几年这一数值一直保持在人均 20千克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0年度 我国肉类总产量 7925.00万吨 , 其中猪肉产量 5070.00万吨 , 猪肉在整体肉类中所占比例 从 2007年的 62.45%提升到 2010年度的 63.97%,远远高于其他肉产品。另外,我国居民 以猪肉为主的消费习惯具持续的历史特征,我们认为短期内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不会发生

大的变化。

(二肉类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2004-2007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派国家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先后 对广东、广西、浙江、四川、重庆等全国各省市的肉类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 包括腌腊制品、高温火腿肠、蒸煮烟熏火腿、酱卤制品、熏煮香肠等。抽检结果如图 1所示。

图 1 2004-2007年全国肉类食品抽检结果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双汇“瘦肉精”事件对居民肉类消费产生一定的动摇,但是整 体上来说中国肉制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得到改善。对比前段时间的三鹿“三聚氰 胺”事件以及其对乳制品行业的有力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事件对中国未来肉制品 加工行业的打击只是暂时的,中国肉类消费仍将稳步增加,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仍将占 有最大的比重。具体数据如下表:

(三肉制品产业链面临整合和集中

生猪屠宰是我国实行严格市场准入的行业之一。商务部颁布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要求对整个肉制品产业链中的屠宰环节进行整合。预计到 2015年, 全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 数量将从目前的 2.1万家减少至 3000家左右, 且不 再建年加工量 3000吨以下的西式肉制品加工企业, “瘦肉精”事件的发生无疑将加速生 猪屠宰业进行重新洗牌,行业内有资本、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将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扩大产 能及市场份额。《 2009年猪肉工业发展概况》 资料显示, 雨润、双汇、金锣三家龙头企业 年生猪屠宰量合计约 3000万头,仅占全国出栏生猪量的 5%左右。相比美国前 15家大型 屠宰厂产量占全国 95%的比例,我国屠宰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双汇事件过后,政府加大了对猪肉加工企业的

监管力度,也相应得增加了政府对这 些企业的补助。以雨润为例,目前,雨润生猪屠宰产能突破 2500万头,跃居全球第一, 占市场份额的 2.5%。雨润扩充上游屠宰产能获得了政府高额补贴。据统计,雨润在 2009年取得的政府补贴为 4.26亿, 在 2010年实现的 27.28亿净利润中, 政府补贴更是高达 7.13亿,占净利润比为 26.1%。集团管理层计划在 2015年之前新建 30-40家屠宰厂,屠宰产能 将达到 7000万头,而市场占有率也将提高至 10%。我们认为,未来几年雨润有保持向政府 索取的高额补贴的能力,补贴或将成为公司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外,国家历来对“三农”发展问题高度重视,雨润作为我国大型的“农”字头企 业, 亦将受惠于国家对农业的优惠政策 , 生产经营及效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据 悉, 2010年 12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向雨润提供 3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融资额度,大力支持 雨润发展三农。

总体看来,未来 5 年都将是肉类加工业快速扩张时期,各个大公司将通过收购合并 及自建产能以提升上游及下游的产能。预计到 2015年,下游产能亦将增加到 60万吨, 较现有的 30.41万吨增长一倍。因此,未来肉类日加工行业的规模效益会更加明显。(四冷鲜肉逐渐代替热鲜肉,低温肉制品成为主流

冷鲜肉是一种健康的新型肉品, 目前在欧美猪肉消费市场中所占比率高达 90%, 较其 他鲜肉产品相比,冷鲜肉具有肉质鲜嫩、滋味鲜美、营养安全的特点。近年来 ,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与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冷鲜肉与生鲜肉的价格处于同一水平,但更安全、健 康、营养,冷鲜肉将取代热鲜肉和冷冻肉,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肉消费的主流。据《全 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预测,至 2013年全国县城以上城区冷鲜肉 市场份额由目前的 10%提升至 20%, 至 2015年, 冷鲜肉占比提升到 30%。可以预见, 伴随 着冷链的完善与市场的发展,我国冷鲜肉产业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2011-2013年, 公司将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上游冷鲜肉业务将随着屠宰产能的扩张持续保持高速发展 态势,将长期成为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下游低温肉制品业务将随着 2012年南京 10万吨 肉制品产能的投放获得新的增长。这两项业务毛利润贡献率达到

90%以上。按公司管理层 预计 2015年使得上下游产能倍增的计划来看,未来几年产能年增长速度为 15%。预计上 游冷鲜肉市场大约可以达到年 25%的增长, 下游低温肉制品可达到 15%的增长。目前公司 上下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67%和 68%。预计公司产能利用率在未来会有进一步提高。另外, 管理层估计猪肉价格会在 2011年上涨 15%。根据公司综合情况,我们预计 2011-2013年 营业额将保持 35%的增长速度, 分别为 289.88亿港元、391.345亿港元和 528.3亿港元。EPS 分别为 1.88港元、2.35港元及 2.94港元。

各类生肉及肉制品对比(表一

冷鲜肉的优势 冷鲜肉较其他产品的优势(表二

三、产业发展趋势(一产供销一体化

以加工业为龙头, 逐步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肉类生产更加集中, 产业带更加突出。(二品牌发展

1.产品知名度与美誉度

不断改善肉类产品的卫生质量、风味品质和质量保障体系,把品牌打造成名牌,提高市场知名度 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2.产品的差异性

根据企业自身优势,针对消费者需求差异,开展错位经营,避免同质化竞争。3.产品的延展性

利用品牌形成产品系列,由一个知名品牌不断繁衍出各类相关相近相联的产品。

(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1.国有企业将加大转制步伐

2003年对部分规模以上企业的调查表明,由国有企业改制的产权多元化有限责任公司比国有独 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强,转制带来的效率提高显而易见。

2.优势企业将加大融资力度

“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将加快优势企业的上市步伐、加大融资力度。

(四风险因素

1.生猪养殖环节将有可能爆发疾病,进而影响公司的正常营运。

2.“瘦肉精”事件的产生,凸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使其仍然是肉制品加工 企业的最大风险因素。

结 论

双汇“瘦肉精”事件为我们敲醒了警钟:对待视频安全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从事件及后续影响来看,中国肉 类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居民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量与日俱增,同时对质量要求也逐渐提 高。与此同时,中国目前的肉类产业链条明显不合理,产业规模效应会越来越明显,最 终可能在政策的引导和大中型企业的强力收购下趋于整合,肉类加工行业也将迎来璀璨 的明天!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 胡春霞: 《双汇正在积极恢复——双汇集团职工大会调研纪要》.国泰君安证 劵,2011.06 [2] 王守伟: 《中国肉类加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演讲稿,2011.05 [3]中国质监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生产加工环节肉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情况通 报》.中国质监局,2010.02 [4]杜志鑫:《双汇发展跌停》.证劵时报,2011.3 [5]陈媛媛:《双汇劫》.经济观点报,2011.04 [6]将娅娅:《为啥这么多基金重仓双汇》.解放日报,2011.03 [7]中国行业信息研究网: 《2010 年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现状》.中国行业信息研究 网,2011.05 [8]中投顾问: 《2011-2015 年中国肉类加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投资咨 询

网,2011.07 [9] IBISWorld:《中国肉类加工产业发展报告》.IBISWorld.2010.04 [10] 胡春霞: 《济源双汇被曝使用“瘦肉精”事件点评》.国泰君安证劵,2011.06 [11]胡印斌:《清查“瘦肉精”不能止于一个双汇》.凤凰网.2011.04 11

第二篇: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水产品加工历史悠久,加工方式多样,一般可分为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两大类。我国水产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渔业制冷和冷冻品、干制品、鱼糜及其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鱼油、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的引进,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水产加工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行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科学,水产品出口过分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这四大市场,精深加工水产品比率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行业组织化程度缺乏力度,其内部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第三篇:中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

中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

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地位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高速通道。因此,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水产品加工业是提升渔业产业高度的重要力量

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表明,如果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则表明该产业的产业高度有所提高。而在我国第二产业内部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增长速度高低则影响我国渔业产业高度化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水产品加工业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2 水产品加工业是加强产业协调度的有效途径

水产品加工业上接水产养殖业,下连水产品物流业,是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水产品加T业的发展如果与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这样深层次、多系列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不仅能够加快初级水产品转化,拉动水产养殖业的深度发展,优化水产品区域布局,而且通过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增值水平,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营销产品,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有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水产品加工业实现了渔业产业化与特色产业的良性互动

中国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只是经济总量的简单扩张,而是在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工品种、技术不断演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水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路径,以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格局。通过对特色渔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加工,不仅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而且丰富市场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品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有利地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水产加工业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水产品加工能力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初步加T、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且追求多样化、系列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加丁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品种结构合理,产品多样,并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2 在水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国的科研和加工能力崭露头角

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为中国水产品深加T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加工企业走向集中并基本形成了一系列出口加工园区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水产加工业十分重视,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加上外资企业的积极介入,这些地区水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主

力军。这些地区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和产值以及出口贸易额都占到全国八成以上。加工行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走上了品牌战略的轨道。水产加工企业特别是那些龙头骨干企业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视自己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市场形象。为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些大宗水产加工品中被品牌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三、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品加工业在沿海与内陆发展极不平衡

沿海水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内陆水产品加工能力薄弱,与内陆水产品的产量份额不符。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加工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沿海水产品加工相对来说技术比较先进、产品种类多、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大。2004年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江苏、海南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92.8%,从企业投资情况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投资也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辽宁等几个沿海省份。水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提升有限,初级加工品依然统领市场

(1)加工比例较低。中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仅为水产品总量的34.8%。而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国家的水产品加工产量达60%90%。据FAO的统计,2004年,世界水产品产量的61%(8600万吨)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59%(5100万吨)的加工产品用于供人类直接消费的冷冻、盐渍和罐装产品,剩余的为非食用目的。中国超过77%(3700万吨)的水产品(4750万吨)为人类直接消费,其中大部分为新鲜类型,余下的量(估计1080万吨)被用来生产鱼粉和其他非食用目的,包括直接用于水产养殖饵料。加工品比例低,与总产量不相称,影响了我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我国水产品加工仍然以冷冻、冰鲜等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我国水产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50%还处于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40%左有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不到10%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水产加工总量为1332.4807万吨,其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水产品达到819.7581万吨,占到了加工品总量的61.5%。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水产品进行冷冻越来越倾向于仅是作为一种保存方式,根本不能称作“加工”,这样计算,我国水产品的加工率就更低。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深加工”产品,许多只是产品形态、包装式样上的改变,尚无法真正达到“深加工”的层次和档次。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水产品几乎只能作为原料和半成品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渔业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如,中水集团在非洲东岸的毛里塔尼亚近海捕捞软体鱼类,并就近以原材料形式转销往欧洲,山东渔民也是将在黄海捕获的海产品就近送到韩国近岸,直接向韩国渔商交货,自己不能深加工。3 加工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目前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品上市和出口的最大障碍。国内市场上,有些私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工艺条件不严格,产品不进行必要的检验即流入市场;有的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顾原料品质好坏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假使杂,人为地造成水产品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一些不法商贩滥用添加剂甚至违禁药物和化学品进行水产品保鲜或处理,没有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又无统一的货源渠道,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中,虽然已有不少通过ISO质量认证及HACCP认证的,但是许多企业不严格按照HACCP生产,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具备较高认证水平的企业还不多。其中,同时获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认证的企业则更少。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在信贷、税收、投资等方面,对水产品加T业的扶持政策比较少,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与从事其他产品生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明显优势,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水产品加丁业的发展。水产加工业的科技开发和研究力量分散,科研经费短缺,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企业技术创新也缺乏政策扶持,与水产加工业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

四、促进中国水产品加工业跨越式的对策以现代渔业科技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

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和高值化技术研究,建立大宗、优势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发水产品深加T系列化产品和加工装备,配套完善加工生产线,全面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率,延长产业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与手段,建立水产生物产业资源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为推动我国水产生物产业发展提供系统的科技支撑。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水产品加工业产业高度

水产品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四高”特点,并且能带动一批相关行业如加丁机械、包装材料和调味品等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也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加工增值、缓解水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矛盾的需要。为此,应积极开发并推广水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技术。一方面应充分发挥现有科研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校与加丁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和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加大国外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引进。在重视“硬件”引进的同时,更要注意“软件”的引进,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市场绩效

实践证明,为改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的现状,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换,实行产业化经营无疑是一条较好的降低交易费用、缩短时间、提高水产品加丁业市场绩效的重要途径。根据水产品加T业的现状,当前重点从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水产保健品、医药品起步,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并以水产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市场,实现渔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实现渔业生产标准化、滟业环境生态化。4 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水产加工品的质量

尽快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WTO要求的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WTO协议中要求各成员国在贸易中遵循国际标准或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内标准。目前发达国家水产品出口标准大多数采用国际上盛行的HACCP制度,以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只能以国际标准为准,也可以制定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内标准,而在实践中很多国家多制定有要求进协商遵守的国内标准。因此,为促进水产品的国际贸易,我国应在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实行质量控制。政府加大对水产加工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水产品加工业的先进技术具有动态规模性、技术外溢性、资金高投入、产品和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的特点,要求政府采用多种形式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如设立渔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基金;采取贴息的方式引导加工企业投资水产品加工新技术、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开发;以股本投入的方式为水产加工企业提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资本金扶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直接科研资助,或通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协议给予其研究活动以财政资助;在产业政策制定和组织重大项目合作攻关等方面起主导作用。

第四篇:浅谈中国制造及其未来发展

浅谈中国制造及其未来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由于19世纪欧美强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在最近几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未来的中国制造企业将如何发展?未来做能否产生挤入世界顶尖的制造企业?哪个企业?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奋斗。

一、何为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基本内涵即“Made in China”,指所有生产于中国境内的产品,而不只局限于由中国企业生产并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类:跨国公司中国直接投资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跨国公司在中国通过OEM或外包等由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属于自主品牌的产品(包括零部件等中间产品)。

二、中国制造的背景

(1)国际因素。国际上,主要是世界制造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包括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促使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及制造业呈现出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日趋全球化,传统的福特式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制造的生产方式,制造业跨国的研发、生产等组织活动都已实现国际化。而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发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服务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以区位环境、政府的支持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大量存在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将是吸引制造企业一体化区域集聚的重要诱因。

(2)国内背景。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制造的国内背景。对外开放直接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资,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中国共引进外资5675.2亿美元。促使中国从国外获取了诸多制造技术、生产线,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来源;使中国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化改革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促使了民营经济发展,使它们迅速成长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国制造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改革释放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制造的发展。

三中国制造的现状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已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中国与日本并列第二。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算,2007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MVA)占世界的11.44%。2006年中国制造业有 172 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 70%的 DVD和玩具,50%的电话、鞋,超过 1/3 的彩电、箱包等产自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制造业吸引了大部分外资。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工业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工业经济迅猛发展。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此后每两三年就迈上一万亿元台阶,2000年突破4万亿元。2003年以来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增长2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6%。其中2007年一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超过1994年以前17年工业增加值的累计,2003-2007年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改革开放前二十五年工业增加值的总和。

四、中国制造所面临的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必须充分重视的挑战和问题。总体来看面临着关键性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

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共计119.519 6万件。其中,国内有效专利92.379 7万件,国外有效专利27.139 9万件,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7.3%和22.7%。在国内有效专利中,有效发明专利12.759 6万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46.334 2万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33.285 9万件。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有效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所占比重

相对较低。

而在国外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20.961 9万件,远高于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有6 387件,外观设计专利共5.539 3万件,分别低于国内有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截至 2008年,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国内有效专利数量远低于国外在我国的有效专利数量。

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修订的技术领域分类标准,在35个技术领域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在食品化学、药品及材料冶金等 9个领域占据优势。但在如光学半导体及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国外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所占比例仍超过国内。

2.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竞争力弱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往往依据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在产品设计、品牌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投入较少,致使我国制造业在品牌方面竞争力不足,目前,我国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由于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往往采用低价竞争和模仿国外新产品的方式来赢得订单,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贸易摩擦。

2008年,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我国产品居美国337调查首位;我国产品居美国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首位;位居欧盟RAPEX(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首位。

3.能耗高,效率低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一直未能摆脱高损耗和低效率的困局,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4.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相对于其他行业较高。在2008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中,参评企业销售收入总额11.6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8.6%。2008年入选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比例为58.7%。而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一定差距。入选信息化500强的企业中,34.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4%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民营企业水平较低。入选信息化500强的企业中,有12家是世界500 强企业,174家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信息化500强覆盖了国民经济的骨干成分。而信息化500强中民营企业的数量虽然比以往有所提高,但占比仅为16.8%。

五.对于未来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作何对策

“中国制造”长期以来以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这一策略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的低价格竞争必然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反倾销指控。同时,由于低成本战略导致的低质量,也一度让“中国制造”成为“低质量”的代名词。总之,中国制造”不能停留于以往模式,而应寻求其他出路。我们认为,要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必须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体系

第二,完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推行质量安全“从工厂到家庭”的全程控制

第四,建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第五,加强产品质量监控, 带动产品的精品化和品牌化

第六、鼓励企业研发核心技术,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第七、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升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中国必须打造数量众多的、属于自己的中国品牌,而且“中国制造”也具备了建造中国品牌舰队的实力,中国已初步达到了与发达国家在中高档产品上一较高下的发展阶段。

值得宽慰的是,如同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一般,中国在本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从容镇定,使得对中国的赞美声已从单个人的独唱发展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合唱“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也确实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

开始走上国际舞台,用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得到了世界认可“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2010年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应该不断地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在危机中反周期生存。

“中国制造”不能总是“物美价廉”,不能一直靠卖苦力、卖资源生存,“中国制造”不能总靠价格低廉、广种薄收、利润菲微血拼,而如果我们能把这次“中国制造”的危机,化作加强品质监督、改进机制、提升产品层次、提高产业结构,从而改善产品安全性能的机会,让“中国制造”不仅价廉,而且物美,勤修内功,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真正地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C09机械2

汪星明

091309231

第五篇: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武汉市农业局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达到580家,实现产值950亿元、利税27.4亿元,资产总额达到840亿元。

为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组织领导,促责任目标到位。2009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900亿元目标写入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将此目标列为今年2号议案。张学忙副市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工作。2010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市直各部门围绕全市统一部署,结合各自职能,明确了部门服务的具体措施。市郊各区结合自身特点,对目标进行了细化,并成立专班抓落实。全市上下基本上做到了发展有规划、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措施、落实有专班,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责任明确、任务到位的工作机制。

(二)抓金融支持,促加工企业壮大。通过争取财政支持、引导融资对接等措施,落实和完善一系列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成长壮大。一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近年来,市财政每年落实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补贴资金2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原料基地;安排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贴息、加工技改专项补贴。二是大力开展银企对接,积极解决企业融资难。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融资难问题,近年来每年都组织2次市级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担保中介机构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对接活动,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直接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去年先后协助30多家加工企业融资超过10亿元。三是大力创新融资方式。市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与市农商行合作,已为农业企业提供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抵押融资近2亿元;通过重组壮大,新的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已经累计为企业委托放贷达1.8亿元,担保6.2亿元,为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抓龙头企业,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坚持外引内扶,大力扶植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进,培植龙头企业主力军。依托武汉特大城市交通区位和物流、信息、资金、科技优势,坚持优势互补,以质取胜,着力招引扛大梁的加工项目,高龙水产总投资1.29亿元,建成了年加工8万吨的水产加工线;湖北绿泉蔬菜投资6900万,建成日加 工100吨全自动化绿色豆芽生产线2条;总投资5.5亿元的娃哈哈恒枫饮料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3.6亿元,当年实现产值3.96亿元。二是引导和扶持本地企业在加强自身规模与实力的同时向外拓张。华发羽绒将原有工厂迁至武湖加工园区内,不仅规模得到扩大,还引进合作伙伴,将业务由原来单一羽绒加工拓展到羽绒及羽绒制品深加工;江夏区灵星禽业公司增加3000万投资,组建了集团公司,并在新洲建成年加工1万吨的保洁蛋生产线2条,扩大了公司实力和带动力。三是抓整合,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天种公司正在积极进行股改,9家企业已进入上市后备库。

(四)抓园区建设,促企业集群发展。重点是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市区各级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园区发展,东西湖国家级食品工业加工区在原有17.9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3.5平方公里新规划的基础上,区政府利用三个国资公司,整合资金21.35亿元,加快食品加工区“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4.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部被可口可乐瓶装商生产(武汉)有限公司租用;黄陂区武湖农产品加工园区内台湾农民创业园内“七通一平”正在加紧建设,园区总规模面积达到6.2平方公里,全区近20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堆园区;蔡甸姚家山加工园区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三镇食品公司新农牛肉项目完工投产,世林福幸、新牧人食品公司入驻建设;新洲区先后规划了阳逻、汪集、徐古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其中汪集工业园区级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园区内4.1平方公里“三纵一横”主干道水泥路面建设和高压线路改造;江夏大桥农产品加工园规划面积2000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投资9000万元的藠头深加工项目和年加工5万吨水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汉南卓尔工业园由政府搭台,卓尔控股集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园区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园区内企业加强合作对接,形成企业与企业上下游合作产业链条,真正实现行业企业集群发展。

(五)抓板块建设,促加工原料基地发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把优势产业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根据龙头企业对原料要求,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订单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围绕企业生产发展建设基地,近年来重点围绕来福如意、武汉新辰、武汉小蜜蜂等蔬菜加工企业,建设新洲双柳、东西湖惠安两个10万亩蔬菜板块基地和江夏山坡4万亩藠头基地。全市今年新建12万亩的正规化基地,重点推进蔬菜、水产板块和畜牧小区建设,以满足龙头企业的加工需求。

(六)抓优化服务,促发展环境改善。积极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印发了《市农业局关于优化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农业龙头企业积极上门服务,加大扶持力度,从融资、项目支持、农商对接、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并在优惠政策落实、配套基地建设和相关手续办理上 跟踪服务。实行了重点龙头企业调度制度,按月对50家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分析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制定了市农业局领导走访企业工作制度,要求市农业局每个局领导对口联系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共对100家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总体上偏小。尽管武汉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势头良好,但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经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更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即使是规模较大的178家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龙头企业,放在全国范围内看,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规模依然偏小。2009年武汉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只有4家,排在第一的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与杭州娃哈哈集团的432亿元、河南漯河双汇集团的400.7亿元相比,差距很大。非龙头企业则大多受规模的限制,无法进行现代化生产,也无力开拓外面的市场,只能靠自己产品的低价销售占据农村或本地市场,使得收益甚微,企业难以支撑,生命周期较短。

(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武汉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还是近些年的事情。由于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尽管近些年武汉充分发挥科教 大市的优势,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拿出大笔资金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但总体来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与武汉的资源禀赋、科教优势、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应。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不多,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全市除3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三)品牌创建相对滞后。虽然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创造的产值较为可观,并形成了八大产业集群,但精品名牌少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只有爱帝针织内衣和统一果汁饮料2个中国名牌,均于2004年评定,此外,汉口精武鸭于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自2004年以来,6年时间内,武汉市没有培育出一个农产品加工业中国名牌。上述3个品牌,不论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强差人意。爱帝针织内衣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高,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9亿元,实缴税金1420万元,市场占有率明显偏低;武汉统一果汁饮料得以上榜很大程度上是凭借了台湾统一企业的品牌影响力,虽然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实缴税金1.4亿元,但与娃哈哈、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等行业巨头相比,差距很大;汉口精武鸭2009年销售收入才4.6亿元,实缴税金也只有724万元,显然还处于成长初期。

(四)精深加工较为薄弱。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其中深加工占80%,武汉市分别只有55%和40%左右。从武汉市已经形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八大产业集群来看,粮食、油脂、蔬菜、水产、饲料等半数以上的产业集群以粗加工为主,即使是以深加工见长的乳制品、猪肉制品和禽蛋制品产业集群也存在着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拉得不长,加工产值在行业中占比较小等问题。以水产加工为例,武汉市2009年水产品总产42万吨,而武汉市水产品产业集群的年加工能力只有14万吨,且有相当比例属于粗加工,即使满打满算,只能消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五)产业外向度不高。2009年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出口创汇1.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只占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1.2%。而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30亿元,和武汉市同年水平基本持平,但其农产品出口交货值达到160亿元,占该市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30%。可见,外向度不高是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武汉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发展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

(六)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近年来,虽然政府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不可否认,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一是农业企业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农业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实力有限,且多数位于农村地区,缺乏高价值的抵押物,在申请贷款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一般金融机构在这方面难以通融。目前由于市农业担保公司的介入问题虽有所缓解,贷款门槛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下载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荣昂(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肉类加工业未来发展荣昂(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荆州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重点农产品商品基地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产品结构的调整,荆州市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到大、由弱到......

    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比重将下滑到35%左右,消费比重会上升到60%以上,净出口比重将不足0.5%虽然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众说纷纭,但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方......

    中国烟草业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烟草业未来发展分析(2001年文献)(4214字) 【副 标 题】张明明 【正 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应包括两大部分: 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管理的信......

    中国肉类协会章程(大全5篇)

    中国肉类协会章程 2001年11月8日中国肉类协会第三届全体会员(理事)大会通过第一条:社团名称:中国肉类协会,简称中国肉协。英文译名缩写:CMA 第二条:本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bb县财政局bb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处4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辖6镇11乡,533个行政村,285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万人,占总人口......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合集5篇)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筑农民增收的战略支撑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它事关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桂阳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88%的人口是农业人口,76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的品质不优、价格低迷、商品率低、产品......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策略摘要: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 。但就总体而言,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