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时间:2019-05-12 00:4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第一篇: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首页 >> 新闻 >> 世界报刊文萃

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

(英国)FT中文网(2010-09-26)

今年6月,中国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编者注),为未来如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了系列的方针。这对于中国当前、未来30年、甚至更远的将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人才规划》的目标是使中国摆脱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体力劳动者”和“低端知识工人”的角色,由“世界制造中心”成为“世界创新创意中心”,提高自身从国民到国家的整体素质,最终由区域大国变为世界大国,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

《人才规划》的颁布之际,也正是中国政府面临经济转型、遭遇升级挑战、反思发展模式之时。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应当审视过去3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重新制定战略。因为未来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服务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将不是土地、能源,而是人才。因此,在未来中国众多的发展趋势当中,如何培养、引进并发挥人才对转型发展的驱动力作用,将是个极为关键的因素。

1.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型

过去30年中,中国依靠人口红利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是低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人数众多、规模宏大的城市化进程,也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对铁路、公路、手机、互联网、电子通讯的巨大需求,是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基础,进而推动了中国部分普及型知识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发展。

然而,在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社会的老龄化正不断加速。去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创历史新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从2008年的725万飙升至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未来十年到三十年之间,中国将彻底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将不再存在。并且,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的挑战也会日益严重,今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工人对工资过低表示不满而引起的罢工事件,甚至自杀事件。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年轻人的整体负担只会日益加重;同时,内需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提高国民的购买力,而大多数人购买力的提高必然来自收入的提高。中国将不得不慢慢失去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劳动力廉

价因素。

如果不把推动中国发展的驱动力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不仅仅知识经济发展不起来,未来,“制造工厂”也会从中国东南沿海迁到中西部,接着迁移到越南、墨西哥、印度甚至非洲、南美洲等更具有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优势、交通也一样方便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形成“人才红利”,才能在经济发展与维持国民绝对高收入以及在全球相对高收入中获得平衡性发展。

2.“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中国是最大的世界工厂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享有的世界知名度的品牌却寥寥无几,世界500强里面真正有国际市场份额的中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国家科技发展,都缺乏重要的自主创新、整合能力。即使撇开计算机等高新产业,仅仅谈论国家科技,中国包括“两弹一星”都是追赶型而非引领型的科技成就。占据这些技术尖端并由此引领世界发展趋势的,正是原创或者说第一次自主制造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美国。同时,美国这些科技的发展又依赖于爱因斯坦等移民到美国的外国科学家,可以说是人才带来了科技的变化。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那就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严重不足。中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目前超过600万,其中大多数都遭遇了求职困境。到2020年,中国劳动人口中将有近两亿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不足将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知识经济和知识服务产业的不发达,进而形成了就业空间的不足。人才缺乏影响产业升级,但产业升级又影响本土人才的培养。对政府而言,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政府机构吸纳就业的容量非常有限,解决大多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在于企业——我们迫切需要能创造大量知识就业机会的创业创新人才。

因此,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不只是政府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为了使中国科技再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中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打造在质量、创新和服务方面享有国际盛誉的知名品牌,中国需要重视人才,打造创新型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建立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中长期规划纲要,并贯彻执行。

3.从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的转型

另一个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方法是关注过去中国对外国资本的吸引。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9年,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2 万亿美元。今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更是再创24543亿美元的新高,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全球最大出口,并没有带来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企业的高利润与劳动者的高收入、以及中国企业的大量走出去与国际化。原因就在于人才的问题,使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角色更偏向于“加工厂”,而非掌握核心技

术与创新、创意环节的“公司”。引进技术可以让中国具备技术基础,能够轻易仿造高新科技产品,但是,缺乏人才导致缺乏自主创新、创意能力,不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就无法必需进行产业升级。

同时,中国保持贸易顺差已有多年,但就人才的引进来讲,中国却遭遇了巨大的人才外流赤字。这是个重要因素。自1978年以来,中国累计向外国输送留学生、学者共计162万人,然而截止至今,他们当中只有49.7万人回国。目前留学生和学者的回国率不足30%,而留美理工科博士毕业生等高质量人才的回国率仅为 8%。这一事实令大家开始认识到,仅仅拥有强大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够运用这些资金的人才。因此,吸引原本从中国流出的人力资本回国以及吸引世界各地人才到中国来的政策措施,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转型影响深远。

4.从硬件建设到向软件建设的转型

中国经济长期依赖政府调控,经常用“全民运动”的形式进行经济建设,导致了重投资、轻消费,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建设的发展模式,政府投资过于注重铁路、公路、基建等基础设施建设,民间投资偏重于房地产等硬件建设。然而,靠投资基建拉动经济而不注重消费驱动,将来就可能面临经济产能过剩的危机。

同时,中国还可能面临社会发展建设滞后的挑战。在过去30年,从三峡大坝到高速铁路,从奥体赛场到世博场馆,中国建设了大量地标式的看得见的基础设施。然而,中国在看不见的教育、文化以及社会保障等软件投资方面却略显不足。

未来,政府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尤其需要将投资方向转向教育、研发、公共卫生发展、节能与环保、体制建设、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相关的、能够平衡中国发展的软件领域。中国需要转变观念,从热衷于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人才、高技能劳动力以及专家和知识群体制定战略措施。

5.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人才驱动型经济的转型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外国投资的增加。实际上,投资占到了中国经济的45%,这一持续的水平在中国和其它各主要经济体当中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了保持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平衡发展,中国必须平衡经济发展,更加重视减少居民储蓄、推动国内需求。为平衡经济发展,中国应当减少对固定投资和出口的依赖,鼓励国内消费的增加。这需要加强知识服务业等高薪产业的发展,减少对以制造业为代表的贸易性产业的依赖。

为了完成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必须在知识服务领域创造报酬更为优厚的岗位,包括专业人员、企业家、教师、工程师、医生、律师、会计师、咨询师、艺术家、IT专家、技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发展人才驱动型经济。此外,中国还需提高整体的消费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要求有收入丰厚、训练有素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大批的进城务工人员。中国的劳动力构成需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

6.资源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中国经济增长必须从重视速度、规模到重视质量与效率。“中国模式”中低技术水平、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已经使得环境承受能力达到了极限,单位GDP能源消耗巨大。中国GDP还不足美国三分之一,但很快就将成为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同时中国也是最大的世界水泥、钢铁和大多数原材料资源消耗第一大国,面临气候变化和绿色环保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应对目前世界的资源总量不足以支撑目前模式的中国经济完成崛起,进而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因此,未来中国需要转型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传统产业提高知识、科技含量,节能减排,提高效率。关键在于高质量人才。

7.从只重视经济科技创新到社会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

传统计划体制下的“分配”是重国家和集体,轻个人和居民;资本主导下的“分配偏好”是重大企业和资本,也轻个人和民营企业。过去中国的发展在处理公平和效率上一直偏向效率,“国进民退”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权利上的“国强民弱”、收入上的“国富民穷”,积累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也是“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基础。在要求机会均等、社会公正、实现个人价值的多元化的社会需求面前,加大对社会创新和政策开发的投资,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投资,将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加强社会建设,社会公共政策、制度的发展与创新,社会文化与理念创新,智库与NGO等公共组织的发展是关键。这些方面的发展,不需要任何能源,完全依赖于人才的创新、创意。高质量人才是关键。

建议

因此,在全球化和国际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必须正在面临艰巨的转型。中国需要把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把“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从招商引资转向招才引智,从重硬件建设到重软件建设,从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人才驱动型经济的转型,从资源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从只重视经济科技创新到社会创新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等许多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改进我们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改进我们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加强重视人才参与政府工作以及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改进相关绿卡和签证制度,建立专业的人才猎头机构,加强人才研究,打造全球性的中国国际人才网络,建立国家级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建立国家风险基金与担保机构,完善科技园体系和留学人员创业体系,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创业就业,建立人才特区,实行特殊人才特殊使用政策,让国际人才按全球定价使用,降低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打造一个广纳天下人才

为中国所用的中国梦。

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受惠于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中国制造”洒遍世界每个角落,与低工资劳动力相结合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当然,外国直接投资也给中国带来了低端高科技产业和资本,最终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贸易国,以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范围内许多研究甚至将中国经验概括为“中国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中国需要面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人才,则是中国现有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知识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人才因素”将是中国下一个30年以及未来更长远的发展的新活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王辉耀博士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是由中国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发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学院以及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智库型非盈利的研究机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要课题,为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战略性、可行性、及时性的建议和政策研究。)

(本新闻文章由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ftchinese.com)授权,转载在早报网。)

第二篇:物流发展的驱动力

物流管理102班刘肖

物流发展的驱动力:

.1 政策驱动:利好或将不断释放 但等靴子落地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大振兴产业计划中,物流业是唯一入围的服务行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大的背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于2009年,规划中明确规定规划期为2009-2011年,规划涉及产业规划、政府投入、管理、信息化等一系列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加明确的提出,一些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问题进一步显现,制约了产业发展。必须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会议将物流问题细化具体到税收、路桥收费、物流企业资质审批、鼓励整合、农产品物流等八个方面,软硬件环境驱动:基础设施高速发展 技术升级具备基础制造业驱动: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需要现代物流提供补充发展现代化制造业是我国目前重要的产业政策,“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制造业应提升核心竞争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求对主业更加明确,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明确主业的方式之一是将物流等非核心部门宜选择外包等方式进行,这将进一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城市化驱动:城市基建和城市人口消费双重拉动物流需求新增城市人口将带来新的物流需求。城市在规模增大的同时,经济规模随之发展,物流体系必将同步升级。目前中西部的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为了适应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物流业是城市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5新业态驱动:电子商务模式日趋成熟 仓储配送须面对新挑战

加快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对现代物流工作的综合组织协调

(二)做好我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培育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四)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

(五)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

(六)推进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整体工作效率

上海物流存在的弊端企业“小、少、弱、散”2 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3 物流人才稀缺 4 物流信息系统供应商不了解客户的应用需求

第三篇:创意引领未来 品牌驱动力

创意引领未来 品牌驱动力——最终创意

在这个信息爆炸、传播过度的年代,形形色色的广告对于日渐成熟和个性化的消费者,作用似乎不在明显。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身陷广告泥潭,广告的发展存在这样一种悖论:一方面企业需要广告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在广告成本不断递增的同时,受众信任度急剧下降,广告号召作用骤减,往往投入巨资造就的天大声势可能在消费者那里只激起了一小点涟漪。一切都和过去不一样了,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企业需要传播的和消费者所想了解的都不是广告,企业需要的是传播自己的理念、知识、体验,需要的是更精准、更有效、更能促进销售的传播效果。而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可信、更实用、更有价值的消费顾问和解决方案。如何将品牌信息以一种更加贴切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是最终创意所要解决的课题!

当前,广告界普遍认为,广告的效果取决于四个因素:策略、创意、执行、投放。近几年,所谓营销咨询业更是兴起一些比较极端的说法:“策略制胜”、“策略比创意更重要”、“执行为王”、“广告效果成了媒体效果”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什么都重要,只有创意不重要。其实不然,目前更多的中国的本土的企业,他们需要创意,需要创意帮助他们走的更快更远!

六大类企业迫切需要创意!

一、同质化程度高的产品,难以找到独特的卖点,广告创意和表现就会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二、产品有很独特的卖点,但这一卖点不被消费者所了解的,于是,只有引人入胜的广告创意才能加深消费者对卖点的了解,激发消费者对这一卖点的需求。

三、产品有很独特的卖点,但没有足够的广告资金,无法保证广告频次,这时,好的广告创意是保证消费者过目不忘的一剂猛药。

四、全新品牌问世,如何再最短的时间取得市场广泛认可以及知名度快速提升,广告创意的水平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五、企业有较高知名度,但美誉度与忠诚度差强人意,好的广告创意则可以加强消费者对企业的好感。

六、既没有好的卖点,又无法保证制作质量与广告频次,如果创意还很平庸,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传统的广告业正在走向衰落自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上海药材公司的参桂补酒广告(这是拨乱反正之后,国内的第一条电视广告)以来,中国的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期,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蜕变,成熟期后的衰退似乎也是行业生命周期的必然反应,是在经历了辉煌后出现反思、总结的先兆。广告和创意的概念,在中国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西方社会也只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了,就是这样一个新生儿,却必须面对着今天全球广告业的衰退景象,不能不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的企业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飞速发展,从自力更生到全球合作,从盲从西方理念到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从迷信到怀疑,从随意到理智,这种跳跃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种质的变化。而恰恰是这种变化带来了中国广告业目前的困境和机遇,一成不变和过去旧的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竞争了,这就迫使广告公司不断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找到自己的根系所在。

此时,对于我们创意人来说,不应悲观困顿,不应逃避现实,理应大声疾呼:新创意时代就要到来了!

第四篇:潘平--福田业务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驱动力”)-

环节一: 主题演讲——潘平(福田业务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驱动力”)

张琰(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张琰,来自清华同方,现在是清华同方人力资源部经理。首先我代表中人网非常感谢北汽福田人力资源部的潘总,同时非常感谢现场到会的HR3000以及100人的同仁,以及来到会场参加今天活动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HR同仁们,今天这个活动是我们中人沙龙的又一项互动友谊的聚会,中人沙龙我们很多人都参加过了,是中人网组织的一个整合人力资源100人以及3000强资源的平台,在这个活动分享的平台当中,我们大家都会很有收益,我们在全国都有活动,之前去过IBM、联想,之后会到比亚迪以及腾讯,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参加。北汽福田是一个非常大型的优秀企业,09年的商用车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位,现有员工达到3.7万人。潘总在北汽福田有着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和团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果,曾经获得了北京企业管理现代创新成果一二等奖,从实践到理论都有非常多的收获,我想我们能够跟潘总多多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是中人沙龙的一个宗旨,下面请潘总做今天的主题演讲。

潘平:尊敬的何总、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刚才张经理把福田公司简单情况以及咱们中人网给大家作了一个介绍,今天这个活动大家来到我们公司,我非常高兴。虽然福田公司在行业里面算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展是最好最健康的公司之一,短短15年的时间,我们的商用车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当然这个第一只是量的第一,并不是说各方面都能达到第一,这个第一是跟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奔驰公司比,我们去年做到62万辆,今年68万辆,我们达到这样的规模。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福田有自己发展的一种特色,福田15年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就是人才。今天我的主题演讲主要是围绕福田15年的发展,我们怎么将业务和人才做到有机组合,使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的同时又推动人才的发展,跟大家有几个方面的交流,交流过程中在座的各位同仁,感兴趣的可以随时打断我的发言,谢谢。

首先是福田公司一个基本介绍,当大家走进福田的时候,在门口看到了福田的车,福田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们可以总结起来,福田第一它是上市公司,成立时间比较短,1996年8月28号成立,通过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的股票上市,按国家规定是三年,我们福田公司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目前总资产从成立之初547万的净资产发展到246亿,员工3.7万人,品牌价值达到339.71亿元,连续五年位列中国商务车第一,在09年跃居世界第一,轻卡连续10年市场第一,目前整个厂区跨越了中国多个省市。

福田汽车发展历程三个阶段:第一是四年三大步(1996——2000年)。1996年成立股份公司,98年上市,2000完成管理区位调整。当时我们总部在北京成立,而管理总部在山东,2000年的时候我们管理总部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上千人搬迁,所有人的户口问题、住房问题都解决了,北京市给了我们许多优惠政策。整个福田在96年成立之初,就开始人才招聘,当时我们定的目标是市场人才化的经营理念,后来成立了人才战略专业委员会,面向全国特别是三线企业招聘人才,采用”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标志性事件就是98年,获得汽车整车目录,1999年产销汽车6.4万辆,首次实现轻卡产销量行业第一,并保持至今。第二是新三步战略(2001——2010年),业务方面确立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这时我们坚持基于业务发展的人才战略,以人为本,强化组织目标和个人成长统一的企业文化,外部招聘整合中重卡、大中型客车、重型装备及海外人才,建立人力资源经营管理体系。福田的技术人才和专家人才都是从行业里面招聘进来的,福田公司短短15年的发展时间,我们自己对行业里面的专家级人才是没法短时间培养的,只能通过招聘。前15年主要是这两个阶段的发展。

第三是2020战略(2011-2020年),针对未来我们集团制定了2020战略,要实现销售收

入4000亿的规模,销量400万辆,利润突破200亿元。人才发展:全球人才战略发展,“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基于业务的人才发展计划,制度创新、人才开发的人力资源经营方针和企业大学建设等。

这15年的经营业绩,我们实现了企业和人才的双驱力发展,2010年品牌价值达到了340亿。关于厂区分布,在九个省市设立了20余家事业部或工厂,北京比较多,有管理总部,今天我们来的是合资公司——康明斯,还有蒙派克工厂、欧曼工厂、环保动力、欧V等等,我们的产品在商用车里面是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的一个公司。关于福田动力,我们有福田康明斯,它是全球三大整机发动机公司之一,技术水平都非常先进,还有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厂。关于国家级技术中心,现在为止,有5000多人的研发队伍,并在北京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国内技术一流,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的合作伙伴,康明斯和戴姆勒。如与奔驰合资公司的项目,我们出产品技术,对方出现金,他们用35%的现金跟我们合作这个项目,并且保留欧马的品牌,向世界各个国家发售,这被行业里面称为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很快就要挂牌了。

关于新能源,咱们都说低碳生活,在新能源里面,福田率先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行驶在北京街头的福田新能源客车。目前有一千辆客车将投产,还有密云、延庆建了新的运营站,纯电动的。另外关于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把北京作为一个新能源的设计制造产业基地,客车、中重卡等都是新能源车系列产品。

福田汽车整个人才的发展过程从96年开始,我们有人才发展委员会,招聘,还有人才发展的通道。人才引进,我们03年开始引进日本专家,招聘专家将近达到50人。社会招聘,我们从组织管理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管理。另外我们成立了高科技人才发展基金,主要是公司内部,我们有一个多亿奖励对招聘人才中作出贡献的。

另外关于人才培养,通过这几年培养,引进人才一万余人,校园人才8000余人,这部分人才每年都在不断的引进、在培养,人才发展是我们集团发展主要的一个途径。

前面这部分主要是围绕对整个福田汽车集团的简单介绍,下面这部分主要是跟同行分享福田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好的业绩靠得是什么,就是我们坚持人才和业务发展的双驱动来促进整个集团发展。

我们2020年的战略规划是建成世界级主流汽车企业,围绕这个作了几个指标,销量400万辆,销售收入4000亿元,利润突破200亿元。围绕这个战略,刚才说了福田现在产量68万辆,未来靠什么来发展?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策略,5+3+1的战略,实现从中国运营到世界运营的转型。在五个国家(巴西、墨西哥、印度、印尼、俄罗斯)实现产业化,在日欧美三个国家实现突破,在中国市场取得领导者地位。欧盟、日韩和北美,未来主要围绕新能源方面实现突破。

根据国家提的新兴产业,我们去年的五大产业,一个是新能源汽车。而目前我们做了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有起重机,这个产品都在生产销售和研发。新能源方面,我们有新能源工厂,目前做的应该是在储能电池、智能电网和动力电池,这是未来我们的几大产业。

围绕这五大产业,我们定位了我们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发展规划,围绕业务规划,我们分别来做我们全球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在技术领域方面,我们需要这方面电子电器、乘用车产品研发人才等等,每个业务需要的人才都作了人才规划。在人才规划,我们怎么来做整个集团发展,我们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内部专门做了一个第一资源的刊物,我们的人才是第一资源,和谐文化,共享发展成果,人才管理是制度创新人才开发,能上能下,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智力增值,把人招进来以后,创建学习型组织,从最早招聘的是科长、副科长,现在已经成长为公司的副总,所有进入公司的人才都能有很好的发展,我们有人才培养人才的体系,管理者、专家要下达指标,每个人要培养一到两名人才,培养好了要进行奖励,培养不好的我们进行考核。

关于福田汽车人才发展的文化,福田汽车的文化以发展为主线,以组织目标为基础,在法律和制度框架内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我们认为企业发展为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只有业务先发展了才有人才的发展,同时个人的发展又能推动业务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

福田发展的策略是什么,我们认为,15年的发展,第一个是人才的战略与人才规划并行,我们人才发展,要制定人才发展和人才规划,我们定了业务的规划在哪里,人才发展规划在哪里,总结这两个之间的因素。我们从产品市场研发调研开始,哪个人做哪个业务,从整体市场、市场的调研,标杆分析人才的规划、人才的计划,整个过程都是人力部来围绕这个过程全过程的参与。另外人才招聘与人才培养并重,我们定期进行人才盘点,我们要看哪些岗位是需要通过外部招聘获得,哪些岗位是需要通过内部培养获得。另外就是企业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这里面就谈到咱们公司的薪酬方面制订了自己的基金,每年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对相应的员工进行奖励,去年与今年相比,我们在这部分奖励基础上增长了25%,去年效益比较好,这个我们叫中长期绩效机制。

关于人才发展的体系,我们有自己的体系,从规划、使用、开发和激励,这是我们人才业务发展的理解,一级业务、二级业务,还有一些对规划的管理。从招聘到培养,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体系。关于对人才的理解,我们按照人才层次对集团战略的影响度,岗位特点、技能素质进行分类,在实现集团战略及战略业务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人才。岗位特点,按技能特点进行划分。

第三我们用什么机制来建立我们人才的发展,第一个建章立制,我们每年都有相应的干部考评机制,我们每年组织一个庞大的队伍,比如每年年底的时候,组织一个庞大的队伍,到福田的各个企业去,我们有一到两天的考评,这个考评从他业绩的评价,还有他360度的评价、访谈,我们开展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年的时候,把你的一些伤疤给你揭一揭,这是一个;还有竞聘上岗,我们每年的指标,有35%的岗位要通过竞聘上岗机制,通过考核以后要腾出位置,胜岗的还有怎么淘汰。新业务,我们要给很多人才提供相应的位置,这里面还有一个竞聘上岗,干部不低于晋升干部的30%,专业技术空缺岗位100%内部招聘,竞聘上岗,还有海选、择优、竞聘然后走向岗位。

围绕2020年的战略我们靠什么,我们必须有自己完整人才的开发和发展体系,这个体系在今年我们定为,以推进“十百千万”人才规程推进集团整个发展,我们怎么理解呢,关于技能人才,在目前马上要达到12000的规模,我们还有储备人才,对储备人才进行分类管理,还有核心人才、领军人物,这个工程今年启动,在整个集团的经济工作会上已经启动了,目前我们部门整个系统有计划的在推进这项工作。

关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技能人才和储备人才,技能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说走在前面,年初的时候我们去深圳开一个会,就是整个汽车行业里面跟大家交流,我在会上说,福田我们虽然只有15年的时间,但是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不管从管理体系到实际效果,我们是走在前面的,因为我们每年参加北京市或者国家的技能大赛,我们都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我们跟他们比,在这方面还是领先的。我们从员工进入到整个培养过程都有一整套的完整体系。后面是高素质后备人才培养,去年是1500多人,今年是3100多人的规模,我们招聘校园人才的时候,有意识的把学校的生源进行分类,211和985,不同学校的生源制定了不同政策,招进来以后要对他们进行综合素质的培训,一年以后,我们提出叫二八原则,通过一年的实习和岗位培训以后,我们80%有培养潜力,20%的人,我们通过一年的时间观察,这种培养的潜力认为还是不太好,这里面有80%的人,再通过四到五年的时间,有30%的人有潜力,每一个环节里我们都有自己的培训,然后开展评价,这是人才进入公司以后的培养计

划。

关于人才的招聘,刚才说了整个福田公司的发展就是一万多人里面,其中有三千多人是社会招聘人才,我们招聘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我们有任职资格能力评估的人才需求计划,全球化的渠道资源管理,全球化的人才信息资源管理,大家看这个图(PPT),这是我们人才招聘的一个网络,专家人才达到250人的规模,今后在新能源方面我们需要很多的高端人才。再一个是薪酬管理,坚持以人才市场价值为导向,坚持薪酬结构化管理,确保人才竞争力和人工成本竞争力,实现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共享企业经营成果。

针对不同的岗位,我们把岗位作细分,薪酬结构,针对不同的人设计了基薪,对中低人员的收入,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随着薪酬高低,都会发生变化。还有跨地区的企业,针对这个企业,整个集团的薪酬是统一的,针对不同的业务和不同的薪酬,最终实现人才的竞争力,我们在什么样的行业里面,什么样的系统里面实现这个竞争力。我们要体现这个人工成本,我们在山东、湖南、湖北不可能与北京实行一样的政策,这样体现不出优势和竞争力,这是薪酬管理。

培训管理,我们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培训体系,把队伍分成了五支队伍,管理队伍、基础队伍、营销作业队伍、产业工人队伍和国际化的队伍,每支队伍都有运营系统进行管理,使每一个员工,每一个管理者,使它对整个培训管理的需求,从研发到技术开发,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每年根据人才的盘点找出培训的需求,这里面所谓的循环是,我跟我们同志说,叫看电影式的循环,为什么看电影呢?通过人才需求,找出一个人才的短板,把所有人的短板我们开发一个相应的培训课程,围绕这个课程我们进行滚动式的培训,当这个课程培训、评估完了以后,发现这个课程有很多差距,分两个班、三个班,系统的进行人才培训。我们提出,争取从项目式的培训到系统式的转变。

前面是福田公司的一个介绍和分享,希望我们在座的同行给我们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于我们共同的成长,谢谢!

第五篇:浅谈中国制造及其未来发展

浅谈中国制造及其未来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由于19世纪欧美强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在最近几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未来的中国制造企业将如何发展?未来做能否产生挤入世界顶尖的制造企业?哪个企业?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奋斗。

一、何为是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的基本内涵即“Made in China”,指所有生产于中国境内的产品,而不只局限于由中国企业生产并拥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类:跨国公司中国直接投资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跨国公司在中国通过OEM或外包等由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国制造企业生产的属于自主品牌的产品(包括零部件等中间产品)。

二、中国制造的背景

(1)国际因素。国际上,主要是世界制造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包括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促使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及制造业呈现出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日趋全球化,传统的福特式生产方式转向柔性制造的生产方式,制造业跨国的研发、生产等组织活动都已实现国际化。而跨国公司的全球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发展,研发、生产和营销服务区域一体化趋势明显,以区位环境、政府的支持和大学科研机构的大量存在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将是吸引制造企业一体化区域集聚的重要诱因。

(2)国内背景。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制造的国内背景。对外开放直接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资,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中国共引进外资5675.2亿美元。促使中国从国外获取了诸多制造技术、生产线,为中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来源;使中国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化改革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潜在的消费市场,促使了民营经济发展,使它们迅速成长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中国制造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改革释放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促进中国制造的发展。

三中国制造的现状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占比已升至14%,在全球制造业排行榜上中国与日本并列第二。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估算,2007 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MVA)占世界的11.44%。2006年中国制造业有 172 类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世界 70%的 DVD和玩具,50%的电话、鞋,超过 1/3 的彩电、箱包等产自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国之一,制造业吸引了大部分外资。

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工业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工业经济迅猛发展。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此后每两三年就迈上一万亿元台阶,2000年突破4万亿元。2003年以来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7367亿元,比1978增长2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1.6%。其中2007年一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超过1994年以前17年工业增加值的累计,2003-2007年五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改革开放前二十五年工业增加值的总和。

四、中国制造所面临的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机械制造业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还面临着一些必须充分重视的挑战和问题。总体来看面临着关键性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

截至2008年底,我国有效专利共计119.519 6万件。其中,国内有效专利92.379 7万件,国外有效专利27.139 9万件,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7.3%和22.7%。在国内有效专利中,有效发明专利12.759 6万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46.334 2万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33.285 9万件。由此可以看出,国内有效专利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所占比重

相对较低。

而在国外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20.961 9万件,远高于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有6 387件,外观设计专利共5.539 3万件,分别低于国内有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截至 2008年,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国内有效专利数量远低于国外在我国的有效专利数量。

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修订的技术领域分类标准,在35个技术领域中,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在食品化学、药品及材料冶金等 9个领域占据优势。但在如光学半导体及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国外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所占比例仍超过国内。

2.产品附加值较低,品牌竞争力弱由于我国制造业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所以往往依据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在产品设计、品牌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投入较少,致使我国制造业在品牌方面竞争力不足,目前,我国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由于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往往采用低价竞争和模仿国外新产品的方式来赢得订单,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贸易摩擦。

2008年,我国已连续14年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我国产品居美国337调查首位;我国产品居美国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召回首位;位居欧盟RAPEX(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通报首位。

3.能耗高,效率低

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一直未能摆脱高损耗和低效率的困局,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已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

4.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国内相对于其他行业较高。在2008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中,参评企业销售收入总额11.6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38.6%。2008年入选企业中制造业企业的比例为58.7%。而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一定差距。入选信息化500强的企业中,34.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6.4%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大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民营企业水平较低。入选信息化500强的企业中,有12家是世界500 强企业,174家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信息化500强覆盖了国民经济的骨干成分。而信息化500强中民营企业的数量虽然比以往有所提高,但占比仅为16.8%。

五.对于未来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作何对策

“中国制造”长期以来以价格优势打入国际市场,这一策略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的低价格竞争必然引起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反倾销指控。同时,由于低成本战略导致的低质量,也一度让“中国制造”成为“低质量”的代名词。总之,中国制造”不能停留于以往模式,而应寻求其他出路。我们认为,要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必须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政府建立健全严格的质量规范体系

第二,完善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推行质量安全“从工厂到家庭”的全程控制

第四,建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第五,加强产品质量监控, 带动产品的精品化和品牌化

第六、鼓励企业研发核心技术,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第七、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升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

中国必须打造数量众多的、属于自己的中国品牌,而且“中国制造”也具备了建造中国品牌舰队的实力,中国已初步达到了与发达国家在中高档产品上一较高下的发展阶段。

值得宽慰的是,如同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一般,中国在本世纪第一场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从容镇定,使得对中国的赞美声已从单个人的独唱发展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合唱“中国制造”在国际上也确实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

开始走上国际舞台,用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并得到了世界认可“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分子。2010年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应该不断地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在危机中反周期生存。

“中国制造”不能总是“物美价廉”,不能一直靠卖苦力、卖资源生存,“中国制造”不能总靠价格低廉、广种薄收、利润菲微血拼,而如果我们能把这次“中国制造”的危机,化作加强品质监督、改进机制、提升产品层次、提高产业结构,从而改善产品安全性能的机会,让“中国制造”不仅价廉,而且物美,勤修内功,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真正地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C09机械2

汪星明

091309231

下载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才中国未来发展的驱动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爵钢琴:品牌战略提升发展驱动力

    公爵钢琴:品牌战略提升发展驱动力“今年1—3月份,对于整个钢琴行业市场来说都是属于淡季,海外市场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公爵钢琴营销总监李嘉龙告诉记者,现......

    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

    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15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中,投资比重将下滑到35%左右,消费比重会上升到60%以上,净出口比重将不足0.5%虽然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众说纷纭,但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方......

    中国烟草业未来发展分析

    】中国烟草业未来发展分析(2001年文献)(4214字) 【副 标 题】张明明 【正 文】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概括的称谓,广义地说,企业信息化应包括两大部分: 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和管理的信......

    中国百货人才现状及发展漫谈

    中国百货人才现状及发展漫谈 2009-10-26 10:09:00 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百货首席咨询师刘晖谈到中国百货人才的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谈起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百货的人......

    增强湖北创新发展驱动力的思考

    增强湖北创新发展驱动力的思考苏 娜2012年第12期 ——经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

    《让材料成为游戏发展的驱动力》读后感

    《幼儿教育》4月的杂志又已经到了,我也习惯了随时看看《幼儿期刊》中的文章。里面的文章更新不但快,而且有很多实用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这次的文章中,让我特别想写的是......

    中国未来的十大发展行业

    经济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市场最赚钱的十大行业据经济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市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行业依次是:耐用消费品销售行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未来的消费格局将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检验医学发展未来展望

    顶级专家勾勒中国检验医学发展路线图 信息来源:科学时报 更新时间:2005-1-18 1:45:00 2005年1月7日,中国生命科学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的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