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实践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韩茹霞
摘 要:实践活动与人的发展的本质是相统一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丰富而统一的,人的发展也是在多维度、多层次中的统一。在教育当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实践活动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本论文通过论述实践与人的发展的双重关系,来让教育者和更多的人了解实践的重要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完善。
关键字:人的发展;实践活动;关系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实践有三种基本表现形式,首先是改变自然,迫使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如生产、消费、流通、服务等活动,它决定人的一切活动;其次是以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最后一种形式就是科学实验。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活动及其作用是共时、交融的。所以说实践和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下面笔者将对二者关系进行阐释。分别从实践与人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与实践的关系来说明这些问题。
一、实践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任何生命和物质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们以实践作为自己存在的方式。
1、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本质。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念变换的最基本的方式,是人的生命和生产活动的直接存在形式。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马克思说:“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
2、实践的动机包含着人对自然限制的突破和超越。实践观念作为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在观念层面上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体现着来自对象世界的他律性规定,即“不能做什么”的客观限制,而且同时体现着来自主体自身的自律性规定,即“应当做什么”的价值取向。二者的内在契合才决定了人们的当下选择,即“必须做什么”。但是,只有主体尺度的规定才真正显示出属人的特质。实践结果中所包含的那些无法被归结和还原为客观必然性和自在世界的“剩余”规定,最终只能来自主体的价值尺度。
3、实践的过程及其产物使人的本质力量以直观的方式得以显现。所以,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子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人们正是在实践的客观结果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这里所谓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所建构的产物,积淀并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
(二)实践丰富、完善人的发展
实践是完整的人的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完整的人的实现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马克思从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出发, 从现实和理想两种视界辩证统一即实践的角度来规定人, 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从完整的人的最终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元价值出发, 在对现实充分认识基础上, 不断以完整的人的最终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理想去规范现实, 批判现实, 并通过实践来使现实革命化, 为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完整的人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1.实践使人获得客体知识丰富自己。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长期反复的实践活动中,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实践的反复摔打中,人们的一直能力,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和强化。实践是人不断丰富、完善的根本之路。
2.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人是实践的存在物,实践的本质是创造、生成和发展的特点,时间的本质内容和实践的内在矛盾运动,使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出在运动变化之中,使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得以可能,而且成为具体的现实性。
3.实践是人类获得自由的根本途径。人的存在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全面的解放与自由。因此人的进一步发展就体现着人不断地客服必然性、获得自由行的历史规律。人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解决必然与自由的矛盾,根本靠实践。
(三)实践是人发展的动力
实践之所以是人的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1.人类新需要和新课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实践。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提出新的需要和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促使人类去思考,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2.人类社会的新经验、新材料的的创造和积累必须依靠实践。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观察、研究的物化手段,给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材料,使发展的科学知识成为可能。任何认识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大量的经验材料。
3.人类社会的认识深化和发展必须依靠实践。实践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的发展还能给人们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二、人的发展对实践的作用
人的发展限制着实践活动的进展。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结合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我们可以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几个阶段。
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发展任务、发展重点。这些特征构成了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注意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过程,所以这就要求教育的实践活动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能拔苗助长,这样就是不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三、受到的启示
由于教育实践活动受到人的发展的制约,所以要求教育者在设计教育活动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状况、阶段及其发展特点,这样尊重个人发展的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实践活动同时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决定外因,所以教育者也要充分利用人的自身的动力因素,并且实践活动是检验认识活动的标准,为认识活动提供有力的证明。因此教育者要正确掌握人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关系,正确发挥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01 [2] 单既阳.虚拟实践中人的发展悖论的哲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
[3] 杜高明,唐海朋 《论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五大关系》内江师范学院 2009年第2期
第二篇:手机与人关系(月考作文)
噢!这恼人的5分米
我认为5分米已经很近了,可中间的手机却将我们的距离从天南拉至地北。我与你由手机开始,也由手机结束。噢!这恼人的距离。
我坐在公园的一方长凳上,用微信摇一摇,我搜到了离我只有500米的你。方是初春,公园里万物新生,充满了活力,我看见了你俏丽的身影,你那及腰的秀发,眼眸如月光般皎洁,我说:“我们真有缘呀!”你盯着手机,向我发了句:“是呀!”已足够我心花怒放几天,从此,我们一有空便开始闲聊,天气慢慢踩热,我也渐渐离不开手机,离不开手机那端的你。
我又坐在了那张熟悉的方凳上,已是仲夏,知了在不停地号叫,公园里的地更绿,连树梢都染上了翠绿。你离我只有5米,我终于发出了那深藏已久的短信,你有一段时间没回,但我看见了你猛烈抬起的头与微颤的肩,我想,我成功了。天气逐渐转凉,我通过手机叮咛你多加衣物,你轻轻地回了句,嗯。
我和你坐在了那张方凳的左右,我们只隔了5分米,我终于不用再通过手机与你交谈了,可是,你仍在看手机,我看着公园内如蹀般飘舞的落叶,我的心,仿佛如这落叶般,尘落至地面,我与你谈我们的现在,我们的过去与未来,得到的只有你心不在焉的一句哦。我想,天又要变得更冷了,你也许会冷,便将围巾取下将你围住,这时,你才缓缓地抬起头,露出两颗可爱的虎牙。
我看见了那方长凳,飞奔过去将上面的雪擦干,我牵着你再走向长凳,你因为手机,一脚深一脚浅地从雪地走着。我看着你的侧面,你因太注意手机而没发现我。我觉得,我与你已经足够近了,我俯身看你的手机,却发现,里中的内容极其丰富,包含了一个世界,而我,恰恰在你的世界外。我想,我是时候该默默地走了,公园里的草叶也看不见了,只剩贫土壤,我躲在一棵粗壮的枯树后向你发消费,我走了,我看见你这时才抬头,发现身边人不见了,我觉得我很失败。
冬天快过去了,春天也快来了吧!我把先进的智能手机藏入了一个安静的桌角,我不需要杂乱的世界,我想,只要看见了光明,就不用需要手机的光与热了。这恼人的距离,我要改变。
姑娘的白匣子
夜幕渐渐低垂,繁星散落开来,像是姑娘的眸子——姑娘已经四年没回来了。
我低低一声叹息,不知姑娘在外面过得可好?比起我这个半辈子没出过城的娘,呵呵,姑娘是真的有本事了,长得也越发水灵了。
在榻上辗转反侧,眼前不断浮出姑娘的影。
蓦的。门“吱呀”的一声被缓缓推开,眼前的人和影渐渐重合——是„„姑娘回来了?
我用力坐起来,头却不小心磕着了。捂着头,我不知所措,只是傻乐呵着。姑娘有些嗔怪地望了我一眼,说:
“娘,今天有些晚了,您先歇着,我也去躺着,明儿个再陪您说话,唠嗑唠嗑。”
“哦,好。”在我的思维反应过来时,人已经重新倒在了榻上。想着姑娘又会像四年前一样陪我干农活,择菜,唠嗑„„心里顿时暖暖的。
第二天,鸡刚打过一道鸣,我便起来了。做好饭,已是七点多了——总是想着让姑娘吃好一些。我去喊姑娘起床,一推门,姑娘已经醒了,正在摆弄一个白色的匣子似的东西。
“姑娘,早醒了吧!吃饭。”我依然乐呵着,又突然问了句,“姑娘,这是啥?”
姑娘抬头望了我一眼,似是很不耐地回了一句:“手机。娘,您先吃着吧,我还不饿,晚些自己会去吃的,不用来喊了。”
我听愣了,木讷地点点头,掩门出去,心中是道不尽的落寞——姑娘,好像变了。
到了傍晚,我披星戴月地回家,想到姑娘会等着我陪我唠嗑,心中盛满了喜悦。
“姑娘?”我推开门,开心地喊了一句,可是看到桌上还是早上冷了的早点。我不禁害怕了——姑娘莫不是出事了吧?
我疯了似的冲进了姑娘的房间,却呆住了——姑娘还卧在床上,姿势似乎都没变化,手里依旧在摆弄那个被称为“手机”的白色匣子。
姑娘又抬头望了我一眼,淡淡说道:“娘,回来了啊。”我艰难地动动唇角,手机的灯光照在她脸上,苍白得似鬼。最后,又是心疼地说:“姑娘,一天没吃饭,饿么?”姑娘摇摇头,继续低头摆弄她的手机,不再看我一眼。
我的心狠狠揪了一下默默推开房门离开。
一连几日都是这样,我幻想的和姑娘一同干农活、择菜、唠嗑的场景都没出现,每时每刻见着的姑娘都是一样的姿态——低头玩手机。
最后一日,姑娘都没陪我唠嗑哪怕是一句,直到她坐上车离开的那一日,她的头也是低下的,手里,依然是那个白匣子。
车已渐远,想着姑娘,泪水却已民氤氲了视线„„
第三篇:人与人关系的成语
人与人关系的成语
1.生死相依----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2.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3.生死之交----同生共死的交谊.4.誓同生死----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5.同生共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6.血肉相连----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7.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8.亲如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同一家人.9,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同一家人.10.情同手足----比喻交情很深,如同兄弟一样.11.亲如手足----象兄弟一样的亲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12.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13.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14.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15.息息相关----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16.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17.脉脉相通----血管彼此相通.比喻关系密切.18.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19.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20.心照神交----心照:心里了解;神交:忘形之交.心意投合,相知有素友谊.21.心腹之交----指知己可靠的朋友.22.君子之交----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23.一人之交----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24.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25.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指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26.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指非常要好的朋友.27.患难之交----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28.管鲍之交----古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29.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30.形影不离----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在一起.31.寸步不离----形容距离很近.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32.如影随形----好象影子总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33.秤不离砣----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34.前襟后裾----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35.朝夕相处----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36.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37.辅牙相倚----颊骨和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38.腹心相照----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39.连枝分叶----同根所生的枝叶.常喻兄弟之间的密切关系.40.昆弟之好----昆:哥哥.像兄弟一样要好.41.兄肥弟瘦----旧喻兄弟相爱,临难争死.42.称兄称弟----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43.如兄如弟----情如兄弟.比喻彼此感情好,关系密切.44.亲密无间----间:缝隙.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45.水乳交融----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46.融洽无间----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47.视为知己----看成好朋友.48.相视莫逆----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49.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50.义结金兰----结交很投合的朋友.51.奔走之友----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52.惠子知我----指朋友相知之深.53.鲍子知我----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54.同声共气----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55.如鱼似水----比喻关系融洽,亲密.56.难舍难分----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解”.57.千里神交----相隔千里,精神契合.指友情深厚.58.神来神往--指精神相通.59.如左右手----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60.连舆接席----行并车,止同席.形容亲密友爱.61.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62.恩重如山----恩情深厚,象山一样深重.63.恩同再造----再造:再生.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生命一样.64.敬如神明----神明:泛指神,象敬重神一样敬重对方.形容对某人或某物崇拜到了极点.多用作贬义.65.奉如神明----象对待神灵那样崇奉.形容对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其尊重.66.十指连心】 ①谓十个指头的痛楚都与心息息相通。②比喻关系异常密切。
二.好
1.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2.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3.金兰之友----指亲密的朋友.4.以文会友----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5.三朋四友----泛指各种朋友.6.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7.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8.淫朋密友----亲近密切的朋友.9.诗朋酒友----作诗饮酒的朋友.10.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11.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1趣相同的人.12.病痒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13.布衣之交----布衣:平民.旧指平寒老友.14.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15.尔汝之交----尔汝: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表示亲昵.指不拘形迹,十分亲昵的交情.16.缟纻之交----缟纻:缟带和纻衣.指交情笃深.17.金石之交----比喻象金石一样牢不可破的交情.18.忘年之交----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19.纪群之交----纪,群: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20.一见如故----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21.一见如旧----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22.一体同心--一体:一个整体.比喻关系密切,共同一心.
23.一门同气----指同门兄弟.24.情投意合----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25.志同道合----道:道路,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26.针芥之合----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27.意气相投--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28.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
29.声气相投--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30.表里相依----指关系密切,互相依存.31.同声相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32.同音共律--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33.笙磬同音----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34.李郭同舟--以之比喻知己相处.
35.河同水密--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36.荣辱与共--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
37.安危与共--共同享受安乐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38.通家之好--指两家交情深厚,象一家人一样.
39.河梁之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40.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的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41.绨袍之义----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42.入幕之宾----幕:帐幕;宾:客人.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
43.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44.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45.得意门生----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和学生.46.戴笠故交----指贫贱之交.47.耳鬓厮磨----鬓:鬓发;厮:互相;磨:擦.形容相处亲密.48.声应气求----应:应和,共鸣;求:寻找.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49.敬如上宾--上宾:尊贵之客.像对待尊贵的客人那样敬重某人.
50.身远心近--指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
51.蜜里调油----比喻非常亲密和好.52.相见恨晚----只恨相见的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53.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54.对床夜雨--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55.枝附叶连--比喻上下关系紧密。
56.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三.一般
1.一面之交----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2.一面之识----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3.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4.点头之交----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5.泛泛之交----交情不深的朋友.6.乌集之交----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7.市道之交----指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比喻人与人之间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交情.8.齐心协力----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9.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0.同心共济----指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亦作“同心协济”.11.同心同德----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
12.同舟共济----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13.同舟共命----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14.同甘共苦----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15.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16.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17.上下一心----上上下下一条心.18.通力合作----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19.同气相求----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20.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21.疾病相扶----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22.意气相得----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23.萍水相逢----浮萍虽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24.面朋口友----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25.酒肉朋友----在一起只是吃喝玩乐而不干正经事的朋友.26.酒肉兄弟----指酒肉朋友.27.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意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28.交淡如水----指道义上的往来.29.视同秦越----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隔极远.后把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为秦越”.30.疏不间亲----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31.言归于好----言:句首助词,无义。指彼此重新和好。
32.握手言欢----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33.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34.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
35.一唱一和----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36.此唱彼和----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37.相得益彰----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38.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3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40.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41.惺惺惜惺惺----惺惺:指聪慧的人;惜:爱惜。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
42.群而不党----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43.成群结党----指一部分人结成小团体。
44.呼群结党----指招引同伙,聚集成帮。
45.分朋引类----分成派别,招引同类
四.差
1.貌合神离----貌:外表;神:内心。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2.貌合心离----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3.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4.标同伐异----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5.同床异梦----异:不同。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心里各有各的打算。
6.同类相妒----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
7.同业相仇----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8.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9.道不相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0.各不相谋----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11.话不投机---投机:意见相合。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12.冰炭不投----比喻彼此合不来。
13.龃龉不合----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14.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15.视若路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与亲人或熟人非常疏远。
16.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17.不即不离----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18.若有若无----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19.羞与为伍----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20.耻与哙伍----哙:樊哙。韩信鄙视樊哙,不屑与他同为列侯。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21.斗牙拌齿----犹言斗口齿。以戏言相挑逗。斗,通“逗”。
22.蚁斗蜗争----比喻微末的争斗。
23.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各用心思,互相排挤。
24.鸡争鹅斗----比喻吵吵闹闹,彼此不和。
25.竹柏异心----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26.门户之争----宗派之间的争论。
27.凶终隙末----凶:杀人;隙:嫌隙,仇恨;终、末:最后,结果。指彼此友谊不能始终保持,朋友变成了仇敌。
28.侯门如海----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29.排斥异己----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30.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31.两雄不并立----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3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五 坏
1.食肉寝皮----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睡。形容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2.焚骨扬灰----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3.怨入骨髓----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4.恨之入骨----形容痛恨到极点。
5.不共戴天----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6.不解之仇----解除不了的仇恨。
7.誓不两立----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8.血海深仇----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9.深仇大恨----深而大的仇恨。
10.刻骨仇恨----永记心头的深仇大恨。
11.新仇旧恨----新仇加旧恨。形容仇恨深。
12.视如寇仇----寇仇:仇敌。看得象仇人一样。
13.苦大仇深----受尽剥削压迫的苦,有很大的仇恨。
14.反目成仇----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15.报仇雪恨----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16.眼中拔钉----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17.骨肉相残----比喻自相残杀。
18.自相残害----残:伤害。自己人互相杀害
19.兄弟阋墙----阋:争斗。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20.豆萁燃豆----比喻兄弟相残。
21.相煎何急----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22.同室操戈----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23.煎豆摘瓜----比喻亲属相残。
24.尔虞我诈----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25.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26.管宁割席----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27.义断恩绝----义:情义;恩:恩情。指情谊完全决裂。
28.一刀两断----一刀斩为两段。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29.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0.夙世冤家----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②昵称所钟爱的人。亦作“夙世冤业”。
31.冤家对头----指仇人,仇敌。
32.冤冤相报----冤:冤仇;报:报复,报应。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
33.冤家路窄----仇敌相逢在窄路上。指仇人或不愿意见面的人偏偏相遇。
34.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没有地方可让。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35.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仇人;聚头:聚会。不世前世结下的冤孽,今世就不会聚在一起。
36.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37.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38.一路货色----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39.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40.串通一气----相互勾结,一个鼻孔出气。
41.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42.臭味相投----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43.同流合污----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44.朋比为奸----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45.猫鼠同眠----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46.狐朋狗党----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47.猪朋狗友----比喻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坏朋友。
48.结党营私----坏人集结在一起,谋求私利,专干坏事。49.官官相护----指官员之间互相包庇。
50.攻守同盟----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盟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51.角户分门----指分立门户,比喻结党营私。
52.诛锄异己----指消灭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53.剥皮抽筋----形容恨之入骨或极端凶残。
54.九世之仇----指久远的深仇。
55.切骨之仇----形容仇恨极深。
56.贸首之仇----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57.此恨绵绵----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58.咬牙切齿----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59.表里为奸----表里:内外;奸:虚伪狡诈。比喻内外互相勾结,施行奸计.60.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第四篇: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7、提出“白板说”的是(B)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B)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C)能力为标志。A、创造 B、学习C、生殖 D、思考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B)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C)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A)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D)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C)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C)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C)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D)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B)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D)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塞尔 D、华生
63、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B)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B)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D)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B)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成人期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B)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A)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B)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B)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C)。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A)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83、心理断乳期是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4、危险期主要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B)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D)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D)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D)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4、(C)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C)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7、前苏联心理学家(A)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蒙台梭利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C)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庭活动 9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0、美国心理学家(A)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威尔逊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D)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ABE)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BCD)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威尔逊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ABCD)
A、身体状况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ABCE)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A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ABCD)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学校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11、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教育者是(BDE)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DE)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成熟 D、个人的学习态度 E、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ABCDE)
A、对人的潜能的信任 B、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对人性的了解 D、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价值 E、重视主体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AB)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15、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ABCD)A、运动 B、适应 C、语言 D、个人——社会交往 E、思维
16、社会环境包括(BDE)
A、物质条件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形态 D、文化 E、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ABD CE)
A、尊重个体的尊严 B、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 C、教师身体力行 D、鼓励学生肯定自己 E、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ABCD)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命题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ABC)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E、重视家校联系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 BCD)
A、体型巨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E、骨化过程完成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BC)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第二性征出现 E、体型巨变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BD)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康德 E、高尔登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CDE)
A、个性包括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BC)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ACE)
A、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AEC)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C、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AB)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高尔登 E、孟禄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AD)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实践活动
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DE)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3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ABCD)
A、规范发展方向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发展价值 D、开发特殊才 E、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6、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AB)
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E、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7、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AC)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3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AB)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身心的所有构成 C、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D、知识结构上 E、认知水平的差异
39、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40、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AB)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E、人文环境
4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BCD)
A、学校活动 B、生理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活动 E、家庭活动
42、人的力量包括(AE)
A、身体力量 B、社会力量 C、家庭力量 D、网络力量 E、精神力量
43、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ABC)
A、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 C、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D、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 E、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人格
44、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ABC)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E、自我意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45、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E)
A、重视人生观教育 B、重视安全教育 C、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D、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E、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6、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ABCD)
A、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B、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 C、自我意识觉醒 D、独立精神加强 E、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47、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ABCE)
A、体型巨变 B、性开始成熟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N)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N)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N)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Y)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N)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Y)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N)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N)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Y)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N)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N)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Y)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Y)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Y)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Y)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N)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N)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N)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N)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N)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N)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Y)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Y)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Y)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塞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N)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N)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Y)
29、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Y)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Y)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Y)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N)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N)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Y)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Y)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Y)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N)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Y)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N)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Y)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Y)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N)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N)
4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N)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Y)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Y)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N)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N)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N)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Y)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Y)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Y)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N)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N)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Y)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Y)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N)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N)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N)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Y)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Y)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N)68、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Y)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Y)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N)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Y)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N)
73、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Y)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Y)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Y)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N)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N)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Y)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Y)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Y)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Y)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N)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N)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N)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Y)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Y)
89、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Y)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N)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Y)
92、瑞士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N)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Y)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Y)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N)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Y)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N)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N)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Y)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 11.BDE 12.DE 13.ABCDE 14.AB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D 25.ABCDE 26.AE 27.BC 28.ACE 29.BCD 30.ACE 31.AB 32.AD 33.ABCDE 34.ABCDE 35.ABCD 36.AB 37.AC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E 43.ABC 44.ABC 45.ABCDE 46.ABCD 47.AB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五篇: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杨景芝老师的著作。
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是啊,当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捧着自己的作品给父母和老师来看的时候,她们的眼中充满期待。如果此时我们只用“好”“不错”这样简单地字眼来搪塞,或者给予差评,孩子的兴趣就渐渐的被这种评价所磨灭。我们欣赏孩子的作品要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带着爱的眼光去欣赏,用爱去评判,发掘每个孩子每幅作品的闪光点,先肯定再鼓励,然后给出建议,孩子们会很乐意朝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努力的。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就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这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