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1《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我受益非浅。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2我认为让儿童模仿画家的艺术探索与儿童美术教育是两码事。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我们应该以引导孩子为主,让学生懂得美,懂得分辨高雅与低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儿童树立起高尚的人生境界。
案例一:上学期,我在上六年级的一节美术课《名人漫画》时,有个学生仿照课本上的例图进行绘画,我本以为这位同学要照着课本来临摹,于是我观察了几分钟后,发现这位同学并非在临摹,而是在例图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分析了人物的特征特点,通过本节课的重点夸张和变形的探究性学习,他掌握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人物的特征。
案例二:《名人漫画》这节课结束之后,第二天,有位同学拿着绘画本来给我看,这位同学画的是一个面包师傅,她说几乎每天早上她都在这里买面包,通过透明的.厨房橱窗,她能看着面包师傅一步一步地把面包制造出来,她觉得面包师傅特别厉害,于是她用了《名人漫画》这节课的方法把面包师傅画下来了。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学生已经可以把学到的东西融汇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个面包师傅并不是名人,但是却是这位同学生活中的一个人物,能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学习到的方法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这位同学已经真正理解了《名人漫画》的知识要点了。
在今后的备课当中,我要尽可能地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艺术形式设计不同的切入点,尽量贴近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切入点刺激起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联想,以生活进行类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们在创作这些艺术品时的想法。同时,应当阅读更多的艺术家们的相关书籍,整理提炼出更多适用于教学方面的点,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系统,完整。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3儿童具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在心里的本领,他们的绘画创作活动常依靠这种牢固的记忆力。儿童对图形的直观记忆能力优于概念、知识所描述的客观现象。——《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在知觉中的视觉记忆对绘画创作特别重要,他们能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记在心中,比起跟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讲理论方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时通过记忆的提取再进行创作的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上学期的一节六年级的课《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课的时候,由于投影仪故障,导致那节课上课没有PPT,主要靠语言描述与课本的图片内容跟学生介绍我们祖国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学生创作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依照课本的例图做参考来画,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到2班上课,投影正常使用,在导入的环节,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国的美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了他们的视觉记忆,在新授环节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创作丰富多样,效果明显比1班的强。
案例二:上学期的春季实践活动,在进行之前,我明确地向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让他们把实践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活动后创作的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惊喜。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场景,包括场景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实践工具,场景中的树木类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细节他们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学们的作品画面都非常丰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美术经典作品供他们欣赏,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图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在课堂开展之前,多布置观察的任务,对观察任务进行细则划分;带领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幻想进行写生创作等。
第二篇:《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1
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表现美,创造美。用一句话说就是:“只要在生活中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就是美丽。”最近我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分析和论述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2
儿童具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在心里的本领,他们的绘画创作活动常依靠这种牢固的记忆力。儿童对图形的直观记忆能力优于概念、知识所描述的客观现象。――《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在知觉中的视觉记忆对绘画创作特别重要,他们能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记在心中,比起跟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讲理论方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时通过记忆的提取再进行创作的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上学期的一节六年级的课《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课的时候,由于投影仪故障,导致那节课上课没有PPT,主要靠语言描述与课本的图片内容跟学生介绍我们祖国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学生创作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依照课本的例图做参考来画,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到2班上课,投影正常使用,在导入的环节,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国的美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了他们的视觉记忆,在新授环节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创作丰富多样,效果明显比1班的强。
案例二:上学期的春季实践活动,在进行之前,我明确地向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让他们把实践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活动后创作的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惊喜。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场景,包括场景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实践工具,场景中的树木类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细节他们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学们的作品画面都非常丰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美术经典作品供他们欣赏,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图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在课堂开展之前,多布置观察的任务,对观察任务进行细则划分;带领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幻想进行写生创作等。
第三篇: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杨景芝老师的著作。
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是啊,当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捧着自己的作品给父母和老师来看的时候,她们的眼中充满期待。如果此时我们只用“好”“不错”这样简单地字眼来搪塞,或者给予差评,孩子的兴趣就渐渐的被这种评价所磨灭。我们欣赏孩子的作品要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带着爱的眼光去欣赏,用爱去评判,发掘每个孩子每幅作品的闪光点,先肯定再鼓励,然后给出建议,孩子们会很乐意朝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努力的。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就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这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第四篇:《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书心得1100字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书心得
1100字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
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
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
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我受益非浅。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
第五篇:11读《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感
读《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感
学习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