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

时间:2019-05-14 19:1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与人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一篇: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7、提出“白板说”的是(B)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B)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C)能力为标志。A、创造 B、学习C、生殖 D、思考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B)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C)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A)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D)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C)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C)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C)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D)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D)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B)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D)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塞尔 D、华生

63、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B)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象 D、改善知识结构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B)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D)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B)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成人期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B)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A)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B)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B)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C)。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A)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83、心理断乳期是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4、危险期主要指(C)。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B)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D)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D)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D)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4、(C)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A、威尔逊 B、孟子 C、格塞尔 D、弗洛伊德

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C)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7、前苏联心理学家(A)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蒙台梭利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C)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庭活动 9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B)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100、美国心理学家(A)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威尔逊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ACD)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ABE)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BCD)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威尔逊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ABCD)

A、身体状况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ABCE)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A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ACDE)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ABCD)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学校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ABCDE)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ABCD)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抽象运算阶段

11、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教育者是(BDE)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DE)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成熟 D、个人的学习态度 E、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ABCDE)

A、对人的潜能的信任 B、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对人性的了解 D、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价值 E、重视主体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AB)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15、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ABCD)A、运动 B、适应 C、语言 D、个人——社会交往 E、思维

16、社会环境包括(BDE)

A、物质条件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形态 D、文化 E、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ABD CE)

A、尊重个体的尊严 B、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 C、教师身体力行 D、鼓励学生肯定自己 E、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ABCD)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命题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ABC)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E、重视家校联系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 BCD)

A、体型巨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E、骨化过程完成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BC)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第二性征出现 E、体型巨变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BD)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康德 E、高尔登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DE)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CDE)

A、个性包括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BC)

A、个性特征的发展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ACE)

A、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BCD)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AEC)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C、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AB)

A、洛克 B、华生 C、格塞尔 D、高尔登 E、孟禄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AD)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实践活动

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DE)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3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ABCD)

A、规范发展方向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发展价值 D、开发特殊才 E、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6、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AB)

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E、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7、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AC)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3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AB)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身心的所有构成 C、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D、知识结构上 E、认知水平的差异

39、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BCD)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40、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AB)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E、人文环境

4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BCD)

A、学校活动 B、生理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活动 E、家庭活动

42、人的力量包括(AE)

A、身体力量 B、社会力量 C、家庭力量 D、网络力量 E、精神力量

43、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ABC)

A、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 C、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D、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 E、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人格

44、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ABC)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E、自我意识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45、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E)

A、重视人生观教育 B、重视安全教育 C、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D、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E、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6、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ABCD)

A、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B、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 C、自我意识觉醒 D、独立精神加强 E、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47、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ABCE)

A、体型巨变 B、性开始成熟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N)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N)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N)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Y)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N)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Y)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N)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N)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Y)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N)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N)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Y)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Y)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Y)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Y)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N)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N)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N)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N)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N)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N)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Y)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Y)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Y)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塞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N)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N)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Y)

29、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Y)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Y)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Y)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N)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N)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Y)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Y)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Y)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N)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Y)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N)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Y)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Y)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N)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N)

4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N)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Y)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Y)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N)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N)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N)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Y)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Y)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Y)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N)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N)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Y)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Y)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N)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N)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N)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Y)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Y)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N)68、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Y)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Y)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N)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Y)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N)

73、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Y)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Y)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Y)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N)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N)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Y)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Y)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Y)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Y)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N)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N)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N)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Y)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Y)

89、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Y)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N)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Y)

92、瑞士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N)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Y)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Y)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N)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Y)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N)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N)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Y)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 11.BDE 12.DE 13.ABCDE 14.AB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D 25.ABCDE 26.AE 27.BC 28.ACE 29.BCD 30.ACE 31.AB 32.AD 33.ABCDE 34.ABCDE 35.ABCD 36.AB 37.AC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E 43.ABC 44.ABC 45.ABCDE 46.ABCD 47.AB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二篇: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

5、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的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长期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内发论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孟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外铄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观点。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少年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柏拉图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社会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能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塞尔

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27、提出“白板说”的是洛克

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生殖能力为标志。

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来的。

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遗传素质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遗传决定论

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少年期 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康德的言论。

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决定作用

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遗传决定论

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真、善、美

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教育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特点提出的 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规律的反映。

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人的发展

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孟子

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华生

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成熟因素的影响

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

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发掘人的潜能 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发展人的个性 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皮亚杰

63、培养内敛思维品质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 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灵感和求异思维

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苏霍姆林斯基 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正确的人生观 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高中生

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内发论的观点

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

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8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 83、心理断乳期是指少年期 84、危险期主要指少年期

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 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成熟

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青年期阶段的重要特征 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9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9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94、格塞尔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95、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96、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97、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98、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99、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

100、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内发论、多因素交互作用论、外铄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荀子、华生、洛克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况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男女性别差异、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加速个体发展、具有延时价值、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发展人的精神力量、形成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主张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的教育者是荀子、洛克、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学习态度、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对人的潜能的信任、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性的了解、重视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价值、重视主体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15、格塞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运动、适应、语言、个人——社会交往

16、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关系、文化、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尊重个体的尊严、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教师身体力行、鼓励学生肯定自己、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控制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体型巨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性开始成熟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华生、康德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主体活动的创造性、主体活动的计划性、主体活动的预见性、主体活动的目的性、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体质的增强、肌体的正常发育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身体发育正常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盲人一般听觉灵敏、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洛克、华生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新生儿期、青春期

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实践活动

3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规范发展方向、加速个体发展、具有延时发展价值、开发特殊才

36、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7、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孟子、弗洛伊德

38、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身心的所有构成

39、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0、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心理活动、社会活动、家庭活动

42、人的力量包括身体力量、精神力量

43、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44、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身体发育基本成熟、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45、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重视人生观教育、重视安全教育、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6、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觉醒、独立精神加强

47、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体型巨变、性开始成熟、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N)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N)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N)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Y)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是无条件的。(N)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Y)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N)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N)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Y)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N)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N)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以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Y)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克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Y)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Y)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Y)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N)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N)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N)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N)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N)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N)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Y)

24、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Y)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Y)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塞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N)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N)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Y)

29、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Y)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Y)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Y)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N)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N)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Y)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Y)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Y)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N)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Y)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Y)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N)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Y)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Y)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N)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N)

4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N)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Y)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Y)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N)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N)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N)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Y)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Y)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Y)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N)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N)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Y)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Y)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N)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N)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N)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Y)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Y)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N)68、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Y)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Y)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N)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Y)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N)

73、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Y)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Y)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Y)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N)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N)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Y)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Y)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Y)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Y)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Y)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N)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N)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N)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Y)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Y)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Y)

89、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Y)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N)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Y)

92、瑞士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N)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Y)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Y)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N)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Y)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N)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N)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N)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Y)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DD,6—10:BCACB,11—15:DDADB,16—20:BCDCB,21—25:DCBCC,26—30:DBABD,31—35:BCCDA,36—40:BBCCA,41—45:CCCAC,46—50:ADCCA,51—55:BBCCD,56—60:BDDDB,61—65:DABAB,66—70:CBABA,71—75:BDABA,76—80:BBACD,81—85:ABCCA,86—90:BCDDC,91—95:DCDCC,96—100:DACB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BE 3.BCD 4.ABCD 5.ABCE 6.ABCD 7.ACDE 8.ABCD 9.ABCDE 10.ABCD 11.BDE 12.DE 13.ABCDE 14.AB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ABC 21.ABCD 22.ABC 23.ABCDE 24.AD 25.ABCDE 26.AE 27.BC 28.ACE 29.BCD 30.ACE 31.AB 32.AD 33.ABCDE 34.ABCDE 35.ABCD 36.AB 37.AC 38.ABC 39.BCD 40.AB 41.BCD 42.AE 43.ABC 44.ABC 45.ABCDE 46.ABCD 47.ABC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第三篇: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杨景芝老师的著作。

杨景芝是我国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是啊,当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捧着自己的作品给父母和老师来看的时候,她们的眼中充满期待。如果此时我们只用“好”“不错”这样简单地字眼来搪塞,或者给予差评,孩子的兴趣就渐渐的被这种评价所磨灭。我们欣赏孩子的作品要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带着爱的眼光去欣赏,用爱去评判,发掘每个孩子每幅作品的闪光点,先肯定再鼓励,然后给出建议,孩子们会很乐意朝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努力的。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就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一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一本可以成为美术老师办公桌上的专用书。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这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第四篇: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

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

和谐社会与人的发展

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社会整体的发展。

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每个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较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显,是社会的落后限制了人的发展,人得不到发展,社会也就相应地落后。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

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相关阅读:

第五篇:教育与人的幸福

教育与人的幸福

摘要:何谓教育?首先,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

过程,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

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

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何谓幸福?幸福即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

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在我看来,教育如果无法使人获得幸福的感觉,那么就不能算得上是好的教育。换句话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活的更

好,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但这一切都应该是给人以幸福感的。所以

教育与幸福之间必然应存在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幸福,教育,联系

在如今全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社

会各界的关注。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三个面向,即“教育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味的重视强调知识教育的方式早已过

时,只有学生能在各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才是真

正意义上的教育,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以及获得幸福感。如果他们单

纯学习知识,只为了教育的要求而忽略了自身的需要,那么必然这样的教育是

失败的。之所以中国现在的教育存在众多弊端,一则是教育模式出现了问题,二则是教育目的被完全忽视了,人们都知道教育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教育

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忽视了教育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诚然,幸福并不

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是幸福却是教育的一个核心目的。没有人活着是希望自

己过的不幸福的。

一、幸福与教育的内在联系

幸福与教育存在本质的联系:一是教育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二是教育

应该为人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出必要的准备。亦即教育与幸福的内在关系是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

1.幸福需要教育

幸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除了学

生要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外,还应该包括创造幸福的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和

创造幸福的能力,是构成人的幸福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提升追求幸福的水

平,就是要提升人的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将追

求幸福的过程理解为创造 幸福与感知幸福的统一。学生只有在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感知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只有在感知到真正的幸福时,才能体会到创

造幸福的价值所在。

2.教育需要幸福

在很大程度上说,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教会受教育者学会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会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我们说,教育

需要幸福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充满幸福的过

程。

二、幸福教育的途径

在当代,许多孩子生活在幸福缺失,幸福匮乏的校园生活中,滥用毒品、校园暴力、应试教育、学业压力、社会公正遭到践踏,生态环境恶化等,无不危机着学生的幸福生活。为孩子找回幸福,重建幸福的学校生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所以当代教师任重而道远。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又不是那种直接、单纯教授知识的教育。因此内尔诺丁斯指出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是为了幸福、面向幸福的教育。他提到幸福教育从以下几点出发:

1、理解(教育的使命是把人培养成为具有“令人羡慕的才能,自我理解能力,健全品格,一系列鉴赏能力和不断学习充满热情的人”,因此教育就有义务要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活动过程中一些困惑和不解,以此来是学生获得理智的判断)

2、关怀(教育的目的之一即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能力和人性中的关怀品质。在教育事业中,去帮助学生关怀身边存在的事物比让学生去追求不可及的东西,更加有助于构建幸福教育事业。)

3、育德(即我们所理解的德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培养起美好的品德,以期获得良好的人格品行。育德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试想一个人如果缺少“德”,该如何在社会立足,又如何通向幸福之路)

4、暴露式学习(所谓“暴露”,是指那种与高压强迫学生去学习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策略是:教师教师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接近那些学习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暴露式学习讲求自燃性,自主性和挑战性。当然此处的暴露并非是一个漫无目的的选择过程,而是相对于传统强迫学习而言,有较大自主选择空间的学习方式)„„

教育不仅是教师的一种享受,更是学生的一种享受。就学生而言,他们相对于教师有一种受动性,这种受动性并不是对外力无奈的忍受,相反是学生对教育的积极享受。一方面,学习作为一种人的天性,天然具有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冲动,即对真善美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学习对象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现、自我欣赏 的最好媒体。学生对教育的享受,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 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与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与创新的精神。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幸福是一种追求状态,是心灵不断成长、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人必须为追求真正的幸福而努力,必须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下,理解幸 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只能依赖主体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教育的引导作用。而这正是我们教育能够有所作为的空间。还孩子们幸福,树立其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其良好的幸福品质,发展其卓越的幸福能力,自主创造美好人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是必须的,幸福是需要的。既然两者我们都同时在追求,那么就应该清楚地知道,怎样的教育能使我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而我们自身也要学会满足,因为幸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很多人不幸福的根源是他们不会满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有自身约束自己,学会满足,我们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幸福与教育》(龙宝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卢梭:《爱弥尔》(下),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676页

[3]杜卡斯:《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出版社1980年版

[4]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14页

[5]殷鼎:《理解的命运》,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3页

下载教育与人的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与人的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第二章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概要 1)从事一定的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是人的需求,是人全面发展重要的条件 2)职业道德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3)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 第一节人总是......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学之教育与人的发展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学之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客观题均有涉及。中公教育教师考试专家陈婧为大家介绍一下教育与人的发展在我们的复习过程中应该如......

    人民防空与人民防空教育

    人民防空与人民防空教育 一、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5篇材料]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实践与人的发展的关系5篇

    实践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韩茹霞 摘 要:实践活动与人的发展的本质是相统一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丰富而统一的,人的发展也是在多维度、多层次中的统一。在教育当中,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实......

    第三章 职业道德与人自身的发展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编号003 人文系人文教研室 任课教师:严长钧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 授课班级:文秘0601 授课日期: 课型:理论 第三章 职业道德与人自身......

    2018广东教师招聘美术面试的代入感—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开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开展的次要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差别性; 2.人的身心开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顺序性决议了教育活动必需按部就班地......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如何与人和睦相处 活动设计: 与人和睦相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具体的表现,也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具体体现,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想相对单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