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

时间:2019-05-13 11:2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

第一篇: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城市化和乡镇化的集合。农村或乡村地区以及小乡镇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农业生产的部分过程被现代机器所取代,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现,并开始向城市转移,城市为他们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最终,农民脱离土地开始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并获得同城市人口同样的权利和社会保障融入城市。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就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其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乡镇企业已不能满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城镇化成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20]2年社会蓝皮书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城镇化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一条农民工市民化的渐进过程,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过程中所独有的,是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的城镇化之所以称为“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本”决定的。城镇化是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转变人民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满足人民新期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新形势下城镇化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城镇化滞后发展不利于我国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限制当代人的现代化,阻碍我国可持续和科学发展,造成的后果是我们的当代人和我们的后代的生存环境的恶劣,整体素质的停滞不前和下滑,最终会落后于世界。只有实现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整体的发展,实现农村人口在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健康而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整体素质提高。城镇化已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全面繁荣发展,才能立足于世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建设过程中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三大目标。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实现新农村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的比较落后,农民受教育的机会较少,人口的文化素质低,生存技能单一,影响到了城镇化的进程,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目前,国家财政支出对农村建设从义务教育到生活环境的投资较大,农村义务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孩子实现了有学可上,学有补助,困难学生得到了资助,教育使得农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同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住房、道路、活动中心进行了重建,农民有整齐统一的住房,有宽阔的马路,在农闲时间有了自己的活动中心,有接受学习的机会,改变以往忙三月闲半年的局面。新农村的建设加速了向城镇化过度的基础条件,实现了人的发展。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出路,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中小城市的技术、人才和经济的优势,利用好小城镇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原料丰富的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人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充分,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城镇化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手段,要缩小城乡差距,无论是经济还是人的素质方面,最终让社会的劳动成果实现社会的共享,实现全面的小康,推动人类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最后,中国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农

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农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种植讲说,促进了农业的生产中技术力量的增加,同时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也融入了生产中,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新农村的建设使得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工厂的人村、入乡改变了农村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安静的农村具有了现代化的城镇气息;城镇化解决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城镇、城市对富裕劳动力的吸纳既实现就业,又扩大城市的规模,加快了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研究“十二五”计划期间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情况,总结了河北省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指出其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在此基础上,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提出了加快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50-02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2014年正式发布。规划表明,未来将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并建立了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越发优化、实施科学发展城市模式等具体目标。2014年,为推进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会议出台的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河北省将以建设京津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疏解首都生态建设问题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发挥石家庄市、唐山市的带动作用,加强邯郸市在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问题,提高沧州市沿海地区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对河北省整体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根据对河北省整体及各市的城镇化发展情况的研究,河北省采取加强政策鼓励、财务支持和人才保护的方法,以达到增加科技人员收入、健全新型机制的目的。

(一)“十二五”计划期间河北省城镇化的具体发展

随着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渐的加快,接连对唐山市、石家庄市、保定市、秦皇岛市四市进行行政区规划调整,四城市实现了大步发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突破50%,初次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带领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由图1城镇化水平变化可见,河北省城镇化处于长期稳步发展中。

2015年年底,省内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去年同期增加了40多万人。“十二五”计划期间,人口年均增长6.35‰,说明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省内人口增长稳定且缓慢。从城市人口分布看,有两个设区市人口在一千万以上,分别是保定市和石家庄市;人口最少的设区市为秦皇岛市,人口小于400万人;其余各市也有显著提高。同时,城市和城镇数量逐年增加,真正实现了一部分统筹城乡一体化,如表1所示,2014年数量较2003年增加了9.34%[1]。

(二)河北省及各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2015年,中国经济经受在“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状态之下,权衡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都在不断降低,行业景气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极端分化。2015年,城市竞争力排名呈现出的变化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和布局调整的近况。河北省在全国的城市竞争力中稍显逊色,首先在2015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廊坊市排名全国第23位,为河北省第一,石家庄市则略微靠后,排名全国第26位。在规模竞争力排行中,河北省排名第八。在盈利竞争力排行榜中的省级排行榜中,河北省未进入前十,但廊坊市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进入市级竞争排行榜的城市,排行第四。同时,在成长竞争力排行榜中,廊坊市依然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入选城市,排名第九。最后,在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竞争力排行榜中,河北省并没有出现在中国前十的排行榜中。在2015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河北省省内城市所占比重较少,为6%。同时,河北省内城市所占名次也相对较低。唐山市、石家庄市位居河北省第一和第二,同时位居全国城市排名第二十五名和第三十名。其余的河北省内城市在GDP前100名排行榜中出现的分别是沧州市第五十六名、邯郸市第五十九名、保定市第六十六名、廊坊市第九十名。

河北省政府印发《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年)》表示,到2020年,河北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将达到45%左右。①

二、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突出矛盾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按照上述可知,河北省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结果,但总体来看,城镇化质量还不高,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突出矛盾。

(一)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虽然持续稳定发展,但发展的进程不快

城镇化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发展。全省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较大,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处于“半市民化”的状态[2]。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处于“半城镇化”的状态。

(二)城镇布局形态存在突出问题

全省并没有形成预期的与京津相匹配的重要影响力次级中心城市,整个河北省形成了一个城镇整体规模层次低、大城市规模小、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镇特色不明显的一个格局[3]。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镇之间,单体发展与建设的姿态比较明显,而城市间合作与城镇间合作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等还有待提升。

(三)城市现代化水平相对于其他省市较低

由上述河北省竞争力分析可知,整个城市的经济还是处于全国的中低水平。城市的主要功能不完善,相对影响了辐射带动作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四)资源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河北省近几年集中发展重工业,环境问题相对严重。首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程度尚未得到根本的处理;其次,河北省是明显的极度缺水省,加上地下水开采严重超标,这些资源环境问题导致城市,城镇,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差。

(五)城镇与乡村的差距过大

虽然河北省的公共服务水平与居民收入在近年有明显的提升,但是城镇与农村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脱贫人数少,贫困人数依然还有310万,说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存在漏洞[4],所以发展任务依然艰巨。

因为河北省在我国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受周遭城市的影响,河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很多挑战。

(六)京津“虹吸效应”依然明显存在

很多优质资源向北京市、天津市靠拢的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虽然河北省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和提升城市层级的结构的任务,但也因此原因,任务相对艰巨[5]。

(七)传统产业产能过多,新型产业发展有待提高

河北省的现代化水平较工业化水平低,很多新型产业和服务业水平较全国其他城市滞后,造成了城市经济、沿海经济、县域经济存在短板,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任务较为艰巨。

(八)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河北省内一贯目标是缩小与天津市、北京市的差距,推进基础公共服务均衡化,但解决“农业农民农村”突出问题所需资金巨大,使加强财政任务更为艰巨。

三、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为实现“十三五”计划目标任务,更应该大力发展河北城镇化的部署,确保“十三五”的开端良好。基于河北省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之要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政府印发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通过采取区别对待、严格项目审批,提高标准等方法,优化产业布局,以加强新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运用高新技术,以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对环境低影响、高保护的改革机制,从而通过河北省新型城?化的发展过程,来保护和还原生态环境,实现河北省的绿色城镇化发展。同时,不断完善城镇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机制,提出新型的符合绿色环境发展的规划等。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改革的总体要求

为适应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应该不断深化户籍的改革,创新户籍管理机制,全面尊重住民自主定居想法,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类型常住人口的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制做法。在2016年颁发的户籍制度改革最新政策中,河北省降低了城市落户的门槛、缩短了纳税年限、放宽了对务工人员的条件,使得农村人口进城更加便捷。②同时,也要推出相关的配套方案,比如,推进土地和农村产权的制度改革,加快城中村的居民城市居民化,做好社会保险问题的工作等。

(三)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全面提升

要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就应该加快农村及城市的全面基础设施的升级。首先,要加快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增加公共停车场、充电站的配套服务建设。同时,完善城市、农村的内部交通网络,加强道路与桥梁的改造;为与绿色发展相协调,加强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等。再者,加大地下管道的建设改造,加强城市的供水、排水和防洪设施的建设,使得合理利用水资源。最后,加大污水处理系统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优化升级落后系统的建设,完全按照国家垃圾处理标准,防止二次污染。

(四)优化河北省城镇格局,提升现有中心城市功能

河北省因处于京津之边,面临较大挑战。但挑战越大,机遇越大。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更应该向北京市、天津市靠拢。结合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致力于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应该提升石家庄市、唐山市的中心城市功能,带动其余各市的发展。发挥张家口市、承德市的环境优势,同时促进秦皇岛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一体化的水平,重点发展重要节点城市,精细化各个城市的分工。同时,政府应该致力于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推进城市间的产业对接等。

参考文献:

[1] 彭建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面临形势与实现路径[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4-7.[2] 夏玉森,韩立红.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J].领导友人.2016,(661):67-71.[3] 王红宝,葛永红.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模式研究[J].河北学刊,2016,36(3):197-202.[4] 王飞,李霞,赵芳.河北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J].环渤海经济?t望,2014,(1):12-16.[5] 刘广平,张敬,陈立文,章静敏.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背景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

214-216.

第三篇:城镇化论文: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城镇化论文: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新型城镇化就是推进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更加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打造现代化绿城水乡的重要战略;是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最大限度激发内需活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优化经济、社会、区域和城乡结构,加快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迫切要求。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交待问题提出的背景,介绍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关于此课题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近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凸显、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综合发展质量,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在这样的状况下,响应国家新政策,追踪国际前沿城市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第二部分,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镇化水平比较。通过对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做比较分析,分层级分析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目前莱西市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境:第一,城镇发展不平衡。第二,城镇管理水平较低。第三,城镇发展引发的生态等问

题。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城市为主,还是以小城镇为主的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城镇化中接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应以城市为主,城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和主导方面。第四部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城镇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上海、重庆两市的主要做法大体有: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观念转变;高标准统筹规划,加强审议立法;乡镇资费开发,多元投资筹建;下放审批权限,合理掌握用地标准;改进户籍管理办法,允许农民进镇;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五部分,对于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未来的设计路径。莱西市是一个县级小城市,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差异等方面决定了莱西市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不可能照搬其他大城市的做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找出适合莱西发展的路径。主要做法有: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创新机制,保障城镇化工作全面推进。共分为十四条具体阐述。

【英文摘要】New-style urbanization refers to that to advance urbanization to transform from focusing on increasing in numb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upgrade of quality connotations, from stressing on economic thrive to lay more emphasis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from laterality on urban developme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To expedite the advancement of new-style urbanization, further optimize

township spatial layout and enhance township comprehensive carrying capacity, radiating power and driving force is an significant strategy for thorough implementation of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and acceleration on forging modernized ecological cities;constitute a permanent motivation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and structure, stimulation on domestic demand force with the maximum limit and promotion of rapid and steady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will be the desperate requirements on optimizing economic and social structure, region and urban-rural structure and expediting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a more wider domain, deeper and higher level.The whol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In the first section, put forward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 subject, make an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n correlative studies on the sub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ly and present the research ideas and approaches on that basis.For the past few years, our country has witnessed the enormous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 the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inence of dual structure of urban-rural areas, continuous widening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severely restrict the countr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The moti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sperately insufficient.Under such situat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response new policy of the country, pursu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leading-edge cities and proactively explor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domestic new-styl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In the second section, make a comparison on urbanization level among townships in Laixi(subdistrict office, development zone).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stinction in terms of economy and culture among townships in Laixi(subdistrict office, development zone), analyze with separate gradaiton the current urbanizaiton level of all townships in Laixi(subdistrict office, development zone).In the third section, problems and dilemma that current Laixi urbanizaiton development confronts will be analyzed concretely.First and forement, uneven township development.Secondly, low township management level.Thirdly, ecological problems triggered by urbanization.The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s should transfer to whether cities or small towns due to urbanization.Proceeding from national realities, cities should be main areas to undertake rural labor forc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focal point and predominance for such transformation.In the fourth section,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advanced regions.The major measures to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Shanghai and Chongqing for successful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clude:strengthe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concept transformation;high-standard overall planning and intensify deliberation and legislation;township financing and diverse investment;transfer powers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o lower levels, criteria of land use appropriately;improv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on household register, permit peasants entry into towns;expedite thrive of new-style industrialization;establish employment mechanism with combin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strengthen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et up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In the fifth section, future design path for Laixi new-style urbanization will be focused on.Laixi is a county-level small-scale city.Its geographic loc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cultural distinction have determined that Laixi cannot copy other metropolitan thoroughl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Conform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prac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 is an appropriate path for Laixi

development.The main measures include: optimize city-wide industrial layout;perfect urban-rural planning system;balanc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expedit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innovate system and promote overall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it will be specified in fourteen different articles.【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 城乡一体化

【英文关键词】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目录】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9-11ABSTRACTS11-1

2中文摘要

1.1

第一章 导论13-20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14-18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2 新型城镇

1.3 第二1.2.1 国外城市化研究进展14化的特点14-16本文的研究方法18

1.2.3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16-181.4 论文的重点、难点18-20章 莱西市城镇化的水平现状及比较分析20-25镇化的水平现状20-2121-25较21-24比较24-2525-30

2.1 莱西市城

2.2 莱西市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2.2.1 莱西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城镇化水平比2.2.2 莱西市与青岛市其他县级市(区)城镇化水平第三章 莱西市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3.1 莱西市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25-30

3.1.2 城镇管理水平低

3.1.1 城镇发展不平衡25-26

26-273.1.3 城镇化引发生态问题27-293.1.4 城镇化资金相对缺乏29-30鉴30-38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先进地区的经验借

4.1.1 4.1 上海农村城镇化的先进经验30-33加强思想教育,实现观念转变30-31加强审议立法3131-3232

4.1.2 高标准统筹规划,4.1.3 乡镇资费开发,多元投资筹建4.1.4 下放审批权限,合理掌握用地标准4.1.5 改进户籍管理办法,允许农民进镇32-33

4.2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的先进经验33-38的发展34-3535-37

4.2.1 加快新型工业化

4.2.2 建立统筹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

4.2.4 建立统筹4.2.3 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37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37-38设计路径38-4438-3938-3939-42点镇39-40

第五章 莱西市新型城镇化的未来

5.1 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5.1.2 完善规划体系5.1.1 优化产业布局385.2 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5.2.1 突出中心城区建设39

5.2.2 大力培育重

5.2.4 强

5.2.3 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0化城镇公共服务功能40-4141

5.2.5 加快农村社区化进程

5.3 创新机制,保5.2.6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41-42障城镇化工作全面推进42-44作机制4242

5.3.1 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工5.3.2 建立完善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机制

5.3.4 5.3.3 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型城镇建设机制42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城镇投融资机制42-435.3.5 建立完善城

镇管理机制4343-44

5.3.6 建立完善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考评机制

致谢46-47

学位论文评参考文献44-46阅及答辩情况表47

第四篇: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

兽医学院

陈嘉琪

201330730502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其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向城市流动的30多年,也是改革的30多年。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可以说是推动城镇化的最大动力之一。改革开放前,通过严格的城乡户籍隔离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迁徙”受到严格限制,加上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出现了“逆城镇化”倾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至90年代中期的几年间,中国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涌进城镇的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每年增加约2000万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城镇化由此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促进,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提升至2000年的36.22%。有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打造出“长三角”这样快速工业化、现代化、开放型的核心区域。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后的今日,“重物轻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也开始面临增长困局,城镇化和改革同时走到了新的路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论述引人注目。李克强提出,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期。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走向公平可持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涉及一系列亟待突破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中,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最为迫切,通过这两项改革,将进一步打破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藩篱。2013年,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成立这样一个联席会议制度,被看作是为了此后进一步改革作出准备。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种种政策信号表明,城镇化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政府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并将成为中国核心国家战略。

如何有效的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统一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前提

推进城镇化,首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形成统一价值观,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各方认识什么是城镇化,如何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共同研究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双方合作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如配套政策的支持、组织领导机构、双方责权利的划分等。如此,城镇化建设必然能够实现“政府得发展、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愿景。

(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是顺利实施城镇化的保障 既然城镇化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则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程序就十分必要,如城镇化项目立项和土地指标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服务规范等。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部门,如发改委、建设和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有必要抓紧研究出台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程序,保障城镇化项目顺利推进。

2.为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分配机制,保障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3.要使金融机构能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则首先需要在行业类别上重新定位城镇化,使其区别于房地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不受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约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服务。其次,针对城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创新,也是金融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如项目贷款形式、抵押物标的设定等。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差异大,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如何实现城镇化的个性化,使区域发展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并从考核机制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从根本上消除政府短期行为的动机,使政府真正由经营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是中央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地方城市发展:

(一)注重产城融合,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产与城的关系,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以产留人,避免因缺乏产业支撑而导致的“空城”困境。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现代化元素与市民内在需求相统一,统筹推进交通、信息、能源、环保、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地上”和“地下”相结合,既做好“显绩”工程,又做好“隐绩”工程。加强市域、市际间基础设施对接,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协调与共享。科学布局加密型紧凑型城市,大幅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镇村发展工业化。实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推进的策略,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土地和资本的流动,把工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发展壮大村镇集体经济,农村就地变城市,农民就地做工人、做老板,使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三是优势产业集群化。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向城市、园区、经济带集中,逐步在有条件的农村片区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建立一批符合乡镇实际、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条向前端设计和后端服务延伸,做强做优制造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支持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行业平台建设,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城市发展组团化。优化城镇片区主体功能,推进区域统筹,加强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行政资源的整合,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加强城市对接区域发展,融入大城市群,突出城市发展个性,形成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布局。

(二)注重创新驱动,城市运营绿色化。

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正确处理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大力推进城镇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采取政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由地市投入资金、提供研发用房,由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推动高校研发与地市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凝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创新产业集聚区。对应“国家制造2025战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城市产业低碳化发展。二是加快城市管理创新。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机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互联网+”城市信息化管理,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统筹实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和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资源集约化利用。三是加强环保治理创新。按照让人和城市融入大自然的发展理念,明确城市发展的边界,严格落实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创新城市环境治理制度,持续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强化对山麓、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控制,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田园,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望山见水、疏密有致的城乡风貌。利用边角闲置地块和景观岸线等,建设方便市民休闲活动的社区公园,打造“快节奏、慢生活”的宜居生活空间。

(三)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保障广泛、覆盖全面、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设施一流、网络健全、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渠道多样、本外共享、优质均衡、城乡协调”的地方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社区全覆盖。针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先天投入不足、供给机制不完善、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统筹规划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把治安、环卫、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范围。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仲裁、心理疏导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社区。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下沉到村(社区)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务,有效推动村级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经济事务“三分离”,减轻村(社区)的经济负担。引入专业化、社团化、公司化运作的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必须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单和阶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途径,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共享范围,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读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注重社会和谐,城乡社会治理法治化。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是当代政府必须履行的核心职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独特作用,建立“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集体协商和共同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和清单,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二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矛盾以及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矛盾错综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压力大、任务重、挑战性强。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融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居民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建立集组织领导、预防调处、快速处置于一体的大预防机制。坚持全程跟进、适时介入、果断处置,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劳资矛盾多元化化解的源头治理机制。深入开发大数据在社会舆情、治安防控、应急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三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关键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法治与德治、自治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推出地方城市基层治理整体设计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创新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基层重大社会事务协调、村镇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基层民主和依法治理等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进行有效改革,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体制机制。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异地商会建设、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创新推广积分制管理,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五)注重多元包容,常住人口市民化。

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环境的提升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一是有序拓宽人口市民化通道。以优化积分制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为重点,优化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推行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户籍制度改革,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工作时间长、可以适应城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依法依规保障本市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一体化管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体系。二是培育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地方城市人文精神,化为市民的内在准则和行为习惯。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开放开明、兼容特质的包容文化,增强地方城市文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力培育塑造地方城市精神,精心宣传推介地方城市形象,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倡导和弘扬平等、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本外人口和谐相处,构建本外融合型社会。推进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广泛开展便于社会各群体参与展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有好书读、有好讲座听、有好展览欣赏、有好平台展示,营造和谐、兼容、共享的文化氛围。三是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经济与文化双翼齐飞,以文化建筑延续城市文明,加强城市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增强城市文明的积淀。依托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时间全天候、空间全覆盖的图书馆网络,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发动市民共建学习之城。依托绿道网、森林公园等,引导市民参与环保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加快构建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市民的诚信意识。以空巢老人、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服务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城镇化,需要从意识上和行为上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使参与城镇化进程的各方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五篇: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学号:2011517069 姓名:王仕相

2012年 10月18日

【摘要】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兵团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首先阐述了兵团的背景与在这种背景下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存在制约新疆新型城镇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型城镇化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进入发展机遇期中央要求兵团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走城镇化道路,努力为新疆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按照中央要求,兵团提出了“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的城镇化总体思路。兵团的发展将不再沿着原有轨迹运行,而是迈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型、团场发展模式向城镇发展模式转型的双轨转型跨越式发展时期。兵团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党”是指兵团自上而下的各级党组织,它们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政”是指兵团拥有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的部分行政权力;“军”是指兵团涵养着一支以民兵为主体的武装力量,行使着保卫边疆、巩固国防的军事职能;“企”是指兵团拥有176个国有农牧场和上千个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承担着经济建设的职能。兵团是新疆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

对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新疆地区来说,兵团城镇化除了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特殊意义 兵团城镇化和城镇体系的现状及特点

兵团城镇体系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和新疆地方的城镇体系互相交错、互为补充、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新疆全域城镇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兵团拥有独立的辖地空间和独立的管理系统,兵团城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身的独立性

针对兵团的特殊体制,根据国家民政部、国家统计局相关要求,兵团城镇人口统计中的 “镇”不仅包括建制镇,也包括非建制镇。兵团的城镇人口统计包括兵团和师所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新疆境内县市城区居住的人口,兵团建管的石河子等5个城市和1个建制镇的城镇人口,以及团部居住超过3000人的团场团部和兵团独立工矿区人口

一般来说,各师城镇化率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所辖农牧团场的地域特征有密切关 系。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

①人口负增长,高素质人才流失

2008年兵团总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此后几年人口总量基本持平,始终没有恢复到2007年水平。同时,个别兵团城市人口也出现了负增长,比如阿拉尔市。除人口减少外,人口素质偏低也是兵团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团场劳动力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总数的80.0%。兵团职工的子女大学毕业后有许多不愿回兵团,愿意留在团场的更是少数。

②过度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滞后

兵团城镇化正经历着工业化水平提高缓慢、而人口向城镇快速流动的过度城镇化格局。过度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城镇人口过度增长,城镇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业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团场城镇主要依托第一产业,具有较为

典型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初加工型城镇的特点,而发展较好的城镇也多以农产品加工和为其自身服务的建材、农业机械修配等为主导产业。这种建立在农业开发之上的城镇在发展中无疑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③特殊体制制约,部分权限缺失

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它具有政府职能,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不具备政府拥有的财政税收的权力,只充当“准政府”的角色;具有企业属性,必须履行纳税义务,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纯企业,还承担了兵团内部管理的社会职能。兵团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团场既有政府职能又有企业职能。兵团除5个建制市和北泉镇外,其余团场小城镇均属非建制镇,以团场场部为基础建立的非建制镇虽有镇的名称,但却无法与建制镇相提并论。团场城镇没有政府行政管理权限,其行政职能和法律地位缺失,尤其是团场城镇社会管理主体和公共服务主体缺失,事权和财权不统一,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管理缺乏应有的公共财政资金支持,造成团场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不到位,难以适应团场城镇非农产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团场城镇化进程 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对策研究

①适度增加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

针对兵团承担特殊使命的要求,兵团应适度增加人口数量,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应加大对高校教育投入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为兵团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增强团场自身发展能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稳定现有人口;同时以良好的居住条件、服务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吸纳有志之士扎根兵团;充分利用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政策,吸引疆内外人口到兵团定居创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 城镇化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

兵团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更要加快从现代农业向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型,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非农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镇产业结构体系,加速非农产业向城镇集中。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努力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把现代化农业优势转化成高水平农业产业化优势;同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和农业机械制造业、农用装备制造业等现代工业, 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把兵团现代化农业优势转化成新型工业优势和以现代农业服务为主体的第三产业优势

结语

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兵团城镇化也是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有别于我国一般地方城镇化的特殊事件,兵团城镇化、城镇体系的所有现状及特点都离不开“特殊”二字。本文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包括适度增加人口,提高人口素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与产业升级同步推进;深化体制改革,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因为同处于新疆这一地理区域,自治区和兵团在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与叠合,在兵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尝试和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比较现实的思路。在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对策的进一步研究中,推进兵团新型城镇化进程也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钟波.促进兵团城镇化健康发展.兵团建设,2010(10下半月刊):10-11

陈科.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200092 李芳.新疆建设兵团边境团场城镇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经济师,2007年第7期:271 赵志华.新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的策略分析-以新疆长治久安为视角:69-70

下载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摘要)[合集五篇]

    一、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1、时代背景 国际城市竞争态势出现新变化,高铁时代城市发展格局需要新定位,城市群成长推展城镇化新形态,城市社会环境蕴育新挑战......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互动发展研究2013年08月22日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10期作者:张红岩产业集聚区及新型城镇化的涵义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在提出产......

    湖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湖北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省发改委、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2013年第6期 ——经济建设 2011年,湖北城镇化率实现过半,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发展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化。......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本站推荐)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省发改委城镇处 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乡发展面临着差异大、产业同质化、小城镇缺乏活力、大城市饱受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发......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111

    *****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推行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城市管理是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是城市的形象、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

    浅谈新型城镇化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农村存在哪些发展上的问题 2、那么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呢? 教学思路: 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以前一穷二白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