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在工地因工伤亡应如何维权
农民工在工地因工伤亡应如何维权?
广东四时律师事务所:曾涛律师
广东是全国吸纳农民工就业最多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内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已达2700万人,超过台湾地区总的人口数量。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有一部分农民工并非在正规的企业和个体户等用人单位进行就业,而是在包工头的带领下工作、由包工头发放报酬,这种工作模式多发生在建筑工程领域,通常表现为: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包工头直接向建设单位、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工程承包人承包、分包、转包工程项目,或者以被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承包建设工程项目,之后招揽农民工组成施工队,进行工程施工。由于建设工程施工特有的危险性,农民工因工受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囿于较低文化水平和法制观念,农民工往往较难进行索赔以弥补自身的损失,有的甚至动用非正常途径进行维权,在无法索赔之余还涉嫌违法甚至犯罪。在本所接受的因工伤亡相关咨询和案件委托中,很大一部分就涉及此类纠纷,为更好地为农民工朋友合法维权,我们特地对农民工在工地因工伤亡的维权途径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一、不可申请确认农民工与前用工单位构成劳动关系
在包工头承包下工程项目、招揽农民工进行施工的情形下,由于包工头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未与农民工形成比较稳定的、严格意义上的隶属关系,所以二者之间实质上属于劳务关系。
在此前的司法实践中,劳动者可以根据相关规定,申请劳动部门确认劳动者与前用工单位(违法发包人、分包人、转包人或者被挂靠单位)之间成立劳动关系。这一规定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5年第12号通知(《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2006年,最高法院行政庭在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中亦称: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在车辆运营中伤亡的,应当适用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认定是否构成工伤。
然而,从理论上来说,农民工与前用工单位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动者的招聘、工作内容的确定、报酬发放等事项也不是前用工单位所决定的。因此,农民工与前用工单位之间并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上文有关通知和答复中的精神亦被之后的最高法院相关意见所修正。2011年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五十九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承包人,承包人又非法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给实际施工人,实际施工人招用的劳动者请求确认与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不予支持。最高法院在关于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答复中亦指出:个人购买的车辆挂靠其他单位且以挂靠单位的名义对外经营的,根据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精神,其聘用的司机与挂靠单位之间不具备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不宜认定其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
二、可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由前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在操作上存在难度
虽然农民工与前用工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但并不影响农民工要
求前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人社部2013年第34号《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最高法院在《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亦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农民工要求前用工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不以农民工与前用工单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为前提,让前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其出发点应当在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法律以有别于工伤保险条例精神的特殊规定倾向维护农民工权益,亦是在农民工维权艰难的社会背景下做出的利益衡平。然而,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均明确规定,申请工伤认定必须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在农民工依上文之规定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以便要求前用工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时,大部分地区的劳动部门又以农民工无法提供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为由拒绝认定。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因工伤亡维权似乎又陷入了一个死局:按规定可以由前用工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但因无法证明劳动关系甚至连工伤认定程序都启动不了,更谈不上劳动能力鉴定和索赔了。
就算农民工的此类工伤认定申请被劳动部门受理,农民工接下来的维权程序不仅有劳动能力鉴定和劳动仲裁,而且还可能面临因前用工单位的拒绝给付工伤保险待遇而引发的民事诉讼,甚至还有因工伤认定而引发的行政诉讼,对于农民工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三、可直接起诉包工头和前用工单位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前所述,在本文所探讨的情况下,农民工与包工头和前用工单位均不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那么,农民工因工伤亡请求赔偿,不属于劳动争议,当然就不适用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农民工因工伤亡,可以直接起诉包工头和前用工单位,要求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相关规定如下:《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农民工直接起诉包工头和前用工单位,可以跳过繁琐、漫长的工伤认定、仲裁程序,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并要求包工头和前用工单位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相对于通过工伤认定途径寻求救济,这一程序更加便捷和高效,而且还多了一个承担责任的主体,使得农民工获得最终的赔偿有了更大的保障。但是,直接起诉只能依人身损害为由进行主张,相对于走工伤赔偿程序而言也存在若干劣势:首先,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需要根据当事人的城镇户籍或农村户籍计算赔偿标准,而工伤赔偿的标准是统一的,一般来说工伤赔偿标准高于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其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的伤残鉴定标准一般为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一般来说,对于同一种伤情,工伤伤残等级要比交通事故等的伤残等级更有利于伤者。第三,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划分责任进行赔偿,而工伤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实践中常有农民工由于自身一定过错造成伤害结果,在以人身损害为由直接起诉时就会面临较为不利的局面。
综上,农民工在工地上做工因工伤亡的情况下,因为农民工与包工头之间属于劳务关系,与前用工单位(违法发包人、分包人、转包人或者被挂靠单位)之间又不成立劳动关系,虽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主张由前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是由于难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该程序在实践中较难启动。相对于走行政程序,直接起诉包工头和前用工单位要求承担连带责任,是较为便捷和高效的维权途径,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总之,农民工因工伤亡需要进行维权的,应当首先避免通过不理性甚至违法的方式进行,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行政或者诉讼途径,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企业破产,职工因工受伤该如何维权
100%在线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企业破产,职工因工受伤该如何维权
工伤保险跟其他四个险种一样,只要缴纳工伤保险,被认定工伤之后就可以享受工伤保险的待遇。那么小编在这里不禁要问:职工因工受伤了,但是所在企业又恰巧倒闭了,我们应不应该索要工伤保险赔偿呢?那么具体的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中,对此是否有涉及呢。小编根据大家对工伤保险条例的这些诉求,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
关于工伤保险赔偿的问题,主要划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企业的工伤发生上报流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所以工伤事故发生以后,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将事故上报。其次,是工伤鉴定的具体事宜,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是如果职工是以下原因受到伤害的不被认定为工伤(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二)醉酒导致伤亡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然后,是工伤等级的鉴定,当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最后,是职工工伤待遇的具体细节,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依据《工伤保险条例》①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③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④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⑤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通过对工伤上报,一直到工伤保险的赔偿这一整套环节的规定,可不是某个人随便说说的,而是由工伤保险法保障实施的,具有法律约束效力。所以,大家不要担心受工伤之后得不到相应的工伤保险赔偿。不管企业倒不倒闭,工伤保险法都会维护广大人民的正当权益的。
第三篇:在工地安排工人们今
在永嘉的日子里,每天的工作就是上午乘公交到工地,在工地安排工人们今 天的任务,或者就是自己做领导安排的事,还有就是应付业主、监理等等来工地 的人员。一直都是项目前期工作,多以每一天都是这样,很单调。
在这个项目很巧的是我们的驻地监理和我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所以有这个语言的优势我们两个很谈的来,我们也约好去他们监理部玩,去见识和学习一下。和监理来到他们监理部,见到了几个在整理资料的监理们。有一个我们称呼 韩工的副总监,他很热情。向我介绍了他们这里的情况,还有就是向我讲解了 一些关于水利部门验收测量方法及要求,我挑选了一些我们所做过并可以用到 的内容:
1.土石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
1.1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应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竣工地形图(或 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是工程质量评定和分析以及竣工验 收的基本依据。
1.2土石方开挖建基面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的比例尺在1:200~1:500 范围内选择。土石方回填竣工纵横断面图(或高程平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 施工详图比例尺。土石方开挖、回填竣工断面的布置和比例尺应尽量保持与设计 图一致。
1.3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但技术要求要高 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5cm。
1.4土石方回填竣工断面图间距10m~20m;建基面竣工断面间距5m~10m; 地下洞室开挖竣工断面间距3m~5m。曲线段可适当加密。
1.5断面方向:横断面应垂直于建筑物主轴线,纵断面应重合或平行于建筑物主 轴线。
1.6断面位置布设:应先在设计断面位置布设,再在结构变化处布设,最后按断 面间距要求布设。
2.混凝土浇筑立模检查验收测量
2.1测量人员一般只参与曲线、曲面和变坡部位的验收测量工作。
2.2一般利用测量放样的轴线点和边线点进行检查。检查模板面至轴线或边线的 距离是否与理论值(或测量交样单中标明的数值)相符,检查方法可用钢尺或全 站仪,测量最大偏差允许±5mm。
2.3用全站仪或吊垂线检查模板的垂直度,3m高模板至少检查上、中、下三点,钢尺量取偏差允许±5mm。
这些是之前我们有完成的工程,监理部有做过验收的内容,主要是讲解土石 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和混凝土浇筑立模检查验收测量。韩工讲解的内容当然 不指这些。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和提升自己,我用优盘拷了这份关于水利部门验收 测量方法及要求的内容,回去可以好好学习,并可以当做实习周记素材,其他相 关的验收内容将会和下面几周实习的内容相应出现。
第四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行他字第10号)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报送的《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你院的倾向性意见。即:用人单位聘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此复。
二0一0年三月十七日
附: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
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请示
(鲁高法函[2009]31号)
最高人民法院: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办理垦利县人民法院报送请示的原告李克英诉被告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行政确认一案中,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形成不同意见,就有关问题向我院请示。我院研究后认为,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涉及面广,各地规定不一致,特向你院请示。
一、案件的由来
原告李克英之夫许长峰系利津县明集乡玉皇庙村农民,1942年9月15日出生。许长峰自2008年6月2日至2008年9月29日在东营市龙翔石业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门卫工作。2008年9月29日19时左右,许长峰由北向南推人力三轮车过公路时,与一机动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许长峰死亡。原告李克英于2008年12月30日向被告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报许长峰工伤认定申请,被告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9年1月5日以受害者许长峰于 1942年9月出生,至受伤之日时年龄已经超过60周岁为由,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山东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之规定作出[2008]NO.6-02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对申请人的申请决定不予受理。李克英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东营中院对案件处理的不同意见
多数人意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应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围,对其发生的损害赔偿争议,可通过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理由是:
对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又受聘到新工作单位工作,在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争议焦点在于,该类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关系。如构成劳动关系,则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反之,则不应适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了《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通知指出: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本案当事人许长峰发生事故时年龄已达到66周岁,不管其身份是农民抑或离退休人员,均属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其与现工作单位之间已不属于《劳动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同样也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调整。
少数人意见: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与现用人单位间可以形成劳动关系,因工受伤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理由是:
我国《劳动法》只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的人员,法律未作禁止性规定。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条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只要形成劳动关系,即劳动者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适用劳动法”由此可见,是否形成劳动关系应看劳动者是否事实上已成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离退休人员及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二次就业的情形会越来越普遍,认定他们与现用人单位间存在劳动关系有利于对这一人群的劳动保护。
三、东营中院请示的问题及我院意见
东营中院向我院请示的法律问题是: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务工农民,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我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后认为,法律并未禁止使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而且作为农民也无所谓何时退休。超过六十周岁继续在城市务工的农民比较多,有些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依法应当保护这些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给予其平等对待。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看,也没有将这些人排除出去,既然用人单位已经实际用工,职工在工作时间受伤的,参照《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精神,应可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
鉴于本案法律适用问题影响面较大,各地做法不一致,对于今后的案件审理具有指导意义,为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现提出对以上问题的请示,请予答复。
二00九年十二月九日
第五篇:农民工突发脑溢血死在工地上
农民工突发脑溢血死在工地上
青岛晚报电子报
2013.08.05 星期一
不到50岁的李某在工地加班干活时突发脑溢血死亡,家属认为李某的死是由于超负荷劳动所致,要求施工单位赔偿26万余元。可施工单位认为李某的死与他本身疾病有关。双方僵持不下,经法院一审、二审后,近日下达判决,驳回家属诉讼请求。
原告施工单位不顾民工死活
据李某家属称,事发前李某在城阳一建筑工地当杂工,每天起早贪黑,由于没有固定的工种,工地上哪里需要帮忙李某就往哪里跑。连着干了好几天都没有休息。2011年5月1日,五一劳动节这天李某也要一如既往的加班,清晨7时开工没多久,他正在5层楼上忙活着,突然晕倒在地。周围的工友见状后立刻拨打120将李某送到医院,经医生诊断为突发脑溢血。家属称,施工单位只支付了3500元医疗费,之后就不管不问。由于李某家庭条件一般,没有能力支付剩余的治疗费用,只好在住院三天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后李某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三天后死亡。家属称,施工单位置工人生死不顾,没有及时垫付其余的医疗费,导致了李某不得不中断治疗并死亡,家属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赔偿。
被告死者本身患有高危疾病
施工单位认为,李某并非是公司的职工,公司也从来没有和李某签订过劳动合同,也没有雇用李某在工地干活,李某的死与工地没有关系。另外李某即使是公司的员工,他的死亡也并非受工伤,是李某自身原因 1
造成的。施工单位称,李某入院时曾做过一次简单的体检,证明他有极高危的高血压,死亡是由于高血压所导致的,而并非劳累过度。
一审法院审理时认为,李某虽然没有和施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李某是在施工的工地上突发疾病,两者存在实际的劳动关系。施工单位称李某死亡是因为事前患有高血压从而导致脑溢血,却无法提交证据予以证实,法院不予采纳。法院一审判决,施工单位应支付李某家属各项损失共计24万余元。
法院二审判赔偿家属5万元
一审宣判后,施工单位不服,向市中院提起上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雇员在职业活动中因自身疾病而死亡的,属于不可预见和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属于不可抗力出现的伤害,雇主一般不负民事责任。因此李某在干活时因为自身疾病死亡,并非在工作时受到的伤害,施工单位与李某的死并没有因果关系,单位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不过法院也提到,除了施工单位外,李某自己对最终的后果也没有过错责任,但是他突然离世,势必会给家人带来重大的损失,根据公平原则,施工单位应当分担部分损失,经二审认定,施工单位赔偿给李某家属共计5万余元,驳回李某家属的其他诉讼请求。
追踪死者家属放弃司法鉴定
如果员工在工作岗位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应当如何维权?山东康捷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力介绍,当事人起诉至法院后,可以通过法院申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司法鉴定。“如果员工过度劳累出现疾病或死亡,通过司法鉴定首先确定疾病或死亡原因,其次要判断过度劳累与 2
疾病、死亡的关联度能有多少,并依据关联度或参与度进行赔偿。”张力说,“比如员工本身身体患有心脏病,过度劳累诱发更严重的病情甚至影响生命,通过鉴定判断劳累对心脏病的影响程度,所占比例多少。”
对于李某一案,记者了解到,原本家属也可以通过司法鉴定断定高血压、劳累过度与死亡各自的关联程度,但由于上千元的鉴定费对于整个家庭来说,负担太重,所以家属放弃了鉴定。
给农民工多点关爱
这个案件的来龙去脉,有事实和法律,我们且不去讨论。但是这位农民工因劳累死亡却是事实。由此推想开去,酷暑中在室外工作最多的,应该也是农民兄弟。从环卫工到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处处都是他们在劳作。前些日子有人在微博上提倡不乱丢垃圾,就是为了给农民环卫工省一分力。这种人道的做法当然值得提倡。但是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我们的用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体制都应该多关爱他们。希望这个目标不再遥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包括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该农民工在工地突发脑淤血,在48小时之内未发生死亡的事实,无论用人单位是否与其形成劳动关系,依法均不能认定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