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卷·2015届高三4月过程性检测
高三过程性检测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I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II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题文】A0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颤动(chàn)
悲恸(tòng)..
口头禅(chán).
翘首以待(qiáo).B.晕车(yùn))
处方(chù)
爆冷门(bào)
龇牙咧嘴(zī)....C.瓜蔓(màn)
伯仲(zhòng)一溜烟(1iù)
天遂人愿(suì)....D.茎叶(jīng)
连累(1ěi)
露马脚(1òu)
按捺不住(nài)....【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A 解析:B项,“处方(chù)”应为“chǔ”;C项,“瓜蔓(màn)”应为“wàn”,“伯仲(zhòng)”应为“zhòng”;D项,“露马脚(1òu)”应为“lóu”,“按捺不住(nài)”应为“nà”。【思路点拨】字音题需要针对字音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多音字需要切记据义定音,形声字需要谨防声旁误导,形近字需要注意细微差别,方言字需要矫正地区缺陷。【题文】B0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赎
膏梁
变速挡
奇貌不扬
树倒猢狲散 B.诧异
埂塞
拌脚石
心无旁骛
有志者事竟成 C.低炭
临摹
亲和力
要言不烦
废力不讨好 D.畅销
枯燥
候车室
举步维艰
快刀斩乱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D 解析:A项,“亵赎”应为“亵渎”,“变速挡”应为“变速档”,“奇貌不扬”应为“其貌不扬”;B项,“埂塞”应为“梗塞”,“拌脚石”应为“绊脚石”;C项,“低炭”应为“低碳”,“废力不讨好”应为“费力不讨好”。
【思路点拨】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平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题文】D0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不良文艺增多,并逐渐大行其道。有的走向了低俗文艺、媚俗文艺、恶俗文艺,甚至________为黄色文艺。这些“伪文艺”_________人们的鉴赏视野,刺激人们的感官娱乐。当这些“伪文艺”__________文艺阵地后,文艺生态受到很大破坏,优秀作品主导文艺创作的生态格局________。
A.堕落
充斥
蚕食
岌岌可危 B.沦落
充塞
鲸吞
岌岌可危 C.堕落
充塞
蚕食
摇摇欲坠 D.沦落
充斥
鲸吞
摇摇欲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A 解析:“堕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贬义词。“沦落”,被驱逐流落;陷入不良的境地,多用于指人。“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塞”,塞满,填满。蚕食:像蚕食桑叶那样一点儿一点地吃掉,比喻逐步侵占。“鲸吞”,像鲸一样地吞食,形容大量侵占。“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思路点拨】正确使用实词。高考中,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它要求考生能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它们不同的语言色彩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或者考查对一定语境下词语使用正误的判断。【题文】D0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B.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C.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不容置喙。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D.很多同学总是认为,因为时间关系,平时马虎点没关系,考试时认真就可以了。因而对平时的练习不以为意。....【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C 解析:“不容置喙”,容,容许,允许。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显然与语境不符,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思路点拨】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成语的意义比较固定,一般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有一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另外的意思,造成了两义成语。
【题文】E0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荧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B.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C.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排队、有序乘车、遵守公共交通的习惯,现长期面向社会招募站台引导志愿者。
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D 解析:A项,表意不明,“个性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是指现实中的他,还是指银幕上的他,不明确;B项,不合逻辑,“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两者不可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为“遵守交通规则”。
【思路点拨】常见的辨析病句常方法有:(1)梳理枝干法。即用语法分析的方法,依次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2)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看句子是否合于语言习惯。可与语法分析配合使用。(3)造句类比法。对语感判断或语法分析仍吃不准的句子,可仿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比较得出结论。(4)逻辑分析法。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句子是否得当,句间关系、前后顺序等是否合理。“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题文】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否则不是白说了吗?但是有些事,作者或不愿说,或不能说,或不敢说,不说又心有未甘,或想留个历史记录什么的,于是遮遮掩掩,转弯抹角。结果是,说了好像没说,没说却又说了一点。那种“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的尴尬为难,是写文章的人最辛苦的事。
中国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圣人又以“温良恭俭让”垂教后世,写文章的人左支右绌、欲语还休,主因在此。
《陈情表》中李密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那句“舅夺母志”,就是“母亲原意守节,但舅父强迫她改嫁”的意思。照李密所说,他出生六个月父亲就过世了,李密母亲当时年龄也许只有十六七岁,怎可守寡一辈子?但在那个年代,改嫁是不光荣、辱门楣的事。李密想来是不愿讲的,但不讲就接不上祖母刘氏含辛茹苦抚养他的情节。不能不说,但又不能说得太白,“舅夺母志”就成了为亲者讳的千古名句。
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史家蒋廷黻说,林则徐广州禁烟,幸亏朝廷把他贬谪,否则战事一起,他可能就是“海上苏武”叶名琛。据今天某些史家看,林则徐当年禁烟,可以做得更周到、完善一些,但他是“民族英雄”,大家就不加深论了。
其实,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还比较容易处理,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所谓尊者,多指在上位的人,也就是有权有势之人。如不讳亲者,不讳贤者,最多于心不安、受人批评而已。但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之灾、杀身之祸,那就非同小可了。
但有那些是非心、使命感特别强的人,像(《知识分子论》的作者萨义德教授一样,认定“知识分子应向有权者说实话”。可是现实环境不准说得太清楚啊,那就委婉一点,“巧言令色”一点,能说多少是多少吧!
为尊者讳那种“既怕看不懂,又怕看得懂”的苦楚,比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情境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今人总以为,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有人敢不为尊者讳,说他们的不是,其实并不尽然。唐太宗时,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管起居注。有一天太宗问他,起居注都记些啥事,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起居注记人君言行,好的坏的都记,好使皇帝不敢为非作歹。它是留给后人看的,皇上不能看。太宗追问:“朕有不善,卿必记耶?”褚遂良回答很干脆,职责所在,怎能不记?君臣对话如此,已经很僵了。不料黄门侍郎刘洎又在旁边插嘴:“人君有过,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居上位者必须有此认识:不让今人说实话,后人也必然会说出来,因为“天下之人皆记之矣”。敬畏历史的领袖,必得为“明君”,方受史家肯定。
6.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语还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人秉承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传统,写文章时有所顾虑,遮遮掩掩,拐弯抹角。
B.写文章的主要目的不外两点,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
C.作者有些事不愿说、不能说或不敢说,又想留个历史记录,“既怕别人看不懂,又怕别人看得懂”。
D.中国圣人“温良恭俭让”的教诲,对中国文人产生影响,使他们写文章时左支右绌、欲语还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 解析:文中表述为“无论是哪一点,文章都应该写得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得懂”,所以“这两点使得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的明白”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7.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由写文章的目的入手,来表现写文章的人“欲语还休”的尴尬为难处境。
B.文章第三段以《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表述为例,表现文人有为亲者讳的传统。C.文章第四段借林则徐例来表明为贤者讳是文人忌讳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D.文章最后一段重在表明“居上位者”需让人说实话,敬畏历史,方可受到史家认可。【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C 解析:本段的分论点是“为贤者讳则是一种宽谅的品德,是与人为善的情操,向来受中国文人的尊重与信守”,是举史家蒋廷黻的例子证明“为贤者讳”。
【思路点拨】首先,通读全文,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对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做到胸中有数;第二,要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可以借助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清文脉;第四,论述类文本属于议论文,要注意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分析问题的,最后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学家不深论林则徐禁烟时的不周之处,体现了史学家为贤者讳的宽谅的品德和与人为善的情操。
B.《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是李密“为亲者讳”而不得不编造出来的,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
C.不讳尊者,轻则关系职务、收入、仕途,重则有牢狱杀身之祸,所以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
D.古代皇帝专制独裁,没人敢不为尊者讳,褚遂良、刘洎等人也无一例外,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答案解析】A 解析:B项,“并非真的有母亲改嫁之事”错误;C项,“作者完全不赞同萨义德的看法”错误;D项,“对上位者不敢以实记之”错误。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题文】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问题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 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成畏之日:“莫当李将军 前也。”
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丈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周文帝谓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周文帝以所乘骓马及泰所著牟甲赐弼。又从平弘农。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弼将其麾下九十骑横截之,贼分为二,因大破之。以功进爵赵郡公。四年,从周文帝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倍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历位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越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八》)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魏乱,谓所亲曰
.B.弼隶侯莫陈悦
.C.令解兵谢之
.
属:恰逢 隶:附属 谢:谢罪 倍:增加 D.弼倍道而前进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D 解析:“倍,加快速度。
【思路点拨】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具体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 ②悦惶惑,计无□出
③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
A.①以②所③为
B.①以②之③因 C.①且②之③为
D.①且②所③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①“碌碌依阶”目的是“求仕”,所以此处填“以”表“目的”;②“无所出”是固定结构;③根据语境,李弼被敌人打败,此处填“为”表“被动”。【思路点拨】文言文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的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要根据上下文,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有些虚词,古今用法不同,应注意辨别。还要注意特殊。所谓特殊,一是指“兼词”,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中的“焉”相当于介宾短语“于此”。二是“形同而义异”的双音字,如“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从而”,古义为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顺承连词;现代汉语中则是一个表示因果的连词。文言虚词,其实并不虚无,只要大家多多积累,用心揣摩,定会很好地掌握它的。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B.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C.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D.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C 解析:先通读语句,根据上下文确定大意;再抓住“践祚”“赵国公”“前后”等词语断句。【思路点拨】文言断句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一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分割;三是借助标志,巧妙断句,如看虚词,找对话标志词,分析修辞手法,重视名词和代词;四是利用句式特点辅助断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世显贵。六世祖李振,担任慕容垂的黄门郎。他的父亲李永曾被赠梁州刺史,而他自己又与侯莫陈悦是亲戚。
B.李弼少有大志。魏末战乱时,他不愿按常规来加官晋爵,靠履锋刃、平寇难,来求取功名利禄,贼兵望而生畏。
C.李弼识时务。周文帝从平凉来讨伐侯莫陈悦,他就曾劝侯莫陈悦解散军队投降,知其必败时,带领军队归顺文帝。
D.李弼立下战功。随从平窦泰,斩杀俘获最多。随从平弘农,在沙苑战齐神武,击败并斩杀他,将其首级在军中示众。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答案解析】D 解析:“随从平弘农,在沙苑战齐神武,击败并斩杀他,将其首级在军中示众”错误,斩杀的是“莫多娄贷文”。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13.把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5分)(2)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⑴李弼的妻子,是陈悦妻子的妹妹,当时李弼被陈悦宠爱信任,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人们都分散逃走。李弼安慰召集他们,于是带着他们归顺周文帝。
解析:“委”,信任;“咸”,都;“慰”,安慰;“拥”,归顺;语句通顺各1分。⑵第二天,又随从周文帝在河桥与齐神武作战,身受七处创伤,于是被俘获,他佯装坠地死亡。斜视身旁有一匹马,于是跃上马背逃走得免于难。
解析:“翌”,第二;“被”,受;“阳”,佯装;“睨”,斜视;语句通顺各1分。
【思路点拨】古文翻译题的答题要求是:①字字落实:忠于原文,不增不减。(落实关键词语)②句句通顺:合乎文意,明白通顺。(落实特殊句式)③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④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注意:直译和意译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参考译文】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李振,是慕容垂的黄门郎。父李永,是北魏太中大夫,赠为凉州刺史。
李弼从小有大志,膂力过人。正赶上北魏**,他对自己的亲信说:“大丈夫生在世上,一定要踩着锋刃,荡平贼寇,来取得功名,怎么能碌碌无为依靠熬资历来获得官阶呢。”最初他做别将,跟随尔朱天光向西征讨,攻破赤水蜀,凭借功劳封为石门县伯。又和贺拔岳一起征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都打败了他们。贼人成畏之说:“不要挡在李将军前面。”
等到尔朱天光奔赴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征讨多次获得胜利。等到侯莫陈悦害贺拔岳,周文帝亲自平凉征讨侯莫陈悦。李弼劝谏侯莫陈悦,让他解除兵权向皇帝谢罪。侯莫陈悦感到惶惑,没有什么办法。李弼知道侯莫陈悦一定会失败。周文帝到了,侯莫陈悦于是就放弃秦州向南逃跑,占据天险来保护自己。这一天,李弼秘密通知周文帝,许诺背弃侯莫陈悦。到了夜里,李弼于是命令自己的部下,说侯莫陈悦想回秦州,命令大家都整装待发。李弼的妻子,是陈悦妻子的妹妹,当时李弼被陈悦宠爱信任,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人们都分散逃走。李弼安慰召集他们,于是带着他们归顺周文帝。侯莫陈悦因此失败了。周文帝对李弼说:“你和我同心,天下都可以平定了。”
大统初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跟从平定窦泰,斩获很多。周文帝把自己所乘坐的骓马以及窦泰所穿的甲胄都赐给李弼。又跟从平定弘农。和齐神武在沙苑激战,李弼的军被敌军偷袭。李弼率领麾下九十个骑兵把敌军横着截断,贼人一分为二,因此大破敌军。凭借功劳进爵赵郡公。大统四年,跟从周文帝东讨洛阳,李弼作为前驱。东魏将领莫多娄贷文率军队到达谷城,李弼加速前进,派遣军士大声喧哗,拉曳柴木扬起灰尘。贷文以为北周的大军到了,于是就逃跑了。李弼追击斩杀贷文,把他的首级在大军传看。第二天,又随从周文帝在河桥与齐神武作战,身受七处创伤,于是被俘获,他佯装坠地死亡。斜视身旁有一匹马,于是跃上马背逃走得免于难。李弼历任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北周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六官建立,拜为太傅、大司徒。等到晋公担任执政,朝廷的大事,都和于谨以及李弼等人商议。周孝闵帝继位,担任太师,进封越国公,封邑万户,前后赏赐有巨万 【题文】K0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成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①金仆姑:箭名;②蝥弧:旗名。
(1)王诗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4分)【知识点】本题赏析诗歌的景物形象,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牵马渡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刀;沙场落日,黯黯临洮。王诗前四句描写了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
解析:抓住“马”“水”“风”“沙”“临洮”等意象,大漠,狂风,边关在加上渡河的人,构成一幅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
①
②【思路点拨】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分析时,逐句抓住景物形象进行概括,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
(2)王诗和卢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知识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王诗描写景象荒凉、白骨成丘,格调低徊哀伤,表达了非战思想;卢诗描写场面壮阔、声势浩大,格调雄浑高昂,表达了对发布新令将军的赞美之情。
解析:王诗由“马”“水”“风”“沙”“临洮”等意象,营造荒凉、白骨成丘的意境,“昔日”与“足今”的对比,表达了非战思想。卢诗“鹫翎”“燕尾”“千营”等意象,营造了场面壮阔、声势浩大的军营景象,表达了对将军的赞美之情。
【思路点拨】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逐联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感受情思。
【题文】L0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解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⑵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解析:先审题干,理解要记忆的内容;回忆相关内容,注意“省”“臾”“羡”等字的写法,不要漏掉“而”“之”等字。
【思路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篇名句”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题文】
五、(12分)【题文】I0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①
?首先,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②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赢与输、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②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解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先通读语段,本段论述的是“阴阳二者的关系”,所以第一空填“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又由“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确定第二空应填“阴阳的对立统一”。
【思路点拨】此类试题可以从话题、结构、逻辑、条理及情境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也可以联系相邻句入手作答。一道语言连贯题往往就是一段完整的话,它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解题时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把握题干,把握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因为一段文字表述中总有一些是主要信息,一些是次要信息,所以我们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还要能根据前面的一些规则来辨别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从而界定出文段的重点。确认题目的性质,就是确认是事理的逻辑性、行文的照应性、话题的统一性、对应的分承性、性质的一致性、画面的整体性以及组合的俗成性中的哪一种。准确探索出命题者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找到了解答问题的突破点。在梳理好上述头绪后,可再将揣摩好的语句代入到原文中,重新理清一下文段的头绪,检查一下前后文的语意是否衔接连贯。
【题文】F217.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9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4分)调查问题: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②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④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烂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⑥落榜考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⑨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解析:此题属于压缩语段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句,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从所提供的回答来看,三轮车夫是没有钱的人,忙的白领是没有闲的人,下岗工人是没有工作的人,失去双亲的人是没有父母的人,捡破烂的人是靠捡垃圾为生的人,落榜考生是没考上大学的人,双目失明的姑娘是不能能看见世界的人,椅上的瘫痪病人是不能站起来的人,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出去玩。由此可以总结出在大家眼里,自己缺少的东西就是幸福。另外考生还需注意字数要求。
【思路点拨】对文段的理解整合能力是语言应用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段的基础上,能对文段中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能够对他人的思想、观点加以评论,思维训练的方向性、目的性非常明确,对议论性的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因为议论文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先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往往就在开头或结尾,抓住了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文段的主要信息。对文段的理解和整合,考生往往欠缺的正是不能全面正确地把握文段中的主要信息,常常会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题文】H0 F118.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意象,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要求:①体现意象特征;②句式不限: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④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羽扇纶巾
梧桐细雨 大漠孤烟
渔舟唱晚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和扩展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解析】答案示例:(4分)
羽扇纶巾:江风咆哮,卷起万丈狂澜。巍峨的战船上,一抹修长的身影,俊逸如竹。面对百万敌军,他轻摇羽扇,强敌瞬时鸟兽散。
梧桐细雨:黄昏时分,绵密的雨丝无情地拍打在梧桐树叶上,细雨点点,是丢不掉的孤单,是斩不断的愁绪,是道不出的落寞。
大漠孤烟:风静沙落,广袤的戈壁滩如无边黑夜。远处一缕轻烟犹如擎天之柱,划破了无边的死寂,捎来生命的气息,又平添无限凄凉。
渔舟唱晚: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彭蠡之滨,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 渔歌声,浪涛沸腾栖息的梦幻,收一网红霞回眸家乡。
解析:本题要注意题中所给词语使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学意象,任选一个即可,同时注意句式的选择,要抓住意象的特征,同时要使用修辞手法,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如,“羽扇纶巾”,考生要联想到周瑜,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组织句子即可。
【思路点拨】先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基点。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答题要求,找准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最后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掌握扩展方法。【题文】
六、(18分)
【题文】N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
《子恺漫画》序
夏丐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在家时姓李,字叔同)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笑容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哪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他又和我说了些在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我惘然了,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破席子包的。到了白马湖,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席子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再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未到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我说:“这太咸了!”
“好的!成的也有成的滋味,也好的!”
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能。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去吧。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二字时,神情上竞俨然是一种了不得的法宝.我总还有些不安。他又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我也就无法反对了。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破席子好,破旧的手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这是何等的风光啊!宗教上的话且不说,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不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了吗?人家说他在受苦,我却要说他是享乐。我常见他吃萝卜白菜时那种喜悦的光景,我想: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到的了。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在这一点上,艺术和宗教实有同一的归趋。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真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有,随时可得。能把它捕捉了用文字表现的是诗人,用形及五彩表现的是画家。不会做诗,不会作画,也不要紧,只要对于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无论如何都能有权去享受艺术之神的恩宠.否则虽自号为诗人画家,仍是俗物。
与和尚数日相聚,深深地感到这点。自怜囤囵吞枣地过了大半生,平日吃饭着衣,何曾尝到过真的滋味!乘船坐车,看山行路,何曾领略到真的情景!虽然愿从今留意,但是去日苦多,又因自幼未曾经过好好的艺术教养,即使自己有这个心,何尝有十分把握!言之怃然!
正怃然间,子恺来要我序他的漫画集。记得子恺画这类画,实由于我的怂恿。在这三年中,子恺着实画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过数十分之一。其中含有两种性质,一是写古诗词名句的,一是写日常生活的断片的。古诗词名句原是古人观照的结果,子恺不过再来府画表现出来,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前者是翻译,后者是创作了。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我序子恺画集,恰因当前所感,并述及了和尚的近事,这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缘啊!
注: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丐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丐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作者在文中说“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请结合原文,概括“我在这几日的观察”的具体内容,试分条陈述。(4分)【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1)住简陋的统舱,仍感舒适自足;(2)用敝破的手巾,仍很珍惜;(3)吃萝卜白菜,却喜悦有加;或吃咸斋菜,说咸有咸的滋味(4)每天跑些路,也是好的。(5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2分,三点给3分,四点给5分)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在第一段结尾处,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所以答案应从下文寻找。文中说弘一大师在条件很差的旅馆住宿,他却说“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所用手巾黑而破旧,他却说“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萝卜白菜在他看来“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即使是做得咸了的菜,他也说“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下雨天路不好走,他却说“每日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这些都是答案所在,考生只需稍加总结即可。
【思路点拨】所谓句子的含意,它包括三层意义: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意义。
20.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知识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综合)。【答案解析】(1)意在说明和尚的人生以臻宗教境界与艺术境界,具有恬淡风格,也说明生活的艺术化,只要对日常生活有观照玩味的能力,就可享受艺术的恩宠。(2分)(2)为下文评述丰子恺的画作铺垫,也说明两人在画艺上的传承关系(丰子恺师承李叔同)。(2分)
解析: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答。从内容上看,文章用很长篇幅记叙了作者自己与和尚弘一大师相聚数日的经历,意在说明“琐屑的日常生活到此境界” 就“是所谓生活的艺术化”,“ 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从结构上看,下文作者点出“子恺为和尚未出家时画弟子”可知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铺垫,说明两人之间的师承关系,介绍丰子恺画风。
【思路点拨】本题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①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②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
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③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21.怎样理解“凡为实利或成见所束缚,不能把日常生活咀嚼玩味的,都是与艺术无缘的人”这句括在文中的含意?(4分)【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人的心灵世界不被外物所役、不被因袭的成见所束缚,心灵世界进入到一种澄明的境界;(2分)又能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生活玩味生活,便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美,即使苦境,也会生出乐境,做到了这两条,才是与艺术有缘分的人。(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这类题目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结合上文来看,作者通过弘一大师的行为告诉读者,人的心灵不要被外物所束缚,要能够以苦为乐,“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艺术结缘。
【思路点拨】高考设置的“重要句子”多为揭示文章主旨、体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如上例中的“云端”“不通人意”。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有些语句采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如果所给的语句是一个结构复杂的语句,可以采用分析其句子成分,提取主干,梳理枝叶的方式,理解其含意。22.作者在序文中介绍了丰子恺先生的两类漫画,并作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画的好歹且不说,子恺年少于我,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较,不能不羡子恺是幸福者!”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6分)【知识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究)。
【答案解析】(1)作者用自己对艺术化的生活未曾有十分的把握来衬托丰子恺对生活的咀嚼玩味能力;(1分)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所以说他是幸福者;(1分)这就说明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只要是有心人,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诗意的美。(2分)表达通顺流畅再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句子出现在文章倒数第二段结尾处,有深化主题的作用,因此应结合全文来回答。从前文看,作者强调了“艺术的生活原是观照享乐的生活”又说丰子恺的画“至于写日常生活断片的部分,全是子恺自己观照的表现”可知,作者说子恺“对于生活有这样的咀嚼玩味的能力”是指丰子恺将生活艺术化,审美化后,呈现出一种诗意美,因而说他是一个“幸福者”,从另一方面理解,也就等于说艺术修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得到提升。“子恺年少于我”“和我相较”则是作者用自己来衬托突出丰子恺。
【思路点拨】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干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题文】
七、(60分)【题文】Q3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罗丹把自己约束在雕塑的世界里,柴可夫斯基则专注于音乐,但他们都获得了创作的自由。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米开朗琪罗把自己约束在西斯廷教堂的圆顶下面,他画成了壁画,创造了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也充分享受了创作的自由。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字迹清晰,书写正确,标点规范。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答案解析】材料的核心是谈“自由与约束”的关系,考生可从以下角度来立意:
1、自由和约束
自由?每天想着自己能象鸟一样在空中飞翔。
但是社会里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在拥有自由的同时也要接受相应的束缚。学过政治的人都知道,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自由也一样。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必须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不仅自由随之泡汤,而且人还会受到更多的让人觉得“不自由”的惩罚和淘汰。
有的学生说,给老师和家长管着一点自由都没有。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管着,一天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天天在打游戏、看电视,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情。这样看起来很“自由”,但“自由”的结果是荒废了学习,这样一直“自由”地玩下去,人一到社会就成了什么都不会的废人。
西方的一位教育家说,过度的自由实际上是在提倡野蛮,此言有理。
在人们心里,美国是一个民主而且自由的国家,公民的权利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比如枪支的使用。只要有持枪牌照就能购买枪支和使用枪支,这是比中国自由。但美国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枪击案发生,人的生命的自由得不到保障;而在中国,公民不得私自持有枪支,这种限制让一部分人觉得很不“自由”,但结果是我们很少听到社会有什么校园枪击案发生,“不自由”的枪支管理让生命的“自由”存在得到保障。
又比如美国经济。胡佛担任美国总统的时候,实施自由放任经济。在自由放任的政策下,整个市场一下子“繁荣”起来,但发展的结果却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再往后的结果便是美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承受的长达十年的经济危机。而最近的美国金融海啸,始作俑者就是美国的房贷政策的“自由”,降低贷款买房的门槛,使得穷人也可以“自由”的贷款买房,结果是整个房利贷和房美贷的亏空,多来米骨牌效应产生,美国经济开始雪崩和海啸。
看来,过度的自由不是一件好事,过度的自由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后果。自由是需要约束。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社会会变得不安定,人类将变得跟野兽一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可以为所欲为;老师和家长的约束并不是要扼杀你享有自由的权利,只是为了保证你不误入歧途。
约束虽然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的自由,但在另一些领域给予人更多的自由。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正因为遵循了艺术法则,所以才能够步入正确的艺术轨道;而那些艺术大师正是因为在遵循法则的基础上出神入化的运用某些法则,才突破了众人的规矩,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树立了新的风尚。
自由和约束,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方面的兼顾,才可以获得更好的自由。
大自然的动物们生活的多么自由,但是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规则。自由其实跟一匹野兽有着类似的地方,人的欲望让其无所约束而四处暴虐,但加上适当的笼嚼并加以驯服,野兽才能为人服务,造福于人。自由是需要约束。没有约束的自由会让人觉得可怕,有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2、适度自由,保持自由
有人说,自由的天空是辽阔的,因为雄鹰可以振翅;有人说,自由的大海是无边的,有鲸鲨可以穿梭;有人说,自由的大地是广袤的,有猎豹可以驰骋。而我说,自由的人们,在过度自由时便会失去自由,最后获得的是监狱牢房一般的生活。
适度自由,保持平衡。
美国亚利桑那的体态优雅白尾鹿长期以来与当地的草原及其天敌美洲狮、狼处于一种平衡状态,鹿群数量维持在4000头左右。1906年,为了“保护”鹿群,当地政府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鹿群则以每年20%的速度增殖,到1925年时鹿达到了25万头,是自然状态数量的60倍。这时,意想不到的“自由繁殖”的结果出现了:许多鹿被饿死,另一些鹿长得很小或不健康。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饥饿的鹿越来越靠近人类的居地。它们吃农作物、菜园里的蔬菜、灌木等,直接影响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鸟类和小动物,生物的链条开始紊乱,生物群的平衡被打破。
人们很喜欢这些体形优美、漂亮敏捷的鹿,多数人不希望看到这些鹿遭受饥饿或疾病的折磨。可是人们啊,不是你们给予路的繁殖的过度自由,反而使得鹿群失去了平衡,导致鹿群自身和生物群之间的生存危机吗?
看来,适度的自由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自由和束缚的相对平衡。适度自由,保持心态。
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得,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的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的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够获得真正自由。适度自由,获得最大的自由。
生活中的人们,总是累个不停,从这件事累到那件事,累个没完。其实,太累了,就该修整修整,调整状态。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保持休息就保证了健康。也有一些人,碌碌无为,荒废光阴,整天打着哈欠睡觉,他们的螺丝太松了,这时候该紧一紧了,不然,生活的螺丝就报废了。适度自由,这是工作的一大准则,张弛有度,生活才有滋有味。适当的约束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渴望的最大的自由。
适度自由,收获美丽人生。
翅膀的两端,是生活的自由和束缚,用心去挥动翅膀,才能在生活中平衡的飞翔。
3、自由的深意
当自由的微风轻柔拂过,我们自然心旷神怡;当自由如狂风恣肆刮过,我们难免深陷灾难。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适度的自由,显现自由存在的真正意义。
曾经有一所学校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让学生们体验一个月“完全自由”的生活,没有作业,没有监督,没有管教,让学生们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有夜不归宿行踪不定的,有打架斗殴住进医院的,也有违法乱纪而被拘留的„„这个月的自由体验,让许多人认识到:自由,关键在于适度。可见,只有适度的自由,才能让人们真正拥有,才能显现它存在的真正意义。
适度的自由,让我们的生活愈加美好。
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微风轻柔地拂过,我们感到心旷神怡;当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自然无比舒服;当秋叶似蝴蝶翩翩,飞舞于林间,自然无限美丽;当冬雪轻盈飘落,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但是,我们须知这都是地球的各种因素适度自由的范围的调配,才让我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现在的地球因人类的活动打破了自然的某些平衡,产生了;了温室效应,气候正在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某些地方的季节的美丽正在消失。所以,我们要明白自由的深意:适度自由,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过度的自由,会造成失败或酿成灾难。
行星自由地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则相安无事;而若过度自由地运行,不守规则,则一定会相互碰撞。小草在庄稼地过度自由地生长,就让庄稼颗粒无收。夏天雨水过度自由地降落,堤坝就会因承载不了太多水量而决堤,田地就会因承受不了太多水分而成涝。冬雪过度自由地飘落,冰封世界,那么就会中断交通,影响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总之,过度自由,让我们得不到真正的自由,而只会造成失败或者深陷灾难。
自由,关键在于适度。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风筝才能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溪涧才能在山谷的约束中自在地流尚; 因为有适度的自由,我们才能在法律的保障下幸福地生活。
适度的自由,为我们的生活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适度的自由似和煦的微风,似淙淙的溪流,值得我们真正地拥有。
审题参考:
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决定胜负的铜钱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提示:
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例子:
1、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2、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朋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丝毫不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
20年后,已成为这家大公司总裁的亨利,查证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月测评语文卷
五年级下册月测评语文卷李立
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美观。(30分)
Chān fújì diànxiāo yānâ hàoshā yǎ()()()()()Yōng dàifàng sìkuáng bēndà sǎozhàn yì()()()()()Gāng qiánglán ziníng xiàobào zishēn yín()()()()()
二、区别组词。(20分)
站()沙()嫂()蓝()伸()战()纱()瘦()篮()呻()刚()夸()朵()役()揪()钢()挎()跺()设()秋()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14分)
深()厚()同()于()势不()()雪中()()无()无()()()望外()()一息迫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多音字组词。(16分)
泊()着()更()()()()奔()分()落()()()()
五、填空(20分)
1、《再见了,亲人》写得是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在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文中的亲人指________________,作者以_______个人为代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色的鱼钩》写得是_________________途中,一位______________照顾三个小战士过___________的事。
第三篇:2011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卷V
1.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①孔子所说的“,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②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③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__________,”(《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__________,”(《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④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14分)
她跟他居住在美丽的香格里拉的一幢小木楼里。他是一位小提琴演员,音乐,仿若就是他的生命。
每天清晨,一觉醒来,他都会跟尚在梦中的她吻别,独自到楼下的河边练琴。而她总会在他悠扬的琴声中醒来,起床为他准备早餐。然而,不幸,总是伴随着幸福降临。
这天早上,她尚在睡梦中,突然被一阵刺耳的噪音吵醒。噪音,正是来自于他拉琴的河边。她惊讶,一向练琴宛如天籁之音的流连,怎么会拉出这种难听的琴音?
拉开窗,他仍在楼下。他似乎浑然不觉,仍旧像往常一样,忘情地投入在演奏中。惊疑,一阵阵袭来。她快步来到他身边,疑惑地问他,亲爱的,你的小提琴是不是出了问题? 他似乎被吓了一跳,小提琴?没有什么问题呀。
他张着大嘴,跟她讲话时声调高得吓人,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奇怪。这是她往日从未曾见过的。
她只会更加心生疑虑,难道,是他的耳朵出了毛病? 那一天,她故意走在他身后和他说话。她的声音很小:“父母最近身体不太好,我们一起去看望他们好吗?”
以往,他一向都对父母身体极为关心的。但这一次,他竟然一声不吭,就像没听到。
果然,就在那天下午,跟她和他都是好友的医生榛证实了她的疑惑。榛把她叫到一边,语气十分严峻,你先生的耳朵出了问题,他的听力下降得非常厉害。明知事实如此,她却不相信这是真的,急着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榛摊摊手,表示无可奈何,也就是说,也许用不了多久,流连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她的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晕倒:对于一个依靠敏感听觉去创作人生的音乐演员来说,耳聋,代表着他将彻底告别自己钟爱的音乐生涯。
可榛,这位优秀的耳科医生都表示束手无策,绝望便袭遍了她的全身。
她没有告诉他耳聋的坏消息,她一如既往地陪伴在他身旁,做他忠实的听众。幸好,他对自己的听力并没有怀疑,他每天仍然兴致勃勃地去河边拉琴。她则每天强装笑颜,暗地里,却到处打听医治耳聋的办法。榛给了她一个好办法,他建议她在流连他彻底失聪前,先去学习手语和唇语。因为耳聋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语言障碍,最后导致又聋又哑。
她明白,倔强的他一旦失去音乐,会发疯的,她得早点劝慰他,必须先学会与聋哑人交流。她偷偷学起了手语和唇语。进步非常神速,几个月后,她已经能熟练地与聋哑人对话交流了。而此时的流连,已经濒临彻底耳聋的边缘。他虽然仍旧坚持每天去河边拉琴,可他似乎也明白,自己身上出了问题。
一天早上,他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起来,他对她说,最近许多人开始对他的音乐水平持起了怀疑态度,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他将随演出团到外地进行演出。
听了他的话,她自然十分着急,不,你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在我心目中,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他哼了一声,他当然知道他是最棒的,可是许多人不这样认为,他要证明给他们看。
不论她怎么劝,他都执意要去外地演出。第二天,他就悄悄买好了机票,只给她留了张字条就跟随演出团出发了。她又急又气,却又毫无办法。
噩耗,是在半个月后得知的。那一天,她突然接到演出团的电话:流连,也就是你先生,半个月前住院了,经诊断为血癌晚期。
接到电话,她早已天旋地转。当晚,她乘坐最快的航班赶到他身边,可三个小时前,他已永远闭上了眼睛。望着他毫无血色的脸庞,她当场晕厥。醒来时,榛站在她的床前。
突然,她想起了什么,问他,流连不是只患了耳聋吗?怎么会这样呢? 榛默默地掏出一封信,说,这是流连留下的,你看看吧。信上,是他歪歪扭扭的笔迹: 亲爱的颖: 原谅我独自一人先一步去了天堂。其实早在一年前,我就已经被确诊患了血癌。我知道,这种病对于医学界还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与其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等死,我更愿意与你共同度过剩余的时光。我并没有耳聋,请原谅我欺骗了你,因为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手语和唇语,亲眼看到你能用手语与别人交流,我彻底放心了。你知道吗?将要耳聋的不是我,而是你呀„„我们在举行婚礼时,我就从你父母那里得知,你先天性的耳疾会使你在30岁时失聪,我担心我离开后,你无法独自去面对这无声的世界,所以编造了这个谎言!最后,我想告诉你,榛是个好男人,我们没结婚前,他一直暗恋着你。我想,他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泣别,你的流连
看完信,泪,早已淌满她的双颊。
多年以后,她与榛举行了婚礼。红地毯上,两人的手中不约而同挽着的,是一把美丽的小提琴。
【小题1】小说中的流连是怎样一个人?(2分)
【小题2】小说有几处令人意料之外的情节安排,请分别指出。(4分)
【小题3】榛是小说中着墨不多的人物,但又不可缺少,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小题4】这篇小说不同版本的标题不一样,一个是《遗嘱》,一个是《爱,不会失聪》,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为什么?(4分)
2.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 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选自《话 口技》,有删改)
【小题1】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小题2】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A.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B.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C.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小题3】“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4】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1.阅读短文,回答小题。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摘自《明史》)。【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字: ①六七始已()②读书之斋()
【小题2】张溥为什么将他的书斋命名为“七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小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①半年方得释()②就笼语鹦鹉曰()③鹦哥谓之曰()④似不忍去()(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可以为师矣B.岁以大穰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日段生以事系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1.阅读唐朝元稹的《西归绝句
2.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8分)跌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
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小题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要求: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1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小题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诗悄悄擦去了两句。请根据开头的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线上补写出两句。(2分)【小题3】莉莉朗读后兴奋地说:“特别喜欢最后三句。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请写一写,你在现实生活中跌倒后会以一种怎样“美丽的姿势”站起来。(3分)
【小题4】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请你结合本诗歌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2分)
3.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 ”,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2分)【小题2】本词上篇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场面,下片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2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海的深处也许隐藏着美丽的珊瑚,目光的深处也许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记忆的深处也许沉淀着生活的真谛,文字的深处也许寄寓着丰厚的意蕴„„ 请以“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文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第四篇:[百强中学]2015届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卷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填五句)(5分)(1)复恐匆匆说不尽。(张籍《秋思》)(2)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3)归来饱饭黄昏后。(吕岩《牧童》)(4)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5)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6)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7)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诗文名句默写填空(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共7分)(1)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不要心急!(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3)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5)窈窕淑女。(《关雎》)
(6)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写道“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不禁让人想到理想的实现需要执著追求,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高歌的那样“__________。”
1.阅读《日成一事,方可有为》,完成小题。(共10分)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王开林
①一位熟识的读者告诉我:几年前,他曾在精神方面出现了危机的前兆——空虚和迷茫。于是他主动应对,阅读了一些书。忽然悟到,大家人云亦云,反复强调“有志者事竟成”,那个“事”通常都指大事,然而天下大事太少,小事如麻,倘若我们一味地想做大事,别说良机有限,贵人难遇,就老实地掂量自己的才智吧,也未必够用。悟到这一层,他当机立断,确定了一条崭新的座右铭——“日成一事”。这个“事”只限于小事和微事,但必须做得有条不紊,有始有终。一段时间后,他走出困境,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同行中的领军人物。可见,日成一事,方可有为。
②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把细节顾全。读一本书,就把这本书读明白,不“杀书头”(国学家黄侃的说法,只读个开头,就将书撂下抛弃)。写一封信,就把这封信写周详,慎勿差池。见一个人,就把这个人见清楚,莫留疑惑。植一棵树就把这棵树植成活,勿使枯萎。诸如此类。日成一事,既是一个原始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久而久之,不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至少也能集腋成裘。
③日成一事,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小事做好,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可谓快人“慢语”:“好人半自苦中来,莫贪便宜;世事皆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我说曾国藩是“快人”,其意并不难解,他是近代公认的立德、立功、立言的头号典型人物,大家都认定他是快刀斩乱麻的顶尖高手。殊不知,他经常劝人要慢工出细活,天下事非从容而莫办。无独有偶,民国元勋黄兴也是“快人”,半生戎马倥偬,但他好整以暇,最爱对人说的四个字是“慢慢细细”(长沙方言,意为做事不求快而求精)。大德高人,我们学不来,但其言之要义值得留心,无论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单纯地追求快速都不行,急就章靠谱的总是太少,精心之作则须仔细打磨。
④也许有人会犯嘀咕:日成一事,这是否要求太高而又逼迫太紧?首先,日成一事,是专指小事;其次,日成一事,是专重细节;此外,日成一事,是要快人减速;还有,日成一事,是要懒人提劲。虽是小事和细节,你若日日慎意而为,精心而为,你将具备过人之处。【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
【小题2】选文开头从一位读者的经历写起,有何用意?(3分)答: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选文论据的是哪一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A.马南邨《燕山夜话》:“任何重大原则的分野①,常常是隐伏在不被注意的细微末节 之间,有识者不可不察!”(注释:①分野:常指政治、思想的分歧)B.梁实秋《书》:“挤在书肆里读书,应该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的„„”C.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答:
1.文言文阅读(13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耐寒【小题2】翻译句子(2分)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题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2分)
【小题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__________,”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小题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4分)
2.阅读《肃王与沈元用》
1.阅读古诗(5分)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落木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小题1】从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2分)【小题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2.辋川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题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小题2】本诗写了山亭夏日的美好景象,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第五篇:2011年浙江省富阳二中高三3月月考语文卷G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横线1分,共7分。)(1)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2)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3),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4)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2.默写。(8分)
①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④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⑤《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__________。⑥《岳阳楼记》中写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________,”愉悦的心情。
1.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11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12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13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14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15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16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17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18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小题1】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20年前,“我”在小渔船上,(1);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2)。【小题2】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3分)(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分析第15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文中的作用。(3分)【小题4】“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分)
2.阅读《燕子来时》,回答小题。燕子来时 王琪
(1)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2)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3)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4)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5)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6)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7)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小题1】请结合文章第(2)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3分)【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3分)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第(1)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B.文章第(3)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C.文章第(5)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小题4】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现象: 作用:
1.(15分)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为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爱霁云之勇且壮”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辍耕之垄上D.渔人甚异之[来源:Z,xx,k.Com]【小题2】下列对课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贺兰非常敬佩南霁云,特地款待他,但是不答应出兵帮助他。B.南霁云想起受苦的百姓,食不下咽,并自断一指,宴会上的人都被感动得哭了。C.南霁云在离开时,当面对贺兰说以后要杀他。D.张巡不愿意投降并告诫南霁云不能投降。【小题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⑪延霁云坐延: ⑫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因: ⑬此矢所以志也志:⑭贼以刃胁降巡降: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①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3分)②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2分)
2.(11分)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__________,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坐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1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__________,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桑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病愈。盖其人为漆所毒,他医皆不识云!注释:1擘:同“掰”,掰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①诸医束手诸()②必得其因而后已已()③盖目眶尽肿尽()④遂命之食食()
【小题2】下列选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见病者以手擘目B.何以都不闻消息C.以螃蟹数斤生捣D.何不试之以足【小题3】翻译句子。(2分)盖其人为漆所毒,他医皆不识云!
【小题4】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1.(4分)绝句(石柔①)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②飞球: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
【小题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分)【小题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一)童真是花一样的年华,你曾一瓣瓣一朵朵地盛开过吗?童真是诗一样的岁月,你曾一行行一页页地书写过吗?
也许,只有当你细数着流年,回首走过的路程,真正眷恋那花一样年华和诗一样岁月,你才能审视自己的内心,扣问自己的灵魂,从纷繁复杂与喧嚷浮躁中沉静下来,享受到单纯的阳光与率真的情愫——这是人生中已渐行渐远的温暖和韵味。
请以“童真”为话题,联系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题自拟。
(二)我美丽,因为我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