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声音塑造在配音中的重要性
以影视剧为例---论声音塑造在配音中的重
要性
摘要 如果说声音的塑造是一门艺术,那么影视配音就是一场听觉盛宴。影视配音中的人物塑造,往往是通过声音的塑造来展现的,影视剧中人物声音的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配音的魅力。一部卓越的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在视觉上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在听觉方面为我们完美诠释一个人物的性格,嬉笑怒骂皆有颜色。本本文将以影视剧为例,论述声音塑造在配音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声音塑造;配音;影视剧
AbstractIf the sound is a kind of art, then film dubbing is an auditory feast.Film dubbing in the shape of the characters, often through the shape of the sound to show,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characters in every detail of the voice highlights the charm of dubbing.An outstanding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can not only bring us the visual enjoyment of beauty, but will interpret a figure for our perfect in the auditory aspect of the character, the subject of ridicule is the color.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ound shaping in dubbing.Key wordssound shaping;dubbing;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一 声音的塑造在电影配音中的意义
自上个世纪电影由无声步入有声时代,声音的塑造就变成影视配音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影视剧中重要的一环,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声音的应用密不可分,配音演员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性格特点。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角色进行不同类型的声音的塑造不仅丰富了电影中人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促使电影人物在情感表达和对白中更具张力,因此,配音演员在配音过程中对于角色声音的塑造对影视剧尤为重要,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
二 配音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配音是指为拍摄好的影片或者多媒体添加声音的过程。狭义上指配音演员替角色配上声音,或以其它语言代替原片中角色的语言对白。同时由于声音出现错漏,由原演员重新为片段补回对白的过程亦称为配音。录制摄影时演员的话音或歌声用别人的替代,也称为“配音”。
配音是一门严谨的语言艺术。是优秀的配音演员在无人关注的幕后默默用自己的声音进行精心塑造和完善角色的过程。通过精心的修饰和塑造,一个个色彩鲜明声音生动形象的人物随着配音工作的完成展现在大众面前,因此,每一个配音演员都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一)国内配音发展现状
有声语言艺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就单从影视配音而言,我国的影视配音起源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但是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电影行业也走出了低迷时期,也不断涌现出一些好的作品,但在译制片电影的配音方面仍是弱势。配音是通过声音更好的展现影视剧的魅力而不是单纯的翻译影视剧的内容。因此对有声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这一课题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一辈的顶级配音演员像李扬、毕克等大师都是观众心中优秀的配音演员。随着老一辈的大师们大多离去,影视配音行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态,缺少优秀的配音演员也严重影响了影视剧的播出效果。此后,美国的明星配音潮流涌入中国,国内开始掀起邀请明星加盟配音的潮流,其实明星配音并没有多出彩,只是为了增加噱头吸引民众眼球而已,明星配音也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票房效果,只是在宣传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国外配音发展现状
国外配音发展的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好莱坞最先掀起明星配音的潮流风尚。然而,配音并不只是读读台词、说说话那么容易,配音是需要去揣摩剧本,揣摩人物心理的,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分析,用自己的声音塑造好人物,就像明星在摄影机前通过动作行为配合情景展示某个影视情节一样,配音演员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美国明星通常比国内明星敬业得多,好莱坞多数影片在选角时就注重明星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否相似,有时候与其说是好莱坞的明星们在为影视作品配音,不如说是他们在自我剖析。在美国,影视剧中的每个人物的选角都与现实中的明星性格颇为相似,从创作开始,人物和明星的性格就高度重合,或许这正是美国大片能够席卷全世界的原因。
在日本配音演员也叫做声优。与美国和中国不同,日本的声优有独立而完整的发展体系,甚至专门单独开设了学校用以培养配音演员,定期为配音事业输送人才用以满足日本市场的需要。日本的声优发展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日本人最佳声优林原惠作为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声优,年收入可以达到7000万日元,相当于530万人民币,这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然而就像任何其他职业领域一样,每个产业既然有金字塔尖上的群体,就必然有塔底的无名人群,许多声优依旧默默无闻的在温饱线上挣扎,真正能创造可观价值的只是那些最具备实力和能把握住机会的人。声优要想从事配音工作,必须经过学校的系统学习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才可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日本的声优已经领先于美国和中国,提早的步入更加专业的领域。
三影视配音中影响声音塑造的因素
(一)气息发声技巧
气息是声音发出的源泉,通过气息震动声带来发声,发声后通过声音来进行传情达意可以增加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这充分展现了影视配音的重要性。在当下许多影视作品中,配音演员都可以在配音的过程中通过对气息的长短、强弱方面进行控制和调节来实现情感、声音和气息的有机结合,从而展现出更完美的声音作品。在不同的场景中用不同的气息进行声音的改变是有效的影视艺术表达方式,也是配音演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共鸣腔匹配
这里提到的共鸣腔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乐器共鸣腔,而是指人的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喉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就比如唱歌时,有的人高音,一般是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有的人低音,通常是胸腔共鸣;而中音发声范围较多,可以鼻腔,喉腔,胸腔之类的,一般我们说话,就是喉腔。
共鸣腔的匹配在声音的塑造中尤为重要。在素在不同的声音时,需要通过调节共鸣腔的大小、紧张度以及共鸣腔的形状和气息的强弱来实现。只有三者同时调节才能实现共鸣腔的匹配,进而打造出影视剧中人物不同的声音造型。
(三)吐字法
吐字法也叫咬字法,是配音演员必备的基本发声技巧。必须锻炼口劲,使唇、齿、舌、颐等灵活运用。将字的头、腹、尾音清晰地送出,而又能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字音,达到“近听不刺耳,远听不含混”的境界。
在咬字方面,人与人之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咬字的任务主要通过舌头和嘴唇来实现,但是不同的唇舌有着完全不同的咬字效果。嘴唇的圆展可以实现字音的圆润,同时舌头的形状和舌位前后更可以影响字音的形成。干瘪、流畅、圆润等完全不同的字音往往都是因为唇舌之间的不同变化而造成的。
(四)语势
语势指配音时声音起伏不定的变化趋势。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势大体上分为五类,分别是波峰类,波谷类,上山类,下山类和半起类。语势在影视剧中的声音表达是在特定的情景和环境中的,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之中,角色的思想感情变化不同,语言表达的具象化表现也不同。例如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的一句台词“我一秒钟几十万上下,我会和你去踢球?”,又如《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大喊,“人来啊,落闸,放狗!”、《神龙教》中,韦小宝说“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没办法不表达我真正的身份,其实我就是射雕英雄的传人,东方不败的师傅,西方失败!”这是波峰类的语势,充满了自信和高昂的情绪,有一种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气势,这些由配音演员辛苦表演的精彩配音正是声音塑造的魅力所在。
四、影视配音中声音塑造的功能
(一)塑造人物形象
通常来讲,配音是展现人物形象多样化的有效手段。包括任务的外貌,性格,习惯,职业等等都可以通过声音来暗示。首先,不同的角色因为人物设定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声音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亮剑中》赵云龙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我在,独立团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我就不相信他们会成为棉花包,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魂还在!”说话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声音中透出着军中男儿的铁血赤诚;商人则是精明能干,精于算计,《大染坊》中的陈六子是乞丐出身的商人,他说“这干买卖有些钱可以省下,有些钱就是要花。你省下了盐,就能酸了酱。咱花的是小钱,挣回来的是大钱”,声音里外透着一股商人的精明,心里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其次,影视剧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配音差异也很明显。小孩子的声音同音悦耳,稚嫩天真;成年男子说话嗓音浑厚,富有磁性;少女的声音娇媚可人,老人的声音充满沧桑岁月感。其次,不同性别之间的人物形象塑造在表现上也有很大不同。表现年轻男子的声音应该声音雄浑充满生气,比如《古惑仔之猛龙过江》里陈浩南豪气冲天的说“铜锣湾只有一个浩南,就是我陈浩南” ;表现年轻少女,应该声音俏皮可爱,有少女独有的灵动,古灵精怪,就比如《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紫霞仙子在至尊宝跑掉的时候说了一句,“跑都跑得那么帅,我真幸福。”声音里充满了喜悦和甜蜜,少女心满满。所以说,好的影视作品当中,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声音的塑造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特点,真正的实现对角色展现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将人物的形象更简洁明了的摆在观众面前。
(二)塑造人物性格
除了在塑造人物形象,声音的塑造对人物性格塑造也是具有重要作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从他的形象开始,其次就是通过他的言语来分析任务的性格。而影视配音就可以很好地展现人物性格,让观众更深层次地对人物性格进行把握。例如对于一根筋的人,声音里透着执拗和倔强,就像《小兵张嘎》里的嘎子,嘎子和三个小伙伴发现斋藤跑掉,决心围捕斋藤的时候,嘎子用木头手枪顶着斋藤的后背大声地说:“把枪放下,不然我就要开枪了”,声音里透着果决和勇敢,大有不抓住你我就不罢休的架势;相反对于心思复杂的小人,声音必须低沉压抑,充斥着诡秘和阴暗色彩,像《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声音永远充满了魔性,嗓音低沉阴暗。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都是不同的、独特的,因此影视剧集才格外的精彩。所以注重人物声音造型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把握影视人物性格,最终便于观众明确人物性格,提升对整部影视作品的欣赏水平。
《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因为角色的需要,他的配音妩媚娇弱,有女子的娇羞和小心思,程蝶衣对段小楼说“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声音清越,待着一丝丝女子的妩媚和期待;作为西楚霸王的段小楼说“蝶衣,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声音里带着感慨和无奈,男子特有的雄浑的声线刺激着耳膜;《雨人》中的雷蒙说话一直婆婆妈妈、几个词颠三倒四说来说去,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作为一个重度自闭症患者自我封闭和胆小怕事的性格特征;《功夫》中的斧头帮帮主开口闭口要人性命,飞扬跋扈,嚣张至极。通过对声音的塑造和调整,针对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用语言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充分展示了声音塑造对配音的重要作用。又比如《龙凤茶楼》“哇!你火气那么大,要不要我今晚给你下下火啊?”这是周星驰幽默、搞笑、夸张无厘头的风格。“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迎接光明”是冯小刚反讽、诙谐、调侃的自嘲风格。这两个都是最典型的配音例子。
(三)塑造情境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也可以通过声音塑造情境,让观众从声音就能判断出角色所处的环境和角色当前所处的状态。在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对于人物所处环境的展现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常人物声音的塑造是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无法剥离的。例如,表现一个每日下班都要走夜路的女子有一天忽然发现有人跟踪自己,这时候对人物的配音就应该充满了颤抖和恐惧,带有隐隐的怀疑和犹豫,声音低沉细微让人轻而易举的察觉到声音里的颤抖、紧张、和恐惧。而相反,在表现一次欢快的晚宴场景时,任务的声音通常是充满了自信优雅,语调上扬、声音轻快的。
结语
在当前的影视作品中,人物声音的塑造在配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的声音塑造关乎着影视作品的整体展现效果和水平。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形象、情景的塑造逗留不开配音演员的辛苦努力,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刻意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带给了观众愉悦的声音享受。因此,重视声音塑造在配音中的作用有助于影视业配音水平的整体提高,进而有利于促进影视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帕日哈提·阿不力克木.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方法研究[J].神州(下旬刊),2016,(5):119-119.[2] 梁春竹.电影叙事中画外音的声音塑造与功能[J].电影文学,2014,(17):30-31.[3] 张金香.用声音塑造人物--谈歌剧人物的声乐艺术形象塑造[J].文艺评论,2001,(2):95-96.[4] 曹萍萍.如何运用情感饱满的声音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威尔第歌剧《弄臣》中的吉尔塔实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5] 刘红玉.用声音塑造形象[J].声屏世界,2012,(8):34-35.[6] 张雪.播音员主持人用声音塑造形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4-155.[7] 刘倩,张晓辉.《恕吼吧,黄河》:用声音塑造民族的坚韧之美[J].今传媒(学术版),2009,(8):90-91.[8] 马雪昳.声音创造的生命与情感——浅谈近年来美国动画片中配音对动物角色的塑造[J].电2007,(23):18-19.[9] 冯媛媛.影视配音中人物声音造型的功能[J].新闻知识,2013,(6):61-62,81.[10] 高盼.影视配音中的情感研究[D].河南大学,2013.
第二篇:论招商引资中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论招商引资中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招商一部
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晌,招商引资工作历来是地方行政机关的头等大事之一,“全民招商”成为各地招商引资工作的热词。因而招商引资与依法行政便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招商引资能否顺利进行和卓有成效,关键在于行政机关在招商引资时是否做到依法行政。
一、依法行政对招商引资的要求
行政机关是依法代表国家实施行政权的组织,因而它首先与国家构成了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并享受行政优益条件,行政相对人有服从和协调行政机关实施监管的义务,同时,行政相对人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申请救济的权利,行政机关有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之责。
在招商引资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引进外资前,行政机关直接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制定引资优惠政策及许可外资进入的权力,主要有行政规范权和行政许可权。
第二阶段是:引进外资后行政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监管的权力,主要有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裁决权。
行政规范权系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公布行政规范的权力,主要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而制定的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的规范性政策,为了加快引资步伐而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行政机关组织招商引资活动需要落实经费和人员的决定等等。
例如,国务院制定《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等。行政规范权表现为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至于这些抽象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合法,极少有人提出疑问。
行政许可权系指行政机关准许相对人进行一定的作为与不作为,最典型的就是审批机关对投资者拟投资设立企业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合同、章程等文件的审查与批准。
行政处罚权系指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权力。例如,税务机关对行政相对人逃税而进行处罚。
行政裁决权系指行政机关以中间人的身份决断民事纠纷的权力。有些县级人民政府规定了有关行政机关对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之间的纠纷有权加以行政裁决,以使中外方之间的矛盾仅限于内部解决,不至于因对簿公堂而耗时费力。
二、招商引资违背依法行政的现状及其危害
行政权设定的主体是国家立法机关,不是由行政机关自己设定。然而,我们的某些行政机关在招商引资时随意设置权力,却没有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结果是依法行政是一句空话,招商引资毫无成效。
首先表现在滥用财政资金方面。行政机关为了自身正常工作运转的需要,有权使用国家财政资金。且近年来,各地财政还专项拨款用于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用于出国招商会、国内招商洽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活动。年复一年重复着如此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耗费大量财政资金,而实际引进外资数额却微乎其微。多年的招商实践证明了这样的招商方式是不可取的,但遗憾的是这种方式目前在各地愈演愈烈,“出国招商引资考察团”在成为“公费出国旅游团”已是心照不宣的事。组织招商引资的行政机关及其政府官员不仅不为如此巨大的浪费感到惋惜,反而以此为荣。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加入这种团组热衷于拉拢关系、权钱交易,“出国招商”成了某些政府官员你争我夺的待遇,是严重滋生腐败的土壤。
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机关在组织招商引资活动中只利用所拥有的权力,而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进而言之,行政机关只行使了对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权,没有承担将这笔资金实际用于招商引资、用精用好这笔资金的义务。只行使权力不承担义务的招商引资着实与依法行政背道而驰。
其次是应付上级下达的计划。近年来,招商引资成为全国上下政府部门大张旗鼓的重大事业之一,引进外资的数量从部、省级下达计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地方乡、镇。就合同外资这个概念来分析,按照统计口径,合同外资是指外方投资者在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资企业章程中)所承诺的出资金额。合同外资的统计时间是自审批机关对合同、章程批准之日起计算。殊不知,从承诺出资的合同、章程经审批机关批准到实际投入外资仍需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外事管理部门开立外汇帐户登记、海关注册登记等多道关口,除了这些行政关卡外,还有投资者自身的各种因素,因而,被审批机关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最终外国投资者实际不投入外资的情况十分普遍。尽管理论上有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等可供追究,但在实践中跨越国界去追究外国投资者不实际出资的责任恐怕得不偿失。
因此,对外国投资者在合同、章程中承诺出资最终没有实际出资的行为在实践中没有任何惩罚措施可予以实施,导致合同外资额与实际外资额相差悬殊。而考核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人招商引资业绩的是以合同外资任务的完成及完成得如何为主要指标。于是,许多行政官员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为了使自己的官位更上一层楼,就利用于中的一纸批文将上面下达的合同外资任务轻而易举地完成,不问最终外资能否实际到位,结果产生了许多虚假外资、空壳外企。无疑,这样的利用外资数量掺杂着太多的水份。
其三是行使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等行政权时的失职行为。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对外资的进入实行审批制,于是外商投资企业法要求主管审批工作的行政机关对外商投资的目的与东道国一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查,凡是违反中国法律、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造成环境污染等的外商投资项目不予批准。
但是,在我们这个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崇尚权力比限制权力的观念中更为流行。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与外商谈判遇到某些不确定的法律问题时,外方请教律师,中方请示领导。被请示的领导往往凭主观意志作出决定,当该领导被调任到另外一个部门后,原部门的新上任领导对原先领导的决定不予确认,却创造了另一种决策。这样的主观臆断往往使得该禁止的项目没有禁止、一个县市没有被批准的项目在邻县能够被批准。
国家赋予行政机关以一定的行政权,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行政机关及其官员视法律法规为废纸,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以损害公共利益为代价谋取私利,使得一些不法投资者凭关系、靠金钱打通关节,非法获得项目的批文,这种现象已成为近期以来腐败的“重灾区”。
三、招商引资的成效关键要靠依法行政具体制度的落实
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办事较之普通民众的守法更为重要,因为“现代法治的精髓是官吏依法办事,只有官吏依法办事,接受法律的约束,才有法治可言”。招商引资工作所接触的行政相对人主要是外国投资者,他们在关注我国的投资环境时非常重视法制环境,他们在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时或者在生产经营期间,一旦遇到问题,总是希望依法办事,不愿到处寻找关系。如果行政机关不能严格遵守法律,则其行政权将很难受到限制,而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若腐败在一个地区兴风作浪,外商绝不愿意在该地区慷慨解囊,那么招商引不到实际的外资将成为必然。于是,招商引资要取得成效必须真正落实依法行政的具体制度。
1、行使权力与承担义务相统一制度。
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时最基本的义务是保证公民的法定权利、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否则就是行政违法。
在招商引资中较典型的例子是行政机关对有害于公民身体健康的污染项目有义务严格禁止,应禁止而不加禁止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滥用职权。
又如国家拨入财政资金,要求行政机关用于招商引资,行政机关有义务认真引资并不得将此项资金挪作他用,有作为义务但没有实际作为的行政行为是行政失职。
因此,在规定行政机关有权审批项目以及有权监管外商投资企业时,必须明确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应承担的具体义务;在规定按引进外资金额的数量以一定量的百分比奖励给行政官员时必须规定花费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而没有引进任何外资时的惩罚措施。
2、责任追究制度。
这项制度是上一制度的逻辑延伸。行使权力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否则将构成行政违法;行政违法必须追究行政违法人的责任,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行政违法人肆无忌惮,公民遭受损害,社会不得安宁。
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自然无可非议,但逃避责任却是依法行政所不允许的。行政管理采取的酋长负责制、行政活动的自由载量性都给依法行政带来了困难,因而只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才能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行政官员的责任心,避免招商引资中的各种行政违法行为,减少由此给公民造成的损失,从而有助于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引资效率。
第三篇:再塑企业文化论
再塑企业文化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它的产品与服务的竟争能力外,企业文化,如何塑建企业的整体士气与商品竟争精神,一、现状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管理的老课题:论述其内容的文章数以千计。不管怎样讲,其基本原则还是那几条:以什么文化为基调? 以什么文化排除其他文化的干扰?以什么文化进行建立?以什么文化进行开发、并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天皇神权是大和民族的精神支住,伊斯兰教义是“圣战”的火举,“大同世界”理想曾鼓午万千志士仁人抛头颅、洒鲜血、浴血奋战。那时失败了,人就可以剖腹自杀,誓死不降,而今天还能不能收到那种奇效,确是个迷,1、人本观。自我中心,人本价值,这是西方正在建立的伦理体系。它的核心是“自我设计与自我实现”,进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2、金钱观。金钱万能,金钱至上。
4、价值观。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为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奋斗,死得其所与重比泰山的理论,今天没有多少人听了,特别是一些年青人。在他们的眼里,要出名就得有绝招,就得坚持“流芳百世” 与“遗臭万年”的等同原则
5、人生观。人生就是为了吃、喝、玩。
6、竟争观。竟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竟争。竟争的实质,就是牺牲对手,发展自己。在竟争的词典里,永远找不到“好心”,“诚实”与“仁慈”。
7、文学观。文学艺术是陶冶人们情操的重要形式。应重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搬上午台的毛泽东与周恩来,赢得人们的好评,不仅因为他们是胜利者,而且还因为他们是献身革命、鞠躬尽力、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今天,我们要发展商品经济,需要成千成万开拓型的企业家,午台上应树立他们高大的形象:顽强、灵活、不为失败所摧,不为胜利所骄,看准目标奋勇前进。这对创业者是一种感染与鼓午!但与此同时,淫秽片、凶杀片、打斗片大量上市。未成年人、青年人及一些不肖之徒的作恶犯罪,大多是从电影与电视上学习的。在文学艺术领域内,不能只讲求微观效益,还要讲求社会效益。
8、传统文化观。
9、宗教观。
10、丑陋论与写实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有美就有丑,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不可能只好不坏,也不可能只坏不好。必须一分为二,不能一点论;必须指出矛盾双方的主与 次,不能以偏代主,也不能以点代面。这就是唯物辩证法。
总之,虽然马列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市场经营意识与中华伦理还是大多企业文化的主体,但在上述思潮的浸蚀下,已呈现为千疮百孔、已无完肤好言了,其“肉”也被挖之殆尽。如果不用邓小平的“根本指针”为指导,再塑中国企业文化,任其泛滥下去,不仅会严重地损害企业的市场形象与经营竟争能力,还会严重的损害中华社会美德,变为社会性灾难。这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二、原则
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已被商品经济的意识文化所革新,有些则遭到严重破坏,呈现为复杂状,21世纪都不会改变。我们如何在这种多极文化中确立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主脉络,就是一个大课题。其基本原则应以中华伦理为基因,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市场经济意识为主脉络,建立多极文化体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年青人进行人生观与理想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道德是基础,应放到首位抓。周恩来说,他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共产党人。中华道德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只有具备了中华美德,才能谈得上更高的政治信仰。没有道德,没有美德,就谈不上是合格的社会公民,更成不了真正的共产党人。所以,有道德,这是最低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更高的要求,就是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或称之为“四有”。
对中华伦理的研究,已是世界性的研究热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是日本,其次是“四小龙”以及东盟各国,加上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中国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引起世界极大的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国本土文化基因嫁接现代电子技术,以每年10%的高速递增向世界展示了一种非西方经济的发展模式。他不是以新教伦理为文化基因的原始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是新型的后发现代化。这个论点最早是美国经济学家格中克龙提出来的。他在<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一书中,首先提出 “后发优势”的论点。东亚工业、特别是中华工业模式中的温和极权主义与自由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高速发展模式,既是向西方的“自由唯利”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也是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70年代后,有人提出“儒家动力论”,把东方地区工业发展的成功归为儒教文化的薰陶,认为儒家传统文化,即关于伦理道德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及其价值观念,是东亚工业高度发展精神动力。美国学者卡恩在<1979年及其以后的世界经济发 展>一书中提出“新儒教国家”的概念,把经济高速发展的东亚地区称为“亚洲伦理工业区”。他认为儒教伦理对人的培养,将促使新儒学社会比其他文化的社会具有更高的潜在增长率,能促使社会经济更加有效地增长。儒家动力论倡导文化多元化和民族文化的复兴,强调发挥传统社会的现代潜力。我国的台湾学者刘述先也写了本<儒家思想与现代化>,认为儒家思想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还应借助于儒家伦理。中国的发展,即独立自主,对等贸易,多出口,多储蓄导致经济高增长,减少了国民经济对外的依附性。这不是“脱钩”,而是加入世界市场与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产业梯度进行转移,从依附向独立自主型转化。这是东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起飞的新模式。
管理学认为,管理的核心不是物,而是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如何正确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了管理人的关键所在。日本与“四小龙”认为,儒学思想确使他们减少了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麻烦,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更应借助儒家思想整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净化社会空气。这是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以爱国主义与最后共同富裕的目标熏陶他们,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基础工作更为重要,建议在中小学开设儒学课。
三、建设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按照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这个大前堤来确定。它虽涉及的内容很多,但却可以归为三大类,即中华伦理、国家大法与商品经营,简称为儒、法、商。
法,包括政治信仰与国家大法,即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与国家的宪法、经济法等;商,包括产品制造与商品经营的知识,等。笔者仅就伦理作以说明。
伦理属于上层建筑,是国家法律的补充。但它的广延性、群众性与社会基础的深厚性,远非法律可比。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其传统文化也源远流长,伦理的基础也极为复杂,其中的三大教一般被认为是中华伦理的主体。这就是佛、道、儒。佛教认为,生、老、病、死、苦是人无法绕过的大关,是人无法逃避的现实。怎么办?遁世出家,逃出尘世,忍让为先,多积善行,死后升天。相信这种理论的人,今天只有佛教徒了。道教认为,天地以金、木、水、火、土为本源,以阴阳相交促其变化,并按照自身规律而动。怎么办?清心寡欲,顺其自然,无为而待。这种无为哲学,今天也没有多少人热衷。唯有孔夫子的理论,今天还有其积极意义。它的大前堤就是人们都要生活在集体与社会中,每个人采用什么行为标准处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才不致使集体与社会混乱,唯持集体与社会正常功能的发挥,维持其正常运转?他们提出五个字,就是仁、义、礼、智、信。“仁”是其中的灵魂。
什么是“仁”?唐代韩愈的定义为:“博爱为仁”。后人就此认为仁即博爱,博爱即仁。这种理解过于狭隘,“仁”的含义远远不至于爱!“仁”的第一种含义是“核”。“核”是核心,正象桃核与 杏核;而这种核的核心,又是它们的仁。这种“仁”,是形体的根与源。这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仁,就有什么样的形体,进而引申为人们的行为。“仁”是出发点,是本源,是根;从这点出发,会成为形形色色的“果”,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的行为。这些行为,以 “善”定性,以“善举”概之。基本框式是:修身齐家平天下。修身 是前堤,是基础,其核心是“正心、诚意”,“勇者不惧”,“匹夫不可夺志”。“志士仁人”,立志为仁;“杀身成仁”,为仁献身;“不成功便成仁”,成不了仁就死,等。在修身上,儒教强调 “智仁勇”。<礼记·中庸>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能成此,也即本来的“人”,也即还本面目的“人”。这都是标准,如何才能达到?儒论强调教与学。诸如“因材施教”,“学问思辩”,“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特别强调“格物致知”,即穷尽事物而达到认与知。
“仁”的第二种含义,就是“形”。“形”,是指“仁”字的 结构,它是由“人”与“二”组成的。一个人就不存在人际关系,两个人就有了人际关系,三个人就成了社会关系。如何处理这种人际关系,就是“仁”字的用途。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主要的标准就是四个字:义、礼、智、信。义薄云天,克已复礼,居敬穷理,诚开金石,就是这些标准的绝好说明。
儒学,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世界上先后出现了四次孔子研究热潮。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论语>的发行居世界十大名著的第二位。日本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将自已的经济起飞的一个原因,归为孔学思想的传播。孔学的生命力,不是采取排他方式确立的,而是在多极文化思想竟争中发展起来的。将儒论移植于 “仁”,移植于现代职工与经营者的心中,就会产生巨大的以诚感招、以诚开拓的社会效应,人们的欺诈与野蛮经商就会变为文明经商,社会风气也会为之诚朴与自然。
具体建议:
1、抓教肓。职工的思想阵地,永远不会“空白”,你不占他就会占,谁的力量大,谁就会“安家”。这种“家”,一旦安下,就很难被“赶走”,如果一旦被赶走,要重搬回来也很困难。所以,就要在抡先“安家”上下功夫。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去占领他们的头脑。当着这些理论占据了他们的头脑,他们就会将其他思潮视作“异端”,视作“斜说”,从而达到抵御的目的。这种扎根工作,应从幼儿园作起,而且尽可能全民化。
2、启发思维教育。启发思维,进而达到创造思维,这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孩子放学回家,西方人多问孩子给老师提没有提问题,而我们中国人总是问孩子听没有听老师的话。西方教育侧重孩子思维,中国教育侧重孩子守规。守规教育过多,就不利孩子成长。大学也是老师讲,学生记,记的越多,背的越多,就能得高分,这能培养出开拓型的企业家?!如何进行启发思维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大课题。
3、挖天性。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形成的,是与生俱来的,当然,后天影响也很大。例如,人的尊重欲与好胜欲,顺境者多则建,逆境者多则摧。强化人的好胜欲,激发人的求胜本能,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日本靠强化人的求胜欲,发展武士道精神,使日本自强不息,好争好胜,雄立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企业职工,如果求胜欲得不到满足时,即企业经营失败时,就要自杀,那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保护好胜心,激发好胜欲,使小孩从小就养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这种顽强儿成为企业的职工,成为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就会大见成效。
4、推行“倍增计划”分配原则。它的基本原则是:⑴、硬指标。目标一旦确定下来,绝不随意变动,达不到目标,即是差一点,同样不给回报;达到目标,即是没有超,同样给回报。这样,就将全体职工的注意力引向“企业的目标值”。⑵、发展型。企业的发展,不充许有“山峰”与“山谷”之分,只能有“高速”与“低速”之 分。这就要求企业的计划指标不能低于历史最好水平,达不到,就要采取断然措施,包括处理暂时用不上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并进行裁员。⑶、达到目标后就兑现,绝不许空头愿,使职工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步化。英国二次大战后,要求职工“勒紧裤腰带恢复战争创伤”,得不到国人的合作,最后以失败告终;而日本则推行“倍增计划分配”,就获得成功。今天,大讲延安精神,同样得不到职工的支持。
5、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些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古代的一些管理思想,领导与用人艺术,特别是儒教处理人际关系的理论,等。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继承,更重要的是在于了解,激发其爱国心与广博知识。进行传播教育时,不要单打一,而应将各个流派的观点都摆出来,让他们进行比较选择。同样,讲马克思主义时,也应将其他“主义”拿出来共尝,以增强其识别力。这种比较、鉴别的教学法,远比强输法好。
总之,伦理,习俗,道德,观念,主导原则,自我形象的塑造,自我市场行为的展现等企业文化,是在学习中生,在制度中定,在舆论中长, 在奖惩中果。关键就看我们如何培育。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
《论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
姓名
学号
专业
论企业文化及其重要性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得以长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与产品服务的竞争,企业管理者只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 ;人才竞争 ;产品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这一名词已被许多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们所熟知。什么是企业文化,它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是需要每一个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人去认真研究和领悟的。不少企业家和企业的研究者针对企业文化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是决定着一个企业兴衰的关建性因素”;“一个企业只有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成为市场的竞胜者”等等。可以说这些观点都是完全正确的,都在说明着同样一个道理,也就是只要从事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想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健康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有人这样解释,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所培养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它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和能量诱致力,并弥漫于企业文化群之间,犹如一道无形的力量,把每个个体的力量整合起来,维系、主导并昭示着企业中的所有成员,引导他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只有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强者和最终的竞胜者。今天,仍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忽略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做企业就是赚钱,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资本的多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进行资本积累。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维持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鼓励员工为企业工作,只要依靠经济手段就可以了,什么理想、追求都是务虚,没有什么用处,还幼稚地认为,现在下岗人员那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群,自己可随心所欲地选择
职员、聘用职员。结果使企业做了许多年,而员工和企业的关系,给人的感觉只有经济利益。员工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企业的兴衰是企业老板自身的事情,和员工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种现象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十分可怕的,我们应该看到,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标准,更主要的是看这个企业是否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单纯地看企业资本的多少。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才可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资本才可能不断增加,而且成为真正有价值的资本,否则,再多的资本也不过是一堆废纸,因为它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丧失。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求企业的主要操作者通过不断的学习,积极地注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应该清楚地看到,任何企业都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既然社会选择了我们来成为它的操作者,我们就应该教育员工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做好。国内外不少成功的企 业操作者,都直接提出了要做好企业,首先要先学会做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并不是企业成功后在粉饰自己,而是指示了做好企业的一个真谛,我们说这就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
公司在其经营的过程中应该提出“堂堂正正为人、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口号,而是把它切切实实地融入了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公司的一切活动都以此为原则。经常教育公司的员工要认识到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公司是应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诞生的,从其所有制形式上看,属于私营股份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手中,而今天公司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股东们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使公司迅速健康的成长,就要放弃狭隘的私有观点,积极鼓励公司的有志之士,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和合理的分配,而逐步拥有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这样,公司就可能迅速的扩大,而其每个成员,就可能获取愈来愈多的利益。积极鼓励每个公司里的人,在公司的共同事业中,去积极地“经营人生、远离贫穷、创造辉煌、分享成功”。要求每个公司的人,不仅要得到所创价值应得的合理分配,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对企业应有的责任,共同创造和发展公司的事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今天,企业要以人为本,可能已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所认同的道理。但是能否更深刻地意识到,今后企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差距;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是决定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这同样是需要每个企业管理者认真思索的问题。深刻地领悟到,企业是否拥有好地招人、育人和用人的机制,是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能否竞胜的主要因素。企业要以人为本,但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也就是如何使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呢?企业的人才来源有不少途径和方法,但单单能招来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关健是企业自身还要建立一套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的机制,来解决企业的人才来源
问题,特别是企业自身要有一套人才的培养机制。有人这样说,一个企业应是一所学校、一支军队和一个家庭,这种比喻确实有其道理,他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拥有一个能使自己的员工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环境,这也许是企业人才来源的最好的途径。这一点恐怕是部分企业管理者不愿认同的,因有些人认为,企业自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效率太低,这些人更喜欢拿来主义,他们认为企业自身培养和储备人才的代价太大,吃掉了企业利润,应该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到社会上招收什么人才。毫无疑问,这种认识有点目光短浅、狭隘。特别对中小型企业,在其自身没有成熟的管理和用人机制时,一味的希望企业所需人才都从社会上招聘,甚至采用挖其它企业墙脚的做法,这样做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特别对部分企业,因其某一方面工作不畅时,总在希望能从社会上招收人才来解决问题,甚至认为人才只要花高薪就能聘来,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这应该说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优秀的人才?一个企业的优秀人才,应该是深知企业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机地溶入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备能创造性地、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前者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不否认人才是能从社会上直接高薪招收来,但其思想要和企业文化相融合则不是单靠金钱就能办到的,甚至有些人才是无法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而这种不相融合的现象往往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另外,还应该看到,许多企业管理者不去研究如何建立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而是一味希望从社会上高薪聘请人才,这种企业不需培养就能解 决难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很难有满意结果的。因此,一个企业要想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拥有优秀的人才,企业自身就必须拥有人才的招收、培养机制。在我国,不少企业做了许多年,其客户甚至连其商标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企业甚至对其产品的商标名称从未做过任何宣传,这实在令人遗憾。仔细分析造成这一误区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不少私营企业都是在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由于我国当时因产品的缺乏而存在着巨大的市场,使得只要胆子大,稍微看准项目,生产什么都不存在市场销路难的问题,根本无需考虑什么品牌效应。而今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卖方市场逐渐变成了买方市场,致使许多企业都感觉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越来越小,而且销路不畅,大家都十分怀念80年代的美好时光,但可以说那是一去不复返的往事。大家都认为企业难做,而事实如何呢?我们今天的市场上各行各业的品牌产品凤毛麟角,大都处于价格竞争的原始竞争阶段,所以今天的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谁重视企业品牌的创立,谁重视按照企业发展规律操作,谁就能抓住中国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大的机遇,把企业做好。
WTO,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和国外同行业产生更多的竞争。不少人都在担心,入世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的困难。我们承认,国内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在硬件上确实有差距,但我们应看到这种差距是次要的,真正关健的差距是在于软件上,这一差距在产品质
量上体现的就是服务和企业文化。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的竞争很快就会被逼升级,真正进入服务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竞争。
产品质量的另外一大组成部分就是服务。我们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品质上让所有的消费都满意的产品,所以,只有通过真诚的服务,才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公司的经营中,提出表面上生产的是有形的改良产品,而实际上生产的应是无形的“放心”产品,公司拥有和追求的不仅仅是企业资本数字的积累,也是“放心”,为客户提供的也不是单纯的产品,提供的也应是“放心”。生产“放心”,拥有“放心”,提供“放心”,这才是企业经营的真正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优质的品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为客户提供完整服务的体系。遗憾的是,不少人在遇到客户对自己生产的产品不满意时,往往都选择首先会去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而放弃对客户的服务的做法,甚至背弃企业对客户的承诺。有时还幼稚地认为,中国人那么多,坑骗几个无所谓,殊不知这是在为企业自掘坟墓。事实上,当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时,表面上看需要花费人力,投入财力,去尽力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损失一些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实际上,这正是向消费者展示企业文化的难得时机。通过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不仅能更好的宣传企业文化,而且企业会获取远远大于投入的利益。公司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及时高效的做好服务,尽力争取让每一个客户都满意放心,做好了,就能发展壮大,做不好服务,最终结局是倒闭。今后市场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可以说,这也是公司自身所无法选择的。
结语
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实践表明,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对于企业内部成员的精神信仰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而且它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业绩。
可以说,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信仰的企业文化,它不但可以借助道德伦理、集体舆论、观念心理的力量,在企业成就斐然时帮其扶摇直上,而且能够在 企业陷入危机,面临困境时,以图东山再起。一个没有先进文化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一个没有道德信任感的民族,一个没有坚忍不拔意志的民族,就是一个等待灭亡的民族。套用到企业上就是: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等待灭亡的企业。所以中国广大企业管理者都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开创一种独特的、强大的企业文化,并以此带领企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现代企业文化概论》奚从清、谢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 《企业文化建设》王吉鹏著.中国发展出版社.[3] 《企业文化大视野》王成荣著.人民出版社.[4] 《现代企业文化》陈婷楠著.企业管理出版社.[5] 《企业战略管理》蔡树堂博士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6] 《企业文化实务》申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7] 《文化之照----寻找企业灵魂》王正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8] 《Z理论》[美]威廉·大内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论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论质量管理
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首席质量官培训毕业论文)
彭涛
江苏华源灌排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八日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life behind the quality dikes)。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可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幸福,而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它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实施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健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和认证的全面质量管理(TQM)体系,严格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
关键词: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标准、绩效考核
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企业迅猛崛起,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质量创新与水平,就是要把质量贯穿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真正的融入经营活动中,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潮竞争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一方面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另一方面,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所以说质量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质量如此重要,推想而知,质量管理务必是企业最重要的基础管理之一,是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制约企业成败。
好的质量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和客户利益一致。
做好质量管理,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其使用价值,最终会得到客户的认可。而如果凭借已有的品牌和低价冲击市场最终会坐吃山空,不再潜心质量管理,企业将失去顾客,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意识到为客户提供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的商品才是企业长久生存之道时,我们就会站在客户的角度,重视我们的质量管理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往往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好的质量管理能够降低成本。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形成,要经过多个环节,组成一个流程价值链。在这个流程价值链中企业做好各环节质量管理,将各个重要流程节点,管理的重要环节按类别进行风险梳理,将可能影响质量的风险识别出来,并相应地设置控制措施,想好解决办法。
质量管理到位才能够让整个流程价值链总成本最低。
一、减少残次品减少原材料浪费;
二、减少返工降低总工时;
三、减少维修频率和数量,降低维修成本;
四、减少退换货,降低流通和库存成本;
五、降低客户投诉,减少法律风险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做好质量管理,看起来在某些环节投入大了,总体上长期来说是划算的。
使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要想做好质量管理,投入是必要的。在体系建设上,可以进行ISO9000的体系论证,进行5S管理提升,不断地进行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引进一些适合自己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比如进行精益生产,或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等等,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
我国很多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认证,无疑有一个客观好处就是能通过质量体系论证来建立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企业产品必须通过一些认证,符合一些规定,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同样,要想进入目标客户的心理,同样需要通过一些权威机构或权威系统的论证,起码让消费者能够非常容易地把优质和普通区分开来。进行5S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形象、生产效率、库存周转率,减少故障,保障品质。加强安全,减少安全隐患。养成节约的习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作业周期,保证交期。改善企业精神面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是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强调全员参与的方法,它把业绩改进与财务指标密切联系,追求的是卓越标准,它的最终目标是变革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常说六西格玛是一种卓越的管理哲学。观点需要证明,内涵需要外延,好的质量也需要形式来体现。好的质量管理,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向消费者内心的必由之路。
进行绩效考核,适当的激励能让上下齐心抓好质量。
“卓越绩效管理”是世界级成功企业工人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我国企业在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努力方向。企业可以采用这一标准集成的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评价自己的经营管理业绩走向卓越。
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在流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设置KPI考核指标,进行挂钩考核,直接影响相关人员收入。当质量真正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时,执行才会有力。但其绩效考核体系必须是正向的,而不是相反,去鼓励员工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和客户,来谋取利益。正如“3.15”曝光视频里的肯德基员工把掉在地上已经弄脏的牛肉饼再捡起来的行为,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其背后也是有绩效考核体系在推动的,那就是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即使这种浪费可能是会造成安全质量隐患的,也在所不惜。
质量管理,重在文化。
很多企业建立了QHSE体系,Q:QUALITY,质量。也有企业建立了内控体系,保障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整,符合股东利益。这些体系都强调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环境。而企业文化就是这个环境中最重要的东西。当一个企业上下讲诚信,那说谎的人肯定不会太多;当一个企业上下讲责任,那推卸的事情会少一些;当一个企业上下讲客户导向,客户的感觉肯定会好很多。制度和规范总是会有漏洞或滞后,这些领域就由企业文化来填充。
做好质量管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让顾客参与监督,采用IT信息技术,合理设置品质监控岗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瓶颈改进等措施。总之,质量管理的提升,还可以有很多的空间。
周密的操作手册不是质量,对外信誓旦旦甜言蜜语的诱人广告词不是质量,把不合格的产品参数改成合格的产品参数不是质量,把包装拆了返包装生产日期重打不是质量。质量在于慎独,对得起良心,能够真正地考虑物有所值;质量在于执行,能够真正地用行动去践行诺言。让我们的企业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大的背景下,真正地通过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成长。
经营活动必须以产品质量为重点、为根本,以顾客满意的产品质量求效益;质量经营不仅强调重视质量的经营,而且明确了质量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为增加企业的效益服务;全员参加、以人为本的管理是质量经营的一个突出特点,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以求得企业长久的生存、发展和赢利。
企业只有严格执行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做到质优,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