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新闻摄影》各章节和部分重点知识
自考新闻摄影知识串讲 参考资料:
技术部分:
1、照相机——原理、结构;类型;镜头及附件;使用与维护
2、感光材料——发展史;结构;种类;性能;选用
3、曝光控制--原理;影响因素;测光与控制;影调控制
7、景深与超焦距--景深;影响因素;具体运用;超焦距
8、摄影滤光器--原理;黑白、彩色;黑彩通用
13、数码摄影系统--组成、处理
9、彩色摄影的基本理论--原理,色温;表现;影响因素
10、拍摄取景的基本常识--考虑的问题;光线的作用;形式法则
4、各种光线下的摄影——天气;日落日出;夜间;室内
5、人造光摄影——持续光源;闪光;
6、动体摄影——器材、拍摄、方法
11、感光片的冲洗——黑白、彩色负片、彩色反转片
12、照片的制作——黑白、彩色、彩色扩印 理论部分:
1、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定义、内涵、特性、优势
2、新闻摄影的地位与功能——地位、功能
8、新闻摄影记者的修养——基本修养、工作特点、当代特征
9、新闻摄影与道德、法律问题——新闻道德、法律问题
3、新闻摄影的体裁及文字说明——体裁、文字说明写作
4、新闻摄影的主题与题材——主题、题材
5、新闻摄影的评价标准——一般标准、评价原则、优秀评选标准
6、形象采访与现场抓拍——形象采访、抓拍、事件与非事件性
7、图片编辑——修养、编辑工作、与记者的关系 第十四章 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性 第一节 关于新闻摄影定义的探讨
一、新闻摄影概述
新闻摄影概念:广义,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图片新闻、记录电影和新闻电视三大类。狭义,专指以照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图文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
1、不是简单的并列在一起,是两要素有机的完美结合。
2、是平等的结合。
3、具有划时代意义。
4、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
5、最终体现在书、报、刊版面上的结合。
二、新闻摄影的定义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第二节 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
一、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他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通过大脑的作用获取信息和知识。
二、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现场纪实性。(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创作的不同)
三、新闻摄影的视觉传达目的是新闻信息
四、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五、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的作用:补充局限、提示和导读)第三节 新闻摄影的特性
一、新闻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新闻摄影报道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报道的信息含量。(如何把握新闻性?
1、重视重大题材。
2、多拍独家新闻。
3、敢于攻难度大的题材。
4、注重报道的时效性)
二、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真人真事。
2、要总体真实,不要失真。
3、抓住典型流露出的典型瞬间。
4、文字准确,不能含糊和瞎编。)(失实的原因:
1、与宣传混为一谈。
2、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
3、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
4、道德品质问题。
5、政治原因。
6、恶作剧。)
三、形象性 新闻照片提供的是直观的视觉形象,具有可视性。(形象冲击力: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震撼人心的效果。)第四节 新闻摄影的优势(通过对文字、语言、电视和电影的比较)
一、视觉直观性
二、现场可证性
三、瞬间永久性
不足:
1、直观性使它不具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功能,因此需要文字来补充。
2、瞬间性使它不适合用来表现过程。第十五章 新闻摄影的地位与功能
新闻摄影的基本功能是一种图文结合的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还有作题图、作插图、美化版面、作封面或导读图片等作用。
1983年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将新闻摄影列为新闻事业六种宣传形式(文字、漫画、摄影、记录电影、广播、电视)之一。
1990年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达成“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方针的共识。第一节 新闻照片的版面地位
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思想
二、新闻摄影是新闻战线上一个独立的兵种
三、幅大量多的图片刊用原则(优势:增加吸引力、感染力、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美化版面)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
一、传播形象新闻(特点:客观性、普及化和群众性)
二、指导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交流信息,推进精神、物质文明建设)
三、审美教育功能(具有艺术的美和感人的魅力。)
新闻摄影的审美特征:新鲜感、真实性、瞬间性 第十六章 新闻摄影的体裁及文字说明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体裁
一、图片新闻(注意:
1、抓典型场景、情节和细节;
2、使形象突出、直观;
3、善于抓典型瞬间)
二、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 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于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揭示的摄影报道。(所以,长镜头拍的或近距离拍摄的“特写镜头都当成特写性新闻图片,是错误的。实际上,决定是不是特写性新闻图片的因素不是景别,而是是否富于揭示性。有些富于揭示性的新闻图片并非“特写镜头”,而是特殊角度和特殊认识。)
三、专题新闻摄影报道 多幅图片和文字相组合,全面,深刻地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一种新闻摄影体裁。(特点:
1、是图片新闻和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的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故事。
2、是图片和文字的完美结合。
3、多时空状态下的多个瞬间形象的集合。
4、具有情节性,通过情节的联系来达到完整性。
5、占据较大版面空间。
6、是一种深度报道形式,改变它不适合深度报道的偏见。)(构成方式:
1、同一空间,多个时间;
2、同一时间,多个空间;
3、多个瞬间。
4、多个侧面。)(编选原则:
1、从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表现主题的需要,即全面、代表、典型、多样、深刻,出发,力求画面内容的丰富多彩和集中统一。
2、从版式设计的需要考虑,考虑画面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整个版式均衡、和谐、合乎比例、井然有序)(版式设计基本要求:均衡、和谐、合乎比例、井然有序)(做法:大小结合、形状上的结合、景别上的结合、内容上的结合、色彩的结合、合适的数量、图片的布置形式富于变化。)
四、插图
第二节 新闻摄影文字说明的写作
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条腿之一,文字说明写作直接影响新闻摄影报道的信息量传递。
一、新闻摄影文字说明的组成及其特点
新闻摄影文字说明由标题和解释性说明共同组成。
标题式(画龙点睛、提纲挈领、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解释性(语言准确、精美、通俗、生动)
二、不同体裁图片文字说明的写作
图片新闻(简短、直接、明了、具体)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显示深刻性、揭示性)
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分说明可采取图片新闻文字说明的写法,总说明应全面、深刻,并富有揭示性,两者分工、相互照应。)
第十七章 新闻摄影的主题与题材 第一节 新闻摄影的主题
新闻摄影的主题——指画面形象所揭示的新闻事实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对所拍新闻事实的认识与评价。
一、新闻摄影主题的要求
新闻摄影主题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直接性、及时性、倾向性)等主要特点和要求。
新闻摄影报道表现的基本要求:
1、新闻摄影主题的具体性与创见性的统一(主题思想融会贯通在具体的新闻形象之中,因此可以说是具体的;这思想又表达了记者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因此是富于创见性。)
2、主题思想寓于新闻性之中。
二、新闻摄影报道主题的深化
如何深化?
1、采用特写性新闻照片形式。
2、采用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形式。
3、小题材展示大主题,以小见大。
4、新闻摄影思维的整体性原则应当成为摄影记者的思维方式之一。(一是从一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也就是从宏观上衡量把握事物的新闻价值;二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应该有足够的了解和深刻的思考。)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题材
新闻摄影的题材——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提炼、选择而进入画面的一定现实生活方面的新闻形象,是构成新闻图片的基本材料和基础。新闻摄影的题材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而事件性新闻可分为预知和突发两种。
一、新闻摄影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特定的主题思想总是通过特定的题材表达出来的。主题与题材的关系是:题材对主题的制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重大新闻题材常常体现重大主题,小题材也可以展示大主题,关键在于记者挖掘的深度和报道的角度,此外,同一题材还可以展示不同的主题。
戴卫《摄影传播》对题材的分类为:漂亮和美好的事物,名人名事名物,幽默摄影,出乎预料的事情,壮观的景象,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图案效果,神秘感,悲剧题材,社会生活(纪实摄影、社会纪实摄影、新闻摄影)
二、新闻摄影题材的发掘与开拓
1、挖掘老题材,向深度开发
2、开拓新闻摄影题材的新领域 第十八章 新闻摄影的评价标准
新闻摄影评价有一般标准和高标准之分,一般标准指报刊选择和采用新闻摄影报道时的标准;高标准则指各种新闻摄影比赛、优秀新闻摄影报道评选的标准。
第一节 报刊选择新闻摄影稿件的一般准则
一、编辑选稿的标准(1、从报纸编辑的总方针出发,2、有新意、有独创性、图像质量[技术:层次丰富;印刷:反差适度;画面:主体突出、构图完美]高、图文结合得好。
3、根据报刊稿件的总体情况和版面空间设计来选择)
二、图片编辑和版面编辑的配合(两者的关系应是平等互助的关系。)第二节 新闻图片的评价原则
一、新闻图片的内部形式指:
1、瞬间的张力(瞬间的黄金点——捕捉的是欲就未达之势,表现的是感情欲露还含的微妙动人之处。高潮瞬间——往往最惊心动魄和最有感染力。高潮后的瞬间——常常孕育着事物内在意义的延伸,启发读者高潮后的回味和思考。情节瞬间——摄取的是富于象征性的内容,需要读者加以想象来补充。)
2、强烈的现场气氛(好的新闻图片应该将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和人物活动的气氛如实地记录下来,从而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和贴近感。)
3、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应以人和人的情感作为重点的表现对象,注重人物情感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揭示。)
第三节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评选标准
一、发展沿革80年代最初的评选标准:
1、新闻照片。
2、新闻性与形象性统一。
3、新闻现场拍摄。
4、文字说明交代新闻要素。
1981年12月发展到“五求”——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
二、目前我国新闻摄影作品的评选标准:
1、新闻性。
2、真实性。
3、瞬间精华。
4、发表及时。
5、文字说明新闻要素齐、准、简,有标题。
6、图像清晰、制作精良。
三、国外新闻摄影比赛的评选标准:(1、题材重大。
2、瞬间动人。
3、技艺完美。
4、拍摄艰难。
5、社会效果显著)
四、怎样制定和完善新闻摄影的评选标准?(1、应随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及时修订补充。
2、应有一些基本不变的要求,如新闻价值等。
3、应高于一般新闻摄影评价标准,不能迁就。
4、既向国外学习经验,又应联系本国实际)完美的新闻摄影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是在尊重新闻实践的基础上的总结,不应是理论家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
第二篇:新闻摄影第五章重点
新 闻 摄 影 第 五 章
涉及法律的相关问题
一、被采访对象的权力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二、新闻摄影与公民隐私权
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的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三、名誉权:公民对自己的人格、品质、道德和社会评价,法人对自己的信誉、宗旨等享有利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四、慎用空头照片
“空头照片”是“空头照片”是美国学者菲利普.帕特森和李.威尔金斯在《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第四版)中引用的一个概念,意指在新闻摄影工作中,用库存的照片或存档的胶片给新闻报道作图解,这种使用不顾原始照片的背景,有时未征得其对象的同意。
一、隐性采访的正当界限
二、隐性采访:是对一些特殊的题材或为满足特殊报道需求而采取的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方式,即被采访对象不知情、记者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在新闻摄影活动中常常被称作偷拍。记者应当慎用这种采访方式。
第三篇:新闻摄影考试重点[推荐]
新闻摄影报道的体裁主要有四种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和插图图片新闻是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摄影体裁其典型特征是简洁、率直。多由一两幅图片,配以标题及简短的说明性文字组成。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要交代图片难以体现的新闻要素,如人物姓名、年龄、身份以及地点、事件的规模,等等。而且文字必须简短,既有引导读者理解图片的功能,又有交代必要的新闻要素的功能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于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揭示的摄影报道。与特写性新闻图片相结合的文字说明也重在揭示性、阐述性,要“发人深省”,引起思考专题新闻摄影是指用多幅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全面、深刻地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事物的一种新闻摄影体裁。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文字说明可以是相对完整的一篇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有时既有总说明,又有单幅图片说明。总说明用以说明主题,分说明则主要用以交代新闻要素。总说明应是相对完整的。由于文字说明可以写得长些,因而更加能够充分发挥写作的优势来使文章生动活泼或深刻全面。总说明应全面、深刻,并富于揭示性插图照片是指在整则报道中唱配角的图片,其作用不是单独报道一则新闻,而是配合新闻、通讯等文字报道的照片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现场抓拍就是在新闻现场观察新闻主体的规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在适当的时机按动快门“堪的派”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种反画意主义的摄影艺术流派。提出了不摆布、不干涉对象,不追求画家风格,而是尊重摄影自身特性,追求客观、真实、自然的风格和创作原则。这一派摄影家中有著名的摄影大师亨利.卡笛尔.布列松E萨乐蒙被称为“堪的派”的“真正完成者”。又称“抓拍摄影之父”。以德国摄影家萨乐蒙为代表的摄影家的拍摄方法被概况为:小型相机加现场光加不干涉对象的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主要技法。镜头的分类A标准镜头,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所拍摄到的影像最接近人眼正常视觉效果,没有明显的变形现象。、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长于所用胶片对角线长度,其视角小于人眼正常视角,所拍摄到的影像比人眼看到的范围要小。C广角镜头,镜头焦距短于所用胶片对角线长度,其视角大于人眼正常视角,拍到的画面比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大光圈相机镜头上能根据外界光线变化来调节通光孔大小的装置。光圈系数f,表示焦距与镜头相对口径的比值。其特点:A光圈系数的数字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数字越大,其实际口径越小,通光量越少B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差一倍。C每相应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根号2倍的关系。镜头的光圈系数标在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上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修养A职业意识B具有社会责任感及遵纪守法、真诚热情、公正、负责、鲜明的立场C具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新闻摄影记者的特殊能力A熟练的摄影技术。首先要掌握摄影的原理、相机结构、拍摄和冲洗放大制作的技能,要努力钻研摄影技术技法,重视基本功训练。B审美判断能力。摄影记者既要有一般的审美能力,又要有独特的摄影审美判断能力。c不畏艰难,深入现场的拚搏精神新一代摄影记者的新特征是具有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能力,发现能力,独立行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影响数码摄影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CCD辨析率、影像辨析率、色彩还原率、镜头质量、像质调节等画面结构中心视觉中心点人的两眼是对称平列分布,水平视角为左右。人的视觉偏爱长方形画面形式,画面的结构中心则应分布在长方形中对称的两侧,而不是长方形的几何中心位置。根据中外古今的画家、科学家的结论:画面的结构中心,应当是明视中心的位置·假如把人的两眼拍成一个对称的横画面,两眼所在的位置应当是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位于两眼所在位置的景物最引人注目,主体位于视觉中心位置的画面,最生动而富于变化。画面的结构中心应不止一个。在拍摄中,主体不应位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的位置,而应位于结构中心上。如果画面中只有一个主体,则放在结构中心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如果画面有一个以上的主体,则应注意尽量让它们都位于画面结构中心的位置。突出主体是摄影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摄影表现主题的最基本要求。主体是艺术创作中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是新闻摄影图片中最主要的新闻信息载体,应在画面中占据突出的地位摄影如何突出主体A利用画面结构中心的理论,把主体置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B利用主体和陪体对比的方法,如形态、大小的对比,动静对比,影调、色彩对比等突出主体C利用透视规律突出主体D利用景深原理突出主体。利用对焦虚实的变化,也是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之一偷拍指在真实状况中拍摄真实的人物,而被摄影者并不知道有人在拍摄他们;非正常的拍摄方式;利用事先设置好的掩体或用特殊摄影机不让被摄对象发现的拍摄方法。
第四篇: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师陈庆港》观后感
五邑大学通识课《 新闻摄影 》
在没有接触过新闻摄影的有关概念之前,在我的脑海里,对新闻摄影这一行业并没有多大的触动。在我看来,新闻的报道,本身是一件比较枯燥的工作,而且在这之前,我对摄影也不是很了解,错误地将摄影与照相等同起来,所以对它并不是很看好。直至最近,我对新闻摄影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变,也越发觉得真正新闻摄影大师他们心灵的美好和人格的伟大!
改变我看法的是一段短短的不到50分钟的纪录片视频《新闻摄影师 陈庆港》,讲述的是一位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摄影师陈庆港在新闻摄影领域的部分拍摄工作和精彩生活。
陈庆港是一位新闻摄影师,他用他手中的镜头拍摄了众多宝贵的记录。他将镜头视为一种工具,一种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他用镜头所记录下的一切,均源于他想探索、想知道那是为什么。正因为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和爱思考的秉性,造就了他所拍摄出来的题材或是照片都能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本质,真实客观地再现客观世界,从而打动人内心深处的灵魂。
他用手中的镜头和爱的心灵,保住了濒临截肢的小女孩的腿;汶川地震,他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万难,赶往灾区现场,用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镜头,拍摄了灾难前国人的万众一心的优秀照片;不厌其烦地跑遍全国各地,用照片记录了中国慰安妇60年的血泪人生;用超乎超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探访,记录了中国贫困家庭10年的生活变迁。在他的镜头下,呈现给我们的是真实、不带一点浮华的照片,他所拍摄出来的,都是纪实、真正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东西。就像他的一个朋友所说,基本上他的所有照片都会真实地就像打人一拳一样,非常疼那种感觉。他善于关注中国那些容易消失的文化现象,善于去深入不受主流社会关注的弱势人群。对他们深入了解,并给予关注以引起更多人关注。
俗话说:凡事贵在坚持,陈庆港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坚持可以从他的同时口中得到证实:“很多的作品都是时间的堆积,在一个漫长的时间的跨度里面,来完成他的作品。”可见其毅力之坚韧。他对一项工作的坚持,一坚持就是十年甚至更久。他是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人,这种毅力和恒心,对当代人来说,实属可贵。他这种伟大的坚持,着实令我感到深深的敬佩!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的作者肯尼斯·科布勒,曾经说过“新闻摄影师首先是一个人,给予需要的人及时帮助是它的首要责任,新闻则是第二位”,陈庆港他也做到了这一点!他用他的镜头做到了这一切!陈庆港是一位伟大的摄影师,他善于用爱的心灵去发现新闻,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希望和人性的世界。
新闻摄影要有信息,这就决定了新闻摄影师要有灵活的头脑,要能吃苦,甚至要有牺牲精神。这些优秀的品质,我们都能在陈庆港身上一一看到,陈庆港,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新闻摄影大师!
新闻摄影,不在于怎么拍,而在于要拍什么,以引起什么样的效果。摄影不仅仅只是纯粹地为拍照而拍照,新闻摄影更不是当初我想象中的简简单单的只是拍照的样子。新闻摄影,这里面有太多太多好的的东西可以学,学来用,用来认识世界,造福社会。新闻摄影师陈庆港,让我对新闻摄影这一行业和真正的新闻摄影师都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第五篇: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五章:设备(下)2015-6-14 20:37 来自: 愚公想改行 发布者: 沁人绿茶
(五)校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而计量是质量的灵魂。计量工作与产品质量、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制药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计量器具配备齐全,计量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使量具处理完好的状态。
校准工作是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验证工作的一部分。在制药企业实施验证时,离开了计量和校准,验证的可靠性就失去了基础;在日常生产运行中,离开了计量和校准,过程受控就失去了重要保证。
新版GMP第三百二十二条对“校准”给出的定义是:“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校准的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舍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新版强调了计量在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检验中的重要性,也明确了计量法制管理的地位。制药企业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和校准计划定期对生产和检验用衡器、量具、仪表、记录和控制设备以及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并保存相关记录。校准的量程(指标称范围或测量范围上限与下限值之差)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见第九十条)。
对于第九十条中“校准的量程范围应当涵盖实际生产和检验的使用范围”应该这样理解:设备的规定使用范围可能超出企业的实际使用范围,执行校准时只需要考虑覆盖企业的使用范围即可,不必覆盖设备自身的使用范围,该要求针对的是定期校验,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立使用前的校准范围或校准点。制药企业必须确保生产和检验中使用的关键计量器具经过校准(见第九十一条)。
特别提醒一下,第九十条说的是要有校准的规程和计划,并按照文件的规定实施。第九十一条说的是操作者或管理人员要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确认是否校准了,保证过程的可靠。
在具体实施第九十一条时,对于像天平这类易受外界影响的精密仪器,其称量数据是后续实验的基础,称量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所以除周期性的校验外,至少需要进行日校,以复核天平的准确性,日校还可以及时发现天平的故障,减少追溯、调查区间和工作量。
如果设备保持开机状态且状态稳定,可以仅进行日校,如pH计、密度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红外等。其他设备是通过系统适用性检查每次使用状态,如HPLC、气相色谱仪、水分滴定仪等。
按照计量法规的规定,需要强制检定的必须由外部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校验。对于非强制检定的企业可以自行校验,所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送法定计量部门校验(如省市级的计量院、计量所)。企业可以依据国家计量管理法规建立自己的校准管理体系,依据体系指导并开展企业内的校准工作的实施。应该设专门的校准部门和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的人员,完成非国家强制检定器具的校验工作。
新版GMP根据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对校准所使用的标准计量器具需进行溯源的要求(计量器具校准时要用计量标准器具),明确了校准记录所应当包含的记录内容(见第九十二条)。企业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八条的规定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须有关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
与98版GMP相比,新版GMP在“衡器、量具、仪表、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以及仪器应当由明显的标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标明其校准有效期”的新要求(见第九十三条)。
对于国家要求强制性检定的计量器具,要有检定部门出具的检定印、证。对于不符合校准规定(未经校准、超过校准有效期及失准)的衡器、量具、仪表以及用于记录和控制的设备、仪器不得使用(见第九十四条)。
另外,新版GMP还提出了对于在生产、包装、仓储过程中使用的自动或电子设备也要进行校准的新要求(见第九十五条)。
在现实中对于“自动或电子设备”的校准和检查,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拆装的装备,比如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的温度,或由一些温度模块控制的,这一类仪器可以采用比对法,还可以采用定期的设备确认、工艺验证等方法来评价不可拆卸的仪器仪表的准确性。这些方法都应建立相应的SOP,并且相关人员应经过培训。
药品生产属于高风险行业,制药企业应该主动申请进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质量风险。另外对于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来说,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制定出计量要求导出的流程,并有相应的文件和记录的支持,会使企业测量设备的配备更加合理,能为测量的准确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有助于企业满足各国GMP对于计量校准的要求。
(六)制药用水
在药品生产、加工和配制过程中,水的使用最广泛。与其他产品和组分不同,制药用水通常要从制水系统获得,使用前不经过质量检验或批质量评价程序。因此,“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求。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见第九十六条)。
新版GMPG还出现了工艺用水这一概念(见原料药附录第十一条)。工艺用水为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这些水直接接触生产药品的原辅料、参与了药品生产的过程,甚至成为了药品的组成部分。在新版GMP中,原料药的工艺用水为饮用水和纯化水(非无菌原料药精制);中药提取的工艺用水为饮用水(中药材洗涤、浸润、非无菌制剂的提取)和纯化水(无菌制剂的提取);成品药的工艺用水为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对于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98版GMP仅规定了防止微生物污染的要求,而新版GMP扩展到制药用水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包括物理和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同时基于验证状态维护的理念,明确制药用水系统运行不能超出其设计能力的要求(见第九十七条)。
对于纯化水及注射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必须选用无毒、耐腐蚀材料,储罐的通气口安装不脱落纤维疏水性除菌滤器,以及管道设计和安装避免死角和盲管等要求(见第九十八条)均是基于降低发生污染和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与必要时进行消毒和灭菌考虑的。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以控制“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特别是控制微生物污染为目的。对纯化水要求采用循环,注射用水要求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也是防止微生物滋生的措施之一(见第九十九条)。
对于纯化水的一般做法是按每天生产所需用水量有,计划的进行纯化水制备。一直打循环至当天生产使用结束即可排空储罐和管道内余水并停机。
GMP规定注射用水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是经过研究和实践得出的,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不适宜生存,低于70℃保温循环,水质不合格的风险很大,所以不推荐使用,若是温度太高(有文献称高于80℃)易产生“红锈”,且更耗能,也不建议使用。
制药用水系统的外源性污染主要是指原水及系统外部原因造成的污染。原水本身存在微生物污染的可能,而危及制药用水系统的污染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系统外部污染原因主要包括了储罐排气口无保护措施或使用了劣质气体过滤器,更换活性炭和阴阳离子树脂带来的污染等。
制药用水系统的内源性污染是指系统运行中所造成的污染。它与水系统的设计、选材、运行、维护、贮存、使用等环节息息相关,与外源性污染紧紧相连。如微生物被吸附滞留在活性炭及其他附件的表面上;当管道中某些部位水流量很低或出现间歇性停水等现象,微生物都可能在这些部位形成菌落并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从而成为持久的污染源。
微生物污染的后果是热原细菌内毒素的形成,会造成注射剂热原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新版GMP突出强调了必须“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见第一百条)。
新版GMP已明确了制药用水至少要采用饮用水,因此,这里的“原水”是指制备饮用水的水源。
对于制药用水的检测,纯化水和注射用水检测的依据是《中国药典》二部;饮用水(自来水)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
对于原水而言,地下水(一般为深井水)的水质检测可以依据 GB/T 14848-1993有关地下水质量指标进行监测。
笔者未查到禁止使用天然环境中的地面水(如江、河、湖泊及水库等)作为制药原水的规定,但地面水的质量受季节等外界因素影响大,可控性差,若是企业自制饮用水,不推荐使用地面水。若是有采用的企业,可依据GB3838-200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GB/T14848-1993有关地下水质量指标进行监测。
对原水水质检测可由企业自己定期进行,自行制订内控标准。定期监测主要是为了观测水质的变化情况,以避免对饮用水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一般检测周期为每季度一次。
制药用水(主要是纯化水及注射用水)的管理,应把控制污染,特别是微生物的污染作为重点,以防止微生物超标,尽而引发注射剂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对人体伤害的风险。因此,按照书面程序对消毒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和消毒并记录是必须的,新版GMP要求企业制定制药用水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对制药用水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监控,体现了动态管理的基本思想(见第一百零一条)。
对纯化水、制水及分配系统的消毒可采用巴氏、过氧化氢、臭氧等方法。对注射用水、制水及分配系统推荐釆用纯蒸汽或过热水灭菌消毒方式。特别提醒,虽然紫外线消毒方法对抑制制水系统中的微生物负荷有一定作用。但仅用紫外线消毒是绝对不可行的。
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不同于工艺参数和产品规格标准,它们只用于系统的监控;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应建立在工艺和产品规格标准的范围之内。
警戒限度的含意是报警,超过此限度表明制药用水系统有偏离正常运行的趋势,应密切关注制水系统的工艺参数,进一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增加监控频率,但不要求采取特别的纠偏措施。
纠偏限度意味着采取行动。当监控结果超过此限度时,表明制药用水系统的运行已较严重地偏离了正常,应当采取措施使其回到正常运行状态。
警戒限度通常属于企业的内控标准,根据验证和日常监测数据设置。纠偏限度可以依据法规标准制定。(待续)